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两岁,胎儿室间隔缺损损(隔瓣后型),介入治疗后还有…

室间隔缺损合并假性膜部瘤--《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4年04期
室间隔缺损合并假性膜部瘤
【摘要】:室间隔缺损合并假性膜部瘤钱龙宝,谷兴琳,戴约,任振1989年6月~1993年5月,我们在体外循环下修补膜部及膜周部窒间隔缺损(VSD)共103例,术中证实合并典型假性膜部瘤(pseudoaneurysmofthemembranousventricul...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541.1【正文快照】:
室间隔缺损合并假性膜部瘤钱龙宝,谷兴琳,戴约,任振1989年6月~1993年5月,我们在体外循环下修补膜部及膜周部窒间隔缺损(VSD)共103例,术中证实合并典型假性膜部瘤(pseudoaneurysmofthemembranousventricula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高百顺,宋兵,谢健民,尤涛;[J];兰州医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李荣庆,董伯岩,李纪文,顾瑞华;[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王联群,曾仪,周启宇,杨澎,王仲伦,孙得权,魏东;[J];天津医药;1999年11期
丁育增,闫吉亚,刘新宏;[J];西安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丁文军,蒋振斌,任长裕,王敏生;[J];上海医学;1997年10期
陈红;顾瑞华;于楠;张化新;;[J];天津医药;1993年02期
张友耿,钟少棠,赵蔚,黎春蕾,毕小军;[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7年03期
吴栋,胡秉忠,马郁文,李万镇,王寅时;[J];中国循环杂志;1988年03期
丁育增,闫吉正,刘新宏;[J];中国循环杂志;1998年01期
李兆志,黄庆恒,梁景仁,耿希刚;[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4年03期
孙宗全,叶世铎,蓝鸿钧,杨辰垣,蔡俊坚;[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5年01期
毛志福,高尚志,林道明,涂仲凡,姚震;[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6年01期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军,张军,石晶,周晓东,段云燕,朱霆,姚志勇;[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5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付茂勇;[D];四川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丁育增,闫吉亚,刘新宏;[J];西安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汪朝阳,邵国丰,沈韦羽,史信宝,余凯忠,杨爱爱,张志梁;[J];宁波医学;1995年03期
何兆忠;王奇;韦武利;向敏峰;;[J];华夏医学;2008年05期
赵琦峰,王胜利,胡型锑,杨美高,黄宪平,赵曙光;[J];温州医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王乐纯,姜克勤,国鸿锦,郭万红,成铤;[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郗二平;殷桂林;朱水波;高旭辉;刘勇;;[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09年03期
李俊杰,朱继先,李树斌;[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宋治远;张志辉;;[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7年06期
解启莲;高磊;周谨;王震;张密林;额尔敦高娃;谭慧莲;刘凌;;[J];临床荟萃;2007年17期
郗二平;朱水波;殷桂林;刘勇;高旭辉;;[J];临床军医杂志;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丁仲如;秦永文;;[A];第十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学术大会暨第五次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徐玮泽;李建华;张泽伟;曹兴许;谭征;;[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小儿外科学术会论文集[C];2010年
秦永文;赵仙先;吴弘;郑兴;丁继军;曹江;;[A];首届中国先天性心脏病超声诊断与介入治疗暨手术演示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周启昌;谢振武;;[A];第二届全国心功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任书堂;黄云洲;李冬蓓;孔祥荣;王勇;刘晓程;;[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杨琦;汤敏;梅举;;[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陈国才;;[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王朝亮;曹佑德;陈光瑞;倪代梅;;[A];201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学术年会暨北京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程应樟;吴清华;程晓曙;刘燕娜;俞建华;李菊香;吴延庆;;[A];江西省第四次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王蕾;谢明星;王新房;吕清;贺林;王静;陈明;;[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继荣 王佳斌;[N];科技日报;2009年
