ㄨ∏/胆结石保胆取石/的症状及治疗怎么办,/胆...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一号多站,快速登录
查看: 4016|回复: 43
黄煌教授经方治病讲座笔记
主题好友听众
经方初中生, 积分 628, 距离下一级还需 372 积分
经方初中生, 积分 628, 距离下一级还需 372 积分
黄煌经方治病讲座
第一:黄煌经方治疗肝病
肝病:全身倦怠、慢性肝炎、急性肝炎…肝硬化(觸之如額).等→目前沒有較佳療法,中藥只能緩解症狀,沒有治本之法。
民間療法:壁虎+蟾蜍+斑毛蟲…等等→以毒攻毒
一、 茵陳蒿湯
【傷寒260: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多、少、頻、短、無皆是),腹微滿者】
原方:茵陳蒿6兩&&梔子14枚&&大黃2兩
黃煌:茵陳蒿30g&&梔子15g&&制大黃10g(茵陳蒿→退黃專藥)
1. 本方適用於 ”急性” 病毒性肝炎,重症肝炎膽道感染見黃疸,色鮮明(陽黃→有光澤:三黃瀉心湯、黃連解毒湯),小變色黃短少,腹滿,舌紅苔黃膩(如甲肝大流行即可用)
2.&&患者體質:身目黃染色鮮明,黃紅隱隱,兼有身熱便結,口乾燥煩,舌紅脈數(陰黃:晦暗如煙薰非本方証)
3. 可治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證;新生兒黃疸紅素血症(量要少,如茵陳8g梔子4g大黃3g)
4.&&本方治黃疸多與大小柴胡湯合用
矢數道明曰:與小柴胡湯合用,治療熱毒鬱肝,症見黃疸、腹脹。與大柴胡湯合用,治療膽道感染、膽囊炎
5. 本方證不必見便秘(大黃於此方中不必後下,用量不必太大),大黃主退黃、除腹滿
6. 本方劑型可用灌腸
二、小柴胡湯(天然之干擾素,所有病毒感染均可用)
黃煌方:柴胡10g&&黃芩10g&&薑半夏10g&&黨參12g&&生甘草6g&&乾薑6g 紅棗10g
1. 小柴胡湯主治慢性肝炎(濕熱內蘊)症見寒熱往來(往來即指纏綿難癒、節律不定→肝指數變動)、胸脇苦滿(右上腹肝區隱痛、胸悶)、默默不欲飲食(精神抑鬱、社會壓力)
2.&&小劑量長期服用(因為此藥亦須由肝處理),兩個月檢查肝指數一次,无改善或肝功能反異常即停
3.&&體質:青年人多,膚色黃暗、偏瘦,舌脈無明顯異常,肝功能基本正常,易食慾不振,睡眠障礙,常與五苓散、茯苓豬苓合用 (便稀, 口渴無津)&&(不辨體質曾有間質性肺炎之後遺症)
4. 脂肪肝病人數上升 (酒肉油炸..) 中醫可治調代謝補虛
三、小建中湯
經方:桂枝3兩&&芍藥6兩&&甘草2兩&&生薑3兩&&大棗12枚&&飴糖(麥芽糖)1升
黃煌方:桂枝10~20g/肉桂5~10g&&白芍10~20g(倍於桂枝)&&炙甘草3~6g
生薑3~6片/乾薑5~10g&&紅棗15~30g&&糖15~30g(可用蜂蜜代替,亦可用麥芽糖代替)
1. 本方為強壯性保肝藥,治療慢性肝炎、肝硬化
&&體型:多瘦、膽紅素不高、膚白而細膩、皮膚濕潤、喜甜食、大便多乾結、 小腿抽筋、易疲勞、出汗、易腰酸背痛、易肢體酸痛、舌苔薄白、舌質嫩紅
2.&&芍藥當重用,赤芍為佳(膽紅素高時尤有效!茵陳無效時可試)(黃疸越深,預後越差)
原發性膽汁淤積性肝硬化
渾身發癢如蟲咬,大便乾結如栗,右側腰部肌肉酸痛→芍藥乾草湯(小建中湯主要組合)白芍30g赤芍30g炙甘草10g (需合用西藥熊去氧膽酸→優思弗,效果才出來)
3.&&按照中醫養肝柔肝學說加減(龍骨牡蠣山藥枸杞鱉甲北沙參)飴糖一般不用,以生麥芽取代
4. 糖尿病足可用四味健步湯 (芍藥 牛膝 石斛 丹蔘)
四、茵陳五苓散(治濕&熱)&&(五苓散可解酒毒、味精吃多)
原方:茵陳蒿10分&&五苓散5分
黃煌方:茵陳蒿120g&&豬苓10~20g&&澤瀉15~30g&&白朮10~20g&&茯苓20g 桂枝12g/肉桂10g
1.&&本方治慢性肝炎、肝硬化,見輕度黃疸(膽紅素偏高),兼下肢浮腫、大便不成型者
若有腹水者→加懷牛膝20~40g赤芍20~60g。若無黃疸者→去茵陳蒿
2. 本方可治脂肪肝(主要是因為有五苓散),即濕、水、瀆身困重。酗酒者,或伴有腹瀉者→可加葛根30~60g(比較葛根芩連湯、半夏瀉心湯)
3.&&如血清白蛋白低下、浮腫時,白朮可重用至60g白朮→天然白蛋白 (重用白朮保肝)
4.&&五苓散服法“上五味,搗為糊,以白飲(米湯)和服,方寸匕(量器單位),日三服,多飲暖水,汗出癒”→期間多飲溫熱水,忌生冷
5.&&建議使用散劑(五苓散)→療效較好、易服、便宜
五、真武湯
原方:茯苓3兩&&芍藥3兩&&生薑3兩&&白朮2兩&&附子1枚
黃煌方:茯苓10~20g&&白芍或赤芍10~60g&&乾薑5~10g&&白朮10~20g&&制附子10~20g
(傷寒82: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心下悸,頭眩,身瞤(ㄖㄨㄣ)動,振振欲僻地者)
1. 本方為傳統溫陽利水劑,陽虛有水,陰寒體質。陽虛→脈沉細無力,畏寒肢冷,精神萎靡(大病重症)。有水→浮腫(檢查小腿腓腸肌),小便不利,舌胖大苔滑
2. 本方多用於肝硬化失代償期,即低蛋白血症(易腹水)
腹水難消醫案:真武湯合五苓散、牛膝 (附子量可加至30g,要先煎30分,赤白芍各30g)
3.& && &&&比較
& && && && && && && && & 心腎功能& && &&& 精態状态& && & 浮腫程度
真武湯→器質性失常& && &&&多有不全& && &&&萎靡、昏迷& && &&&重
五苓散→功能性失常& && &&&正常& && && && && & 尚可& && && & 輕第二:黄煌经方治疗咳喘
1.&&急性支氣管炎:咳嗽為主(一周~半個月)、聲音嘶啞、咽乾、發燒
2.&&慢性支氣管炎:咳嗽、咳痰、氣喘,時間超過3個月、連續兩年發作(冬季好發)
3.&&支氣管哮喘:為多發病、常見病。發作前,鼻癢,打噴嚏,接下來就痰咳不清、胸悶、呼吸有聲,白天較沒事,多為清晨2點~3點發作
一、小柴胡湯
經方:柴胡半斤(8兩)&&黃芩3兩&&人蔘3兩&&甘草3兩&&半夏半升&&生薑3兩&&大棗12枚.
黃煌方:柴胡12g&&黃芩12g&&薑制半夏6~12g&&黨參12g&&生薑12g/乾薑3~6g 紅棗6~12枚.
1. 小柴胡湯是呼吸道疾病的常用方。只要病人的重要臟器(如:心、腎…)沒有受損,都可以考慮使用小柴胡湯,而後再慢慢仔細研究。
2.【加半夏厚朴湯(半夏茯苓10~20g紫蘇梗厚朴6~12g)】→稱為柴朴湯:治療急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亦可治重症支氣管哮喘(激素依賴型)
紫蘇葉-功效偏重於發汗;紫蘇子-功效偏重於通便;紫蘇梗-功效偏重於理氣、寬中
適用於感染不明顯、患者精神緊張、對外界環境過敏或飲食過多即感不適。
3. 加梔子6~12g連翹15~30g重用黃芩可至30g(也可加桔梗):治療咳痰黃稠、久治不愈、瀰泛性支氣管炎。李時珍~骨蒸發熱、吐痰→黃芩→清肺熱
4. 加乾薑6~12g五味子5~10g:適用於感冒後,久咳不愈,吐白痰,且用抗生素無效者。再加(防風、連翹、生石膏)→慢性支氣管炎、過敏。支氣管患者有一特點,稍遇風寒,咳嗽即來
5. 凡治療咳嗽氣喘,柴胡不須大劑量
二、半夏厚朴湯
經方:半夏一升&&厚朴3兩&&茯苓4兩&&生薑5兩&&乾蘇葉2兩
黃煌方:薑制半夏10~20g&&厚朴10~15g&&茯苓10~20g&&乾薑3~6g&&蘇梗10~15g
1.&&本方對咽喉異物感為特徵的咳喘病有效(婦人咽中如有炙癵)
(1) 能降低咽喉黏膜的敏感度,且能消除咳嗽氣喘患者的腹脹(因厚朴、蘇梗可以理氣)
(2) 消化道症狀:腹脹、噁心、嘔吐、不思飲食
(3) 失眠、多夢、心悸、眩暈。一般都與小柴胡湯或梔子厚朴湯(梔子厚朴枳實)相配伍。
2. 加桔梗6~12g甘草3~6g(即桔梗湯:專治咽中痛):適用於咽癢、咽中痛、咽乾、咳嗽
3. 加枳殼10~20g白芍10~20g桔梗6~12g(《金匱》排膿散→吸濕排液):治療痰喘、咳嗽、氣喘、吐痰不爽、腹脹、便秘、支氣管哮喘
4.加【梔子6~12g連翹15~30g黃芩6~12g】→(清熱、除煩):治療胸悶、咽痛、煩痛者、支氣管哮喘、支氣管炎伴有焦慮、失眠、胸悶、出汗(從溫病,葉天士先生的經驗)
三、麻杏石甘湯
經方:麻黃4兩&&杏仁50個&&甘草2兩&&石膏半斤
黃煌方:生麻黃5~10g&&杏仁10~20個&&生甘草3~6g&&生石膏12~30g。
1. 本方主治熱喘,由下列三條可確定是熱喘(1) 汗出而喘(2) 口渴不惡寒(3) 痰、唾、涕黏稠
2. 適用於本方者大多身體狀況好,皮膚較粗糙,面部或眼瞼可見輕度浮腫
3.&&臨床上加連翹15~30g梔子6~12g黃芩6~12g桔梗6~12g:適用於治療急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伴感染、黃痰、熱症,大葉性/病毒性/痲疹性肺炎
4. 本方去石膏,名三拗湯→平喘基本方
三拗湯加薏仁→麻杏薏甘湯
三拗湯加桂枝→麻黃湯(無汗而喘)
四、小青龍湯
經方:麻黃3兩&&桂枝3兩&&細辛3兩&&乾薑3兩&&甘草3兩&&芍藥3兩&&五味子半斤 半夏半斤
黃煌方:生麻黃6~12g&&桂枝6~12g/肉桂5~10g&&乾薑6~12g&&生甘草6~12g&&白芍6~12g
& && &&&五味子6~12g&&薑制半夏6~12g。3~5劑&&5/劑
1. 主治寒喘,以惡寒、口不渴,痰、唾、涕清稀量多
2. 外寒內飲
3. 本方患者面色多青白或青灰色,絕少面紅光亮者
4. 體弱、心悸、喘促者,去麻黃,加茯苓10~20g山萸肉(固托、斂肺)10~20g:治療支氣管哮喘持續狀態、肺心病、肺氣腫
5. 乾薑細辛五味子是本方基礎
6. 細辛用量要到位,所謂細辛不過錢,是指吞食細辛生粉情況下,而湯藥細辛用量可為3~10g,若擔心細辛用量,可少量逐漸增加。
五、大柴胡湯
經方:柴胡半斤&&黃芩3兩&&半夏半升&&枳實4枚&&芍藥3兩&&大黃2兩&&生薑5兩 大棗12枚
黃煌方:柴胡6~20g&&黃芩6~20g&&薑制半夏6~12g&&枳殼10~20g&&白芍/赤芍10~20g
& && &&&制大黃6~12g&&乾薑5~10g&&大棗15~30g。
1. 此方適於支氣管哮喘見胸脇苦滿、按之心下滿痛、便秘者(按之心下滿痛,用大柴胡湯效好)
2. 此方加黃連(即大柴胡湯+三黃瀉心湯):適用於支氣管哮喘伴有感染、吐黃痰、煩躁、熱甚厥盛
三黃瀉心湯(大黃黃芩黃連)→天然抗生素,抗血栓
3. 此方加黃連3~6g全栝樓15~30g(即大柴胡湯+小陷胸湯):治療胸痛、上脘痛、痰黃、便秘
栝樓皮:化痰;栝樓仁:通便
4.&&此方加桂枝6~12g/肉桂5~10g茯苓10~20g丹皮6~12g桃仁10~15g(即大柴胡湯+桂枝茯苓丸):適用於支氣管哮喘反覆發作,見有舌色暗、唇色紫、皮膚乾燥、煩躁不安、少腹疼痛
5.&&此方適用於充實性的熱性體質→大多體格壯實、中/老年人居多、上腹部脹痛、按之尤甚,輕者輕微不適,按之有抵抗感,多伴有嗳氣、噁心、嘔吐,大多伴有高血壓、肥胖、膽囊炎、膽石症。 第三:黄煌讲座笔记--皮膚病方
皮膚病分類:1. 病毒細菌性皮膚病:單純疱疹、帶狀疱疹(纏腰火丹)(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扁平疣、膿疱瘡(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丹毒、毛囊炎2. 變態反應性皮膚病:
濕疹→滲出而得名。蕁痲疹→(風疹塊) 過敏。藥物性皮炎→磺胺類、抗生素類。異位性皮膚炎、遺傳過敏性濕疹
3.&&結締組織及免疫性皮膚病:
系統性紅斑性狼瘡→侵犯皮膚及臟器的免疫性疾病。白塞氏病
4. 紅斑及丘疹鱗屑性皮膚病:銀屑病→ 病因不明,可能與細菌或遺傳有關
5. 神經功能障礙性皮膚病:神經性皮炎 (慢性苔癬);單純性痒疹
6. 角化性皮膚病→掌跖
7. 色素障礙性皮膚病:黃褐斑→黑色素沉澱;白癜瘋→脫色性病變、泛發性白色斑片
8. 皮膚附屬器官:痤疮;酒糟鼻;斑禿→精神、分泌等;粘膜病→唇炎
一、桂枝湯&&(太陽病第13.15.54.234.276條)
治戰場上士兵之飢寒交迫,非發汗、感冒藥,為調和營衛之強壯方
黃煌:桂枝10~20g&&白/赤芍10~20g&&生甘草3~10g&&乾薑3~10g&&紅棗10~30g1.&&本方為皮膚營養劑(調和腠理營衛)→丘疹、糜爛、潰瘍等。白而乾,局部不紅,色淡為特點
2. 本方可治毛囊炎痤疮蕁麻疹濕疹下肢潰瘍糖尿病足皸裂(初期可發可消,潰爛可托可補)
→桂枝湯合桂枝茯苓丸:下肢潰瘍不收口
→黃耆桂枝湯+玉屏風散:雙手裂口
3. 桂枝湯是調理體質的方→消瘦、皮膚乾枯、舌淡
二、葛根湯 (桂枝湯+葛根+麻黃)
1.&&所適用之皮膚病,以肌肉豐滿而皮膚乾燥,丘疹、鱗屑為特徵
體質較壯實,不出汗→冬天嚴重,夏輕快(汗出即緩)
2.&&常用之皮膚病有→以項背部效果好
3.&&體質:黝黑、黃暗、粗糙、壯實、嗜睡、咽喉不紅
(桂枝症體質者慎用!)
