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边缘性偏执型人格障碍碍找什么样的偏执型人格障碍碍患者...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余学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边缘性人格障碍----一种可怕的人格类型
全网发布: 20:06
&& 边缘性人格障碍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简称BPD)。
  边缘性人格障碍是精神科常见人格障碍,主要以情绪、人际关系、自我形象、行为的不稳定,并且伴随多种冲动行为为特征,是一种复杂又严重的精神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典型特征有学者描述便是“稳定的不稳定”,往往表现为治疗上的不依从,治疗难度很大。
&&& 边缘型人格障碍通常是一种破坏性的精神状态,无论是对病患本身还是他周围的人。  & 它的成因可能是不健康的童年经历或者是脑机能障碍,被诊断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被发现他生活在内心世界平静而外部疯狂的状态下。他们很难调节自己的情绪,并且经常处于一种起伏不定的状态。他们扭曲对自己的印象,常常觉得自己毫无价值、根本不好或者很坏。并且当他们渴望爱时,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病患通常发现他们的愤怒、冲动、起伏不定和频繁波动的情绪将别人推开。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诊断实体开始进入精神科诊断,是1948年的DSM-I,当时的名称叫做“情绪不稳定型人格障碍”(Emotionally Unstableper sonality disorder),在1968年的DSM-II中取消,因为它与当时的另外一个诊断,循环型人格障碍有很大重叠。1980年DSM-III出台,一直到现在的DSM-IV-TR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诊断一直保留,取代了循环型人格障碍。  在最近十年中,越来越多的认识和研究正帮助提高对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治疗和了解。同时,它仍然处在一个倍受争议的情况下,尤其当女性病患远远多于患时,质疑了性别偏见。尽管缺乏确切的数据,但是在美国有1~2%的成人是边缘型人格障碍病患(BPD)。此项数据来自于一项统计:每33个妇女中有一个是边缘型人格障碍病患,而男性是每100个中有一个此种病患,并且通常是在刚成年阶段。   此类人格障碍患者——主要为女性——在自我形象,心境,行为和人际交往中表现不稳定。病征在成年早期即已显露,但随年龄增长趋于缓和或稳定。患者相信自己由于在童年被剥夺了充分的关爱而感到空虚,愤怒,有权要求抚爱。因此他们无休止地寻求关爱。在精神科和其他各类卫生保健机构中,此类人格障碍最为多见。当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感到他人的关心时,他们表现得犹如孤独的弃儿,为,物质滥用,饮食障碍和过去遭受的虐待寻求帮助。但当他们害怕失去别人的关心时,其心境会发生戏剧性改变,往往表现出不适当的,强烈的愤怒。与此同时还伴有对世界,对自身以及对他人看法的彻底转变——从黑到白,从恨到爱。反之亦然。他们的观念永无折中之时。当他们感觉被抛弃时(亦即彻底孤独),他们会自我隔离或极度冲动。有时因为对现实观念的贫乏,他们会表现出精神病样思维的短暂片段,例如偏执性想法和幻觉。这些人在人际关系上要比A组患者更加紧张和戏剧化。他们比反社会性人格障碍患者更多思维过程障碍,而且更多地把攻击性转向自身。他们比戏剧性人格障碍患者更愤怒,更冲动,对身份认识陷入混乱。他们试图唤起保护人强烈的,发自内心的抚爱。但患者病情的反复,虚构的不满以及违反治疗计划,常使保护人——包括医生——对其沮丧失望,视其为拒绝帮助,怨天尤人。常用的应对机制是分裂,显露,疑病与投射。  相反对于挥之不去的印象,新的证据表明患有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们过一段时间往往可以好转并且他们过着幸福、平静的生活。
一.体征和症状
&&& 根据最新版的《DSM-IV-TR》的定义,BPD放在Axis II。 边缘性人格疾患的主要征状如下:  1、疯狂努力以避免真实或想像中的被放弃。   2、不稳定且紧张的人际关系模式,特征为变换在过度理想化及否定其价值两极端之间。   3、认同障碍:自体形象(self image )或自体感受(sense of self)持续明显不稳定。   4、至少两方面可能导致自我伤害的冲动行为。   5、一再自杀的行为、姿态、威胁,或自伤行为.
