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我受不了现状的时候我就会闹闹情绪,但是他没有…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LOFTER精选
&&父母为什么否定孩子?木传统说法:“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恨铁不成钢”“玉不琢不成器”很多喜欢打击,挖苦,讽刺,竭尽所能给孩子泼冷水的家长都喜欢用这样的借口。尽管这样很讨厌,很厌恶,也不想承认,极力的想证明自己。但一遍一遍的打击,重复,就像电视广告一样。不停的给予负面暗示。天才最终沦为庸才。那么父母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原因1:潜意识的限制在中国 乃至世界 大多数人都会认为,为人父母,肯定是希望子女将来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没人会希望子女碌碌无为,一事无成,啃老为生。在我看来,这只是意识领域的希望而已,就好像我们每个人的意识里,都觉得钱越多越好,没人会跟钱过不去,觉得钱越少越好。但在潜意识领域里,我们的“超我”会限制我们应该有的钱数,我们应该有的能力,我们应该有的待遇,我们的子女应该是什么样的。一旦超出潜意识的范围,我们就会情绪失控,做一些荒谬不合理的事情。比如,有个人突然中了500W,钱一下子大大超出了他的潜意识里自己应该有的钱数的时候,他就疯了。在外界看来,是因为他,太高兴,太兴奋,所以疯了。谁会相信是因为钱太多了,而疯了的呢?同样的道理,心胸狭窄的父母,在优秀的子女面前,也会这样。子女的优秀大大的刺激了他们,让他们感到受挫,然后就竭尽全力的打击,冷落子女,不给予他们正面的认可。我有个朋友小王回忆他童年的经历 从来没得到过一次表扬和认可。尽管他很优秀,成绩一直是全班第一,有一次还考了全校第一,父母也只是淡淡的说一句:骄傲什么,不努力的话,马上就会被其他同学超越了。这句话看上去像一句鞭策的话,是为了孩子好,不想让孩子骄傲导致失败,最多也只能算父母太严格,对子女期望太高。真相是自卑的父母容不得有个优秀的自信的孩子在自己面前,这会让他们时刻有挫败感,而用打击,挖苦,讽刺,冷落,否定来熄灭孩子的自信原因2:控制欲被打击的自卑的孩子,失去了自信,依赖性就增强了,凡是都听父母的,让父母做主。成为一个提线木偶,没有自己思想的洋娃娃。而父母则从这种模式中获得巨大的快感,成就感和满足感,不愿意放弃。跟皇帝否定大臣,上司否定下属一样,当大臣或者下属提出自己意见,表现出独立意识的时候。皇帝和上司极为不高兴,然后就开始否定,增加自己不可质疑的权威感。有的父母和皇帝还会“假民主”一番,走走形式主义。皇帝问:“众爱卿有何高见啊?”大臣提出自己想法之时又给予否定。父母说:“自己的配偶自己选,我们不管”。当你选定配偶时,他们又极力的挑对方毛病,对方的种种不好,告诉你,嫁给他,将来是不会幸福的。这一切都源于他们心中的控制欲,而他们会告诉你,这是因为爱你。控制的越多就告诉你,是因为越爱你。通常还会有句口头禅:要不是你是我的孩子,我才懒得管呢,别人的孩子我为什么不管啊?《不要控制我》一书中有个经典的列子妈妈带女儿去买冰激凌,妈妈问:想吃什么的?女儿:香草的。妈妈:有巧克力的。女儿:我要香草的。妈妈:巧克力的更好吃。女儿:我就要香草的。妈妈:你以前不是爱吃巧克力的吗?女儿:我现在就想吃香草的。妈妈:你这女儿怎么这么怪呢?上述妈妈一直在否认女儿的感觉,好像女儿自己不知道自己喜欢吃什么。而妈妈知道她喜欢吃什么。一旦她表现出独立的意识。妈妈就觉得她怪,不可理喻。妈妈一直否定女儿的感觉和真实需求,就是为了控制女儿吃她认为“女儿”最爱吃的巧克力冰激凌。原因3:失去自我,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忽略他人的真实需要和感受,恰恰就是因为失去了自我。就好像在外表现的越自大越争强好胜的原因是内部的自卑和低微的存在感。下面讲一则故事“不孝的女儿”有位母亲很爱自己的女儿,好吃的留给女儿,好穿的留给女儿,自己从来舍不得用。妈妈小时候由于物资匮乏,经常挨饿,就发誓将来绝对不让自己的女儿挨饿。于是就把自己那份食物毫不犹豫的推到了女儿面前。女儿已经很饱了,吃不下任何东西,但迫于这份“爱”的压力,女儿不得不鼓着肚子吃了,直撑的她肝肠寸断,脸色发青。看着女儿吃自己的食物 妈妈开心极了,高兴极了,觉得自己是最爱女儿,最伟大的母亲。外界一致好评,太伟大了,伟大的母爱啊。伟大的牺牲精神啊。牺牲自己,造福子女。妈妈爱上了这种感觉。于是,妈妈每天都饿着肚子,把食物给女儿。女儿每天被撑的眼泪直流,痛苦不堪,看到食物就恶心的反胃,想吐。妈妈看到了,但妈妈似乎不想承认,温和的微笑着说:“多吃点才能长好身体,等你以后身体棒棒的时候,你会感谢我的。”一个月过去了,妈妈因为营养不良,身体越来越差。女儿也因为每天被撑,得了胃病。外界开始谴责女儿,你怎么这么不孝呢?让妈妈饿成这个样子。现在的子女太自私了,妈妈牺牲了自己,子女却什么都不做,饭来张口。女儿羞愧极了充满了负罪感,终于对妈妈说不要再把她那份食物给自己了,自己不想吃,自己已经很饱了。妈妈震惊了,一项温柔乖巧,对自己百依百顺的女儿居然会说出这种话。自己这么爱女儿,女儿真是伤透了她的心。妈妈愤怒了,悲愤了,歇斯底里的向女儿喊道:你这个良心被狗吃了的, 妈妈因为小时候没吃的,所以现在身体这么差,才不希望你也这样,希望你有个好身体,你怎么不理解妈妈的爱啊————女儿屈服了,妥协了,变得内向沉默寡言。又过了一个月,终于,女儿的胃开始剧烈的痛,钻心的痛,女儿忍无可忍,掀翻桌子,跑了出去。。。。。妈妈由于长期的挨饿和巨大的刺激,一病不起,不久就过世了。媒体纷纷前来采访,指责批判这个不孝的女儿,CCAV第一时间给出报告《不孝女儿活活气死老母》一时间,全国各地都在讨论这个话题,指责这个女儿。女儿承受不住胃痛的折磨和巨大的舆论压力,跳湖自杀了。又引来了各界媒体。报告五花八门最终,权威砖家给出结论《不孝女儿心理脆弱,社会无法生存跳湖自杀,之前曾活活气死母亲》/group/topic//&父母否定性的反映扭曲孩子的自我形象在一个有关孩子的电视节目中,十二岁的特德问我:“我的父亲说我懒、野、蠢,他说得对吗?我觉得我不是那样的。”“告诉我,如果你的父亲说你是一个百万富翁,你会相信他吗?”我问。“不会,我知道我在银行里只有十七元钱,那可不是百万富翁。哦,我明白了,他说我很糟糕,但是并不能因为他这么说,就意味着我真的很糟糕。”特德回答道。“就像你知道你有多少钱一样,你也知道你是个什么样的人,不要管别人对你说什么,哪怕是你的父亲。因为是你的父亲把你说成那样,而父亲是你爱戴、尊重的人,因此对你来说,确信你不是他描述的那种人会更困难一点。”我向特德反复说明上述观点。否定性的评价——哪怕本意可能是想要纠正孩子的某些缺点——会给孩子带来一辈子的负担。父母的否定,会伤害孩子  1、“你怎么越大越……”  ——越笨、越懒、越不听话……父母们通常这样说顺口溜似地表示出对孩子的疑问和否定,这其实是对孩子的贬低。虽然我们看不见孩子对这种贬低否认做出反抗,但在他幼小的心灵已经形成了阴影,即:“我是差的,且不可救药的。”孩子对父母失望,导致孩子对自己失望,进而影响两人之间的感情。  2、“你怎么就不能像人家XX那样呢?”  ——看似是在用对比的刺激鼓励孩子“变好”,其实暗含了对孩子的否定,大大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同时还可能导致孩子和那个“XX”之间因你制造的“距离”而产生隔阂间隙,甚至引发斗争和仇视。  3、“你看人家XX又得XX奖了”  这是等同于“你怎么就不像人家XX那样呢?”,只是这后半句没被说出来,但孩子是最为敏感的,你屡次在他面前夸赞其他同龄孩子,他会知道你在相对贬低他。所以,父母们啊,这样的话少说吧。不要否定孩子的感觉小雪:“我不要吃菠菜,我讨厌菠菜。”妈妈:“不行,菠菜是很有营养的食物,对你的健康很有帮助,一定要吃。”