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我梦见死人自己死去了,家人还帮我办好身后事和石碑…

昨晚我梦见自己死去了,家人还帮我办好身后事和石碑,后来我还活生生的从地上出来,后来我家人待我很好!很奇怪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var sogou_ad_id=731547;
var sogou_ad_height=160;
var sogou_ad_width=690;城镇化是大时代的缩影,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结局。
“打车软件”的出现,冲击了传统“招手停”式打车方式。
人民币的贬值究竟会牵动我们生活的哪些花销?
抗战前线战死军长身后事:家人重庆卖鸡蛋
核心提示:1938年汉口沦陷,郝慧英与母亲辗转到了重庆,失去父亲后,郝慧英全家的生活陷入了困顿。郝慧英的两个弟弟为了维持学业,只有在重庆街头卖茶叶蛋赚一点学费,直到那一天他们偶遇冯玉祥将军。
凤凰卫视10月19日《我的中国心》,以下为文字实录:
解说:1939年夏天,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冯玉祥正在重庆的府邸外散步。一阵清脆的叫卖声吸引了他的注意,在街角,两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正在卖茶叶蛋,冯玉祥走过去和两个孩子聊了起来,这次对话改变了孩子一家人的命运。时隔七十年,卖茶叶蛋的孩子的姐姐还记忆犹新。
郝慧英(郝梦龄之女):后来问他你姓什么,我姓什么,你叫什么,我叫什么,你哪人,我哪人,说你们那个地方有一个姓郝的,叫郝梦龄,你认不认得?认得啊,是我的爸爸。
解说:冯玉祥当时非常震惊,他没想到眼前这两个卖茶叶蛋的孩子,竟然是刚刚阵亡的第9军军长郝梦龄的孩子。
郝慧英:你把我带上去你们家里看,他带着一个秘书到我们家里看了看,一进门就是一个桌子,上面挂着我父亲相片,两边两个椅子,再往里头看就是一个床,一个小写字台桌,这边屋里看看也是。
解说:郝梦龄1937年10月阵亡于山西前线,那么他到底是如何阵亡的,为何尸骨未寒,身后就落得如此凄凉呢?
郝梦龄,日生于河北,世代务农,家境贫寒,他曾在保定军官学校就读,毕业后投西北军冯玉祥部,因在北伐及中原大战中表现英勇,升任副军长。
郝慧英:他给我讲了四句话,一个人要爱国家,爱百姓,要不爱财,不怕死。这是我,这几句话在我印象里最深,我记了一辈子,到现在都记得清楚。
解说:1930年&中原大战&后,郝梦龄被蒋介石收编,1930年12月蒋介石发动了对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次围剿,郝梦龄率部与工农红军激战,在赣西南的莲塘、良村连战连败,郝梦龄深为同室操戈而悔,连年内战血流千里。当时与郝梦龄抱着同样想法的国民党将领不在少数,日后同在山西殉国的独立第5旅旅长郑廷珍与郝梦龄同在江西围剿红军,他也极其厌倦内战。
温笑倩(郑廷珍外孙女):他就是在那边驻防的时候,对这种频繁地就是围剿,也是感到很厌恶,很厌恶,他在驻这个安徽霍邱的时候呢,据这个原来他部队的这个人说,一个亲历者说呢,他们跟红军就是有一个协议,有一个协议,不成文的协议,就是互相不打扰吧,互相不打扰。