&  6、由于心情过度易于反应,情感表现不稳定。   7、长期感到空虚。   8、不合宜且强烈的愤怒,或对愤怒难以控制。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病患更在乎自己给别人的印象、自己和别人的关系以及自己的表现。   边缘性障碍患者经常对自己是谁得感觉很不确定。因此,他们的自我印象或者自我意识经常变换很快。通常他们认为自己是邪恶的或者很坏,并且有时可能觉得他们根本不存在。这种不稳定的自我印象可能导致频繁的更换工作、朋友、目标、价值观和性别意识。   关系经常处于动荡中,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患者通常都有过对他人的爱恨经历,他们可能在某时理想化一个人,然后突然急剧转向愤怒和仇恨,那是超过轻视甚至误解的。这是由于此类病患又难以接受的灰色地带——事情只有黑色和白色两种。举例来说,在边缘型人格障碍病患的眼中,一个人要么是善要么是恶。同一人也可以一天好一天邪恶。   另外,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病患经常从事冲动和冒险行为。这种行为经常伤害到他们,无论是在感情、金钱或是身体方面。比如,他们可能鲁莽驾驶,可能进行不安全的性行为,使用非法药物或去狂热消费或赌博。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病患为了放松情绪经常有自杀行为或者进行自我伤害。
二.临床表现 
&&& 边缘性人格障碍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症状:  第一,紊乱自我身份认同(Self-identity)。缺乏自我目标和自我价值感,低自尊,对诸如“我是谁?”、“我是怎么样的人?”、“我要到哪里去?”这样的问题缺乏思考和答案。这种自我身份认同的紊乱往往开始与青春期,而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显然出现了自我身份认同的滞后,长期停留在混乱的阶段,其自我意象不连续一致且互相矛盾。这反映为他们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冲突。
  第二,不稳定的、快速变化的心境。患者往往有强烈的焦虑情绪,很容易愤怒、悲哀、羞耻感、惊慌、恐惧和兴奋感和全能感之间摇摆不定。往往会被长期的、慢性的、弥漫的空虚感和孤独感包围。心境状态有快速多变的特点。特别在遭遇到应激性事件时,患者极易出现短暂发作性的紧张焦虑、易激惹、惊恐、绝望和愤怒。但是其情绪往往缺乏所特有的持久悲哀、内疚感和感染力,也没有生物学特征性症状如早醒、体重减轻等。  第三,显著的分离焦虑。他们被形容成“手拿脐带走进生活,时刻在找地方接上去”。非常害怕孤独和被人抛弃。对抛弃、分离异常敏感,千方百计地避免分离情景,如乞求甚至自杀威胁。对孤独非常害怕,缺乏自我安慰能力,往往需要通过各种刺激性行为和物质如饮酒,滥交、吸毒等来排遣空虚孤独感。  第四,冲突的亲密关系。他们在亲密关系中会在两个极端间摆动。一方面非常依赖对方,一方面又总是和亲近的人争吵。一会觉得对方天下第一,一会又把对方说的一钱不值。反复的关系破裂,人际关系中冲突不断。和他们相处的人经常会感觉很累,但是又无法抽身而出。  第五,冲动性(impulsivity)。常见的冲动行为有酗酒、大肆挥霍、赌博、偷窃、药物滥用、贪食、淫乱等。50%~70%的患者有过冲动性的自毁、自杀行为,8~10%的患者自杀成功。是一种高自杀率的疾病。突发性的暴怒、毁物、斗殴、骂人也是常见的冲动行为。  第六,应激性的精神病性症状。在应激情况下,容易出现人格解体(depersonalization),牵连观念,如短暂的或情景性的、似乎有现实基础的错觉或幻觉等,一般来说这些症状比较轻微,历时短暂,精神压力解除后能很快缓解,抗精神病药物也有效。 