4.&&加大黃(推陳出新)川芎(溫辛、散寒凝,使氣往上走)→用於治療頭面部瘡疾
三、小柴胡湯
1.&&以丘疹、疱疹、糜爛、苔虡幼儭⑸ΠW劇烈等為特徵,尤適合過敏性與病毒性皮膚病
2. 帶狀疱疹→劇烈疼痛,可加
(1) 四逆散、連翹(咽炎、淋巴腺腫大)
(2) 紅花瓜蔞甘草
&&局部分泌多、浮腫等→可配五苓散
&&單純性疱疹→可加連翹、山梔子
&&神經性、過敏性、遺傳性皮炎→多配半夏厚朴湯、四逆散等
出汗多,口渴→白虎湯
腹瀉,浮腫→五苓散
四、桂枝茯苓丸 (常加大黃 桃仁承氣湯)
1.&&皮膚乾燥起鱗屑、囊腫結節、局部色素沉著、紫暗為特徵
2.&&銀屑病、座瘡、脫髮 (川芎)、酒糟鼻等
3.&&体質較強壯、面色多紅、暗,唇色暗紅,舌質紫暗,腹充實,觸有抗按感,壓痛
4.&&加減(1) 便秘、腰痛、腹痛:加制大黃
(2)&&腹痛:加當歸川芎
(3) 腰腿痛或下肢浮腫:加牛膝
(4)&&浮腫、便溏:加白朮茯苓澤瀉
五、黃連解毒湯
1.&&多用於熱毒重症,見紅、腫、熱、痛、煩者
2.&&可治濕疹、膿疱瘡(黃水瘡)→只要分泌物為黃(痰、帶下、瀉、汗)均可用
3.&&體質:體強,肌肉堅實,面紅油光,口唇暗紅,目赤多眵,舌質老硬,腹按之不適、抵抗感,易煩躁,上腹痞悶、疼痛,皮膚常有瘡癤,口易生瘡,小便黃短,口嘴苦、黏
4.&&加減:
溫清飲:加四物湯→出血、充血之皮膚病
溫清飲再加柴胡連翹荊芥白芷薄荷桔梗甘草:荊芥連翹湯→適用於頭面部之痤疮
合防風通聖散→治毛囊炎
六、防風通聖散(金元-劉完素)&&(方組含麻杏石甘 調胃承氣 當歸芍藥…)
黃煌: 防風5~10g&&荊芥5~10g 連翹5~10g&&麻黃5~10g&&薄荷3~6g&&川芎5~10g&&當歸5~10g 白/ 赤芍5~10g&&白朮5~10g&&山梔子5~10g 制大黃5~10g&&芒硝3~6g&&黃芩5~10g&&生石膏 10~20g&&桔梗5~10g&&甘草3~6g&&滑石6~12g&&生薑6~12g1. 本方所治皮膚病→蕁麻疹、痤疮、濕疹、扁平疣
2.&&體質:壯實肥胖,面紅多油膩,皮乾燥粗糙,好毛囊炎,食慾好,便秘,唇紅或暗紅→有異位性皮炎之治緩病例。
(防風通聖散變方→麻杏甘石湯+大黃、連翹、荊芥、防風、滑石、桔梗) 第四:& & 目前常见的治疗方法:手术切除,放疗,化疗;
有待研究的一些治疗方法:光化学疗法,基因疗法,生物疗法。
中医治疗肿瘤主要致力于调整体质状态,缓解症状,提高生命质量,延长生命。
有点有三:副作用小,患者易于接受,治疗成本低廉。
小柴胡汤:红参6-12g 柴胡6-12g 黄芩6-12g 半夏6-12g 生甘草3-6g干姜3-6g 大枣10-20g
1.适用于肿瘤伴发热,恶心,呕吐,血液系统肿瘤,胃癌,肝癌,肺癌应用较多。
小柴胡汤用于疾病在迁延期或呈慢性化阶段
① 合桂枝汤治疗骨髓异常增殖症导致的发热,柴胡用量需大达30g,3-5天内可以退热,还可加红参,肉桂桂枝可达20g,亦可各10g。
② 加连翘30g以上,治疗胃癌,肝癌出现的腹痛呕吐,有止呕止痛的近期效果,也有延长生存期的效果,特别是胃癌引起的呕吐,大量的连翘可以止呕。
③ 加茯苓猪苓连翘用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配合羟基尿稳定病情。
2.本方也适用于全身状况良好,无贫血肿瘤患者的体质调整,一般以小剂量服用,常配合麦冬天冬桂枝茯苓猪苓白术肉桂泽泻。
3.加连翘30-60g可用于淋巴瘤,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及肿瘤转移出现的淋巴结肿大。
《本草经》“主寒热,鼠瘘瘰疬,痈肿恶疮,瘿瘤,结热,蛊毒”张锡纯“疮家圣药”。
4. 动物实验提示其抗肿瘤作用。
五苓散:白术15-3-30g 茯苓15-30g 猪苓15-30g 泽泻20-40g 桂枝10-20g/肉桂6-12g
1.用于肿瘤伴腹泻浮肿或腹水者,肝癌,肠癌,肺癌特别在化疗后多见。
张仲景称其为水逆证,即渴欲饮水,水入即吐或泄泻。
① 吐:口渴但饮水不多,或喜热水,而且水入即吐
② 泄泻:腹泻或溏结不调,伴小便量少,浮肿倾向,严重者出现胸水,腹水。
① 缓解躯体症状,缓解口渴感,使大便成形;
② 消除精神神经方面的症状,如头痛,头昏,心悸,肌肉跳动等。
临床使用:
① 配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见发热多,浮肿;
② 配合真武汤治疗肝癌,肝硬化。
2.与小柴胡汤合用(名为柴苓汤)用于肿瘤患者化疗期间或化疗后的常规体质调整,日本现有成药—这一块临床研究少。
3.胖大舌是使用五苓散的一个重要指针。
炙甘草汤:炙甘草3-15g 人参10-20g 麦冬10-30g 生地10-20g 阿胶6-12g肉桂6-12g 干姜5-10g 火麻仁6-12g/甘杞子10-20g 红枣15-30g
1.恶液质,患者极度消瘦,贫血状态时的营养方,食道癌,胃癌,肝癌,肺癌应用较多。体质极度虚弱,特别是大出血下导致的循环衰竭。
张仲景用于止血强心的强壮方,又称复脉汤。
生地阿胶—止血;人参,桂枝,甘草,麦冬—强心定悸;30枚大枣—补充机体充足的糖分能量。
炙甘草汤体质:羸瘦,面色憔悴,贫血,皮肤干燥,大便干结难解,有明显动悸感。
2.麦冬可重用,还可以加天冬
麦冬:《神农本草经》:“主羸瘦短气”;《别录》:“令人肥健,美颜色”
天冬:《别录》:“养肌肤”;《药性论》:“令人肌肤滑泽”
3.加龙骨,牡蛎,山药
龙牡:主治动悸——肿瘤多心悸,动则气促
山药:健脾,增加食欲;含淀粉,利于龙牡的有效成分吸收
4.可作为膏滋剂长期服用,取20-30剂,加冰糖桂圆蜂蜜。
5.宜久煎并以米酒或黄酒煎服。
6.服药期间配合红烧猪蹄等富含胶质的食物,如牛蹄筋,鸭翅,鸭掌。
7.效果判定:近期——食欲精神是否恢复,大便是否易解;远期——体重是否上升,营养状况是否好转
8.腹胀腹泻:不良反应,过量过浓。
附子理中汤:制附子6-12g 党参10-20g/红参6-12g 干姜10-20g 白术10-20g甘草6-12g
1.用于化疗后腹泻腹胀,见面色黄暗,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四肢皮肤色素沉着,脉无力,可配合肉桂,茯苓。
2.用于胰腺癌(可见阴黄),肝癌,肠癌等消化系统的肿瘤腹泻。第五:黄煌治疗痤疮第一张方—桂枝茯苓丸
经典方:桂枝 茯苓 牡丹皮 芍药 桃仁 各等份
实用方:桂枝10-20g 或肉桂6-12g 茯苓10-20g 牡丹皮10-20g&&赤芍或白芍10-20g 桃仁10-20g
1.本方适用于痤疮颜色暗红,疮体饱满硬结,久不消失者.以面部为主,疤痕结节
2.本方体质要求:
(1)望诊-患者体质比较强壮,面色多红或暗红,皮肤干燥或起鳞屑,唇色暗红,舌质紫暗等.
(2)腹诊-腹部大体充实,脐部两侧尤以左侧下腹(大便秘结的表现),触之有抵抗,主诉伴有压痛,女性常有痛经,附件炎等
(3)加味:加丹参 川芎效果比较好, 大便秘结加大黄,下肢干燥加怀牛膝
第二张方—葛根汤
实用方:葛根12-30g&&生麻黄5-12g 肉桂6-12g或
桂枝10-20g 白芍20g或赤芍20g 甘草10g 干姜10g或生姜10-30g&&大枣15-30g
(1)本方适用于痤疮颜色发暗,疮头深陷不出,面背部均有,背部较多者
(2)本方体质要求(葛根汤体质)面色发暗,没有光泽,肌肉坚紧,形体比较壮实,脉搏有力,痤疮在剧烈运动出汗之后会有所减轻,夏天比冬天来说的话要轻些,女性患者常有月经量少,月经周期较长或闭经等.
(3)加味: 加川芎效果较好
PS:麻黄量不可过大(麻黄能兴奋心脏,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可引起兴奋失眠不安)&&但麻黄久煎或加甘草 大枣 桂枝后其兴奋作用可降低
第三张方——荆芥连翘汤(一贯堂经验方)
荆芥10g 连翘20g 柴胡10g 甘草6g 桔梗6g 白芷10g 薄荷5g 黄连10g 黄柏6g 山栀子10g 生地黄15g 当归10g 川芎10g 赤芍10g
(1)本方适用于疮体高突光亮,色红化脓,脓液粘稠者
常见疾病:青年人的鼻炎 扁桃体炎 痤疮 中耳炎等
(2)本方的体质要求:体格强健,面色潮红或红黑,有油光,易烦躁,焦虑,目睛充血或多眵,唇红,咽喉充血,皮肤容易起毛囊炎,夏天易发.