郝慧英:跟着国民党呢,帮助国民党打共产党,但是他又不是蒋介石的嫡系,所以蒋介石对他后来也不信任他,对他有怀疑,为什么呢?因为他一再,他不想打内战,他请求解甲归田。
解说:郝梦龄一路追击红军至西南,忽请求解甲归田,未被批准,被调往贵阳、独山、遵义等地,修筑川黔、川滇公路。1937年5月,他再度请辞,仍未获准,又被调往四川陆军大学将官班学习。两个月后抗战爆发,郝梦龄请缨北上抗日,并在家中写下遗嘱。
郝慧英:后来我就去翻抽屉,翻出来一封信,那个时候年纪小,不懂,没有想到这是一封遗嘱,他一手就抢过来了,我也拉,他也抢,撕了。然后他就一撕往痰盂一丢,我就赶快把痰盂抱起来,拿到厕所里把那东西拿出来弄水一冲,把它拼起来,还好撕得不太烂,拼起来正好是一封遗嘱。
解说:此次北上抗日,抱定牺牲,万一阵亡,你等要听母亲的调教,孝顺汝祖母老大人,至于你等上学,我个人是没有钱,将来国家战胜,你等可进遗族学校,留于慧英、慧兰、荫槐、前楠、荫森五儿,父留于一九三七年九月十五日。
郝慧英:看到是遗嘱之后,当然心里还是很难过,可是后来我父亲走的时候,你能不能不去,就说你一个军长嘛,底下还有师长嘛,何必一定要你去。但是我父亲说,我不是不喜欢你们,我喜欢你们,我爱你们,但是我更爱我的国家,如果没有国的话,根本就没有家,所以他必须去打仗。
解说: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平津失陷,日军先占察哈尔,再夺河北中部,直逼山西。正在武汉的郝梦龄忽然接到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的军令,令郝率部星夜赶往山西前线,其女郝慧英如今还记得送别父亲时的情景。
郝慧英:我送到火车站以后,全部都是兵,黑压压的一群,我还是看了,很注意我父亲,我想他要走了,看看他。但是我在他的脸上,当时没有看出来一点他对我们家里怎么留恋,或者舍不得走,心里有点儿伤心,都看不出来,只看见他指挥,那真就是雄赳赳,气昂昂那样,没有一点忧愁,舍不得离家。
解说:日,板垣征四郎所率第5师团和独立混成第11旅,与日军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所率察哈尔兵团会师,兵力达四万五千人,沿平绥路西进,逼近天镇、阳高、大同、集宁。9月28日,日军察哈尔派遣兵团以混成第15,第2旅占领茹越口,进占繁峙,威胁平型关侧背。9月30日夜,平型关守军奉命撤向五台山,10月30日,中国军队之长城防线被敌突破,日军第3师团七万余人,并配有三百五十多门大炮,一百五十多辆战车和三百架飞机逼近忻口。
忻口,右托五台山,左依云中山,地势险要,是晋北通向太原的门户,是保卫太原的最后一道防线。第二战区指挥部集中了六个集团军,共三十一个师,十三个旅,约二十八万多人,由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任前敌总指挥,开始组织&忻口会战&。
林治波(抗战史专家):从这个战役的计划来看,他的目的是要跟日军进行决战,就是要消灭日军。但是实际上最后的结果,没有一个战役能达到这个效果的,其实客观地讲,这个组织战役的,真正想达到的效果是什么呢?不是要歼灭日军,而是在这个地方,通过这个战役的组织,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层层的抵抗,实行一个持久的防御。通过这种持久的防御,那么取得一个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的目的。
