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是怎么排出体内毒素的废物的?

1.动物和人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排出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下列不属于排出体内废物是(  )A.流汗B.呼吸C.排大便D.排尿☆☆☆☆☆2.下列关于生物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动物、植物都能自己制造有机物B.动物能进行呼吸,植物不能C.动物能排出体内的废物,植物也能D.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3.下列这些相互关系中,属于寄生现象的是(  )A.一只鸟在树上筑巢B.蝙蝠给仙人掌传授花粉C.蚊子吸人血D.血吸虫在人体内生活★★★☆☆4.对于生活在农田中的青蛙来说,它的生活环境指的是(  )A.农田中的植物、蛇、昆虫等B.阳光、空气、水、土壤等C.A项和B项的总和D.A项和B项的总和以及其他青蛙★☆☆☆☆5.长期生活在沙漠中的植物形态方面出现一些适应性特征,下列不符的是(  )A.具有发达的根系B.具有肥厚的肉质茎C.具有厚的角质层D.叶面积大☆☆☆☆☆6.下列哪种现象不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A.缺氮时植株矮小B.秋末,树木纷纷落叶C.竹节虫的拟态度D.鹿、兔遇敌时快速奔跑☆☆☆☆☆7.人们不恰当地干预自然生态系统,如盲目围湖造田、开垦草原和造单纯林,其共同特点是(  )A.降低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B.使原有的生态系统得以保持C.更加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平衡D.丰富了生态系统的食物链★★★★★8.下列现象不属于与水相适应的例子是(  )A.蚯蚓生活在疏松的土壤中B.仙人掌的叶片变成刺状C.骆驼刺的根比地上部分的茎长D.葫芦藓长在潮湿的地方☆☆☆☆☆9.生物种类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是(  )A.农田生态系统B.森林生态系统C.湿地生态系统D.草原生态系统★★★★★10.含羞草受到碰触时,会出现小叶合拢.叶柄下垂,过一段时间则能恢复原状,这种现象说明(  )A.生物具有遗传性B.生物对外界的刺激能够做出反应C.生物能由小长大D.生物能排除体内代谢废物★★☆☆☆11.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显微镜视野内,观察到的物象是“bpdq”,则载玻片上的实物为“bpdq”B.下降显微镜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物镜C.在安放显微镜时,应把显微镜放在离实验桌左边缘7厘米左右的地方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物镜与目镜放大倍数的积☆☆☆☆☆12.沙蒿在西北干旱的土壤中生长,且能固沙.这说明(  )A.生物能影响环境B.生物能适应环境C.生物对环境没有影响D.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13.为了研究生物体细胞的结构,通常所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A.收集和分析资料法B.观察法C.调查法D.比较法★★★★☆14.用下面四台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可能是哪一台?(  )A.目镜20×,物镜45×B.目镜15×,物镜10×C.目镜10×,物镜40×D.目镜5×,物镜8×★★★★★15.如图是制作临时装片的四个步骤,这四个步骤的正确顺序应该是(  )A.④②①③B.②③④①C.①②③④D.②④③①★★★★★16.实验室有如下一些镜头可供选择,要使被观察的标本放大50倍,应选择的镜头为(  )A.③和⑥B.④和⑤C.①和③D.②和⑥★★★★★17.使用显微镜对光的程序是(  )①选遮光器上适宜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④转动反光镜调节出一个白亮的视野.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④-②-①D.③-②-①-④★★★★★18.“葵花朵朵向太阳”所表现出的生物特征是(  )A.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D.生物能进行呼吸★★☆☆☆19.叶圣陶先生曾这样描述爬山虎:“哪些叶子铺在墙上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如图).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种现象体现了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A.阳光B.温度C.空气D.水分★★★★★20.在神农架生长着一种野菊花,它能发出阵阵芳香,植物学家称为“神农香菊”,但这种菊花移栽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C.生物能影响环境D.环境能适应生物★★★★★2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是一句咏雪的千古名句,但它却道出了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这句诗中能反映影响植物开花的因素是(  )A.水分B.温度C.土壤D.空气★★★☆☆22.菜农在大田中韭菜收获的是绿色的韭菜,而在密闭的暗室中种韭菜收获的却是黄色的韭菜,影响这一差异的生态因素是(  )A.温度B.阳光C.土壤D.空气★★★★★23.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  )A.需要营养B.进行呼吸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生长和繁殖★★★★★2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B.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C.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少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25.蚯蚓一般穴居生活,但夏季雨后蚯蚓在地面上活动,原因是(  )A.土壤中蚯蚓缺乏食物B.蚯蚓得不到足够的氧气C.喜欢雨后晒太阳D.承受不了土壤的压力★★★★★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50分)26.阅读下面《蛇与庄稼》的故事,然后回答问题.某沿海曾经发生了一次海啸,许多农田被海水淹没了.洪水过后,那儿的庄稼几年都得不到好收成.后来,老农们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托人去外地买了一批蛇回来,放到田里.说也奇怪,那一年庄稼就获得了丰收.原来那场洪水把深藏在洞里的蛇给淹死了,田鼠却游到树上和山坡上,保住了性命.等洪水退了,田鼠又回到田里糟蹋庄稼.现在田里有了蛇,大量的田鼠让蛇给吃掉了,因而庄稼又得到了好收成.