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血型系统,和交叉配血报告单谁懂来讲解下?

新生儿ABO血型鉴定及与异型血交叉配血结果分析--《临床儿科杂志》2014年03期
新生儿ABO血型鉴定及与异型血交叉配血结果分析
【摘要】:正人类ABO血型系统抗原在胚胎早期(约37d)就开始发育,但其抗原强度直至出生也不一定明显增加,自身ABO血型抗体也尚未完全产生(出生3~6个月后逐渐产生合成),故新生儿ABO血型血清学检测有其独特性。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部分新生儿ABO血型鉴定及异型交叉配血结果。1临床资料2009年1月-2012年12月于泸州医学院附院住院的新生儿1 095例,日龄1~28 d,其中早产儿153例,足月儿908例,过期儿34例。男645例,女450例。所有新生儿和献血者标本不规则抗体筛查均为阴性。血型鉴定卡、交叉配血卡及不规则抗体筛查卡均由丹麦戴安娜公司提供;抗体筛查细胞由瑞士达亚美公司提供。所有操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446.6【正文快照】:
人类ABO血型系统抗原在胚胎早期(约37d)就开始发育,但其抗原强度直至出生也不一定明显增加,自身ABO血型抗体也尚未完全产生(出生3~6个月后逐渐产生合成),故新生儿ABO血型血清学检测有其独特性。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部分新生儿ABO血型鉴定及异型交叉配血结果。1临床资料2009年1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何烁晴;;[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年10期
华敏玉;郭永芳;姜楗;洪俊;;[J];临床检验杂志;2008年02期
苑新;;[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马凤莲,刘祥朝,余秀瑾;[J];医药论坛杂志;2004年24期
牛小斌;;[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6年06期
杜丽欣;李凤莲;李书清;刘芳兰;李翠薇;;[J];检验医学;2010年01期
周英;张旌;何萍;邓永福;;[J];当代医学(学术版);2008年14期
彭芳华;涂丽琴;;[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年12期
赵锋;刘晓丽;杨亦青;王爱东;李延伟;李天君;;[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2008年01期
洗炳培;李结敏;余文潮;赖文;;[J];实用医技杂志;2006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娟;;[A];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景玉芳;洪薇;;[A];第六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儿科学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班论文汇编[C];2009年
徐丽琴;许淑金;;[A];全国妇产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童丹;刘丹;;[A];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丁琼;;[A];全国护理行理管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赵生珠;;[A];全国妇产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倪建萍;;[A];2007年浙江省医学检验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刘先凡;;[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夏淳和;江静;;[A];全国静脉输液讲习班暨研讨会论文汇编[C];1999年
王云霞;屈清荣;;[A];首届《中华护理杂志》论文写作知识专题讲座暨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鹏;[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郝晨阳;[N];健康报;2006年
郭小伟;[N];重庆日报;2010年
李艳芳 薄涛;[N];家庭医生报;2007年
;[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医学影像研究所
王骏;[N];医药经济报;2010年
王明;[N];大众卫生报;2007年
李艳芳?薄涛;[N];家庭医生报;2007年
钱铮;[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N];雅安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军;[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李晓璐;[D];南京医科大学;2007年
沈全力;[D];复旦大学;2009年
李宁;[D];复旦大学;2008年
沈瑾;[D];复旦大学;2007年
唐力;[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邱艳;[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彭薇;[D];福建医科大学;2006年
刘红霞;[D];山西医科大学;2007年
高峰;[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倪锦文;[D];复旦大学;2011年
刘兰婷;[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高海霞;[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任庆国;[D];山东大学;2010年
