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票教育网城关医院怎么样?听别人说城关医院很...

已有天涯账号?
这里是所提的问题,您需要登录才能参与回答。
"天涯问答"是天涯社区旗下的问题分享平台。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感兴趣的问题,分享知识和经历,无论您在何时何地上线都可以访问,此平台完全免费,而且注册非常简单。
请教辽宁省朝阳市北票市的历史沿革
请教辽宁省朝阳市北票市的历史沿革
09-07-28 & 发布
北票是由于煤矿开发而得名。清光绪年间,有人发现了小扎兰营子、兴隆沟、木多土鄂赖(北票工农村)、大梁岗子(现和尚沟煤矿工井),等处地下含煤,由当时的土默特旗长棍布扎布向热河都统廷杰报奏此事,都统遂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发下龙票四张(即窑照),许可开采,因四地皆在朝阳北,故称“北四票”,简称北票。春秋战国时期,北票属东胡山戎之地。秦属辽西郡。西汉属幽州辽西郡。东汉属幽州辽西郡柳城县。魏晋属昌黎郡。东晋十六国的前燕、前秦、后燕属昌黎郡(治龙城今朝阳)。北燕属昌黎尹龙城。北魏属营州昌黎郡龙城(和龙城)。东魏、北齐属营州。隋属柳城郡柳城县。唐属辽西郡。天宝元年(公元七四二年)改营州治所柳城。迂属中京道,在北票县境内。会同三年(公元九四0年),设川州治所咸康,辖三县:咸康县(南八家子乡四吉板)、弘理县(土城子)、宜民县(黑城子镇)。后又设置盛吉县(上园镇)。金大定六年(1166年)降川州为宜民县,属北京路兴中府。元属大宁路川州。明属营州前右卫屯(朝阳),后又归泰宁卫(朝阳至阜新辽河以西后为蒙古土默特所并称卓索图盟的土默特右翼旗)。清属塔子沟厅东境。光绪三十年(1904年)属朝阳县辖。1933年年后属锦州省朝阳县辖。1940年将北票划为土默特中旗。1946年建立北票县人民政府,属热河省辖。1948年属辽西省辖。1949年属热河省辖。1955年属辽宁省辖。1964年归朝阳专署所辖至今。后为朝阳市辖县。(以上摘自“辽宁地名信息网”)1985年撤销北票县,设立北票市(县级),由朝阳市代管。2000年,辽政[2000]60号批复:撤销五间房乡、桃花吐乡,设立五间房镇、桃花吐镇。2000年,北票市辖7个街道、7个镇、15个乡。总人口573836人,各乡镇人口: 南山街道 42643 城关街道 22575 桥北街道 8717 冠山街道 24707 三宝街道 12579 台吉街道 21356 东台吉街道 20306 五问房镇 35698 西官营镇 25308 大板镇 17989 上园镇 23556 宝国老镇 25033 黑城子镇 22952 桃花吐镇 35035 长皋乡 21141 小塔子乡 9559 马友营蒙古族乡 15703 蒙古营乡 28409 大三家乡 16279 东官营乡 20352 龙潭乡 17909 南八家子乡 9575 巴图营乡 13505 台吉营乡 12105 北塔子乡 12151 娄家店乡 14056 北四家乡 9561 下府蒙古族乡 12182 三宝乡 22895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日,下府蒙古族乡更名为凉水河蒙古族乡。日,撤销东台吉街道办事处,设立台吉镇。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辽宁省调整朝阳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06]9号):将北票市桃花吐镇划归朝阳市双塔区管辖。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朝阳市是辽宁省西部工业城市,位于大凌河中游盆地,西北与内蒙古赤峰市接壤,东北与阜新市为界,西南邻河北省,东南与锦州市相连。距省会沈阳市248公里。全市总面积为2.28万平方公里,全市人口 326万,由汉族、蒙古、满、回、朝鲜等27个民族构成。朝阳一名始于清代,以境内凤凰山上的朝阳洞得名。另据民国二年《朝阳县志》记载,取《诗经》大雅篇“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之意,引“凤鸣朝阳”之句乃取“朝阳”二字命名。朝阳地区历史悠久,自古就是我国东北与关内往来的交通要冲,也是历来兵家争夺的战略要地和历代统辖的重镇。战国时属于燕国的辽西郡。东晋、十六国时,这里先后出现“前燕”、“后燕”和“北燕”三个王朝的割据政权,且都在此建都称“龙城”,故朝阳有“三燕故都”的美誉。唐朝时期,朝阳曾设置营州总管府。清乾隆年间(1778年)改各朝阳县。以后朝阳县归属多次变更。1959年2月建立朝阳市。1964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市,建立朝阳地区行政公署。1979年建县级市,归朝阳地区行政公署领导。1984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改地区行政公署为省辖市。朝阳市地处热河丘陵东缘,四面环山,腹地平坦,属低山丘陵区。山脉河流多呈东北——西南走向。境内主要山脉有努鲁儿虎山、杜岭山、大青山和大黑山。河流主要有大凌河、小凌河、六股河、青龙河、老哈河等,由东南流入辽东湾。当地气候具有日照长、积温高、温差大的特点,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朝阳素有“林果之乡”的美称,苹果、梨、杏、枣等北方特产果类应有尽有。尤其是苹果糖份高,适于储存。全市森林覆盖率为26.6%。朝阳市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农业资源。已开发矿产资源有20多种。能源主要有煤炭和油母页岩;非金属矿产有石灰石、石棉、砩石、膨润土、珍珠岩等16种;金属矿有金、钼、铁、锰、铅、锌等。朝阳市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早在5500多年前,朝阳就已成为中华民族文明发祥地之一。据考证,春秋时的齐桓公、三国的魏武帝、北魏的太武帝、北齐文宣帝以及唐太宗、清乾隆帝等都曾涉足于此地。现境内有古居住址、古城址、墓葬等历史遗迹3000余处,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海内外人士来此旅游、观光。在朝阳市东,越大凌河至6公里处,有一座山,叫凤凰山,古称龙山。远望山形,左右两高峰,如凤两翼;中峰微伏,有塔耸起,如凤昂首,为著名风景区,有古寺分上中下三处。上寺在山顶,名朝阳洞;中寺在山腰,名接云寺,寺西有座方形塔,叫接云寺塔,建于辽代,是凤凰山现存的最佳建筑;下寺在山下东麓,名延寿寺。在凤凰山北麓有一方形小塔,小巧玲珑,十分罕见。在市内北塔街,还有一座塔,叫朝阳北塔。它是一座方形空筒式密檐13级砖塔,高41米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朝阳市所辖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瓦房村西南唐山峭壁上,保存着一处古迹——鸽子洞文化遗址,迄今已十余万年,它是1965年东北地区首次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在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的东山嘴,还有一处以彩陶为主要特征的“红山文化”遗址。从5000年前遗址中发现的神殿址和大型陶塑女神像为国内仅见。除此以外,朝阳境内的燕长城遗址、辽代八棱观塔、金代精严禅佛塔、佑顺寺、惠守寺、汉代柳城遗址等均为闻名于世的名胜古迹,是旅游的著名景点。--------------------------------------------------------------------------------行政区划截至日,朝阳市辖2个市辖区、2个县、1个自治县,代管2个县级市。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辽宁省调整朝阳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06]9号):一、同意将北票市桃花吐镇、朝阳县孙家湾乡和柳城镇四家子村划归朝阳市双塔区管辖。