&&& 针对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最具有权威性的诊断标准是DSM-IV(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这个诊断标准首先是起源于1967年时,在精神分析师Stern和Knight的工作基础上,Kernberg提出了边缘人格结构(borderlinepersonalityorganization,BPO)的概念。边缘人格结构包括了多种的严重人格障碍,这些人格障碍的共有特点是:1)身份认同弥散(identitydiffusion);2)原始防御机制,如分裂、理想化、否认、投射、付诸行动和投射认同;3)现实检验能力一般来说是好的,但是很难承受变动和失败。  在这个基础上,1975年,Gunderson&Singer回顾了以往有关边缘人格的临床观察的研究,并提出了几个描述性的标准,包括情绪烦躁,冲动行为,人际关系不佳,精神病样的认知,社会不适应。并发展了一个半结构性的研究工具DIB(theDiagnosticInterviewforBorderlines)。1978年,Gunderson&Kolb等利用DIB对33例边缘人格患者进行统计研究,确定了7条诊断标准。1979年,Spitzer,Kernberg,Grinker等人又进一步进行了大样本的研究,确定了BPD的八条诊断标准,供1980年的DSM-III使用。到了1994年,对DSM-III的诊断标准进行了300多项研究,终于确定了现在的边缘性人格障碍BPD的九条诊断标准。  一种表现为人际关系、自我形象和情感的不稳定,同时有明显冲动性的行为模式,开始于成年早期,出现在各种情境中,至少有下述5项:  ·疯狂地努力以避免真正或想象中的被抛弃(不包括第5项中的自杀或自伤)。  ·一种不稳定且紧张的人际关系模式,其特征为在理想化和贬低这两个极端之间变化。  ·身份(认同)的紊乱:自我形象或自我意识出现明显的、持续的不稳定。(注:不包括正常的青春期时的不确定性)  ·至少在两个对自己有潜在损害的方面有冲动性(例如:花钱、性、物质滥用、鲁莽驾驶、暴食)。(不包括第5项中的自杀或自伤行为)  ·反复的自杀行为、自杀姿态或自杀威胁,或者是自伤行为。  ·明显的心境反应引起情感不稳定(例如:严重的发作性的烦躁不安、易激惹,或焦虑,通常持续几个小时且很少超过几天)。  ·长期的空虚感  ·不恰当的强烈的愤怒,或难以控制愤怒(如:频繁地发脾气,不断地生气,反复地打架)  ·短暂的、与应激相关的偏执观念或严重的分离性症状。
三.筛查及诊断  
&&& 诊断人格障碍立足于体征和症状和完全的心理测评。诊断为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必须符合精神失常的诊断与统计手册标准中阐述的特征(DSM) 。这本手册是由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出版发行,被心理卫生专业人员用来诊断心理状况和被保险公司用来报销治疗。   精神失常的诊断与统计手册中说明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有不稳定的关系情况、自我印象和情绪,也有冲动的行为。这些往往产生于刚成年的阶段。   对于诊断为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患者,至少有下列体征和症状的五条必须要具备: &&& ·强烈的害怕被抛弃   ·不稳定的关系情况   ·自我印象的不稳定   ·冲动行为和自我毁灭行为   ·自杀行为或者自我伤害
  ·情绪起伏大   ·长时间的感情空虚   ·强烈的愤怒   ·时段性的偏执,与现实失去联络   对边缘型人格障碍的诊断通常是面向成人的,而不是儿童或者青少年。这是因为边缘型人格障碍出现的体征和症状是和成熟相联系的。