小女孩:“我讨厌马尼叔叔!”爸爸:“我不想听到你说这样的话,他是我的兄弟,你不可以说他的坏话!”如果我们像上述的父母这样直言否定孩子的感觉,那么我们无疑是在告诉孩子:他没有能力作正确的判断,同时也在暗示他,我们并不在乎他的感受。当我们尊重孩子的感受时,他才会了解我们对他的爱,并了解世上的每一种感觉都有其来由。父母是孩子的模仿对象,因此身为父母,我们不该伪装自己的喜怒哀乐,如此才能成为孩子的好榜样,但同时也请牢记:不要否定孩子的感觉。就上述的第一个例子而言,如果妈妈以另一种态度对小雪说:“你觉得菠菜的味道很奇怪吗?不然你先吃一口看看,如果真的不喜欢,就不要吃了。”而第二则例子,如果爸爸不急着否定小女孩的感受,而继续询问为什么她不喜欢马尼叔叔,小女孩也许会说出内心的感受。上述两位父母的反应,其实都在否定孩子拥有表达情感的权利,而父母的否定态度,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感觉是不好的,只有父母的认可,才能使他在自己的世界里感到安全。为了父母,孩子也会否定自己的真正感受,转而以父母的方式感受这个世界。但是当孩子长大后,因为长期否定自己的感觉,他不知该如何为自己争取权利,也没有充分的技巧可以面对他人。结果,孩子要么沉默不语要么让事情发展到让自己受不了,直到自己崩溃为止。当然,否定孩子的情绪,让孩子以我们的方式来看待这个世界,是省时又省力的教导方式,可以让我们有更多时间处理其他的事。但如果我们愿意对孩子付出时间,我们就可以有极佳的机会教育出心灵健康又有主见的小孩。孩子有权利拥有自己的情感,也有权表达自己的情感,父母不该对孩子说“你不可以有那种感觉”,我们的反应应该是“我很难过你这么想,因为我的感觉是……”孩子的意见也许会和我们不同,有时很难判断哪一方的意见比较合理,但当我们懂得尊重孩子的感受时,孩子也会更尊敬我们。洛阳心理咨询&&家庭中的权力:父母为什么否定孩子 【大洋网与武志红的访谈记录】主持人:网友们,下午好!欢迎来到每周一的武志红心理工作室,我记得以前谈过一个话题,关于亲密关系的权利,都是在夫妻、恋人所产生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在父母和孩子之间也是存在的,通常的就是父母会不断的否定自己的孩子,这种否定到底为什么呢?我们今年还是请到了武志红来跟我们探讨这个话题,武志红你好。武志红:你好。主持人:今天我们又来谈父母还孩子之间,你觉得还是存在这种倾向。武志红:都是一个道理,夫妻之间的力量是均等的,两个都是成年人,父母和孩子就更极端,就更一边倒,尤其孩子比较少的时候。我们常说父母否定自己的孩子,是为了孩子好,但是现在我越来越明白,其实父母是为了否定孩子而否定。跟夫妻之间的是一样的,这就是权利,比如说我们说一个皇帝跟下面的大臣,我让你听我的,你就只能听我的,就建立一个前提之下,这个大臣没有独立意志的。意思就是我作为一个大臣,我没有独立意志而皇帝有独立意志。武志红:而且永远是对的,在家庭中有有这样的展现,我们想稳固这个的权利,那就是要否定下面的人。比如说一个公司,如果一个领导权利意志特别强,就特别会否定员工的意见,所以就用各种办法去否定你,其实否定你仅仅去否定你,让你不再相信自己的感觉、判断,这样的话你就只好听他的,在家里也是一样的。武志红:我有一个朋友,他已经27岁了,很痛苦,每次回到家父母就会上来跟他说话,他就想逃,我就问他为什么想逃,感觉很难受,他就举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这个杯子放在这里,他就会说应该放在这里。主持人:放在那里都是不对的。武志红:无论你做什么都是不对的。主持人:这个父母是想通过这种否定来表达一种权威感,我是你的父母,你要听我的。武志红:父母无时无刻都在传递这种想法,我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我想这个父亲未必意识到自己在干什么。主持人:通常他们有这样的借口,我不会害你的。武志红:因为我们的说话就是,我要让一个人听我的,最好的政策就是胡萝卜大棒,我们说的这个就是比较极端,但是一般来讲,父母让自己的孩子听话,一般就是所谓爱的办法,我对你好,第二种就是你要是不听我的,我就惩罚你,我上次写的《还苹果与坏苹果》将的一个故事,妈妈让自己的孩子道歉,孩子拒绝道歉,这个时候他肯定是会为了你好,让你更好的成长武志红:这件事到底合适吗?但是这个妈妈后来发现她的选择得不到保证,他就用了威胁性的办法,你要要是不听我的我就剥夺你某些东西,这个是很典型的。你一定要听我的,要不然我就惩罚你。无论你做什么都是被否定的,父母总会拿他跟别人比较,假如你学习好,这个父母就会说别人家的孩子体育那么好,假如你体育好就说你学习不好。主持人:总是要挑你的毛病?武志红:对。主持人:一定要获得权利的控制?武志红:我们要想控制一个人最好那个是人一个木偶、洋娃娃,就是一定都没有独立意志的,这样的事情特别到多,就是孩子3岁之前,多可爱啊,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我们经常说那个时候的孩子特别可爱,妈妈也会觉得孩子最美好的时候就是3岁的时候,因为孩子什么都要听她的,这样的妈妈没有注意到,孩子在一岁半的时候就经常说不,但是没有办法,就是要听她的。武志红:但是3岁以后,这个妈妈就会觉得很痛苦,对孩子的爱出现一个反差,原来对孩子特别特别好当孩子有了独立的能力,就会觉得特别受不了,这时候妈妈就特别渴望再要一个孩子,再要一个什么都不懂,永远处在布娃娃的状态。武志红:很多妈妈有这样的渴望,爸爸也有可能有这样的渴望,希望自己的孩子永远处在布娃娃的状态。我有一个好朋友30多岁了,也没有结婚,有一次我坐车见到他妈妈,她妈妈就跟我说,他女儿在童年的时候多么多么的可爱,像布娃娃那样,她就是特别的怀念,她就希望女儿永远都是这样的。武志红:这就涉及一个更核心的东西,我们常有一个说话,我们是为了别人活的,这就有一个很要命的问题,如果你不在了我怎么办呢?如果我是为了杯水活的,那他走了你又怎么办。武志红:孩子一定会长大的,一定要适应社会,如果为了孩子而活的话,父母就会非常的苦。孩子是什么我,我们都要找到自我的存在感,觉得自己活着的,但是对这种为了孩子而活的父母来讲,孩子必须在他眼前,他才感觉自己的存在,加入不在自己的眼前,就觉得自己要死掉。主持人:这种存在感要通过孩子才能有感觉?武志红:对,我们谈恋爱也有这样的感觉,只要是合情合理的安全感比较足的人都会这样的。有些人会去寻找一夜情,就是为了性去挽留一个男人。主持人:这个男人不是自己想要的?武志红:什么样的都会有,我见多最多的就是男人听说是300多个,女人就是几十个100多个,是这样的,男人可能不太一样,寻找的不是温暖,就是性的东西,但是对女人来讲就是不一样的,她们就是想通过一夜情来挽留一个人,就会有这样的行为模式,去酒吧遇到一个人,过了一夜,然后第二天就会叫这个男人不要去上班。主持人:这对男人是很要命。武志红:有些男人是不喜欢的,你一定要什么时候都在她的身边,这个时候就觉得自己的活着,假如这个男人一走,这个女人就会崩溃了。有人跟这样形容,对这个女人来讲,这个男人必须在她的身边,让她看得见,摸得着,才觉得是活着的,如果这个男人走了,就觉得自己消失了主持人:同样的一个道理?武志红:对。在这个世界以外的东西,这个人这么在乎你,我们常说在乎你是爱你,但是这不叫爱你,这叫爱我。就像我刚才讲的,我看到你我才感觉我活着,我看你感觉很温暖,但是你是不存在的,只是把内心的某一个东西投射到你的身上。你和这样的人相处,你会有一个很大的问题,看起来跟贴你,但是实际上无视你的存在。武志红:假如我爱一个人,今天要上班,有重要的朋友要见,重要的事情爱去做,我爱你有没有体会到这一点,你的需要是什么,我看到你的需要这对你很重要,那就会让你去做。主持人:就不会考虑别人的需要?好像我的存在是为了满足她看到而已。武志红:是。你只是她内心的一个幻觉,真正的你根本没有看轻,所以你在这个人的面前会有窒息感,无论他们多么认真,都是一夜情,其实很多男人都是抱着一夜情的想法去的。