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怀孕会不会有白带因为压力而精神失常或患有人格...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考试试题答案(一)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贡献于
评价文档:
33页免费105页免费7页免费469页免费184页1下载券 121页免费195页免费469页免费36页免费8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170页免费9页免费60页1下载券28页免费15页免费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考试试题答案(一)|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考​试​试​题​答​案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155.52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股票/基金&
暴力犯罪竟是基因作祟?
  暴力犯是天生的还是后天造成的?对这个经典问题,近期的研究有了新突破。  据法新社报道,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临床神经科学系教授雅礼?狄赫南(Jari Tiihonen)及其同事从生物学角度,对芬兰19间最大的监狱里794名罪犯和2124名普通人的全基因组关联进行分析,发现有两种基因与极端暴力行为之间存在关联。  日前,南方日报记者就此独家专访了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心理学系副主任、心理学博士赵静波教授,她表示,“暴力基因”的研究试图从生物学角度揭示暴力犯罪的成因,它阐明了一种可能的机制,或为未来预防暴力犯罪或治疗暴力攻击行为提供参考。  研究  严重暴力犯罪或与基因相关  此研究显示,一种单胺氧化酶A(MAOA,monoamine oxidase A)的低活性基因型,以及CDH13基因与极端暴力行为存在关联,非暴力犯的身上没有发现MAOA和大量CDH13的信号  芬兰在许多方面来讲都是人类遗传学研究的乐土。  在最近这项研究中,来自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临床神经科学系的教授雅礼?狄赫南及其同事,对芬兰19间最大的监狱里794名罪犯和2124名普通人的全基因组关联进行分析。  研究者首先对罪犯进行了检查,排除了调查参与者中有精神疾病的个体,并对他们是否符合反社会人格障碍的标准进行评定。此外,还做了一个有关药物滥用历史(酒精、海洛因、叔丁啡、安非他命、大麻等)和童年被虐待经历(如冷血的父母、家庭暴力等)的问卷。  经过一系列研究,他们发现,一种单胺氧化酶A(MAOA,monoamine oxidase A)的低活性基因型,以及CDH13基因与极端暴力行为之间存在关联。这种单胺氧化酶A基因会降低多巴胺的转化率,而多巴胺是一种由脑内分泌的神经传导物质,是影响成瘾和感受快乐能力的神经传递素。而CDH13基因则涉及脉冲控制,负责编码神经元细胞膜黏着蛋白,并一直与注意缺陷障碍有关。  雅礼?狄赫南的结论是,至少10起杀人罪、杀人未遂和暴力殴打罪与这两种物质有关。研究小组10月28日发表在《分子精神病学》期刊上的题为《暴力犯罪行为的基因背景》的研究报告指出:“在那些非暴力犯的身上没有发现MAOA和大量CDH13的信号,这说明单胺氧化酶的低水平代谢和神经元细胞膜的功能障碍都可能是极端暴力犯罪行为的病因。并且,芬兰至少有5%―10%的严重暴力犯罪归因于之前提到的MAOA和CDH13基因型。”  过去就有研究者提出,MAOA与暴力行为有关,而瑞典科学家此次的研究直接将“暴力基因”与暴力犯罪联系在一起。  但真的可以把暴力犯罪归咎于基因吗?不少专家对此提出质疑。  来自牛津大学的生理学名誉教授?(John Stein)认为:“研究结果只能表明在导致一个人变得极端暴力的各种可能性中,这两种基因的贡献可能占到5%―10%,而且事实上他们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结果并不显著。如果暴力行为单单是由于遗传因素引起的,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结果中我们就能看到显著的结果。这些等位基因十分普遍,所以其他因素(如环境)可能更加重要。也许简单地通过改善犯人的伙食,就能降低37%的暴力行径。”  来自牛津大学的神经科学教授简?史努普(Jan Schnupp)则指出,一半的人体内都有低水平的MAOA基因,但是只有小部分会因为暴力犯罪被关进监狱。  探因  涉及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  暴力和攻击性行为要从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寻找原因。从基因的角度来探究暴力犯罪并不是无因可循,曾有动物实验表明,脑的某几个部位或与攻击性行为有关  赵静波当过临床精神科医生,并长期从事心理学研究。对雅礼?狄赫南的研究,她首先进行了肯定,“这是一个揭示暴力行为生理规律的途径,对于科学研究来说它是有价值的,至少它提供了一个方向,尽管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重复研究才可能得到定论”。  