解说:郝梦龄一到山西就任中央兵团前敌总指挥,辖第9军,第19军,第35军,第61军,守备忻口山岭及其左侧川道。
日,星期天,晴转阴,三十九岁的郝梦龄在忻口前线写下阵中日记,今日为国庆纪念日,回忆先烈缔造国家之艰难,到现在华北将沦落日人之手,我们太无出息,太不争气。
郝慧英:板垣师团装备是最好的,而面对这样一个强大的敌人,我父亲带的都是杂牌军,而且呢有一些军队还没到,像傅作义的军队啊什么,这些都是陆陆续续到的,分给他的是中央战场,就是一个战场分左翼、右翼跟中翼,他分到中翼,在中翼当总指挥。
解说:10月11日拂晓,日军板垣师团所部五千步兵,以飞机、重炮、坦克作掩护,连续猛攻忻口西北侧,南怀化阵地。守军阵地被突破,守军遂以炮兵协同步兵作战,肉搏冲锋,阵地失而复得。当时驰援忻口的晋绥军大部尚在途中,郝梦龄即到前沿阵地指挥。
林治波:他自己呢,就是跟张自忠类似,非常相似的一个人,他就是去前线的时候,就抱着不回来的决心去打仗的。
解说:10月12日,南怀化被敌占领,敌我双方遂在忻口西北,南怀化东北高地展开激烈的争夺战,敌人以飞机大炮对我阵地狂轰滥炸,平均每日伤亡一千多人,最激烈时一天竟伤亡数千人,第9军在夺回被敌占领的高地后,有的团只缩编为一营。
林治波:就是按照他那个军队的装备来讲,他是跟日军的第5师团形成一种拉锯战,这个阵地也是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好几次,这个是非常不容易的。
解说:10月12日,郝梦龄在日记里写道,连日昼夜炮战甚烈,五日来已伤团长一员,营长五员,连长二十员,士兵数百名。今日督战,李师长负伤,戴团长负伤,官员受伤过多,往日见伤兵多爱惜,此次专为国牺牲乃应当之事。此次战争为民族存亡之战争,只有牺牲,如再退却到黄河边,兵即无存,哪有长官,此谓我死国活,我活国死。
解说:在经过几天的反复冲杀后,第322团第一营兵员急剧减少,营长翟洪章写了请求增援的报告,郝将军只批了八个字,&站在那里,死在那里&。
郝慧英:为了夺这个山头,15号一晚上啊,你打过来我打过去,我占领了,你又找过去,你占了,我又抢过来,一晚上大概十来回拉锯战。
解说:南怀化为&忻口会战&整个中部战线之支点,为敌我双方必争之地,其争夺战极为惨烈。10月12日,南怀化高地在此陷于敌手,日军乘机扩大突破口,想一举突破我防线,整个战局出现危机。
时,郑廷珍将军率军坚守忻口以北,龙王堂、南怀化、大白水、南峪线的主阵地,他们与日军在南怀化打起了拉锯战,我占据高地后,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往往一个建制团冲锋下来就伤亡殆尽。
郝慧英:六天啊,在忻口六天没有什么进展,它(日军)过去在华北打,那是势如破竹,一直进来,它(日军)没有想到,它以为它很快,它(日军)就是那个时候说是三个月占领全国。
林治波:最后是九个月都过去了也没有灭亡,所以这个我们组织每一个战役的这个目的,就是把它转成持久战,你一个战,一战打它三四个月,四五个月,那么就是连续组织那么几次战争,好几年就过去。
郝慧英:我们去的那一年,那个山沟里头啊,翻地翻出来还有骷髅,还有骨头,死的人那个坑都填满了,你想吧,它飞机一炸,坦克车一轧,再大炮一轰,死了不少人。
解说:10月15日,一夜炮声未止,我晋军由前进阵地出击,亦未成功,又退回阵地,兵有溃样,早饭后仍在第一线督战。这是郝梦龄最后一次写日记。