第四张方——防风通圣上散
实用方:麻黄6g 大黄6g 防风6g 连翘10g 薄荷6g 芒硝6g 山栀6g 黄芩6g 石膏15g 川芎6g 当归6g 白芍10g 白术10g 荆芥6g 桔梗6g 滑石15g 甘草3g 生姜三片
(1)本方适用于痤疮密集,形态多样,为粉刺,丘疹,脓包,囊肿,结节及窦道,瘢痕,硬结密集发生
(2)本方体质要求(防风通圣散体质):体胖形壮,皮肤粗糙,易生痤疮,皮肤瘙痒或起红疹,食欲好,食量大,易于便秘,女性多伴有月经少或闭经. 第六:治疗失眠
失眠患者對睡眠時間、質量不滿意,影響到白天社會功能之主觀體驗1.&&入睡障礙(最少30分鐘)2.&&維持睡眠之障礙(易醒、早醒)3.&&睡眠時間過短(因人而異)4.&&熟睡障礙
原因:心理、生理(飲食、時差、經期…)、病理(軀體、精神)、藥物(麻黃)、環境、
& && &原發性。對個體之影響→不可勝數。經方治失眠之特色:
(1)&&調體質而提高睡眠品質(安神)
(2)&&沒有【西藥(安眠藥)→多為腦神經抑制劑】之副作用→依賴性、次日感覺昏沉
治疗原则:经方治疗失眠是整体治疗,通过体质调整来缓解身体症状,改善抑郁、焦虑与不良情绪,从而提高睡眠质量。
方一:温胆汤
1.本方为传统的壮胆方,主治胆虚失眠。
传统表述:①胆怯,易惊恐。②失眠,多恶梦。③虚烦,精神恍惚,抑郁,注意力不集中。④头晕头重,胸闷,心悸,自汗,恶心,呕吐。
2.运用于创伤后的应激障碍、临界高血压、初期高血压、神经症、冠心病、更年期综合症等患者,伴有失眠,多梦,恐惧感。
3.体质:多半夏体质,体质较好,营养好。
4.加减:①加黄连:主治烦燥,肤色红润,伴有胸闷,焦虑不安,心慌等症②酸枣仁汤:主治神志恍惚③栀子厚朴汤:焦虑而腹胀3. 本方非經方 (非仲景方,是宋朝時用經方加減)
→小半夏加茯苓湯 (金匱,主眩悸嘔吐)
→橘皮竹如湯 (金匱,治嘔吐)
4.&&加味方:
(1) 高枕無憂散 &古今醫鑑&,即本方 +人參、石膏、麥門冬、酸棗仁、龍眼肉
→主治心膽虛怯、晝夜不睡、百方無效者
(2)&&黃連溫膽方,即本方+黃連6g或更多
→煩躁、膚紅有光澤
→胸悶、焦慮不安者加梔子
(3) 本方+酸棗仁湯
→神智恍惚、神經症
→脈不滑、舌不紅
→中老年婦女較多
(4)&&本方+山梔子、川朴 (梔子厚朴湯)
→心煩不滿、臥起不安
方二:柴胡加龙牡汤
1.本方为抗抑郁,抗焦虑药。指征: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
2.本方可治疗抑郁症,焦虑症,恐怖症,癔症,神经衰弱,躁狂症,神经分裂症,脑动脉硬化等,有改善睡眠的效果。
抑郁症:以情感低落为主要特征,自我评价下降。
焦虑症:莫明其妙的紧张不安,反复出现强烈的惊恐发作,伴涉死感或失控感,以及严重的植物神经症状。一般合栀子厚朴汤。
躁狂症:可合桃仁承气汤。
3. 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慢性前列腺炎、性功能障碍等伴有失眠症状也可使用本方。(神经症患者最常见的伴有症状:消化道症状,性功能障碍)
4. 本方体质要求:柴胡体质。体型中等或偏瘦,面色暗黄或青黄色,或青白色,缺乏光泽。肌肉坚紧。主诉以自觉症状为多。对气温变化敏感。四肢多冷。情绪波动较大。食欲受情绪影响。多睡眠障碍及恶梦。女姓月经周期不准,月经来时多胸闷乳胀。
5. 加减:
②加甘草。合桂甘龙牡汤。治疗胸腹动悸而蠃瘦者。
③加桃仁、芒硝、甘草。合桃核承气汤。——少腹疼痛、烦燥、便秘者。
④加川芎、枣仁、甘草、知母。合酸枣仁汤。
⑤加黄连。合三黄解毒汤——烦躁而心下痞者。5. 方中鉛丹,藥房不備,今用之極少,可不用。可用磁石、生鐵落或代赭石替代。
鉛,會使人中毒,但可防止癲癇(待確定)
6.&&方中大黃的用量炮制可調節,此處用制大黃,但若大便次數多,裏急後重或腹瀉者仍需大黃,但量應減至3~6g(要跟病人事先說明,可能導致腹瀉)
方三:酸枣仁汤經方:酸棗仁2升&&甘草1兩&&茯苓2兩&&知母2兩&&川芎2兩
黃煌方:酸棗仁15~30g&&甘草3~6g&&茯苓10~20g&&知母6~12g&&川芎6~12g
1. 本方是古代的安眠药。“虚劳、虚烦不得眠”,当伴有心悸汗出等症。
2. 本方多用于以睡眠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如更年期综合症,神经衰弱、焦虑、抑郁等。
3. 体质:
①身体消瘦、干枯,指甲、唇口苍白,容易疲劳,出现中医所说的“肝血虚”征象。
②以中老年妇女多见。
⑶患者平时易烦恼,心情紧张,不易放松,情绪不稳定,易激惹,精神恍惚。
4. 本方针对体质,是通过调节整体功能达到改善睡眠的状态,即治失眠也治多寐。
5. 本方酸枣仁量要大,大于30G。捣碎最好。
6. 合方:
①温胆汤:多梦,惊悸,眩晕者
②半夏厚朴汤:腹胀,咽喉异物感。
③柴胡加龙牡汤:胸闷、心悸,乏力。3.&&本方臨床多合方使用
(1)&&合溫膽湯→多夢、驚惊、暈眩
(2)&&合半夏厚朴湯→咽喉異物、腹脹
(3)&&合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乏力、胸悶、心悸
4.& &本方既能治失眠,也能治多寐
5.& &本方適用於特殊體質(肝血虛:消瘦、乾枯、甲錯、唇白、易疲,以中老年婦女多見),而不是通治一切失眠症
6.&&主藥酸棗仁用量要大(20~30g),炮治不重要。
煎煮效果好,故要將酸棗仁搗成粗末再煮
方四:甘麦大枣汤經方:甘草3兩&&小麥1升&&大棗10枚。黃煌方:生甘草6~30g&&小麥30~100g&&大棗15~30g
1.古代镇静剂。主妇人脏燥。患者有强烈的情绪色彩。现代应用于癔症、神经衰弱症,抑郁症,焦虑症,癫痫,精神分裂症。
2.本方可用于小儿夜啼症,小儿夜惊症,小儿多动症等。
3.体质:体瘦,面色黄,腹直肌拘急,舌淡红。
4.甘草重用,可用6-30G;若有浮腫、血壓高等副作用(因為血中鈉濃度升高)則不宜用大量甘草(但可加利水劑,茯苓、澤瀉).小麦也要重用,30-100G,并嘱平时服用面制品,也可用麦芽代替。
5.剂型:
①药枣:多用大枣,煮熟后去甘草、小麦。
②药羹:加百合,莲子等;
6.本方单用不多,多合温胆汤、半夏厚朴汤,酸枣仁汤合用。7.& &臟躁為情志病,故應輔以心理開導
方五:四逆散
經方:(柴胡&&芍藥&&甘草&&枳實)→磨成粉。黃煌方:柴胡12g&&白芍20g 甘草6g&&枳殼20g1.本方为解郁方。传统表述:①四逆。②胸腹症状: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
2.本方治由于心理压力大导致失眠。多见于肠易激综合症,抑郁症,神经症,更年期综合症等。
⑴疲劳,情绪低落,抑郁或焦虑
②对环境过敏,一般为怕风,受凉容易关节疼,头晕,感冒,腹痛,腹泻等。
③消化道症状:腹胀痛,便秘或腹泻交作,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咽喉异物感等。
3. 体质:
①柴胡体质
②女性多见
③多伴胆道疾病
4. 合方:①合半夏厚朴汤。八味解郁汤,治疗有消化道疾病的失眠较好。②加归、芎、桃、红,八味活血汤,可用于治疗顽固性失眠,头痛,胸痛,呃逆等。体质:精神状态佳,无憔悴萎靡之态,面色青或暗,肌肉坚紧,皮肤干脱屑,舌质暗或紫。可治城市白领顽固性失眠,黄褐斑。
方六:黄连阿胶汤
1.本方为清热除烦止血方。临床表现:睡眠障碍,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
2.伴失眠的疾病,治①出血性疾病:崩漏,吐血②躁狂性疾病:精神分裂,焦虑,抑郁等③急性发热性疾病:菌痢,肠伤寒。④免疫性疾病:干燥综合征,溃结⑤消耗性疾病:糖尿病,肺结核等
3. 指征:①舌红少苔②脉细数③皮肤粗糙,有脱屑④有出血或出血倾向者
4.经验提示:黄连用量宜大,煎煮后的药液相当苦,不能长期服用,症状缓解后停用。
5.加味:出血加生地。腹痛拒按加制军。小腹痛加丹皮。第七:妇人病方战争年代,妇女的地位迅速提高,承担了提供人力资源的重要任务。要能怀得上,保得住,生得下第一张方:温经汤
1解决“怀得上”的问题
吴茱萸3-10克(很苦)当归6-12克川芎6-12克白芍6-12克党参6-12克桂枝6-12克(肉桂3-6克)阿胶6-12克生姜6-12克(干姜3-6克)丹皮6-12克甘草6-12克制半夏6-12克麦门冬12-24克加红枣15-30克,味道会好些
有四物汤(缺地黄),有桂枝汤(缺大枣),有麦门冬汤,有半张桂枝茯苓丸(有桂枝丹皮芍药)
治疗近50岁的妇人,腹泻多日不止,傍晚发热感,小腹痛、胀感,手掌烦热,口唇非常干燥(枯),面色憔悴。
本方是女性调经方。多用于闭经、不孕、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闭经:原发性闭经:女性年满18岁尚未来潮。举例:丑小鸭变亭亭玉立少女
继发性闭经:月经已经来潮,而出现6个月月经不行者(占闭经患者95%),与减肥有关
服用期要三个月以上才有效果,甚至一年以上,一定要有耐心,原方最有用
2.不孕症:《金匮要略》“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大部分和不排卵有关系,月经周期紊乱,即使来的话,量也非常少。排卵后无持续一周以上高温,无双相,或曲线平坦,或高低不平。
日本经验:适用温经汤的妇女大部分伴有手掌皮肤干裂,角质化
指甲周围毛刺多,不滋润。口唇干,不滋润。
美手,美脚方,美容,美首,美甲,美发
矢数道明病案:26岁女子,每年仅行经三次。双手指端粗糙、裂口、疼痛,全身经常发冷,但手心、脚心、口唇发热。服温经汤后,首先手指皮肤好转,后发热感消失,五个月后指端指纹恢复正常,一年后怀孕,产下健康女婴。
青春期少女或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的中年妇女比较多见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青春期少女,或中年妇女(天然雌激素)
3、习惯性流产:连续发生流产三次或三次以上,《金匮》:“曾经半产”
4. 老年性阴道炎,外阴瘙痒症,手足皲裂,指掌角化症(与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女性黄褐斑,嘴唇干枯疼痛,头发枯黄,质发脆(发为血之余),脱落
中医理论的血:主要是指月经的血,与生殖相关的激素有关
必须是羸瘦而干枯的女子
温经汤体质:羸瘦,皮肤松弛,腹壁薄而无力(无脂肪),口唇干枯而不红润,皮肤干枯发黄发暗,缺乏光泽或潮红或暗红或黄褐斑,有些患者手掌脚掌出现裂口,疼痛或发热感,或出现阴道炎(老年),毛发脱落、干枯、发黄。
调整体质。现在这种体质不是很多
为方便服用,可做成膏滋药(苏南习俗),放入红枣、蜂蜜、冰糖(鹿角胶等)、芝麻、核桃仁、桂圆等,女性冬令进补的保健品
服用温经汤的同时关照病人:平时要多吃
中国女性皮肤好:秘诀有二1.经常吃猪肉,尤其是带皮的红烧肉,炖红烧猪手(放入黄豆),或猪肝(有补血作用)
2.大量吃蔬菜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它可促进促性腺素的分泌,作用于下丘脑