赵静波表示,在心理学上,暴力和攻击行为要从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寻找原因,“从基因的角度、生物学的范畴来探究暴力犯罪并不是无因可循。曾经有个探究脑与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著名研究,也从生物因素揭示了暴力和攻击的原因”。  赵静波所说的著名研究,源于1966年德克萨斯州的一宗惨案。一位名叫查利斯?瓦特曼的大学生在杀害妻子和母亲后的第二天,又拿着枪爬上德克萨斯塔,向下面的人持续射击,在一个半小时中造成14人死亡。然而在这件惨案发生之前,瓦特曼并不是一个特别残忍的人,那他为何会犯下如此暴行呢?谜底终于揭开,原来他患有脑肿瘤。  “曾有动物实验表明,脑的某几个部位似乎与攻击性行为有关,当这些脑部位损伤或受刺激时,动物会显示出暴力行为。”赵静波分析,如果人脑的这些部位受到损伤或刺激,那么这个人也可能变成暴徒或者杀人犯。瓦特曼正是如此。  赵静波说,在精神外科治疗中也有一些案例是从生物方面对暴力行为进行干预。“比如在精神外科有一种立体定向手术,通过对脑部靶结构进行定位,将手术操作器导入靶点进行操作。以脑内杏仁核和海马为靶点的精神外科手术,就可以有效治疗有暴力倾向的患者,由于杏仁核和海马是人的情感中枢,治疗暴力倾向同时,患者也失去了喜怒哀乐,没有了情绪变化。”  不仅如此,人们熟悉的癫痫病也可能导致精神障碍。患者长期患癫痫,会引发异常脑放电,随着癫痫的发展和恶化,容易使患者人格发生改变,最终导致精神失常。  不过赵静波坦言,研究存在改进空间,“首先是缺乏大样本的研究,另外,研究没有完全地揭示"暴力基因"在暴力犯罪中到底起着多大的作用,因此可以进一步做下去。”  既然研究存在一定合理性,是否可以给暴力犯罪“脱罪”?“研究的意义更多在于为日后及早干涉暴力行为提供参考,谈不上"脱罪",况且,也并不是所有携带这两种基因的人都会犯罪。”赵静波说。  现象  部分施暴者有人格障碍  研究证实,不少暴力伤人案例都是由于施暴者有人格障碍才发生的,人格障碍中的反社会型人格、冲动型人格和偏执型人格都会导致人出现暴躁、怒不可遏的情绪  赵静波介绍,目前,国内对暴力行为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心理和社会层面。  日,汉阴县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杀人案件,汉阴县铁瓦店庙中有10人被杀死。赵静波认为,酿造这场特大悲剧的杀人犯邱兴华就属于典型的偏执型人格障碍―童年悲惨,家庭凄惨,“幼时成长环境悲惨和父母教养的缺失很容易导致人格障碍。这样的人格障碍者很多仇视社会、报复社会,似乎希望全世界跟他一起毁灭”。  另外,社会因素也需要考虑。“此前厦门的公交车纵火案发生后,随后接连有类似的案件发生,这是一种"模仿行为"。当然,这些施暴者本身也有暴力、攻击的"隐患",当遭遇一些特殊事件时,这样的"隐患"被点燃了,社会环境对他起了触发的作用,就像是扣动了"扳机"。外界的环境和他本身的人格障碍产生了"里应外合"的作用”。  不过,仍有很多被专家认为存在暴力“隐患”的人,选择“做一个好人”。  赵静波举了一个她曾经在心理学讲座上听到的案例:一个聚集了社会底层人员的贫民窟里生活着很多孩子,由于贫民窟的贫穷,吸毒、偷窃、暴力伤人等恶性事件层出不穷,心理学专家认为这样的环境会造成孩子的人格扭曲,并断定他们长大了一定是“混混”。若干年后,果然许多孩子成了“混混”,但一小部分人却生活得很好。专家询问那些没有变坏的人,是什么让这一部分人能够摆脱童年的阴影,而被调查者无一例外说,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曾遇到真心爱他们的人。  “可见,暴力犯罪从另一个层面上折射出的是社会的冷漠,而有的时候,人性的关爱却可以把他们从深渊中解救出来。”赵静波认为,只要了解一个人的暴力行为的产生原因,就可以对症下药地解决。  “她们”促成  暴力基因研究  探寻“暴力基因”的历程开始于1990年。当时,一群饱受家庭暴力的女人组成了一个反家庭暴力联盟。这些女人经常聚集在一起,相互倾诉自己所受的欺辱,寻求同盟者的安慰,并交流一些反家庭暴力的方法。  其中一个名叫玛格丽特的女人提出,那些男人的暴力行为会不会与遗传有关,应该找出他们体内的“暴力基因”,让科学家切除他们的“暴力基因”,让他们变得安分守己;如果不能切除那些“暴力基因”,也应该标记出那些带有“暴力基因”的男人,为已婚且忍受家庭暴力的女人提供有利于离婚的证据,也可为那些未婚的女人选择配偶提供参考。  在不少女人看来,玛格丽特的这种想法简直是异想天开。然而,玛格丽特的支持者却当真了,她们和玛格丽特一起四处联络能够帮助她们的科学家。最终,荷兰奈梅亨医科大学的遗传学家汉斯?布鲁诺表示愿意提供帮助。  随着时间的推移,玛格丽特等人已经渐渐淡忘了这件事情,而布鲁诺却一直在进行这项研究,并于3年后的1993年获得了研究结果:一种存在于X染色体上的MAOA基因可能与暴力行为有关,并将之命名为“暴力基因”。他的研究还认为这种基因可以遗传,也就是说,暴力父亲可能生出暴力儿子。这个发现一经媒体报道,“血统论”再次成为人们的议论话题,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反暴力家族的小规模游行。  2009年,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凯文?