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时,每天人为什么发呆都要发呆两个小时?

热门推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你以为只有中国人为了择校而挤破脑袋吗?错!在英国剑桥这样的教育重镇,为了让孩子上好的私立学校,家长也是节衣缩食、殚精极虑,而且还未必能如愿。因此,有一部分受过良好教育的家长,选择了“私教”这条特殊的教育路线。
但是在自己家里接受教育的孩子,会不会有学不好、不合群的问题?私教课程是怎么安排的?毕业于剑桥大学教育系的轶君曾在“爸爸真棒”发表过关于的深度好文,她亲自给同事家的孩子做过私教,我们来听听她的看法――
我们熟悉的传统教育模式当然是学校教育,包括在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的教育。而在古代,其实还有一种更为常见的教育方式,那就是私塾。不过,私塾在国内早已退出教育舞台,大家对它的认识多半来自影视剧,像是落第老秀才在家中开设的私塾,富贵人家的公子带着两三个陪读在私塾里读书。而有些大户人家则是把老先生请到家中上课,让公子接受一对一的教育。
但在英国,类似私塾形式的私教(Home Education)却一直都存在,并且备受认可。
英国的教育法规定,年龄在5-16岁的孩子必须接受教育,但接受教育的地点不限制于在学校,在家里面学习也是同样允许的,这就是所谓的私教。私教不仅教育环境相对宽松,其教学内容也可以不追随全国统一课程(National Curriculum)。所以私教不受太多限制,只要适合于孩子的成长就可以实行了。换言之,所谓私教,就是让孩子放弃去学校读书,改为在家里,由家长或私聘老师自行教育。
1和私教第一次亲密接触
  2010年夏天,有一天,一位同事找到我,说他想让自己的大儿子彻底脱离学校回家读书。我当时一脸呆滞,可能还掺杂了些许惊恐,然后认真地回复:你――疯――了――吗?
当时,我只感觉到这样做的风险很大,孩子在家读书:万一没学好反而跟不上学校的学业了怎么办?孩子脱离群体渐渐没有竞争意识了怎么办?性格孤僻了怎么办?与社会脱节了怎么办?没有同龄朋友了怎么办?等等、等等……
同事在剑桥大学任教,妻子主要在家带孩子。夫妻俩来自法国,都有着良好的教育背景。他们有三个孩子,大儿子11岁正是小学升初中的年龄段,小儿子8岁小学在读,女儿5岁马上要上小学了。三个孩子都活泼可爱,而且个个精通英法双语。我当时不能理解他们为什么要让孩子离开学校。在我的印象中,私教的孩子多半有着一些心灵上的或者生理上的问题,所以无法融入学校的氛围与同龄学生共处,因此选择在家读书。而他们的孩子完全没有这些问题。
在深入了解私教这一群体后,我才发现同事夫妇的思考并不是没有道理,计划也算可行。不过他们最初考虑私教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剑桥城市里口碑较好的初中都是私立学校,而私立学校的本地学生学费大约在每年1万7千英镑左右(约15万人民币)。如果未来3个孩子都上私立学校,这笔开销不是一般家庭承受得起的。而且3个孩子要么都读私立,要么就都不去,没有厚此薄彼的道理,这一点作为家长他们对孩子们很公平。
而据了解,在剑桥,公立学校的整体学习氛围要比私立学校的松散许多。剑桥的公立学校成绩大多表现平平,想要孩子成绩好,很多家长也是依赖放学后为孩子另请家教。在里我曾提到过文法学校是英国非常好的公立学校,只可惜在这个拥有世界顶级知识学府的城市里一所文法学校也没有。所以可以想象,尽管私立学校开销大,名额也有限,可家长们还是勒紧裤腰带,挤破脑袋也要把孩子们送私校。即便如此,也不是人人都能如愿的。
于是在这风风火火抢学校的背后,有一部份家长另辟新径打起了私教的算盘。其实这也不是新鲜事,我还在读本科的时候就遇到过通过私教考入剑桥大学的学生,这些学生同样非常优秀。我认识一个哲学系的同学,他们家住在一个环境优美的小乡村里,村里邻居加起来也就8户人家,距离市区大约开车要1个小时的路程。父母都是中学老师,兄弟姐妹5人,父母权衡再三最后,双双辞了职在家亲自教授孩子们所有的课程,最后3个孩子进了剑桥大学,2个进了牛津大学。
2相同道路,不同理念