四.并发症  边缘型人格障碍会破坏一个人生活得很多方面。关系、工作、学习、社会活动、自我印象—所有的都会被消极影响。频繁的失业和婚姻的破裂是很平常的。自我伤害,比如割脉或者焚烧,可导致结疤和频繁就医。在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群中自杀的比率很高,达到了10%。   另外,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患者可能有其他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   ·抑郁症   ·滥用药物   ·焦虑症   ·饮食失调   ·躁郁症   ·其他人格障碍   由于他们的冒险、冲动行为,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患者也较容易意外怀孕,感染性病,发生机动车事故和打架。他们可能也被卷入虐待关系,成为施虐者或受虐者。
五.治疗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治疗近几年通过针对有这个障碍的病人的专门技术已经得到提高。治疗包括:   ·心理治疗。这是对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核心治疗。辩证行为疗法(DBT)是专为治疗障碍疾病的。通常进行个人,集体和电话咨询,辩证行为疗法以教人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忍受痛苦和改善关系为基础。   ·药物治疗。药物不能治边缘型人格障碍,但它们可以帮助解决相关问题,如抑郁,冲动和焦虑。药物可包括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和抗焦虑药物。   ·住院治疗。有时,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可能需要在精神病的医院或诊所进行更强烈的治疗。住院治疗还可以使他们免于自我伤害。   由于治疗可以加强和长期,当人们找到治疗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有经验的心理健康咨询师时,他们面临着获得成功的最好机会。
发表于: 20:53
我不知道你可以对一个精神患者的疾病夸大成“可怕”一词,意欲何为?
游客(来自上海市长城宽带的网友)
我感觉我自己也是这种病,真的好想一死了之。但没有真正行动。过得好煎熬。
游客(来自福建省联通的网友)
我母亲可能就是这个心理疾病,除了近些年不再提自杀(年轻时时常有这个念头,不过并没有真正实施),其他症状都有。主要表现是无法与亲近的人相处,在哪个子女身边不久就会说他坏,经常争吵直至爆发严重争吵。不在身边的子女就会觉得非常好。对我父亲也是,好像就她一个人关心似的(感觉她要是不关心我们就要让我爸饿死一样!),但是又会不停的说落和咒骂他!没在一起生活时,把儿媳妇想象的无比完美,没多久就会产生矛盾并且说的一无是处!很多时候是她主动挑起争执——比如突然不跟大家在一个桌子吃饭(还让我爸一起躲到一边,我爸脑梗后遗症,意识清醒但失语、半身不遂)、说一些明显是故意刺激别人的话(我老婆是中专,我母亲就经常说自己几个儿子都是大学生、好多女孩都愿意嫁到我们家之类,事实并非如此)。有时候我看不过去,只要一说她,她就立马跟我翻脸,说那些彻底不在一起生活的话——而且她是真的记仇了!对于小孙子,她其实内心深处也是很一般的,但是前几年对我外甥却是非常在意。我分析了一下,主要是当时我外甥完全放在家里让母亲管(妹妹他们出门在外),她有完全把控的感觉;而现在是我们都在身边,她可能感觉小宝宝不“完全”归她所有。总之现在很痛苦,我只要一说她点什么,就爆发很严重的吵架,再错的事情,她也不承认。她多次表示,她从来不认为自己这辈子有任何缺点!!!!根本不承认“人都有缺点”这个说法!
