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本人的真实经历来谈你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案例问题进行…

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可编辑】doc下载_爱问共享资料
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可编辑】.doc
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可编辑】.doc
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可编辑】.doc
简介:本文档为《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可编辑】doc》,可适用于综合领域,主题内容包含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可编辑】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心理咨询师论文(国家职业资格二级)论文类型:案例分析报告论文题目:大学生人际交往符等。
侵权或盗版
*若权利人发现爱问平台上用户上传内容侵犯了其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等合法权益时,请按照平台要求书面通知爱问!
赌博犯罪类
在此可输入您对该资料的评论~
添加成功至
资料评价: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调查实践报告
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调查实践报告 引言:在现代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对学生进行优化人际关系的策略指导,就会形成正确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吗?可事实却出现了很多这样的现象:不少大学生抱怨大学生活缺乏“感情色彩”、空虚无聊寂寞,与想像中的大学生活大相径庭??为了全面了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问题上的总体情况,以期更好地对当代青年实施在该方面的教育,我进行了此次问卷调查。 调查简介: 1、调查对象:随机选取几所大学在校学生,年级、性别、专业不限。通过填写问卷收集数据和相关信息。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实际样本构成情况:男生64人,女生36人;大一28人,大二49人,大三18,大四5人。其中中国科技大学30人,安徽大学25人,江南大学24人,安徽农业大学13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8人。 2、调查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题涉及多方面,采用抽样问卷调查方式最后将数据汇总并作统计分析。 调查结果与分析: 现状分析(交往问题): (一)、学生的人际交往情况整体上比较良好,在人际交往方面有困扰的比例比较正常
经调查分析显示,大多数的学生交际能力比较强,与朋友相处的困扰较少。部分的学生与朋友相处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但是仍少数的学生在与朋友相处的行为困扰较严重。通过这些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并不是十分乐观,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去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在大学生的生活中极为重要,所以这样的调查结果是不大理想的。我们要努力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及交际素质,学校也要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让同学多一些和人交往锻炼的机会。 (二)、学生在交谈方面存在一定的困扰,不能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
据调查显示,71%的学生表示如果人际关系不好的主要原因是交际技巧的缺乏。4%的学生不善于交谈,41 %交谈能力一般,55%的学生有较高的交谈能力和技巧。学生在交谈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为时常避免表达自己的感受,占28%,关于自己的烦恼有口难言的占21%。可以看出学生在倾诉自己的问题时存在一定困扰,不能轻松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难以说出自己的苦恼。而当不熟悉的人对自己倾诉他的生平遭遇以求同情时,自己常觉得不自在的占22%。这些数据都体现着现代大学生在交谈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这也体现出我们现代大学教育的一个弊端,太过于以学习为重,忽视了学生的交际交谈能力的培养,所以很多学生在这方面能力不强,这也直接影响到一个学生的人际交往的能力和技巧。 另外,还有不少的学生觉得自己和大家在一起时,常觉得自己是孤单一人,13%的学生对连续不断的谈话感到困难,这体现出当代学生对交谈技巧的缺乏,在交际中不能正确地表现自己,觉得自己孤单一人,不能和别人进行很好的沟通。还有49%的学生在对别人的话不感兴趣时,不能耐心听完,12%的学生不能广泛地听取各种意见、看法,体现出学生在倾听方面缺乏技巧,不会倾听的人在交际上也存在很大的困扰,也就不能更好地处理交际问题。从整体数据显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当代大学生的交谈能力需要大力提高。 (三)、与异性朋友交往存在较严重的困扰 作为处于青春期转型成熟的大学生,与异性之间的交往非常重要。但从调查分析来看,5.88%的学生与异性朋友交往存在较严重的困扰,21.6%的学生与异性交往行为困扰程度一般,72.5%的学生较懂得正确处理与异性同学朋友的关系。数据分析显示,作为青春期想成熟过渡的大学生,和异性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吸引力,但学生感觉和异性交往过少,体现出现在早期对学生的学习为重,不能早恋的教育思想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学生把和异性交往看成是早恋趋向,因此也时常会避免和异性亲密交往,因此也就会缺乏和异性交往的经验。而且,有部分大学生,对异性感觉比较神秘与好奇,所以感觉和异性之间存在着隔阂,不能正确处理和异性来往的问题。 (四)、大学生宿舍关系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室友关系最难处,大学里对人改变最大、影响最深的,也是朝夕相处的室友。宿舍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每个成员的学习、生活乃至健康。不健康的宿舍人际关系,对学生的不良影响也最大。 当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状况还是比较好的,影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什么巨大的利益冲突,无外乎一些生活琐事,如对宿舍成员的生活习惯以及日常行为的观点不一致引发的一些小争执,这些现象表现在女生身上更为明显。 (五)、大学生与同学、朋友交往中存在的问题 (1)、交友的封闭性和好友的缺乏性。调查结果显示,很大一部分同学的交往范围是狭隘的,大学生对目前在大学中所结交的朋友中,本班同学占的比重较大,有84%。这一数据充分显示了大学生交友的封闭性。 当代大学生普遍缺少互诉衷肠、同甘共苦的知心朋友,究其原因是他们在交往中没有做到坦诚相对。有些大学生在与别人交往时,总喜欢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和需要掩盖起来,在他们看来,人世一切是那么无聊,令人厌倦、平淡、无意义;他们往往持一种孤傲处世的态度,只注重自己的内心体验,古怪的行为和习惯有时令人难以理解。这种人交往的失败就在于在心理上建立了一道屏障,把自我封闭起来,无法与别人沟通,从而使自己的人际关系处于危机之中。观镜自赏往往容易导致性格的偏执,做出令人不解的古怪行为。 (六)、网络交往热,现实交往冷 虚拟淡漠倾向。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虚拟世界开始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家园。“踏着铃声进出课堂,宿舍里面不声不响,互联网上互诉衷肠。”可谓是某些大学生交际现象的形象描述。依据调查,有39%以上的学生认为,纷繁复杂的网络虚拟世界使自己沉迷其中。现如今,如果一个大学生不会上网、没有QQ号码,那是不可思议的。青年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交际日益增多,网络虚拟交往具有两面性,在扩大人际交际范围与对象的同时,也容易使大学生忽视现实的人际关系,表现为逃避现实的心理现象。网络虚拟交往一边是鲜活的人,另一边却是符号,虽然符号可传递思想和情感,但无法感受到现实人际交流的情感色彩,长此以往必然引起交往者的情感匮乏而趋向冷淡。加之,大学生一旦在现实交往中受阻,就会转向虚拟世界里寻求安慰和满足,淡漠面对现实人际环境,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更加沉溺于网络,脱离现实,最终将导致退缩孤僻、自我封闭,致使人际交往出现淡漠与疏离。
存在问题的原因: (1)、自身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尚未完全成熟,且从学校到学校,社会阅历肤浅、思想意识单纯。学习内容多集中于书本与理论知识,虽掌握了较为扎实的理论与书本知识,但因生活阅历简单,心里承受能力差。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教育多以学习为基点,被幸运的光环所笼罩,往往过誉自己。但在正确分析自己、恰当地处理同学关系的问题时,极易产生困惑与错觉。此外,自我适应环境、自我认知、人格健全等方面存在问题,也在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2)家庭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多位独生子女,自幼受到父母宠爱,习惯于自我为中心,缺乏迁就他人、理解他人、关爱他人的意识。从小受到父母的过多保护、控制,致使缺少与人交往的原则以及个人的心理空间,对与人交往中的许多问题不知所措。社会贫富的分化,经济条件的差异,致使有些学生悲观退缩,也成了大学生间交往的障碍。 (3)学校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学校在高考的指挥棒下,过分追求分数与成绩,而忽视了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导致大学生智商高、情商低的现象。往往处理不好与他人相处、沟通、交流等问题。高校教学方式的相对滞后,致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没有机会得到有效的指导与帮助。 (4)社会因素的影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日趋加剧,人际间无利害关系,温情共处的状态,被无情的竞争所取代,导致人际关系疏远,人情冷漠,产生了人际交往的壁垒。过去那种重义轻利的传统观念,依然是中国社会所弘扬和提倡的,但市场经济中追逐利润是客观规律。金钱、财富在人们观念中的地位得到提升,物欲、功利意识浓厚起来,致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嫌贫爱富”、追逐名利的思想意识。青年学生嗅觉敏感,容易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新事物,因此,功利意识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体现较为明显。“穷学生”与“富学生”间产生了交往壁垒。
