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背部经络腧穴歌歌

第三章 经络腧穴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贡献于
评价文档:
585页2下载券19页免费6页免费13页免费9页免费 7页免费8页免费11页免费9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69页免费59页免费3页免费80页免费106页免费
第三章 经络腧穴|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7.36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经络腧穴歌诀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贡献于
评价文档:
6页免费4页免费44页免费37页免费41页免费 2页免费3页免费19页免费96页1下载券15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2页免费77页免费1页免费1页免费3页免费
经络腧穴歌诀|腧​穴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2.23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各地分社链接
中国新闻社河北分社版权所有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社河北分社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休门街99号 电话:1
信箱: 传真:6
本网法律顾问: 刘磊足太阳膀胱经 _百度百科
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足太阳膀胱经
本经脉分支从头顶部分出,到耳上角部。直行本脉从头顶部分别向后行至枕骨处,进入颅腔,络脑,回出分别下行到项部,下行交会于,再分左右沿肩胛内侧,两旁,到达,进入脊柱两旁的肌肉,深入体腔,络肾,属膀胱。本经脉一分支从分出,沿两旁下行,穿过臀部,从大腿后侧外缘下行至腘窝中。另一分支从项分出下行,经肩钾内侧,从附分穴挟脊下行至,经大腿后侧至腘窝中与前一支脉会合,然后下行穿过腓肠肌,出走于足外踝后,沿足背外侧缘至小趾外侧端,交于。外文名bladder meridian&属&&&&性人体经脉涉及学科中医学来源文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本经主治病证脏腑、头部、筋病。
《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上额,交 巅。 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
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 ,循肩髆内,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
其支者:从腰中,下夹脊,贯臀,入腘中。
其支者:从髆内左右别下贯胛,夹脊内,过,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之后,循至小趾外侧。足太阳膀胱经穴分寸歌(67穴)
足太阳是膀胱经,角始,
眉毛内侧攒(cuan)竹取,直上旁,
入发五分际,旁开寸五分,
旁开亦寸半,细算却与平,
通天穴,相去寸半调看匀,
玉枕夹脑一寸三,入发二五枕骨边,
项后发际取,大筋外廉陷中献,
自此夹脊开寸五,第一二风门,
肺俞厥阴四,心五督六椎下论,
膈七肝九十胆俞,十一脾俞十二胃,
十三三焦十四肾,气海俞在十五椎,
大肠十六椎下取,十七可推,
小肠十八胱十九,中膂俞穴二十椎,
白环二一椎下论,以上各穴皆可推,
更有上次中下髎,一二三四腰空好,
会阳阴尾尻骨旁,第一侧线诸穴了,
再从脊旁开三寸,第为附分,
三椎魄户四膏肓,第下寻,
第六譩譆(yixi)膈关七,第九魂门十阳纲,
十一椎下意舍存,十二已分,
十三端正在,十四不须论,
十九胞肓二一秩,第二侧线诸穴匀,
继向臀部横纹取,承扶居下陷中央,
殷门扶下方六寸,委阳腘外两筋乡,
浮郄实居委阳上,相去只有一寸长,
在腘约纹里,向下二寸寻合阳,
承筋合阳直下取,穴在之中央,
承山腨(zhuan)下间,外踝上飞扬,
外踝上三寸,后跟陷中央,
仆参跟下脚边上,申脉踝下五分张,
申(申脉)前墟(丘墟)后取,外侧骨际量,
本节后肉际,通谷()节前陷中强,
却在小趾侧,太阳之穴始周详。人体之一。简称膀胱经。循行部位起于(),上达额部,左右交会于头顶部()。本经脉分支从头顶部分出,到耳上角部。直行本脉从头顶部分别向后行至枕骨处,进入颅腔,络脑,回出分别下行到项部(),下行交会于大椎穴,再分左右沿肩胛内侧,脊柱两旁(一寸五分),到达腰部(),进入脊柱两旁的肌肉,深入体腔,络肾,属膀胱。本经脉一分支从腰部分出,沿脊柱两旁下行,穿过臀部,从大腿后侧外缘下行至腘窝中(穴)。另一分支从项分出下行,经肩钾内侧,从附分穴挟脊(三寸)下行至,经大腿后侧至腘窝中与前一支脉会合,然后下行穿过腓肠肌,出走于足外踝后,沿足背外侧缘至小趾外侧端(),交于。本经脉腧穴有:、、、、、、通天、、玉枕、、、风门、、、、、、、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小肠俞、 膀胱俞 、中膂俞、 白环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承扶、殷门、、委阳、、附分、魄户、、、譩譆、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胞肓 、秩边 、合阳、 承筋、承山、飞扬、、、仆参、申脉、、、、、,共67穴,左右合134穴。