但是有些人不是这样的,但是你这样对他,他就会受不了了。主持人:我记得原来有一个网友提问,因为他的父母对他管得特别严,有时候觉得走路都不稳,觉得自己不存在,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的身体。武志红:那是一个还在读高中的孩子,不能为自己的人生做任何决定,所有重要的决定,甚至我怀疑很小的决定,你用什么茶杯喝水,喝冷水还是喝人水都是父母决定的。说白了在父母的眼里看来,就真正是一个洋娃娃,不是独立的人。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这就是心理的感受,体现在身体上,他的人生道路的确不是他走的,所以他就感觉到真实的路不是自己走的。主持人:这跟我们的主题其是有关系的?武志红:这是非常经典的,父母为什么要包办我们的一切,比如说包办婚姻,就是我无视你的感情。这个包办婚姻明显就是一个权利的关系,你必须听我的,不听我的你可以去死,现在父母为自己的孩子包办一切也是一样的道路,只是原先包办婚姻弄得很多人死去活来的,但是为孩子包办一切目前还是当优点来说。武志红:其它的报导说,这个父母为自己的孩子包办一切,讲这句话的时候,这个记者还有有一点赞扬,为这个父母感觉惋惜,他们很累。其实父母要为自己的孩子包办一切还是一个权利的关系,你要听我的,不能有独立的意志。我们还是回到刚才的事例中,在酒吧找一夜情的女孩,从心理学来理解,她很可怜,没有自我价值感,自己存在感,或者没有主体感。武志红:我感觉不到我的存在,我就没有自体感,说得简单,这个人格中的我是非常非常虚,一旦抓到一个人就死死的抓住那个人,因为看到那个人就感觉自己的存在。木子美在日记里面也讲类似的事情,我看到比较简单的东西,就是她的我也是不存在的,所以他要跟很多男人建立关系,最初是想跟一个男人建立关系,而紧紧专著那个男人来正式自己的存在,如果那个男人离开她,她就会感觉自己是死掉了。武志红:其实她很可怜,会过来说,如果今天听了这些,她们可能会不舒服,就是木子美感觉不到我是存在的,所以要紧紧抓住男人,可能对父母来讲也是感觉不到自己是存在的,要看到孩子才能感觉到自己存在。主持人:这样来说父母跟孩子都是很可怜的?武志红:是。主持人:通常表现出来的是父母是很爱孩子?武志红:对。我见过比较夸张的,到了20多岁30多岁,在重大的事情上对自己的父母说不,结果这个家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一个经典的个案,那个女孩20多岁,谈恋爱了,但是妈妈反对她选这个男朋友,但是她非要这跟他在一起,结果他们家就乱套了,这个妈妈身体没有什么问题,后就得了高血压,还得了子宫肌瘤,然后她爸爸就威胁她说:假如你妈妈有什么三长两短,那个男人是活不了的。武志红:这个女人之前认为妈妈是很完美的,妈妈为她操办一切,这个妈妈跟我说这个女儿多少多少的好。其实我觉得这个女人说不到好看,但是这个妈妈说得是真诚的,她都是说女儿依恋我的时候感觉非常美好,为什么突然之间不听话了,这个妈妈一直在质疑这个,看起来是反对跟这个男人谈恋爱,其实反对的就是女儿有了自己的独立意志。武志红:原来这个女人跟妈妈说过,我谈恋爱一定会征求你的意见,实际上这个女儿没有这么做,所以妈妈就决定自己的权利被否定了。妈妈觉得跟女儿的一体感,突然这个女儿跟妈妈说我不是跟你一体的,那就让妈妈很受不了,所以就等于是要她的命。主持人:所以得了各种各样的病。武志红:我们站在外面来看是压制这个女儿,但是从心理上来讲,这个妈妈很可怜,女儿要离开她。但是这个女儿更可怜,假如现状不发生改变,可能真的会很痛苦,这个时候就打破了妈妈的幻觉,这个妈妈就受不了,但是这个是必须的。说得更残酷,女儿独立成长是必然的,妈妈受不了应该去找心理医生,没有我的感觉,就要想办法获得这个感觉。主持人:从这个该度来讲,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人,不应该控制别人的方方面面,在亲密关系当中的夫妻方面都是一样的道理。武志红:说到我们国家的利他主义,就是我为你活着,你为我活着,你就要在前面,跟我建立关系,要不然我就活不下去,我们经常宣扬这个利他主义。我们讲的利他,有真正的利他,比如我看到你这个人的需要,而我们这种利他,就是我要你这样你就这样。武志红:我曾经在一个文章中,举了一个例子,妈妈带着女儿买冰淇凌,妈妈就问女儿想吃什么味的,女儿说想吃香草的,妈妈说巧克力的更好吃,然后那妈妈就买了香草的。我讲的喝水的例子,我看到你的需求,你真是的需求,我把水给你,这就真正的利他,如果你没有这样的需求,而且我很强迫你喝的话,那就不是利他了。我有两个好朋友,小时候他经常被奶奶追着吃饭,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这是非常糟糕的事情,我们肚子饿了自动绘想吃饭。主持人:但是我们的父母总是在想你一定会肚子饿的。武志红:对。去年还是前年有一个很轰动的事情,一对华人夫妇在美国被剥夺对孩子的抚养权,当时那个媒体报道得轰轰烈烈的,反正就是说中西无法对撞的,但是这个妈妈就说了一个问题,我把孩子养得这么胖,我能不爱吗?主持人:我想这个妈妈是不是想让孩子长这么胖来证明她是一个好妈妈。武志红:这还是一个假利他,看起来他让自己的孩子长这么胖,这样她很辛苦,真正的结果是对孩子造成了伤害。大洋网友:武老师,人毕竟是生活在社会中的,如果我们不去通过别人来证明自己的自我价值感,那么我们怎么去建立自己的自我价值感呢?主持人:这个问题提得挺好的。武志红:要反过来问,我们的自我价值感是怎么丧失的。我说一个跟有趣的故事,在我的文章中也有说,几个小孩在老人门前玩耍,很吵,但是这个老人喜欢安静,这个老人就想了一个办法,就说我很孤独,你们在这里玩我很开心,我奖你50每分,第二天就说15每分,最后就说5每分,这样孩子们就说我跟你玩了。武志红:本来我要喝水,水喝到我的身体里,我是有感受的,这种感受就是我存在的证明,就是我做一些事情,我做一些选择,我主动的去做这些事情,主动去做这些选择,我就有感觉,这种感觉皆是我自身的。如果我喝水的时候,妈妈说我给你倒,这些是非常什么的事情。武志红:比如说有些孩子喜欢听音乐,这个时候就说是我的期望,然后就把孩子的夺走了,本来孩子是自己喜欢的,这个网友提的问题要反过来问,我们一开始自我存在感是存在的,但是后来被拿走了,我们丧失了。那我们再怎么召回这个存在感呢?那就要自己去做选择,自己去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去寻找自己的感觉和体验。主持人:找回自我?武志红:对。我们国家有这样的事情,还是我那个27岁的朋友,他每次回去都会问今天干什么了?我这个朋友就说,为什么你们不谈谈你们自己呢?这个父母就说我们都60岁了,许多什么好谈的,还是谈谈你吧。60岁了就不存在了吗?这就是我们国家存在的问题,60岁的老人都存在在孩子的身上,其实老人可以做很多的事情,找自己的活干,你自己一定有自己的世界,去自己的世界寻找自己的存在感。主持人:说得简单一点就把注意力分散一下?武志红:是。大洋网友:我爸也是这样,从小总是走在他为我们铺好的路上,现在长大有些想法不想再听他的话继续走下去,可是有时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反抗。我知道他是为我好,但是有时候照他说的去做,根本不是我心里想做的。其实只要跟他讲一下他都会让我自己拿意思,但是有些时候,我的意见根本没用。我该怎么做?主持人:可能也是一个很典型的个案。武志红:爸爸将自己拿主意,实际上自己拿的主意没有用。我举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前两天有一个朋友跟我讲,认识了一个男人,前两天去吃饭,这个男人说你们两个女孩看看爱吃什么,然后点了6个菜,最后全被这个男人否定了,不管选择自己爱吃的,还是选择以为这个女人爱吃的,在这个男人来讲这两个女人是不存在的。主持人:她们还是要做一下样子?武志红:对。主持人:也是一种在为自己开脱的感觉?