游客(来自浙江省嘉兴市电信的网友)
我怀疑我老婆是
游客(来自山西省太原市联通的网友)
感觉上来讲 如果运用的好的话 其实是一种天赋
不是吗?人前一套背后一套 但是都是真心流露 完全没有破绽 。 虽然自己感觉怪怪的
,有时候说话打字身不由己的感觉 比如现在
我想说的是这种情况的不好但是打出来却是不由得说它好。 我克制这种情况只靠精神寄托和依靠, 给自己一些人让自己去依附,给自已一个完全觉得安全的地方
或许你会发现你好了很多。
我有几个共患难的兄弟
所以我觉得我没什么不正常的
该生气的时候生气 该开心的时候很开心
没什么的 只是走极端而已
。希望大家记住这世界没有绝对的好与坏 ,每件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 如果你找不到精神寄托的话,你可以试着去塑造一些原则 并告诉自己这是不可触碰的原则 你的情况也会好很多。当然前提是你有那个意志力,当我自己尝试着去触碰我的原则的时候 我会给自己一巴掌 一拳
打出血来 。 渐渐的你就习惯了,这种生活没什么不好的,你完全可以对你所在乎的人和事好到不着边际。对你极度厌恶的人和事推入深渊;。只要不对他人造成不良影响没什么不对的。做人还是讲究个良心的、我们这种多变的性格可以已原则来束缚自己,例如发脾气的时候绝不对家人动手。出去后找个二流子往死里打,没什么不对的,因为他肯定打过别人。从某种角度上来讲,这就是佛家说的因果。
游客(来自福建省福州市电信的网友)
我的老婆怀疑似该症,我要疯了
我老婆三天就要和我离婚,第一天要离婚,第二天对我好,温柔了 第三天对我暴力,第四天又要离婚,这几年来反复如此搞的我父母很反感,她父母对我也是深恶痛绝。我知道我老婆的情况,我知道我对她的感情,我能理解她,宽容她。可是我身边的亲人没有我理智。我很苦恼,老婆最近又辞职了,呆在她娘家不让我见她,她父母也不理解我。我真的疯了。
游客(来自江苏省泰州市电信的网友)
我就是这个状态
我的状态就是这样,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埋藏的很深,一环套一环,表现出来的都不是我的本意;更像一个阴谋家,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看穿别人的弱点,利用自残和残害别人,获得自己需要满足的要求;爱冒险,对自己和生活没有热情,需要别人的关爱,怕黑,有莫名的恐惧感,周期性的发作;我觉得,自己内心认同需要改变这种不良状态是第一位的,在心理医师的协助下,我相信可以有改观;我也试图在自我改变;
(来自未知地区的网友)
山东省胶南市的这个网友。你妹妹很可能就是边缘性人格障碍。
我最近学习了很多关于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知识,感觉你妹妹的情况跟我女儿的情况比较象,我女儿也是这个病。现在想治疗,但是很难,不知道你还能看到我这个文章否。希望我们这边边缘人能有一些同伴,共同来讨论这个病该怎么治
y***(来自未知地区的网友)
我妹妹是这种人格障碍吗?
我的妹妹从小就是那种表达情绪比较强烈的人,如果不小心惹到她她会把话说的很难听,跟我和弟弟打架也是那种不要命的架势。后来上了大学她经常回来痛骂她的同学,说出的话根本就不像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我觉得他肯定在宿舍人缘不好,自己过的也不开心。我记得最激烈的一次是她跟我爸爸吵架,她骂了我爸爸不说,还要我妈跟我爸爸离婚。现在大学毕业两年了一直不工作,还跟我妈妈说你们生了我就要负责,她现在每天就是对着电脑搞她的博客,找了好几个网友都是那种四十多岁离过婚的男人,她现在25岁了,我们全家都很着急,一个周以前她离家出走了。
(来自山东省胶南市移动的网友)
余学大夫的信息
网上咨询余学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余学大夫提问
余学的咨询范围:
抑郁症,神经症,失眠的诊断和治疗;婚姻家庭心理咨询,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心理咨询与治疗,亲子教育。抑郁症患者中边缘型人格障碍筛选情况及疾病影响因素、预后情况研究--《南京医科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抑郁症患者中边缘型人格障碍筛选情况及疾病影响因素、预后情况研究
【摘要】:目的:筛查出心理科抑郁症住院患者中边缘型人格障碍倾向的患者;探讨各类型人格障碍倾向的阳性率;比较边缘型人格障碍倾向的抑郁症患者与单纯抑郁症患者短期症状缓解状况;研究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童年创伤经历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性与差异性
方法:选取了从2010年12月至2012年1月在南京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病房住院的患者,应用人格障碍诊断问卷(PDQ-4)对153例入组被试进行筛查,所有PDQ-4阳性项目大于30的人格障碍阳性患者73例,边缘型人格障碍项目大于等于5项的边缘型人格障碍倾向的患者35例。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对所有被试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短期症状评估。39例30岁以下的被试同时完成童年期创伤性经历问卷、父母养育方式问卷。
结果:1.心理科住院抑郁症患者中人格障碍阳性率为47.7%,而边缘型人格障碍倾向的患者占住院人群的22.9%。在所有类型的人格障碍中,强迫性人格障碍与回避型人格障碍阳性率最高。反社会人格障碍以男性更为常见,而边缘型人格障碍并未发现有明显性别上的差异。低龄、未婚、家庭关系不和睦人格障碍的危险因素。
2.相比单纯抑郁症患者,边缘型人格障碍倾向的抑郁症患者缓解速度更慢,反映在因子分上,主要是在情绪因子分与精神焦虑因子分上缓解更缓慢,但在躯体症状上没有明显差异,且两组患者在临床药物的疗效上不存在明显差异。边缘型人格障碍倾向的抑郁症患者与不分类的其他人格障碍倾向的抑郁症患者缓解并未发现明显差异。
3.儿童期创伤经历与母亲的文化程度、家庭关系呈显著相关关系;边缘型人格障碍倾向的患者在情感虐待上与单纯抑郁症患者有显著差异。