本经共有67个,其中有49个穴位分布在头面部、项背部和腰背部,18个穴位分布在下肢后面的正中线上和足的外侧部。首穴,末穴至阴。本经腧穴可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精神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的病症及本经所过部位的病症。例如:癫痫、头痛、目疾、、、及下肢后侧部位的疼痛等症。足太阳膀胱经从内眼角开始(睛明),上行额部(、、;会、),交会于头顶(、、通天;会百会)。
它的支脉:从头顶分出到耳上角(会、、、、)。
其直行主干:从头顶入内络于脑(、玉枕;会、),复出项部()分开下行:一支沿肩胛内侧,旁(会大椎、;经、风门、肺俞、、、、),到达腰中(、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进入脊旁筋肉,络于肾,属于膀胱(气海俞、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一支从腰中分出,旁,通过(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承扶),进入窝中(殷门、)。
背部另一支脉:从肩胛内侧分别下行,通过肩胛(附分、魄户、膏肓俞、、譩譆(yixi)、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胞肓、秩边),经过髋关节部(会),沿大腿外侧后边下行(、委阳),会合于窝中()--由此向下通过腓肠肌部(合阳、承筋、承山),出外踝后方(飞扬、、),沿第五跖骨粗隆(仆参、申脉、、),到小趾的外侧(、、),下接。
本经一侧67穴(左右两侧共134穴),其中49穴分布于头面部、项部、和背腰部之的两侧,余18穴则分布于下肢后面的正中线上及足的外侧部。首穴睛明,末穴至阴。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方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病症和热性病,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外经——头、项痛,头、项强痛,眼痛多泪,鼻塞,流涕,鼻血,痔疮,经脉所过的背、腰、骶、大腿后侧、腘窝、腓肠肌等处疼痛,足小趾不能运用,疟疾。  内脏——癫狂,小便淋沥、短赤,尿失禁。脏腑、头部、筋病。睛明[1]BL1 Jing ming
【定位】:在面部,目内眦角上方凹陷处
【作用】:疏风清热,通络明目。
【主治】:①视物不明,近视,夜盲,。②胬肉攀睛,目翳,,。③急性腰痛。
【】: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蹻、阳蹻五脉之会穴
攒竹[2]BL2 Cuan zhu
【定位】: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作用】:疏风清热,通络明目。
【主治】:①眉棱骨痛,目视不明,。②呃逆。③腰痛。④。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眉冲[3]BL3 Mei chong
【定位】:在头部,当直上入发际0.5寸,神庭与连线之间
【作用】:疏风清热,清头明目。
【主治】:①头痛,眩晕,鼻塞。②。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曲差[4]BL4 Qu cha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5寸,即神庭与头维连线的内1/3与中1/3交点上
【作用】:,清头明目。
【主治】:①头痛,鼻塞,。②目视不明。
【归经】:足太阳膀胱
五处[5]BL5 Wu chu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旁开1.5寸
【作用】:疏风泄热,清头明目。
【主治】:①头痛,头晕。②中风偏瘫。③癫痫。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承光[6]BL6 Cheng guang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5寸
【作用】:疏风泄热,清头明目。
【主治】:①目视不明。②中风偏瘫,癫痫。③头晕目眩。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通天[7]BL7 Tong tian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5寸
【作用】:疏风清头,通利鼻窍。
【主治】:①鼻塞,鼻中瘜肉,鼻疮,鼻渊,鼻衄。②头痛,目眩。③中风偏瘫,癫痫。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络却[8]BL8 Luo que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5寸,旁开1.5寸
【作用】:疏风清头,通经活络。
【主治】:①目视不明。②中风偏瘫,癫痫。③耳鸣。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玉枕[9]BL9 Yu zhen
【定位】:在后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平枕外粗隆上缘的凹陷处
【作用】:疏风清头,通经活络,通窍明目。
【主治】:①头项痛,目视不明。②鼻塞。③脚癣。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天柱[10]BL10 Tian zhu
【定位】:在项部,大筋(斜方肌)之外缘后发际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
