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怎样防治冻疮疮…?

如何防治冻疮?_百度知道
如何防治冻疮?
我的手最近生了3个冻疮,往年也有生。不懂有什么方法可以防治冻疮。另外,听人说,冻疮一年生了,第二年还会生,这是真的吗?有什么办法可以根治冻疮啊!很急啊!手好痛啊!冻疮都生在关节上,影响写字(我是学生)。
提问者采纳
我手上有生过,我从25开始,每次生冻疮的时候我就用风油精来涂,然后快的3天就退了,慢的也只有1个多星期我是这样具体做的:晚上睡觉前,手上生冻疮的地方涂了风油精,然后我用保鲜袋包在手上,然后戴了无指的手套(就是一整个把手手放进去的手套,没有一个个手指头的那种)然后就睡觉了,第二天起床后,用温水洗掉我觉得真的很有效,你可以试试,我今年就没有发过冻疮了祝你早日康复啊
提问者评价
都很好啊!
参考资料:
外公从报纸上看了告诉我的
如果已经裂开,有一个方法绝对有效:用云南白药即可。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3条回答
其实冻疮是可以根治的,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银针扎穿冻疮让那里面的愈血流出来就可以了,只要流一点就可以了哦.不过这种方法呢只要一生冻疮就要 扎.那么现在我给你讲一种可以根除的方法,冬天这种方法已起不了用了,这种方法一定要夏季治。夏季用大蒜头保持每天早晚各擦一次,一定要擦一个季。很多患者认为冻疮是冬天冶的.那是错误的,冻疮是冬生夏治.在冬天来临时自己也要注意保护好手、耳、脚爱生冻疮的地方,每天早晚多揉柔。少玩冷水.千万不要用热水洗了马上在用冷水.试试吧,肯定见效.
强力冻疮药 群
我的症状和年一样啊
不知道怎么搞好!!
冻疮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冬天来了,怎么预防冻疮?长了冻疮怎么才能让它好起来?_百度知道
冬天来了,怎么预防冻疮?长了冻疮怎么才能让它好起来?
提问者采纳
冻疮发生于严寒季节,一般在气温5℃以下发生,至春季气候转暖后自愈,但入冬后又易再发。许多人一旦患冻疮后,每年一到冬季就复发。冻疮以幼儿、小学生最多见。手足、耳廓部位最易发生。症见局部皮肤发凉,出现暗紫红色或紫蓝色斑片,按之柔软。严重时出现水疱,破裂后形成糜烂或溃疡。遇热后自觉痒、灼热感及疼痛。迁延不愈者有硬结。重冻疮可遗留疤痕,对冷过敏冻疮机理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皮肤血管对寒冷过敏有关,也可能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遗传因素有关。经常接触冷水的人易患本病。长时间生活在我国南北方某些沿海或寒冷潮湿环境中的人易患本病。 潮湿可加速体表散热,故冬季湿度大的地区,冻疮发生率较高。此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肢端血循环不良、手足多汗、缺乏运动、营养不良、贫血及一些慢性病常为冻疮的发病诱因。 预防冻疮主要是注意保暖、保持干燥、鞋袜不宜过紧,受冻部位不宜立即烘烤及热水浸泡。易受冻部位可搽凡士林或其他油脂类,以保护皮肤。未破溃的冻疮可用促进血液循环的药物,如10%樟脑醑或辣椒酊局部揉擦。民间用辣椒煎水局部烫洗,有一定效果。已成溃疡时应用5%硼酸软膏、红霉毒软膏或猪油蜂蜜软膏(猪油30%蜂蜜70%)等涂搽并包扎。同时内服末梢血管扩张剂如烟酸。中医治则为温经、通络、活血化瘀,方用当归四逆汤或阳和汤加减。 冻疮治愈的关键是摆脱湿冷环境和温冷作业,保持冻疮局部温暖和干燥,否则易复发。较好的治疗方法有: (1)坚持用40℃水温浸患处。 (2)硫酸新霉素霜剂或呋喃西林霜剂外用,有效率达85~95%。 预防冻疮复发的主要措施有: (1)作好居室防寒、保暖和防潮湿,室内温度最好能保持15℃以上,相对湿度50%左右。 (2)保持鞋袜、鞋垫、手套干燥。汗脚者不宜穿胶鞋,并用止脚汗粉。 