朱立明;[N];中国医药报;2010年
陈铮;[N];中国医药报;2009年
指导专家 江苏省人民医院胸心外科主任医师 骆金华 记者 夏冰冰 通讯员 陈步伟;[N];医药导报;2009年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
秦永文;[N];健康报;2010年
湖南省儿童医院心胸外科主任医师
刘平波;[N];大众卫生报;2004年
朱振辉;[N];健康报;2003年
付平;[N];健康报;2000年
马玲 记者
孙春艳;[N];吉林日报;2011年
赵明;[N];中国煤炭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管国涛;[D];山东大学;2011年
胡建强;[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朱振辉;[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丁仲如;[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李卫萍;[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陈霞;[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张浩;[D];南京医科大学;2007年
靳有鹏;[D];山东大学;2006年
朱霆;[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周蕾;[D];南京医科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爱云;[D];山东大学;2010年
李阔;[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张艳超;[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徐鹏飞;[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俞梅;[D];浙江大学;2010年
胡世军;[D];中南大学;2011年
王育林;[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李静;[D];兰州大学;2010年
李航;[D];兰州大学;2012年
肖明虎;[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上海远大心胸医院
卫生部重点专科
中国胸腔镜手术培训基地
免长途费400-677-0366
心血管内科:
心脏外科:
相关症状:
其他疾病:
当前位置: >
小儿室间隔缺损的发病机制
来源: www.yodak.net
字体大小:[
摘要:室间隔缺损的病理类型根据胚胎发育情况可分为膜部缺损、漏斗部缺损和肌部缺损三大类型,其中以膜部缺损最常见,肌部缺损最少见。
作为最为常见的先天性,其发病原因多少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的发生有多方面的原因,大致分为内在的和外部的两类,其中以后者多见。内在因素主要与遗传有关,特别是染色体易位和畸变。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该病的发病机制。
1、缺损与分流
室间隔缺损的病理类型根据胚胎发育情况可分为膜部缺损、漏斗部缺损和肌部缺损三大类型,其中以膜部缺损最常见,肌部缺损最少见。膜部缺损又分为单纯膜部缺损、嵴下型缺损和隔瓣下型缺损;漏斗部缺损又分为干下型和嵴内型缺损。当室间隔有缺损时,有一部分血流通过缺损从左心室进入右心室,产生左向右分流。分流量的大小和方向取决于缺损的大小和两心室间的压力差。小的室间隔缺损左向右分流量小,不易发生,临床上可以长期无症状;中等和较大的室间隔缺损产生大量的左向右分流,肺血管阻力轻度增高,右心负荷增大,临床上可有中等程度的症状;巨大室间隔缺损左向右分流量大,较快形成重度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压力升高接近或超过左心室压力,出现双向分流,甚至右向左分流形成艾森曼格综合征。
2、病理解剖
心室间隔由四部分组成:膜部间隔、心室入口部间隔、小梁部间隔和心室出口或漏斗部间隔。胎生期室间隔因发育缺陷、生长不良或融合不良而发生缺损。其中以膜部间隔缺损最为常见。此型缺损由于缺损范围较膜部大,并伴周边肌部缺损,故又称为膜周部缺损(perimembranousdefect)。第2型为肌部间隔缺损,此型缺损可累及入口部、小梁部和心尖部肌间隔。第3型为出口部间隔缺损,亦称嵴上型、肺动脉瓣下或漏斗部间隔缺损。第4型缺损发生于房室间隔者称为房室间隔缺损或房室通道和入口部间隔缺损。Kirklin根据缺损的位置又将室间隔缺损分为以下5型:
(1)Ⅰ型:为室上嵴上方缺损。缺损位于右心室流出道,室上嵴的上方和主、肺动脉瓣的直下方。主、肺动脉瓣的纤维是缺损的部分边缘。少数合并主、肺动脉瓣关闭不全。据国内分析,此型约占15%。
(2)Ⅱ型:为室上嵴下方缺损。缺损位于主动脉瓣环直下或室上嵴的后下方。隔瓣叶只接近缺损后缘,而不能完全遮盖缺损,此型最多见,约占60%。
(3)Ⅲ型:为隔瓣后缺损。缺损位于右心室流入道,室间隔的最深处。三尖瓣隔瓣叶覆盖缺损,手术时易被忽略。此型约占21%。
(4)Ⅳ型:是肌部缺损,多为心尖附近肌小梁间的缺损。有时为多发性。由于在收缩期室间隔心肌收缩,使缺损缩小。所以左向右分流较小,对心功能的影响较小。此型较少,仅占3%。
(5)V型:为室间隔完全缺如,又称。接受和三尖瓣口或共同房室瓣口流入的血液入共同心室腔内,再由此注入主、肺动脉内。
室间隔缺损的直径多在0.1~3.0cm。通常膜部缺损较大,而肌部缺损较小,称Roger病。如缺损直径&0.5cm,左向右的分流量很小,多无临床症状。缺损呈圆形或椭圆形。缺损边缘和右心室面向缺损的心内膜可因血流冲击而增厚,容易引起感染性。心脏增大多不显著,缺损小者以右心室增大为主,缺损大者左心室较右心室增大显著。
上文就是为大家介绍的有关于小儿室间隔缺损的发病机制。在这儿要特别告诉家长,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有的症状,一定要马上去医院检查,即使是虚惊一场,但是千万不能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可以自己愈合,不用治疗,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相关文章:
关键词: &&&&
温馨提示:有问题?直接在线咨询!更多有关资讯,症状诊断,治疗费用及保健护理,可以或拨打咨询热线:400-677-0366(免长途费)。上海远大心胸医院为微创(腔镜)优势专科医院,选择我们让未来生活更美好!