【作用】:疏风清头,通经活络。
【主治】:①头晕,目眩。②头痛,,肩背痛。③鼻塞,咽喉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大杼[11]BL11 Da zhu
【定位】:在背部,当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祛风,疏调筋骨,。
【主治】:①各种骨病(骨痛,肩、腰、骶、膝关节痛)。②发热,咳嗽,头痛鼻塞。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八会穴(骨会),手、足太阳经交会穴
风门[12]BL12 Feng men
【定位】:在背部,当第二胸推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宣肺解表,疏风清热。
【主治】:①伤风,咳嗽。②发热,头痛,项强,胸背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足太阳经与交会穴
肺俞[13]BL13 Fei shu
【定位】:在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养阴清热,调理肺气。
【主治】:①发热,咳嗽,咳血,盗汗,鼻塞。②,痘,疹,疮,癣。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肺的背俞穴
厥阴俞[14]BL14 Jue yin shu
【定位】:在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作用】:疏通心脉,宽胸理气。
【主治】:①心痛,心悸。②咳嗽,胸闷。③牙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心包背俞穴
心俞[15]BL15 Xin shu
【定位】:在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养血,理气止痛,通络宽胸。
【主治】:①心痛,心悸,胸闷,气短。②咳嗽,吐血。③失眠,健忘,癫痫。④梦遗,盗汗。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心的背俞穴
督俞[16]BL16 Du shu
【定位】:在背部,当第六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作用】:理气宽胸
【主治】:①心痛,胸闷。②,腹痛。③咳嗽,气喘。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膈俞[17]BL17 Ge shu
【定位】:在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宽胸降逆,理血化淤,调气补虚,调和脾胃。
【主治】:①急性胃脘痛,呃逆,噎膈,便血。②咳嗽,气喘,吐血,骨蒸盗汗。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八会穴(血会)
肝俞[18]BL18 Gan shu
【定位】:在背部,当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潜阳熄风。
【主治】:①胁痛,黄疸。②目疾,吐,衄。③癫狂,脊背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肝的背俞穴
胆俞[19]BL19 Dan shu
【定位】:在背部,当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理气解郁,调和脾胃。
【主治】:①黄疸,口苦,胁痛。②肺痨,潮热。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胆的背俞穴
脾俞[20]BL20 Pi shu
【定位】: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健脾利湿,益气和中。
【主治】:①腹胀,黄疸,呕吐,泄泻,痢疾,便血。②水肿。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脾的背俞穴
胃俞[21]BL21 Wei shu
【定位】:在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化湿消滞。
【主治】:①胃脘痛,呕吐。②腹胀,肠鸣。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胃的背部俞穴
三焦俞[22]BL22 San jiao shu
【定位】:在腰部,当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通利三焦,疏调水道。
【主治】:①水肿,。②腹胀,肠鸣,泄泻,痢疾。③膝关节无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三焦背俞穴
肾俞[23]BL23 Shen shu
【定位】: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滋阴壮阳,补肾益气,利水消肿。
【主治】:①遗尿,,水肿。②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③耳聋,耳鸣,咳嗽,气喘。④中风偏瘫,腰痛,骨病。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肾的背俞穴
气海俞[24]BL24 Qi hai shu
【定位】:在腰部,当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培元益气,强壮腰膝。
