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得了抑郁症测试有没有抑郁症什么有效的方法治疗...

每日在线答疑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当前位置: >
儿童抑郁症的治疗方法?
来源:寻医问药网
发布者:乐乐
儿童如果不能及时的治疗会给孩子的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有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所以家长朋友一定要重视起来,在发病初期就进行及时的治疗,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儿童抑郁症的治疗方法。 一、儿童抑郁症首选心理疗法 心理专家表示,关于儿童抑郁症如何怎样办?,应以心理治疗为主,常用的有支持性心理治疗、行为矫正治疗、认知治疗和家庭治疗等。 支持性心理治疗使用较普遍,心理医生通过对患儿的痛苦、疑虑、不安给予充分的尊重、理解和同情,在此基础上劝导、鼓励、反复保证以减轻患儿的怀疑、恐怖、焦虑紧张和不安。 行为疗法以&刺激-反应&的学习过程来解释行为,并可使行为朝预期的方向转变,或恢复到原来的正常行为。认知行为治疗对轻中度抑郁症疗效确切,明显优于安慰剂,且疗效持久。 家庭治疗理论认为,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养育的态度及家庭出现的种种问题,都可能成为影响治疗的因素。这种因素给心理医生在考虑儿童抑郁症如何怎样办时,提供了又一项治疗方法。 二、儿童抑郁症的药物疗法 关于儿童抑郁症如何怎样办,当抑郁症患儿经过环境调整、心理治疗、行为治疗亦无明显改善时,还可以使用比较系统的药物治疗,以尽快有效地控制症状,恢复社会功能和避免继发行为、个性问题的出现。 治疗儿童抑郁症使用的药物品种,与成人基本相同,但一般10-12岁以上的儿童,方可使用抗抑郁药。对学龄前儿童一般推荐用抗焦虑药,对减轻焦虑紧张恐惧等症状,有良好的效果,同时还有较好的镇静、睡眠作用,主要药物包括阿普唑仑、氯硝西泮、氟西泮等。 儿童抑郁症如何怎样办?该如何防止复发呢? 1、保持快乐是最好的良药。寻找更多的乐趣,对于防止抑郁复发,是很有效果的。快乐需要行动,努力让自己不要忧郁,平时多拜访朋友,接受按摩,养养宠物,装饰一下屋子,上上课,度度假。让自己有事情做,不空虚,没有时间胡思乱想,抑郁症就不敢靠近我们了。 2、体育锻炼也是防止抑郁症复发的一剂良药。大量研究表明,运动,尤其是剧烈的有氧运动,可以改善情绪,减轻焦虑,增进食欲、睡眠和自尊。同时,运动还能使大脑中与抑郁症相关的化学物质失衡转向正常,从而防止抑郁复发。 3、抑郁症让人感到非常孤独,因此,为防止抑郁症复发,患者平时要多与人沟通交流,把压力、不愉快通过交流释放出来,有了朋友的帮助,相信抑郁症再也不敢找上你。 以上就是关于儿童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篇文章对儿童抑郁症做出及时正确的治疗,如果发现患病,一定要在第一时间进行治疗,以便于让孩子早日恢复天真活泼的性格,快快乐乐的生活每一天。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不喜欢这些
百万名医生在线为您免费解答
请您详细描述您感到不适的症状、部位及发病时间
[小儿综合][失眠抑郁][小儿综合][小儿综合][失眠抑郁][癫痫病]
在寻医问药您还可以
百万医生在线解答问题,100%回复
手机客户端,让您随时随地问医生
免费咨询、预约三甲医院专家
与患友和专家一起,交流分享治疗经验
查看药品信息,帮您合理选择药品
帮您了解疾病知识,一本疾病百科全书
大家都在搜:
擅长: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有哪些方法能够帮助得了抑郁症的朋友重新面对生活?