武志红:对。主持人:生活当中就是这样的,比如一件事情面临两个选择的时候,他们就说你选吧,看像把自动选交给你了,但是好像是否定你的。武志红:进一步来定你,证明我的存在。这位网友说,该怎么办,我昨天跟一个朋友聊天,也是这样,主要就是爸爸操办她的一切,但是她虽然很讨厌爸爸控制她,但实际上也很享受,这个控制与依赖的关系,我控制你,你依赖我,这是双重的关系,这个孩子自己被控制感觉很痛苦。主持人:你刚才不是说很享受吗?武志红:意识上很反抗,但是同时也不想离开依赖的感觉,假如真的想独立,独立的话就要做很多事情,一系列的事情都要自己决定。这个独立不是自己想获得的就获得的,即便人家给你独立,你不一定能独立。他们要做组思想准备,就想独立的时候就会丧失从依赖中获得的东西,你要做好这个思想准备,有的时候父母也一定给你独立。 昨天那个女孩跟我讲,她真的很想独立,她的父亲也答应了,但是最后还是选择了父亲的选择。主持人:这种人首先要知道自己有独立的能力?武志红:另外她还有恐惧,恐惧、担心失去父亲或者母亲的爱,其实我们讲的就是为什么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建立一种控制和依赖的关系,非常容易的,这在社会上或者单位中,想建立一种控制或被控制的关系很难,但是家里有一种优势,就是所有的孩子都想获得父母的爱。假如你现在只有1—3岁,如果父母不要你你会怎么样?主持人:好像天踏下来的感觉。武志红:你完全会死去。假如父母希望你做什么事,还是会先天的按照父母的意思去做,因为是避免这种恐惧,不断怎么讲,正常的父母还是表现爱自己的孩子的,不会直接对自己的孩子实现惩罚的威胁什么的,但是我自己跟很多很多人聊过说道最后他们之所以对父母的服从,他们都是担心失去父母的爱。主持人:这个东西是一直留下来的。武志红:对。海之子:我有一个问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的父辈们都很强势,很成功,而我懦弱,温和,没有魄力很让他们失望。可能是一直在家里的保护下吧,现在大学即将毕业了,要独自踏进社会了,我也很不适应。我应该怎么改变,才能成为一个强势的男人呢?主持人:这个网友的家庭可能就跟我们刚才聊到的那样,自己没有做好准备,没有足够独立的能力,同样也害怕失去家里的爱,但是他又不想在他们的保护伞下面生活。武志红:那就要慢慢的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如果你今天才独立,要从一些基础的事情做起,就是你选择你自己的朋友,但是有些父母也要见一个面才能让你们交往。我还知道一个事情,就是两个女孩去上海参加一个活动,结果爸爸就说,你先让那个女孩来见我一面,我才看看给你去不去,她结果带了她的朋友过来给她爸爸看,她爸爸最后还是让她让她去了。武志红:所以大家要先从很小的领域展示你是独立的人,比方说交朋友,看起来无关紧要,但是就是要从这方面进入,就从这一件事上坚持到底。 假如你跟父母有20件事情有冲突,那你就选一个最轻的绝不让步,你就很坚定,很温和的情绪,你就是要为这一件事作主,这对父母是很大的刺激,假如你是一直都是一个很听话的孩子。你从最小的事情来展示自己的独立。主持人:如果你坚持的话,对于双方的关系是一个很大的冲击?武志红:其实你再一个很小的世界展示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这是很事,不会引起很多的冲突,但是在这个事情上,我展示了我的强势,我是一个独立的人,一旦你做到这一点,父母也就感觉到你是一个独立的人了,而不要从大的事情去做。主持人:一步一步的去扩大自己权利的范围。武志红:很多人觉得工作很痛苦,找不到自我存在感,就是你没有一个明确的权利范围,很多人都是这样子,你根本就没有你说了算的权利,你什么都要听领导的,所以你在这个公司就感觉自己不存在的,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讲,公司也不应该这么干。这个是你的权利范围,谁也不能轻易的来跟你说三道四,只要你能带来业绩,谁也管不着。 我昨天在中科院讲课的时候,就讲到了一点,我们的心是专制的,所以我们有专制的家庭,专制的社会。主持人:刚才提问的那个网友,你可以按照武老师说的那个主意来去做做。武志红:你要做足思想准备,要明白自己的能力到底能到哪里。主持人:今天关于在父母和孩子的权利关系当中,父母为什么否定孩子,我们尽量能够把这个理顺了一遍,很多网友都会说到底要怎么做,通常我们说的就是从心理层面跟他分析一下,有了理解接下来该怎么做,就是要靠你自己。武志红:因为每个人的情况千变万化,每个人都应该发挥自己的智慧,去找适合自己的家庭的办法。主持人:找到这个背后共同的道理,然后怎么去做,就是你自己的事情。武志红:对。&&父母要戒掉“孩子瘾”———著名心理学家孙时进访谈  人物名片:    孙时进,复旦大学心理系主任、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心理学会副会长兼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出版有《社会心理学》、《心理学概论》、《管理心理学》等著作。      9月17日—18日,他应邀参加在奉化举办的“海峡两岸人本主义心理学与弥勒文化研讨会”暨“复旦·奉化心理研究与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并作主题演讲。  □记者 陈晓旻    记者:孙教授,心理学总给我们一种神秘的感觉,这次研讨会的主题与“人本主义心理学”有关,先给我们简单解释一下什么是人本主义心理学。  孙时进: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被称为除行为学派和精神分析以外,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和其它学派最大的不同是特别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把人的本性的自我实现归结为潜能的发挥,而潜能是一种类似本能的性质。  作为心理学派的后起之秀,人本主义学派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认同。    记者: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当今有何意义?  孙时进:很多人觉得心理学就是用来治疗心理问题的,其实它的应用很广泛:教育、企业管理、亲子关系、婚姻关系等。很多疾病的产生是因为内心的不和谐。人本主义心理学让你更好地认识自己,只有认识自己更多,个人的自觉才更有可能。同时,它帮助我们发掘自己的潜能。如果说哲学叫你认识你自己,变成明白人,那么人本主义则让你获得自然的成长状态,能够真正活出自己。所以,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待问题对于今天意义重大。  比如,一个人童年的经历对其一生都影响深远,尤其是童年的心理有过创伤后。比如我们经常说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这也是有心理学依据的。老一辈人大多拼命赚钱,但是不舍得花钱,这是特定年代的贫穷经历让他们没有物质的安全感。现在的年轻人则是努力赚钱,也大胆花钱,因为物质生活的丰富让他们对物质享受充满乐趣。如今,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我发现新成长起来的一些孩子身上有了新的特点,他们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再以赚钱为唯一的导向。  所以,如果每个人都自觉地省察,我们的心理会更加健康,每个人的成长会更加完善,家庭生活会更加幸福,管理会更加高效,当今的人际关系会有很大的改善。    