(5)网络因素的影响。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高度发展,打破了人们在时间和空间交往上的限制。但虚拟的网络交往代替了人们之间直接的情感交流。网络在快速传递知识信息、提供娱乐游戏的同时,也为大学生发泄不良情绪、寻求精神寄托、逃避现实生活提供了场所,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封闭和交往能力的下降。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交往,从而忽视现实生活,遇到问题习惯于舍近求远。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促进策略(解决对策建议): 大学生从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就已决定了其人际交往的需要,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但是人际交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么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应该如何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呢?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自己的长期努力。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必须要掌握以下交往原则: (一)对人际交往要有清醒的认识 作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体―大学生本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要清醒地认识到以下几点: 1、交往是双向的,没有交流就没有了解。只有开放自己,才能更有效的接近他人。 2、交往是平等的,只有尊重他人,才能使别人尊重自己。在与他人进行交往时,要把双方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即不能觉得低人一头,也不能自高、自傲、高高在上,在交往中对自己要有信心,对别人要有诚心,平等互利交往,才有可能良好持久。 3、交往是有选择性的。交往的双向性,决定了交往的互动性和选择性,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你,要选择能够与你产生共鸣的人做为交往对象,不要一味的寻求数量的多少,一定要注意交往对象与自己是否真的可以持久交往,一厢情愿会造成两败俱伤。 4、交往的期望值不要太高。不要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你的知心朋友。“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有层次的交往中一定要避免因感情投入过多而回报较少造成的心理失落感。 5、交往过程中要相互信任。美国哲学家和诗人爱默生曾经说过:你信任人,人们才对你重视。以伟大的风度待人,人们才表现出伟大的风度。从积极的角度去理解他人的动机和言行,不要枉加揣测,不要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否则,交往是不会持久的。 (二)把握成功的交往原则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之中,除了要对人际交往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以外,还要掌握一些合理的交往原则: 1、谦虚谨慎,摆正位置 要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正确认识和评估自己的过去,把过去的种种经历当作未来人生发展的基石,把大学生活作为人生的一个新起点,平静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努力保持一种平和而理智的心态,谦虚待人,争取在自己的人生路上一路走好。 2、平等相待,真诚相处 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决定了其人际交往的基础只能是人格平等,以诚相待。因此,在学习、生活、工作特别是困难面前,互帮互助。“善大,莫过于诚”、“人之相知,贵相知心”。热诚的赞许与诚恳的批评,都能使彼此间愿意了解、信任、倾诉、交心。 3、打开心窗,主动开放 每个人所隐藏的内心世界,正是别人希望发现的奥秘,一般来说,只有真诚开放了自己的内心,才能走进别人的心灵世界。当你对别人做出一个友好的行动来表示支持或接纳他时,他的心里就会产生一种压力,为保持自己的心理平衡,他便会对你报以相应的友好行为。善于与人交谈和一起娱乐、能恰当分配时间与人交往、参加集体活动等往往会取得思想上的沟通、感情上的融洽以及人际关系的稳固。 4、心理互换与相容 两个人之间的心灵沟通在人际交往中十分重要。一方面,生活中常常由于种种原因而导致不能很好的理解别人。但当你站在别人的位置看问题时,就会了解别人的所言所行,获得许多从未有过的理解,便会觉得心理上的距离缩短了。另一方面,每个人都有保留自己意见和按照自己意愿去生活的权利,彼此只能用自己的思想去影响别人,而不可能强制改变别人。如果时时处处尊重和理解别人的选择,不过高要求别人,就可以减少误解。努力使自己心胸豁达,相互谅解,从而达到心理相容 5、合作协助,友好竞争 大学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鹤立鸡群的人往往会被看成“怪物”,大学生生活的环境,使得彼此间的合作不可避免。你应该在别人午睡时,尽量放轻动作;自己听音乐时戴上耳塞;有同宿舍朋友、亲友来访,热情接待。“勿以善小而不为”。当你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时,彼此合作的契机便已来临。大学生在与他人的竞争中,应倡导“公平公正公开,既竞争又以诚相助,既竞争又相互合作。” (三)掌握人际交往的艺术 1、语言艺术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两句话告诉我们交往时要注意运用语言的艺术。语言艺术运用得好,就能优化人际交往。相反,如果不注意语言艺术,往往在无意间就出口伤人,产生矛盾。人际交往中要注意称呼得体和讲话注意礼貌,良好的语言艺术必须要做到适时。适度、适量。 2、非语言艺术 非语言一般包括眼神、手势、面部表情、姿态、位置、距离、肢体语言等。掌握和运用好这种交往艺术,对大学生搞好人际交往是必不可少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像嘴一样会说话”,面部表情是内心情绪的外在表现,它们均能表达人的态度和情感。如眉飞色舞表示内心高兴,怒目圆睁表示愤怒等。交往中还可用人体动作来表达思想,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根据谈话的内容和场合,正确运用非语言艺术,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有时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3、学会有效地倾听 人际关系学者认为“倾听”是维持人际关系的有效法宝,几乎所有的人都喜欢听他讲话的人,倾听技术成为改善人际交往的重要方式,所以,大学生要学会有效地倾听。在与人沟通时,作为听者要少讲多听,不要打断对方的谈话,最好不要插话,要等别人讲完之后再发表自己的见解;要尽量表现出倾听的兴趣,听别人讲话时要正视对方,切忌小动作,以免对方认为你不耐烦;力求在对方的角色上设身处地地考虑问题,对对方表示关心、理解和同情;不要轻易地与对方争论或枉加评论。
(四)增强自己的人际魅力 人际魅力,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个体对他人给予的积极和正面评价的倾向。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人,并愿意与之交往;每个人也都有自己讨厌的人,不愿意和这些人交往。这种现象反映的实际上就是人际吸引。那么,大学生如何增强人际吸引力,做一个受别人欢迎的人呢? 1、努力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怎样表现才能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呢?心理学家卡耐基在其著作《怎样赢得朋友,怎样影响别人》一书中总结出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的六种途径:真诚地对待别人;微笑;多提别人的名字;做一个耐心的听者,鼓励别人谈他们自己;谈符合别人兴趣的话题;以真诚的方式让别人感到他很重要。 2、培养良好的个性特征 良好的个性特征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促进作用,不良个性特征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阻碍作用。生活中,大家都愿意与性格良好的人交往,没有人愿意与自私、虚伪、狡猾、性情粗暴、心胸狭隘的人打交道。因此,要不断形成良好的个性特征,注意克服性格上的弱点和缺陷。 3、加强交往,密切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在空间距离上的接近是促进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因为人与人之间在空间位置上越接近,彼此交往的频率就越高,就越有助于相互了解,沟通情感、密切关系:即使两个人的人际关系比较紧张,通过经常交往,也有可能逐步消除猜疑、误会;反之,即使两个人关系很好,但如果长期不交往或很少交往,导致彼此了解减少,其关系也可能逐渐淡薄。大学生的生活圈子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学校,范围的狭窄促使大学生之间接触密切,这是建立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有利客观条件,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越条件,与朋友保持适度的接触频率,使人际关系不至于淡化甚至消失,争取在自己遇到困难时不至于孤立无援。
朋友们,如果你能努力朝这些方向前进,你就会发现,一切正在悄然改变:朋友之间的不快荡然无存,能够畅所欲言的知音越来越多;亲友间深挚互爱;你便会过得充实愉快,会觉得人际交往是一件自然与轻松的事,从而对学习生活持以乐观的态度,对塑造一段完美的大学生活以及以后的人生充满信心。 大学生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他们心理正常发展、保持个性健康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每个人生命的主宰其实就是自己,关键是你要有所改变,要有强烈成功的愿望,针对自己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对待人际交往,找到合适的方法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逐渐学会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报告时间:
联系客服:cand57il.com东北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的大学生人际交往研究 姓名:罗素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马克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指导教师:王平
摘要和谐社会是指“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 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既强调人与人的和谐,又要达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必 要条件。大学生活除了知识外,最关键、最基本的是人的能力。大学生作为_个特殊 群体,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日益强大的社会心理压力,如何认识和正确处理大学生人际 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了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论文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阐释了“和谐社会’’和“人际交往"的概念,中国传统到现代社会和谐理念的发展演变,中西方文化对人际交往理论的理解,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和谐和人际关系理论。第二部分,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现实入手,对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范围、类型、 特点等,做了相对系统的归纳和研究,指出了当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第三部分,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自身等不同方位入手,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存在的弊病、障碍、以及不和谐因素的影响因素。 第四部分,对构建大学生和谐、健康、稳定的人际关系,提出了相应对策。 