二、将朝阳市双塔区站南街道八里堡村、朝阳县大平房镇和联合乡划归朝阳市龙城区管辖。朝阳市 面积19731平方千米,人口337万人(2004年)。双塔区 面积 211平方千米,人口31万。邮政编码122000。区人民政府驻文化路二段5号。龙城区 面积 346平方千米,人口17万。邮政编码122000。区人民政府驻中山大街二段8号。北票市 面积4583平方千米,人口62万。邮政编码122100。市人民政府驻市府街3号。凌源市 面积3297平方千米,人口65万。邮政编码122500。市人民政府驻市府西路61号。朝阳县 面积4216平方千米,人口62万。邮政编码122000。县人民政府驻朝阳市双塔区。建平县 面积4838平方千米,人口58万。邮政编码122400。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面积2240平方千米 人口42万。邮政编码122300。县人民政府驻大城子镇。*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注:2006年双塔区、龙城区、北票市、朝阳县行政区域发生改变,本站目前缺新的面积、人口数据。 *--------------------------------------------------------------------------------历史沿革“朝阳”一名始于清代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以境内凤凰山上的朝阳洞得名。据民国二十年(1931年)《朝阳县志》记载,因城址东邻风凰山脚下,山形如青凤昂首展翅对城似鸣状,即取《诗经》大雅篇“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之意,引“凤鸣朝阳”之句而取“朝阳”二字命名。春秋时期,朝阳地区是山戎、东胡的活动地区。战国时,北部仍是山戎活动区,南部属燕国辽西郡。秦、西汉时期,东部属辽西郡,西部属右北平郡。东汉时,西部为鲜卑活动区,东部属辽西郡。三国时,西部属东部鲜卑,东部属昌黎郡。西晋时,西部属鲜卑的宇文部,东部属昌黎郡。东晋十六国时期,先后属前燕、前奏、后燕、北燕。前、后燕曾建都龙城(朝阳)。南北朝时,北魏。东巍、北齐设营州,领昌黎、建德二郡。隋置柳城郡。唐置营州。辽属中京大定府,置霸州。兴宗重熙十年(1041年)升兴中府、建州、惠州、榆州、谭州、安德州和川州。金属北京路大定府,设兴中州、利州、川州、建州。元属大宁路。明洪武二十五年至永乐元年(1392年~1403年)置营州后屯卫、营州右屯卫和营州中屯卫,后均入泰宁卫。清乾隆三年(1738年)在西部设塔子沟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又在东部设置三座塔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撤销二厅,分别改为建昌县和朝阳县,均属承德府管辖。光绪三十年(1904年)升朝阳县为朝阳府。民国二十年(1931年)属热河省管辖。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分属热河、锦州省管辖。民国二十九年(1940)建昌县与喀左合并,置喀喇沁左翼公署,归热河省管辖朝阳县改为吐默特右旗,建平县并为喀喇沁右旗,北票县划为吐默特申旗,属锦州省管辖。1945年九月境内相继解放,归热河省管辖。1946年一度被国民党占领。1947年秋,全境第二次解放,仍属热河省。1956年划归辽宁省。1958年以朝阳县城区设立朝阳市。原锦州专区所属朝阳、建平(驻建平镇)、北票、建昌、凌源等5县和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驻大城子镇)交由朝阳市领导。1959年建平县驻地由建平镇迁叶柏寿镇。1964年撤销朝阳市,并入朝阳县。设立朝阳专区,专署驻朝阳县。原朝阳市所属朝阳、建平(驻叶柏寿镇)、北票、凌源、建昌5县和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驻大城子镇)划归朝阳专区。辖5县、1自治县。1970年朝阳专区改称朝阳地区。1979年复设朝阳市,属朝阳地区领导。地区驻朝阳市,辖1市、5县、1自治县。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函[号):(1)朝阳市升为省辖市,设立双塔、龙城两个区。以原朝阳市的行政区域(除七道泉子乡外)设立双塔区。将朝阳县的长宝营子、西大营子、他拉皋、边杖子四个乡划归朝阳市,和原朝阳市七道泉子乡合并设立龙城区。(2)撤销朝阳地区,将朝阳、北票、建平、建昌、凌源5县和喀尔沁蒙古族自治县划归朝阳市管辖。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北票县设立北票市(县级)。日,国务院批准将朝阳市的建昌县划归锦西市管辖。日,民政部批准(民行批[1991]93号)撤销凌源县,设立凌源市。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朝阳市总人口3194828人。其中: 双塔区 321413人、龙城区 153625人、朝阳县 584959人、建平县 543405人、喀喇沁左翼自治县 397469人、北票市 573836人、凌源市 620121人。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辽宁省调整朝阳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06]9号):一、同意将北票市桃花吐镇、朝阳县孙家湾乡和柳城镇四家子村划归朝阳市双塔区管辖。二、将朝阳市双塔区站南街道八里堡村、朝阳县大平房镇和联合乡划归朝阳市龙城区管辖。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凌源市隶属辽宁省朝阳市,因大凌河发源地而得名,位于辽宁、河北、内蒙古三省(区)交汇处,是连接京沈两大都市群、沟通内蒙古腹地与沿海港的重要交通接点城市。北与建平县、内蒙古宁城县毗连,东北及东与喀左县接界,西及西北与河北省平泉县相邻,西南与河北省宽城县、平泉县接壤,南与建昌县、河北省青龙县相连,东南与建昌、喀左两县搭界。地理坐标为北纬40°35′50&~41°26′6&,东经118°50′20&~119°37′40&。南北斜长93.3公里,东西宽66.1公里,总面积3278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2%。距沈阳435公里,距北京371公里。全市现有8个街道办事处,11个镇、11个乡、239个行政村。 全市现有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四大宗教,宗教信徒4万多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7%。   凌源矿产资源富集,现已探明矿藏50余种,其中石灰石、膨润土、铁、黄金等储量大、品位高,极具开采价值。历史文化积淀丰厚,著名的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将中华民族文明史向前推进1000多年。旅游资源丰富,是世界级旅游资源——热河古生物群化石产地的核心地域,许多珍稀古生物化石被称为“惊世大发现”,距城北十余公里的热水汤地热温泉,被誉为“关外第一泉”和全国八大名泉之一。森林覆盖率50.8%,域内南部青龙河流域是省内面积最大的省级自然生态保护区,具有较好的旅游开发前景。