记者:如今,正能量是大家都喜欢用的词,也是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一种能量,从心理学的角度如何理解它?  孙时进:首先,我想不管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都是能量。人本主义心理学说,“佛魔一念间”,两者是会转化的。比如龟兔赛跑的故事,跑步对于乌龟来说是没有尊严,是不能体现生存价值的,因为乌龟注定是要失败,它必定是压抑的,只能从中得到创伤。如果乌龟的心理强大到没有被龟兔赛跑的现实所压垮,那它的心理一定是反常的,比如希望兔子生病,半路睡觉,或者出点什么差错等,反正都是负能量的想法。  正能量当然是好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否定负能量,而是需要具体分析和了解为什么会产生负能量,能不能把它转化为正能量。正能量会产生负能量,负能量也可以转化为正能量。比如,很多孩子因为家长对他的要求特别高,总是被父母否定,活得特别累,常常处在压抑和自卑中得不到释放,父母如此的爱注定会换来孩子的恨,因为孩子得不到平等和尊严。比如一个孩子有网瘾,家长不是简单地否定孩子和粗暴地干涉,而是发现孩子真的喜欢网络并有天赋后,决定支持孩子,终于把孩子培养成了很有知名度的IT精英。退一步,海阔天空,但是很多父母做不到。    记者:您对老年心理学也很有研究,如今中国社会越来越趋向老龄化,空巢家庭日益增多,您对老年人的心理调节方面有什么建议?  孙时进:我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的概念需要重新定义。在农业社会,没有体力就意味着衰老,而在如今,体力不再是区别一个人能力的唯一指标,相反,智力的因素和经验的积累更为重要。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也就是说:三十岁学成自立,但很多事情是到四十岁才明白。五十岁时,知道万事都有天命,六十岁时,什么话都能够听进去,到了七十岁,就是随心所欲也不会超越法度和规矩了。到了一定年龄,老人思想更加成熟,更加有价值。  所以,我提出老年人口红利的概念,在信息社会,精神财富需要大力挖掘,老年人完全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有时还是年轻人所无法企及的。  说到空巢家庭,我曾经提出父母要戒掉“孩子瘾”,如果说网瘾、烟瘾影响的是一个人,那么“孩子瘾”影响的是双方,特别是对孩子的成长。这点我们应该学习西方鼓励孩子18岁独立的观念,如今啃老的孩子这么多,都是父母自己纵容的。我们知道,在所有的感情中,只有父母与孩子的爱是指向分离的,终有一天,孩子是要离开父母的。所以父母要学着放手和剥离,孩子不是父母的全部,活好你自己才是精彩的人生。    记者:听说您会催眠疗法?  孙时进:这都是通过心理学的方式来认识自己、解放自己,并释放自己的潜能。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潜能,而是习惯了被环境“催眠”,心理学帮你解决内心的恐惧感———解决社会的暗示和环境的束缚。所谓暗示,是指处于某种特定的环境及情绪背景下,常会无条件地接受外界的影响或观念。而催眠疗法是用独特的方式来发掘你的潜能,通过催眠方法,将人诱导进入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将医生的言语或动作整合入患者的思维和情感,从而产生治疗效果。    记者: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您怎么理解人生的幸福?  孙时进:人生的幸福在我看来,就是一个人能很好地适应社会,能开阔地看待心中的起伏,全然接纳自己,明了当下的满足,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该怎样生活。  长期以来,许多人将心理学误读成一种工具,是可以抵达人心、掌控他人的通道。其实心理学说到底不是控制他人,而是了解自己、认识别人,给人以自由。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生就是一个宝库,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认识并实现自己的价值是每个人幸福所在。要对自己永远充满信心,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要努力找到自己,能成就自己就会幸福,人格充分成长就是幸福,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是幸福。&&关系中,母亲权力属性的界限——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影响讲完三个关系之后,我们进入第二个阶段——怎样建立关系。如果你是一个小朋友的妈妈,无论怎么说,他跟你都是作为一种关系的存在而存在的,因为他生下来没处可走,只要降生在你的家庭里面,就必然跟你建立着一种关系。现在我们只能回来检视我们跟孩子到底是什么关系。我必须从文化上来说。我们现有的文化,孩子跟父母的关系是家长制的关系,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是权威的关系。在这样的一个关系中,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是,儿童不能形成自我意识,不能成为一个内在强大的人。他长大了以后,要么就是他是权威,要么别人就是权威,他是被掌控的人,这样的人格状态不属于非常完善的人格状态。因此,在家长制这样的一个关系当中,你只能说到你是不是特别权威,导致孩子完全成为一个驯化出来的工具,或者你给了孩子喘息的空间,让他还能够成为我们所说的社会上的可用之人。但是我们今天要说的是,如果一个孩子要非常好地成长的话,你必须让他成为他自己。那么,你跟他的关系,必须是平等的关系,核心在这里。什么叫平等的关系呢?一个母亲跟孩子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母亲首先是一个自然属性,就是我把宝宝生下来,我爱他,我要养育他,这是自然属性部分。另外一部分呢,就是权力属性,就是我拥有一个权力,我监护他成长,我是他的监护人。但是,这个权力不能无限制地夸大,就像孩子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会有反应,比如什么时候上厕所,是生理反应,什么时候画画,是生命内在情感的反应。不是所有的小朋友都要在一个时间画画、喝水、上厕所。他今天就想画画,不想写数学,不想做这个事情,你不能强制他。这个权力在他自己,不在你。我们的权力只有三个:在生活中为孩子建立,不可以伤害到自己,不可以伤害到别人,不可以伤害到环境。或者说还有一个权力,就是爱他的权力。这样,你的孩子从小就能为自己所有的行为负责任,因为他自己做主了,他就能够为自己做的那个主负责任。这样才能培养一个顶天立地的孩子。所以你要把握的是,怎样在你跟孩子的关系中不要夸大自己的权力。比如和小朋友去超市要买东西的时候,你可以告诉他今天他的花费是多少,但是你不能在后面没完没了地指责他:你看你花多少钱了。所以我们回来看,父母跟你的孩子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关系?你是他的监护人,要知道你的权力的界限在哪里。在这个权力界限之外,你要尊重你的孩子,准许他成为自己。为什么要准许孩子成为自己?美国有一个实验讲公正来源于哪里。这个实验在多个国家重复了许多次,都是同样的结果。他们找来一个3岁的孩子,中间放一个盆,然后再找一个木偶,这个木偶不会说,不会提要求,不会拒绝,什么都不会,但是有一个大人操作着。