本文中心阐述了在大学校园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 勃的环境,将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关键词:和谐社会;大学生;人际交往 AbstractA harmonious society refers toasociety、析t11“democratic laws、justice equality、honestyhospitality、dynamic order、stability and harmonious coecistence of Man and Nature.’q'he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showld emphasice the harmony of peopleaswellaSachieve theharmony of human beings、nature and society.Good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skilll and relationshipis essentialtothesurvivaland development of people.Inaadditiontoknowledge,capability is the most critiral and basic in college life.Ascollege students face fierce competition pressure,SO it isspecial group,theand increasinglypowerful socialand psycholgicalsignificant for them to understand and handlethe interpersonal problems.Thesis‘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The first part,explain the”harmonious society”,”interpersonal”concept of traditional Chinesetothe modem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 of social harmony and the evolution ofofWestern culture in interpersonal theorysocial harmonyunderstanding,especiallyin theMarxist theory of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contemporary andresearchThesecond part,from college students to start interpersonal reality ofcollege students interpersonalscope,type,characteristics,andrelative systeminto and madeacontemporarycollege students in the interpersonal process of theexistence ofdefects,obstacles,as well as the factors of disharmony.Thethird part,from thecommunity,schools,familiesaSandstarttheir own differentdirections,to identify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interpersonal process of theexistence of defects,obstacles,as well the source of discordfactors,andaanalysis.The fourthpart,through researchoncollege studentsto buildharmonious,healthy andstable relationships,the corresponding This article centers the formation ofa onresponse.university campuses to establish goo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unity of love,and full of vigor and vitality of the environment will beconducive to the formationand development ofcollege studentsahealthy personality.KeyWords:HarmoniousSociety;College Students;InterpersonalCommunicationⅡ 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 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据我所知,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 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人的研究做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 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 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噬 期:雄二/;.日日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指导教师签名 期≯么≥.7务所..S电话:―― 邮编:――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引言一位阿拉伯哲人说过:“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犹如陆地上的船,是永远不会漂泊到人生大海中去的。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条件,人际关系的质量对其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和终 生的幸福都有重要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素质不仅关系到个人前途,也关系到国 家人才队伍的质量和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尤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素质人才必须具有较高的自我意识、合作意识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调查表明,当今大学生比以往任何时期都热衷于人际交往,但大学生交往中所发生的问题也十分多见, 值得关注和指导。 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规格的要求,高等学校作为社会人才的培养基地, 如何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是高校面临的又一个重要问题。现代社会飞速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不断缩小,社会交往在不断增多,社交能力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和生活幸福也变得越来越重要。高等学 校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教育基地,应该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为社会提供富有 创造能力和合作精神的人才。所以要教育和教会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大学 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每个成长中的大学生,都希望自己生活在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中,应该如何改善人际关系、加强人际交往,是每个大学生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大学生正处在学习知识、了解社会、探索人生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主要活动都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进行和实现的。美国学者卡耐基指出:在现代社会,人们事业能否取得成 功只有15%靠他自身的能力,而85%则取决于人际关系。人际交往以及交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而且也直接影响其心理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得到支持与理解,给人精神上的 愉悦和满足,促进身心健康;不良的人际关系则使人感到压抑和紧张,承受孤独与寂 寞,损害身心健康。引导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思考、引导大学生人际交往向更高层次发 展,就要使大学生树立交往的正确观念,走出交往误区,增强对人际交往原则的理解, 积极发挥学生正式组织的阵地作用,克服非正式群体的消极影响,营造良好的交往环 境和努力改进教育引导方式方法,是每一个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的责任。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相关概念研究(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1.。和谐刀的概念“和谐"一词源自何处?据侯马市专家学者考证,“和谐"一词源自新田,最早出现在著名古代文献《左传》中。“侯马,古称新田,是春秋时期晋国晚期的都城。据《左传?襄公十一年》记载, 公元前573年(晋悼公四年),晋国周边的少数民族山戎的一支无终国首领派使臣赴晋 都新田朝见悼公,“以请和诸戎"。大臣魏绛力排众议,主张和戎,同时辅佐悼公实施 惠民之策,终使晋国实现了复霸中原的梦想。悼公特意将郑国进献之“乐之半赐魏绛", 并向魏绛致谢:“子教寡人和诸戎狄,以正诸华;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 所不谐……"无论是《左传》的权威性和影响力,还是其记载典故的翔实程度,都无可 辩驳地说明:此系‘和谐’一词的最早出处。一n1而现在,“和谐"又被冠上了新的定义。“和谐是指配合匀称、适当,是事物内部因素的多样性、差异性、矛盾性达到协调、均衡、适当的状态,也是社会主体的一种价值 取向。古往今来,和谐美、和谐社会一直是进步人类追求的美好理想。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一直向往和追求事和、物和、人和、家和、国和、天地人和。但是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绝对的和谐是不存在的。因此,和谐的美好状态成为人类永恒的追求。"瞪1 2.“和谐社会一的概念 (1)马克思主义关于“和谐社会"论述揭示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的理论渊源,不仅有助于我们历史地把握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与此前人类思想史上,特别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和谐社会"观的理论渊承 及批判性扬弃之关系,同时还能使我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的超验维度和崇高命意。马克思致力于人的自由发展,从关系学角度多视角地阐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 与自然之间关系和谐的内涵与必要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和演进趋向的理性抉择,追求社会和谐的思想也因此构成了马克思历史理论中的重要方 面。马克思指出:“各人借以进行生产的社会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 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改变的。生产关系总和起来就构成所谓的社会关系, 构成所谓社会,并且构成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社会,具有独特特征的社会。¨31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的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理想社会,也是包括马克 思在内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懈追求的一个理想社会。马克思认为:“社会性质是整个运动2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性质,正像社会本身作为的人一样,人也生产社会。活动和享受,无论就其内容或就 其存在方式来说,都是社会的,是社会的活动和享受。自然界的人的本质只有对社会的 人来说才是存在的:因为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对人来说才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带,才是他为别人的存在和别人为他的存在,才是人现实的生活要素;只有在社会中,人的自然的存在对他来说才是其人的存在。因此,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一H1在这段论述里,马克思怀着极大的热情,预言了未来社会的两重和谐,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人与人的和谐。 (2)中国传统理念中的“和谐社会’’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安邦治国、品德修养、成就事业等方面,给我们留下了大量可资借鉴的宝贵遗产。如“天下为公、报效祖国,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有容乃大,勤劳勇敢、艰苦奋斗,崇德重义、修身为本,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等,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这些思想在今天仍具有重要 的现实意义。’’删“纵观世界发展进步的历史,伴随着演进的思维方式可以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矛盾性思维,也可称压倒式思维;另一类是和谐性思维,也可称共生式思维。历史上几乎 所有民族和国家的崛起、强盛,都与征伐、杀戮和资源掠夺紧密相连。