  事实上,我发现私教在剑桥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小的圈子。有的家长从小学起就开始了私教,有的让孩子从初中起开始离开学校。 不过大部分家庭都意愿让孩子们在高中时期重返学校读书,因为高中除了在学业上提供帮助,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为孩子申请大学提供建议和指导。一个好的高中,为学生在申请大学方面做的准备往往是非常充分的,这一点私教很难做到。但小学和初中就不一样了,学业并不紧张,升学也不像考大学时那么复杂。如果说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各自的教育理念,那么在小学与初中阶段,私教是完全可以为其理念定制学业并实践的。
在私教圈子里的家长也分两派。一派认为学校的教育不够严谨,孩子们在大宗班级里的收益太少,浪费的时间太多。他们希望通过私教让孩子接受一对一的教学,这样既能实现高效学习又能多出时间轻松发展业余爱好。另一派则认为,学校已经教得太多,学业太过沉重,孩子们在小的时候就是应该好好的玩。读书应该在孩子的学习意识建立起来以后自己去奋发图强的事,而私教只要安排一些基础课程,多余的时间能给孩子们充分的空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从教育学的角度讲,两派都有各自的道理,我们很难直观地去评判谁对谁错。但我和同事夫妇都倾向于前者。因为小学初中时代的孩子也更加的心无旁骛,不被生活中其他琐事打扰。小时候的记忆力和精力也比长大以后要充沛。所以这是个最适合学习的年纪,而时间是不可逆转的,一个黄金时段过去就过去了。不过我们也不赞成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因为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光靠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常识、胆识和见识。如果要培养一个孩子未来能够成熟独立的思考和生活,他需要及早的认识和体验生活的点滴。我从同事那里还听说了一个法式的浪漫观点:孩子们需要时间发呆,你知道多少创造力都源自于发呆的时候?
▲本人以前发呆时的作品
3私教亲体验
  同事夫妇的第一步计划是想让11岁的大儿子先尝试做1年的私教体验。因为他恰逢小学升初中的转变期,不需要办理任何退学手续,只要直接通知当地政府既可。而且一年的时间不能算长,如果失败,我们可以随时帮助孩子回到学校去上课。如果体验成功,孩子会继续读私教直到初中毕业。那么第二步计划就是往后弟弟妹妹也可以在小学毕业的时候相继效仿。我们也征求过他们大儿子本人的意见,尽管我们提醒说我们只会变得更严厉而不是让他学业更轻松,但对于在家学习的主意,他仍然表示满怀期待。
那我们就拟定私教方案吧。不过在这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英国的初中课程是怎样安排的:
周一到周五,早上8:50学生到校报到,9点正式开课,每堂课1小时,整天有1段20分钟的课休时间,午休时间1小时,下午3:20放学。
每天5堂课,一周总共25堂课。其中有3堂英语,3堂数学,3堂自然科学(包括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2堂法语, 2堂历史,2堂手工劳动,2堂体育,2堂社会科学相关课程,1堂计算机,1堂地理,1堂宗教学,1堂美术,1堂音乐,和1堂表演课。(不同学校的课程安排略有不同,以上课程内容仅供参考)。
▲初一每周课程表样本,摘自http://www.ormistonriversacademy.co.uk
我们最终拟定的学习方案是基于初中学校的课程安排,基本与以上课时吻合。而且学校放假的时候,我们也放假,学校开学我们也同步开学。
孩子的母亲原本是文科生,所以她主要辅导历史地理以及艺术课,父亲辅导自然科学,我受聘教数学,另外他们聘请了一位老师专攻英语。法语课改为自修课,因为法语是孩子的母语,水平已远在其他同龄孩子之上。手工劳动课改成每日帮母亲做家务,包括打扫卫生、洗碗、洗衣做饭等等的生活实践。表演课与体育课被移到了周六,这样一来他可以与社区的孩子们一起参与集体的表演与体育活动,也就不缺少同龄的伙伴。音乐课,孩子本身就在学钢琴,就用钢琴课替代了。宗教课和社会学课就改为自修阅读课。另外,家长和隔壁邻居约定好每天早上7点半到8点间,由孩子负责帮邻居买报纸送牛奶。因为我有固定工作,所以唯独数学课比较早,是每周一、三、五早上8点到9点。孩子每天的学习时间到3点也就结束了,做作业不超过8点。每天11点以前睡觉,有至少1-2小时的空白时间可以自行安排,比如发个呆。