中间的盆里有很多个桶,桶里面有硬币,这个孩子跟小木偶一起钓这些桶。钓上来以后,小女孩拿着硬币去兑换喜欢的贴画,然后由小女孩给自己跟木偶分配贴画。全世界所有地方做这个实验时都发现,小女孩给小木偶分配的所有的东西在任何时候都是极度公正的,从来不会由于它不会说话,不会拒绝,不会要求而少给它分点,要么就平分,要么就根据小木偶工作的勤奋程度多分。紧接着这个实验多个国家找大人来做,让参加的两个人不见面,给他们一千美金,一方有提议权,提议怎么分配,五五、六四、七三、二八……一方有否决权,否决方如果不同意的话,两个人都得不到这个钱。第一次实验基本上全都公平,一个月以后进行第二次实验,公平都不见了,不再是五五,而是六四、四六、三七、二八……发现不同的人种、不同的文化教养、不同的家庭收入、不同的文化所产生的公正度不同。不一定是经济利益大于一切,有的时候达到四六的时候,对方就不要了。我不要,你也要不了,因为我觉得不公正。所以公正变成了第一位,金钱变成了第二位。这个实验结果说明什么呢?说明公正来源于天生,不公正来自于教育和头脑的结合。在我们社会的教育系统中,不太相信一个人已有的,总想要教育他,可是你怎么能知道你的教育就是好的呢?你怎么能教育一个人跟你的关系呢?&夫妻吵架:隐秘的权力斗争  不明白家里的公公和婆婆都七老八十了,还整天吵吵闹闹的,一时又为今天买的菜吵,一时又为今天没给孙子买东西吵……总之每次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是不是夫妻做得久了,就对对方平时的各种习惯越看不顺眼了?&& &&&&&&&&&&&&&&&&&&&&&&&&&&&&&&&&&&&&&&&&&& ——大洋网友&&  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别人头上,这就是权力。对方越不情愿,越能表明强加者的权力。  依照这个定义,权力几乎无所不在,它绝不仅仅是政治斗争或公司竞争的产物,而是存在于一切人际关系中,最亲密的情侣关系和亲子关系莫不例外,甚至关系越亲密,权力斗争可能越激烈。  譬如,夫妻吵架就是一种隐秘的权力斗争。  夫妻吵架中最令人不解的是,引起争吵的源头,多是很小的事,但却常常引起很大的情绪。  很小的事,引起很大的情绪,这种明显的不匹配,是怎么回事?  如果把很小的事,理解为寻求权力,那就很容易理解了。  我常听到这样的事:丈夫要妻子做一件事(或者妻子要丈夫做一件事),譬如换窗帘,妻子忘了,或没有按照丈夫的意思去做,丈夫大发雷霆,并整整唠叨了几天,直到妻子百分百按照他的意思去做了,他才停止了唠叨和愤怒。  这种事情中,丈夫之所以大发雷霆,是因为他的意志没有得以实施,他希望妻子按照他的意志去行事,但妻子没有做到,他因而情绪失控,并施加很大压力要本不情愿的妻子按照他的意志去做事,这是不折不扣地在寻求权力。  寻求权力,也即权力欲望,而权力这个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邪恶。那么,它可以换成另一个词——控制,权力欲望也即控制欲望,控制欲望强烈的人势必会努力寻求权力,也即千方百计地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别人头上。  有时,这种强加的方式非常明显,而且目的明显有问题,于是我们立即会想到权力,并产生抵触情绪。有时,这种强加的方式非常隐秘,而且目的看起来非常好,于是我们就会这样说——“目的很好,方式不对。”  其实,有问题的手段,在我看来,势必意味着目的本身都有问题。&李阳和下跪校长都在寻求别人的服从  最近发生了两起特别有名的下跪事件,一起是“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在包头让约3000名中学生集体下跪,一起是海南省某中学的校长周常德给自己学校的学生下跪。  李阳作为老师让学生给老师下跪,周常德作为老师却给学生下跪,这两起下跪事件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不过,这两起事件中,至少有一点相同之处,那就是下跪的名义——也即目的——听上去都很美。  李阳让学生下跪的名义是感恩,他认为要感谢师恩,就应当使用这个“最古老、最虔诚”的方式,他最近接受采访还宣称要极力恢复跪拜礼。周常德给学生下跪的名义则普通一些,他称“下跪是一种工作方式”,因为其他工作方式不能达到管理学校的目的,他使用了这一特殊方式。  这两起事件,很容易被认为是“目的很好,方式不对”,但在我看来,这两起事件的目的一样有问题。  什么问题?即权力。  权力不是别的,就是让别人听从自己的意志,越多的人听从自己的意志,就证明自己的权力越大。  包头下跪事件发生后,李阳对记者说:“下跪的照片是真的,我已经习以为常了,学生下跪是对老师的尊重,过几天我还要去成都讲课,相信可以让成都最好的中学的全体学生下跪。”  这句话透着一种强烈的自大和自得的意味儿,当李阳说“相信可以让成都最好的中学的全体学生下跪”这句话时,他其实是在说,“我可以让成都最好的中学的全体学生执行我的意志”。  这是再明显不过的权力欲望。评论家在评论这一事件时,都嗅到了其中的权力意味,于是很多评论都将李阳和东方不败或希特勒等人联系到一起。  相对于李阳事件,周常德向学生几次下跪一事中的权力意味更加隐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周常德列举了学校一系列困难,他说,自己是迫不得已,最后用了这一特殊的工作方式,但他又说,一天早操,他看到一个班的队伍不整齐,给他们去训话,说到动情处就跪了下来,目的是“想让他们改过来”。  显然,他下跪的方式和这个情景是不匹配的。他也承认,这个班并没有乱到“大闹天宫”,课都上不下去的份上。那么,他为什么要采取这么特殊的方式呢?  这么特殊的方式,显然是一种巨大的压力。我作为一校之长,给你们毛头孩子下跪了,你们还不理解我的良苦用心吗?你们还不接受我的意志吗?  看到这个事例,我想起一个朋友的故事。她母亲要求她每天晚上必须8点前回家,而且工资也掌管在目前手中,她已26岁了还是如此,她很希望像一个成年人一样做事,有自己的独立空间,晚上有些应酬,但她不敢,因为她怕母亲伤害自己。以前她有过一晚8点后才回家,母亲没责骂她一句,只是痛哭流涕,自己扇自己的耳光,脸扇出血来都没停止。这个情形吓坏了她,她从此以后再也不敢违背母亲的意志。  这位母亲扇自己耳光,和这位校长向学生下跪,都有同样的含义——我都把自己伤害成这样了,你还不听我的,你真是个坏蛋。  任何关系中都会出现一些问题,有了问题就要沟通、交流,最终导致关系向某个方向转变。但是,这位校长和这位母亲没有去做足够的沟通和交流,而是直接使用自我伤害的极端方式,迫使对方接受自己的意志。这是一种要挟,其中隐含着权力的味道。&每一件小事都是争夺控制权的战场  目的很好,方式不对,这句话如果用心理学来说,其实就是“意识层面是好的,但潜意识层面是有问题的”。  因此,所谓的目的与方式的分裂,其实是意识与潜意识的分裂。所以,当你的某种方式对别人造成了伤害后,你的那个方式一定透露着你的潜意识层面的一些隐秘的东西。  人际关系中,最常见的隐秘内容就是控制欲望。加拿大心理学家帕萃斯·埃文斯在她的经典著作《不要控制我》中写过这样两个例子:(一)  一天早上,杰克打算去买他最喜欢的周报,出门看了看天,感觉有点凉,回头就对妻子婕喊道:“该死的,给我衣服,快点!”(二)  有个男人说:“咱们去吃中国菜吧。”  妻子回答说:“好呀,”但是接着问道,“你想去饭馆吃,还是把它带到家里吃呢?”  这时,他可能感到相当尴尬,因此厉声说道:“你为什么要把问题想得这么复杂?”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许多激烈的吵架就是由这种再琐细不过的事情引起的。而且,这些吵架所隐含着的意思都是一样的,即“你难道不知道我需要什么吗?为什么不乖乖地听我的?”  在健康家庭长大的人,可能无法理解以上两个例子中的丈夫为什么那么奇怪。