出血:加大阿胶的用量,或加生地黄
腹痛明显:加大当归、芍药、丹皮、川芎的用量
头痛、关节疼痛者:加大吴茱萸(良好的止痛剂)、桂枝、生姜
大便干结,皮肤如鱼鳞状:加桃仁(主治肌肤甲错)
闭经,基础体温低者:加鹿角胶,制附子
使口味可口:可加入红枣,桂圆肉第二张方:当归芍药散
流产:古代常见
怀孕的妇女出现肚子痛,用当归芍药散
治疗孕妇的痤疮
当归6-12克 芍药10-20克 川芎6-12克 茯苓10-20克 白术10-20克泽泻15-30克
最适用于妊娠腹痛和胎位不正
《金匮》:妇人怀妊,腹中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 && &&&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类聚方广义》:怀孕后胎长得不好可用
举例:孕妇偏头痛,浮肿,用后腹痛、胆囊炎好转,服后感觉胎儿头在转动,一直服用此方,足月生产健康男婴
文献报道:用本方加味治疗胎位异常170例,转胎率达80%以上,疗效高于膝胸卧位。
治疗以疼痛为特征的妇科疾病:慢性盆腔炎、子宫附件炎、痛经等
岳美中治慢性盆腔炎:腹痛,白带多,头部眩晕
可做成胶囊,治疗痛经疗效高于田七痛经胶囊
最适合体质:有点胖,也可能比较重的女孩,可用当归芍药散加牛膝
也可治疗不孕症(日本),闭经,黄褐斑,缺铁性贫血的女性:用的机会比较多。
指征:不是所有的黄褐斑,胎位不正,不孕症都可用
体质要求:面色黄,贫血浮肿貌,下肢常有浮肿,经常腹痛(有的是痛经),大便大部分不成型,常有头昏头晕、心悸、肌肉痉挛跳动。形象的说是黄脸婆。
很多有水,有浮肿的人也会出现头痛,最好的方:五苓散。因此当归芍药散也可治疗头痛。
与温经汤体质区别:一个胖一个瘦;一个干枯一个有水肿。
原为散剂,并用酒调和服用(酒可活血)。也可用酸奶调服(原味酸奶)。如果用水冲粉末,容易卡在喉咙里导致咳嗽。
加减:无明显疼痛者,芍药、川芎酌情减少
浮肿明显者:茯苓,白术,泽泻要加量
相近方:逍遥散,当归芍药散和四逆散的合方加减,其证要有胸胁苦满----经前乳房胀痛,或用胆囊炎、胆石症等胆系疾病
其中大量的芍药可以通便,可治便秘第三张方:桂枝茯苓丸
桂枝(肉桂) 茯苓&&丹皮&&白芍&&桃仁
各10克,或各15克
原意:古代用于下死胎。是古代的催生汤,原名“夺命丹”“胎未死服之可安,已死服之可下。”
治疗:妇科很多炎症和相关炎症:慢性盆腔炎、慢性附件炎、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瘀血综合征、输卵管粘连不通、宫外孕、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痛经、葡萄胎、产后恶露不尽、胎膜残留、子宫复旧不全等
男人生殖系统疾病亦可用: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炎、精囊炎、睾丸炎等,“奇妙得不得了”
体质要求:
三个指征:
脸征:望诊:面部皮肤粗糙,面色红或暗红,面部皮肤,毛细血管扩张,酒糟鼻、皮肤毛孔粗大,有痘痘
腹征:腹部大体充实,有力,脐两侧,尤其是左侧更充实,甚至有明显压痛。也有病人不一定出现疼痛
腿征:皮肤干燥,瘙痒、脱屑,小腿容易抽筋。小腿以下,腰以上皮肤发痒,容易生冻疮。下肢皮肤较暗。脚掌皮肤干燥,皲裂,容易裂口。甚至溃疡
康元制药有软胶囊,日本学者主张用丸剂(较汤剂有效成分高)
加制大黄:治便秘。
痛得厉害:加当归,川芎
腰痛:加牛膝。治腰椎间盘突出、椎间管狭窄
浮肿,便溏:加白术,茯苓,泽泻;与当归芍药散合方第四张方:黄连阿胶汤
治疗心中烦,不得卧。
也可用来治疗妇科病
黄连(四两)6-10克&&黄芩(二两)6-12克&&白芍6-12克(12-20克)阿胶(三两)10-20克(另烊) 鸡蛋黄2个
中国人不大敢吃生鸡蛋,故介绍病人吃溏心鸡蛋
有止血作用:清热除烦止血,主要用来治疗月经过多。
黄芩:古人用来治疗子宫出血的常用药。三黄泻心汤
阿胶:更是止血药。古人没有“养血”的概念。炙甘草汤(止外伤大出血),猪苓汤(止尿血)皆用来止血。
还可用治内科其它疾病:1.出血性疾病:便血、尿血、鼻衄、咯血、呕血、皮下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躁狂性疾病:焦虑,精神分裂患者可用,抑郁症,老年性痴呆,神经衰弱。都表现为失眠
3.急性发热性疾病:发热伴便血,如菌痢:拉红白冻。肠伤寒:肠穿孔。
黄连大量治疗菌痢、肠伤寒有效。
白芍里面有一种芍药总苷,对于免疫性疾病可用(干燥综合征、白塞病、溃疡性结肠炎)
对于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也可用,黄连有很好的降糖作用。肺结核患者出现咯血可用。
客观指征:1.红绛舌。舌绛如火,舌红少苔。
2.脉象细数。
3.皮肤粗糙,有脱屑(日本经验)。
4.有出血或出血倾向。
如果舌淡,脉迟缓,不要乱用这张方。
由于黄连用量大,故药味极苦。中病即止,不能连续吃
加味:生地,子宫出血一般用生地加阿胶(张仲景经验)
腹痛拒按:加制大黄,即合三黄泻心汤
少腹痛:加丹皮,善治少腹疼痛
病案:少妇流产,下面出血淋漓不尽,血出很红,黏,嘴唇通红,皮肤雪白。经常口腔溃疡。伏热体质。一剂血止,一周后口腔溃疡好转,后怀孕。第五张方:麻黄附子细辛汤
属温药。治疗闭经,不孕,作用同黄体酮。脸色黄,嘴唇发暗,皮肤粗糙,不大出汗,人胖胖的,月经不来。属寒性体质
体质与“伏热美女”完全相反第八:肠病方(包括肠易激综合征和溃结)一、肠易激综合征(肠功能紊乱,脾虚)
特点:反复发作,以慢性肠道运动障碍为主
1.腹痛、腹泻,有急迫感(拉不尽的感觉,里急后重),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肠癌的表现?)
持续很长时间,情绪稍有波动,就会出现。精神因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腹胀腹痛。
3.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上厕所,早上起来拉,吃过早饭还要拉。五更泻不一定是肾虚。
出门之前要上厕所,拉干净。越想越厉害。精神的抑郁、焦虑,导致肠道症状很严重。胃肠道功能处于混乱状态。
常是完美主义者,要达到理想状态。人过敏,肠道也过敏。
不能吃生冷----不是生理的原因,而是心理作用。需要心理安慰
个体化原则:镇静药,易蒙停:有镇静作用。解痉:阿托品
经方治疗的三大优势1.缓解症状:由于症状缓解,病人马上有信心2.安定心情:忧郁:用解郁药;焦虑:用除烦药3.增强体质1. 八味解郁汤:四逆散与半夏厚朴汤合方,主要有八味药:柴胡,芍药,枳壳,甘草,半夏,厚朴,茯苓,苏梗,生姜,大枣
隆重推荐:肠易激综合征基本方
四逆散:有解痉止痛功效,能调节肠道张力。尤其是枳实、白芍,解痉作用非常好
半夏厚朴汤:“妇人咽中如有炙脔”,用来治疗感觉异常的疾病。莫名其妙的腹痛、腹胀:肠道敏感。能消除肠道敏感。有中医所说的理气作用,可帮助排便。除胀、止痛。
可以非常迅速地缓解躯体症状,由于症状缓解,患者感到非常开心,情绪明显好转,睡眠好转。很多肠道易激综合征患者往往睡眠不好。
体质特征:柴胡体质和半夏体质的结合体。行为特征:敏感,非常在意人家的评价,在意医生的一言一行,活的很累。办事谨慎,生怕出什么问题,病史叙述详细。怕冷,怕风。往往吃凉的容易拉,忌口极其讲究,食谱非常的窄。思想负担重。常见于中年妇女,中年男子。巩汉林这种男子很容易得。
加味:心烦意乱,加山栀子10克。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2.大柴胡汤
张仲景当时用来治疗宿食,腹满,肚子胀。
推测张仲景是治疗一个从战场上下来的将军。心下:上腹部,剑突下。
柴胡半斤(6-20克)黄芩三两(6-20克)半夏6-12克枳壳10-20克(或枳壳枳实各10克)芍药10-20克(或赤白芍各10克)大黄二两(专治腹痛,制大黄6-12克),干姜6-12克,大枣15-30克。
适用:IBS伴有胆道疾病。胆囊炎,胆石症,胆囊息肉,或胆道手术后的腹泻(易腹泻,很厉害,一直泻到黄水出来)
一般伴有较剧烈的腹痛或腹胀,肚子绷硬,敲之绷绷响。上腹部出现压痛----胆囊炎、胆石症的主要表现。摸上去绷硬,不是软软的。用补中益气汤极错,四君子汤无用。制大黄:3-5克就可以,先煎。而泡服泻下作用非常峻烈。
体型:壮实,上腹部按痛,舌苔较厚,拉了或放屁后肚子较舒服。
加味:1.加栀子厚朴汤:用于伴焦虑、腹胀者。加栀子10-15克,厚朴10-15克
2.加黄连:唇红,晚上睡不好,大便较臭者:黄连2-3克。3.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古代治疗抑郁症,用于战争年代,将士中的抑郁症。
一身尽痛,不可转侧,胸闷,烦躁。
柴胡6-12克&&黄芩6-12克党参6-12克桂枝6-12克(或肉桂5-10克)茯苓10-20克姜半夏10-20克制大黄5-10克龙骨10-20克牡蛎10-20克干姜5-10克(或生姜3-5片)大枣10-20克铅丹(不用)
适用于伴抑郁或焦虑的肠易激综合征。
凡是眼通红、大肚子,有油光,喝酒喝得开心的,是小老板。忧郁,吃小黄瓜,人瘦瘦的,是大老板。容易腹泻,睡不好,失眠
主要感觉:累。很多人吃补肾药,补气药。但这些疲劳不是真正气虚。伴头晕、头痛、失眠、性欲低下,自我评价降低、压力非常大。
焦虑也常见:特点:1.莫明其妙的紧张不安。2.莫明其妙的惊恐。反复发作强烈的恐惧感。或有濒死感,失控感。
参苓白术散,四君子汤,归脾丸、四神丸等无效。
治疗失眠效果很好。浮想联翩,转侧不安。
本方是调神方。安神4.理中汤
温热性的胃肠药。又叫人参汤,理中丸
党参10-20克 白术10-20克 干姜 10-20克 炙甘草6-10克 有点辣
用于肠道腹泻,应用面较广
适用于虚寒性胃肠病。所谓虚寒不是温度低,是分泌亢进。口水多,清稀,小便清长,大便多,清稀水样便。怕冷。不容易出汗。多清涕。
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肠易激综合征都可以用。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
人:(1)肤色暗,没有光泽。而肤白、亮、油光:一般都是热性体质(肤色好,白里透红)
(2)口水多,不想喝水。大便往往不成形,绝不是羊屎状。羊肉性热,鸭子性寒。从大便辨体质。有点女孩子七天一次大便,没有不舒服,照吃,也不腹胀:羊的体质
舌头:较胖大,颜色暗淡,舌苔上有水。
可以经常吃点姜。
这种体质的人的腹泻可用人参汤。
加桂枝或肉桂:桂枝人参汤。治疗腹泻伴心悸或腹痛,强心药,可治心悸,抗血栓。
加黄连:有口疮,又腹泻味臭,嘴唇有点红。可寒温同用,在温中的基础上加黄连3-6克。
加附子:6-12克。全身状况更差,脉微弱,精神萎靡。对肿瘤化疗后出现的腹痛腹泻效果也好。
下利清水,用理中汤最好。
歌诀:实用大柴胡,郁投龙牡方,中寒清水用理中,基本方是解郁汤。
二、溃疡性结肠炎溃疡不在胃里,在下消化道,结肠的溃疡,是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的慢性炎症。
