怎么样戒骄戒躁的名言?

戒急戒躁并不难
我的图书馆
戒急戒躁并不难
&&&&&&& 急躁情绪具有两重性,即优点与弱点、长处与短处并存。其好的一面是做事雷厉风行,说干就干;不足的方面是由于性子过急,常常欲速则不达,把好事办坏。犯有急躁情绪者,日常生活中也较为常见,在生活和工作中适度的“快”和“急”是很正常的,也是必要的。但如果过了度就违背了客观规律,使人心神不宁、工作质量不高、人际交往中易发怒,遇到挫折时又会灰心丧气。
  要冷静处置。头脑冷静,办事就能拿捏适度,在各种环境和场合就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灵活地处理问题,该慢能慢,该停则停,不冲动、不急躁。当事情或工作来临时,你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让行动听从思想的指挥。俗话说:三思而后行。凡事不妨问问自己:“对于这项工作,我已经有把握了吗?”“准备工作已经很周密了吗?”“这项工作将会遇到一些什么困难,已经有了恰当的对策了吗?”这样多提几个问题,多泼几瓢冷水,有助于使你因急躁而发热的头脑冷静下来,心情平和地做好准备工作,从而避免仓促上阵,造成忙乱或损失。
  行为要有计划。办事情、干工作固然要讲效率、求速度,但不能仓促忙乱,要有很强的计划性。一个容易急躁的人,往往是行动没有计划。因此,应当养成制订行动计划的习惯,从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的点滴入手,培养按计划办事的良好习惯。对大事要订个书面计划,对小事要做到心中有谱,第一步做啥,第二步干啥都要做个安排,按照计划一步一步、有条不紊地进行,这样工作起来就不会急三火四、毛手毛脚了。   经常自我提醒。从事某项工作中,当急躁情绪已经产生时,心中可以默念: “沉着,沉着”、“冷静,冷静”,“不着急,这件事根本就不值得着急”,“ 急躁会把事情办坏的”,“既来之,则安之,还是冷静点做更有效”等。通过这种心理上的自我提醒,使冲动和急躁的心情平静下来,再从容不迫地工作,就会取得明显效果。
  关键是提高素质。急躁往往和个性密切联系在一起,并形成了习惯。为了克服急躁,你可以有意识地通过下棋、绘画、练书法等方法,磨炼和培养自己的耐性和韧劲,时间长了,就会自然而然地养成不慌不忙的好习性。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蒋介石养生“五戒”:戒怒戒欲戒躁戒贪戒言――中新网
本页位置:
蒋介石养生“五戒”:戒怒戒欲戒躁戒贪戒言
  蒋介石作为中国近代政治历史人物,其生活起居中许多细节,都包涵着养生哲理。纵观蒋氏88年苦漫人生,其养生规律不外如下五戒:
  戒怒。早在青年时期,蒋介石性情十分暴躁。一遇不顺之事,常常拍案大怒。正如蒋氏本人1921年至1925年在其日记中所写的:“肆口谩骂,自失体统。几不成其为长官,记大过一次。”1925年后,蒋介石开始极力克制性格上的毛病,遇事尽量力求做到“戒怒”。他在日记中曾发下“四誓”,即“口不骂人,手不打人,言不愤激,气不嚣张”。西安事变之后,蒋介石有意识重读《墨子》、《老子》及一些与养生相关的医学书籍,其中“多怒则百脉不舒”之道理,让他心胸朗然。晚年之后,蒋介石总结道,戒怒的关键,是在怒气将要发作时,一定千方百计克制它。如此调节胸臆之火,不仅可避一时之怒,还可达到养生的目的。
  戒欲。30岁以前,蒋介石私生活一度风流放荡。1930年以后,43岁的蒋介石仕途顺遂,生活环境优越,这时他开始考虑保养身体的问题。蒋介石认为,人之欲望,尤其生理欲望如不加以克制,很可能让其先天体质遭到损坏。蒋介石成为国民党总裁以后,开始主动回避与异性的接触和交往,甚至连官方举办的酒会、舞会也极少参加。60岁以后,蒋介石从克制欲望发展到“戒欲”。台湾传记作家王丰在其著作中曾说:“因为两夫妻(指蒋介石和宋美龄)年纪都进入老年期,老先生自台湾时期,就开始逐步不再房事,民国五十年代正式分床而睡。”
  戒躁。蒋介石在南京黄浦路生活期间,开始将“戒躁”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曾经写道:“勿急躁,古有明训:急则生躁,躁则生厌。凡事三思,徐而图之;烦躁则为万祸之源,理智则成大事。”
  戒贪。蒋介石在养生方面的“戒贪”,当然非指金钱物质,而是晚年为健康计,主张“少吃多得益,多吃不得益。吃得过于多,有害身体”。他有句名言“有钱难买老来瘦”。由于严格控制饮食,到70岁时也没有患上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慢性疾病。
  戒言。“言多语失。言多伤神。言多伤体。”除了多言会影响自己政治生涯外,蒋介石“戒言”的另一个原因,是“多言多耗神,寡言益精神”。到台湾后,他和宋美龄交换意见时,也常以手势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山东读者赵曼丽摘自《破译蒋介石养生密码》)
【编辑:刘羡】
----- 健康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视频图片2010}
 |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戒急戒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