不要以为这样的安排他学习的内容会比学校的少,事实上是远远多过于学校的。就拿我的数学课来说,是把三年的教学内容并在一年里教完了。英语课里,他完成了不少阅读与写作,还学完了1本莎士比亚原著。自然科学课中他买了很多瓶瓶罐罐,该做的实验也一个不落。
这一年的体验,孩子没有感觉到超负荷的压力,性格也依旧阳光活泼,没有出现我最开始担心的任何问题,可以说是个非常成功的案例。这个成功除了有家长和老师完美配合共同完成以外,还有很大一部分也收益于一对一的教学方法。关于这个话题,我想下次有机会可以细谈。
4英国私教和国内补习班
  英国的私教的成功案例还有很多,参与私教的群体也有着扩张的趋势。据英国第4频道新闻在2007年的报道:从2002到2007的5年内,接受私教的孩子人数增长了61%; 2015年12月BBC也有新闻称:从2009到2015的6年内,英格兰与威尔士统计的私教学生人数又增长了65%;据英国《卫报》在2016年4月份的报道:英格兰的153个地区教育机构中的134个机构提供了数据,统计出在2014-15年间共有30298个孩子正在接受私教,其中13007个是小学生,17291是初中生。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了国内的补习班。看看放学以后的那些带着孩子奔波于各种补习班的家长们吧,想到他们总是不禁一声叹。听到家长们的反馈,说孩子们的成绩主要靠补课,好多考试题目学校是不教的。可我不禁要问,我们要学校是干啥用的?孩子打瞌睡的专场?既然如此,人家孩子上学,你们去玩就好了,反正补习班里都学了,重复学习不是浪费青春吗?
国内的初中从早上7:30到下午5:30放学,学生总共在校10个小时,再加上补习班的时间,孩子每天上课的时间要大于或等于12个小时,这还不算做作业的时间。孩子们接受的是超负荷的学习,而我们成年人的正常工作量也就一天8小时好么!在英国呢,早上8:50到下午3:30放学,连7个小时都不满,这是不是更为合理一些呢?为什么一个小孩要承受比大人还要多的压力?把1天当成2天用,如此年复一年,难怪孩子们最后会变成行走的课本和考卷。你若仔细翻阅其内容还是黑白的,连点色彩都没有。我曾经遇到过一个高中生,跟他热情地说了一堆话,结果人家抬眼看看你,最多回你一两个字:嗯、哦,然后漠然地走掉了。不要奇怪,他对谁都这样。其实我能理解这样的孩子,也为他们感到可惜。因为他们本质不坏也不笨,但除了读书小脑袋瓜子里根本没时间塞点别的,连基本礼貌和常识都没能够塞进去啊。
如果说英国私教充分利用了孩子的时间,那么国内的学校+“私教”补习班的模式不仅浪费了时间,同时也是对孩子身心的巨大负担。希望家长们能为孩子合理安排时间,不管是私教还是上学都不要对孩子太过苛刻了。读书在于明理,而非谋生!
  作者介绍
林轶君,毕业于剑桥大学教育系,“爸爸真棒”的特约撰稿人。
  ???延伸阅读
  您还可以点击查看作者以往的文章,也可以在“爸爸真棒”后台输入关键词“国际教育”见更多精彩文章。
  清华爸+复旦妈打造的原创教育平台
  聚焦国际化教育和学习力研究
  点击菜单栏,阅读我们为您精选的专栏文章;
  或回复以下关键词找到您需要的:
国际教育 | 学习力 | 在美国 | 他山石 | 爸爸说
优学习 | 好习惯 | 特会玩 | 心成长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评论部评论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美国独立教育顾问协会认证顾问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您当前的位置:&>&&>&&>&&
赵薇女儿小四月上学发呆神情似妈妈 穿校服大家闺秀
中国娱乐网综合
  曝赵薇女儿小四月上学照校服发呆神似妈妈
  日前,有网友在网上曝出一张赵薇女儿小四月在学校的照片。照片中,小四月身穿粉色校服,与小朋友们坐在一起。不过,可能是妈妈不在身边,小四月好似发呆思念,大眼睛萌翻众人,像极了赵薇。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南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南海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南海网 版权所有 
电话:(86)6  传真: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为什么发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