如果你曾经历过这些,可以告诉我(身边的人该怎么做)你才会好些,才是正确的,有利于康复的。
家属/朋友想为身边的抑郁症患者提供帮助,首先要对抑郁症及相关常识有个大致的了解,才能为他们提供帮助。「」回答中提到的抑郁症症状,常被不了解抑郁症的家属/朋友误以为患者是懒惰、软弱、内向、暂时的情绪低落、患有身体疾病……甚至是无理取闹。在他们寻求帮助的时候,基于这些误解不能给予他们理解、支持和照顾,反而对他们说教(eg.要坚强,懒惰没前途),糟糕的情况由于不理解产生的恼怒情绪,对他们横加指责,严重的是非打即骂。这些举动会让患者感到受伤害,处于不被理解和支持的处境痛苦不堪,还不如死了的好。所以说,了解抑郁症的症状是理解他们的基础。由于国内网上关于抑郁症及治疗的讯息繁杂,很多人受到不良讯息的误导,不敢让患者采用正规的治疗手段(eg.认为药物有较大的副作用,临床心理咨询是忽悠人的手段),错误的认为抑郁症靠某些自学的疗法、信仰宗教或驱邪等方式就可以治愈。在患者对于病情茫然不知所措,对治疗举棋不定的时候,亲属/好友对患者的误导所产生的影响,给患者的恢复带来阻力,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故此,获取抑郁症的讯息务必从正规渠道了解,不宜过多和繁杂。在「」中的「抑郁症」分类下罗列的网站、讲座及书籍,可供选择。在了解抑郁症的基础上,家属/朋友可以提供如下的帮助:提供情感的支持在沟通的最初,告诉对方你已经留意到他/她的异样,为他/她担心。愿意仔细耐心地倾听,对方存在什么问题。永远不会因为对方的坦诚离开他/她。交流上以倾听为主,情绪上要能做到尽量的照顾到对方。不要做评判,更不能去指责和侮辱他/她。(eg.因为患者某种让自己觉得不聪明或不理智的行为,认为他/她患病是自找的)。建立足够的信任感,是给予的帮助和支持被他/她接纳的必要条件之一。患者在患病期间会有很多消极、自卑的想法。交流时多鼓励他/她,引导他/她往好处想。患者受病情的影响,完成学业或工作,甚至日常起居和一些小事都会有困难。面对这种情况,多给他/她鼓励,少去批评。鼓励和协助患者积极治疗部分抑郁症患者在需要帮助的时候,可能并不知道或不愿承认自己患有抑郁症。他们可能不知道抑郁症的症状,或认为自己的状况没到患病的程度,持续的负面情绪靠自己克服过一段时间就会好。处于这些情况的时候,跟对方解释说,抑郁症是一种疾病,和身体疾病并无多大的不同。并不是一个人的性格缺陷或软弱的表示,它可以通过治疗好转起来。他/她若是对抑郁症不怎么了解,可以把正规渠道了解到的讯息提供给对方。患者受患病的影响,讯息了解越多可能担忧的程度,不敢去治疗的可能性越高,此时提供的讯息最好能精简些,并且说辞要一致。在正规治疗的范畴内,鼓励患者的积极主动的寻求帮助。选择去哪里看找哪位医生看,就可以鼓励他/她自己找,自己做个参谋,或与他/她商量着办。若是他/她尚且年幼或已老迈,已经病重到无法做出选择和判断,才替对方寻找和联络医疗资源。头几次看病时尽量陪同。如需住院治疗,患者会有害怕和恐慌的情绪,多安抚和陪伴。患者会由于病情变得记性差,丢三落四,也会出现治疗不依从的状况。帮助他/她记下与医师约见的时间和药物的服用剂量,看病和服药方面多提醒和监督,务必让患者持续治疗和服药。部分患者在药物治疗进行后会出于各种原因抗拒就医和服药,偷偷地减药或停药,这需要家属与他们沟通,询问清楚减药、停药的原因。若是由于药物的副作用引起的不适感,让患者不肯服药下去。陪同患者去医生处调整药物(用量和所用药物的品种),并郑重的跟他/她郑重说明,不听从医嘱减药、停药或不连贯的服药,会让药物显得无效,大幅度提高人体的耐药性,增加今后的治疗难度。大剂量停药可能引发疾病恶化或出现其他病况。若是患者担忧药物有副作用,需打消他/她心理上的顾虑。自己劝说起不到作用,可以咨询医师怎么劝说或直接由医师来劝说。