主要表现: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较厉害,有里急后重。严重者全身营养不良。20-50岁较多。
原因:自身免疫性病症。常并发关节炎,虹膜炎,结节性红斑,或与变态反应有关。
治疗:1.控制急性发作,减少复发。2.防止并发症。
西药:柳氮磺吡啶,免疫抑制剂,激素,灌肠等。1.& & 甘草泻心汤
治疗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满,干呕,心烦不得安。狐惑: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精神不好。出现咽喉和阴部的溃疡----白塞病,口-眼-生殖器综合征。
甘草泻心汤是粘膜修复剂。它和半夏泻心汤的组成是一样的,但甘草量大一些。
体质特点:嘴唇通红,舌红,烦躁失眠,脉滑,流利,跳得比较快
加味:伴有红斑、关节炎、虹膜炎等:加黄柏,柴胡(大量)。即配小柴胡汤(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基本方)
黄柏:可清热,止利,用6-12克。柴胡20克以上。
生甘草 6克以上,甘草有类固醇样作用。副作用会导致胃酸增多,返酸肚胀浮肿浮肿人不能吃。2.黄芩汤
黄芩 白芍 甘草 大枣
白芍:解痉止痛,白芍总苷:有免疫调节作用,用治自身免疫性疾病。本方治腹痛,绞痛,出血。
黄芩用大量,清热。
黄芩体质:嘴唇很红,深红如朱,像涂口红,舌暗红。月经量多,粘稠,有血块。很多美女都有肺热。治变态反应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3.乌梅丸也可用。用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第九:胆病治疗经验
需要外科治疗的胆囊炎:
1.化脓性胆囊炎,胆囊肿得很大,随时可能穿孔;胆囊结石症状严重,有手术指征
2.慢性胆囊炎,如胆囊功能萎缩,反复感染成为病灶,不如切除
因此,要跟外科医生商量,是否有手术指征
没有胆管梗阻、化脓的急、慢性胆囊炎,均可用中医治疗胆病包括:1.胆结石:发生在胆囊,或胆管、肝管。胆固醇结石,与代谢失调有关。胆色素结石,主要发生于肝管,胆管,与胆道反复感染,或蛔虫卵有关2.胆结石、胆囊炎:常并发,互为影响,互为作用,互为因果,可看作是一个病。年龄:20~45岁多见,男女比例为1:3至1:43.胆囊息肉:一般无症状,常在做B超时发现。分为单发性、多发性、肿瘤性、非肿瘤性
非肿瘤性息肉:胆固醇性息肉和炎性息肉适合中药治疗,息肉会变小,甚至消失
肿瘤性息肉和多发性胆囊息肉体积较大者,不宜服中药,宜手术4.胆道术后综合征
腹腔镜手术问世后,切除胆囊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症状:绞痛、甚至黄疸、发热、恶心呕吐、大便紊乱。
一般术后三个月大便紊乱常见。
与手术、结石未拿干净有关,或术前情绪紧张有很大的关系。或极度恐惧,或手术后关心护理不当。中医大有可为经方治疗胆道疾病:1.止痛、通便、退黄、除胀。食欲改善,精神、睡眠好转。给病人带来了极大的希望和信心。
2.改善体质,防止疾病复发。在排石方面也有一定效果。一、小柴胡汤
适用于胆囊炎引起的发热,以及慢性胆囊炎。经常属于往来寒热的范围,常持续很长时间。与感冒有些类似。常诊断为“发热待查”收治入院。“往来寒热,胸胁苦满”症候群,为小柴胡汤综合征的典型症状。也可能是感冒、咳嗽、肺结核等,见于发热性疾病处于迁延期。
重要脏器无损害,肝、肾、心功能尚健全。
急性胆囊炎:上腹或右上腹剧烈绞痛,可放射到右肩部,可诱发心绞痛或胆心综合征。可出现发热,恶心,呕吐,食欲下降,黄疸。柴胡用量至少20克&&黄芩10克以上。
还可治疗“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
慢性胆囊炎:本方改善上腹部胀痛,恶心呕吐症状。
为传统消炎药,利胆药,免疫功能调整用药。柴胡体质:易生胆道疾病。胆囊炎、胆石症患者的发作与情绪有关。体形中等偏瘦,面色发青白,缺少光泽,对气温变化敏感,四肢冰冷,主诉自觉症状为多(发冷、恶心、痛),肌肉较坚紧,情绪波动较大。女性经前乳房胀痛。中青年比较多。
胆囊炎患者的重要症状:呕吐,汤液应浓缩,去滓再煎。不能大量服用汤药。煎大半碗150毫升。
加减要注意:黄疸的,加茵陈、山栀、黄柏。合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是很好的消炎利胆药。
腹胀,大便不通者:加大黄、枳实、厚朴(小承气汤),可通便,除胀二、大柴胡汤
治高血压、高脂血症、哮喘、胆道疾病
原文很多与呕吐有关。“呕不止,心下急……”“呕吐而下利者”
胆石症胆囊炎引起胆绞痛,必须要使用大柴胡汤。“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胆结石导致胰腺炎:也可用大柴胡汤,专治这种疾病(专方)。
[辨证论治的误区:只对症状用药;没有专病专方。要研究很多疾病的专方]
大柴胡汤专方治疗专病:胆囊炎引起的胆绞痛,胰腺炎,胆石症。
经典指征:心下(两肋弓夹角下的区域)按之满痛
胆绞痛常在饱餐或高脂肪饮食后出现,逐渐加剧,难以忍受,剧烈疼痛,大汗淋漓,脸色苍白,恶心呕吐,可出现轻度的黄疸和发热。
有明显利胆作用,有降低括约肌肌张力的作用。
枳实 芍药 解痉止痛作用非常明显。“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
大黄 柴胡 黄芩 退黄,利胆,消炎。
半夏&&止呕
天然的消炎利胆药,天然的解痉排石药。
胆道疾病伴有胰腺炎:这张方最适合。
此方之灵验神效。非急性发作,上腹部按压疼痛或有抵抗感者也可用,比较壮实、便秘、进食后常腹胀痛者,可用。病案:服用大柴胡加黄连三个月后,胆囊息肉消失。
可保持大便畅通。大便不畅者易发作。
胆石症患者多肥胖,血脂、胆固醇高,是减肥药,控制体重药,可把将军肚缩下去。
X综合征: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
大柴胡汤治疗的不是一个病,不是一个症状,而是一种体质状态。并可防止复发。排石:胆囊的收缩功能要好。结石要小于1cm,泥沙样结石。胆囊管直径要宽大。要通过B超明确指征(非常关键)。Oddi氏括约肌无狭窄。
宁夏医生:大柴胡汤一日服二日量,隔日一次。
其它医生经验:配合脂肪餐:吃荷包蛋,或猪蹄,吃后痛,出现人工证(大柴胡汤证)。痛:机体想要排,胆汁分泌增加,用大柴胡汤助机体一臂之力。经方很多都是因势利导,帮助机体,坐顺风船。
大便干结用生大黄,胆绞痛时枳实芍药量要大,20克以上
嘴唇舌头红:加黄连
黄疸或胆红素较高的:加栀子、黄柏、茵陈三、四逆散
解痉止痛方
柴胡10-20g 枳实10-20g 芍药10-20g 生甘草3-6g 等分
适用于胆道疾病,炎症不明显,但症状明显(腹胀,腹痛),血象不高
或大柴胡汤使用后,病情稳定,用以调理善后
比大柴胡汤作用缓和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尤其是胆道术后综合症:经常腹泻,一痛就泻,用此方加味,防止发作,改善体质。体质:精神紧张,经常发冷。胆道疾病与精神因素关系非常密切。生气、疼痛、恐惧均可使胆囊功能发生障碍。
手冷:冷症,女性较多。能解除精神压力,疏肝理气。
临床上:与小柴胡汤,半夏厚朴汤合用。
慢性胆囊炎疼痛:小柴胡汤加枳实芍药,小柴胡汤合四逆散
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除胀,肚子有气,咽喉有异物感,消除腹胀,增加食欲,防止复发四、乌梅丸可治溃疡性结肠炎
古时是治胆道蛔虫(蚘厥)专方:胆绞痛,蛔厥,休克
本方是一个大方
突然发作的剑突下钻顶样剧痛,面色苍白,大汗淋漓,伴恶心呕吐,可有胆汁,甚至伴有染有胆汁的蛔虫。可突然缓解
蛔虫:得酸则下。
可治疗妊娠并发胆道蛔虫症
对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见腹痛呕吐者也有效果,止痛效果很好(附子,川椒,细辛,当归),同时有很好的消炎作用(黄连,黄柏)。
对溃结,肠易激综合征,菌痢,见腹痛、腹泻、出血者,可用。
这种人体质很虚弱,一病例,老太,人瘦,舌苔发黑,呕吐,为慢性胆囊炎,用乌梅丸解决问题。
寒热夹杂,虚实互见。
小孩腹泻,中毒性休克也可用体质要求:与大柴胡汤证完全相反,属虚证。高龄或年幼,对疼痛的耐受性差,人瘦,痛则血压下降,虚脱附:大黄附子细辛汤
治胁下偏痛。也治胆囊炎、胆结石、胆道疾病的疼痛。病案:胰腺炎:大柴胡汤加茵陈。高中女孩,反复发作胰腺炎,曾手术,用大柴胡汤,服后食欲增加,肚子不痛,脸色红润。
四逆散合半夏厚朴汤:怕冷,血压低,神经质。胆囊炎胆石症较平稳时服用。第十:高脂血症方  高脂血症是时髦病,非常多。
  困难时期,营养不良,低血糖的人同样会有高脂血症
  现在较多的:高脂血,高血糖,高血压,高血尿酸
  TG:1.7,有的高到7.几,10.几,导致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胰腺炎,心跳骤停等。爬爬楼梯就气喘。
  日本人很少有胖的。饮食很少油
  中国人:大量的动物脂肪,大量的植物脂肪。城市中青年:发病率高,男性显著高于女性
  总胆固醇:应该在5.2以下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DL):理想值3.12以下
  TG:理想值1.7以下
  饮食:少食油、盐、糖、高蛋白
  有些西药降脂药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
  向中医求助的有两大类病人:1.服用降脂药效果不明显,或者导致肝脏功能损害
  2.高脂血症较久,导致动脉硬化,冠心病,胰腺炎等
  疗效评判:
  1.自我感觉是否好。如原来觉得身体觉得重,疲劳,服后觉得轻松
  2.某些症状是否会消失
  3.体重:高脂血症患者大部分胖,看体重能否减轻
  4.指标能否下降第一张方:大柴胡汤
  大黄:药理实验认为有降脂作用。焦东海:降脂门诊
  大黄打成粉放入胶囊(约0.3—0.4克),一天4粒或2粒。大便控制在每天3次以内  综合效应:降压,减肥,促进胃肠蠕动,利胆,治疗胰腺炎等,多靶点
  最适用于:高脂血症见有便秘、或腹胀、或腹痛
  很多患者出现腹胀腹痛是因为有胆囊炎,胆石症或胰腺炎
  吃了以后浑身轻松,降脂的效果服用一至两个月可以见效  体型:较壮实,上腹按之疼痛或胀,或有抵抗感
  伴高血压:加黄连2-3克 ,面红,烦躁,头痛
  如伴胆石症:加青皮,陈皮
  伴胰腺炎:大黄用量要增大,要保证大便的畅通
  经常喝大黄水的牧驼人比不喝的人寿命长,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少。大黄的保健作用值得研究。现代人:是有余而不是不足
  合桂枝茯苓丸:面红,大便干结,有腰腹痛,或下肢皮肤干燥,或血液粘稠度高,可用赤芍,清热通腑,活血化瘀,适用面非常宽