编辑:刘浩杰
文章出自:上海远大心胸医院 http://disease.yodak.net/shique/133054.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提示: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行医师的面对面诊断。所有门诊时间仅供参考,最终以医院当日公布为准。网友、医生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六旬老人心衰命悬一线 老
医院地址:上海市徐汇区龙漕路218号接诊时间:周一~周日 8:00--21:00咨询电话:400-677-0366(免长途费)
官方微信号:yodak_sh咨询电话:400-677-0366医院地址:上海市龙漕路218号
Copyright (C)
官方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号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沪卫(中医)网复审【2013】第10003号手术的费用以及做手术是否要预约??【室间隔缺损(隔瓣后型)】_百度知道
手术的费用以及做手术是否要预约??【室间隔缺损(隔瓣后型)】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你好!这是小儿最近一次彩超的报告书,年龄是3岁.在广东省医院检查的,报告书如下: 心腔及大血管内径(单位:MM) 右房:26.6   右室:27.1    右室流出道:15    主肺动脉:15 左房:28    左室舒张末:35  左室收缩末:22      主动脉:13.4瓣口血流速度(单位:M/S) 肺动脉瓣:1.1主动脉瓣:0.79    三尖瓣:0.82二尖瓣:0.91 降主动脉:0.95心功能测定 LVEF:69% FS:37% 超声描述: 心脏节段:心脏左位,心房正位,心室右袢,主动脉正位。心房与静脉回流:上、下腔静脉回流入右房,左、右肺静脉回流入左房。右房大小正常,左房稍扩大,房间隔完整。房室连接:三尖瓣局限返流,二尖瓣形态及功能正常。心室:右室结构正常:左室稍扩大。室间隔中断,大小:5.5MM,左向右分流,跨隔压差:56mmHg。心室与大动脉连接:肺动脉瓣形态及功能正常;主动脉瓣形态及功能正常。大动脉:主肺动脉扩张,主动脉正常,主动脉弓完整,降主动脉正常。冠状动脉:左、右冠状动脉起源、走向正常。心包:未见积液。超声提示    室间隔缺损(隔瓣后型)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无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请问传统手术跟导管介入的费用分别是多少?