10月16日凌晨两时,对南怀化之总攻打响,时任郝梦龄参谋处长的李文沼回忆,这时敌已发现我动向,机枪小炮一齐射来,我请他进指挥所洞内休息,军长说,我是来休息的吗?官兵们再三劝阻,郝梦龄只是说,&瓦罐不离井口破,大将难免阵前亡&。郝梦龄同独立第5旅旅长郑廷珍,第54师师长刘家麒共同带兵前冲,在通过一段隘路时,敌军机关枪一阵扫射,众人伏地,郝梦龄坚持前行,不到两分钟,腰部中弹殉国。54师师长刘家麒上前抢救,也中弹牺牲,郑廷珍亦同时以身殉国。
郝慧英:当时我还不知道,我上学去了,教导主任说,你还来上学干吗,赶快回去,你父亲已经牺牲了。他说你呢,我们现在放你回去,到家里看看,如果你回家以后,你的母亲跟老人没有事,你不能在家里哭,你就赶快回学校来。如果你家里人都知道了,你才可以哭,那个时候我在学校,当他们跟我说真的时候我已经就哭了,所以他就嘱咐我,你回去以后一定不能哭,看看家里人知道不知道。所以我一回去,走到门口,屋里一片哭声,那几个老太太哭得,当然我母亲也很伤心。
解说:郝梦龄阵亡后,士兵在其衣袋里发现一封尚未发出的致友人信。余受命北上抗敌,国既付以重任,视我实不薄,故余亦决不惜一死以殉国,以求民族生存,此次抗战,誓当以沙场为归宿。
10月24日,其灵柩由太原运至武汉,11月16日武汉各界举行公祭,后以国葬仪式安其遗体于武昌掇刀泉,万余人参加葬礼。12月6日,国民政府明令褒扬,并追赠其为陆军上将,国民政府下令褒扬郝梦龄、刘家麒、郑廷珍三将军,蒋介石为三人写下祭文。
娇娇郝君,一军独领,身先士卒,纵横驰聘。神皋禹甸,寸土寸金,有寇无我,人同此心。仗兹精诚,虏入吾掌,一尊妥殓,尚其来享。汉口《大公报》报道说,民国以来,军长之因督战而在沙场殉职者,实以郝将军为第一人。
1938年汉口沦陷,郝慧英与母亲辗转到了重庆,失去父亲后,郝慧英全家的生活陷入了困顿。
郝慧英:我们一家人都坐到码头上,因为没有地方住,坐到轮船码头,然后去找熟人,跟人家借了一间房,全部都住到里头。虽然我父亲牺牲了,对我们来说的话,当时是很悲伤的,家里就掉下来了,生活没着落,所以谁都不会相信我们这一家人在重庆会沦落到一半豆渣一半粉。
解说:郝慧英的两个弟弟为了维持学业,只有在重庆街头卖茶叶蛋赚一点学费,直到那一天他们偶遇冯玉祥将军。
郝慧英:我两个弟弟,大弟弟矮一点,小弟弟长一点,说两个人看起来像一对双生一样,说你们是一对双生,说不是,你俩为啥这提着壶在外面卖茶?往防空洞里头送茶,在那提着,在路上提着卖茶,说我们卖茶,暑假卖茶攒钱交学费。
解说:冯玉祥看到阵亡家属如此窘态,辛酸不已。
郝慧英:结果他到城里,就写了一个报告带进城去,让蒋介石批了,给了我们两万块钱。给了我们两万块钱接济呢,就可以拿着这个钱过一段时间。
解说:此后,对郝梦龄一家,又是七年痛苦的流亡生活。直到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郝慧英: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我那个时候跑得,跑进城,高兴得不得了啊,胜利了,可以回家啦。但是回过头来以后一想想,回哪去,没有家可回。
解说: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汉口一条主干道命名为郝梦龄路。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郝梦龄为革命烈士,并颁发了烈士证书。
