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心理我曾经忽略了有过我呢?都是骗人的。

有没有这么一个人,你无数次说着要放弃,但终究还是舍不得。&一次一次说放弃。一次一次放不下。总是被对方说、你心里没有我、你不在乎我、你还喜欢前任吧。、为什么。好像我真没真正的爱过一个人。单纯的、有点喜欢、想在一起罢了。一段时间后、发现不如以前好了。只是不甘心、会小难过、但从来不会哭。这、不是真的爱。对吗。
等你爱她的小确幸
登录壹心理
开始心理测试,收听FM,用心理学改变自己!
使用其它账号登录还没有开通你的开心账户?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你曾痴迷于这样的心理学电影么~~?看过之后才发现~~原来我们都有病~~~
1.《充气娃娃之恋》 lars and the real girl
心理学看点:孤僻症,妄想症。
虽然不是RYAN的经典之作 不过他表现得很好
2.《吮拇指的人》thumbsucker
心理学看点:ADHD Ritalin,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3. 《大象》 elephant
心理学看点:电影以一种难以想象的时间-空间语言挑战了传统电影的现实主义,从这个角度,讨论自然而然地进入到一个哲学层面,对一件已经发生的事实,时间已经过去,以回忆和和判断建立的感知体系能够还原事实本身吗?从现象出发如何抵达真相?经验事实是否就是事物的本质?电影的艺术虚构性与现实的真实性之间到底是怎样的关系?这个题域从胡塞尔的现象学开始一直到德勒兹的“影像-时间理论”似乎一直在延伸,加斯想我们在这部电影中看到,任何理性,无论是意识形态的权力话语还是纯粹的理论/话语推导,在现象的丛林中是多么盲目和无知。他说,“我就像哥仑布,我对一切将一无所知”,也许正像《疾走罗拉》的开场白那样,“电影只进行90分钟,剩下的都是理论了!”
gus van sant 这个GAY带给我们的全是心里上的震撼。
4. 《秘窗》 secret window
心理学看点:DID,多重人格。
johnny同学表现最好的一部 比海盗强的多了。
5.《致命ID》 Identity
心理学看点: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旧称MPD,多重人格障碍。DID 身份识别障碍 多重人格
其实每个人都是有多重人格的 问题在于你发现了多少。
6. 《火柴人》 matchstick men
心理学看点:洁癖、强迫性人格。
我也有相反的封闭空间恐惧症。
7.《歌西卡》 gothika
心理学看点:犯罪心理学,失忆。
最有趣的psychology branch就是criminal psychology
8. 《失眠》 insomnia
心理学看点:严重失眠症。
睡眠障碍还是比较严重的事情 请大家都不要忽视。
9.《异度空间》 inner senses
心理学看点:精神分裂症。
超自然现象是由心理角度造成的。
10. 《美国精神病人》 american psycho
心理学看点:双重人格 精神分裂症
NC-17 如果选择看的话还是悠着点儿 NC-17意味着有看着猝死的可能。
&11.《钢琴教师》 la pianiste
心理学看点:继《蓝丝绒》以后最卓越的性心理变态电影杰作。
这种东西是越看越上瘾的 小说比较精彩。
&12.《美丽心灵》a beautiful mind
心理学看点:妄想型精神分裂症,以及爱在精分治疗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
第一个想到的居然是nash equilibrium。。。学经济学疯了。
13.《死亡试验》 das experiment
心理学看点:服从心理,经典的社会心理学实验。
算是给我最大灵感的了。
&14. 《海滩》 the beach
心理学看点:假人性的贪婪,是彻头彻尾的一个心理学实验。
15.《记忆碎片》 memento
心理学看点:Short-term memory failure 短时记忆障碍,海马体损伤。
我最讨厌海马体。。。因为它和下丘脑长得很像。。。让我背得很纠结。
16. 《搏击俱乐部》 fight club
心理学看点:DID,身份识别障碍,多重人格。
心头大爱!!!心理学入门影片。
&17.《灵异第六感》 the six sense
心理学看点:儿童心理学。
18. 《圣女贞德》 the messenger:the story of joan of arc
心理学看点:精神分裂症。弱弱地说一句。。。信仰就是精神分裂 。
&19. 《一树梨花压海棠》 lolita
心理学看点:乱伦、性心理变态。性心理变态还是很普遍的。。。
20. 《心灵捕手》 good will hunting