在治疗期间,若是患者对治疗产生失望情绪,需要亲属/好友多鼓励和给予支持。服药一般4-6周见效,心理治疗持续1-2个月也可以起到一些帮助作用。若持续6-8周后没有改善,可以建议或陪同他/她更换医师或医疗方式。如治疗起效但患者自身感觉变化不明显,可以提醒他/她治疗已经起到了帮助作用,鼓励继续保持下去。沟通上可参考「」陪伴与照料创造一个减压的环境。不要强迫他患者做不愿意做的事,多鼓励他/她做一些对自己有益的事。在一起的时候,尽量保持自己较为轻松愉快的情绪,多说些笑话和愉快的事,也能通过情绪感染影响到患者,起到一些帮助作用。在家修养的患者,家属和同住的好友长时间离开前需告知,不然会引起他/她的不安情绪。外出时,开通手机方便他/她能及时找到自己。提醒或协助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受病情影响,会出现日常生活不规律,疏于自我清洁,无法定时饮食的状况。亲属/好友可以适当的提醒或协助他/她日常生活的规律,梳洗和进食。鼓励或陪同运动。运动有助于人体分泌多巴胺,能帮助人体减压,减轻些抑郁情绪。坚持运动让身体变得强健,也能消除一些身体亚健康或患病给心理带来负面影响的因素。邀请或陪同他/她参与兴趣爱好、外出、郊游和社交活动。如果对方有所抗拒,不要勉强。尽量把行程安排的宽松,参与的活动安排的简单些,不要来去匆匆,这样会起反作用。规避引起患者抑郁症的刺激源。若是校园暴力诱发抑郁症,可以通过转校来避免他/她受到进一步的刺激。若是恋情或婚姻破裂诱发,对方有反复的纠缠行为,可以帮着一起挡驾,把骚扰方与患者隔离开,避免他们接触。部分患者的病情产生与家庭关系有关,若是与家庭因素有关,可以尝试与他/她一起做家庭治疗来帮助彼此。自杀的预防。不要忽视患者对于自杀的看法,如他 / 她有自杀的倾向,及时处理并告知医生及亲属。相关内容见「」----见过或听闻几位从事精神医疗和临床心理的医师提到,精神疾病患者多跟心理健康的人来往,有助于病情的恢复。也就是说,想让一位精神疾病患者得到有效的帮助,提供帮助的亲属/好友最好能确保自己的心理维持在健康水平,用恰当的方式,和健康的相处模式去照料、对待和陪伴他们。这样才能够起到帮助作用,否则有弊无利。属于好心帮倒忙。帮到抑郁症患者不是件简单轻松的事。亲属/好友需做到:照顾好自己帮助过程中情绪可能会受到波及,这是潜在的风险。没有健康的心理状况难以帮到患者,需要平时维持好自己的兴趣爱好、体育锻炼、人际关系和社交活动。对自己和患者有益的兴趣爱好、户外和社交活动,可以一起参与。自己的情绪受到影响的时候向其他家属或朋友寻求帮助,并采取措施防止自己持续的抑郁或焦虑。与其他患者的亲友组成互助团体,可通过医院或相关机构来寻找,由医生组织和管理的优先考虑。必要时可以向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咨询师求助。提供帮助的态度与立场疾病治疗与恢复残酷的地方在于,不是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尽管亲属/好友向抑郁症患者提供了帮助,患者的病情有可能几个月就有好转的迹象,也可能几年没任何的起色。即使患者显得痛苦万分,消沉到如同死水一潭或时不时的自杀一回,作为身边的亲属/好友无法帮患者脱离痛苦,或者哪天被迫面对患者自杀成功的局面,由此产生的内疚和无力感会很很强烈。试图用自己的力量去消灭抑郁症来拯救患者,是不切实际的念头,最终抑郁症的恢复只能靠患者自身来达成。照顾时切记尊重患者自身的意愿,他/她在合理范畴的意愿及行为陪同及协助他完成。不要因为他/她患病而对他/她的人生方方面面大包大揽,尤其不能把成年人当做孩子来照顾,长此以往会引起他/她的心理退行,失去自我独立性,更难恢复到健康的状态。要有耐心无论是治疗、陪伴或照料,都需要亲属/好友有足够的耐心,不要因为患者情绪的长期低落,治疗的不顺利而失去耐心。亲属/好友对于患者若是起初给予足够的支持,有朝一日撒手不管,给他/她带来的打击不小。若是有苦衷不得已要疏远或离开,请与他/她坦诚地说明自己的苦衷和想法,交流过程中避免指责和过激的言辞。不然可能刺激到患者,引起他/她心理状况进一步恶化,把他/她推向死亡。