(1)故事中的农田是一个生态系统,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请写出故事中的食物链:庄稼→田鼠→蛇.(2)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这条食物链中的庄稼.(3)该食物链中的蛇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来干扰因素超过调节能力,将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27.回忆所做的“观察植物细胞”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1)实验中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制作的玻片标本叫临时装片.(2)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开始在载玻上分别用滴管滴一滴清水和生理盐水.后者的原因是防止细胞吸水胀破.(3)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相比,共同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还具有细胞壁和液泡,以及黄瓜表层果肉细胞的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4)在“观察植物细胞”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中染色使用的染料都是碘液.(5)细胞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立体.&28.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据图回答(1)该食物网中有5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一条是草→鼠→蛇→鹰(用文字和箭头表示).(2)如果该食物网被人类排放的某种有毒物质污染,则图中生物鹰体内的有毒物质含量最高,原因是有毒物质能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3)在该食物网中,影响蛇生活的最直接因素是鹰、鼠;若大量捕杀狐、鹰、蛇,则短期内可能出现的结果是鼠和兔的数量会大量增.(4)在该食物网中兔和鼠的关系是竞争关系,鼠和蛇的关系是捕食关系.(5)该图是生态系统吗?不是.若要构成生态系统还需要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29.如图是植物细胞模式图,据图回答(1)这个细胞是在显微镜的目镜12.5×,物镜是10×的情况下所观察到的,这些细胞被放大了125倍.其中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到的是[1]细胞膜.(2)已被碘酒染色的装片上,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4]细胞核.(3)切洋葱时常会流泪,原因是洋葱中含有刺激眼睛的物质,这些物质存在于洋葱细胞的[5]液泡中.(4)植物的叶是绿色的,主要是因为叶肉细胞中含有[3]叶绿体.(5)最初用20×的目镜和40×的物镜观察这个细胞,如果把目镜换成15×,那么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会增多.(5)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黄瓜果肉细胞都具有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线粒体.&30.某生物小组为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a.在一塑料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b.将10只鼠妇放人实验装置的中央,静置2分钟.c.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请根据上述实验方案回答:(1)该实验方案中设计了对照实验吗?设计了对照实验.(2)该实验方案中的实验变量是光.(3)该实验只用一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不能.为什么?为了避免出现此类偏差,实验中只用一只鼠妇,应尽可能多选几只鼠妇,尽可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31.如图为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植物的作用是提供物质能量.(2)图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是参与物质的循环.(3)图中消费者是虫和鸟.(4)如果人们大量捕杀鸟,使鸟的数量减少,则虫的数量会先增多后减少.(5)植物、鸟、虫三者中,数目最多的是植物.如果植物被喷过农药,则三者中,体内农药含量最高的是鸟.☆☆☆☆☆32.数千年的黄土高原,曾经生态优越、气候宜人.草原上鼠欢兔跳、狐走蛇行、鹰击长空…一派盎然生机,但后来由于砍伐树木、植被破坏,现在正成为一片秃山秃岭,不毛之地.每年雨季到来,大量泥沙冲进黄河,使黄河成为世界上罕见的“悬河”.请你分析:(1)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成分,除了已提到的生物外,还应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2)写出该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草→兔→鹰.(3)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是年降雨量很少,动植物的种类比较少.(4)看了上述黄土高原遭到破坏的事实,你认为在“西部大开发”时,应注意些什么?①应当注意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②做好退耕还林、保持水土的任务,③适当发展新能源做到可持续发展.★★★☆☆下载本试卷需要登录,并付出相应的优点。所需优点:普通用户4个,VIP用户3个推荐试卷
解析质量好解析质量中解析质量差2月26日 23:06下列哪项不是生命现象?(  )A.种子萌发,长出幼苗B.天气炎热,人体出汗C.蛇的冬眠D.溶洞中的石笋_百度知道
下列哪项不是生命现象?(  )A.种子萌发,长出幼苗B.天气炎热,人体出汗C.蛇的冬眠D.溶洞中的石笋
下列哪项不是生命现象?(  )A.种子萌发,长出幼苗B.天气炎热,人体出汗C.蛇的冬眠D.溶洞中的石笋逐渐长高
提问者采纳
人体出汗,是石灰岩逐渐堆积的结果、种子萌发、天气炎热,不是生物意义上的生长.不属于生命现象.符合题意.故选,长出幼苗,体现了生物能生长和繁殖这一生命现象.不符合题意.B,体现了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这一生命现象.不符合题意.D,是人体排出产生的废物、溶洞中的石笋逐渐长高,体现了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这一生命现象.不符合题意.C、蛇冬眠,是对环境温度刺激(低温)的一种反应A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排出体内毒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