心理学看点: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来访者中心。精神分析弗洛伊德。
被ben和matt年轻的才华震撼到了 这俩人怎么越老越不中用。
&21.《心理游戏》 the game
心理学看点:人格/性格测试,应用,设计情景。
和诺兰同学有相同嗜好的大卫同学的作品 我一直怀疑他俩都是严重的心理学痴迷者。
&22.《第八日》 le huitleme jour
心理学看点:唐氏综合症。
23.《梦旅人》 picnic
心理学看点:影片并没有过多地表现精神病的歇斯底里,取而代之的是这些病人的单纯和可爱,由此展现了现实的残酷和生命的脆弱。岩井俊二的巅峰作。我个人的大爱
24. 《一级恐惧》 primal fear
心理学看点:法庭中的心理学家,职业资格,犯人伪装多重人格。犯罪心理学典型代表作。
25. 《本能》 basic instinct
心理学看点:弗洛伊德、性与暴力的本能。
26. 《沉默的羔羊》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心理学看点:Abnormal的心理学,潜意识,人格分析。变态心理学,异性癖、食人狂。最全的了。
27. 《雨人》 rain man
心理学看点:孤独症(通俗点叫自闭症) 高功能孤独症。
&28. 《蓝丝绒》 blue velvet
心理学看点:展现了各种性心理扭曲的场景。心理学电影开山鼻祖。
29. 《发条橙》 a clockwork orange
心理学看点:条件反射,厌恶疗法,行为主义经典。classical conditioning的代表 直接表现了UCS UCR CS CR的关系 经典中的经典。当然我个人大力推荐
30. 《爱德华大夫》 spellbound
1946奥斯卡提名 心理学看点:失忆症
心理学电影当然要首选alfred hitchcock啦
我很喜欢,另外还有《迷魂记》,《后窗》等等
本转帖分类:&&&&
&&上一帖:
下一帖:&&
(%)点击发表你的观点
01-26 02:0801-26 02:2401-26 02:2801-26 02:3001-26 02:4601-26 03:3601-26 04:0101-26 04:0901-26 04:1001-26 04:11
热门转帖:
最新专题:
&2015 开心网&&&几日前,一位从事人力资源的朋友一句感叹之言,让我甚感惊讶。他说道,经他“慧眼”录用的员工成百上千,但每当离职时评估他们的表现时,感到他们表现最佳的时候竞是在当初来公司应聘面试的时候!除了惊讶以外,我也感到这句话好象很熟悉,其实在和其他沟通过的人力资源者那里,也感觉是有存在类似的感慨,可能只是没有人用这样的言语表达出来而已。这让我感到这种现象的问题重要性。
&&&&在后来的企业新团队建设过程中,我留心观察,发现这种状况确实是普遍的存在。大部分的新进员工都在约一周的“新鲜期”表现后(即在上班时间和办公室礼仪方面的注意),就进入了的表现停顿周期。我发现这是由一种心态在作祟,并将这种心态命名为“上船心态”!
&&&&还记得以前每逢回家过年的心情吗?买车票或船票的时候,总是想出各种方法,无论是安排时间,还是托关系或是在窗口排长队买票,都是一等一的积极。不怕脏不怕累,甚至不怕失败从头再去,只为求得一票。真是比起办其他的事情来不知要卖力多少倍。终于,得了票上了车或船,大家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放下所有的行囊――多么的有成就感!放心了,这下自然就可以回家了。因为我们努力了那么久,目标就是让船送我们回家!……
&&&&再看看,应聘者找工作是否也是如此呢?千辛万苦的找信息、想方法,直到排队等候面试,为了“成功”,台前幕后都表现得是那么一致的积极和用心。看他们的势头、听他们的决心,仿佛没有完不成的任务和越不过的坎!终于,某天得到了“录用通知”是否也是那么的有成就感呢!终于成功了,于是扔下“包袱”坐上了自己的位置,等着到达“目的地”。同理,他们那么努力的目的就是要找到可以“依靠”或者是可以“帮助”他们成功的企业。
&&&&你也许已经理解了我所谓的“上船心态”。确实,大多数的员工在应聘时表现得出奇优秀,甚至让身边的朋友也惊讶不已。也许他们自己也从来没有发现自己是这么的“优秀”,
&&&&我们称之为求职时的过渡表现。是因为没有工作而让他们感到“明显的差距”,他们急需“一张船票”。当他们上了船之后,他们产生了一种模糊的 “成功”错觉,以为“上了船”就可以或是应该松口气了;以为这样应该是可以到达目的地了,或者是已经达到了目的!是的,是的“上船心态”!他们认为已经有人在开船了,他们忘记了自己的到来,船的压力又增加了,更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你是水手,不是乘客!