冻疮的注意事项及防治验方: 对于此病要防患于未然,应经常锻炼身体,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并注意全身及局部保暖,尽早戴手套,鞋袜要温暖宽松,以保持手足干燥。食物要有充足的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保证身体有足够的热量。平时应经常自己按摩手足用耳廓,促进手足血液循环,每年复发冻疮的患者可在入冬前用紫外线照射以往患冻疮的部位以起到预防作用。患冻疮之后,宜及时尽早地治疗。市售冻疮膏、貂油防冻治裂膏都有一定的疗效。另外,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对冻疮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立了许多治疗冻疮的良方,现介绍验方如下: (1)用蜂蜜或植物油调拦烧焦的柿子皮外敷。 (2)茄根、大葱、辣椒煎液熏洗患处。 (3)桂枝50克、紫苏50克煎水浸泡。 (4)新鲜桔皮3~4个,生姜300克加水2千毫升,煎煮30分钟,连渣取出,浸泡并用药渣盖过患外。 (5)取夹竹桃叶50克加水500毫升,煎水浸泡患处,注意有溃疡时禁用此方。 (6)山楂去核捣烂,敷于患处,用纱布包扎3天,对于复发性冻疮有很好的疗效,注意有溃疡时禁用。 (7)桂附煎:桂枝20克,红花20克、附子20克、荆芥20克、紫苏叶20克,加水3千毫升煎液浸泡患处,并用药渣揉搓患部。 (8)甘遂、甘草各9克、加水2千毫升,煎液熏洗患处。 (9)用老丝瓜烧成炭研为细末,用猪油调匀后涂患处。 (10)红灵酒:当归60克、红花30克、川椒30克,樟脑15克、肉桂60克,细辛15克、干姜30克,加95%酒精100毫升,浸泡7天后,外涂患部。 (11)二乌茴香酒:川乌30克、草乌30克、小茴香30克、樟脑30克、红花20克、桂枝15克,酒精浸泡一周,以药酒揉搓局部。 (12)紫云膏:紫草30克、当归30克、胡麻油1千毫升,黄蜡250克,共制为膏,外敷冻疮引起的溃疡面。 (13)樟脑25克、海螵蛸10克、凡士林150克调成膏状,外敷溃疡疮面。对于顽固型冻疮可配合内服中药治疗,处方:党参9克、黄芪15克、附子6克(先煎)桂枝9克、当归9克、丹参9克、陈皮6克、患部寒凉显著者加干姜6克,炙甘草6克;血瘀证显著者加桃仁红花各9克。 (14)甘草芫花水:甘草、芫花各15克;制作方法:上药用水1000毫升,煎数沸,取汁;用法:末溃者趁热洗溃 ,已溃者于洗后用黄连水纱条换药;功效:消肿止痛、用于冻疮,对Ⅰ~Ⅱ度冻伤效果亦佳。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热门搜索:
俗话说:“一年犯冻疮,年年犯冻疮。”。每到冬季,会有很多人会冻手、脚和耳朵,该症状的典型特征是又疼又痒,特别难受。这是冬天的常见病,尤其是在我国寒冷的北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两亿人受到该病的困扰,其中主要是儿童、妇女及老年人。对付这种顽固病症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预防为主、治疗为辅,该专题为大家介绍如何更好的预防和治疗冻疮,让你温暖过冬天。
冻疮是什么
冻疮(chilblains,pernio)是由于暴露于零度以下寒冷环境引起的局限性、红斑性炎症损害。它是对寒冷、潮湿、非冰冻环境的异常炎症反应,组织学上证实它为一种淋巴细胞性血管炎。暴露于寒冷、潮湿的环境是发生该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多发生在秋冬季,尤其温带气候地区冬天降温急剧并且环境潮湿时较多见。……
冻疮,俗称为“萝卜仔”,它好发于手指和脚趾部位。它与什么有关?一起看看。患者的受冻部位无痛感,变得苍白或蜡黄,各种程度的组织破坏与烧伤类似。有红斑和水肿、水疱和大疱、浅表坏疽、深部坏疽以及肌肉、肌腱组织、骨膜和神经损伤。损伤程度直接与温度和受冻时间有关。……
如何预防冻疮?