  伴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或曾经脑梗的病人合适第二张方:五苓散
  张仲景用来治“水逆”。头痛、欲饮水,饮后又吐出
  现代:治疗高脂血症,脂肪肝等
  患者一般有口渴,腹泻,每天大便次数多,不成形
  体质要求:
  面部不油腻,能食,容易累,易疲劳,肚子大,比较软,经常腹泻,大便不成形
  大柴胡汤证以便秘为主,肚子摸上去绷硬,甚至有压痛。
  而五苓散:大部伴有脂肪肝,痛风,高血糖
  舌象:胖大,舌质淡,暗或紫,舌苔厚腻,喜欢吃肉,喜欢喝酒
  区别:肚子痛不痛,大便的性状
  中医病机理论解释:
  大柴胡汤:腑实多积攻下& && &不能食(一食就胀,痛)
  五苓散:&&多湿脾虚化湿健脾能食&&有可能出现浮肿,腿肿  加味:胆红素高,出黄汗,加茵陈15-20克,茵陈五苓散
  好酒,有高血压,常头痛,腰痛:加葛根,解酒毒,降压,改善心脑血管血液循环
  建议使用散剂,较经济,打成粉,用酸奶或大麦粥送服,每次一至二汤勺,连续吃二至三个月
  “多饮暖水,汗出愈”。服五苓散时要多喝开水,令出汗
  少食生冷,油腻,不消化食物第三张方:防风通圣散
  麻黄6克 生或制大黄6克防风6克连翘10克薄荷6克芒硝6克栀子6克黄芩6克石膏15克川芎6克当归6克白芍10克白术10克荆芥6克桔梗6克滑石15克甘草3克生姜3片
  麻黄发汗,大黄攻里,荆、防:散风,芩翘山栀:清热除烦,石膏:清里热,半张当归芍药散(川芎、当归、白芍、白术),六一散:利尿,桔梗甘草汤:祛痰。一个“通”字,汗通,大便通,小便通,让痰液也要分泌
  条件:伴有皮肤病和便秘的病人适合
  发汗,通便,利尿,祛痰,清热,活血,把体内积蓄的废物、病理产物排出体外,“有病无病,防风通圣”(河南)
  如伴有痤疮,荨麻疹反复发作,湿疹,皮炎,扁平疣,体质性皮炎
  本体质男、女均有。
  防风通圣散体质:营养状况很好,脸上痤疮,皮肤粗糙,小腿皮肤厚,毛孔粗,毛重,角质层厚,月经闭经,或几个月来一次,卵泡有问题,或多囊卵巢,便秘
  表气不通,皮肤干燥
  里气不通:大便干结
  三焦不通:心烦意乱,山栀黄芩连翘除烦
  月经不通:当归白芍川芎活血
  日本用得比较多
  服用后食欲下降,饥饿感消失,有些女孩子胖的原因:食欲非常好
  肥胖伴发无排卵症也有疗效,闭经
  用汤的话,剂量不要太大,因药物较多
  治疗高脂血症要用两三个月
  急性病:功专效宏,方小
  调整体质:药味多,份量轻第四张方:桂枝茯苓丸
  也可用治高脂血症,伴有高粘血症
  高粘血症的六种表现:
  早上起来头晕,晚上清醒,
  午饭后犯困,
  阵发性视力模糊,
  验血时针尖阻塞,
  下蹲时觉气短
  血液粘稠度:两个+,三个+第五张方:防己黄芪汤
  《金匮要略》:治尊荣人的身重,汗出,浮肿,身体困重
  汉防己(粉防己)10-20克生黄芪15-60克白术10-20克生甘草3-6克干姜5-10克(或生姜3-6克)红枣20-30克(血糖高可不用)  适用于高血脂症伴有1下肢浮肿,2多汗,3肥胖
  有利尿作用,服后尿量增加,有止汗作用  防己黄芪汤体质:水胖子,肥胖,肌肉松弛,多汗,下肢浮肿,肉松弛,皮肤黄暗或黄白,中老年人多,五六十岁的女性很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痛风,关节炎。肌肉松的程度:肚子一摸,手可以陷进去。腹部下垂,赘肉多,乳房很松,一直到腰,胸脯变形。能食胃口好,肚子不胀
  防己,黄芪的用量要大,不可用广防己。甘草用量不要过大
  加味:血脂高,加泽泻15-30克,合泽泻汤
  加葛根:30-60克,伴有头晕,头痛,腰腿痛,大部分伴有血压偏高
  头晕,胸痛,有冠心病:加川芎,丹参
  伴鼻塞,易感冒,过敏性鼻炎:加防风,合玉屏风散
  伴腹泻:合五苓散  如何鉴别:
  大柴胡汤:腹壁肥厚,体质壮实,肚子充实或胀痛,常伴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症
  防风通圣散:向心性肥胖,腹部赘肉多,皮肤粗糙,大便干结,面部有痤疮,瘙痒,多囊卵巢,闭经
  五苓散:肥胖,肚子大,腹部松软,有下坠感,容易拉稀,食欲好
  防己黄芪汤:肌肉松弛,腹部松软,多汗,似水囊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痛风,关节炎等。 第十一:高血压经验高血壓
→心梗塞、腦溢血(中風),若中風不死→半身不遂
用中藥治療或預防高血壓的優勢:
1.&&可以調整體質(中風患者大多是熱性體)
2.&&可以改善症狀(如:頭痛、頭昏、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等)
3.&&可以控制和防止疾病的發展
正常人血壓:90~140
高血壓患者:95~160一、黃連解毒湯(唐朝藥方,外台祕要)
原方:黃連3兩&&黃芩2兩&&黃柏2兩&&梔子14枚
黃煌方:黃連5~10g&&黃芩10~20g&&黃柏5~10g&&梔子6~12g&&乾薑3~10g&&紅棗10~30g
(加入乾薑、紅棗,會比較顧胃,而且比較好吃)1.&&本方多用於原發性高血壓,見以下症狀:
頭痛、眩暈、煩躁、易怒、失眠、心悸、舌紅口乾者
(煩躁、失眠等精神方面的問題須特別關注)
在張仲景眼中的黃連是“除煩藥”,例如:黃連阿膠湯(主治心中煩不得臥)中,用黃連的藥是最多的約60g&&(此煩例如為精神不集中、失眠….心中煩)
而神農本草經當中,黃連為上品,功效為久服令人不忘
此要方為溫病學派當年的主打方
沒有把此方當作降壓藥
2.&&臨床效果:
(1)&&有降壓作用
(2)&&抗焦慮(心中煩不得臥),能改善情緒、睡眠;例如硃砂安神丸也是用黃連
(3)&&減緩心律
(4)&&對腦血管疾病不錯,對出血性腦血管有防制的效果,而且能增加腦部的血流量,對缺血性腦血管疾病亦有效果
3.&&具體的體質特徵:
體格較強建、面色潮紅或紅黑、有油光、目睛充血、口唇暗紅或深紅、舌質紅或暗紅、脈象多滑數有力、腹部按之有力或有不適感、平時喜涼惡熱、多夢、皮膚長有瘡癠、上腹部常痞悶不適、口乾、口苦、常有口舌潰瘡、咽喉痛、小便黃短
4.&&本方用量較小,可採用膠囊內服
二、 三黃瀉心湯(金匱)
原方:大黃2兩&&黃連1兩&&黃芩1兩
黃煌方:大黃5~12g(大便乾結用生大黃,一般用制大黃)&&黃連3~6g&&黃芩6~20g
1.&&瀉心湯可用於腦溢血、蛛網膜下腔出血(症狀:頭痛如劈開來一樣),此方為古代止血方
仲景書中→吐血、衂血瀉心湯主之
陳修園→諸方無效者,瀉心湯百試百效
2.&&本方對輕、中度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有良好的降壓效果,並且服藥過程中,患者的膽固醇、三酸甘油脂也能夠下降,頭痛、心悸…等也能改善
黃煌經驗:瀉心湯配合大柴胡湯配合黃連解毒湯→來治療些體格壯實的效果很好
3.&&本方可用於腦血管意外的預防
千金方→加減三黃丸→治療男子五勞七傷….久服可以走逐奔馬
此方有保健作用&&(三黃片)
4.&&長期使用此方要注意體質
壯實、營養狀態比較好、沒有明顯的虛弱表現、面部暗紅、腹部充實有力、食慾好、大便乾結、舌質暗紅,體檢下來血黏度高、血壓高、血脂高,有些甚至有膽囊炎、膽石症、體型偏微胖、壯者多
長期服用此方一定要小腹股股的,大便不太通(如:腑實證)
5. 此方加減成黃連上清丸,效果也不錯,主治口舌生瘡、牙齦腫痛
用於高血壓、高血脂、習慣性便秘
三、溫膽湯(非仲景方,是宋朝時用經方加減)
薑制半夏10~20g&&茯苓10~20g&&陳皮5~10g&&生甘草3~6g&&竹茹6~12g&&枳殼6~12g
乾薑3~6g/生薑3~6片&&紅棗10~20g
(二陳湯=夏陳苓草+竹茹、枳殼、乾薑、紅棗,仲景方為小半夏加茯苓湯和橘皮竹茹湯去掉人參)
1.&&本方用於臨界高血壓或初中期高血壓並伴有失眠’多夢、易驚恐患者
(1)&&高血壓臨界或血壓易波動,無心、腦、腎併發症
(2)&&主訴較多(頭痛、頭暈、失眠、多噩夢、易驚醒、有恐懼感),症狀較嚴重
(3)&&患者大多為中青年,體型中等偏胖、營養狀況良好、面部皮膚油膩
(4)&&白大衣高血壓(在家中血壓正常,到醫院給醫生量時血壓偏高)
有這四條,用此方有效
2.&&溫膽湯是壯膽藥,可用於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用此方後可以改善頭痛、失眠、噁心、嘔吐等軀體症狀
3. 此方加黃連,名黃連溫膽湯,治療口乾、口苦、失眠、胸悶煩躁、心律偏快,在此基礎上再加黃芩、梔子效果更好
4. 此方和梔子厚朴湯(梔子、厚朴、枳實)合用,治療高血壓伴有焦慮、腹脹
5. 此方和【酸棗仁湯→治療虛煩不得眠】合用,適用於高血壓伴有更年期綜合症的中老年女性
四、大柴胡湯
經方:柴胡半斤&&黃芩3兩&&半夏半升&&枳實4枚&&芍藥3兩 大黃2兩&&生薑5兩
& && &大棗12枚
黃煌方:柴胡6~20g&&黃芩6~20g&&薑制半夏6~12g&&枳殼10~20g&&白芍/赤芍10~20g
& && &&&制大黃6~12g&&乾薑5~10g&&大棗15~30g
本方適用於高血壓伴有膽囊炎、膽石症、高血脂、便秘、按之心下滿痛
加黃連效果更好
五、黃耆桂枝五物湯
經方:黃耆3兩&&桂枝3兩&&芍藥3兩&&生薑6兩&&大棗12枚
黃煌方:生黃耆15~60g&&桂枝6~12g/肉桂10g&&白芍10~20g/赤芍20g/白芍加赤芍10~20g
& && &乾薑5~10g/生薑3~6片&&大棗10~20g
1.&&本方適用於中老年心腦血管疾病,如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心絞痛、脊椎體動脈供血不足,尤其是肌肉鬆軟、動則氣喘的中老年患者,心功能不全者
2.&&此方加【葛根15~60g→項背強几几】【川芎6~12g→仲景:治心下毒痛】:治療心腦血管供血不足,臨床表現為眩暈、頭痛、胸悶….等等
3. 此方加丹參10~20g、石斛15~30g、淮牛膝15~60g:治療心、腎功能障礙,二、三期高血壓或高血壓伴有糖尿病
尤其是有下肢浮腫者,用此方可使尿量增加
(四味健步方:芍藥、丹參、石斛、牛膝)
4. 體質:肌肉鬆弛、皮膚缺乏彈性、下肢多有浮腫、平時缺少邉樱硲j好但易疲倦、頭痛氣短,邉訒r頭更暈、心電圖多為心肌缺血、胸悶胸痛、面色黃暗或暗紅無光澤、舌質多帶紅、舌體胖有齒痕、中老年人多見。第十二:感冒经验感冒(傷風),寒流感一、小柴胡湯經方:柴胡半斤(8兩)&&黃芩3兩&&人蔘3兩&&甘草3兩&&半夏半升&&生薑3兩&&大棗12枚
黃煌方:10~20g& && &10~20g& && &黨蔘& & 生甘草&&薑制半夏&&乾薑& & 大棗
劑:3~5& && && && && && &&&6~12g& && &&&3~6g& && &&&6~12g& && &6~12g& && &(小)15~30枚
& && && && && && && && && && && && &&&3~6片& & (大)6~12枚1.&&發熱性疾病,病毒性感冒
(往來寒熱)
2.&&以發熱、汗微出、不退為特徵(症狀較多樣、複雜)
3.&&恢復期一般較久
4.&&此種感冒較易轉移,誘發他症(肺炎、心肌炎….)