山东聊城光岳楼北侧,有一座仿古式庭院,庭院中心有块石碑,上刻&民族英雄范筑先殉国处&,落款为邓小平。纪念大厅檐下,悬挂着一方由民主人士梁漱溟题写的&范筑先烈士纪念馆&横匾。大厅内这座有一脸胡子的汉白玉雕像,就是当年被国共两党同称为&抗日老人&的范筑先将军。范筑先原名范金标,字竹仙,1881年生于山东馆陶。
范树珊(范筑先之女):小的时候家里穷,他就是拉小车啊,推车子,为了给家里那个挣口饭吃吧。
解说:清末的中国历经内忧外患,山河破碎,原本富庶的山东半岛,更是历经天灾人祸,生灵涂炭。范筑先自幼生长在黄河边,亲历贫苦,深知此间百姓之艰辛。
范树珊:他周边的人都是很穷苦的,受到这个清政府的腐败,人民受着这种非常困难的生活。
解说:范筑先毅然从军,试图改变命运,救民于倒悬。
范树珊:他受到了那个孙中山先生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慢慢地呢,他就看,对这个现实不满,他就有了一个,有一个那个自己的思想,他就想救国。
解说:在军中,范筑先曾于天津北洋陆军讲武堂学习炮兵。
范树珊:人家晚上睡觉了,他不睡觉,这个就是说他把那个,就是现在好像那种凳子没有了,四个腿的凳子,拿着个纸或者布一围,把头钻进去,弄个小油灯,他学习,刻苦地学习。
解说:西式的教育使范筑先具有了民主共和的思想,然&辛亥革命&后,军阀混乱的局面令范筑先甚为失望,他辞去旅长职务,回乡隐居,取字号&竹仙&,以示自己像竹子一般气节高亮。
1937年10月,距&七七卢沟桥事变&仅三个月,日军的炮火已从华北燃烧到华东,为打通津埔线,日军南北对攻,合击位于鲁苏两省交界的战略要地徐州。10月下旬,侵华日军第10师团率先从沧州南下,时,国民政府山东省主席兼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韩复榘大为惊慌,为保存实力,他令属下第三集团军及各地军政要员仓惶南撤,津埔线北端门户顿开。
林治波:韩复榘开始抵抗了一下,因为他觉得守土有责嘛,后来他发现国民党派的一个炮兵旅悄悄撤了,原来协同大作战的一个炮兵旅,这个守桥的,悄悄地就不见了。他一看,因为这个地方这个军呢,这个杂牌军的首领,他们非常敏感,他觉得这家伙你蒋介石根本就不想抗战嘛,他觉得,根本老子也不干了,他觉得我要自己在这守在这,肯定被日军&包饺子&了。
解说:1937年10月下旬,日军逼近黄河北岸,范筑先时任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并任聊城县长。接到省主席韩复榘的撤退命令,他率第六区军政人员于10月16日晚撤出聊城,带领军民退到黄河北岸的齐河渡口后停下来。
如此众多的辎重,百姓如何一越天堑。时,范筑先的上级,出身于西北军的山东省主席韩复榘,与蒋介石貌合神离,他认为保存实力是第一要务。
林治波:这种军队是他的私人武装,是他个人荣华富贵的基础,这种观念非常强。所以他发现这个苗头以后,他马上就不作战了,准备撤退。
解说:日,日军进攻黄河渡口,北线局势严峻,韩复榘既不投降也不抵抗,率领下属弃地逃跑。
林治波:撤退的时候,唯一的一个就是坚持不撤的就是范筑先。
范树珊:就有的人说要走,有的人说不走,我父亲呢,就是自己呢,看见人民的这种流离失所,他呢,他也走到黄河边了,他又返回来了,他不忍心。
解说:此时范筑先又接到山东省主席韩复榘劝告,催促撤退的电话。
范树珊:就跟他说啊,你看正规军都走了,他说你那点军队能挡住,日本马上打过黄河了,说你赶快撤退。
解说:面对中华文明发源之水和追随他的黎民百姓,范筑先决定不再后退,他对部下说,大敌当前,我们守土有责,不抵抗就撤走,何颜以对全国父老,我决心留在黄河以北守土抗战,愿随我回去的就留下,不愿回去的就渡河南退,绝不勉强。得知范筑先抗命不退,韩复榘大为吃惊,此时日军已逼近黄河渡口,情势十分危急。韩复榘再次电令范筑先,要他立即渡河南撤。