如果只是普通人还是算了,尽可能帮患者和医生之间建立联系就行。因为鼓励抑郁症病人是件非常反常识的事情,比如理解抑郁症病人的一个前提就是承认“他的抑郁是有必要的”,说明白点,就是发自内心的承认“碰到了这样的事情,就是应该去死”,试问这样的反常识理论在一些还抱着“想想父母和亲人”的人面前如何能接受?抑郁症的问题不在“碰到这样的问题该不该死”,而是“你碰到的到底是不是这样的问题”,很多是生理问题造成的认知偏差,所以很多时候责任并不在抑郁症患者身上,而是“抑郁症”本身的问题,而任何一个错误的指导都可能导致“抑郁症”无限严重,甚至连一个抑郁症患者也无法理解另一个抑郁症患者,所以我虽然有抑郁症,但我也知道自己是外行,从来不去劝别人,只是写写自己的思考,帮着联系一下医生。所以再次恳请普通人别帮忙了,你们真不懂,你们那些自以为是的鼓励其实分分钟都在谋杀抑郁症患者,但他们的法律并不能审判你们。
从两方面来说:抑郁症病人的亲人朋友该怎么调整心态?(1)接受现实。有个抑郁症病人的亲人或朋友,常常意味着:他/她 不再像你希望的那样乐观开朗有生气;他/她不会像你设想的那样很快好转;你得花很长时间和精力照顾他(至亲);你的爱和友谊通常都得不得对等的回报,因为病人沉浸在自己悲观黑暗的世界中,无暇顾及你的感受。长此以往,你很容易烦躁和疲倦。接受他生病了这个现实,不否认,不愤怒,排除不当的期待,是你首先要做的事情。(2)克服自己的无助和内疚。当亲人或朋友落水的时候,你一定会奋力伸手施救。如果施救不成功,你会被无力感和内疚感笼罩,并因此怀疑甚至恨自己。对于抑郁症的亲人,你的感受同此。但是,没有人能负担起别人的人生,你也如此。你没法成为那个救世主,但这并不是你的错。(3)无条件的爱。所有有利于培养爱和友谊的做法,关心、陪伴、玩乐都是有益的。只是,别期待回报。因为你的兴高采烈,可能仍然只换来愁眉苦脸。(4)和病人讨论自杀。不要避讳这个问题,直接询问他有没有想过自杀,是否有具体的计划。通常病人并不忌讳和你交流自杀意念。把它当作一个求救信号,认真关注。抑郁症病人该如何调整心态?(1)药物。现在治疗抑郁的药物已经很多了。药物不贵,没有大的副作用,但没法根治。就是一停药就容易复发。对于重症病人仍然推荐药物。(2)心理治疗。目前被证明有效的是认知疗法,就是矫正消极认知。没效的是精神分析,就是一直挖掘你的童年创伤的思路。就像学习骑自行车,学习一种新的认知模式也需要来访者进行大量的练习和实践才会有效。(3)不做情绪的奴隶。通常抑郁中的病人,会认为做什么事情都没意思。这时候如果能不受错误情绪预测的影响,去做一些旅游之类的事情,同样会感受到乐趣。所以有句话,叫做像没有抑郁症一样去生活,行动自然会影响情绪。(4)接受。你不想做事不是因为你懒、意志薄弱,是因为你生病了。别苛责自己,给自己更多宽容。这一生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抑郁症只是一种。它同样可防可治。怀着希望生活,也许就是解脱之道。希望对你有帮助。