众所周知,手脚和耳廓是人体血液循环的末梢部分,亦是冻疮的好发部位。深秋以后,气温突然降低,末梢血管内的血流也随即变得缓慢。当温度低于10摄氏度时,上述部位的皮下小动脉遇冷收缩,静脉回流不畅,从而发生该病症。……
冻疮是否可以预防?应该用什么方法可以有效预防?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以提高耐寒能力。入冬注意保持手脚干燥、暖和,避免长久接触寒冷潮湿,外出时局部宜涂防冻油膏。
天气冷了,很多人开始冒起了冻疮。它一旦发生,在寒冷季节里常较难快速治愈,第二年又容易再复发。它多见于儿童和末梢血运不良者,常反复发作,好发于手、足、耳、面等暴露……
如何科学治疗冻疮
很多人对之治疗冻疮感到手足无措,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治疗该病的原材料,比如花椒150克入白酒30毫升中浸泡7天,去渣,生姜6克切碎绞汁,取生姜汁与甘油同入酒中拌匀,用干净棉花蘸药外涂患处,每日2—3次,它适用于未溃破者。
冻疮是冬季的多发疾病,发生了这种疾病,往往使人奇痒难忍,给人的身心带来很大痛苦。可有些人把它当成小毛病,不愿去医院治疗。其实,在厨房里也有很多治疗该病的良药,有这种病的患者不妨一试。
辣椒膏预防冻疮。取尖辣椒、凡士林各适量(一般用量1:4,多少看使用面积而定)。将尖椒焙干,研细粉,同凡士林搅匀备用。在严寒季节涂擦于耳郭、脸部、手背、足跟等易冻伤处,特别是上年冻伤处要提前预防。
冻疮是由于寒冷潮湿引起的皮肤局部微循环障碍,是冬天极为常见的皮肤病,轻者有灼热和瘙痒感,重者可出现水疱、溃疡。目前尚无治疗这种疾病的特效药物,多采取药物外治疗法,现介绍几种不仅易于取材而且安全有效的疗法。
随着冷空气的到来,气温骤然降低,很多MM的芊芊玉手上出现了讨厌的冻疮,又痛又痒的,红肿的表现特征严重影响肌肤外观,若是长在脚上,那更是难以忍受,如何是好?而且它一旦发病,在寒冷季节里常较难快速治愈,要等天气转暖后才会逐渐愈合。
柚子皮表面还有不少植物脂性物质,泡完澡后能改善皮肤干燥,给肌肤提供一层自然的保护膜,摸上去更加润滑细腻。之所以冬天适合洗柚子澡,是因为柚子本身就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首先,柚子澡能滋润皮肤,并令皮肤白皙。
冻疮推荐使用药品
健客价:?3.40
健客价:?18.50
健客价:?17.00
健客价:?8.20
健客价:?9.00
健客价:?31.20
健客价:?6.80
健客价:?2.80
健客价:?13.20
健客价:?9.00怎样防止冻疮?
怎样防止冻疮?