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扶持下,紧紧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省支持辽西北加快发展和作为全省发展县域经济重点县的历史机遇,立足发挥优势、整合资源、打造特色,以加快推进“一主四化”进程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富民”、“城市牵动”、发展战略,不断加大项目建设、改革开放、结构调整和环境优化力度,工业化发展大幅度提速,支撑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主导产业和支柱加快形成,城市化水平逐年攀升,实现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明显改善。200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实现58亿元、2亿元和2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了6200元、3650元。[编辑本段]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  凌原市境内山脉、丘陵、河流、盆地相间分布。地势中部隆起,西南、北部向东南倾斜,大体上是“七山一水二分田”。努鲁儿虎山脉与七老图山脉纵贯凌源市东西两侧。主要山峰有红石砬山、平项山等,海拔都在1000米以上。   气候特点  凌源市处于中温带亚干旱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8.0℃。一月平均气温-11.2℃,最低气温-37.6℃,七月平均气温23.3℃,最高气温35℃。雨热同季,年平均降水量550毫米。无霜期150天左右。  水文状况  凌源市主要河流有大凌河和青龙河。大凌河发于凌源市,东流入喀左县;青龙河源于市境西部和河北省抬头山一带,南流入河北省。  矿产资源  凌源境内矿产资源富集,现已探明矿藏50多种,石灰石、膨润土、铁、黄金等储量大、品位高,石灰石探明储量6000万吨、保有储量291万吨,膨润土探明储量700万吨、保有储量20.7万吨,铁保有储量280万吨,黄金保有储量78万吨,煤炭资源保有储量130万吨,这些丰富的矿藏资源,极具大规模工业开发价值。  目前已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有煤、铁、黄金、珍珠岩、膨润土、萤石、石灰石、重晶石、白云岩、硅石、理石等矿种。现有矿山企业205家,其中黄金生产企业2家,年产黄金超万两;煤炭企业18家,年产原煤10万吨;铁矿石加工企业5家,年产铁精粉40万吨;珍珠岩开发企业12家,年产珍珠岩粉5万吨;2家膨润土矿开采企业,1家膨润土深加工企业,深加工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生产白灰企业12家;白云岩开发企业7家,白云岩资源较丰富,主要分布在刀尔登镇;重晶石生产企业1家,保有储量大约在9万吨;硅石开采企业4家,规模较小。  现在尚未得到开发的矿产资源有,沟门子镇1.4亿吨储量的菱铁矿,已成为凌源钢铁集团后备资源基地。刘杖子乡、三十家子镇石英岩储量近1亿吨,该资源可以作为玻璃主要原材料。三家子乡石灰石、大王杖子乡六方理石及探明储量1.7亿吨的硅石,还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开发利用。乌兰白、四官营子、瓦房店的锰铁资源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编辑本段]地名由来  凌源县名始于民国三年(1914年)。据《凌源县志》载,“凌源县治在前清(乾隆)五年设塔子沟厅,乾隆四十三年改名为建昌县。民国三年春,省令准部咨,以江西省建昌府,故改建昌县以免雷同。凌源县知事孙廷弼以大凌河源出要路沟士金搭,谨援沁源洮源之例,呈请转咨准改凑源县,此定名之理由也。”由此可见,凌源县县名,是为避免原名建昌县与江西省建昌府重名,遂依大凌河发源地而命名。[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据考古资料记载,旧石器时代晚期,先民即在本县境内劳动、繁衍、生息。新石器时代,城北15公里处的牛河梁,“曾存在一个具有国家雏型的原始文明社会”。  商代属孤竹国地。  周初为燕国疆域,燕昭王十二年置右北平郡,这里属右北平郡。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后,于今东城安杖子村置县,名平刚,仍隶右北平郡。  汉,公元前202年,右北平郡移至平刚,这里成为郡、县两级治所。  东汉建武后,右北平郡治迁土垠(今河北丰润东南),本境为乌桓地。  三国,为魏地。  晋,初属鲜卑段部,后并入慕容部,先后为前燕、前秦、后燕和北燕地。  南北朝时期,归北魏、北齐所辖。  隋,隶辽西郡柳城县。  唐,隶营州柳城县,后为厍莫奚、契丹地。  辽,为榆州(领和众、永和二县)、潭州龙山县(喀左白塔子)地,隶中京道大定府。  金,属和众、龙山二县地,隶北京路。  元,为和众县、龙山县和惠州地,隶大宁路。  明,为营州左屯卫和中屯地,隶大宁都指挥使司(治所今宁城黑城子)。永乐(1403年)后,大宁都司 南迁,此地被废弃。天顺(1457年)后,属兀良喻朵颜卫地。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为蒙古达颜汗后裔各部所辖。崇祯八年(后金天聪九年,1635年),为喀喇沁左翼旗地,隶卓索图盟。  清,乾隆三年(1738年),于今城关设塔子沟厅,隶直隶省。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撤厅置建昌县,隶承德府。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隶朝阳府。  民国三年(1914年),因与江西建昌府重名,依大凌河发源于本境,改称凌源县,隶热河特别区。  民国十七年(1928年),隶热河省。  民国二十年(1931年),划出部分区牌,建凌南设治局。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日军侵入,建立伪政权,隶伪热河省公署。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凌源、凌南合并为建昌县,治所迁至今建昌镇。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废县存旗,属伪喀喇沁左旗公署。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凌源光复后,建立县政府,隶属冀热辽区热东专署。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月,国民党军进占县城,建立县政府。  1947年6月,凌源县城解放。  1948年12月,热东专署被撤销,凌源县隶热河省。  1956年1月,热河省撤销,凌源县划归辽宁省锦州专区。  1959年1月,隶辽宁省朝阳市。  日,撤县设市,成立凌源市(县级市),仍隶属辽宁省朝阳市。  日,凌源市人民政府《关于撤镇设街及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的通知》(凌政发[2007]16号),根据《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调整凌源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辽政[2007]84号),将凌源市撤镇设街及行政区划调整情况通知如下:  一、撤销城关镇,设立城关镇街道办事处,将原南街街道办事处康柠社区划入城关镇街道办事处。区划调整后,城关街道办事处辖1个社区、7个村,分别是康柠社区、西五官村、马场村、东山村、凌河村、十五里堡村、八里堡村、安村子村,辖区面积66.3平方公里,街道办事处驻地南大街,实行街道管村体制。  二、红山街道办事处更名为凌北街道办事处,原城关镇八间房村划入凌北街道办事处。区划调整后,凌北街道办事处辖8个社区、1个村,分别是客车社区、鸿远社区、西一社区、西二社区、凌钢东社区、红山社区、鸿远社区、莫胡店社区、八间房村,辖区面积9.6平方公里,街道办事处驻地光荣路56号,实行街道管村体制。  三、撤销凌北镇,设立红山街道办事处。区划调整后,红山街道办事处辖5个村,分别是牛河梁村、葛沟村、建昌沟村、凌北村、庙东村,辖区面积53.8平方公里,街道办事处驻地庙东村,实行街道管村体制。  