4.父母养育方式与父母的文化程度、家庭关系呈显著相关关系;边缘型人格障碍倾向患者父母的养育方式与单纯抑郁症患者相比,在母惩罚上的得分显著偏高;边缘型人格障碍倾向的抑郁症患者与正常人群相比,在父母情感温暖、父惩罚、父拒绝否认、母过分干涉、母偏爱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结论:1、边缘型人格障碍在心理科住院病房中有较高的阳性率,应当注意识别与筛查边缘型人格障碍与其他类型的人格障碍。2、相比较单纯抑郁症患者,边缘型人格障碍倾向的患者抑郁症症状缓解偏慢。应当注意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提高对边缘型人格障碍倾向患者及其他人格障碍倾向患者的重视。3、母亲的文化程度、母严厉、惩罚的力度与频率、情感虐待是边缘型人格障碍倾向患者的童年创伤经历的危险因素。4、与正常人群相比,父亲的惩罚、拒绝否认,母亲的过分干涉、偏爱则是形成边缘型人格障碍倾向的重要诱因。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医科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2【分类号】:B841【目录】:
中文摘要6-8Abstract8-10第一章 引言10-16 1.1 边缘型人格障碍与抑郁症共病的研究现状10-14 1.2 研究意义14-15 1.3 本研究创新之处15-16第二章 对象和方法16-20 2.1 研究对象16 2.2 工具16-18 2.3 方法18 2.4 统计分析18-20第三章 研究一:人格障碍的筛查20-24 3.1 一般资料20 3.2 各型人格障碍的筛选状况20-24第四章 讨论一24-26 4.1 人格障碍的社会人口学特征24 4.2 人格障碍筛查情况讨论24-26第五章 研究二 临床疗效的对比26-37 5.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26-27 5.2 不分类人格障碍组与对照组之间临床疗效的对比27-31 5.3 边缘型人格障碍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对比31-34 5.4 边缘型人格障碍组、其余人格障碍组、对照组临床疗效对比34-37第六章 讨论二37-41 6.1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一般资料的讨论37 6.2 不分类人格障碍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的讨论37-38 6.3 边缘型人格障碍与对照组临床疗效的讨论38-39 6.4 边缘型人格障碍、其余人格障碍与对照组临床疗效的讨论39-40 6.5 总结40-41第七章 研究三 边缘型人格障碍与童年创伤经历的关系41-43 7.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41 7.2 童年创伤经历与一般资料的相关41 7.3 BPD 组与对照组童年创伤经历的对比41-42 7.4 童年创伤经历与边缘型人格障碍之间的相关42-43第八章 讨论三43-45 8.1 童年创伤经历与一般资料的关系43 8.2 边缘型人格障碍与童年创伤经历的关系43-45第九章 研究四 边缘型人格障碍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45-49 9.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45 9.2 父母养育方式与一般资料的相关45-47 9.3 边缘型人格障碍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47 9.4 童年创伤经历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47-49第十章 讨论四49-51 10.1 父母养育方式与一般资料的关系49 10.2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父母养育方式49 10.3 儿童期创伤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49-51参考文献51-55文献综述55-64 参考文献61-64附录64-67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67-68致谢68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兰兰;张天宏;肖泽萍;;[J];上海精神医学;2007年03期
罗小年;[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5年02期
周玉萍,高晓翠,刘红霞,谢晓燕,谢传革;[J];山东精神医学;2005年01期
赵幸福,张亚林,李龙飞,周云飞;[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16期
黄悦勤,刘宝花,刘肇瑞,张桂芝,张华明;[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年05期
张天宏;王兰兰;肖泽萍;戴云飞;张海音;仇剑崟;王振;俞峻翰;吴艳茹;蒋文晖;;[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1年04期
岳冬梅,李鸣杲,金魁和,丁宝坤;[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年03期
,姚树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钱铭怡,姚萍,李丽敏;[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6期
王坤;郑晓边;郭敏慧;刘小杰;;[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年04期
陈立民;张霞;夏荣;;[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1年03期
李祚山,唐加祥,赵楠;[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王春霞;[J];丹东师专学报;2002年S1期
辛方兴;王家同;;[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年21期