构建和谐社会需 要和谐思维,而和谐思维的形成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和谐思想基础的支撑。和谐社会就其本质而言,是自由的人与有秩序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通过不断调节各种社会利益冲突来实现的。"嘲和谐社会的理想是否能够实现?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太平盛世"是否真的和谐?这些以怀疑形式提出的问题,强调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难度和鉴别真假和谐的标准,但并未放弃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冷静思考和真挚追求。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一些学者在研究中注意到了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我们要构建的和谐社会的全称叫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全称告诉我们有各式各样的和谐社会。 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都出现过和谐这一社会历史现象。历朝 历代的盛世,就可以说是一种和谐社会。"盯1但这样的和谐社会都是“传统的和谐 社会’’。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现代的和谐社会”。“传统的和谐 社会与现代的和谐社会有两个重大区别:一是前者往往以牺牲个人利益来换取社 会的和谐局面,后者则是以人为本的社会,能够协调好社会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 的关系,能够整合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关系,因而能够激发整个社会的活力;二 是前者建立在少数群体剥夺多数群体、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基础之上,缺乏社会 公平和正义,它是不能长久的,后者则是建立在社会公平和正义基础上的,具有可持续性。"嘲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二)人际交往理论1.。人际交往一的概念 “人际交往是和谐相处的一部分,是人际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影响。"阳1人际交往是为了获得必要的生活资料、必要的生活协作的手段;也是人获得精神上 的愉悦和满足的方式;同时也是人世世代代遗传下来的安全感的需要。可见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人际交往也称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人际交往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反映着人们寻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2.中西方人际关系差异人际关系的复杂程度有时无法理解,由于地域之间的差异,中西方的人际关系的差异也就显而易见。一般而言,西方的人际关系以个人为主。西方人认为,社会是按照社会契约组成, 个人自由独立。因此,人人的自由是建立在保证自由得以进行的保障――繁杂的法律一 一的基础上,从而西方人的人际基础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自由、平等、独立。 中国的人际关系以社会道德为基础的,中国人认为社会固然由个人所构成,但是个 人却很难离开社会而生存,个人的自由实际上必须依附在对社会伦理的遵循上的基础上。人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衡情论理,以伦理来弥补法律的不足,才是中国人的人 际基础。 当今社会往往强调多元文化脉络下的不同影响。然而,中西文化仍各有其主要思想与不同的传统价值观,在家庭成员的人际关系发展过程中,就出现了明显的差异。 3.马克思理论体系下的“人际交往一 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尤其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创建过程 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一定意义上说,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反映了一定历史阶段 的物质生产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以及由这种生产关系所决定的人的一切社会 关系的总和.社会交往理论本身就构成马克思社会历史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都是人们相互作用的产物。人与人之 间、人与群体之间的交互作用和交互影响,产生了社会。人们以与生产相关的交往为主干,展开丰富多彩丰富多彩的社会交往活动,这就是人际交往。这种交往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交往,不是单纯的个人交往。"n帕在共产主义社会之前的各种社会条件下, 人际交往总是受到社会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局限,是有限的,甚至是被迫的。只有到 了共产主义社会状态,人们的交往才能是普遍的、完全自由进行的。在目前的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的历史条件下,虽然具有了比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更加普遍交往的物质和精神 条件,但仍然是存在局限和束缚的。无论在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方面,我国正处于发展 中国家的现实,就决定了当代的人际交往不可能达到没有局限的程度。4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马克思主义认为,“交往的动力归根到底来自人们的需要。需要是人的本性。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就没有相关的各种交往。人的需要推动着人们不断从事新的生产活动, 调整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在现实的社会中,交往从某种意义上推动了历史的发展,而 人际交往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n门(三)人际交往与社会和谐的关系人际交往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具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融洽与和睦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因此,寻找出一种科学的、合理的方式来提高现代人际交往的质量,对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矛盾与冲突,协调社会关系,实现自 然、社会与人的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和谐的人际关系对社会和谐有促进作用“人是社会的人,人要在社会中营造诗意的栖居环境,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亲 善、互帮互助,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光明磊落、以诚相待。一个家庭、一个单位、一个社会,做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创造力,为各项工作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支持。"n21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人是整个社会中的一个因子,如果没有人 与人之间和谐的交往,社会的和谐便无从谈起。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洪流中,有这两类重点矛盾:“一类是人与自然的矛盾,一类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其中又以人与人之间 的矛盾为诱因。只有人与人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关系,才能不断减少乃至消除人际之间的 纷争,致使人们同心协力,来更好、更彻底地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n312.社会和谐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创建人际和谐环境的创造,并非纸上谈兵那么容易。它需要民主和公平的生活环境作为基点来维护。民主是表达人们愿望的重要形式和途径,比如说,领导干部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充分发扬民主和尊重群众民主权利,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使人们的正当 意愿得以充分实现,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就会更加密切,人际关系就会更加和谐。“公平是调整人际之间关系的重要因素,人与人之间的许多矛盾往往都是由不公平造成的。因此,坚持公平原则是营造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保证。州141个人素养是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基石,只有人人重法规、守纪律、讲道德、真诚 守信、团结友爱,和谐的入际关系才有良好的基础。 3.社会和谐和人际关系和谐有利于个人成长 “所谓和谐社会,不仅是单个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还包括个人与集体的和谐乃至 与整个社会和谐。个人与集体、与社会在利益上既有共同性,又存在着差异性,难免会5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发生冲突,因而如何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做到人与社会的和谐一致,便成了促进社 会和谐的首要问题。一u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任孝鹏博士也曾解释说,“人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 力,必须想办法排遣,否则就会产生负性情绪,比如焦虑、抑郁等,这时,你很可能会想到寻求社会支持,而这个社会支持之一就是良好的人际关系。一n叼6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当今社会快速发展,日新月异的变化。交际与沟通能力越来越成为企、事业单位选 择人才的前提标准,以及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主要动力,因而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更看重 求职者的‘情商’。面对用人单位开出的招聘条件,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感受到了人际交 往能力的重要性。 “同前一项针对大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调查显示,有41.98%的学生认为人际交往能力的训练是‘找工作时对自己特别有帮助的教育内容’,大大超过了专业能力训练(14.9%)、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训练(17.5%)和心理素质教育(17.5%)等其他知识能力。而在回答‘通过择业你感到自己特别欠缺的素质是什么’时,选择人际交往能力的比例最高达34.8%,同样排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28.8%)、操作技能(25.9%)、基础知识(4.6%) 等之前,位列首位。一u刀(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范围和类型1.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范围在今天的大学校园里,大学生根据各自兴趣、爱好、性格等的不同,结成一个一个 或松散或紧密的交际圈。在一个个或明或暗的交际圈中,同学之间有“亲疏”之分,有好朋友和一般朋友之分。大学生的交际小圈子,大概可以分为学习型、娱乐型、生活型、社团型、老乡型等几种类型。“学习圈――在这个圈子里的同学,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就是学习。但真正为了学习学校开设的课程而形成学习圈的并不多,大都是为了通过某种公共考试,比如考研、考托、考G、考律师或者考其他某种证书,而形成的一个个学 习圈。娱乐圈――在这个圈子里的学生,都爱好某种娱乐活动,如体育运动、文艺活动、休闲娱乐等。喜欢体育运动的学生,课余时间经常在一起活动,不仅内部‘操练’,还经常主动‘出击’,找别人打对抗赛,力求把圈子的活动搞得丰富多彩。社团圈――学生社团是大学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团有理论类、实 践类、文艺类、体育类,涉及文、史、哲、天、地、生、音、体、美等各个方面。