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感染的症状一起尿血怎么治疗

您的位置:
> 泌尿感染
1泌尿感染疾病简介
&  泌尿系感染是由细菌引起的肾盂肾炎、膀胱炎、等病的总称。属于中医的“淋症”、“癃闭”范畴。一般以腰痛、尿频、尿急、尿痛为主要临床特点。中医认为此病多系由于湿热下注,侵犯肾与膀胱,下焦气化不利所致。患者中比成人多,女性比男性多,且易反复发作。引起泌尿系炎症的致病菌80%是肠道的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粪链球菌。急性单纯性泌尿系感染多由一种病原菌引起,慢性、反复发作的感染,可能有先天性泌尿系异常,大约有1/2~1/3的病人有膀胱、输尿管反流,或有结石、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症。有多种细菌引起者为混合性泌尿系感染。
本段由""编辑
2泌尿感染病因病理
&  (一)致病菌 任何致病菌均可引起,绝大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杆菌、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产气杆菌等。急性与无并发症的尿路感染,约85%为大肠杆菌引起。球菌感染较少见,如葡萄球菌及粪链球菌等,主要为凝固酶阴性的白色葡萄球菌或称腐生葡萄球菌,过去认为这类细菌为非致病菌。  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霉菌性尿路感染的发病率日益增加,应引起注意。病毒也可能造成泌尿系感染,如腺病毒在男孩中可引起出血性膀胱炎。淋菌性是世界性广为流行的性,目前在我国有蔓延之趋势。由衣原体引起的非淋菌性尿道炎也是性传染病,60年代中期以来在欧美各国不断扩大流行,最近在我国也有发现。  (二)感染途径  1.上行感染 致病菌从尿道口上行,进入膀胱而引起感染,然后再由膀胱经输尿管上行至肾脏而引起肾盂肾炎。这是膀胱和肾脏感染最主要的入侵途径。女性尿道短而直,长约2~4cm,并接近阴道及直肠,易被污染。性交时更易将细菌带入膀胱,故女性尿路感染远比男性常见。健康男性前尿道3~4cm处和女性尿道远端1cm处都有不同数量的细菌寄居。  女性尿路感染绝大多数是由粪便菌丛从会阴部上行至尿道的。在一般情况下,尿道前庭处往往有大量粪便菌丛繁殖,尿道前庭的细菌寄居繁殖为尿路感染创造了条件。  2.血源性感染 任何部位的细菌形成的感染病灶所产生的菌血症或败血症,如果细菌毒力强而细菌数量多,加之肾组织有缺陷,则易引起肾盂肾炎。其主要致病菌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3.淋巴感染 结肠内细菌可经淋巴管播散到肾脏。盆腔感染时,细菌可经输尿管周围淋巴管播散至膀胱或肾脏。然而通过淋巴途径所致的尿路感染较为少见。  4.邻近组织感染的直接蔓延 这种感染方式非常少见。如阑尾炎脓肿、盆腔感染等偶可直接蔓延到。  (三)感染机制 目前对此尚不十分清楚,有人认为细菌进入膀胱后,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可借助其菌伞与膀胱上的受体相结合,粘附于膀胱壁上滋长繁殖,引起膀胱炎,这种细菌粘附现象是引起尿路感染的一个重要环节。膀胱炎后可影响膀胱壁段输尿管及其管口功能,导致膀胱输尿管回流,使感染尿液逆流而上。细菌的内毒素可显著地降低输尿管蠕动,使输尿管内尿液郁滞,压力增高,形成生理性梗阻,这都有助于肾盂肾炎的发生。例如大肠杆菌具有O、H、K三种抗原,具有大量K抗原的大肠杆菌,特别是K1抗原者易引起肾盂肾炎,因K抗原具有抵制细胞吞噬的作用。  (四)易感因素  1.膀胱易感因素  (1)残余尿量:肾脏生成的尿液不断地由输尿管流入膀胱,起到冲洗和稀释的作用,膀胱能够充盈和排空,使膀胱内细菌不能大量滋长繁殖。另外膀胱粘膜有灭菌作用,或通过吞噬细胞,或通过循环抗体,也有人认为膀胱粘膜细胞产生或分泌有机酸和免疫球蛋白A-(IgA),具有杀菌作用。正常膀胱的残余尿量不超过10ml,在排尿后膀胱腔能完全闭合,则膀胱粘膜分泌液中的灭菌物质能直接与细菌接触而灭菌。人的尿液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因此残余尿量增多使膀胱不能闭合,有利于细菌滋长和繁殖。凡是下泌尿系梗阻性疾患,如尿道狭窄、肥大、神经性膀胱、结石或肿瘤等均可引起残余尿量增加,这些因素是尿路感染多次再发和不易治愈的主要原因。  (2)特殊的生理状态:女性尿道由于解剖结构的特点,其发病率约为男性的8~10倍,且好发于婴儿、青年及后的妇女,特别患有慢性,如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和附件炎等,可直接蔓延,或经淋巴途径,或分泌物污染尿道,引起尿路感染。期菌尿发生率高达7%,这可能与妊娠期雌激素及孕酮分泌增多,引起输尿管平滑肌张力降低,蠕动减弱;后期宫体膨大压迫输尿管及膀胱,导致尿流不畅等因素有关。