抑郁症是病,就像感冒发烧一样,人人都会得。要先有这样得认识。要做什么?1.先判断TA得抑郁到什么程度,是否需要就医;具体有SCL90可以做参考,比如这个链接:2.如果真的抑郁,也要让TA自己能认识到:抑郁症是非常常见和正常的病症,人会生病,也会好,TA和其他人没有不一样;3.尽可能找到TA抑郁的原因:一定有原因,可能是压力太大,可能是遭受挫折,可能是因为某个事情自我否定自我怀疑,可以从生活、工作、感情多方面分析;4.帮助TA脱离那个让TA抑郁的主要因素;5.鼓励TA做点什么,做什么都可以,最好是一些可以立刻看到结果,并有成效的事情;一旦“开始做什么”,症状会有所减轻;6.如果没有严重到需要吃药,可以用一些心理疗法--》注意,不一定是要找心理医生,可以自我治疗,比如推荐一本伯恩斯情绪疗法的书,很有效;另外需要注意的是1.不要指责TA,不要说“关键是你想不开”,不要说“人人都有压力,又不是就你生活艰难” 之类的话。TA生病了,这不是TA的错;2. 真正抑郁的人其实是不会有生命危险的,他们完全不想做任何事情,包括自杀;但是当他们开始恢复一些,也许会有危险,这个时候要注意。
首先,我必须要说,第一点,也是最总要的一点是无条件的支持。09年的时候,我也得了抑郁症,不算很严重,甚至那时候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得了抑郁症。我有3年的时间没有工作,其中接近两年的时间什么事情也不做,每天就是打游戏,上网玩三国杀,每天抽2包烟,除了吃饭上厕所,就是在自己房间里。一开始是12点睡觉,慢慢的变成2点,然后到4点,最后是早上10点。我还记得当年小崔说过的一句话“每天我都是看着太阳升起来的”。当时,我唯一的好习惯是,每周六和过去的网友去玩一个晚上的桌游,还有就是隔天晚上跑步半个小时。大约一年左右,我的积蓄花完了,每次没有钱了,就问母亲拿100元,一个月大约花500元,烟钱360左右,抽6元一包的烟,每周六的桌游开销是20,一个月80元。这样的生活方式,我的父母没有说什么,只是每天帮我做饭,偶尔和我聊聊天(次数很少),也不会催我找工作。对了,还有一个很好的朋友,每个月都来看我一两次,每次都是开车到我楼下,叫我下去,买两瓶可乐,陪我抽烟,一般抽2支烟,然后他去忙他的事情。(后来,他告诉我,他也不知道能怎么帮我,只是怕我想不开,要确定我活着)就是这样的环境,这样的生活,持续了接近2年。那一年,玉树地震,我再推特上看到招募志愿者的信息,突然想去。父母没有反对,朋友赞助了1000元,一个背包。我背着包,坐着火车就去了。。。。。。在玉树待了接近两个月。(我相信父母是担心我的,但是那时候他们什么也没有说。今年我想开车去西藏的时候,父母严重反对,我也就没有去。)然后从玉树回来,报了一个学习班,考了心理咨询师,考得证书后,又看了一年的书。然后回到社会,重新开始工作,交女朋友,一直到现在。记忆中的时间点,也许有些错误。因为关于这段经历,和不同的人说过太多次,说着说着,就变形出各种版本。有直接看了3年书的,有直接做了3年咨询师的。。。。。。但是这个版本是比较真实的。再我恢复正常后,父母也开始说我,不能太懒。不要抽那么多烟。。。。。。但是,在那段时间,即使我很多做法都不正确,也很不健康,我的父母却没有说我什么,只是无条件的接受。
作者:Kano链接: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抑郁症的人的表现有各种各样,其中,非常悲伤,容易愤怒,失去社交兴趣,自伤性行为,食欲不振,失眠等等。如果朋友,恋人,家族之间看到这样的变化,想知道是不是真的有抑郁症,最好是关于他情绪的起伏和行动用日记写下来比较好。真正的抑郁症,并不是生活中遇到不好的事情而悲伤,真正的抑郁症是人生完全什么都干不好而悲伤。朋友想要帮助他的话,听从心理职业的专门医生的建议和去聆听抑郁症的体验谈。抑郁症是比单纯的伤心更深刻的状态,对于正在伤心的人应该说的话应该做的事,同一种方法是不可行的,这个是你必须知道的事。只聆听他说话聆听者可以询问最近变得很难过啊,是不是有什么烦恼。这个时候提出建议,解决问题之类的说法请禁止,只要去共感就可以了。以下的话绝对不要说。这种问题马上就可以解决啦往好的方向看嘛运动就会恢复其实什么问题都没有啦,你想的太多你的人生非常精彩,为啥要抑郁啊赶紧从那个状态走出来呗不要去想他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走出来,单纯去聆听他的话,他会得到帮助的。