怎样防止冻疮? 还有冻疮了还怎么办?(科学可靠)
预防冻疮秋末始 冻疮,虽然算不上什么大病,但发作起来真让人痒痛难忍。虽然冻疮常常发生在寒冷的冬季,但预防则应从秋末开始。 预防冻疮应该在秋末进行耐寒锻炼。具体方法可用冷水浸泡往年常生冻疮的部位,如手和脚。开始每天浸泡半小时,以后浸泡1小时。其次是应注意局部保暖,如外出时使用口罩、手套、防风耳套、围巾等。鞋子也应穿得暖暖的,但不宜过紧。 临床表明,局部按摩是预防冻疮最好的方法: ①手按摩:两手合掌,反复搓摩,使其发热,然后左手紧握右手手背用力摩擦一下,拉着右手紧握左手手背摩擦一下,这样反复相互共摩擦15—20次。 ②脚心按摩:坐床上,屈膝,脚心相对,左手按右脚心,右手按左脚心,两手同时用力,反复按摩15—20次。 ③腿按摩:坐床上,腿伸直,两手紧抱左大腿根,用力向下擦到足踝,然后擦右大腿根,一下一上为1次,共擦15—20次。 ④臂按摩:右手掌紧按左手臂里边,然后用力沿内侧向上擦到肩膀,再翻过肩膀,由臂外侧向下擦至左手手背,这样为1次,共做15—20次。右手做法与左手相同。 参考资料: ■防治冻疮六法 1、茄辣蒜洗法:取干茄子梗茎100克,辣椒茎60克(缺时可用干辣椒30克),大蒜一把(约150克),共煎水趁热浸泡患处,每日1次,连用三次。 2、桂苏陈洗法:取桂枝、苏叶各50克,陈皮20克,加水500毫升,煮沸15分钟,去除药渣,待药液凉至40度左右,将患处浸入药液约15-20分钟,每日3次。适于冻疮初起,红肿瘙痒,疮面未溃者。 3、柏硝敷法:取芒硝、黄柏各适量。冻疮未溃者,芒硝用量大于黄柏一倍;已溃破者,黄柏用量大于芒硝一倍。两药共为极细末,用时以冰水或雪水调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局部症状轻微者,可按未溃破用药比例,将黄柏煎水溶化芒硝,外洗患处。未溃破者5-6日为一疗程,溃破者10-11日为一疗程。 4、芫花萸酊:取芫花6克,红花3克,吴茱萸10克,浸入普通白酒或75%酒精150毫升内1-2周后,过滤去渣备用。用时取药液外搽患处。连用2-3天。 5、红灵酒:取当归、桂枝各60克,红花、川椒、生姜各15-30克,细辛15克,冰片5-10克。上药入普通白酒或75%酒精1000毫升中浸泡7天,纱布过滤,装瓶备用。使用时将患部洗净拭干,用药棉蘸药液涂擦局部(未溃烂者),每天4-5次,连用5-7天。 6、当归四逆汤熏法:取当归、芍药各20克,桂枝15克,细辛、甘草各5克,木通、生姜各10克,大枣5枚。将药入适宜容器内,加水500毫升,加热煮沸(文火)后5分钟离火。用蒸气熏冻疮部位,待药液降至适当温度,将冻伤部位浸入带有药渣的药液内浸泡15-20分钟。每天两次。一剂药可连续用4次。适用于学龄儿童的手足冻疮。 ■冬季寒冷防冻疮 冻疮是冬季的常见病之一,在气温10℃以下的湿冷环境中易发生。冻疮好发于手指、手背、足趾、足跟、耳部、面颊等处,可单侧或双侧发生。初起损害为局部性红斑或暗红带紫色肿块,触之冰凉,有痒感,受热后痒感加剧。重者出现水疱,内含淡黄色或白色浆液,破溃后形成糜烂或溃疡,自觉疼痛。 冻疮主要由冬季寒冷、潮湿或鞋袜过紧影响局部血液循环所致。寒冷使皮肤血管收缩,局部缺血,代谢异常,久之血管麻痹扩张、淤血,血浆渗出引起局部水肿,水疱形成,乃至组织坏死。此外,肢端血液循环不良、手足多汗、缺少运动、营养不良、贫血、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也是导致冻疮的诱因。某些慢性疾病如贫血、红斑狼疮、硬皮病及类风湿关节炎等,亦可引起冻疮。 