产生由于阴道及子宫创伤、感染、全身抵抗生降低,或产程过长、难产等因素易引起尿路感染。  (3)膀胱插管:男性尿道远端2cm处有细菌寄居者约为98%,5cm处为49%;女性可能更高。因此,导尿或膀胱镜检查时,常把细菌带入膀胱,有可能引起上行性细菌感染。  2.肾脏易感因素  (1)膀胱输尿管反流:是引起肾盂肾炎的重要因素,尤其在婴儿期。在正常情况下,膀胱和输尿管接合处能起活瓣作用,尿液可以顺利地从输尿管进入膀胱,而阻止膀胱尿液尤其在排空时逆流入输尿管或上达肾脏。当此接合处功能缺陷时,则有利于尿路上行性感染。在先天性异常,完全性双输尿管、输尿管开口异常,输尿管囊肿,膀胱炎,神经性膀胱等疾患均容易出现逆行感染。  (2)尿路梗阻:尿流不畅或尿路梗阻是肾盂肾炎的重要诱因。一般认为尿流不畅或停滞有利于细菌生长及在肾内播散。有人认为尿流不畅引起肾内组织压力增加,影响组织的血液循环和代谢变化,易引起细菌感染。如先天性肾发育不全、马蹄肾、、肾肿瘤、前列腺肥大、结石等均易诱发肾盂肾炎。  (3)肾脏插管:如逆行造影、肾造瘘、肾穿刺时也易造成肾脏损伤及上行性感染。  3.全身性因素 很易并发感染,尤其是尿路感染的发病率很高,主要是循环损害,糖代谢异常,血糖和尿糖浓度增高等因素,使机体抵抗力降低及对细菌的易感性增加。其他一些疾患如,或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等均易引起肾盂肾炎。
本段由""编辑
3泌尿感染临床表现
&  膀胱的炎症根据病因、病理及发病方式等可以分为急性膀胱炎、慢性膀胱炎、尿道综合征、腺性膀胱炎,以及不属于感染的间质性膀胱炎和放射性膀胱炎等。  而肾盂肾炎也可分为急性肾盂肾炎和慢性肾盂肾炎。除此之外,肾脏本身的感染还有肾乳头坏死、肾皮质脓肿、肾脓肿、肾周围脓肿等。由于它们的临床类型不同,其临床症状也各不相同。本节只着重讨论急性膀胱炎和急性肾盂肾炎两种。  (一)急性膀胱炎 多见于女性,常由尿道上行性感染所致,偶有从肾盂肾炎蔓延而来。多于性交、劳累或着凉后犯病。主要临床表现是起病急骤,尿频和尿急非常明显,每小时排尿有1或2次,甚至5~6次以上,尿频严重者犹如尿失禁。排尿时尿道有烧灼感,每次排尿量不多,甚至少于10~20ml,即所谓膀胱刺激征。排尿终末可有下腹部,尿液混浊,有时见到肉眼血尿,临床称之为急性出血性膀胱炎。尿中有大量脓细胞或红细胞,无管型。症状可于数天内消失。全身症状极轻或缺如。男性膀胱炎多继发于炎及肾的感染,或由前列腺肥大伴有残余尿引起。  尿道综合征是出现在女性的一种综合征,患者有尿频、尿急,但中段尿培养阴性或无显著细菌尿,临床症状难以和膀胱炎鉴别。  由于急性膀胱炎治疗不彻底,可以转变为慢性膀胱炎,症状为长期存在尿频、尿急症状,但不如急性膀胱炎那样严重,尿中有中等量或少量脓细胞和红细胞。这些病人多有急性膀胱炎病史,部分病人伴有结石或其他梗阻因素存在。慢性膀胱炎易并发慢性肾盂肾炎。  (二)急性肾盂肾炎 此病多见于女性,致病菌主要为大肠杆菌,病变可累及一侧或双侧肾脏。病理表现为肾盂、肾盏充血水肿,表面覆有脓液,肾实质感染多集中于一个或多个楔形区,楔形的尖端在髓质,基底在皮质,但不累及肾小球。典型急性肾盂肾炎具备三组临床表现。  1.膀胱刺激症状 肾盂肾炎多伴有膀胱炎,故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尿液混浊,偶有血尿。病人还有不同程度的腰痛或腰痠,重者疼痛可向侧腹、会阴及大腿内侧放射。  2.全身症状 包括畏寒、,体温在38~40℃之间,全身乏力,食欲减退,偶有恶心、呕吐、腹胀及剧烈腹痛,易误诊为急性胆囊炎或急性阑尾炎。  3.局部体征 肾区或脊肋角处有叩击痛及压痛点。  上行性感染所致的急性肾盂肾炎则膀胱刺激症状可先于全身症状出现;血源性感染者则先有全身感染症状,后有下尿路症状。本病有自限性,症状持续3~5天后逐渐缓解,但菌尿可持续存在。  所谓急性肾乳头坏死是急性肾盂肾炎的严重并发症,坏死可发生在一个乳头或多个乳头,多为双侧病变。临床表现除有血尿、脓尿外,主要具有败血症样严重的全身症状,往往出现败血休克,并出现少尿或尿闭。肾功能迅速损害,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肾区有压痛及腹膜刺激征,有时坏死的肾乳头脱落引起绞痛。本病多见于有尿路梗阻或的患者,病情凶险,应及时诊断,合理治疗。  慢性肾盂肾炎仅半数急性肾盂肾炎发作史,起病往往隐匿或不典型,不少病人无尿路感染史,尿无细菌生长,亦无尿路梗阻病变。慢性肾盂肾炎的症状可能甚为轻微,仅有轻度腰部不适及膀胱刺激症状。低烧和有时是唯一的表现。其他一些病人则可表现反覆尿路感染、及尿毒症。尿的检查常不恒定,有时有白细胞及白细胞管型,有时则接近正常,类似无症状细菌尿,故应进行细菌计数培养以确定诊断。肾脏的浓缩功能减退,为本病特点之一,有别于慢性肾小球肾炎。X线检查可见一侧或双侧肾脏变小,肾盏扩张变型,皮质萎缩。
本段由""编辑
4泌尿感染诊断标准