最重要的是,朋友一直陪在身边。去请求专业人士的意见当朋友的状况危险到学校的课无法上,工作只能休息,宅在家,危险的行动,生活上出现问题等等。请依靠专业人士,去精神科开点药,以及心理咨询。并且,如果朋友出现了自残和伤害他人的倾向,请立即咨询专门机构。抑郁症的人,请留心没有万全的解决方式。根据你的经验所得到的帮助,不一定适用于他。抑郁症大部分场合,并不是作为外行人聆听就能治好的病。周围人抑郁的话,不要问他们为什么。不要去思考因为为什么引起了抑郁症,因为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这会影响他们的情绪造成他们的压力,也要注意作为朋友的你的心境,不要委屈自己。不要为了让他散心逼他出门。因为他没什么精神,不要为了鼓励他去卡拉OK或者旅行。保持适度的距离有可能你为了帮助他而自己心力憔悴。这样也不好。当有抑郁症的朋友无论白天或晚上给你打电话或者发短信,这时候恰好你也很累的时候该怎么办好呢。不要告诉他什么时候和你发消息都可以要说几点到几点可以或者明天或后天可以,把时间区分开来。不要告诉他什么都和你倾诉,适当的告诉他去病院交谈或者和父母交流。不要告诉他我永远是你的伙伴,永远在你身边,因为你有时候真的很难做到。虽然不要无视他,但是关系太深也不好。听他的话,去同感。但是同感太多的话你也会累。所以要保持适当的距离。请在你精神状态良好的时候做他的朋友。不要勉强自己配合他的节奏。他的事就是他的事,不是你的事,不要烦恼。
抑郁症患者的家属需要前往精神科检查自己有没有抑郁症,然后再考虑帮助的问题。
唔,我刚好译了一篇关于抑郁的2012年的旧文。原文链接:译文如下:这条建议会帮到你——应对抑郁时,最难的一件事是:理解抑郁本身。抑郁是极具毁灭性的,当某人遭受抑郁时,他的整个生活都因此炸成了碎片,光是捱过每一天都需要极大的挣扎。然而并不只是抑郁者自己,抑郁者的亲人以及爱着他们的人也在经受着考验,虽然这些人通常鲜被提及。没人告诉他们如何去应对,他们束手无策。现在,我想尝试着提供一些建议给他们。你爱的(或与你关系亲近的)某人正在与抑郁进行殊死斗争,得知这一点会让你感到非常的无助。你觉得自己如果能够说了正确的话,或者做了某件特别的事儿,那么也许你就能够让他们感觉好一点。但是你并不知道说什么或做什么。为了这个目的,你软硬兼施——你(尝试)给他们空间,你尝试让他们打开自己;你给了许多你觉得有帮助的建议;你给他们买礼物;你会说一些正能量的话,你也感到沮丧并与他争吵起来。但兴许至今为止,你都还是一筹莫展。依据我的经验,通常人们犯得最大的错误是:他们以为抑郁是一种“坏心情”,并假定自己如果说对了话、做对了事,抑郁就能因此被扭转。(如果你也是这么想的)你必须记住的事情是:抑郁它不是一种“坏心情”,它是一种极具消耗性的疾病。假如某人腿折了,你不会敦促他们去跑步,你会耐心些,(因为)你理解伤腿恢复是需要时间的。而当伤腿治愈、你能行走时,会仍需数周的时间去适应才能恢复全部力量,而且也许你并不能恢复如初:这取决于伤得有多重,它可能会改变你的步态,也许有些运动不能再做了,甚至会改变你站立的方式。也许再也没法儿像过去那样了。抑郁也完全是这样。不是说你没看到伤口就意味着衰竭没有发生。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及:在我最艰难的一次抑郁发作后,我花了几个月才觉得自己能够回到工作岗位。即使现在,两年过去了,我仍旧无法恢复到过去那样。我没法加班,没法干夜班,也没法儿独处太久,还有其他一些数之不清的小事我同样没法儿做了。因为我的抑郁完全改变了我整个人生观,它令我与过去判若两人。当抑郁者的亲人们与抑郁做斗争时,当他们身处那种黑暗时,人类的天性是尝试去“修复”抑郁者,可绝大多数人办不到这一点。