四、工业园区办事处更名为兴源街道办事处,辖原红山街道办事处底盘社区、配件社区、轻工社区,原万元店镇祝家营子村、朝阳沟村,原凌北镇庙西村。区划调整后,兴源街道办事处辖3个社区、3个村,辖区面积28.88平方公里,街道办事处驻地庙西村,实行街道管村体制。  五、将原城关镇城北村划入北街街道办事处。区划调整后,北街街道办事处辖8个社区、1个村,分别是光明社区、铁北社区、西街社区、粮市社区、金瑢多社区、天元社区、东环社区、铁西社区、城北村,辖区面积11.27平方公里,街道办事处驻地北大街,实行街道管村体制。  六、将原城关镇城南村划入南街街道办事处。区划调整后,南街街道办事处辖8个社区、1个村,分别是兴隆社区、南门外社区、花墙子社区、文化社区、分局社区、红卫社区、馨王社区、站前社区、城南村,辖区面积7.21 平方公里,街道办事处驻地市府路西段,实行街道管村体制。  七、将原凌北镇瓦庙子村、五里堡村、东五官村、房申村、辛杖子村划入东城街道办事处。区划调整后,东城街道办事处辖3个社区、7个村,分别是安居社区、仪表社区、鑫泰社区、单家丫村、高杖子村、瓦庙子村、五里堡村、东五官村、房申村、辛村子村、辖区面积49.13平方公里,街道办事处驻地单家店村,实行街道管村体制。[编辑本段]文物古迹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位于凌源与建平交界处、努鲁儿虎山谷间绵延十余公里的山梁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位置东经119°31′,北纬41°21′,为半山地、半丘陵地貌,海拔600—650米。  经考古调查与挖掘,在此先后发现红山文化遗址二十多处,包括祭祀址和积石墓群,地址分布以牛河梁〔Ⅰ〕地点(女神庙)大型山台为中心,周围众多积石墓群依山势布局,形成主体范围东西约5公里,南北2公里,面积约10平方公里,加上有关遗址点,分布区域约为50平方公里上下的遗址群,目前已发掘的共有5处地点。在东西约10公里、南北约5公里连绵起伏的山岗上,有规律地分布着女神庙、祭坛和积石冢群,组成一个独立于居住区以外、规模宏大的史前祭祀遗址群。同时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陶器、石器、玉器。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自1981年发现以来,引起国内外学者极大兴趣及有关方面高度重视。辽宁省专门在牛河梁建立考古工作站,中国考古学会一百余名专家会聚牛河梁进行研讨,英、美、法、日、印等国有关学者纷纷前来考察。他们一致认为,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不仅是中华民族史前圣地(将中华民族文明史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也是世界文明中心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组织也多次派人评估,并委托英国剑桥大学的专家现场考察。专家、学者通过对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综合科学研究认为,从神庙的女神塑像可以看出,红山先民已从自然崇拜、图腾崇拜进入到较高级的祖先崇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神权观念。从积石冢的大小和位置排序,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等级观念。从积石冢中心大墓和随葬品,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一人独尊”的王权观念。从祭坛和大型祭祀活动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观念。从玉葬之礼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观念和中国传统的礼制观念。考古界权威人士把牛河梁考古发现与古史传说联系起来,指出“黄帝时代的活动中心,只有红山文化时空框架可以与之相应”。因此,牛河梁红山文化坛庙冢遗址群和大量玉器的发现,以确凿而丰富的考古资料证明:她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提供了有力的物证,对中国上古时代的社会发展史、传统文化史、思想史、宗教史、建筑史、美术史的研究都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曾两次被列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新曙光”,被收进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清真寺    位于市区内北建昌街路西,建于乾隆初期,是境内建筑最早的伊斯兰教清真寺,为穆斯林的宗教活动场所。寺庙正门3间,左右侧门各1间,院中部有垂花门楼一座,正殿面阔5间,进深5间硬山式建筑,殿前抱厦,殿后有望月楼,殿前两侧有配殿,左侧有沐浴室,寺内存有清嘉庆二十一年记载喀喇沁左旗王府施舍地基银事的碑石一方。寺庙在“文革”期间遭到损坏,1982年得到全面修缮,恢复了原貌。寺内有诸如茶坛、掸瓶、鼻烟壶、头饰、金银器等传世和民间收集的文物,珍贵文物有文徵明的《行草书四季诗》,朱一樗的《草书千字文》、《土尔扈特归顺图》和乾隆御制《宝典福书》。  万祥寺  位于宋杖子镇康官营子村,建于乾隆四年。史料记载,乾隆八年,乾隆皇帝去盛京(沈阳)曾驻跸于此,赐名万祥寺。该寺建于山坡上,依山就势,呈阶梯式,在中轴线上建有五层殿堂及钟楼鼓楼、左右配殿等建筑物,首层为硬山式建筑天王殿,二层为歇山式建筑罗汉殿,内奉十八罗汉。第三层大雄宝殿为具有汉藏结合式建筑风格的两层殿堂,歇山重檐,呈方形,进深6间,面阔7楹,殿内有24根青石方柱,在殿中后部有进深1间面阔3楹的大佛龛,佛龛上部为木质云龙镂空雕饰,立柱为盘龙浮雕,原供有4米多高的释迦牟尼佛像,左右为其弟子可难、迦叶铜站像(现不存),上层有歇山顶佛殿和角楼。殿正中原供有宗喀巴大师铜像,四周为其他佛像,藻井天花的彩绘,至今仍清晰耀眼。第四层为面阔5楹进深3间两层硬山楼阁式建筑藏经殿。最后为面阔3楹进深6间硬山卷棚式建筑阎王殿。1982年省文化厅拨款对寺庙进行了维修,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凌云寺  凌云寺(俗称关帝庙或老爷庙)位于市府路东段,建于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寺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坐北朝南,整体布局采用纵轴对称式,中轴线上依次有山门天王殿和大殿主体建筑,东西两侧有钟楼和鼓楼,大殿和天王殿两侧各有配房5间,共20间,天王殿配房是滚龙脊,大殿两侧配房是硬山式脊,山门是歇山翅脊式建筑,钟鼓二楼二层歇山四角主体大殿为硬山式,前为歇山卷棚式建筑,与主体紧密相连浑然一体,凌云寺后殿原供奉关羽、周仓和关平,两侧还供火神和药王,山门中间两侧供奉马童,二殿为过廊,屋内四壁饰以内容丰富的壁画。寺庙在凌源及周边地区曾名蜚一时,现游人香火不断,成为远近闻名的佛教寺院。  四官营子白塔    此塔位于四官营子镇魏杖子村西3华里的小塔沟大黑山麓。为辽代所建六角六级实心密檐式砖塔,塔外体喷以白灰浆,高约15米,每层出砖檐,檐坡用板瓦和筒瓦建筑,底层每面皆雕一菩萨像。为朝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十八里堡古塔  此塔位于宋杖子镇境内,为八角七级密檐实心砖塔,顶部已残破,塔基座部有近代石砌保护工程,须弥座上部各面有砖雕菩萨坐像,两侧为胁侍立像,上有砖雕斗拱,此塔位于辽代榆州城址西方,从建造形制和用材推断,当系辽代所建。  天盛号金代石拱桥  位于三家子乡天盛号村,横跨古河床,为五柱头四栏板单孔石拱桥。桥身长5米,宽4.7米,高3.4米,桥孔跨度2.9米。