&&&&当我们了解并理解了“上船心态”,其实解决起来也就并不是那么的困难。
&&&&首先,就是要求我们的企业重视新进员工的培训和引导工作。不是仅凭简单的工作技巧和企业制度讲解就算完成了新进员工的培训,我们是否可以从一个新员工的视角进行培训需求分析,然后再进行科学的课程设置和实施。尤其是针对“上船心态”的专题,一针见血的道破它,打破用“成功”对自己的“概念保护”、用“新”字对自己的“空间保留”。很多的人力资源在新人动员课上会说“恭喜各位,你们成功了”或者说“你们赢得了在本公司的首次胜利”这好象是一种鼓励,其实更多的是一种错误概念的建立和加固化,对“涉事未深”的新人来说是一种错误的引导。什么是成功了?哪来的首次胜利?必须告诉我们的新同事,公司给予的只是机会和仅有的支持,接下来便是他们努力的开始,是一个起点而不是结束。因为通常一个人在获得一个“胜利”之后或者是一个事情的阶段结束后,都会下意识的产生休整心理,行为表现自然也就进入了冬眠状态。
&&&&其次,就是对“起点”概念进行强化宣导,防止“冬眠状态”,同时还要着手“起点”的工作解决方案沟通制定。建议在新进员工课上布置一道作业,让每个新员工写出一份《试用期的工作计划》,确实帮助他们制定一份“完成起步工作的计划”。常言道“万事开头难”,一个员工的工作行为和思维上的习惯形成,在开始时的引导和塑造是很关键的时刻!
还要强调一个好方法,就是要向我们的军队学习。新进员工完成结业后,不是立即入企业大职场,安排到老员工队伍中间去。而是成立“新兵营”进行特殊群体统一管理,这样让他们记住自己还未全面得到认可和真正进入企业大门,仍需要自己的努力!强调的仍然是“起点”概念。这样极利于“上船心态”的化解。很多的大型企业已经在采用“新兵营”制度,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只是我们很多中小企业,因为“用人急”而赶人上岗,或者因为“成本高”而觉得麻烦。即便如此,也建议不要“得过且过”,还可以采用传帮带式的“带新”制度,也可以达到解决问题的效果。不同的则是前者集中新兵,用一对集体的新人管理;后者是解散开来进行一对少数的新人管理,即挑选主管负责对新人进行传帮带以及。
&&&&当然,有新就有老。那么是否老员工就没有这种“上船心态”呢?当然不是!老员工也会以为在一艘“驶向前方”的大船上,自己“随意走动”几下,只要时间一到,就能够“成功”。他们同样需要打破这种错觉的保护!那么,具体的做法是采用时间管理和目标相结合的方法,来呈现他们工作的过程和努力的阶段性成果以及所产生的总体效应。让大家看到“船”只所以向前移动一下,是因为有每个“水手”努力了一下,而非是自动的。同时多注意培养大家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使其明白自己应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提升员工的个人驱动力!