&  (1)  ①正规清洁中段尿(要求尿停留在膀胱中4~6小时以上)细菌定量培养,菌落数≥105/mL。  ②清洁离心中段尿沉渣白细胞数&10/HP,有。具备上①、②两项可以确诊。如无②项,则应再作尿菌计数复查,如仍≥105/mL,且两次的细菌相同者,可以确诊。  ③作膀胱穿刺尿培养,细菌阳性(不论菌数多少),亦可确诊。  ④作尿菌培养计数有困难者,可用治疗前清晨清洁中段尿(尿停留于膀胱4~6小时以上)正规方法的离心尿沉渣革兰氏染色找细菌,如细菌&1/油镜视野,结合临床尿感症状,亦可确诊。  ⑤尿细菌数在104-5/mL之间者,应复查,如仍为104-5/mL,需结合临床表现来诊断或作膀胱穿刺尿培养来确诊。(2)上、下尿路感染的鉴别  具备了上述尿路感染标准,兼有下列情况者:  ①尿抗体包裹细菌检查阳性者,多为肾盂肾炎,阴性者多为膀胱炎。  ②膀胱灭菌后的尿标本细菌培养结果阳性者为肾盂肾炎,阴性者为膀胱炎。  ③参考临床症状,有(&38℃)或腰痛、肾区叩压痛或尿中白细胞、管型者,多为肾盂肾炎。  ④经治疗后,症状已消失,但又复发者多为肾盂肾炎(多在停药后6周内);用单剂量抗菌药治疗无效,或复发者多为肾盂肾炎。 ⑤经治疗后,仍有肾功能不全表现,能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者;或X光肾盂造影有异常改变者为肾盂肾炎。  (3)急、慢性肾盂肾炎的鉴别  ①尿路感染病史在1年以上,经抗菌治疗效果不佳,多次尿细菌定量培养均阳性或频繁复发者,多为慢性肾盂肾炎。  ②经治疗症状消失后,仍有肾小管功能(尿浓缩功能等)减退,能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者,为慢性肾盂肾炎。  ③X线造影证实有肾盂肾盏变形,肾影不规则甚至缩小者为慢性肾盂肾炎。  (4)尿道综合征(尿频——排尿困难综合征),应具备下列三条:  ①女性患者有明显的排尿困难、尿频,但无发热、白细胞增高等全身症状。  ②多次尿细菌培养,菌落数&105/mL。  ③尿中白、红细胞增加不明显,&10个/HP。  (5)尿路感染复发应具备下列两条:  ①经治疗症状消失,尿菌阴转后在9周内症状再现。  ②尿细菌数≥105/mL,且菌种与上次相同(菌种相同而且为同一血清型,或药敏谱相同)者。  (6)重新发生的尿路感染(再感染),应具备下述两条:  ①经治疗后症状消失,尿菌阴转后,症状再现(多在停药6周后)。  ②尿菌落数≥105/mL,但菌种(株)与上次不同者。
本段由""编辑
5泌尿感染中医治疗
&  中药处方(一)  辨证:湿热蕴结膀胱。  治疗方法: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方名:通淋方。  组成:金银花30克,白花蛇舌草15克,鱼腥草15克,车前草30克,匾蓄10克,黄柏10克,小蓟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利,日服2次,坚持15-20天,可有效治疗感染。  中药处方(二)  辨证:膀胱湿热。  治疗方法:清热燥湿,利尿通淋。  方名:苦参通淋方。  组成:苦参9-15克,柴胡9-18克,黄柏9克,公英30克,马齿苋30克,石苇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坚持10-15天,可有效治疗泌尿系统感染。  中药处方(三)  辨证:湿热下注,邪毒内蕴,气血瘀滞。  治疗方法:清热解毒,利湿通淋,行气活血。  方名:银蒲消毒饮。  组成:双花15-30克,蒲公英30-45克,金钱草30-45,丹参15-25克,香附6-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坚持25-30天,可有效治疗泌尿系统感染。  1.急性膀胱炎  (1)多饮水,促进排尿,减少病菌存留。  (2)可选复方新诺明、氟派酸片治疗。  (3)中药治疗木通10g,车前子10g(包煎),扁蓄10g,栀子10g,滑石10g,灯芯草6g,大黄6g,甘草10g,金钱草10g,白花蛇舌草10g,水煎服。  2.急性肾孟肾炎  (1 )卧床休息,多饮水,促进排尿。  (2)选择青霉素维抗菌素治疗。注意要作过敏实验。  (3)中药治疗知母10g,黄柏10g,生地30g,山药15g,山黄15g,云茯苓10g,丹皮10g,泽泻10g,石苇10g,白茅根15g,水煎服。注意用药无效时,可请中医大夫辨证治疗。
本段由""编辑
6泌尿感染中医食疗
  泌尿系感染是由细菌引起的肾盂肾炎、膀胱炎、等病的总称。属于中医的“淋症”、“癃闭”范畴。一般以腰痛、尿频、尿急、尿痛为主要临床特点。中医认为此病多系由于湿热下注,侵犯肾与膀胱,下焦气化不利所致。  食疗方:  1.车前草100克,竹叶心、生甘草各10克,白糖适量,煎汤代茶,  每日1剂。此方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对泌尿系感染、等均有较好疗效。  2.鲜绿豆芽500克,榨汁加白糖适量。频饮代茶,不拘量。此方对、小便赤热、尿频等症有疗效。  3.鲜竹叶、白茅根各10克,放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盖30分钟,代茶频饮。