桥有上下拱,上拱呈半圆形,下拱呈半椭圆形。桥身两侧砌出八字拦水翼墙。桥面以90多块条扇形石条彻成,白灰灌缝。束腰用铁链固定。桥拱两面有圆脸石,每段上面有直径28公分的浮雕大莲花一朵,花朵八瓣五蕊,外用30颗圆莲花圈在中间,上下各用5公分粗的弦纹衬托。桥拱中部嵌有修桥志石一方,楷书刻有:“唯大定十年,岁次庚寅,辛亥为朔已卯日,龙山县西50里狗河川刘百通亲笔记,非百通独立而成,赖二刘同心而建,二刘者刘五刘海”字迹。此桥特点采用了上下拱的砌筑方法,以加强桥梁稳固性,使上下拱成为一体,河水从孔道流出。设计独具一格,美观大方。  据考证,大定十年是金世宗完颜雍的年号,为公元1170年。狗河即渗津河,辽金时代称狗河,元以后至今称为渗津河。因此桥建在天盛号村东,故定名为天盛号金代石拱桥。天盛号金代石拱桥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关外最古老的石拱桥,它的发现,对研究我国桥梁史、朝阳地貌变迁和塞外交通等情况都具有重要价值。已于1984年收入《中国名胜大辞典》,为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生物化石    凌源地区自中生代以来,受太平洋板块向中国东部板块俯冲作用的影响,形成一系列北东—北北东向盆岭相间的构造格局。从地理上看属于低山丘陵地区,沉积岩面积达98%。其中中生代地层出露极为广泛,有极其丰富的古生物化石资源。凌源古生物化石资源有以下特点:一是分布广。遍及11个乡镇,仅朝阳市级保护区面积就达200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地区则达200平方公里。二是种类多。目前已知有二十几个门类和几百个种类。其中:有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类型的孔子鸟、娇小辽西鸟等鸟类化石;有凌源潜龙、神州龙、中华龙鸟、鹦鹉咀龙、翼龙、满洲鳄及东方喙龙等8属8种爬行类化石;有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对象的“攀援始祖兽”等哺乳类化石和中华古果等。三是价值高。凌源古生物化石已有10个世界之最。娇小辽西鸟,是目前世界上鸟类最古老的代表,是原始鸟类向反鸟类演化的中间环节类型,极具科研价值;凌源潜龙,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陆相湖泊中的爬行类之一,为研究水中爬行类的演化、分支首次提供证据;刘氏原白鲟,是世界上首次发现。属于世界上首次发现的还有凌源东方叶肢介、凌源市额尔古纳蚌等,特别是一个全身披满羽毛的小型兽脚类恐龙的发现,再次轰动世界。曾有中美联合科研小组断言,这些化石为鸟类起源问题的最终解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凌源的古生物化石不仅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也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和经济价值。[编辑本段]历史名人  罗布桑却丹  罗布桑却丹(1875——1928),蒙古族人,蒙古名巴彦陶格涛,汉名白云峰,学名罗布桑却丹,俗称“白三喇嘛”,万元店热水汤村人。出身贫寒,自幼无钱读书,童年即被雇佣热水汤温泉当看门人,得机会到汇善寺下院学经诵典。由于勤奋好学,十七岁时,被喀喇沁左旗所萨克擢任“苏木章京”(乡级文官)。二十岁受命调查住喀喇沁旗的外地人口情况,走访了哲盟各旗,借此了解了不少社会知识,目睹了蒙古族的落后状态,产生了变革现实、振兴民族的进步思想。他历经四年刻苦钻研,掌握了汉、满、蒙、藏四种语言文字。回旗后,放弃“苏木章京”职赴藏求学,途中暂留北京雍和宫,拜师攻读经卷。1900年八国联军进犯北京,他挺身而出,与驻在那里的外国部队几经交涉,保护了雍和宫和附近市民的安全。罗布桑却丹1902年仲科,在理藩院应试,获四种语言固师(相当于翻译)职称。当时他想用发展民族文化教育来振兴蒙古民族。同年科,时值蒙古王公齐集北京之际,他将关于发展教育的呈文递交蒙古诸王公,希望得到支持,结果未能如愿。 1906年,在北京满蒙高等学堂任教。1907年应聘去日本东京外国语学堂任教。1911年7月回国,重新提出发展民族文化教育,由于蒙古王公的冷漠与反对再次失望。1912年8月,受聘任教日本东京都本原寺佛教学堂。1914年8月回国,从北京迁居奉天,在南满铁路株式会社从事有关蒙文方面的工作。此期间,他曾向当时掌权者提出用新方法发展畜牧业,饲养牛、马、羊的方案,仍未被采纳。罗布桑却丹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便发愤著书,用3年多时间写成了全面反映蒙古族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及其历史发展,被称为蒙古族“百科全书”的《蒙古风俗鉴》。在这部蒙古学研究的珍贵文献里,罗布桑却丹提出蒙古王公封建世袭制以及喇嘛教的传播,是蒙古民族“贫穷落后”的根源。他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是不断运动发展变化的。“世界形成之时,分成水、土、木三类”。世界演化之道“日落星出”,“四时循环”,“旋转的太阳,交替的政权”,“贫与富,非永恒”,人类社会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等等。《蒙古风俗鉴》于1981年问世之后,引起国际学术界浓厚的研究兴趣,被许多国家翻译出版,先后有20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从事对罗布桑却丹及其著作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郭俊卿   郭俊卿是全国特等女战斗英雄。1931年出生在辽宁省凌源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5年,为了给被地主害死的父亲报仇,她隐瞒自己的真实性别,又将自己的年龄报大两岁,用假名郭富参军。先后当过通信员、警卫员、班长、连队文书和副指导员。在艰苦的战争岁月,她女扮男装5年之久,和男同志一样,冲锋陷阵,鏖战疆场,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出生入死,屡建奇功,被誉为“现代花木兰”。  郭俊卿到部队后,政治思想觉悟提高很快,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她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为人民服务就要服务到底。为完成党的任务,就要不怕流血牺牲。”1947年6月她加入中国共产党。一次,班长让她在4个小时以内,将一个命令送到30公里外的部队。天黑路险,她骑着快马在大山沟里奔驰,提前完成了任务。在返回的路上,马已累死,她背着马鞍,走了三四公里路回到驻地。在部队这个大家庭,她以深厚的阶级感情,热心关怀着战友们。平时谁有病,她帮助做病号饭;行军途中,她帮助同志们扛枪、背背包,抢救伤病员。一次行军路过没腰深的河,她带头将病号一个个背过河,而自己因受凉落下了妇科病。  1948年初,她调到战斗班任班长。不久,平泉战斗打响。郭俊卿带领的四班作为突击班,担负夺取城东第二道山梁的重任。当时,全班只有十来支老式步枪和几十颗手榴弹,战士大都是初上战场的新兵,而面对的是装备精良的60多个敌人。战斗开始后,郭俊卿摇着红旗冲在最前面。突然,跑在她身边的副班长中弹牺牲。她高喊着“为副班长报仇”,带头冲上山梁。敌人发起了反冲锋,她带领战友同敌人展开白刃格斗,最终取得了战斗的胜利。郭俊卿因为指挥机智勇敢,带病坚持战斗,立了功。团里还给四班颁发了“战斗模范班”锦旗。  为了不暴露女儿身的秘密,5年中,她从不脱衣睡觉,也从不和大家一块上厕所、洗澡。1950年4月,劳累过度的郭俊卿生病住进医院,被医生发现了女儿身。同年9月,她作为特等女战斗英雄,出席了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后来,根据组织的安排,郭俊卿转业到地方工作,先后担任过山东省青岛第一服装厂厂长、山东省曹县民政局副局长等职。