许多 大学生通过社团走出校园,将自己和社会、和自然融为一体,培养能力,增长才干。合 租圈――近年来随着大学扩招等改革,对学生的管理有某种程度的放松,有些学生在校 外租房合住,形成了一个一个的生活圈。在这之中,有的学生是网迷,因学校的供电时 间有限制,不能想上网就上;有的学生在谈恋爱,学校对宿舍的管理有‘性别限制’, 能充分享受‘自由自在的爱情’,还有的学生是为了打工方便,也有个别同学与舍友关系紧张,不如一走了之,与关系好的同学形成新的生活圈。合租圈是在社会转型时期大学校园里出现的新的学生交际圈。老乡圈叫0年代以来,‘老乡会’逐渐成为大学校7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园里的一‘热’,是大学生的一个重要的交际圈子。大学校园里‘老乡会’的特点:一 是以地域上的‘同乡’为基础,由来自同一地区的学生组成,大的以省为界,小的以地、 市为界等:二是具有封闭性,以老乡感情维系,对内是一种比较亲密的人际关系,对外 则具有封闭性和排他性"。n羽 2.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类型 由于大学生没有步入社会,因此是一个比较单纯的交往团体,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 所交往的对象,无外乎都是些每天围绕在身边的人。 (1)与父母的交往 父母是自己最为亲密的人,有很多同学从小一直生活在父母的身边,直到步入大学 才离开父母独立生活。步入大学后大多数的外地学生,由于不能及时、快速地调整心态 以适应新的环境,想家在所难免。也由于体谅父母对自己的思念之情,因此,他们会通过书信或电话及时、主动地向父母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等情况,和父母加强思想感情 的交流。有些平时对父母依赖性很强的学生像长不大的孩子,电话天天打是不用说的,而且 经常抽空或逃课回家,甚至有的要退学回家。他们的情绪常常会影响父母,只能让父母 牵肠挂肚,放心不下。比如,有的高校就出现了家长申请到校陪读的事例,或者在校外给孩子租房子雇用保姆的事例。也有少数学生眼高手低,觉得随着知识的增加,便瞧不起父母、认为父母的思想跟 不上时代,没有共同语言,因而越来越缺乏沟通。 (2)与同学的交往 同学相互间的交往是最为普遍,并且无时无刻不伴随在身边的。大学班集体由有着 不同方言和生活习惯的大学生组成,大多数学生是从中学校园直接走进大学校园的,社 会阅历浅,思想单纯,相互之间能够自然地产生纯朴的“同窗"情谊,形成友好的同学 关系。“共同的乡音俚语,饮食习惯,很容易使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甚至不同学校的大 学生们联系起来,大家一起交流大学生活经验,减轻心理震荡,获得情感共鸣,摆脱暂 时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但随着相互交往和了解的深入,不同的地域出身,家庭背景, 个性特点,生活习惯,甚至不同的方言,都有可能成为继续交往的障碍。一n阳(3)与老师的交往大学里师生之间的交往并不像中小学阶段是那样的密切,会相对松散,活泼一些。 大学生接触最多的是自己的辅导员,他们与学生的年龄差距不大,会像朋友一样与学生 交流思想,促膝谈心,并参与班级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 而任课教师,他们要面对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流动性大,加之老师上课来, 下课走,接触机会相对较少。只在其授课时间与学生接触,切磋学问,探讨问题,因而 一般是单纯的教学关系。此外,大学生经常会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方法、工作态度进行 评价,更愿意与学术水平高,教学态度好的老师接触,由衷地敬佩甚至崇拜这些老师。8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管理育人的行政人员,服务育人的学校职工等也是大学生经常要面对的人际交往对 象,比如宿舍、食堂、图书馆的管理人员等。与师生关系不同,这些交往的顺利进行, 必须建立在自觉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否则大学生的行为就会受到批评和制约。 (4)网络交往“网络是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兴产业。网络拓展了人类交往的 空间,网络交往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新型人际交往方式。人们通E-mail(电子邮件),ICO(网络寻呼),IRC(网上聊天室),BBS(电子公告板)等手段在网络虚拟社区中聊天, 交友,游戏等。’’啪1一般来说,网络人际交往对大学生来说具有双重效应:一方面是积极影响,大学生 通过网络结交了许多朋友,获取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开拓了思路,使自己受益匪浅。 另一方面是消极影响,有的大学生患上了网络人际依赖症,他们将虚拟当作了现实,过 度热衷于网络交往,过分迷恋在网络上产生的友谊或爱情,并幻想用这些虚拟的人际关 系取代现实的人际关系,致使他们与周围的人缺乏社会沟通和人际交流,甚至在离开网 络的虚拟世界时出现孤独不安,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自我评价降低等症状,严重的甚至出现抑郁症。Ⅲ。 (5)社会交往 在大学阶段,对人际沟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的大学生们, 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找到理想的工作,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条 件。扩大社会交往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加入学生社团,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勤工助学等积极健康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扩大社会交往面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途径。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们既可以增加对社会的了解,也可以扩大社会交往的范围,还能够提高自 己独立谋生的本领。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如何对待社会交往的问题上,应注意避免两种倾向:一种是社 会交往活动太多,对象太杂,频率太高,认为“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关系也是生产力",抱着这样的心态,盲目交往。结果,毫无选择的社会交往严重影响了学习甚至 使自己染上了不良嗜好;另一种是社会活动,社会交往过少,“两耳不闻窗外事”,只 管埋头读书,注重了书本知识的积累,却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现代大学生要善于在各种社会交往中培养自己的亲和力,掌握与不同类型,不同层 次的人交往的技巧和方法,为自己营造一个和谐的人际环境;同时,社会毕竟是复杂的, 思想单纯,阅历不深的大学生们要有自我保护意识,谨慎交往,以免上当受骗。(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1.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不稳定性 大学生是当代青年的一个特殊群体,其交往具有当代青年交往的特点,因其独特的 生活、学习环境也具有自身的特色:9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过于自主性――“随着知识含量的增加和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评判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表现在择友和交际中,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来处理新环境中 的人际关系,但由于长期处于影视的虚拟环境中,社会经验少、交往能力差,在认识和 评价他人时经常会出现主观、极端、简单化的倾向,从而影响人际和谐。"呦1(2)缺乏理智性――“大学生正处于青春、阳光、感性强于理性的年龄阶段。往往是出于性格、习惯、观念乃至语言等方面的相似即志趣相投而结为朋友,没有特定的 目的,相互之间注重的是情感上的价值,注重彼此思想上、情感上的交流,缺乏对交往人品的估量。"田1(3)崇尚完美性――“大学生思想单纯,对人或事物的要求趋于理想化。正处于 求知阶段,思想较单纯,与人交往崇尚高雅,鄙视庸俗,崇尚真诚,特别渴望真诚纯洁 的友谊。希望彼此之间的交往不带任何杂质,常常以理想的标准要求对方,一旦发现对方某些不好的品质就深感失望。"口4,(4)不均衡性――“由于贫富差距、出生地及家庭环境的影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社交状况整体情况比城镇的同学差一些,这些同学较敏感、自尊心强,在经济生活的 巨大压力下出现自卑、自闭等心理问题,表现出交往被动,不敢与人交往,不敢加入学生社团组织的状况。"业副2.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网络虚拟性 “网络人际交往是人们在网络空间里进行的一种新型人际互动方式。大学生作为易 感人群,网络人际交往给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带来的挑战和改变是前所未有的。" 啪1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交往对象的隐秘性。用户只要随便填写一 下注册表,就可以获得一个脱离现实的身份,并以这个身份在网上进行人际交往。这种 虚拟的角色,使交往双方都没有任何心理负担,从而有一种为所欲为、肆无忌惮的心理。 二是交往主体的平等性。无论你在现实生活中的身份是何等显赫,在网络中便是众生平 等,无任何特权。三是交往心理的无责任性。网上人际交往虽然可以通过文字来传情达意,但这种文字交流大多是经过刻意加工的信息,交往的心理也是经过包装的,因此很难透视其思想,无法分辨其人品。四是交往动机不定性。异性间的情感交往是大学生网 上交往的“主旋律"。异性效应在网上交往中不仅存在,而且表现得很明显。不少人上 网聊天、浏览的潜在动机在于寻找异性,在追求休闲娱乐和心理享受的同时,也有很多人抱有相机觅友和调情的目的。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三)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不和谐"问题1.大学生校园交往不和谐因素大学生校园交往不和谐,主要表现在校园冲突方面。“是指由于利益关系,观点不lO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个性差异等引发的人际交往对象之问的紧张状态和对抗过程。大学阶段是人生的第二个‘心理断乳期’。是一个非常关注自我,注重个性表达,情绪体验丰富,情绪波动起伏,争强好胜的时期。’’∞1 一些专家认为,“大学生主要的冲突来源为‘沟通障碍’、‘利益争夺’、‘习惯差异’、‘被侵犯’、‘认识差异’、‘情绪态度’和‘制度结构’"嘲最常见的冲突来源:一是沟通方面。大学生对于某一事物的解释的差异,因为沟通不够而产生分歧,以致彼此的误会而发生冲突。二是个性方面。大学生中彼此性格差异过大时也会产生冲突,当个性差异过大时,往往感到难以合作。三是利益冲突。由于大 学生没有步入社会,因此很少有直接的利益冲突,但在学校中对有限资源的分配,各种荣誉的争取等都可能引起大学生的冲突。四是恋爱冲突。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生理上已发育成熟。汹3大学生恋爱已经是普遍现象,但多以感性为主,缺少理性分析,一种情况是恋爱双方有可能在交往过程中因为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兴趣爱好方面的差异而导致感情不和,进而引发冲突。另一种情况是冲突双方同时追求一个恋爱对象,因为争风吃 醋而产生冲突。 (1)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以减少人际冲突事件。“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是在大学校 园进行的,整洁和绿化的校园环境、高雅和实用的教室与实验室、图书馆、食堂,不仅 激励年轻学子学习和进取,而且有利于大学生积极的人际交往活动。学校领导、教师、 学生应共同努力,组织一些活动,建立一些社团,多让大学生生活在群体、组织内,多 接触同学,接触老师,接触社会,在广泛的人与人交往实践中锻炼自己。"当然,如今 的大学校园对社会的开放程度越来越大,各种社会联系越来越紧密,根据部分大学生缺 乏社会经验和年轻气盛的特点,还要及时发现和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矛盾, 教育他们决不能头脑发热、意气用事。同时,也要为大学生交往能力的培养提供技巧上和个人修养上的指导,并让大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当学生之间发生冲突时,学校应该积极介入,了解事件原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公平、公正地处理,“惩前毖后, 治病救人’’。以启发引导、批评教育为主,防止同类事件的再次发生。(2)开展冲突应对教育以提高人际协调能力。“大学生冲突应对教育,是通过一定 的教育途径,使大学生正确地认识、有效地处理冲突,提高冲突应对能力,优化冲突影 响的教育。