5.&&欲退燒,柴胡用量要加大,可用到30~45g,至少20g(初劑大汗,脈靜身涼為安)
6.&&加連翹(30~50g)可治淋巴腫、咽痛
連翹:瘡家要藥,證:汗出而煩,淋巴結腫大,(瘰癘),燒不退
由小柴胡湯加減成[柴胡,甘草,黃芩,連翹]
7.&&加桔梗(6~12g&&利咽 ),生石膏(10~20g 清熱) 治扁桃體炎、紅腫。
8. 經期感冒多用小柴胡湯(熱入血室)(可加薑、棗或桂枝)
經期若腹痛甚,可加桂枝和白芍,即為柴胡桂枝湯
9.&&嘔吐者,湯液要濃縮(去藥渣再煎)
10. 煎藥不便,可用小柴胡沖劑兩包,但含糖量較大,糖尿病禁。
二、葛根湯經方:葛根4兩&&麻黃3兩&&桂枝2兩&&芍藥2兩&&甘草3兩&&生薑3兩&&大棗12枚
黃煌方:葛根12~30g&&生麻黃5~12g&&肉桂3~6g&&白芍(解痙止痛)/赤芍(去瘀)10~15g
& && &&&生甘草3~10g&&生薑10~20g/乾薑5~10g&&大棗15~30枚(小)/5~10枚(大)
劑量:3-5&&3/劑& & (明通治傷風顆粒)1.&&惡寒無汗,體格壯實,頭痛身重者。
& && && & →體力勞動者,青壯年,酒客,肌肉結實,膚黑,皮膚乾,咽不紅,無感染者。
2. 肌肉酸痛、關節痛、頭項強痛、項背強几几
3. 此乃溫和之發汗解表劑,服後覆取(蓋被)微似汗
4.&&麻黃含興奮劑成分,邉訂T賽前禁用(藥檢陽性)
(桂枝可緩解)& && && && &&&凡體型瘦弱,面白多汗,體弱多病,慎用/禁用。
5.&&天然之提神、抗疲勞藥(感冒後之嗜睡,易疲倦可用)
6.&&可用於醒酒
7.&&加川芎(6~12g)、辛夷花(5~10g)&&可治鼻炎、鼻塞、鼻竇炎
8.&&加大黃(制,5~10g)&&治感冒紅眼,結膜炎,眼垢多
大便秘結,可加生大黃,一般用制大黃小柴胡湯:有汗,熱不退,咽痛,呼吸道症狀,感染→ 風熱感
葛根湯:無汗,肌肉痛& && && && && && && && &→風寒感
三、大青龍湯經方:麻黃6兩&&桂枝2兩&&甘草2兩&&杏仁40枚&&生薑3兩&&大棗12枚&&石膏如雞子大
黃煌方:生麻黃10 桂枝10g 甘草10g 杏仁10g生薑30g/乾薑6~12g&&大棗10枚&&生石膏30g1.&&體格壯實,高熱無汗,煩躁
2.&&發汗退熱的峻劑,得汗即止,勿再服
3. 脈微弱,汗出惡風者禁& & ← 產婦,老年人,心功能不全,失眠,(服之則厥逆,筋惕肉瞤)& &&&低血糖,高血壓,肺結核
4. 誤服麻黃過量 → 虛脫&&←───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
& && && && && && &心悸& & 救治&&生薑,紅棗,紅糖 混濃糖湯第十三: 我国发病率:与GDP增长速度同步。糖尿病与紧张、压力有关。胰腺产生不了足够的胰岛素或人体无法有效地利用产生的胰岛素。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儿童多见。离开胰岛素迅速死亡。发病急,表现为明显的多尿,口渴,饥饿,视力减退。2型糖尿病:成年人多见。90%的糖尿病为2型。特点:发病非常缓慢,不依赖胰岛素,多数人在40岁以后发病,肥胖者多见。妊娠期糖尿病:可导致巨大胎儿。各种并发症:常见的有:脑梗,脑出血,白内障,视网膜病变,眼底出血,心梗,心绞痛,高血压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感染,下肢坏死、麻木。糖尿病性神经病:导致下肢麻木疼痛,糖尿病足:皮肤发黑,溃疡,或下肢溃烂。糖尿病肾病(DN):全身水肿,蛋白尿,10%-2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肾衰。5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有的糖尿病患者还有抑郁症和焦虑症。经方优势1.治疗或预防并发症2.改善体质3.提高生活质量----睡眠改善等。适用中医者:1.使用胰岛素或降糖药后血糖控制不理想2.已出现并发症者;3.有其它非糖尿病相关症状,但无有效治疗措施。如便秘、腰痛、腿痛,但血糖正常。一、葛根芩连汤:伤寒论里用来治疗下利、腹泻。利遂不止,脉促,喘而汗出。葛根20-60克黄芩6-20克 黄连 5-10克生甘草3-10克。葛根:治疗口渴,项背强痛,含葛根黄酮,有降糖作用。黄连:也有降糖作用,量可适量加大。可用于二型糖尿病。三种情况下用:1、伴有舌红,腹泻,心率偏快。
黄连可用来治疗消渴,古代有很多的经验。本草纲目:用酒制黄连治疗消渴。治疗热利。其作用类似二甲双胍。2. 伴有项背强痛,或头痛,或腰腿痛,全身乏力。如高血压,或颈椎病导致。
葛根善于治疗“项背强几几”症候群,主诉可能有:腰酸,腿拖不动,疲劳,头痛。3.嗜酒者,可导致血糖居高不下。
有口渴,喝酒后口干得不得了:葛根最好。有解酒毒作用。适用于糖尿病患者出现严重口渴。
形体特征:壮实,中年,喜喝酒吃肉,肌肉发达,满脸油腻,容易出现大便不成形或腹泻,吃得多,饮食上不大忌口,全身无力,困重,特别是头项腰背强痛不舒。尤其是应酬多工作压力大的。体检常发现血糖高或血压高。葛根:食品,量要大,30克以上,甚至60-100克。也可采用先煎葛根,再把连、芩放入。对于消除头痛、腰背拘急,颈项强痛有效果,同时有降压作用。加法:加制大黄:适用于有高血压,有出血倾向。合为三黄泻心汤,有降压,止血作用。也可清火,对牙周脓肿、牙痛有效。加怀牛膝:可用来治疗糖尿病导致的性功能障碍。原因:下半身供血障碍,导致阳萎。还可治疗腰痛,腿痛(下肢供血不好)。对扩张下肢血管非常有好处(引血下行)。糖尿病足,伴腰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者可用。量要大,至少15克,甚至30克。二、白虎加人参汤:《伤寒论》“渴欲饮水,口干舌燥等,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生石膏15-60克知母10-30克生甘草6-12克粳米30-50克(山药20-40克)人参(生晒参6-12克,党参或北沙参10-20克)。知母也有降血糖作用,清热除烦止汗止渴,多食易致腹泻,适于便干结者。适用于各型糖尿病(1型、2型、妊娠糖尿病),要见到烦渴多饮,口渴程度非常严重。一定要看舌苔,舌干燥,大便干结,如羊矢状。多汗或易汗,动则出汗。形体消瘦。临床使用机会不是很多。对于人要求比较严格。人参、知母:有降血糖作用。体质特征:明显消瘦,白瘦,皮肤白净,但少光泽。消瘦后消耗比较多。大便干结如栗。口渴感明显,口唇,舌可能淡(不一定很红),但舌面要干燥。易出汗,汗多。皮肤黑暗、黄、浮肿、或满面红光者,无效(谨慎使用)。人参切片口服或含服:吸收率80%。白参、红参、别直参:效果相同。精神萎靡,出汗多,气喘,脉虚者:用吉林参最好(别直参白参)。口干舌燥:用西洋参。食欲不振:用党参,降血糖作用不明显。干咳或便秘:用北沙参或玄参。北沙参治疗干咳,养肺阴;玄参治疗咽喉疼痛和大便秘结。配合其它药物:麦冬,生地,芍药,石斛,丹参,怀牛膝。麦冬:治疗赢瘦(消瘦得厉害,肌肉萎缩);生地:有降糖作用,可治疗便秘。消瘦,口干,大便干结者适用;芍药(白/赤芍):治大便干结和糖尿病足(小腿抽筋,麻木、疼痛);石斛:凉药,治口渴,对糖尿病引起的周围血管损害,糖尿病足,下肢疼痛血栓,腰腿无力有效;丹参:活血化瘀,保护心脑血管;牛膝:引血下行,治疗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三、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胖人,尊荣人(地位比较显赫,平时好逸恶劳)黄芪3两桂枝3两白芍3两生姜6两大枣十二枚。适用于糖尿病导致的血管和神经损害。主诉:肢体麻木,感觉减退,蚁行感,火烧感,怕冷,不能吹风。下肢皮肤发暗,发黑,或变苍白,出现溃疡(足诊)。注意穿宽松的鞋子,不要穿皮鞋,不能磨破。治疗糖尿病性心脏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高血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糖尿病视网膜病,都可以使用。松软无力,肌肉萎缩。它是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神经、肌肉的营养剂。芪桂五物汤体质:肌肉松软,水多,易浮肿,易自汗。食欲很好,吃了后不胀。但无力,头晕,气短,心慌,爬楼梯都气喘吁吁。严重时胸闷胸痛,头晕眼花,提示心脑供血不足。脸色:黄暗,也有暗红。舌质淡红,或淡胖,不是通红。甚至紫,有紫斑(有瘀血,心脑供血有问题)。一般都是食欲旺盛,腹部松软。如进食后腹痛腹胀者,慎用黄芪。瘦瘦的,有胆囊炎,胆石症,返流性胃炎,返流性食道炎患者,不能用黄芪。加减:加葛根川芎:机率很高,血压高、头晕头痛、有脑梗塞的,对心脑血管供血有促进作用。腰痛下肢痛:加怀牛膝,治下肢浮肿,或腰痛。生姜:用量大,祛寒药,促进周围血液循环,能发汗,祛风寒,通血痹。服药后要注意保暖。四、桂枝茯苓丸:千古名方:活血化瘀,而瘀血的病理因素在慢性病中很多。适用于糖尿病导致的血管损伤伴有瘀血证。瘀血证:较壮实,皮肤干燥,如蛇皮,肌肤甲错;舌质暗红,紫红,也有暗淡。问诊:腰腿痛,大便干结。摸下腹部:往往有疼痛(盆腔供血不好)。或有脑梗塞:瘀血的一种表现。视网膜血管病变,糖尿病足,引起溃疡疼痛,或糖尿病肾病:也有瘀血。治疗糖尿病肾病:
1.加大黄,牛膝:治BUN,CREAT居高不下,而且大便干结者:帮助肾功能得到改善,使BUN,CREAT降低。
2.出现下肢浮肿,面色黄、多汗,即出现黄芪桂枝五物汤证的患者:加黄芪,葛根。黄芪用治肾病也非常有效,补气活血。
3.痛,两腿疼痛(糖尿病足的一种表现):重用芍药。芍药甘草汤治脚挛急,用赤芍30-60克。五、芍药甘草汤:脚挛急,用芍药甘草汤,其脚即伸。芍药、甘草:原方各四两。现代:芍:甘=6:1白芍/赤芍20-60克生甘草3-10克。糖尿病足的常用方。又名去杖汤:治疗下肢麻木、疼痛、步履困难。四味健步汤:芍药石斛牛膝丹参,治疗糖尿病足,加甘草也可:治下肢疼痛,麻木,发冷,溃疡可用。石斛:《千金方》,《外台秘要》用得很多:治疗腰腿痛,脚弱不能步履,糖尿病患者。芍药甘草汤还能治疗便秘:尤其是大便干结如粒状。芍药50克以上有通便作用,有解除肠痉挛的作用。赤芍:活血化瘀,舌暗紫,或血液粘稠度大。脑梗、心梗、下肢血栓,或闭塞性动脉炎,血液粘稠,血管不通。白芍:养血柔肝,用于肌肉痉挛性疾病,如腓肠肌,胃肠平滑肌痉挛。 六、金匮肾气丸:生地15-30克山药15-30克萸肉10-20克泽泻10-20克丹皮10-20克茯苓10-20克肉桂5-10克/桂枝6-12克制附子5-10克。即桂附八味丸。“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可能是糖尿病肾病。腰痛,小腹拘急疼痛,小便多:糖尿病肾病的表现。小便多,口渴者,适用。真正治病的是八味丸不是六味丸。适用人群:中老人群,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神情倦怠,易累易疲劳,皮肤肌肉松软,腰膝酸软(很多由糖尿病引起),下半身常感到冷和浮肿,也有烦热感。重要的腹证:小腹(肚脐下,关元,气海)感觉松软无力,或拘急不适。表现为男人阳萎遗精,想小便而不出,而且憋不住。按压腹部松软无力。肚子上面大,肚脐下面松。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等会出现。类方:加牛膝,车前子:济生肾气丸,治糖尿病肾病很好,日本用于治疗糖尿病性神经损害。或合四味健步汤。高血压病引起肾功能损害亦可用,或其它的慢性肾功能不全,肝硬化腹水也可用。余听鸿:《诊余集》治疗腹水。病例:1、糖尿病,高血压,脑垂体瘤,呼吸暂停综合征,系膜增生性肾炎。腹大,软,浮肿,头晕,皮麻无力腰酸口干,能食,舌体胖大。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四味健步汤加葛根(芪60,牛膝30)。效果:两月后,血压稳定,疲劳感消失,下肢有力。2、糖尿病多年,喝酒多,壮实,背部肌肉发达。出黄汗,腰腿麻木,大便稀,舌红。葛根芩连汤加桂枝、芍药、牛膝。坚持服用一年多,血糖稳定。3、68岁老太,糖尿病7-8年,血糖不稳定,服用格列齐特。腰痛,下肢无力,凹陷性浮肿。四味健步汤加枸杞。两月后:诉口感好,泡沫样小便消失。4、70岁。糖尿病,血糖餐前9.2,餐后17.3头痛,大便干结,小腿抽筋,眼睛模糊。舌头疼痛,裂纹。白虎加人参汤,芍药甘草汤,四味健步汤。服后口渴感减轻,一直在服。体重回升,眼睛也好。黄煌 常用经方的应用体会
& && & 组成:枳实芍药桔梗
& && & 用法:三味药打成粉,冲服,泡服
& && & 治疗支气管哮喘,咯痰,痰吐不爽,比沐舒坦要好
& && & 此方非外科排脓液的方,而是排痰方。粘稠的液体即脓,粘痰即脓。所以可称“排痰散”
& && & 枳实芍药合用有解除平滑肌痉挛的作用,所以可解除支气管哮喘。桔梗:促进痰液分泌,便于痰液稀释,有利于排出