1981年离休后在江苏省常州市定居。1983年9月病逝于南京。  罗文  四官营子人,1913年生,中共党员。1933年在日本留学期间,参加中国留学生组织的“东北青年解放社”,以读书会形式学习马列主义。1938年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1934年后,历任冀中军区十七团参谋长,冀东十六军分区副参谋长,第三、四、五纵队副参谋长,第四野战军后勤部参谋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司令部副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检查局长、车管部副部长、运输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  赵玉山   (?—1999)东五官村人,祖藉:山东省青州府寿广县南台头庄。中专文化,曾参加入中国共产党党员, 故时工作在本市区市政管理处为 高级工程师兼副处长职务。因生前在工作岗位及其尽责与同事之间交往又受到一再的好评。可惜“好人命短”不幸在为工作赴往盘锦路途中因车祸以身殉职。享年41岁。  赵泽昊   凤雏庸(——)。东五官村人,原名赵深超(后改名赵泽昊),满族,字沁芳,号东湖先生,室名德馨轩,民间业余书画家。自称“关东第一美男子”祖藉:山东省青州府寿广县南台头庄。学历:中专文化。现为辽宁省朝阳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凌源市书法家协会会员。[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南街街道 办事处驻文化,人口3.23万人,辖9个社区居委会:兴隆、南门外、花墙子、文化、分局、红卫、馨王、站前、康宁。   北街街道 办事处驻金容多,人口3.1万人,辖8个社区居委会:铁西、光明、铁北、西街、粮市、金容多、天元、东环。  红山街道 办事处驻莫胡店,人口3.15万人,辖11个社区居委会:红山、莫胡店、鸿凌、凌钢东、凌钢西一、凌钢西二、鸿远、客车、轻工、配件、底盘。   东城街道 办事处驻单家店,人口1.34万人,面积17.7平方千米,辖2个社区居委会:仪表、新泰;2个村委会:单家店、高杖子。   热水汤街道 办事处驻热水汤村,人口0.29万人,面积25.3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居委会:热水汤;1个村委会:热水汤。   城关镇 镇政府驻城南,人口3.54万人,面积92.8平方千米,辖11个村委会:城南、城北、八间房、八里堡、安杖子、十五里堡、凌河、西五官、马场、东山、四间房。   三十家子镇 镇政府驻南街,人口3.73万人,面积196.00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居委会:龙泉;17个村委会:东坡子、北街、三道沟、北宫杖子、南街、北店、白家油坊、喇嘛洞、姜杖子、四道沟、八家、卧虎山、北宫、小孤山、裂山梁、头道沟、二道沟。   四官营子镇 镇政府驻四官营子,人口2.40万人,面积150.6平方千米,辖15个村委会:四官营子、东营子、窑上、后杖子、水泉沟、梅杖子、老杖子、大房身、两家、黄花沟、大老爷庙、下营子、葛杖子、小窝铺、汤杖子。   万元店镇 镇政府驻万元店,人口2.22万人,面积138.3平方千米,辖9个村委会:老官营子、黑沟、祝家营子、大杖子、山头、铁匠炉、康杖子、朝阳沟、佐杖子。   宋杖子镇 镇政府驻宋杖子,人口3.12万人,面积172.8平方千米,辖14个村委会:宋杖子、二十里堡、一家、翟杖子、侯杖子、西高杖子、平房、水泉、康官营子、范杖子、段杖子、北房身、同盛号。   刀尔登镇 镇政府驻北营子,人口2.76万人,面积187.7平方千米,辖12个村委会:北营子、南营子、头道河子、八道沟、柏杖子、南店、干沟子、烧锅地、三道沟、柴杖子、三道梁子、侯杖子。   松岭子镇 镇政府驻松岭子,人口2.53万人,面积166.7平方千米,辖12个村委会:松岭子、碾房、岳杖子、南洼、东沟、大场子、尧阳杖子、荼棚、三皇庙、金黄岭、东道、柏树沟。   沟门子镇 镇政府驻沟门子,人口3.01万人,面积164.4平方千米,辖14个村委会:双庙子、胡杖子、碾房杖子、牛洞子、白石咀、沟门子、塔沟、北沟、老爷庙、老场子、二安沟、寺台子、钟杖子、毛杖子。   凌北镇 镇政府驻庙东,人口2.05万人,面积106.3平方千米,辖12个村委会:葛沟、野岱沟、三官甸子、庙东、庙西、哈海沟、辛杖子、房身、东五官、建昌沟、瓦庙子、五里堡。   小城子镇 镇政府驻小城子,人口1.8万人,面积75.4平方千米,辖8个村委会:小城子、杨大营子、肖杖子、嗏哈、大新房子、修杖子、乔营子、神仙沟。   四合当镇 镇政府驻四合当,人口3.59万人,面积217.3平方千米,辖19个村委会:四合当、小马营子、大马营子、大汤沟、魁盛店、东大杖子、张家窝铺、爱马营子、玉皇庙、义和店、平地、杨树行、王家窝铺、楼上、五家子、郑杖子、张涵杖子、白庙子、温杖子。   杨杖子镇 镇政府驻杨杖子,人口1.67万人,面积65平方千米,辖2个村委会:杨杖子、百牛群。   乌兰白旗 镇政府驻乌兰白,人口1.35万人,面积85.2平方千米,辖10个村委会:太平沟、边家梁、东山、哈叭气、五家、乌兰白、房身、七间房、蔡杖子、十二官营子。   刘杖子乡 乡政府驻刘杖子,人口1.18万人,面积8平方千米,辖6个村委会:王杖子、郭杖子、刘杖子、东房申、东干沟子、洼子店。   三道河子乡 乡政府驻三道河子,人口2.00万人,面积171.3平方千米,辖9个村委会:大甸子、五道河子、三道河子、槽碾沟、榆树底下、白杖子、马杖子、西胡杖子、毛家店。   牛营子乡 乡政府驻牛营子,人口2.03万人,面积140.4平方千米,辖12个村委会:南水泉、郭家店、石杖子、太平杖子、平台子、老杖子牛营子、小北沟、半里杖子、烧锅杖子、白尺沟、西大川。   北炉乡 乡政府驻北炉,人口1.91万人,面积107.7平方千米,辖11个村委会:何杖子、三合庄、北炉、南炉、水泉、槐杖子、桲罗树杖子、董杖子、三盛水永、大块地、马场。   三家子乡 乡政府驻三家子,人口3.57万人,面积233平方千米,辖18个村委会:宣杖子、盆子窑、党杖子、姑寺沟、双杨树、吴杖子、三家子、坤都沟、青山、西大杖子、老宫杖子、天盛号、河南、二道杖子、歪脖杖子、毛头坝、苏官杖子、双塔子。   瓦房店乡 乡政府驻瓦房店,人口1.64万人,面积101.5平方千米,辖7个村委会:三家、兴隆沟、瓦房店、小榆树林子、申杖子、李杖子、大德庄。   佛爷洞乡 乡政府驻佛爷洞,人口1.21万人,面积109.6平方千米,辖6个村委会:酒局杖子、金杖子、大河西、上店、小河西、佛爷洞。   大河北乡 乡政府驻大河北,人口1.96万人,面积175.4平方千米,辖12个村委会:南刘杖子、杨树沟门、庙北、西郭杖子、榆树沟、大河北、黄土墚子、石洞沟、魏杖子、宋杖子、瓦房、西何杖子。   河坎子乡 乡政府驻河坎子,人口1.50万人,面积132.7平方千米,辖9个村委会:河坎子、东庄、东沟、上杖子、唐杖子、北杖子、苏杖子、碾子沟、沙果沟。   大王杖子乡 乡政府驻大王杖子,人口1.40万人,面积102平方千米,辖9个村委会:李家营子、草篓沟、冯杖子、孙杖子、大王杖子、山咀、小刘杖子、宫家烧锅。   前进乡 乡政府驻雹神庙,人口0.76万人,面积81平方千米,辖5个村委会:雹神庙、邹杖子、坤都沟门、三道杖子、石门沟。[编辑本段]人口民族  凌源市总人口约62万人。有汉、满、蒙、回、朝鲜、等民族。[编辑本段]经济概况  农业  在全国北方率先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保持地、畜牧业、经济林三大主导产业已初具规模。全市耕地面积71万亩,其中保护蔬菜和花卉面积达16.5万亩,年产蔬菜50万吨,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销售集散地和省级优势农产品示范基地。猪牛羊禽饲养量2004年分别达到40.9万、15.9头、41.7万头、550万只,是全国重要的瘦肉型猪和黄牛生产基地。