林治波:一方面这个人很正直,另一方面这个人非常爱国这个人,要是不是这样的素质的话,谁劝他也不行,不管谁给他提建议,他也不会干的,他肯定会跟着韩复榘一起走的。
解说:面对韩复榘两次撤退电令,范筑先通电全国。筑先隶督是区,守土有责,裂眦北视,决不南渡,誓率我游击健儿和武装民众,与倭奴相周旋,成败利钝,在所不计,鞠躬尽瘁,亦所不辞,俾能抗战到底,全其愚忠,引颈南望,不胜翘企。
范树珊:后来韩复榘不就跑了嘛,那我父亲呢,就留在了黄河以北,那个时候啊,就是孤军作战。
解说:1937年11月,范筑先在聊城打响了鲁西北抗日第一枪。11月13日日军高桥联队进至临清,派骑兵30余人至聊城侦察,范筑先闻报,亲率警卫队,政训队赴聊城以北梁水镇截击日军。日军本以为中国军队已悉数南逃,没料范筑先斜刺杀出,当场毙敌数人,获战马四匹。此仗虽小,却在韩复榘数万大军纷纷南退之际,打出了民众的抗日士气。
1938年1月,不战而逃的山东省主席韩复榘被国民政府枪决,但韩复榘身后却留下了一个烂摊子,黄河以北的地方政权土崩瓦解,局面混乱。鲁西北有土匪、民团、溃兵二十几股,少则百人多则千人,山东冠县土匪司令韩春河是当地一大势力,范筑先闻之,带卫士二十余人突临韩司令部,韩之传令队六七十人皆手持匣枪,张开机头一触即发。韩部下也有人鼓噪,要将范筑先卫士的枪下掉,把范抓起来。
范树珊:我父亲什么事他都不怕,他说我是这个抗日的,他说那个我是来救你们的,就是救这些土匪的,你们要随同我抗日,你们才有前途。
解说:范筑先将原专署及保安司令部合并为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自任抗日游击司令,以聊城为中心,收编当地民众武装,在鲁西北拉起抗日大旗。他说不论何党何派,抗战者一律欢迎,如二三其德不抗战者,即我亲兄弟亦所不容。
范树珊:毛主席呢看到了鲁西有这么一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嘛,就看到了这个苗头,就这个时候呢,也在派人给我父亲做工作,一起吧。
林治波:1938年那个当时的形势是这样,八路军开始啊是从陕北过了黄河,在山西的四角实现了一个战略展开,毛泽东就判断就是山东这块根据地,如果拿下来的话,那么对共产党将来的发展非常有利,北边可以进军东北,南边可以南下华东、华中那一带,进可攻退可守,那个地方是个中枢啊。
解说:1938年6月,范筑先赴河北威县,与八路军129师副市长徐向前会面。
范树珊:徐向前呢,这个还请我爸爸吃饭,就是按照八路军的这种作风嘛,大盆菜,几盆,馒头、米饭、高粱米那种,还介绍他的这个作战的经验,席卷战术吧。
解说:范筑先亲笔给中共领袖毛泽东和朱德写信,希望中共能派人来鲁西北助他抗日,毛泽东和朱德给他回信,并从延安派来二十多名陕北公学毕业的青年,加入范筑先的抗日武装,范筑先说&凡是抗日的人我都欢迎&。
范树珊:那时候说话特别自由那些年轻人,我爸最爱年轻人,你看那些年轻人见了我父亲也很随便,愿意反映思想情况。
解说:范筑先在鲁西北实行开明抗日,他的部下既有国民党人也有共产党人,范筑先言,我是良心抗战,谁真心抗战我就拥护谁。
范树珊:年轻人都特别喜欢他,因为都叫他老司令,他是那个游击司令嘛。
解说:不到一年,范筑先的抗日游击军队由原不足一千人的保安营,扩至三十五个支队,三路民军,约六万人。