室间隔缺损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小儿室间隔缺损 -
  胚胎发育的关键时期是在妊娠的第2~8周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也主要发生于此阶段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有多方面的原因大致分为内在的和外部的2类其中以后者多见内在因素主要与遗传有关特别是染色体易位和畸变例如21-三体综合征13-三体综合征14-三体综合征15-三体综合征和18-三体综合征等常合并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此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子女的心血管畸形的发生率比预计发病率明显的多外部因素中较重要的有宫内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如风疹腮腺炎流行性感冒及柯萨奇病毒等;其他如妊娠期接触大剂量射线使用某些药物患代谢性疾病或慢性病缺氧母亲高龄(接近更年期)等均有造成先天性心脏病的危险
  (二)发病机制
  1.缺损与分流 室间隔缺损的病理类型根据胚胎发育情况可分为膜部缺损漏斗部缺损和肌部缺损三大类型其中以膜部缺损最常见肌部缺损最少见膜部缺损又分为单纯膜部缺损嵴下型缺损和隔瓣下型缺损;漏斗部缺损又分为干下型和嵴内型缺损当室间隔有缺损时有一部分血流通过缺损从左心室进入右心室产生左向右分流分流量的大小和方向取决于缺损的大小和两心室间的压力差小的室间隔缺损左向右分流量小不易发生肺动脉高压临床上可以长期无症状;中等和较大的室间隔缺损产生大量的左向右分流肺血管阻力轻度增高右心负荷增大临床上可有中等程度的症状;巨大室间隔缺损左向右分流量大较快形成重度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压力升高接近或超过左心室压力出现双向分流甚至右向左分流形成艾森曼格综合征
  2.病理解剖 心室间隔由四部分组成:膜部间隔心室入口部间隔小梁部间隔和心室出口或漏斗部间隔胎生期室间隔因发育缺陷生长不良或融合不良而发生缺损其中以膜部间隔缺损最为常见此型缺损由于缺损范围较膜部大并伴周边肌部缺损故又称为膜周部缺损(perimembranous defect)第2型为肌部间隔缺损此型缺损可累及入口部小梁部和心尖部肌间隔第3型为出口部间隔缺损亦称嵴上型肺动脉瓣下或漏斗部间隔缺损第4型缺损发生于房室间隔者称为房室间隔缺损或房室通道和入口部间隔缺损 Kirklin根据缺损的位置又将室间隔缺损
  (1)Ⅰ型:为上方缺损缺损位于流出道室上嵴的上方和主肺动脉瓣的直下方主肺动脉瓣的纤维是缺损的部分边缘少数合并主肺动脉瓣关闭不全据国内分析此型约占15%
  (2)Ⅱ型:为室上嵴下方缺损缺损位于主动脉瓣环直下或室上嵴的后下方三尖瓣隔瓣叶只接近缺损后缘而不能完全遮盖缺损此型最多见约占60%
  (3)Ⅲ型:为隔瓣后缺损缺损位于右心室流入道室间隔的最深处三尖瓣隔瓣叶覆盖缺损手术时易被忽略此型约占21%
  (4)Ⅳ型:是肌部缺损多为心尖附近肌小梁间的缺损有时为多发性由于在收缩期室间隔心肌收缩使缺损缩小所以左向右分流较小对心功能的影响较小此型较少仅占3%
  (5)V型:为室间隔完全缺如又称单心室接受二尖瓣和三尖瓣口或共同房室瓣口流入的血液入共同心室腔内再由此注入主肺动脉内
  室间隔缺损的直径多在0.1~3.0cm通常膜部缺损较大而肌部缺损较小称Roger病如缺损直径&0.5cm左向右的分流量很小多无临床症状缺损呈圆形或椭圆形缺损边缘和右心室面向缺损的心内膜可因血流冲击而增厚容易引起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增大多不显著缺损小者以为主缺损大者左心室较右心室增大显著
  3.病理生理 由于左心室压力高于右心室因此室间隔缺损时产生左向右分流按室间隔缺损的大小和分流的多少一般可分为4类:
  (1)轻型病例:左至右分流量小肺动脉压正常
  (2)缺损为0.5~1.0cm大小:有中等量的左向右分流右心室及肺动脉压力有一定程度增高
  (3)缺损&1.5cm:左至右分流量大肺循环阻力增高右心室与肺动脉压力明显增高
  (4)巨大缺损伴显著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压等于或高于体循环压出现双向分流或右向左分流从而引起发绀,形成艾森曼格综合征
  Keith按室间隔缺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分为:①低流低阻;②高流低阻;③高流轻度高阻;④高流高阻;⑤低流高阻;⑥高阻反向流这些分类对考虑手术与估计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小儿室间隔缺损 -
  1.小型缺损 患儿无症状通常是在体格检查时意外发现心脏杂音小儿生长发育正常面色红润反应灵活胸壁无畸形左心室大小正常外周血管搏动无异常主要体征为:胸骨左下缘有一响亮的收缩期杂音常伴有震颤杂音多为全收缩期;如系动脉下缺损杂音和震颤则局限于胸骨左上缘对于小的肌部缺损杂音特征为胸骨左下缘短促高亢的收缩期杂音由于心肌收缩时肌小梁间的孔洞缩小或密闭杂音于收缩中期终止心脏杂音的强弱与室间隔缺损的大小无直接关系