以“两杏一枣”为主的经济林发展到105万亩,是国家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和全国四大苦杏仁生产基地之一。高效农业开发优质稻麦5万亩、优质玉米30万亩、优质杂粮基地10万亩。2004年粮食总产量21.5万吨,农业总产值实现16.5亿元,是全国优质米麦开发县、夏粮生产先进县、旱作农业基地示范县、杂交种子生产基地。  工业  全市工业总资产6853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31539万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1户,百万以上利税企业11户,“三资”企业9户,已基本形成冶金铸造业、建材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三大主导产业的雏形。2004年工业总产值实现128391万元,工业税收实现4568万元。规模企业实现工业现价产值60257万元,工业增加值15094万元,产品销售收入54592万元,工业税金2575万元,固定资产投资5500万元。工业园区规划面积5000亩,可容纳40户企业入驻。日产5000吨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产屠宰10万头肉牛等项目的建设,可以促进凌源市国民经济的发展。  第三产业  到2004年底,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8.6亿元,占全市地方生产总值的30%。全市共有13000个三产独立核算单位,个体私营户企业已达2000户,三产从业人员5.5万人。凌源八里堡蔬菜批发交易市场、东北地区最大的凌源花卉市场、三十家子大牲畜交易市场改扩建工程相继完成,全年实现交易额18亿元,带动餐饮、包装、运输等服务业增收1.45亿元。物流配送现代化流通业有序发展,集信息、仓储、配送、联运为一体,总投资5000万元的综合物流中心项目建设正在实施。社区服务组织、信息中介服务进一步拓展,各类中介组织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相继开展,全市中介服务组织已达60余家。人寿、财产保险业已发展到5家,承担风险额58 .6亿元。2004年开展就业培训2261人次,新增就业10549人,全年劳务输出6 .9万人次,实现经济收入3.3亿元。  特色产业  凌源黄金储量丰富,是辽宁省重点产金地之一。花卉产业已成为一个新兴的支柱产业,在业界已享有“南有云南、北有凌源”之美誉。蔬菜保护地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钠基膨润土以质优量大获“亚洲第一土”之美誉,产品远销国内外。[编辑本段]非物质文化遗产  凌源皮影  辽宁凌源地处凌河之源,牛河梁五千年灿烂的红山文化蕴育了这片神奇的地域文化—凌源皮影。凌源皮影有千余年的悠久历史,源于宋代,盛行于明清,是中华民族民间古老艺术奇葩,深受海内外人士喜爱。   皮影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是一种剪纸、戏曲、木偶戏等相结合的一门静动融合的艺术。凌源的影人雕刻古朴别致,雕刻精细,色彩鲜艳,是精美的民间艺术珍品。   凌源影人造型,归纳起来有生、小、大、髯、丑五大类,根据人物的不同身份特点对眉、眼、鼻、嘴和胡须五个部分进行夸张,凌源影人造型外轮廓以直线概括、出神俊俏,着色对比强烈。由于特殊的舞台环境,所以一般雕刻采取“五分脸”:即一个眉、一只眼、一耳垂半面嘴鼻一个脸。   凌源皮影的雕刻用料讲究,以小口青槽期的本地毛驴皮为佳,皮板薄厚适中,质坚而柔。在整个制作工艺上,无论以造皮、刻制、刮皮(经过浸泡、刻、铲、打、拉、绷等工序)、拓样、针稿簇刻、着色、出汗、砖烫、上油、订缀等各道工序都毫不马虎。凌源影人雕刻艺术师徒相传,雕刻刀法十分讲究——走刀、推皮、打眼等以先繁后简、先内后外的顺序雕刻。   凌源皮影全国闻名。1992年辽宁省文化厅命名凌源为“群众皮影艺术活动基地”,1996年文化部命名凌源为“中国民间皮影艺术之乡”,2004年评定为全国民族民间重点保护工程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凌源皮影保护项目。[编辑本段]交通通信  凌源境内现有县级以上公路12条,总长417.413公里,其中国省干线4条公里;县级公路8条,217.879公里。现有乡级公路50条,总长608公里,贯穿凌源22个乡镇238个行政村;村级公路235条,总长935公里,贯穿凌源所有乡镇行政村、自然村。多年来,在上级交通部门大力支持下,全市公路建设和养护力度进一步加大,公路网络不断完善,“大交通”格局基本形成。在2006年公路工程建设中,共完成工程总投资4754万元,新建黑色路面13.85公里,完成路基改造20公里,新建桥梁159.34米/17座,涵洞31道,加宽改造大桥243.9米/1座。2007年在建工程项目:凌热线路基路面工程 ,全长19.35公里;公铁交叉道口平改立工程;“京四”高速公路凌源出口连线4.03公里路面公程;306线东大桥至花卉市场3公里路面工程。  凌源市邮政局下属邮政支局、所31处,其中领储蓄网点14处。现已建成了11185客户服务中心系统,实现了全国范围的通兑。开设以下服务:邮务类业务,包括函件业务、集邮业务、代办及信息业务;速递物流类业务,包括速递业务、物流业务;金融类业务,包括汇兑业务、储蓄业务。  凌源市固定电话领域完成交换网络智能化改,拥有了和世界同步、朝阳地区先进的固定电话智能网,目前我市拥有固定电话用户14万户。全市移动手机用户已突破31万,其中GSM网用户24万,CDMA网用户7万,移动通信网络覆盖率达到100%联通通信网络覆盖率达到98.9%互联网技术不断创新,网络总出口上联沈阳、大连两个高端核心路由器,每个出口的速率达2.5G,是目前朝阳地区带宽出口速率最高的互联网络。推出了众多可满足现代信息化要求的信息产品:智能虚拟网VPN、网络卫士、网视通、企业网盘、网络传真、企业邮箱等。 数据通信拥有DDN专线和2M数字电视。10G的传输环路连接朝阳各地,通达全国任何城市地区,同时提供国际电路的出租业务,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将极大的促进凌源经济的腾飞。[编辑本段]社会事业  教育  全市现有公办学校226所,其中电大工作站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普通高中5所,职教中心1所,初中27所,中心校25所,小学166所。各类幼儿园(所)147个,学前班238个。民办教育机构17所。教职工总计6417人,其中专职教师5839人。在校学生10万余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全市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273人,中级职称3467人,初级职称773人。2005年一次性引进200名师范本科毕业生到高中任教,开本市规模引进人才的先河,两次公开招聘82名青年教师,师资结构逐步调优。现代教育技术、课改、班主任及新任领导干部培训率均达到100%。近年来,共承担国家、省、市科研课题111项,参加国家、省、市骨干教师培训5000余人次。全市教师从教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显著提高。各类教育成果显著。目前,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中小学辍学率控制在1.63%;2007年顺利通过“普九”“两类新三片”巩固水平省政府验收;高考考生录取率、名牌率居于朝阳市前列;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更加符合市场需要,招生就业形势明显改观,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按省级标准化建设的新职教中心筹建顺利。  科技  科技管理服务体系比较完善,全市共有科学技术协会23个,民营科研机构23家,各类科技人才2万余人,其中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6000余人。