此方适用于尿路感染、尿中有红细胞者。  4.生黄芪、白茅根各30克,肉苁蓉20克,西瓜皮60克,水煎加适量白糖。每日服2~3次。此方补气益肾,利尿消肿。对尿路感染有特效。  5.鲜甘蔗500克,去皮切碎,榨汁;嫩藕500克,去节切碎,取汁与蔗汁混合,每日3次饮完。此方能治小便赤热等症。  6.鲜车前草60~90克(干品20~30克),猪小肚200克,食盐少许。将猪小肚切成小块,加清水适量与车前草煲汤,用食盐调味,饮汤食猪小肚。每日2次。此方对膀胱炎、尿道炎有疗效。  7.滑石20~30克,瞿麦10克,粳米50~100克。将滑石用布包扎,与瞿麦同入砂锅煎汁,去渣,入粳米煮为稀薄粥。每日2次分食。3~5天为一疗程。适用于急性膀胱炎引起的小便不畅、尿频尿急、淋沥热痛。  瞿麦公英汤  瞿麦、扁蓄各20克,蒲公英50克,黄柏15克,灯心草5克。水煎2次,药液混合后分2次服,每日1剂。 鹿衔饮  鹿衔草60克。水煎2次,药液混合后分2次服,每日1剂。  金车饮  金钱草(鲜品)60-90克,车前草(鲜品)30-60克,滑石粉30克。水煎2次,药液混合后取250-300毫升,分2-3次服,每日1剂。  麝香胡椒方  麝香0.15克,胡椒7粒(1次量,研末)。用温水洗净肚脐,先把麝香纳入肚脐,再用胡椒末填满肚脐,外用胶布封固(四周不能透气)。7-10天换药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5-7天。&
本段由""编辑
7泌尿感染预防措施
  人体对既存在着不少易感因素,也存在着许多防御机制,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避免各种易感因素,充分利用人体的防御机制。  (1)坚持大量饮水  肾脏排泄的尿液,对膀胱和尿道起着冲洗作用,有利于细菌的排出,每天大量饮水,2~3小时排尿一次,能避免细菌在尿路的繁殖,可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病率,这是预防尿路感染最实用有效的方法。在的发作或缓解阶段,每天大量饮水,亦有利于疾病的恢复,饮茶水或淡竹叶代茶饮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2)注意个人卫生  女性阴部及尿道口寄居着大量细菌,是发生尿路感染的先决条件。因此,要经常注意阴部的清洁,要勤洗澡,且不要用池浴或盆浴,要勤换内裤,在新婚、月经、和产褥期,尤应注意。女婴要勤换尿布。  (3)尽量避免使用尿路感染器械和插管  尿路器械易把尿道远端的细菌带入膀胱和上尿路,尿路插管后易发生持续性菌尿,因此,应尽量避免使用。在必须使用时,要严格消毒,在尿路器械使用48小时后,宜作尿培养,以观察是否发生尿路感染。用尿路器械检查之前,已经有细菌尿的病人,宜先控制感染。有些患者当时虽无细菌尿,但以前曾有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史或有尿路异常,在尿路检查或前后48小时宜服用抗菌素以预防感染。在留置导尿的头三天,给予抗菌药可预防或延迟尿路感染的发生,但3天以后给药则无预防作用。另外,密闭式的引流系统连接尿路留置导尿管,可使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  (4)去除慢性感染因素  、慢性、等多种慢性疾病,全身抵抗力低,易发生尿路感染,因此,对上述疾病给予积极治疗,是平素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措施,也是治疗尿路感染的重要环节。  感染主要包括、膀胱炎及肾盂炎等病症。女孩发病多于男孩,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解剖生理特点而决定,如女孩尿道较短,约1-2厘米;尿道口距肛门颇近,又喜欢坐在地面玩耍,再加此期间穿开裆裤,细菌容易从尿道口侵入尿路而致感染;同时,婴幼儿的输尿管长而弯曲,其管壁发育尚不完善,容易造成尿潴留,从而有利于细菌在输尿管内生长、存留及繁衍。  新生儿发生泌尿系感染时多以表现淡漠、拒奶、啼哭,体重不增为主要表现。多有败血症、脑膜炎及全身中毒等情况下发生。  婴儿发病时以全身中毒症状为突出表现:骤然高热,食欲不振,面黄肌瘦,呕吐,,有的患儿出现精神萎靡,嗜睡,烦躁不安,重者发生惊厥。而尿急、尿频、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不明显。  7-12周岁的小儿发病时出现尿急、尿频、尿痛、下腹坠痛,腰部及肾区叩击痛,并有,全身不适等症状。  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应注意如下几点:  1.注意卫生,尤其女孩每晚要用温开水冲洗外阴,防止感染;新生儿便后要及时洗净臀部及外阴。  2.勤换尿布,勤换内裤,尽量不穿开裆裤。  3.不要让宝宝爬坐在地面上玩耍。  4.注意饮食营养,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5.积极治疗各种。  患泌尿系统感染后,可采用如下几种方法调护小儿:  1.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多饮水,以增加尿量,以便排出细菌及毒素。  2.每日用温开水或1:5000高锰酸钾温水冲洗外阴1-2次。  3.若有外阴部皮肤感染时,应尽早处理。可用野菊花30克、金银花30克、黄柏15克、车前草30克,煎汤,冷却后温洗患处,每日3次。若皮肤有溃烂,洗后可用黄柏、枯矾各等分,加适量冰片,研细末擦敷;或用冰硼散或锡类散涂敷亦可。