【主治】:①腹胀,肠鸣,痔漏。②痛经,腰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大肠俞[25]BL25 Da chang shu
【定位】:在腰部,当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作用】:通肠利腑,强壮腰膝。
【主治】:①腹胀,泄泻,便秘,痔疮出血。②腰痛。③荨麻疹。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大肠背俞穴
关元俞[26]BL26 Guan yuan shu
【定位】:在腰部,当第五腰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作用】:壮阳补肾,调理下焦。
【主治】:①腰骶痛。②腹胀,泄泻。③或不利,遗尿。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小肠俞[27]BL27 Xiao chang shu
【定位】: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开1.5寸,平第一骶后孔
【作用】:通肠利腑,。
【主治】:①腰骶痛,膝关节痛。②,。③遗精,白带。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小肠背俞穴
膀胱俞[28]BL28 Pang guang shu
【定位】: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二骶后孔
【作用】:通调膀胱,。
【主治】:①,遗尿。②腰脊强痛,腿痛。③泄泻,便秘。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膀胱背俞穴
中膂俞[29]BL29 Zhong lǚ shu
【定位】: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三骶后孔
【作用】:清利下焦,益肾壮腰。
【主治】:①泄泻。②疝气,腰脊强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白环俞[30]BL30 Bai huan shu
【定位】: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四骶后孔
【作用】:温补下元,调理气血。
【主治】:①遗精,白带,月经不调,遗尿。②腰骶疼痛,疝气。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上髎[31]BL31 Shang liao
【定位】:在骶部,当髂后上嵴与后正中线之间,适对第一骶后孔处
【作用】:壮腰补肾,通经活血。
【主治】:①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挺。②遗精,阳痿。③大、,腰骶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次髎[32]BL32 Ci liao
【定位】:在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第二骶后孔处
【作用】:壮腰补肾,通经活血。
【主治】:①遗精,阳痿。②月经不调,赤白带下。③腰骶痛,下肢痿痹。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中髎[33]BL33 Zhong liao
【定位】:当次髎内下方,适对第三骶后孔处
【作用】:壮腰补肾,调经止痛,通调二便。
【主治】:①月经不调,白带,,便秘,泄泻。②腰骶疼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下髎[34]BL34 Xia liao
【定位】:在骶部,当中髎内下方,适对第四骶后孔处
【作用】:壮腰补肾,调经止痛,通调二便。
【主治】:①腰骶痛,小腹痛。②,带下。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会阳[35]BL35 Hui yang
【定位】:在骶部,尾骨端旁开0.5寸
【作用】:壮腰补肾,。
【主治】:①大便失禁,泄泻,便血,痔疾。②阳痿。③带下。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承扶[36]BL36 Cheng fu
【定位】:在大腿后面,臀下横纹的中点
【作用】:疏经活络
【主治】:腰骶臀股部疼痛,痔疾。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殷门[37]BL37 Yin men
【定位】:在大腿后面,当承扶与的连线上,承扶下6寸
【作用】:疏经活络,壮腰脊,强筋骨。
【主治】:腰痛,下肢痿痹。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浮郄[38]BL38 Fu xi
【定位】:在腘横纹外侧端,委阳上1寸,股二头肌腱的内侧
【作用】:舒筋利节
【主治】:腘窝部疼痛、麻木或挛急。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委阳[39]BL39 Wei yang
【定位】:在腘横纹外侧端,当股二头肌腱的内侧
【作用】:舒筋利节,通利水道。
【主治】:①腰脊强痛,小腹胀满,小便不利。②腿足拘挛疼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三焦
委中[40]BL40 Wei zhong
【定位】: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
【作用】:舒筋利节,。
【主治】:①腰脊疼痛,腘筋挛急,半身不遂,下肢痿痹。②丹毒,皮疹,周身搔痒,疔疮,发背。③腹痛吐泻。④遗尿,。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合穴