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十五”以来共获得国家专利52项,获朝阳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47项,12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合作不断增强,与省内外10多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科技合作关系,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2005年,我市被确定为全国“科技富民强市试点县”,全省“科技进步示范县”和“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县”。  卫生  全市现有卫生医疗机构35家,其中二级甲等医院3家,农村卫生院25家,市直卫生事业单位5家。专业技术人员2623人,其中高级职称123人,中级1300人,初级1200人。乡级防保人员101人,村级478人。全市共有病房床位1500余张。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医疗救治、卫生监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等体系建设逐步完善,一大批先进设备投入使用,卫生综合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市、乡、村三级疫情报告网络健全,疫情网上直报率达100%。农村卫生工作全面发展。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得到加强,乡镇卫生技术人员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各乡镇设立卫生管理办公室,配备2-5名专职工作人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进展顺利,农民参合率达到85.5%。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健康开展。全市目前共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8家,初步建立起遍布城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预防保健成效显著。2006年,计划免疫工作顺利通过辽宁省专家组检查验收,儿童计划免疫率、“五苗接种率”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孕产妇、新生儿死亡率明显下降。我市2006年被评为“全省农村中医工作达标县”,2007年被评为“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先进县”。[编辑本段]旅游观光  凌源以其浓厚的历史文化和北温带特有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无数中外游人前来考察观光、休闲度假,已成为旅游基础设施完备、交通通讯便利、旅游产品丰富、综合服务能力齐全、环境优美舒适的旅游胜地。主要旅游资源有: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热水汤温泉度假区、古生物化石群、大河北原始森林及境内众多寺庙古建筑等。  红石谷风景区  俗称大河北原始森林,位于凌源市大河北乡南刘杖子村,因山石多呈暗红色,故名红石谷。这是一处以原始植被景观为主兼具辽西丘陵景观的自然生态风景区。风景区总面积5000余亩。2005年,以南大山为龙头,被辽宁省林业部门批准为青龙河流域生态自然保护区。南大山主峰红石砬海拔1256米,是辽西五(市)县最高峰,曾是解放战争时期清平战役的分战场。登上主峰红石砬可一览众山小:回顾北坡,葱茏神怡,如览仙境;望南坡,嶙刚巍峨突兀千仞,天晴日朗可望渤海。春季花香溢淌数里,莺歌燕舞;夏季清凉沁肺,连雨天山下雨;秋季果实累累,果香飘千里;冬季山上雪,雪压树枝白茫茫。可谓四季有景。  热水汤温泉度假区    热水汤温泉度假区位于凌源北郊18公里,全区总面积25.29平方公里。热水汤地下温泉自唐代以来一直在开发利用,相传过去有72眼神水可治72种病,唐代修塘池建庙宇以示崇敬,有“神水圣庄”之称。热水汤温泉为中国八大温泉之一,素有“温泉之花”的美誉。温泉出水温度47.5—48℃,无味透明,含有多种矿物质,属一类地热矿泉水。此矿泉水有散发肌表,舒筋活血,止痛消炎等医疗作用,尤其对风湿、皮肤类疾病及骨质增生、腰间盘突出等顽固慢性疾病具有明显疗效。区内现有经营单位8家,均为70—80年代建设,年接待洗浴、疗养、旅游、度假等海内外客人21万人次。  区内旅游观光资源丰富。热水汤属低山丘陵地区,四周群山环抱,清幽怡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背靠亚洲最大的人工油松林,大自然造化形成的老虎洞、红石砬、歪脖山等天然旅游景点极具开发价值。区内森林覆盖率达47%。东翼毗邻举世闻名的五千年华夏文明的发祥地—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近代中日友好使者著名蒙古族学者罗布桑却丹故居及纪念馆坐落在区内,修缮一新的慈云寺雄踞度假区东侧,为辽西第一名刹。  由国内知名学府—上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的热水汤温泉旅游度假区开发面积6平方公里,规划建筑总面积117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北京—承德—凌源—兴城—山海关—北戴河—北京这一环形旅游链上的一颗明珠。[编辑本段]凌源特产  大扁杏   大扁杏是我国特有的树种,原产河北省张家口地区和北京郊区,主要分布在北纬41°线附近的辽西、河北北部和河套地区。大扁杏喜光、耐旱,抗逆性强,适合辽西大面积发展。目前,凌源市大扁杏面积发展到15万亩,其中结果树面积达5万亩;年产大扁杏1000吨,其中杏仁100吨。大扁杏已成为凌源重要的农业资源,同时这里也成为全国最大的大扁杏生产基地。  大扁杏营养和药用价值:果仁含脂肪60%、蛋白质23%、糖类10%、磷338mg/100g、钙111mg/100g、铁7mg/100g等多种无机盐类和维生素,是理想的滋补佳品。果实中含胡萝卜素1.19mg/100g,约为苹果的22.4倍,为水果之冠。杏仁在医药上有润肺、解饥、散寒、驱风、止泻、润燥之性能,通常用作止咳、祛痰、平喘药及解毒等,也可以作为治疗支气管炎、风寒肺病哮喘的良药。杏仁中含有VB17,能在体内降解生成苯甲醛进而转成安息香酸和氰氢酸,能抑制和杀死癌细胞,缓解癌痛。  开发前景:果肉可以加工成杏脯、杏酱、杏汁、杏青梅、果丹皮等。杏仁是制作膨化食品、五香杏仁、八宝粥的原料,还可以加工成杏仁霜、杏仁茶、杏仁奶酪、杏仁豆腐及各种糕点。杏仁油是优良的食用油,又是高级的润滑油。杏核壳是制作高级活性炭的优质原料。在杏仁中提取的VB17可制成抗癌药物等。[编辑本段]凌源美食  凌源烧鸡   凌源烧鸡亦称熏鸡,在加工过程中有独特的工艺程序,系选用肥白条鸡入锅中煮制,加各种调料,适度掌握火候,反复翻动,使煮好鸡肉表里熟透,然后放在熏笼内加工熏制,成品讲究肉熟透,表皮呈紫红色,咸淡适度,表里如一,气味芬芳,口感极佳,烧鸡外型美观,鸡头回扭,口衔一翅,双足后折插入腹腔,达到色味香形具臻佳妙。县城以小西街高姓制作最佳,三代经营已有数十年历史。  凌源剥面   凌源剥面是凌源特色小吃之一,在周边地区有很有影响。荞麦是当地的特产,用荞面制作的面点口感清香、风味独道、回味无穷。荞面剥面条被世人誉为“面条王后”。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票教育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