  2.中型至大型缺损 患儿常在生后1~2个月肺循环阻力下降时出现临床表现由于肺循环流量大产生肺水肿肺静脉压力增高肺顺应性下降出现吮乳困难喂养时易疲劳大量出汗体重减轻后渐出现身高发育延迟呼吸急促易反复呼吸道感染进一步加剧心力衰竭形成体格检查:小儿面色红润反应稍差脉率增快强弱正常但当有严重心力衰竭或有很大的左向右分流时脉搏减弱患儿呼吸困难出现呼吸急促肋间隙内陷因左心室超容心前区搏动明显年长儿可看到明显心前区隆起和哈里森(Harrison)沟触诊心尖搏动外移有左心室抬举感胸骨左下缘常可触及收缩期震颤听诊第2心音响亮如有肺动脉高压时胸骨左下缘可闻及典型的全收缩期杂音如系动脉下缺损型杂音通常以胸骨左缘第二肋间隙最为明显当有大的左向右分流时在心尖部可闻及第3心音及舒张中期隆隆样杂音与之相比当小儿长至6个月~2岁心力衰竭比例反而可以下降这可能由于缺损自然闭合瓣膜纤维组织及脱垂的瓣叶覆盖缺口右室圆锥部狭窄或肺循环阻力增高使左向右分流减少的缘故随着肺血管压力增高分流量的减少心前区搏动逐渐减弱而仅出现严重的肺动脉高压表现:第2心音亢进单一收缩期杂音短促最终消失若有肺动脉反流在胸骨左缘尚可闻及舒张期杂音;如出现三尖瓣相对关闭不全有严重则于胸骨左下缘可及全收缩期杂音在十几岁的小儿中更常见因出现右向左分流而引起的发绀少数患儿出生后肺循环压力未降其主要表现为肺动脉高压而心力衰竭症状不明显当右室圆锥部进行性肥厚右心室增大的体征可较左心室更明显如出现右心室流出道梗阻时第2心音变弱若狭窄进一步加重左右心室收缩期压力平衡全收缩期杂音减弱甚至消失于胸骨左上缘可及响亮的收缩期喷射性杂音主动脉瓣脱垂可引起主动脉反流因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增加可出现洪脉心尖搏动外移及特征性的胸骨左缘高亢的舒张期吹风样杂音 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有响亮而粗糙的收缩期杂音X线与心电图检查有左心室增大等改变结合无发绀等临床表现首先应当疑及本病一般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明确诊断
小儿室间隔缺损 -
  先心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为预防先心病的发生应开展科普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对适龄人群进行重点监测充分发挥医务人员和孕妇及其家属的作用
  1.戒除不良生活习惯包括孕妇本人及其配偶如嗜烟酗酒等
  2.孕前积极治疗影响胎儿发育的疾病如糖尿病红斑狼疮贫血等
  3.积极做好产前检查工作预防感冒应尽量避免使用已经证实有致畸胎作用的药物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
  4.对高龄产妇有先心病家族史夫妇一方有严重疾病或缺陷者应重点监测
小儿室间隔缺损 -
  (一)治疗
  1.药物治疗 小型缺损者无须治疗然而在进行可能导致短暂菌血症如牙科或其他创伤性治疗以前为避免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发生需事先用抗生素预防有中至大型左向右分流产生心力衰竭的婴儿当可能出现缺损部分或完全自然关闭时也可最初以药物治疗:
  (1)利尿药:降低心脏负荷和体循的充血状况螺内酯(安体舒通)有保钾作用同时使用呋塞米和螺内酯(安体舒通)无须额外补钾
  (2)地高辛:但在小婴儿最初出现负荷加重时一般不用
  (3)血管扩张药:如依那普利和卡托普利能有效降低体循环的超负荷状况在长期使用这些药的过程中应定期检测血电解质地高辛水平肾功能情况当药物治疗无效则表明需尽早实施手术治疗
  2.外科治疗
  (1)手术指征:对于不伴其他畸形的单纯室间隔缺损药物不能控制心力衰竭;有大的左向右分流出现活动受限反应差的;肺高压反复肺部感染者若肺∶主动脉血流量大于2说明至少存在中型缺损需要行手术关闭缺口;该比值不到2∶1不会出现肺动脉高压一般先以药物治疗1~2岁后复查心导管了解左向右分流量的变化及肺血管阻力;如果5~6岁小儿肺动脉压力仍持续高于主动脉50%为减少肺血管疾病的发生也需要进行手术大多数病人在3~12个月时做手术在这年龄阶段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肺动脉压力可恢复正常在心血管治疗中心现在行手术修补室间隔缺损的婴儿病死率接近于0
  (2)术后早期并发症:心室功能不良引起的心脏低位流出道综合征完全性传导阻滞肺动脉高压危象
  (3)手术治疗:大多室间隔缺损可经心房路径修复此外通过该路径亦可切除肥厚的漏斗部肌肉;动脉下型缺损可经主动脉瓣路径但对一些肌部缺损的关闭手术必须以左心室或右心室为入口;有多个孔洞的肌部缺损小儿手术难度较大先行肺动脉环缩术可减少分流量1~2年后再行缺损关闭手术手术加导管方案治疗多发孔洞型室间隔缺损将可能越来越普遍动脉下缺损并发是早期手术的指征而不是取决于分流量的大小但是对于无主动脉瓣畸形的宣间隔缺损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尚有争议:有人主张为了避免主动脉瓣并发症的出现所有的动脉下型缺损均应手术治疗而最近研究表明小于5mm的缺损不可能引起主动脉瓣畸形及主动脉反流缺损小于5mm没有临床症状的病人可仅以药物保守治疗;对伴有严重主动脉瓣脱垂和主动脉反流的患儿除了行缺损关闭术外还需行主动脉瓣修复手术大型室缺引起严重肺高压者在决定是否手术以前先要仔细了解肺血管阻力和肺血管扩张术后肺血管阻力下降程度行心导管术时控制吸入100%氧及NO气体可观察肺血管的反应程度肺循环阻力大于8 Wood单位通常列为手术禁忌出现者只能行心脏移植术