林治波:规模号召力非常大,那个时候他一留下来以后,后来最后陆续地这个建立了好几路的游击军,最后号称十万人。
解说:范筑先曾在私下对下属说,鲁西北要能坚持抗日,必须采取共产党的办法,组织根据地。范筑先的鲁西北根据地,很快有了自己的报纸,《抗战日报》妇救会,还有政治干部学校,他的家人也在他的动员和影响下,纷纷投入到了抗日救亡工作中。
范树珊:我父亲就是,就主张全家抗日,我母亲呢,妇救会负责人,我父亲跟日本人作战嘛,我妈就带头慰问,带着鸡蛋,带着这个吃的用的,做了鞋。
解说:范筑先的老伴负责妇救会,长子长女参加战地服务团,二子组织了抗日挺进队,宣传抗日,二女儿当了抗日小学的校长。
范树珊:我二姐呢,她说你也得参加这个抗日,那个你要,我说怎么抗日啊?我也不能打鬼子,我还小着呢,我才八九岁,我说爸,他说那你可以唱救亡歌曲呀,你可以参加演出啊。
解说:1938年8月,范筑先调动鲁西北抗日武装十四个支队,动员上万民众,进攻被日军占领的济南,范筑先的二子范树民,组织了青年抗日挺进大队,也要求随军宣传。
范树珊:房子里头都睡着砖,我二哥还领着我去玩,我那时候不是上小学,开始一年级二年级,我不是最小嘛,带我去玩,我去参观他们的挺进队,进去看都是在那个地底下睡觉,铺上草。
解说:&济南战役&前,范树民正在发疟疾。
范树珊:我妈说他发了疟疾,说你先别去吧,她说你抗日,你武装宣传什么时候不行啊,你非得在打济南战役的时候去,他说不行我得去,他说疟疾没关系,我带上药。
解说:&济南战役&打响时,范筑先的二子范树民随军在前线做宣传鼓动,日军获增援后,一度攻入市区的范筑先部被迫退出来,在离济南不远的齐河县坡赵庄,其二子范树民率领的青年抗日挺进大队与日军狭路相逢,不到十八岁的范树民不幸中弹殉国。
范树珊:敌人退了以后,有人就认识,这是范树民,范筑先的儿子,就把那些当时死了的那些烈士,都给抢,都弄回来了。
解说:现在范筑先的后人,把范树民用过的一把扇子和他的一节指骨存放在山东聊城的范筑先纪念馆中,当年范筑先得知儿子牺牲的消息,曾经劝慰伤心欲绝的老伴。
范树珊:他给我妈做工作,他说,他说,他说你,说我哥,树民死了,这是咱家的光荣。我父亲也很难受,但是没有表现出来,他说呀,打仗就得要死人,这不足为奇,他说别人也有死的,我的儿子死了也应该。
解说:当时,范筑先在给一个友人的复电中言,自中日战起,弟早打破家庭观念,齐河之役,民儿授命,不敢谓求仁得仁,差幸死得其所,伊何可憾,弟又何悲?夫公岂无父子之情?盖爱国心重,早置身家于度外。
日,日军调集第114师团八千余人,从济南、德州、禹城分三路进剿鲁西北抗日政权。其中日军千叶联队步、炮兵一千余人,在三架飞机及二十余辆战车掩护下,直扑范筑先抗日游击司令部所在地聊城。聊城又称东昌,由于这里曾是京杭古运河的重要码头,当年繁荣一时,有&上有苏杭,下有东昌&之说。《聊斋志异》中的&胭脂&等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而东昌湖更是北方城市难得的景观。然而正是东昌湖和大运河的三面环绕,将聊城变成了不宜坚守的危险城池。
林治波:聊城是北方的一个水城啊,那个地方其实按照范筑先的力量,那地是守不住的,守不住聊城。
解说:面对日军攻势,范筑先与部署商议,11月12日晚,范筑先召开了紧急会议,他在会上宣布了坚壁清野内外夹击消灭敌人的方针,将聊城各机关、学校转移到农村,并鸣锣动员百姓出城,留一部守军负责城防,范筑先则带主力移到城外和日军游击。待日军攻城时,在城外调集部队夹击敌人。
14日上午九时,日军先头部队已到距聊城九公里,在城外,部下见范筑先还未撤出十分着急。