附分[41]BL41 Fu fen
【定位】:在背部,当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舒筋活络,祛风散寒。
【主治】:颈项强痛,肩背拘急,肘臂麻木。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手、足太阳之会穴
魄户[42]BL42 Po hu
【定位】:在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养阴清肺,平喘止咳。
【主治】:①咳嗽,气喘,肺痨。②项强,肩背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膏肓俞[43]BL43 Gao huang shu
【定位】:在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养阴清肺,补虚益损。
【主治】:①肺痨咳嗽气喘,纳差,便溏,消瘦乏力。②遗精,盗汗,健忘。③肩背痠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神堂[44]BL44 Shen tang
【定位】:在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宽胸理气,宁心通络。
【主治】:①心痛,心悸,失眠。②胸闷,咳嗽,气喘。③肩背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譩譆[45]BL45 Yi xi
【定位】:在第六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养阴清肺,疏风解表,活血通络。
【主治】:,肩背痛,咳嗽,气喘,目眩,目痛,鼻衄,热病无汗,疟疾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膈关[46]BL46 Ge guan
【定位】:在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宽胸利膈。
【主治】:①饮食不下,呃逆,呕吐。②脊背强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魂门[47]BL47 Hun men
【定位】:在背部,当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健脾和胃。
【主治】:①胸胁胀满,呕吐,泄泻。②背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阳纲[48]BL48 Yang gang
【定位】:在背部,当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调理肠胃。
【主治】:①黄疸,腹痛,肠鸣,泄泻。②消渴。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意舍[49]BL49 Yi she
【定位】: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健脾和胃,化湿消滞。
【主治】:腹胀,肠鸣,呕吐,泄泻。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胃仓[50]BL50 Wei cang
【定位】:在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健脾和胃,理气消滞。
【主治】:①胃脘痛,腹胀。②小儿食积。③水肿。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肓门[51]BL51 Huang men
【定位】:在腰部,当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化滞消痞,化坚通乳。
【主治】:①腹痛,便秘。②痞块,乳疾。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志室[52]BL52 Zhi shi
【定位】: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作用】:补肾益精,通阳利尿。
【主治】:①遗精,阳痿。②,水肿,③腰脊强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胞肓[53]BL53 Bao huang
【定位】:在臀部,平第二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作用】:疏通下焦
【主治】:①尿闭,阴肿。②腰脊痛。③肠鸣腹胀。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秩边[54]BL54 Zhi bian
【定位】:在臀部,平第四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作用】:疏通下焦,强壮腰膝。
【主治】:①腰骶痛,下肢痿痹。②,便秘,痔疾。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合阳[55]BL55 He yang
【定位】:在小腿后面,当与承山的连线上,下2寸
【作用】:疏经活络,祛风除湿。
【主治】:①腰脊强痛,下肢痿痹。②疝气。③。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承筋[56]BL56 Cheng jin
【定位】:在小腿后面,当委中与承山的连线上,腓肠肌肌腹中央,委中下5寸
【作用】:疏筋活络,通肠提肛。
【主治】:①痔疾。②腰腿拘急疼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承山[57]BL57 Cheng shan