  3.经导管介入治疗 目前已有很多填补装置用于经导管闭合室间隔缺损的治疗中用于填塞缺损的装置有Clamshell伞Rashkind伞Sideris纽扣等这些装置最大的限制在于使用时需要有大的传导系统和相关的复杂置入技术且对于填塞物的复位调换及残留缺损的修复则无能为力近来Amplatzer室缺填塞装置尤其对于肌部型缺损非常有用Thanopoulos等报道其对8名2~10岁患儿肌部缺损的治疗2名患儿缺损即刻关闭其余5名在术后24h内缺口也关闭1名在术后6个月仍存在小的分流残余不同于肌部缺损膜周部缺损因其接近于主动脉和三尖瓣以及缺口较大使缺损修补难度加大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填塞物移位主动脉瓣穿孔等改良的Rashkind伞Sideris纽扣可用于晚期并发症的修复最近新的改良Amplatzer室缺填塞装置已开始在临床上使用该装置为一个左侧偏心固定圆片在填补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时不影响主动脉瓣的活动但尚有待进一步验证
  (二)预后小型缺损预后良好自然关闭率高达75%~80%大多在5岁内关闭但小儿有患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可能大约10%~15%婴儿会发展为充血性心衰需要药物或手术治疗;早期伴有肺动脉高压的小儿1岁时可产生肺血管疾病那些出生后肺血管阻力未降的儿童青紫可为首发症状;艾森门格综合征的病人多可活到40岁以上其死因包括咯血心力衰竭感染性心内膜炎脑脓肿血栓栓塞妊娠及心律失常引起的猝死大多手术病人的远期疗效良好少数出现心脏完全性传导阻滞需要安置起搏器至于一过性的术后心脏传导阻滞也可发生晚期猝死同样术后心室异位也易引起心室心律失常导致猝死可常见小的残余分流通常这些残余室缺不会引起血流动力学紊乱但是仍需终生用抗生素预防细菌性心内膜炎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690多万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4次
参与编辑人数:4位
最近更新时间: 18:36:39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脱垂的介入治疗--《第11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专刊》2009年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脱垂的介入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主动脉瓣脱垂的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2008年4月~2009年1月,19例膜周部室缺合并轻度主动脉瓣脱垂的患儿行经皮室间隔缺损堵闭术,男11例,女8例,年龄3~16岁(平均6.5±4.5),体重13~43kg(平均21.0±9.6)kg,术前超声心动图及左心室造影均显示为膜周部室缺,其中12例为膜周流出道型,7例为隔瓣后型,合并局限主动脉瓣返流8例,分别置入4~14mm的国产(先健?)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包括对称型封堵器2例,偏心型封堵器9例,大边小腰型封堵器5例。结果16例成功堵闭VSD,术后即刻有微量残余分流2例,原有的主动脉瓣返流无明显加重;3例试放封堵器后再次行左心室及主动脉造影显示主动脉瓣下有明显切迹,瓣膜返流加重而放弃堵闭术,择期进行外科手术。随诊1~6月,2例残余分流消失,主动脉瓣局限返流无进一步增加,其中6例返流减少。结论膜周部VSD及部分膜周流出道VSD合并主动脉瓣脱垂及轻度主动脉瓣返流的病例,如试放封堵器后,原有瓣漠返流无加重,主动脉瓣的开放和关闭无不良影响,选用合适的封堵器进行介入治疗是可行和安全的。
【作者单位】:
【分类号】:R725.4【正文快照】: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脱垂的介入治疗@谢育梅$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广州510080
@张智伟$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广州510080
@钱明阳$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广州510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姚乐儿;;[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9年03期
尚旻;薛浩;杨霞;邢攸红;;[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1年04期
韩玲;;[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1年05期
刘先凡;何玲;;[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1年04期
杨学勇;周更须;洪小杨;付松;刘宇航;王辉;封志纯;;[J];中国医药导报;2011年21期
胡根源;丁力;张峰;朱文庆;陈雨青;胡英超;王宏琴;程玉春;;[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10期
李青;崔传玉;张冲;;[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6期