2.小半夏加茯苓汤
& && & 《金匮》:治卒呕吐,心下痞,眩悸
& && & 治偏头痛,伴吐水者。或头痛即恶心、吐水者
& && & 举例:治一会计,偏头痛,呕清水甚痛苦,脸肿状。方用姜半夏60克,茯苓40克,干姜12克,很快缓解,头痛止,睡眠改善,不吐水了。
3.芍药甘草汤
& && & 治疗脚挛急,以及胆汁淤积性肝硬化。
& && & 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者常干瘦,有黄疸。
& && & 用法:可用赤白芍各30克,甘草10克。
& && & 很多肝病患者出现脚挛急,可用大剂芍药甘草汤,用后胆红素下降,肝功能好转,身不痒。
4.栀子厚朴汤
& && & 组成:栀子厚朴枳实
& && & 原文:“心烦腹满,卧起不安”
& && & 治焦虑症专方。表现有:腹满、多气、食欲不振,出汗。
5.甘草泻心汤
& && & 狐惑病专方,治白塞病(口-眼-生殖器综合征)。
& && & 组成:生甘草、炙甘草各10克,其它药用常量。
& && & 可治复发性口腔溃疡。它有修复粘膜的作用,可作为粘膜修复剂,治疗粘膜糜烂充血,可治肛裂、溃疡性结肠炎、胃溃疡、阴道炎、宫颈炎
&&6.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 && & 治疗抑郁症专方。治疗“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
& && & 张仲景时代:战争抑郁症。
& && & 症状:& && & 烦:睡不好觉,注意力不集中
& && & 惊:做恶梦,心慌心悸
& && & 胸满:胸闷,气透不过来
& && & 用法:原方即可,不要乱加减,如合欢皮,夜交藤,钩藤等,有可能破坏原方的结构
&&7.温胆汤
& && & 组成:半夏茯苓甘草陈皮枳壳竹茹
& && & 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专方,不是温药,是壮胆药,胆寒适用。
& && & 胆小,心惊胆战,吓破胆后,服此方。
& && & 症状:胸闷心悸,血压高,腹胀;此病多有。
&&8.五苓散
& && & 治疗脂肪肝专方。
& && & 阳气不足,寒湿停留体内,五苓散可通阳,称通阳散。
& && & 症状:见肚大,面发灰,肉多,食即腹泻,腹胀,胃口好,血脂高;脂肪肝患者肝较脆弱。
& && & 用法:打成粉,装胶囊,用麦糊送服,或用脱脂酸奶调服,或泡茶喝亦可。
&&9.半夏泻心汤
& && & 治胃炎专方,治上消化道炎症。中青年男性,喝酒者多有
& && & 用法:如果舌淡,脸较晦暗,病程较久加点肉桂,即与黄连汤合方
& && & 如果大便干结,糜烂出血,脸色通红,少加大黄,即与三黄泻心汤合方
10.猪苓汤
& && & 治膀胱炎,泌尿道感染专方。比八正散疗效稳定
& && & 用法:若尿痛甚,尿黄加栀子
& && & 尿路结石合四逆散,通淋排石,比金钱草好
11.黄连阿胶汤
& && & 治疗干燥综合征。
& && & 养阴药基本无效,小柴胡汤有一点效果
& && & 许多干燥综合征是女性,皮肤白,嘴唇通红,舌红,睡眠差,月经淋漓不尽或量较多
& && & 症状缓解很快,眼干,口干好转,睡眠好转
12.小柴胡汤
& && & 治小柴胡汤综合征
& && & 治疗感冒。
& && & 头面部炎症:中耳炎、鼻窦炎,虹膜炎;
& && & 皮肤科:过敏性皮炎;
& && & 呼吸科: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胸膜炎;
& && & 内分泌科:桥本氏病;
& && & 风湿科: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伏邪在少阳经);
& && & 精神科:抑郁症,慢性疲劳综合征。
& && & 往来寒热:疾病处于迁延期,进入慢性化
& && & 半表半里:军事上的概念,和:求和。不断发作,反复发作的疾病,过敏性疾病、病毒性疾病、不断发烧的免疫性疾病
&&13.大柴胡汤
& && & 治大柴胡汤综合征
& && & 最关键指征:《金匮》:心下按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 && & 用大柴胡汤一定要腹诊,心下按之疼痛、硬满者用之。
& && & 痛得厉害的用最好,肚子饱满、充实也可用;按压后手指尖有抵抗感也可用。
& && & 治胆囊炎,胰腺炎专方。胆结石发作,可配合茵陈蒿汤和三黄泻心汤
& && & 治高血压有效,加黄连,或合桂枝茯苓丸(伴下肢浮肿,舌质暗红)
& && & X综合征:心律不齐、心动过速,早搏,或房颤,慌慌张张,吃人参不能解决问题,炙甘草汤服后胀肚子者,用大柴胡汤
& && & 代谢综合征:血压高,血糖高,结实,肥胖
& && & 支气管哮喘:胁下硬满,合桂枝茯苓丸
& && & 胆汁返流性胃炎,乳腺小叶增生
14.三黄泻心汤综合征
& && & 治疗很多出血性病症。
& && & 鼻出血,支气管扩张出血,上消化道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出血、高血压、血液病、脾功能亢进
15.桂枝汤
& && & 非感冒药,非发汗药,是强壮剂,治人。
& && & 张仲景时代:一群从战场上下来的疲惫不堪的将士,几番搏杀,一路上饥寒交迫,血糖很低,功能很差。出汗,是疲劳的汗,惊吓的汗。给服姜汤。桂枝汤是特制姜汤,军用姜汤:包括姜、枣、桂皮、芍药、甘草,喝完后吃粥,服用后瞬间血糖可达到高峰。服用后再睡觉,盖被子:半夜,阳气升腾,出汗,第二天则精神很多,疲劳恢复。
& && & 现代:用于大病后,大出血后,产后,运动疲劳后调理;肿瘤患者,手术后化疗后。表现为不能食,呕吐,消瘦
16.炙甘草汤
& && & 张仲景时代:治疗受伤的伤员,受伤、中箭后血流不止。心动悸、脉结代:循环功能不全,将要失血性休克
& && & 阿胶,生地止血,人参,肉桂,甘草,麦冬强心,大枣30枚补充能量,并加米酒。本方是止血药,强心药,滋补药,强壮药,不是治心律失常的药。
& && & 这两张方只看人不看病。
17.温经汤
& && & 治妇人,年50许,女性美感消失,嘴唇干枯,指掌角质化,手粗糙,干燥,开裂,唇干枯,无血色,头发枯黄,脸上黄褐斑,皱纹,月经不来
& && & 这是真正的血虚。本方是美容方、美首方,是女性的一张良方。
18.桂枝茯苓丸
& && & 原用治症痼害。为产妇用方,治难产,死胎不下,古人认为是催生汤。
& && & 可治深部静脉血栓,水肿。冠心病后装支架,肺动脉栓塞,一动则气喘,两目暗黑,合大黄蟄虫丸
& && &治痔疮;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加牛膝
& && & 适用桂枝茯苓丸体质,一种瘀血性体质
19.麻黄附子细辛汤
& && & 治阳萎效果不错,可称东方伟哥。朱良春先生经验;冠心病患者忌用,会引发心绞痛。
& && & 闭经可用,温阳,有黄体酮样作用。
& && & 变态反应性鼻炎:干祖望先生经验,治清涕滂沱
& && & 心动过缓。
& && & 坐骨神经痛:本方合芍药甘草汤
& && & 失眠、嗜睡:晚上不眠,白天瞌睡
& && & 本方体质:面黄暗,动作比较迟缓,对寒冷不敏感,皮肤粗糙,无汗。
二、使用经方的三个感悟
1.重视原文,但不局限在原文。
& && & 经典是真的,但不全,它只是局部,一角。
& && & 其表述只是一个,或一类病的典型症状。
& && & 要吸收后世的东西,千金方,外台秘要,金元四大家,明清,日本汉方医家。
2.经方的加减要慎重。
& && & A.按仲景原则加减。
& && & B.经方的合方。
& && & 如小柴胡汤加干姜、五味子,治变异性哮喘
& && & 大柴胡汤合三黄泻心汤、小陷胸汤
& && & 用原方,便于总结经验
&&3.既重视仲景方,也重视唐宋方。
& && & 王清任的书:有很多好方。
& && & 从后世方中寻找有效药物。
& && & 糖尿病足:四味健步汤(赤芍、丹参、石斛、牛膝),消除血栓效果好
& && & 唐代治疗腰腿酸软:石斛用得很多。牛膝:扩张下肢血管;石斛:保护血管。
& && & 经方:中医的灵魂,是前人使用天然药物的大智慧。
一、五苓散的经典方证是什么?
& &&&答:五苓散是古代水逆病的专方,经典的通阳利水剂,适用以口渴、吐水、腹泻、汗出而小便不利为特征的疾病。此方首见「伤寒杂病论」,其组成为:猪苓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归纳其经典方证有: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71);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72);伤寒汗出而渴者(73);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74);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156);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386);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金匮要略.第十三篇.四条》);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金匮要略.第十二篇.三十一条》)。从上可见,口渴而小便不利,是五苓散证的关键指征。
二、如何理解五苓散证的口渴与小便不利?
& &&&答:口渴是五苓散证的主要特征。口渴而入水即吐,口渴而腹泻,口渴而汗出,口渴而头痛眩晕,口渴丶而烦躁,口渴而动悸,这都是五苓散证的指征。这种口渴,是口渴而不喜欢饮水,或喜热饮,或喝水以后胃内不适或有振水声。口渴,但无舌焦干燥。其次是小便不利,多指小便量少,或次数少,甚至完全没有,这种情况多于急性吐泻的疾病中。在慢性病症中则为小便次数偏少,并多见浮肿倾向。如下肢浮肿,面部浮肿或浮肿貌等。除口渴而小便不利外,五苓散证常常有一些神经系统方面的症状,比如头晕、头痛、心悸或腹部的上冲感、肌肉跳动或痉挛、自汗等。
三、五苓散治疗口渴,白虎加人参汤也治疗口渴,其区别在那里?
& &&&答:五苓散证可以认为是水液代谢失衡的标志。其中的渴欲饮水非常重要。有渴感,但不喜多饮,或水入即吐,这与白虎加人参汤证的"欲饮水数升"的大烦渴是有区别的。同时,此类患者多见齿痕舌。
四、哪种人使用五苓散比较有效?
& &&&答:面色多黄白,或黄暗,一般无油光。体型特征不定,虚胖者或肌肉松软而易浮肿,或实胖者肌肉充实而腹泻;瘦者易头晕头痛、心动悸,心下振水音。身体多困重疲乏。患者容易出现浮肿,以面目虚浮为多见,或晨起肿,或下肢易浮肿,甚者可有器质性疾病发生而出现腹水、胸水。有些患者有眼袋。常有渴感而饮水不多,大便不成形,小便量不多。舌质多胖有齿痕。这种体质是湿体,是蓄水体。其水多在体腔。
五、五苓散证是如何形成的?
& &&&答:根据本人观察,许多五苓散证的形成,多与过用抗生素、激素、化疗药以及饮食太油腻有关。另外,味精等食品添加剂过多,也常常出现本证。
六、后世说五苓散治疗水逆症,如何理解?
& & 答:所谓水逆症,就是其呕吐多见水入即吐。张仲景原文有"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74)"《名医类案》记载:明代名医江应宿治疗一仆人,19岁,患伤寒发热,饮食下咽,少顷尽吐,喜饮凉水,入咽亦吐,号叫不定,脉洪大浮滑,此水逆证,投五苓散而愈。矢数道明先生也曾治疗一例类似病患:5岁男孩,患痢疾,高热下降后,出现烦躁,拒绝盖被,口渴,水入即吐,饮一口吐出两三口,小便不利,脉浮数大而无力。以五苓散2克用米汤溶化服用,服一剂呕吐停止,小便利,食欲好转,渐渐恢复(《汉方临床》4卷12号)。水逆证多见于急性胃肠炎、妊娠呕吐、醉酒呕吐等。幽门狭窄出现吐水口渴,脱水面容也有使用本方的报道。有些新生儿呕吐、溺水后呕吐等也可见到此证。
七、曹颖甫先生当年用五苓散治疗洞泄,这是一种什么疾病?答:洞泄为古病名,为水泄,多见泻下如水、小便黄短者。曹颖甫先生当年治疗水泄,用五苓散原方,治愈多人,其学生说属司空见惯,不足为奇(见《曹颖甫先生医案》)。洞泄可见于夏秋季的胃肠型感冒、急慢性胃炎、急性肠炎、流行性腹泻、消化不良等。五苓散治疗腹泻最有效。五苓散原方对婴幼儿腹泻、抗生素腹泻及呕吐有效。有报道,治疗11例患感染性发热的病人,由于给予一种或几种抗生素而出现似五苓散证的呕吐、口渴、尿量减少、心窝部痛等副作用,给予本方后,这些症状皆减轻或消失。化疗后腹泻,本人常配小柴胡汤。
八、有报道五苓散可以治疗头痛,为什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胆结石保胆取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