本段由""编辑
8泌尿感染尿隐血
  一、尿隐血  尿隐血又称尿潜血,尿潜血阳性同时有蛋白者,首先考虑和,可进一步做肾功能检查;如尿蛋白阴性应到有关专科查明出血部位和性质,一般认为,下尿道出血因红细胞未被破坏,潜血可不明显。  二、尿隐血的症状  1.尿蛋白(PR0) 正常尿常规检查一般无蛋白,或仅有微量。尿蛋白增多并持续出现多见于肾脏疾病。但、剧烈运动、期也会偶然出现尿蛋白。故尿中有蛋白时需追踪观察明确原因。  2.尿糖(GLU) 尿糖阳性要结合临床分析,可能是,也可能是因肾糖阈降低所致的肾性糖尿,应结合血糖检测及相关检查结果明确诊断。由于尿中维生素C和阿斯匹林能影响尿糖结果,故查尿糖前24小时要停服维生素C和阿斯匹林。  3.尿红细胞(RBC) 每个高倍显微镜视野下,尿液红细胞超过5个以上,称为镜下血尿;大量红细胞时,称“肉眼血尿”,可见于炎症、感染、结石、肿瘤等,应加重视,并立即到泌尿专科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血尿的部位和原因。  4.尿白细胞(WBC) 每个高倍显微镜视野下,尿液白细胞超过5个以上,称白细胞尿,大量白细胞时,称脓尿,它表示,如肾盂肾炎、膀胱炎、等。  5.尿上皮细胞(SPC) 尿液中有少量上皮细胞临床意义不大;大量出现时,如能排除阴道分泌物污染,就要考虑泌尿系统炎症存在。此时,如加做尿上皮细胞形态检查,可确定上皮细胞的来源。  6.尿管型(KLG) 尿中出现管型,特别是颗粒管型、细胞管型都是肾脏实质性病变的标志。  7.尿潜血(ERY) 正常情况尿潜血试验阴性。尿潜血阳性同时有蛋白者,首先考虑肾脏疾病和出血性疾病,可进一步做肾功能检查;如尿蛋白阴性应到有关专科查明出血部位和性质。一般认为,下尿道出血因红细胞未被破坏,潜血可不明显。  8.尿胆原(UBG)、尿胆红素(BIL) 尿胆原和尿胆红素阳性,多提示有黄疸存在,有助于黄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9.尿亚硝酸盐(NIT)尿亚硝酸盐主要用于尿路感染的过筛试验。新鲜尿时亚硝酸盐呈阴性,如标本放置时间过久或有细菌生长繁殖可呈假阳性。  尿常规检查内容,一查尿液里的血细胞,二查尿液里的管状物,二着均在高倍显微镜下查看. 尿隐血管+ - ,尿液里有少量血细胞,所以显微镜下能隐约看到,医学符号表示为(+),即阳性; 管型装物,在显微镜下也能看到少量,但是在一定视野内低于标准基数,所以表示为(-),即阴性.尿液常规分析化验单上一些项目后面出现“+”或 “+++”……或数字,表明程度不同。  三、尿隐血弱阳性  尿隐血引起的原因:尿潜血阳性同时有蛋白者,首先考虑肾脏疾病和出血性疾病,可进一步做肾功能检查;如尿蛋白阴性应到有关专科查明出血部位和性质。一般认为,下尿道出血因红细胞未被破坏,潜血可不明显。  血尿的出现一般均为病理情况,如肾炎,肾血管系统病变,泌尿系感染,肿瘤,外伤,结石等,但上呼吸道感染或其它发热性疾病,脱水后,剧烈运动后,均可出现暂时性血尿,属于正常现象。目前建议您进一步检查血常规,腹部B超,肾功能,必要时腹部CT检查,明确诊断后积极原发病的治疗。  我院对于肾脏病的治疗,主要采用的是中西医结合疗法发,即微化中药渗透疗法。微化中药渗透疗法治疗慢性肾脏病,中药活性物质发挥了改善病人内环境紊乱状态、改善肾脏缺血缺氧状态、抗炎、抗血栓形成、提供修复所需各类营养元素等多重功效,最终实现修复肾脏固有细胞、恢复肾脏功能、避免病情反复的最终治疗目的。  四、尿隐血+的意思  如果经过离心沉淀后的尿液,在显微镜下每高倍视野有2个以上的红细胞,就称的上是血尿。在高倍镜下,发现10个红细胞就计为“+、1+或+1”,20个计为“++、2+或+2”30个计为“+++、3+或+3”40个计为“++++、4+或+4”也就是说加号越多,说明肾脏固有细胞损伤的越厉害。比如隐血+2的意思是尿液经离心沉淀后在高倍显微镜下发现了20个血红细胞。  出现“+”表明肾脏的固有细胞已经开始被损害,肾脏的滤过功能已经开始受到免疫介质复合物的损伤,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损害、增生的肾小球的数量会越来越多,肾脏的破坏程度会逐渐增大。此时就我们应该接受系统正规的治疗,从而有效抑制肾脏纤维化的发展。  五、出现尿隐血的原因  1.炎症  2.结石  3.肿瘤
本段由""编辑
9泌尿感染疾病治疗