【定位】:在小腿后面正中,与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作用】:舒筋活络,理肠疗痔。
【主治】:①痔疮,便秘。②腰腿拘急疼痛。③脚气。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飞扬[58]BL58 Fei yang
【定位】:在小腿后面,当外踝后,穴直上7寸,承山外下方1寸处
【作用】:散风解表,疏经活络,。
【主治】:①头痛,目眩,。②腰腿疼痛无力。③痔疾。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络穴
跗阳[59]BL59 Fu yang
【定位】:在小腿后面,外踝后,穴直上3寸
【作用】:舒筋活络,清利头目。
【主治】:①头痛,头重。②腰骶疼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阳蹻脉郄穴
昆仑[60]BL60 Kun lun
【定位】: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作用】:舒筋活络,清利头目。
【主治】:①急性腰痛,足跟肿痛。②难产。③头痛,项强,目眩,鼻衄。④小儿惊风。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经穴
仆参[61]BL61 Pu can
【定位】:在足外侧部,外踝后下方,直下,跟骨外侧,赤白肉际处
【作用】:疏经活络,舒筋健骨。
【主治】:①下肢痿痹,足跟痛。②癫痫。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申脉[62]BL62 Shen mai
【定位】: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处
【作用】:疏经活络,宁心安神。
【主治】:①痫症,癫狂。②失眠,足外翻。③头痛,项强,腰腿痛。④眼睑下垂。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通于阳蹻
金门[63]BL63 Jin men
【定位】:在足外侧,当外踝前缘直下,骰骨下缘处
【作用】:疏经活络,宁神熄风。
【主治】:①癫狂,痛症,小儿惊风。②头痛,腰痛,下肢痿痹,外踝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郄穴
京骨[64]BL64 Jing gu
【定位】:在足外侧,第五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
【作用】:疏经活络,散风清热,宁神清脑。
【主治】:①头痛,项强,目翳。②腰腿痛。③癫痫。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
束骨[65]BL65 Shu gu
【定位】: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五)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作用】:疏经活络,散风清热,清利头目。
【主治】:①癫狂,头痛项强。②腰腿痛,肛门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输穴
足通谷[66]BL66 Zu tong gu
【定位】: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五跖趾关节)的前方,赤白肉际处
【作用】:疏经活络,散风清热。
【主治】:①头痛,项强,目眩.鼻衄。②癫狂。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荥穴
至阴[67]BL67 Zhi yin
【定位】: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
【作用】:疏风清热,矫正胎位。
【主治】:①胎位不正,难产。②头目痛,鼻塞,鼻衄。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顾皓量--
1.循行部位:足太阳膀胱经起于内眼角(穴),上过额部,交于直至巅顶()。
巅顶部的分支:从头顶()分出至耳上角。
巅顶向后直行分支:从头顶下行(至穴)入颅内络脑,复返出来下行项后(穴)。
下分为两支:
其一,沿肩胛内侧(穴始),旁,沿背中线旁一寸五分,下行至腰部,进入脊旁筋肉,络于肾,下属膀胱,再从腰中分出下行,夹脊旁,通于,经大腿后面,进入胭窝中。
其二,从肩胛内侧分别下行,通过肩胛,沿背中线旁三寸下行,过臀部,经过髋关节部(环跳穴),沿大腿外侧后边下行,会合于胭窝中,向下通过腓肠肌,经外踝后面(穴),在足跟部折向前,经足背外侧至足小趾外侧端(),与相接。
3.联系脏腑:属膀胱,络肾,与心、脑有联系。
4.主要临床表现:恶寒,发热,鼻塞,鼻衄,头痛,目痛,项背、腰、臀部及下肢后侧疼痛,足小趾麻木不用,满,,遗尿。
5.病机分析: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外邪侵袭,本经受邪,则恶寒,发热,鼻塞,鼻衄;膀胱经之脉上额交巅络脑,邪气随经上逆则头痛;膀胱经起于,下行项后,一支挟背抵腰,下行经股入奈窝,一支循背下行,至奈窝后又下行,至折向前,至足小趾,经气不利,则目痛,项背、腰、臀部及下肢后侧疼痛,足小趾麻木不用。失司,则满,,遗尿。
6.本经主治:头、项、目、背、腰、下肢部病症及神志病,背部第一侧线的背俞穴及第二侧线相平的腧穴,主治与其相关的脏腑病证和有关的组织器官病症。
7.常用腧穴,左右共67穴:
足通骨 至阴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肺腧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