发生冻疮后,轻度、皮肤未破者,可外涂冻疮膏;局部温浴,用茄秧和辣椒秧或艾叶等其中一种,加入水10—15倍煮沸过滤,待水温至不烫手时浸搽局部,每日1—2次,每次15—30分钟; 也可用猪油蜂蜜软膏(比例3:7)外敷。冻疮若已破,局部可用5%硼酸软膏、红霉素软膏外涂,并用无菌沙布包扎; 也可用霜打的辣椒杆2两、茄子杆4两、辣椒3个用水浓煎,熏洗患处,每日1次,并要注意保暖,以避免重新冻伤。在冻疮患处涂蛋黄油,效果更佳。 对于易生冻疮及以往患过冻疮的人,冬季要注意保暖,多运动,多吃高蛋白及高维生素食物,必要时可适当多吃些羊肉、狗肉等热性食物。 此外,还可用生姜片涂擦易患部位,每日早晚一次;平时反复搓擦双手、双耳及面部,并坚持用热水洗手、洗脚,以增强手、脚血液循环。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您
其他回答 (6)
首先您必须做好保暖工作,加强锻炼,没有特效药,只能提前预防
比如吃 六味地黄丸等
然后,擦冻疮膏,价格 10元--20元,用热水洗手,
使毛孔扩张,早晚擦,手痒双手合十,夹在大腿中间用力搓
能止痒,使之不痒为止,保持手的热度,正常的末梢血液循环
而却持续3-5天能消肿,禁忌用火烤,
多擦擦生姜,酒精泡干辣椒水,也是比较好的,能大大缓解肿。
最后,祝您健康!
防止生冻疮这个很难说一般的服用维生素E对这个有很大的帮助.不过要控制个量.
做好保暖工作,加强锻炼
冻疮发生于严寒季节,一般在气温5℃以下发生,至春季气候转暖后自愈,但入冬后又易再发。许多人一旦患冻疮后,每年一到冬季就复发。冻疮以幼儿、小学生最多见。手足、耳廓部位最易发生。症见局部皮肤发凉,出现暗紫红色或紫蓝色斑片,按之柔软。严重时出现水疱,破裂后形成糜烂或溃疡。遇热后自觉痒、灼热感及疼痛。迁延不愈者有硬结。重冻疮可遗留疤痕,对冷过敏冻疮机理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皮肤血管对寒冷过敏有关,也可能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遗传因素有关。经常接触冷水的人易患本病。长时间生活在我国南北方某些沿海或寒冷潮湿环境中的人易患本病。 潮湿可加速体表散热,故冬季湿度大的地区,冻疮发生率较高。此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肢端血循环不良、手足多汗、缺乏运动、营养不良、贫血及一些慢性病常为冻疮的发病诱因。
预防冻疮主要是:注意保暖、保持干燥、鞋袜不宜过紧,受冻部位不宜立即烘烤及热水浸泡。易受冻部位可搽凡士林或其他油脂类,以保护皮肤。未破溃的冻疮可用促进血液循环的药物,如10%樟脑醑或辣椒酊局部揉擦。民间用辣椒煎水局部烫洗,有一定效果。已成溃疡时应用5%硼酸软膏、红霉毒软膏或猪油蜂蜜软膏(猪油30%蜂蜜70%)等涂搽并包扎。同时内服末梢血管扩张剂如烟酸。中医治则为温经、通络、活血化瘀,方用当归四逆汤或阳和汤加减。
冻疮治愈的关键是摆脱湿冷环境和温冷作业,保持冻疮局部温暖和干燥,否则易复发。较好的治疗方法有:
(1)坚持用40℃水温浸患处。 (2)硫酸新霉素霜剂或呋喃西林霜剂外用,有效率达85~95%。 预防冻疮复发的主要措施有: (1)作好居室防寒、保暖和防潮湿,室内温度最好能保持15℃以上,相对湿度50%左右。 (2)保持鞋袜、鞋垫、手套干燥。汗脚者不宜穿胶鞋,并用止脚汗粉。 冻疮的注意事项及防治验方: 对于此病要防患于未然,应经常锻炼身体,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并注意全身及局部保暖,尽早戴手套,鞋袜要温暖宽松,以保持手足干燥。食物要有充足的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保证身体有足够的热量。平时应经常自己按摩手足用耳廓,促进手足血液循环,每年复发冻疮的患者可在入冬前用紫外线照射以往患冻疮的部位以起到预防作用。患冻疮之后,宜及时尽早地治疗。市售冻疮膏、貂油防冻治裂膏都有一定的疗效。