但同时你也能做一些事情,譬如设定一天的日程,尝试开展一些活动来维持其积极的心态。然而你并不能让某人“快速脱离抑郁”,这就强人所难了。你可以这样去想象:抑郁像是一个黑暗的隧道,得了抑郁的人眼不见物,因为那隧道里没有光。于是任何声响都被放大了,任何恐惧也如是,他们只想离开这个隧道,但他们不知出口在哪儿,也不知道做什么。(面对这种情况)你下意识的反应就是要引导他们从不见光的隧道里走出来,回到光亮处。然而这是错误的方法。你可能认为这样做很有道理,但对于抑郁者来说,这样做没有意义。这个疾病的本质就是如此,他们不能被引领出隧道,因为恐惧实在太深,不见天日。与其说是尝试去拖他们走出抑郁的隧道,倒不如说是逼迫他们更加的退缩和回避。尤其是对于男人来说,这样的方法更是会适得其反。因为男人本身的属性,导致一直以来都被训练成讷于谈论自己的问题,从记事以来,我们一直被这样教导:男人不寻求帮助。在我们根深蒂固的身份认同中,如果表露虚弱和无力是有违“男人”这个定义的。不管这个所谓“男人”的原型是多么的错误和过时,但男人的本能反应就是坚持他们能自己搞定、不用帮忙。所以,任何要求一个男人去打开自己或接受帮助的压力通常会适得其反:男人们会变得自我起来,隔离感受,然后封闭自己。即使在情况最好的时候,你也没法强迫任何人打开自己,而对一个正处于最低谷的男人施压会制造出更多的问题。你需要做的是陪伴他们。如果他们想谈谈,你就倾听,但你别长篇大论,别给他们意见,只是认真地倾听。当我抑郁最糟的时候,跟我谈话的每个人都要就“我如何才能好起来”给我意见。但我得说,我不是来寻求意见的,我只是想要传递我的感受,只是想要听我说话的人能给我一个久到让我感觉足够安心的拥抱,想要他们能够在黑暗中陪伴我直到我靠自己找到出去的路。然而没人这么做,他们长篇大论,他们给劝告,他们给建议,他们想要帮忙,但他们就是不听你说话!这样说吧,相比于其他事,你最需要做的是:跟他们坐一块儿,然后让他们说,不管他们说的东西多么沮丧多么令人震惊,都别给意见,就只是听他们说。当他们说完了,拥抱他们,告诉他们你爱他们,以及不管花多少时间,你都会陪在他们身边直到他们找到力量去好起来。你没法儿引领某人走出(抑郁的)黑暗隧道,你所能做得是在隧道中陪伴他们直到他们自己感觉力量足够,然后自己把自己领出来。没错,过程很艰难。在许多方面,听自己爱的人讲述他们的痛苦比自己经受这种痛苦还要痛苦。没错,这种付出往往得不到感谢,而且偶尔你还会感到被拒绝。但是别放弃他们。去支持他们,去爱他们,去陪伴他们直到他们找到力量去好起来。而最重要的是,当他们说话时,去倾听他们。
我既是一个心理治疗师,也是一个抑郁症患者。特别的是,在我病到最严重的时候,大多数朋友,同事,甚至给我治疗的医生护士都觉得我看起来好极了。也许这才是最让人头疼的事。很多同事来探病,脸色看起来比我糟糕多了,不知道的人常常觉得她们是病人。尽管如此,我的感觉可以说是恐怖极了,几乎很难单单用语言能够表达透彻。尽管如此,我还是很难让自己表现得低落一些。抑郁既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也是一个成长性问题。就我个人的体验,用所谓单纯的激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抑郁。我在生病的时候除了住院,吃药,同时也选择了心理治疗。虽说都是心理方面的专家,每个医生或治疗师的方法却有很大的不同,有时候甚至是背道而驰。这个时候是最痛苦的,对于家人来说更是无所适从。当你最脆弱的时候,你还需要判断跟随谁的脚步。为了防止危险的发生,治疗师要求有家人或者朋友陪伴。那个时候我非常不安,没有办法跟任何亲近的人耐心交流,不敢出门,有时候一哭就是一整天。住院之后,医生要求我们要有积极态度,在病房弥漫着一种只有你逼自己,你才会好的氛围。每天要有小组活动,每天要跳操。