要切实认识到冲突应对教育的重要性,将冲突应对教育纳入大学生心理康教 育内容,通过冲突应对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认知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协调能力、 自我情绪管理能力等,帮助大学生优化心理品质,增强社会适应力。具体可从两方面开 展工作:一是开设有关课程或讲座,使大学生从理论上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技能 和人际冲突应对策略,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给大学生提 供人际交往的演练、实习场所。” 2.大学生与社会交往不和谐因素“高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成大学生的社会化,大学生社会适应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以追求与社会环境维持和谐平衡关系的过程。大学生社会认知水平ll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发展及其局限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其社会认知偏差和情绪发展的不稳定性,容易在社会 化过程中产生角色冲突和自我意识的矛盾性。"啪1 一是心理承受能力差,社会与学校相比,生活环境、工作条件、人际关系都有着很 大变化,这些变化难免会使那些心存幻想、踌躇满志的毕业生造成心理反差和强烈冲突。 这时,心理的承受能力是第一位的,要克服心理障碍,使自己在心理意识上与外部环境 取得认同。二是独立生活能力,参加工作后,往往要自己处理衣、食、住、行等全部事 务,对独立生活能力要求较高,这是毕业生无法回避的一种能力素质训练。三是人际交 往能力差,走上工作岗位后,人际交往能力的发挥是适应环境的关键。不善于与人交往, 就难以与人沟通,就难免将自己封闭起来,以致带来诸多烦恼与痛苦。四是应变能力差,毕业生不可能在学校学到工作岗位上所需的全部知识和能力,只有随时调整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和思想行为方式,才能使自己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口门12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三、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成因的透视(一)基础德育教育薄弱1.文本内容的缺失德育内容严重脱离社会和学生实际,忽视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当代青少年的强烈冲击,仍然满足于大而空的道德说教,所以就出现了一个道德认识水平较高的人会很少甚 至几乎不表现出任何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表述是:“语文是人类文化的载体’’,“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特级教师陈钟梁补充说:“语文不仅仅是载体,更需要强调的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是注重人文的学科,语文老师在教学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的性格, 进行德育渗透。"德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学校教育永恒的主题。在 各个学科中都蕴含着德育材料,尤其是语文学科,德育材料更是丰富而生动,在语文教 材中,很多篇章,或真实生动地展现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或热情沤歌我们民族的精神, 或精彩地描绘美丽多娇的祖国山河,或深刻阐述生命意义……,但毕竟课时有限,课文 数量不多,单靠一本课本是难以有足够的成效的。《语文读本》作为课本的配套读物, 符合大纲要求,紧跟课本,因此,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发挥《语文读本》教材优势,让阅读开启性格,进行德育渗透。德育阅读是师生心灵的交汇,它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孩子某种知识和技能, 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代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 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 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为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州321 2.中小学校对德育教育的忽视 学校以教学传授知识为中心,有的学校只注意抓智育,片面强调升学率,轻视德育 教育,放松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政治思想工作薄弱。多年来,地位和作用。脚1 德育工作常常在内容 上搞“假、大、空",形式上搞“一刀切",方法上搞“满堂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德育是教育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重要标 志。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各级 各类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 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确定不同年龄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在培养学生的思想方法和行为规范方面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一嘲313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学校德育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总称。在德育过程中, 教育者要根据一定社会的需要,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把一定社会 的思想准则、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立场、观点和品德,使受教 育者成为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有用人才。 3.教师本身的教学态度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学校德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把已设计好的思想、政治和道德规 范灌输给学生。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学校德育只能处于形式上的首要地 位,尤其是随着教师失业人数的增多,很多学校开始实行末位淘汰制,即将教师的教学 效果进行排名。因此学校工作首先强调的是德育,但为了顾及升学率,教学质量,学校 德育实际上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摆设。 4.学生家长对副科的轻视 片面追求升学率,学业负担过重。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片面追 求升学率的倾向在一些学校很严重。为了让孩子上一个好学校,老师家长拼命给学生施 加压力和学习任务,自觉或不自觉地用拔高教学要求,加大训练的难度和强度、增加教 学时间、编重点班等手段,寻找提高考分和尖子生成绩的出路。在此期间,为了有效的 利用时间来学习,不准孩子与人交往一来是避免浪费时间,二来因为处于青春萌动期,防止早恋的出现。5.社会宣传力度不足 “加强宣传和引导,努力营造良好的青少年道德教育氛围。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对提高青少年的道德素 质非常重要。"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和各级各类青少年活动阵地的作用,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规律,坚持不懈地宣传正确的 道德取向,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不断灌输到青少年的头 脑中,使他们明辨是非、美丑、善恶,努力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 加强对社会普遍关注的道德热点问题的引导,特别要注意加强对社会上出现的青年 现象的引导,满腔热情地肯定青年的进步,旗帜鲜明地反对与时代的要求、与公民道德 建设需要相违背的倾向。“要重视互联网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加强网上的正面 宣传和管理的力度,防止有害信息的传播,同时要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开展道德教育。一 要不断推出适应青少年特点的优秀精神食粮,加强对青少年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的引 导,在潜移默化之中开展青少年道德教育。要依托各级各类青少年活动阵地、青少年教 育基地等,对青少年开展生动形象的传统美德、革命道德和时代精神教育。要抓住重要 节日、纪念同的契机,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让青少年在参与活动中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为青少年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道德楷模,让广大青少年学习有榜样,追14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赶有目标,从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要加大维护青少 年权益的力度,打击黄赌毒,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总之,通过各个方面的努力,创造 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共同促进青少年道德素质的提高。(二)网络时代的冲击1.生活目的不明确 在高中阶段,老师们往往给学生们描绘的是--N轻松愉快的大学生活画卷。进入大 学后,课余时间较多,一下子从高中繁重的课业生活中出来,有的大学生可以处理好学习和娱乐之间的关系,而有的大学生就非常迷茫,不知道自己该利用这些时间去做什么。网络,这个包罗万象的载体就轻而易举地走进了大学生们的业余生活。 网络具有快捷、互动、虚拟和实用性等特点,使大学生能够在宽松的环境下接收、传播信息和知识,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开拓了他们的视野,无疑,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着积极的作用。网络本身的特点对大学生具有巨大诱惑力。但是,由于大 学生相对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有些赌博性质的网络游戏又使得大学生玩起来上瘾,从开 始的偶尔去网吧玩玩,发展到后来的欲罢不能。2.潜在自闭症研究显示,网络成瘾的易感人群往往性格比较内向、自卑、忧郁、敏感、不善于交 际和叛逆等人格特征。“而人格作为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是个体社会化的产物,其社 会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终身过程,个性的形成从每个人的早期教育就开始并逐渐成型。 网络成瘾者的这些人格特征的形成往往与其入学前所受的教育息息相关。’’汹1这些大学生由于青少年时期父母不良教育方式、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氛围及社会不良风气等影响,在青春期这个重要的性格形成阶段对他们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出现了对现实环境社会交 往的不满足,他们往往寄希望于从其他环境中获得补偿,而网络的隐密性使他们找到了 现实生活中所缺乏的自信,他们可以在这个虚拟的世界中畅所欲言。也J下是因为如此他 们越发的排斥与现实中的人交流,会不自觉的进入网络世界,长此以往将会造成性格偏 激,乃至人格分裂。 3.网恋情节严重伴随网络交流的便捷和迅猛,网恋作为一种新的恋爱载体,不仅成了人们关心的热门话题,更成了“E时代"校园的时髦话语,直接冲击着传统“面对面"的恋爱方式, 成为大学生“一种比较普遍的交往与恋爱方式一。由于网络与爱情之间的某种契合度, 人们发现了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可同时满足对爱以及安全感的需求,于是乎网恋应运而生。“与社会成年人不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年龄阶段和社会层次的群体,在时间、 技术、个体发展中的情感需要等方面较其他社会群体存在更大的‘网恋’可能性。