然而,这样的事情是非常普遍的。很多对夫妻吵来吵去,其实就是在争取这样一个结果——“你什么都不懂,你什么都做不好,所以你什么都要听我的。”  一个人越渴求这样一个结果,他就越容易把每一个小事变成一个战场。对他而言,任何一件小事都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战争,他必须让配偶在每一件小事上听从他的意志,他会觉得,自己的确控制住了局面。  他这么渴求控制配偶,进而彻底在这个亲密关系中占据制高点,其原因常常是,以前在原生家庭的亲密关系中,他没有占据制高点,相反,他老被其他亲人控制,或曾被严重伤害过。  埃文斯喜欢用“泰迪幻想”来分析控制欲望。在北美,泰迪熊是很流行的玩具。假设有这样一个小男孩,他的家庭中有四个重要成员:爸爸、妈妈、他和泰迪熊。他必然会和泰迪熊有这样的幻想中的对话:“我要出去玩了,你乖乖地在这儿待着。”“我回来了,你真乖啊,一直在这儿等我啊。”  泰迪熊是不能动弹的,也不能说话,于是,这个小男孩可以把自己对一个稳定的“爱人”的幻想完美地投射到泰迪熊的身上,这个泰迪熊会百分百地按照他的幻想和他“互动”。  长大以后,这个男人就会把这个泰迪熊投射到恋人身上,期望着恋人能像泰迪熊一样彻底地遵从他的意志。  恋人自然和泰迪熊不一样,因为她能走能跑能说话,而且更要命的,她是一个独立的人,一定会有他所不能预测的言行和想法,这一切都会颠覆他的“泰迪幻想”。这时,他就会产生情绪。如果“泰迪幻想”对他极其重要,那么他的情绪就会极其强烈。&适度的吵架也是一种正常磨合过程  在一个健康的家庭,父母爱孩子,而且和孩子的关系很稳定,给孩子的安全感很足。那么,父母就是最好的“爱人”,一个男孩尽管喜欢泰迪熊,但不会把它当成重要的依恋对象。相反,在一个病态的家庭,或很不稳定的家庭,父母要么不爱孩子,要么与孩子的关系很不稳定,结果这个孩子就会经常遭遇伤害,他就会特别缺乏安全感。他与现实的“爱人”的关系常是病态的、凌乱的、不能把握的。这时,一个泰迪熊就会成为他的一个无比重要的依恋对象。父母越不爱他越不可靠,这个泰迪熊就越重要,他心中的“泰迪幻想”就越强烈。  泰迪熊也可以换成其他玩具。甚至,有的孩子可能什么玩具都没有,那他就会幻想出一个“爱人”来。  不管是泰迪熊或其他玩具,还是纯粹幻想中的“爱人”,这些形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没有独立人格,必然彻底听命于他。  小男孩如此,小女孩也一样。所有在严重缺乏安全感的环境下长大的人,脑中都会有一个他可以操控的爱人原型。这样的人长大后,就会将这个幻想的“爱人原型”投射到真实的爱人身上,于是本来是想操控一个幻想的爱人,现在变成了操控一个真实的人。  这种操控愿望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然而,没有谁愿意被操控,于是吵架成了两个控制欲望比较强的情侣的家常便饭。  假若两人主动发起吵架次数基本相当,那么就是两人都在争夺这个亲密关系的权力制高点。并且,在这样的关系中,两人要么彼此不能忍受,于是分手,要么就会争吵一生,谁也没有控制住谁,但这个控制欲望一辈子都没减少。  也有很多关系,越偏执的人越容易争夺这个权力的制高点。偏执的人安全感极低,所以脑子里的“泰迪幻想”越强,他们的控制欲望也越厉害。他们的配偶尽管感到很痛苦,但假若不想离婚,那么就会发现,只要不接受他们的控制,这个战争就会一直在进行,那似乎更痛苦,于是他们的配偶容易放弃,而接受他们的控制。  当然,大多数亲密关系还是比较正常的,尽管我渴望你遵从我的意志,你渴望我遵从你的意志,但大家较量了几个回合后,就发现这样做很难得逞,而且得不偿失。并且,大多数男人尽管有时会渴望“乖一点”的女友,但多数时候还是觉得她有适当的独立性更好。同样,大多数女子尽管有时会渴望男友“强硬”一些,但多数时候还是觉得他有适度的宽容更好。  于是,一个正常的亲密关系中,尽管吵架也在所难免,但不会成为这个关系的主旋律。尽管彼此都尝试过争夺一下关系的制高点,但不会特别渴望对方绝对的服从。  吵架也是磨合。每一个亲密关系的一开始,双方其实都没有看到对方的真实存在,我们都在很大程度上是将自己脑子里的爱人原型投射到对方身上。当发现真实的爱人和幻想中的爱人不相符时,我们会渴望真实的爱人朝幻想的爱人方向变化,但真实的爱人一定不大愿意。反过来,真实的爱人也在对我们做同样的事情,而我们也不愿意。于是,两人由此产生意志的较量。但这个较量过程自然也是一个相互了解的过程,最终,在一个健康的亲密关系,较量的双方都失败了,谁也没有改变谁,但同时又通由这个过程了解了彼此,而后就可以看到对方真实的存在,并与其打交道了。  从这个意义上看,吵架也有相当的积极意义。&丈夫怕抛弃 使妻子没权力李炜婚姻中的男男女女,无论你是王权贵族,还是平民百姓,是沙粒小男人还是钻石王老五,都有着太多复杂混乱的情感。是红颜倾城还是平凡女人都舍弃不了眼泪中的寂寞,无可奈何的心伤。前几天接了一个案例,来访的夫妇刚新婚一个多月,就已经是怨怨相对,在咨询初期,我就明显的感觉到,丈夫“投射”在妻子身上的“权力”被妻子认同。直白的说,也就是丈夫在青年时代就梦想着幸福的婚姻,这并无错,只是用他的话说:“我要尽一切的努力确保我的婚姻是幸福的”。这个根深蒂固的信念,根植于丈夫早期的客体关系,也就是幼年时的养育环境和养育者之间的关系,恰恰是权力在这种关系中与接纳感和好坏感相关。来访者的丈夫为了确保婚姻的“幸福成功”,导致了他对妻子生活的控制,他一定要监控妻子行为的方方面面。他评价她打扫的房间,建议妻子处理同事间的关系,甚至在妻子去超市前检查她的购物单。很明显,这位丈夫并不相信妻子有能力做好这些事情,也一定“离不开”他的帮助!经由他的“帮助”两个人的婚姻才会幸福!当我的治疗开始把支持的力量给予新婚的妻子时,这位丈夫开始愤怒了,甚至威胁要停止治疗,当妻子表现出对丈夫的反对意见时,丈夫再也忍受不了了,嘲笑妻子疯了,他是不会和一个疯女人在一起生活的,并摔门而去。我当时只有一个强烈的感觉,当妻子表达出反对意见时,丈夫很可能是被妻子能够表达出这种意见的气势吓住了,这也是他做梦也想不到的!婚姻中,权力的投射性认同无处不在,以这种投射性认同为婚姻的基础关系中,面对面的信息沟通通常包括下命令,批评,以及质疑,成为投射性幻想的妻子的能力,这些表面信息的最终传递是“你离开我一定不会得到幸福”。当然,在家庭关系中,权力的投射性认同错综复杂,夫妻之间,母子父女之间甚至隔辈之间,都会发生。以上的这个案例,从互动中可以发现,夫妻间的关系被一种强烈的权力动力推动着,即男人需要支配并压制女人,当丈夫感到妻子可以通过不认同来离开丈夫,为了对抗这种恐惧,他必须使妻子没有权力,如果妻子是软弱的并且无助的,她便只能受制于他。类似的投射性认同也可见于更多关系中,母亲对于一个青春期叛逆的孩子,会持续地向孩子传递一些暗示“如果你再不听我的话,你就去自食其力;如果你自食其力,我就会放弃了你,你将会无法生存下去。”权力的投射性认同起源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客体关系。也就是早年的家庭模式和养育者之间的关系!所以,很多婚姻及家庭模式中,叛逆孩子和母亲会有权力投射性认同的关系模式。婚姻中,无论是丈夫或是妻子,都有可能成为权力投射者,这样的婚姻怎样幸福,而我也继续徘徊于围城之外渴望着进入!不想轻描淡写,更不愿看见太多的所谓“幸福婚姻”。&权力的边界作者:玛丽 麦金泰尔一
家公司里,总是有一些人的权力高于另外一些人。在组织中有三种基本权力关系 :上级、
平级和下级,不断制造着挑战性的问题。有些人无法忍受“下级”的角色,对任何拥有权力的人抱着逆反心理。有些人和上级关系很好,但无法与同事融洽。有些人
受不了端着架子,想成为与雇员打成一片的和善上司,在公司里却表现出像在家庭中简单的家长或孩子式的反应。 能否让在公司的各个权力位置的人都积极地
看待你,检视一下自己是如何处理不同层级的权力关系的,你可以了解到自己是否具备“全方位” 的权力影响力。上级 :接受现实如