范树珊:本来呢,就要走了,就来了一个国民党的那个叫民政厅长吧,叫做李树春的。
解说:范筑先问他有何事,只见他结结巴巴地搭讪着,当范起身要走时,李又要谈整军的问题。此时,日军正向聊城逼近,情势万分危急。但谈完公务后,李树春却要留下吃饭。
林治波:范筑先同意了,后来这个李树春和王金祥两个人拖着他,拖着他,请他吃饭,拖拖拉拉一直拖着,拖到很久。
范树珊:他又吃了饭,又把他送出去。
解说:李树春磨磨蹭蹭,直到下午四点才乘车离去,此时,本已撤出城外的范筑先部下张郁光、姚第鸿不见范出城,又返回城内催范筑先赶紧撤离。
范树珊:他们出来了,说是老司令还在聊城,他们又返回来,再返回来他们出不去了。
解说:聊城四周响起枪声时,李树春看看表已过了四点,他延误了范筑先近两个小时便开溜了。这时在城东关布防的第一路民军于日军围城前突然弃地而逃,范筑先的参谋长王金祥也以追赶逃军为名,从北门带着游击营的一个连溜出城外。
后世史家认为,范筑先当年陷入重围,乃民政厅长李树春与参谋长王金祥二人串通而为,他们对范筑先联合共产党颇有微词,因而故意拖延,将其置于险境。时,范筑先的夫人和小女范树珊在日军围城前已被范筑先安排撤出城外,当时的情景范树珊至今难忘。
范树珊:天亮那时候,后来我爸呢,就叫我妈,他说这儿要打仗了,你们赶快出城,晚了就出不去了,所以呢,我呢我就跟我妈,还有一个勤务兵啊,有一个人带着我们,拿个自行车。
解说:当时范树珊并未想到,这是她最后一次与父亲见面。
聊城三面环水,四个城门有三个已经堵塞,只有西门一条小路,范筑先上马出城,日军已用机枪封住路口,冲不过去,只能退回城里。敌人开始攻城了,三十多个日军从南门爬上城墙,同守城战士展开了白刃战。傍晚,东关失守。晚上九点,范筑先回到司令部,研究守城计划,大家主张冲出重围,范筑先沉默良久,含着眼泪对众人说,我老了,死了没什么,你们都是青年,救国还要靠你们。范拍案而起,手提龙泉剑,决心与敌人拼死一战。
据当年跟随范筑先身边的号兵邓金禄回忆,激战中,范筑先左臂让日军弹片击伤,在光岳楼下,腿骨又被日军飞机炸断,卫士们要将他送往天主教堂医院,范筑先言&我已不行,你们快突围&,卫士们哭言,&要死在一起,要活在一起&。
当时邓金禄与范的护兵高玉其被迫向外突围,邓金禄回首,见范筑先已被冲上来的日军围住,他看见范筑先拖着断腿,不甘被俘,举枪向自己射去。
范树珊:有从聊城出来的,说聊城已经失守了,这样的话呢,就看见那个十支队的官兵戴着黑箍,我小,我不知道,戴这个干吗啊,后来呢,就没办法瞒着我妈了,就告诉我妈,说范司令牺牲了。
解说:聊城保卫战,范筑先与城防副司令郑佐衡,游击营长林金堂和属下中共党员张郁光、姚第鸿等数百人壮烈殉国。11月15日下午,范筑先苦心经营的鲁西北抗日重地聊城被日军占领。
范筑先殉国后,中共领导董必武、吴玉章为他书写挽联,三友见精神,松道遒、竹身直,梅花亦自清高,格老气苍,直到岁寒全晚节,一门尽忠义,夫殉职、妻为民,子女都称勇武,顽廉懦立,共纾国难绍遗风。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李静静]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
新闻早班车
山东热点城事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梦见死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