另外,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对冻疮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立了许多治疗冻疮的良方,现介绍验方如下:
(1)用蜂蜜或植物油调拦烧焦的柿子皮外敷。 (2)茄根、大葱、辣椒煎液熏洗患处。 (3)桂枝50克、紫苏50克煎水浸泡。 (4)新鲜桔皮3~4个,生姜300克加水2千毫升,煎煮30分钟,连渣取出,浸泡并用药渣盖过患外。 (5)取夹竹桃叶50克加水500毫升,煎水浸泡患处,注意有溃疡时禁用此方。 (6)山楂去核捣烂,敷于患处,用纱布包扎3天,对于复发性冻疮有很好的疗效,注意有溃疡时禁用。 (7)桂附煎:桂枝20克,红花20克、附子20克、荆芥20克、紫苏叶20克,加水3千毫升煎液浸泡患处,并用药渣揉搓患部。 (8)甘遂、甘草各9克、加水2千毫升,煎液熏洗患处。 (9)用老丝瓜烧成炭研为细末,用猪油调匀后涂患处。 (10)红灵酒:当归60克、红花30克、川椒30克,樟脑15克、肉桂60克,细辛15克、干姜30克,加95%酒精100毫升,浸泡7天后,外涂患部。 (11)二乌茴香酒:川乌30克、草乌30克、小茴香30克、樟脑30克、红花20克、桂枝15克,酒精浸泡一周,以药酒揉搓局部。 (12)紫云膏:紫草30克、当归30克、胡麻油1千毫升,黄蜡250克,共制为膏,外敷冻疮引起的溃疡面。 (13)樟脑25克、海螵蛸10克、凡士林150克调成膏状,外敷溃疡疮面。对于顽固型冻疮可配合内服中药治疗,处方:党参9克、黄芪15克、附子6克(先煎)桂枝9克、当归9克、丹参9克、陈皮6克、患部寒凉显著者加干姜6克,炙甘草6克;血瘀证显著者加桃仁红花各9克。 (14)甘草芫花水:甘草、芫花各15克;制作方法:上药用水1000毫升,煎数沸,取汁;用法:末溃者趁热洗溃 ,已溃者于洗后用黄连水纱条换药;功效:消肿止痛、用于冻疮,对Ⅰ~Ⅱ度冻伤效果亦佳。
重在预防
初冬就开始带手套
然后没事就搓搓手
去过洗手间后用凉水洗洗手(这时你会感觉手很冰)
然后你接着搓搓手
一直搓手就好
晚上用热水泡泡
怎样防止冻疮?....................................
防止冻疮,可以用茄子秧煮水洗患处(治冻疮),这个方法是东北人家喻户晓的。简单又方便。你试一试。
如果没有其他症状,应为气虚或阳气不足,男性可以用红参10克、构杞15克、大枣7--10枚在煮粥的时候放在米里一起煮,每周可以煮3--5次。女性再加10克阿胶。一般用一段时间就能改善症状。
要坚持运动,每天运动距离不低于6公里,补充阳气。
再就是坚持每天用热水烫脚30分钟,水凉了要及时加热水或者用个热得快加热,保持水的温度,烫的要出汗为好,睡前用十指向后梳头十几下,从上往下推小肚子200---300次,自己感觉舒服为好。对你会有疗效,请试试。
祝你健康
等待您来回答
皮肤科领域专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防治冻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