& & 一、女性非复杂性急性& & 1.急性膀胱炎治疗方案:建议采用三日疗法治疗,即口服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或氧氟沙星;或左氧氟沙星,。由于单剂量疗法的疗效不如三日疗法好,目前,不再推荐使用。对于致病菌对磺胺甲基异恶唑耐药率高达10%~20%的地区,可采用呋喃妥因治疗。& & 2.急性肾盂肾炎治疗方案:建议使用抗生素治疗14天,对于轻症急性肾盂肾炎患者使用高效抗生素疗程可缩短至7天。对于轻症状病例,可采用口服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如果致病菌对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敏感,也可口服此药物治疗,。如果致病菌是革兰阳性菌,可以单用阿莫西林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对于重症病例或不能口服药物者,应该住院治疗,静脉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或广谱的头孢类抗生素治疗,对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者,可选用氨曲南治疗;如果致病菌是革兰阳性球菌,可使用氨苄西林/舒巴坦钠,必要时可联合用药治疗。若病情好转,可参考尿培养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口服治疗。在用药期间的方案调整和随访很重要,应每1~2周作尿培养,以观察尿菌是否阴转。在疗程结束时及停药后第2、6周应分别作尿细菌定量培养,以后最好能每月复查1次,共1年。& & 3.复杂性急性肾盂肾炎:由于存在各种基础,复杂性急性肾盂肾炎易出现肾脏皮髓质脓肿、肾周脓肿及肾乳头坏死等严重并发症。这类患者需要住院治疗。首先应该及时有效控制、尿路梗塞等基础疾病,必要时需要与等相关专业共同治疗,否则,单纯使用抗生素治疗很难治愈本病。其次,根据经验静脉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在用药期间,应该及时根据病情变化和/或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调整治疗方案,部分患者尚需要联合用药,疗程至少为10~14天。& & 二、男性膀胱炎& & 所有男性膀胱炎患者均应该除外炎。对于非复杂性急性膀胱炎可口服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或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剂量同女性患者,但疗程需要7天;而对于复杂性急性膀胱炎患者可口服环丙沙星,或左氧氟沙星,连续治疗7~14天。& & 三、期尿感& & 1.无症状性细菌尿:妊娠期间无症状性细菌尿发生率高达2%~7%,常发生于妊娠的第一个月,其中多达40%病例可在妊娠期出现急性肾盂肾炎,因此建议在妊娠早期应该常规对孕妇进行尿培养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无症状性细菌尿患者。目前建议对于这类患者应该采取抗感染治疗。可选用一下列方案中的一种:①呋喃妥因;②头孢泊肟;③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请患者于停药后1周时来复查尿培养,以后每月复查一次,直到妊娠结束。对于反复出现无症状性细菌尿者,可以在妊娠期间采取抗生素预防措施,于每晚睡前服用呋喃妥因或头孢氨苄。& & 2.急性膀胱炎:首先可采用以下列方案中的一种:①呋喃妥因,②头孢泊亏③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然后,根据尿细菌培养结果调整治疗方案。一般建议疗程为7天。& & 3.急性肾盂肾炎:必须主要静脉使用抗生素治疗,在提问正常后48小时或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后,可改为口服抗生素治疗。可先采取经验型治疗,使用头孢曲松,然后根据尿细菌培养结果调整治疗方案,总疗程为10~14天。& & 四、无症状性细菌尿& & 对于绝经前女性、非妊娠患者、糖尿病患者、老年人、脊髓损伤及留置导尿管的无症状性细菌尿的患者不需要治疗。然而,对于经尿道行前列腺手术或其他可能导致尿路出血的泌尿外科手术或检查的无症状性细菌尿患者,应该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采取敏感抗生素治疗。& & 五、导尿管相关的尿路感染& & 尿道相关性无症状性细菌尿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拨除导尿管后48小时仍有无症状性细菌尿的女性患者,则应该根据尿培养结果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14天。
本段由""编辑
10泌尿感染诱发因素