果让你挑选老板,你可能会有许多不同的选择。但现实世界中,我们不得不为那些碰巧被管理层所欣赏的人工作。即使是无能的老板,也会有足够的职位权力让你痛
苦不堪。从政治角度
出发以非常明智的方式处理好与老板的关系,我们提出如下建议:研究你的老板你的老板有权力指挥你。即使你比他聪明,即使你可以获得他的这份工作,但在这段
时间内,你与他捆绑在一起。不要期望完美,老板有各种各样的怪癖、古怪的行为和不经意的习惯,试着找到让他高兴的方法,弄清他做事的方式和获得信息的方
法。不要告诉老板“不能”做什么老板向来就 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对他说“你不能”只会挑
起事端,而且你必输无疑。如果你实在要劝说某位老板不要做某些确实愚蠢的事时,也要先同意
他的看法。事实上,承认他们的权威通常让他们比较容易冷静。说话速度要快老板都是比较忙碌的人,日常安排都很紧凑。他们也是聪明的人,对下属的任务,不用
过多地解释他们就能快速地吸收和消化信 息。即使更多解释对你有帮助,也不要去那样做。一开始就要讲出自己最重要的观点,一定要快速进
行,而且做好思想准备,三句话之后他们就会不停 地问你。老板不会喜欢只听你一个人的独白,他们想要控制整个对话,希望获得需要的信息。不要期望具体的指示老
板的大脑通常会从某个重大的问题快速地移动到下一个问题,他们的指示不会特别清晰。如果你一定要他们给你具体的指示,他们会变得不耐烦,而且觉得你这个人
不够聪明。若想成功地与老板们共事,你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你还要和这个人的行政助理建立牢固的关系,因为她知道如何揣测心思。完成任务一旦老板们
给出模糊的指示,他们就不想再听到有关这件事情的方方面面了。在他们的头脑中,这件事已经解决了—交给你解决了—他们已经开始去解决其他事情了。只有出现
差错时他们才有可能再次关注此事—你当然不希望那样的事情发生。另外,应该避免回头向主管们要求更多的知识或信息。如果你想不清楚,可以利用自己的关系或
拜访他的行政助理。注重细节尽管给你的指示比较模糊,还不允许回头得到更明确的指示,你却必须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主管
们不喜欢处理细节问题,但却期望看到被干净利落完成的任务,希望所有意料 之外的困难都被克服。拖沓的工作是绝对无法被容忍的。
老板发火不是冲着你个人的老板们总是想讲什么就讲什么,反正也没有人阻止他们。当然 不是说他们的说法就是对的,但这是生活中的可
悲事实。你要记住他不是冲你来的。 忘掉自尊,保持幽默感
老板们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自尊心,他们拿着高薪,开着好车,周围有讨好的下属。即使他们把事情搞砸了也不会有人告诉他们,所以老板的自尊心都很强,
不会给你的自尊留下太多地方。如果你把自尊带 进来,很快就会发觉自己陷入了和主管的权力之争。但幽默感是有用的。通常老板都是机智、聪
明的人,是出色的学习榜样和导师,你应该容忍 他们的一些古怪行为,并有幽默感理解这些行为背后的人性印记。平级 :就事论事同
事可以成为你重要的同盟,他们也是你的内在客户。同时让他们开心也是非常简单的事情。
你唯一要做的就是态度和蔼,帮助他们,有求必应。寻找机会帮助同事分享信息,在领导面前
多说同事的好话,当他们需要人手时施以援助。及时回复电话和电子邮件,这样简单的事情却是 很多人都做不到的,单凭及时反映,就能使你获得很高的信誉。不要期望同事成为你的治疗师叙述自己不开心的离婚细节或者手术经历只能让人了解一些信息,但这些不是同事想知道的,有时只是为了表 达礼貌地倾听。如果你总是这样,他们就会躲避你。避免自我炫耀尤其在同事面前,如果你总控制不住要显示自己的出众才华,同事很快会把你看做一个掠夺者。对人有礼貌,即使对那些人品较差的人在工作场所,得罪任何人都可能为你埋下隐患,为人和气则会让你收获颇丰。特别是在你需要表达反对意见时,你不知道谁会出来帮你。用成年人的方式解决冲
突传闲话在每个办公室都有,但爱传闲话的人,在同事的内心打分都不会特别高。同事会把这样的人看做胆小鬼,不敢光明正大地解决问题。另外不要动不动就挑
剔、挖苦,像个成人一样,探讨问题,明确共享的目标,探求解决方法,在行动步骤上采取一致的意见。如果你遇到了行为粗俗、无礼的人,也尽量控制,等他们平
复下来,或许自己会后悔的。下级 :助力发展公司让你成为主管,你的员工却决定着你是
否是个领导者。领导者是人们愿意追随,而不是愿意服从的人。激励员工不计较得失为企业奋斗的不是你的行政权力,而是你的影响力。首先不
要患上主管病。你应该担心自己是否被尊重,而不是是否被喜欢成功的领导者要专注于赢得尊重,而不是发展友情。如果你过于担心下属的观点,那么在做重大决定
时就会有麻烦了。为了具有影响力,主管必须要有力排众议的能力。学会管理他人的表现主管要有激励和鼓动员工的能力,设定清晰的目标,给出有帮助的反馈,欣赏出色的工作,及时做出改变。他们还要去除那些与项目不相宜的人。在做某些决定时,你应该知道选择什么样的时间和方法让下属参与进来。帮助下属做到最好只有缺乏自信的领导才会害怕自己的光芒被有才能的人掩盖。有些下属只是满足于目前的工作,磨练技能,放眼未来。当你了解了员工目标并帮助他们朝那个方向努力,你才会和他们共同受益。&
阅读(364)|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在LOFTER的更多文章
loftPermalink:'',
id:'fks_',
blogTitle:'各种权力的边界
否定性的反映扭曲自我形象',
blogAbstract:'&&父母为什么否定孩子?木传统说法:“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恨铁不成钢”“玉不琢不成器”很多喜欢打击,挖苦,讽刺,竭尽所能给孩子泼冷水的家长都喜欢用这样的借口。尽管这样很讨厌,很厌恶,也不想承认,极力的想证明自己。但一遍一遍的打击,重复,就像电视广告一样。不停的给予负面暗示。天才最终沦为庸才。那么父母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原因1:潜意识的限制在中国 乃至世界 大多数人都会认为,为人父母,肯定是希望子女将来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
blogTag:'',
blogUrl:'blog/static/',
isPublished:1,
istop:false,
modifyTime:5,
publishTime:8,
permalink:'blog/static/',
commentCount:0,
mainCommentCount:0,
recommendCount:0,
bsrk:-100,
publisherId:0,
recomBlogHome:false,
currentRecomBlog:false,
attachmentsFileIds:[],
groupInfo:{},
friendstatus:'none',
followstatus:'unFollow',
pubSucc:'',
visitorProvince:'',
visitorCity:'',
visitorNewUser:false,
postAddInfo:{},
mset:'000',
remindgoodnightblog:false,
isBlackVisitor:false,
isShowYodaoAd:false,
hostIntro:'',
hmcon:'1',
selfRecomBlogCount:'0',
lofter_single:''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受不了你的背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