比弗发现,相对而言,携有MAOA-L基因的男孩子更喜欢加入犯罪团伙,在械斗中使用武器的比例也比不携带MAOA-L基因者高出四倍。  但多名研究人员反驳了比弗的观点,其中最重要的依据是:对白种人的一项抽样调查发现,有1/3的白种人携带MAOA-L基因,而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与犯罪团伙毫无瓜葛,也没有证据显示他们具有暴力倾向。  直到今天,科学研究也没有发现基因和人类行为之间的明确的指向关系。尽管10年前科学家就公布了人类基因组图谱,但基因和人类行为之间的关系依然是生物学研究中最为困难的任务之一。人类所拥有的遗传基因比原来想象的要少得多,要弄明白这些基因是怎样构成了亿万个与众不同的人,以及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仍是十分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Jari Tiihonen, Marja-Riitta Rautiainen… Molecular Psychiatry, online 28 October 2014, doi: 10.1038/MP.  2.易石。揭开“暴力基因”之谜。大自然探索,2010年12期  南方日报记者 曹斯 实习生 魏孜芩 通讯员 黄瑶 邹莹 策划统筹:陈枫 黄慧莹
(责任编辑:HN666)
11/24 09:3411/19 08:1211/19 04:4710/18 18:2610/12 15:2710/12 11:28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精神分裂和人格分裂区别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13页¥3.0015页免费6页免费1页¥0.503页¥2.00 15页免费2页免费5页免费1页免费1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12页免费3页1下载券1页免费2页免费20页免费
精神分裂和人格分裂区别|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精神分裂和人格分裂 - 养生新闻 - 健康养生
> 精神分裂和人格分裂
精神分裂和人格分裂
  精神分裂和人格分裂?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率高重在预防,在这个具有双重压力的年代,导致了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人群是越来越多。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率很高,给病人、家庭、社会造成了巨大负担。日常中正确了解精神分裂症,可以让我们更加及时地发现病情,这样对于掌握治疗的最佳时机和预防病情的发展都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那么,如何避免精神分裂复发?
  1、坚持维持量服治疗是最有效的预防复发措施:临床大量统计资料表明,大多数精神分裂症的复发与自行停止有关。坚持维持量服用的病人复发率为40%。而没坚持维持量服用者复发率高达80%。因此,病人和家属要高度重视维持治疗。精神分裂和人格分裂?
  2、及时发现复发的先兆,及时处理:精神分裂症的复发是有先兆的,只要及时发现,及时调整,一般都能防止复发,常见的复发先兆为:病人无原因出现睡眠不好、懒散、不愿起床、发呆发愣、情绪不稳、无故发脾气、烦躁易怒、胡思乱想、说话离谱,或病中的想法又露头等。这时就应该及时就医,调整治疗病情波动时的及时处理可免于疾病的复发。
  3、坚持定期门诊复查:一定要坚持定期到门诊复查,使医生连续地、动态地了解病情,使病人经常处于精神科医生的医疗监护之下,及时根据病情变化调整量。通过复查也可使端正人及时得到咨询和心理治疗解除病人在生活、工作和制剂治疗中的各种困惑,这对预防精神分裂症的复发也起着重要作用。
  4、减少诱发因素:家属及周围人要充分认识到精神分裂症病人病后精神状态的薄弱性,帮助安排好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经常与病人谈心,帮助病人正确对待疾病,正确对待现实生活,帮助病人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学会对待应激事件的方法,鼓励病人增强信心,指导病人充实生活,使病人在没有心理压力和精神困扰的环境中生活。
  5、开展社区精神病防治工作,要早期发现病人,早期治疗,预防复发,必须在社会建立精神疾病的防治机构,在基层医疗保健组织普及精神疾病的防治知识。建立社区精神病防治机构以来,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率有较明显的下降。
  精神分裂和人格分裂?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率很高,且复发次数愈多,疾病也越严重,给病人、家庭、社会造成了巨大负担。因此,一旦得了精神分裂症,就要千方百计地在预防复发方面采取措施。所以,预防精神分裂关键还在于保持良好的心态。
相关文章推荐:
NO.1暑热天,喝啤酒的确有一种凉爽的感觉。但是,多喝会使人感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怀孕了会不会有白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