& & 诱发泌尿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梗阻与返流& & 泌尿系梗阻与返流都可引起尿流动力学的异常改变,使尿液引流不畅而潴留于泌尿道内,容易招致感染。引起梗阻和返流的原因有二:& & 1)机械性梗阻,如先天性畸形、结石、异物、慢性炎症引起的挛缩和肥大等。& & 2)神经功能性梗阻和返流,如神经原性膀胱、先天性解剖缺陷、巨输尿管、输尿管膀胱返流等。& & 泌尿系梗阻和返流皆能障碍尿液引流而产生局部尿液潴留。由于尿液是细菌生长的良好环境,故易招致感染。据统计,梗阻性较非梗阻性感染的发病率高10多倍,下尿路梗阻较上尿路梗阻感染的发病率高2倍。对于反复发作尿路感染病例必须检查有无泌尿道梗阻和返流存在,必须去除这些因素,否则难以治愈。& & & & 妊娠期中由于机体内分泌的改变和子宫压迫输尿管下段可以引起尿液引流不畅。在妊娠10周时即可从静脉肾盂造影图中看到肾盂和输尿管扩张现象,尤以右侧为明显。据测量正常人肾盂和输尿管含尿量为6~15ml,妊娠期可达20~60ml,这种尿液存留、延迟排出容易导致感染。& & 在中发现有2~13%的孕妇有无症状的细菌尿,若不加治疗,将有25~40%以上的病人发生有症状的尿路感染(急性肾盂肾炎)。妊娠过程中尿路感染可以出现于各个阶段,因此需多次作细菌培养。至于尿路感染与肾功能的损害问题可用尿浓缩试验来作为探索,妊娠期妇女有尿路感染者,尿浓缩力即下降。经治疗,尿内细菌消灭后尿浓缩功能亦能恢复正常,当前认为尿浓缩功能改变是由于肾乳头炎症或血流减少所致。动物实验中大量细菌进入肾内而不出现肾功能丧害,若肾乳头有细菌侵犯时则出现肾功能减退。现已证明妊娠期发生的急性肾盂肾炎往往会侵犯肾乳头,出现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减退。& & 问题& & 众所周知,糖尿病患者由于机体一系列代谢功能的紊乱和免疫功能的改变容易引起感染,并且一旦发生感染更不易控制。据报道糖尿病病人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比正常人高5倍,同时发现糖尿病女病人中患有无症状细菌尿者达20%。因此一致主张糖尿病患者应避免不必要的尿路器械检查;若必需检查,应先控制血糖,然后再行检查,同时应尽量消除尿内的细菌生长。& & 先天性畸形& & 泌尿系常有许多先天性畸形发生,如马蹄肾、异位肾、肾旋转不全、肾输尿管交界处狭窄、双输尿管双肾盂畸形、输尿管开口异位、膀胱外翻等,这些病变往往都能引起泌尿系梗阻而导致感染。& & 尿路器械检查& & 常用者如留置导尿管、膀胱镜检查、尿道扩张术、尿路造影(逆行肾盂造影、膀胱尿道造影等),由于操作损伤或消毒不严,能使细菌带入尿路,或使原有感染灶扩散发生感染。尤其是脊椎损伤或脑血管意外病例引起的尿潴留。长期卧床,放置留置导尿管者,100%发生感染。这些病例一般不死于原发病变,而大多死于尿路感染。对必需长期施用留置导尿管者,应改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引流尿液。必须用经尿道留置导尿者,应采用优质导尿管,当前以水凝胶(hydrogel)涂抹的硅胶导尿管为较理想,其生物习性对机体组织的刺激达到最小程度,可以减少感染发生。& & 其他& & 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疲劳过度,营养不良,常期应用激素和免疫缺陷等。又如尿路结石,除结石本身可以引起梗阻尿路外,尚有分解尿素的细菌使尿液呈碱性,促使镁、铵、磷酸盐等沉着发生结石,也可以细菌为中心外围晶体沉着而形成感染性结石,往往可以在结石中心培养出细菌来。还有慢性缺钾性肾炎和高尿酸症、钙离子代谢紊乱等,都是诱发感染的因素。
本段由""编辑
11泌尿感染诊断检查
  1、检验血、尿常规。尿细菌镜检(中段尿一滴,不离心,滴于玻璃片上,烘干,亚甲蓝或革兰染色,油镜下每视野见一个或更多细菌,表示尿内细菌&10万/ml)。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男性尿细菌计数&1万菌落/女性尿&10万菌落/ml,80%为真性细菌尿;女性1万~10万菌落/ml为可疑)。尿浓缩功能试验。必要时进行有关的肾功能检查。  2、肾超声波检查,必要时行肾图、CT或磁共振、肾扫描、静脉肾盂造影及膀胱尿道造影等检查。  3、尿细菌定量培养 可确诊,即取新鲜清洁中段尿做细菌定量培养。  4、影像学检查 对于慢性、反复发作或经久不愈的肾盂肾炎,可行腹部X线检查、经贸肾盂造影检查、B超、CT等。
本段由""编辑
12泌尿感染治疗方案
  治疗原则为去除诱因、控制症状、消灭病原体、保护肾功能和预防复发,关键在于合理使用抗生素。  (一)急性膀胱炎,常选用磺胺类或氟喹酮类,如复方磺胺甲噁唑或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常用3天疗法,症状多在一周消失,约90%可治愈。  (二)急性肾盂肾炎,应用抗生素和和口服碳酸氢钠碱化尿液。  (三)无症状菌尿,对于非妇女和老年人的无症状菌尿,一般不予治疗。妊娠妇女则必须应用抗菌药治疗,但应选用肾毒性较小的抗菌药,如青霉素类、头孢类等。  (四)再发性,指尿路感染经治疗,细菌尿阴转后,再次发生真性菌尿。再发可分为复发和重新感染,前者应按药敏选用大剂量有效的强力杀菌药治疗6周;后者可采用长程低剂量抑菌疗法作预防性治疗,如口服SMZ。