&&&&总之,任何一种问题现象的存在,都有一定的原因所在。需要我们细心的专著分析,寻求突破。切不可停留在感叹和无奈之地,让事情“顺其自然”。尤其是现代人力资源是以“人”为核心,强调一种动态的、心理、意识的调节和开发,需要专著解决关于人的问题,使人力资源得到最大价值的开发与应用。今天笔者对此种现象的阐开,并赋以“上船心态”,希望可以抛砖引玉,引来大家的群策群力、集思广益,解决类似的不易知觉却存在的当下人力资源问题,打造出适应现代社会形态、现代企业特征的高效员工团队!
阅读:人次
上一条文章: 下一条文章: 没有了
培训超市& (5000多套光盘)&在现实的生活和工作中,沟通越来越凸显出其重要性,父母与子女、夫妻、朋友之间需要沟通,同事之间需要沟通,老板与员工之间需要沟通,企业与客户之间需要沟通,合作伙伴之间需要沟通,政府与民众需要沟通……
有效的沟通是良好合作的前提,然而面对沟通,人们却时常显得很无奈。
我结婚几年后的一天夜晚,老婆曾伤心的对我说:“我觉得你跟我结婚是在逢场作戏,根本没有真心对我。”当时,我很吃惊,也很生气。就说:“放屁!如果是做戏,何必要做这么多年,何必要生孩子!”她说:“你从来没给我买过一件衣服,也没买过其它东西。”我说:“你简直是胡搅蛮缠!我每月工资如数给你,我常年在野外奔波,你不说心疼心疼我,还嫌我不买衣服给你,你拿着钱自己买不一样吗?”她说:“怎么会一样?你买给我才是真心!”我被搞糊涂了,有衣服穿就行,还非要谁买不可,这女人真是不可理喻!后来,我想了很久也不明白,就去问别人。问了二十多个女人,她们异口同声讨伐我,说我差劲。又问男同事和朋友,他们听了我的说明,就笑得前仰后合,说我傻瓜,怎么就不知道女人是需要哄的,对女人好不是在心里,而是在嘴里,在手上。后来我又观察了许多现象,比如有些男人真是不怎么样,可就能讨女人开心,让女人死心塌地地跟随。我终于服气了,女人本来如此,我只能按规律行事了。去外地出差,给老婆买了一件羊毛衫,老婆高兴的眉开眼笑,我释然了,同时也感慨:女人真傻!
我终于明白,女人更在乎的是男人疼女人的方式,在乎的是适时适地的甜言蜜语。就是说不管男人你心里怎么疼自己的女人,如果你的疼没有让女人明显感觉到,你的疼就没有效果,就不会得到女人的认可和回报。
当我们面对员工时,同样需要适合员工的沟通方式和员工沟通。前几天,到一家牙科去做诊断,老板告诉我们他怎样对员工宽厚等等,而当我们和员工谈话时,却得到另一种反应:老板很独裁,从来不和员工商量,不沟通,一向自行其是。当我们把这个信息反馈给老板时,他很吃惊、很震撼。我给他下了一个任务:在一星期内和全部员工谈一次话,要放下身段,平等对话。之后老板终于听到了员工真实的想法。
现在的很多牙科,用的员工大部分是八零后、九零后的新生代,他(她)们的生活模式、思维模式、审美标准、价值观都和以往的人们有很大不同,很多甚至是颠倒的,如果强行按照过去的习惯去管理他们,可能出现很大抵触。如果想让你的有声有色,必须正视他(她)们的接收方式,以适合他们的方式进行沟通则会收到理想的效果,取得他们的支持与合作。
营销更应该以适合客户的方式进行沟通。许多营销活动(包括广告)无不殚精竭虑,但效果很不理想,关键就是自以为是,没有站在顾客的角度去认真思考和策划。用客户听得懂的话去说,用客户愿意听的方式去说,用心倾听客户的诉求并进行确认,沟通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在牙科的临床接诊中,充分了解患者的需求、需求感、需求方式,是牙科医生的基本功,也是牙科经营的必修课。对于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消费阶层的患者,接诊沟通的方式一定有所区别,决不能套公式,更不能一厢情愿。
只有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大量了解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行为习惯(尤其是消费习惯),才能找到适合对方的沟通方式;只有采取适合对方的沟通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
阅读:人次
上一条文章: 下一条文章: 没有了
没有相关文章
培训超市& (5000多套光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曾经忽略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