陈丹群;;[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赵鹏程;高和平;蹇开富;崔建平;;[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叶一舵,白丽英;[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袁艳芳;;[J];高教论坛;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启荣;苗国栋;阳琼;余金龙;;[A];中国民康医学杂志创刊20周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张文武;王晓笳;胡珍玉;;[A];2009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老年精神障碍学组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瑛秋;[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许碧云;[D];四川大学;2004年
李江雪;[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张朝辉;[D];中南大学;2008年
谢朝晖;[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刘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傅一笑;[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董洁;[D];南开大学;2010年
赖运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罗艳红;[D];中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邓楠楠;[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马薛娟;[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王曲;[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颜芹哥;[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卢笳;[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蒋桂黎;[D];西北大学;2011年
韩小慧;[D];河南大学;2011年
徐敏;[D];河南大学;2011年
马慧燕;[D];河南大学;2011年
龚务;[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卢宁,刘协和;[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1年03期
林涛,蔡焯基,杨蕴萍,李占江;[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2年03期
郭慧荣,肖泽萍;[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4年01期
郭慧荣,肖泽萍,陈珏,仇剑崟;[J];上海精神医学;2003年02期
戴云飞;肖泽萍;王振;张海音;陈珏;邹政;何燕玲;赵介城;张明园;;[J];上海精神医学;2006年01期
朱惠民,张载福,喻跃国;[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9年06期
唐宏宇,李从培;[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7年05期
石立红,黄悦勤,云淑梅,张桂芝,许又新;[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9年02期
陈远岭,徐俊冕;[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5年04期
杨蕴萍,沈东郁,刘稚颖,王久英;[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徐琳;;[J];大众心理学;2009年04期
郭琳;屈晓飞;;[J];群文天地;2011年08期
张喆;;[J];新知客;2008年08期
陈达;刘陈陵;王少松;;[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年04期
杨玲;;[J];新课程学习(下);2011年09期
黄灿泽;宋东峰;栾融融;温雅;傅文青;;[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年03期
曹晖;张自富;;[J];实用医药杂志;2006年03期
韩松落;;[J];南方人物周刊;2009年09期
毕立拉;;[J];心理与健康;2008年06期
Susan BFrancine S方莉;;[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程丽娟;;[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项锦晶;申荷永;;[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刘爱军;李安民;张海涛;;[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何畏;[D];浙江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蒋国栋;[D];南京医科大学;2012年
葛怡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姜文娟;[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王峘;[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宋东峰;[D];苏州大学;2009年
迟庆;[D];吉林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边缘人格障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