本段由""编辑
13泌尿感染治疗药物
  下面为主要应用于治疗感染的药物,虽然在各大药店都可以买到,但专家建议读者如过感到不适,一定要去进行正规检查,不要擅自用药,以免药不对症带来严重后果。  1阿莫西林:属广谱类抗生素,针对多数阳性菌,作用于皮肤黏膜、软组织和泌尿系统感染等。  2诺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主要用于中呼吸道、胃肠感染等,对泌尿系统感染效果较为显著。  3头孢曲松钠:用于肠杆菌科细菌等敏感菌所致的下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和骨感染、、肝胆感染、腹内感染、、菌血症、脑膜炎等。静脉注射。  4头孢拉定:又叫先锋6号。用于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皮肤和软组织等的感染,如支气管炎、肺炎、肾盂肾炎、膀胱炎、耳鼻喉感染、肠炎、痢疾等。  5环丙沙星:用于衣原体、支原体所致、宫颈炎等。  6磺胺药:因其对大多数大肠杆菌有较强抑菌作用,尿中溶解度高,不易产生耐药性,价格便宜常为初次感染首选药物。常用制剂为磺胺甲基异恶唑(SME),多与增效剂甲氧苄氨嘧啶(TMP)联合应用(即复方新诺明SMZco)。其剂量为50mg/(kg?d)分2次服。一般疗程为1-2周。为防止在尿中形成结晶应多饮水,肾功能不全时慎用。  7吡哌酸(pipemidicacid,PPA):对大肠杆菌引起的尿感,因其尿排出率高,疗效显著。适用于各种类型尿感。用量30-50mg/(kg?d),分3-4次口服。副作用少,可用轻度胃部不适。幼儿慎用。  8呋喃坦啶:抑菌范围广,对大肠杆菌效果显著,不易产生耐药性。剂量为8-10mg/(kg?d),分3次口服。易致胃肠反应,农宜在饭后服用。亦可配合TMP使用。对顽固性感染需3-4个月连接治疗时更宜选用呋喃坦啶。  9氟哌酸;为喹诺酮类全合成广谱抗菌药物,对革兰阴性、阳性菌增色有较强抗菌作用。剂量5-10mg/(kg?d),分3-4次口服。因其抗菌作用较强,长期应用可导致菌群失调,使用时应注意。一般不用于幼儿。  10氨基苄青霉素、先蜂霉素:均为广谱抗生素,有较好抑菌作用,常用于尿感的治疗。卡那霉素、庆大霉素虽有较好抑菌作用,但因其肾霉性较大,且对听力也有不良影响,使用时应慎重。  疗程问题:急性感染时如所选用抗生素对细菌敏感,一般10天疗程可使绝大多数病人感染得到控制,如不伴者5天疗程可能已足够。痊愈后应定期随访年或更长。因为多数再发是再感染所致,因此不主张对所有病人均采用长程疗法。  具体建议如下:①对不经常再发者,再发后按急性处理;②反复再发者,急性症状控制后可用SMZco、呋喃坦啶、吡哌酸或氟哌酸中的一种小剂量(治疗量的1/3-1/4)每晚睡前服用1次,疗程可持续3-6个月。对反复多次感染或肾实质已有不同损害者,疗程可处长至1-2年。为防止耐药菌株产生,可采用联合用药或轮替用药,即每种药物用2-3周后轮换使用,以提高疗效。
本段由""编辑
14泌尿感染保健药膳
  1、柿饼灯心草汤柿饼2个,灯心草6克,白糖适量,煎汤饮食。有清热利尿,通淋止血之功效。可治、膀胱炎及血尿。  2、绿豆、车前草汤绿豆60克,赤小豆30克,车前草,白糖各适量,加水煮服。清热解毒,利尿通淋。  3、金银花茶、金银花30、50克,甘草末10克,开水浸泡10分钟,代茶饮之。清热解毒,利尿通淋。可治,尿痛。  4、冬瓜、绿豆汤新鲜冬瓜500克,绿豆50克,加白糖适量,煮汤饮服。既能清热利尿,又能防暑降温。是防治泌尿系感染的最佳饮料。  5、豆芽汁、绿豆芽500克,白糖适量。将绿豆芽洗净,捣烂,用纱布压挤取汁,加白糖代茶饮服。可治泌尿系感染、尿赤、尿频、淋浊等症。  患者人群  女孩发病多于男孩,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解剖生理特点而决定,如女孩尿道口距离肛门颇近;  又喜欢坐在地面玩耍,再加此期间穿开裆裤,细菌容易从尿道口侵入尿路而致感染;  婴幼儿的输尿管长而弯曲,其管壁发育尚不完善,容易造成尿潴留,从而有利于细菌在输尿管内生长、存留及繁衍。
本段由""编辑
““泌尿感染””英文释义:
此英文释义还没有添加
求医百科中的词条正文与判断内容均由用户提供,不代表求医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如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编辑总次数:31
最新编辑时间:
合作编辑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泌尿系感染的症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