大学15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生一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任何新奇事物都有好奇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网恋所散 发的巨大‘魔力’正是来自于大学生的好奇心、发泄心理、倾诉需要和这个年龄段对于 浪漫的追求与幻想。但网络始终是虚拟的,不能代替生活的现实,而爱情则是现实生活 的美好情感。真实的爱情应是感情和理智的有机统一,是一种最纯净、最圣洁、最高尚 的人类情感,是男女两颗纯洁、高尚心灵的融合。真实的爱通常与男女双方的家庭、环 境、爱好、性格、志趣和经历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从现实生活中的相互接触、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相互认同中培养而来。如果仅把美好、神圣的爱情寄托于虚拟的网络世界,结果不仅享受不到爱情生活的幸福和美好,更多地时候得到的恐怕只会是对爱情的玷污、对感情的亵渎。大学生正处于寻求浪漫的年龄,喜欢朦胧感、距离感带来的惊喜,渴望在网上有个 美丽的邂逅是正常心理对于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很可能会成为他人利用、欺骗的对象, 每年仅媒体报道的因为网恋而酿成的社会悲剧就多不胜数。(三)自身修养的缺失1.周围不健康环境的影响 环境是影响人心理形成的重要因素,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良好的环境会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条件,不好的环境就会给青少年提供受腐蚀的、以致走向犯罪的 条件。周围不良条件的影响,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不良社会环境的侵蚀;第二 种情况是青少年相互间的侵蚀传染。从各种事实也说明青少年的周围生活环境,平时接 触的各种人和事,都是直接影响着青少年心理形成的重要原因。"[3力 良好的生活环境可以陶冶人的高尚情操,提高个人的资深素养。而污杂的生活环境 将会改变一个人的性格、志向、乃至生存的目的。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一些 负面的娱乐方式也应运而生,色情、暴力书籍及音像制品污染问题愈演愈烈,电子游艺 厅、黑网吧等娱乐场所的侵蚀作用依然很大。因此减少青少年受侵害程度和违法犯罪行 为,必须密切关注青少年和周围环境的关系,用健康的、高尚的、纯洁的环境来取代不 健康的、低下的、污浊的环境,这对青少年从小培养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品格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家庭对青少年的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心 切,对待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采取的教养方式易走极端,或过于严厉要求,或放任不管, 过度溺爱,这都对学生的学习心态产生不良影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些家 长受过良好的教育,由于自身品行端正,为人通情达理,有良好的生活信念,这些优秀 的品质便会折射到孩子的身上。相反有的家长却从不读书,不学无术,他们的主要精力 都花在赚钱,花在吃、喝、玩、乐上,并流露和再现出轻视知识,反对学习的态度,即使他们对子女的学习期望大,要求严也不可能产生良好的效应。"嘲116 东北9币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对改革开放偏激的理解大学生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强,追求时髦以及较为严重的攀比心理使少数同学抛 弃节俭,盲目追求高消费,有的同学常常入不敷出,囊中羞涩。面对其他同学时尚的穿着、齐整的配备,那些经济条件差的同学感到自卑,在人际交往中容易悲观退缩,而经 济条件好的同学却充满优越感,在人际交往中容易趾高气扬。由于大学生活属于从青年期跨入成年期的成长阶段,所以学校的教育方式也不同于高中时期的严格管理,老师不会时刻的跟在学生的身边,而是给他们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来让大学生们自由的彰显个性,是一种素质教育占主导的教育阶段。但也正是因为这种自由,给了大学生们一个“享受生活"的方便机会。 “随着低俗文化的传播。(低俗文化指低级庸俗的、浅层的社会思想和行为方式, 它往往成为流行时尚。)"呻1当低俗文化成了学生的追求时,他们必然会放松对学习的追求和兴趣,而沉溺于低劣的武侠、言情或黄色书刊的阅读及游戏机之中,沉溺于吸烟、吸毒、偷盗、高消费攀比之中。3.道德知识不足 中学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轻素质教育,片面抓智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在智育中又只注重与升学考试有关的课目,教学围着升学指挥棒转,导致 学生畸形发展,面临升学竞争压力,心理负担加重。而且,学校只重视尖子生,忽视可 能无升学希望的学生,尤其是差生得不到学校老师的尊重、关心和耐心帮助,以致成绩 越差越厌学,越厌学则成绩更差。 “一些学校,特别是农村和部分经济落后地区,学校缺乏起码的办学设施,图书资料和仪器设备奇缺,教师素质不高,民办教师与学历不合格教师还占相当大的比例。教 师本身的教学方法呆板、单调,严重压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以及教师自身道德 素养欠缺,对德育教育方式更是出于懵懂状态。’’H阳4.自控能力差“人际交往中的情绪表现应是适时适度的,应当与引起情绪的原因及情境相称,并 随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一m1 大学生感情丰富,心境易变,有时对人对事过于敏感,容易凭一时好恶改变对一个 人的看法,使人际交往缺乏稳定性。情绪反应过分强烈,不分场合和对象,恣意纵情, 会给人轻浮不实的感觉:若情绪变化强烈则会让人觉得过于感情用事,情绪失控,过于 冷漠,对本来可以引起喜怒哀乐的事情无动于衷,则会被认为麻木无情。这些不良情绪 都会影响与他人的交往。17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四、构建大学生和谐、健康、稳定的人际关系的对策(一)加强对大学生和谐、健康、稳定人际关系意义的认识1.注重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教育 增强自己的人际关系交往意识,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不仅是大学生的需要,更 是他们将来走向社会的需要。大学生应当克服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度过美好的大学时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必须遵守真诚原则、尊重原则、互利原则、信用原则和相 容原则,这样才能被更多的人信任和接受。并且在生活和与人接触中不断正确地认识和 评价自己。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不要以己之短去比人之长,而是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要学会“静时常思己过",只有这样,才能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公正、符合实际的自我认识与评价,才会增强自己的信心,才有可能克服不必要的自卑心理。拥有良好的交往能力和交往技巧,除了要在人格上不断完善自己外。还要勇于给自 己更多的交往机会和锻炼空间。一方面要主动大胆地与人交往,这样才有利于消除胆小、 害羞所带来的交往障碍。只有大胆地尝试,主动地参与社交活动,慢慢地才不会害怕见陌生人,那种害羞的心理也会随之慢慢被消除。形象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大学生个人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交往的深度和广度。 它包含几个层次:“外层次指容貌仪表,中层次指言行举止,内层次指知识、能力、个 性等内在因素。"在人际交往中,容貌仪表富有魅力、谈吐高雅、语言生动风趣、举止 得体、知识丰富、能力突出、个性健全完善。不仅仅是对交往对象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2.塑造健康的人格,切实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质量 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念,走出交往误区,是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质量的根本。在改 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新的变化。当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这一问题上,有很多是与社会发展同步的。当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由被动到主动,交往的形式由单--N复杂。交往对象由相对稳定到变更较快等。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大学生 进行精神文明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 育和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解交往的实质所揭示的是,人与人之间平等友爱、互助、团结的 新型社会关系。提高他们的识别判断能力和是非观念,形成正确的交往观念,走出交往的误区。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可以给人以信任和安全感,增强人际交往的吸引力。这就要引18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导大学生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真诚守信,表里如一。实实在在做人,尽心尽力做 事。既不自欺,也不欺人。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讲老实话办老实事。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增强人际交往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但可以有效的引导大学生克服心理不足或障 碍,还可以克服极强的忌妒心,对人冷漠内向,缺乏自信,依赖心太强,盲目服从或取悦他人,或对他人猜疑心太重等心理疾患。(二)搭建大学生人际交往教育与管理的平台1.加重大学校园及社会文化生活的比重“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可以营造良好的交往环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而且能够扩大学生知识面,可以培养大学生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各种能力。 有助于学生间正常的人际交往,有助于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的优良品质,为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服务。力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教育有着引导性的作用,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善于从他们的服饰、流行音乐、关注的话题、娱乐的方式等,把握他们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思维方 式以及价值取向。尤其要关注他们当中的热点问题,敢于碰难点,把握他们思想中深层 次的问题和他们的心态。 对此大学校园中可以通过举办各种讲座、联谊会和其它形式的活动。加强正面宣传 引导,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同时给他们提供充分的交 流活动的空间。还可以利用墙报、板报、橱窗,校园广播电台、电视台,校园网与局域 网,校刊校报等各种小院宣传媒体,传播健康向上的文化和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以文载道,以文传道,弘扬主旋律,鞭笞不和谐音。只有这样,才能为大学生交往提供一个美好的环境。马列主义的辩证观认为:环境可以改变人。同时,人也可以改变环境。这种良性的相互改变,会促进大学生交往向更高层次发展。同时,大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载体,是学生加 强联系、获得信息、认识自己、了解社会、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因此要不断加强学生 社团建设,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为大学生创建良好的健康、有趣、愉快、充实的交往环境与条件。 学校还可以举办各种社会活动,比如三下乡、敬老扶幼、做各种社会公益事业的志 愿者,这样既可以有效的充实大学生活,还可以提前步入社会、了解社会、增强社会应 变能力,和技术技巧,对毕业之后踏上工作岗位有着积极的作用。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能给大学生以积极的情绪影响和精神启迪,使大学生感受到 温馨柔美的文化气息,缓解因学习、生活、工作而带来的心理压力,有效地调整心理状 态。