我感觉自己根本不愿意参加,也就呆在床上不去。由于我自己也是干这个的,医生护士也就不怎么管我。后来开始愿意到街上购物,吃饭,但是仍然体力不太好,我也不勉强自己。我之所以让自己这么负面源于我的治疗师对我真实感觉的接受。我的治疗师更多地认可我的状态,我也说服家人接受我这种颓丧的状态。我的朋友陪着我,即便我不跟她们说话,也不责怪我。要他们接受一个曾经阳光活泼,积极向上的人,变成一个成天无所事事,沮丧颓废的样子是很难的,但是,他们做到了。这是一种描述方式,更中性一点讲,一个低能量的状态是否能被亲人朋友很好地接受是很重要的。也许一个抑郁症的患者曾经是高能工作的人,甚至是别人能量的供给者,这一改变会引起很多人的愤怒。不管怎么样,自然就是这样,高低起伏,容不下低就无法继续延伸自然的过程。作为亲人朋友,学会这一点对抑郁症患者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就像毛毛虫作茧自缚的过程,你不能把他的茧壳替他撕掉,因为这会弄死他。默默守候,才是最重要,也是大多数亲人朋友做不到的事情。甚至大多数患者自己都无法容忍自己的低能状态。无法容忍自己,本就是抑郁一个最关节的问题。如果周围的亲人朋友再施以压力和强迫,只怕会适得其反。我不赞成随便就拉别人去玩,鼓励别人加油,满口正能量的歇斯底里似的关怀,这样对一些较为严重的抑郁患者反而平添压力和焦虑。温柔,耐心,不勉强,是抑郁患者最需要的支持。更好的办法是,家人一同参与治疗,因为抑郁症大多数一定不只是患者本人的问题。一个抑郁症患者背后很可能有一个失衡的,或者说是有待升级的系统。患者不过是个表面现象,也成了一个替罪羊,接受对自己的责难,却承受许多人的痛苦。非亲身走过这个过程,很难真的知道抑郁症,也很难去理解这种病症的意义。任何疾病都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有她的规律,任何人都无法抗拒,认识,接受,顺应,然后出现转化,化解的可能。
作为一个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最失望的时刻莫过于自己最亲近的人都反复跟自己说“你根本没有抑郁症,你都在自己吓自己,好好调整就好了”,至于身边普通朋友,大概都在从“完全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你真是奇怪的人”到“虽然我很同情但是完完全全无法理解你的感受”这个范围里。主要是因为,真的,即使是最严重的时候,我看起来依然是非常正常甚至是很活泼的样子。大学三年级,因为社交恐惧症而决定出国换个环境,回来之后只发现严重程度上升了很多个等级。身在985高校,却开始无法去学校,无法去实习,每天眼睛睁开来就觉得绝望,希望可以一睡不醒。抑郁的反面不是快乐,而是活力,而21岁的我确实成了个呆若木鸡的孤僻的人。父母对此的态度是“你越是害怕与人交往,就越应该多多与人交往。我根本不相信你会有抑郁症。”医院给配的抗抑郁的药物由于肠胃功能太差所以无法服用,昂贵的心理医生看了几个月觉得没什么用,中药调理也并没有见效。我就这样感觉自己被逼上了绝路。如果你身边有抑郁症患者,我恳请你不要以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去理解ta。首先请相信ta已经尝试了所有的自救,所以再说“多笑笑,多玩玩,多吃多睡”都是没有用的。其次更不要认为ta看起来非常正常,ta就一定是在矫情地无病呻吟。如果能理解了这两点,抑郁症患者就已经足够欣慰了。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测试有没有抑郁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