阿布来提·阿不都哈尔;茹凉;古丽巴哈·买买提;杨杰;;[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1年07期
梁永梅;金梅;王霄芳;郑可;李伟;韩玲;;[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1年05期
白凯;苏肇伉;张儒舫;张永为;龚瑾;谢业伟;;[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国英;马晓静;梁雪村;盛锋;刘芳;吴琳;桂永浩;宁寿葆;;[A];2005年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叶菁菁;舒强;张泽伟;李建华;蒋国平;;[A];2008年浙江省胸心外科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胸心外科学分会体外循环学组、胸腔镜学组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徐玮泽;李建华;张泽伟;曹兴许;谭征;;[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小儿外科学术会论文集[C];2010年
吴婷婷;吴蓉洲;;[A];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暨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泮思林;邢泉生;荣佑宝;曹倩;王奎亮;段书华;侯可峰;武钦;纪志娴;;[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暨2007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青年医师论坛论文集心血管外科分册[C];2007年
盛晓棠;朱鲜阳;侯传举;邓东安;韩秀敏;张端珍;崔春生;;[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陈国才;;[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邢泉生;庄忠云;泮思林;段书华;荣佑宝;李生德;侯可峰;武钦;;[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暨2007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青年医师论坛论文集心血管外科分册[C];2007年
成胜权;刘建平;曹玉红;张国成;邓跃林;牛永春;李军;张军;刘丽文;;[A];西北五省(区)第六届儿科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丰丽英;闫慧丽;;[A];2003年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陈铮;[N];中国医药报;2009年
记者李天舒;[N];健康报;2009年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曾理;[N];健康时报;2006年
本报记者 郭静 通讯员 陈武强 史春玉;[N];广东科技报;2009年
本报记者 吴玲娟;[N];保健时报;2009年
胡大一;[N];农村医药报(汉);2003年
张玉顺?代政学
贾国良;[N];中国医药报;2008年
罗刚;[N];健康报;2007年
本报实习记者
陈铮;[N];中国医药报;2008年
王丽芳;[N];中国医药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靳有鹏;[D];山东大学;2006年
陈霞;[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潘湘斌;[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邓喜成;[D];中南大学;2010年
王旭;[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8年
杨学勇;[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陈名武;[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叶明;[D];复旦大学;2010年
彭婷;[D];复旦大学;2008年
仇小强;[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韩勇;[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徐鹏飞;[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胡世军;[D];中南大学;2011年
陈国才;[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柳宏波;[D];山东大学;2007年
王团结;[D];郑州大学;2006年
汪伟;[D];浙江大学;2007年
刘聪聪;[D];吉林大学;2011年
于晓宁;[D];山东大学;2009年
金立臣;[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胎儿室间隔缺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