通过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精神环境,使大学生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熏 陶和影响。形成心灵的感应和精神的升华,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 向、心理品质等方面与教育目标相一致,从而实现对自身健康心理、健全人格和人文精 神的塑造。19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加大德育课中人际交往的教育内容 重视理论知识学习,形成正确的交往理念。可以在大学里开设社会心理学、交际学、 动作语言学、礼仪学等相关课程的选修课。让大学生们系统地接受人际交往的理论教育, 加深对人际交往的理性认知。这对于他们不断地完善自己、形成正确的交往理念至关重要。学校可定期请专家开设心理学、交际学等有关课题的讲座。专家们生动翔实的例证、 鞭辟入里的分析、高屋建瓴的概要、深入浅出的引导,不仅可以令同学们茅塞顿开、柳暗花明,更可以让他们心悦诚服,从而起到细雨润物的效果。学校可针对大学生年龄段生理、心理的实际状况,制定有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规划,选择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定期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从科 学的角度认知自己,认知他人。如此既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又有助于他们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三)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网络交往观1.树立大学生正确的网络交往心态,理性利用网络 一般来说,网络人际交往对大学生来说具有双重效应:一方面是积极影响,有的大 学生通过网络交往结交了许多朋友,获取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开拓了思路,使自己受益匪浅。另一方面是消极影响,有的大学生患上了网络人际依赖症,他们将虚拟当作了现实,过度热衷于网络交往,过分迷恋在网络上产生的友谊或爱情,并幻想用这些虚拟 的人际关系取代现实的人际关系。他们与周围的人没有共同语言,缺乏社会沟通和人际 交流,出现孤独不安、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自我评价降低等症状,严重的甚至出现自 杀意念和行为。还有的大学生在进行网络交往时受到不良影响,在网络空间里肆无忌惮 地放纵自己的思想,言语和行为,全然丧失了道德良知,责任意识淡薄。为了消除网络交往的消极影响,同学们要学会充分利用网络为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服务。不在网络上无谓地消磨时光,只有“进得去,出得来",才能使虚拟社会与真 实社会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才能在虚拟社会与真实社会中健康成长。同时,要具备必 要的网络伦理知识,培养道德自律意识,正确把握网络人际交往。 2.正确运用网络,加强唯物主义人生观、世界观教育(1)建立校园网络阅览室 面对网络时代的挑战,重要的不是“开口言网",更不是“闻网色变"。而是要正视网络时代,采取必要的措施,充分利用网络的正面效应,坚守网络阵地,使网络更好 地服务于高校德育。校园网站既可以充当信息“过滤器"的角色,把一些可能流入校园的网络垃圾信息进行过滤,又可以发挥“度量衡"的作用,对一些确实进入学生生活的消极信息进行平衡。同时,使“两课”教育进网络,在网上传播毛泽东思想、“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确保网上主题的政治导向;针对一些时事政治,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给涉世不深的大学生以政治上的正确引导,这样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制垃圾信息的入侵,又可以让大学生在各种知识、信息、社会思潮的相互碰撞、比 较中提高识别、选择能力,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2)完善网络设施 高校要不断完善校园网络建设,要建立一批有影响力的网站,并不断增强校园网的德育服务功能,一是加强网络法制的宣传。二是加强网络安全教育。三是增强校园网的服务功能。四是建设一支专业的网络德育队伍。总之,高校德育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困难。面对机遇和挑战,高校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既要加强校园网的建设,又要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 导;既要增强大学生对多种意识形态、多元价值取向的辨别能力,又要使大学生在多元 价值取向中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才能增强高校德 育的主导性、主体性、实效性、时代性、人文性、系统性和创造性,为全面构建和谐社 会培养合格的人才。(四)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1.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提高认识 大学生要努力提高个人的素质。要经常注意自己的精神面貌和仪表举止,大学生的形象与素质修养密切相关,所以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以文明健康的精神面貌出 现在交往场合。大学生在交往中要注意诚实守信。诚实,是做人之本,是美好心灵的核心,是我们做人的准则,是个人重要的品质之一。人际关系不好,往往问题就出在不诚实和不守信上。对于不够诚实的人,1不守信的人,大家都不愿交往。因此,你要别人和你交往,就首先要有一颗真诚的心,你对别人真诚,别人肯定会对你真诚。 可以开设社会心理学和社交礼仪等方面的课程,在日常生活中坚持不懈地向学生渗透这方面的教育。通过充分的宣传,向学生宣传人际关系的知识,注意进行心理健康教 育。让学生从心理学角度去理解和认识人际关系。努力将家庭学校和社会联系起来,充 分发挥各自的教育功能。保证教育的连续性、全面性和整体性。可以定期邀请专家来校 开展培训讲座,对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教育,提高大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并根 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向学生介绍与不同人群相处的经验,如教授必要的校外交往技巧, 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与异性的关系等等。同时学校可以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加强自我防范意 识,以防止他们因交友不慎而误入歧途等。 2.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应变能力 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一种必要能力,应变能力又是人际交往中至关重要的 一个环节。赞美,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它可以使人际关系融恰和谐,但必须恰到好处。若在人际交往中,尽说肉麻的恭维话,则会令人心生轻蔑、厌恶,并不利于人际交往。2l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实事求是地、适当地赞美对方,可以创造一种热情友好、积极热烈的交往气氛。赞美可 以获得对方同样友好的回报。如果能够满足别人人性的渴求,懂得赞许、善于赞许,那 么你将成为一个有同情心、有理解力、有吸引力的人。但人际交往中的过度恭维,却令 人难以入耳,不但降低自己的人格,而且得不到对方认可。用积极、肯定、支持、建设 性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们,善于发现并赞美别人的优点,必要时适当恭维一下,愉快 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建议。当被触伤感情后,仍能心平气和地交往。触伤他人感情后,能 及时向人道歉。当有人不同意你的观点、见解时,不必强迫他人接受或感到烦恼。自己 有错时,要勇敢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在交谈时让别人把话讲完,再表达你的意见。面对 不同的人和事,要用不同的解决方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做事才能更圆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结语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各式各样的矛盾和摩擦,而所谓善于处理问题,就是要求一个人在遇到麻烦的时候能够打破僵局,或者能够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深入交往的氛围。大学生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 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们心理正常发展、保持个性健康和 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每个人生命的主宰其实就是自己,关键是你要有所改变,要有强烈成功的愿望,针对自己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对待人际交往,相信就一定会找到合适的方法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逐渐学会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希望通过本篇论文可以让阅读者们了解到交往的一些知识。找到合适自己的方法 培养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我们自身的人际关系。让那些在生活、学习,工作中,不愿交往、不懂交往,不善交往的同学,学会塑造自身形象,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对待人际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为提高中国大学生的基本能力做出一份贡献。 我相信,只要我IY]B邑努力朝这些方向前进,我们就会发现,一切正在悄然改变:朋友之间的不快荡然无存,能够畅所欲言的知音越来越多;亲友间深挚互爱;你便会过得充实愉快,会觉得人际交往是一件自然与轻松的事,从而对学习生活持以乐观的态度,对塑造一段完美的大学生活以及以后的人生充满信心。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1]宋?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10月版. [2儿5][7]王建国,张伟群.和谐社会建设理论研讨丛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16.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35. E6]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0891.htm.[8][15]徐华,周忠.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6. [9][10][11]梅岩.人际交往的社会学构建[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12][13][14]隋志坚.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J].宁夏党校学报2005.9.[16]王丽萍.论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J].许昌师专学报,1997年第3期.[17][18]郭丽.大学生人际交往个案解析[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李浩泉.探究大学生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现象产生的原因[J].社会心理科学,2005年第3期.[20儿213[36]赵祖池.计算机网络对高校德育的影响与对策[J].高等教育,2002. [22][23][24][25]张翔,樊富珉.大学生人际冲突来源及其处理策略[J].青年研究,2003,(9).46.[26]诸风娟.网络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能对策[J].高等教育,2001. [27][40]王传旭,姚本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236.[28][29]张翔,樊富珉.大学生人际冲突来源及其处理策略[J].青年研究’200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人际交往案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