余庆华;[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冯小燕;[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张承业;[D];延边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血型及交叉配血_梦之泽_天涯博客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今日访问:
总访问量:
开博时间:
博客排名:第113062位
(55)(9)(13)(9)(10)(8)(4)
(1)(3)(2)(1)(4)(6)(1)(8)(2)(2)(1)(9)(3)(10)
  红细胞血型抗体检测技术进展    徐 华 刘 晟综述 刘孟黎 审校(作者单位:710061 陕西省西安市中心血站)    【摘要】 本文通过综述盐水介质凝集试验、胶体介质凝集试验、酶处理红细胞凝集试验、抗球蛋白试验、低离子凝聚胺试验和微管凝胶检测试验等检测红细胞血型抗体的技术方法, 认为微管凝胶检测试验技术将成为检测红细胞血型抗体的主流方法。      由于红细胞血型抗体与溶血性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病及器官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等有着密切关系, 所以对红细胞血型抗体的检测越来越引起重视, 其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国际输血协会( ISBT ) 在1999 年报告中称, 红细胞血型为:25 个血型系统(本站按:现为29个血型系统)、270 余种抗原[ 1 ] , 还有一些血型集合和血型系列。血型抗体主要以IgM、IgG 和IgA 等形式存在,由相应的血型抗原刺激产生,最常见的免疫途径是血型不合的输血和妊娠, 同种异体间的组织器官移植。根据对红细胞的凝集反应,红细胞血型抗体可以分为: (1) 完全抗体。这些抗体能够在盐水介质中凝集相应的红细胞所以又称为盐水抗体,它们主要是分子量较大的IgM ;(2) 不完全抗体。这类抗体主要是分子量较小的IgG,虽然能够结合红细胞上的抗原,但在盐水介质中不能使红细胞凝集。根据这些抗体的特性,适用的检测相应抗体的方法在不断产生,不断地改进和发展。    1 盐水介质凝集试验 盐水介质凝集试验中的抗原是盐水红细胞悬液, 红细胞上的抗原决定簇与相应的抗体分子上的抗原结合部位结合,交叉连接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块。盐水介质凝集试验用于IgM抗体的检出、鉴定和盐水交叉配血试验以及通过盐水抗体鉴定的血型系统, 如ABO、MN、P、S 等。盐水介质凝集试验在测定血型和交叉配血时, 采用离心后立即观察结果的方式,具有操作简便、省时和耗用低的优点。但由于在盐水介质里, 红细胞之间的距离约25 nm ,IgM 抗体分子上多数相邻两个Fab 端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35 nm ,而IgG 抗体分子两Fab 端的距离一般都小于25 nm,所以IgG抗体不能在盐水介质里与相应抗体的红细胞发生凝集,而IgM 抗体则能发生凝集。但是检测灵敏度低和对不完全抗体的低敏感性会导致严重后果, 同时还存在结果不稳定和不易判读的缺点,因此该类方法已被淘汰或仅仅被用于血型相容性试验的初步试验。    2 胶体介质凝集试验 IgG类抗体在盐水介质里通常不发生凝集,但如果用胶体介质配制红细胞悬液,红细胞上的抗体就可以与血清中相应的IgG抗体发生凝集,胶体介质影响了凝集反应过程的第二阶段。红细胞表面有丰富的唾液酸,在中性环境里红细胞带负电荷。由于带有相同的电荷,互相排斥呈悬浮状态。静电理论认为细胞表面的电荷愈多,介质的介电常数愈小,动电位就愈大,红细胞间的质力就愈大,细胞间的距离就愈大 ;反之,红细胞间的距离就小。胶体介质的主要作用是提高介电常数,缩短红细胞之间的距离,使IgG抗体致敏的红细胞呈现凝集现象。用以构成胶体介质的物质有牛血清白蛋白(BSA )、人白蛋白、AB 型血清、阿拉伯树胶等,以AB 型血清取材最为方便,牛白蛋白效果最好,使用也较多。胶体介质凝集试验提高了反应的灵敏度, 尤其是对IgG 类抗体。但这类方法的操作复杂, 试验要求也较高, 同样存在判读主观性大的问题。目前此类方法采用不多,在美国 大约只有21% 的实验室使用某些牛血清白蛋白制成的促进抗体作用的溶液: 其中18% 使用22% 的BSA ,仅有3% 使用30% 的BSA [ 2 ]。其它一些方法通过使用低离子浓度溶液(LISS)、添加了高分子物质的L ISS 或聚乙烯乙二醇(PEG) 等来中和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 缩短红细胞之间的距离以增强直接凝集反应。    3 酶处理红细胞的凝集试验 红细胞表面有丰富的唾液酸, 使之在中性环境里带负电荷, 这也是红细胞互相排斥的原因。蛋白水解酶能消化破坏这种唾液酸, 减少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 从而促进凝集。常用酶有菠萝酶、木瓜酶等。酶法可分为一步法和二步法, 一步法不如二步法敏感,但操作简便,用于交叉配血时比较方便 ;二步法一般用于抗体筛查和抗体鉴定, 但在实际操作中,阳性结果偏多。酶法能够显著增强Rh 和Kidd 系统的抗原抗体反应。但蛋白酶能破坏M、N、S、s、Fya 和Fyb 抗原, 对这类抗原不能用酶处理的方法。酶法虽然敏感性较高,但由于以上的一些原因使此类方法的应用受到了限制。瑞士红十字会输血服务中心(BTS SRC) 推荐的使用标准中认为一步酶法不够敏感而应淘汰,但对于怀孕的妇女,增强的两步酶试验是必需的。    Gerbr H 认为酶法不适合用于日常工作, 过多的阳性结果是由于与临床不相关的因素引起的[ 3 ]。而在芬兰,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为避免无意义的抗体的干扰,酶法已经被淘汰。在英国, 一项对50 776位显示“有记录”的孕妇的调查表明, 初次筛查酶实验的阳性率为6.6% , 4.7% 再次实验仍为阳性, 仅有1.4% 的样品(731 例) 含有可确认的具有潜在临床意义的红细胞同种抗体, 其中117 例仅能以酶法检出 ; 在117 例中的54 例, 其抗体对胎儿具有潜在临床意义。对这54 例跟踪调查的结果显示只有3例在怀孕的稍后阶段能以PEG-IA T 法检出抗体(抗D: 0.9 IU/m l ; 抗D1:32 ; 抗c1:1) , 其中只有一个婴儿显示HDN 的迹象。由此可推断酶实验的结果对于胎儿或新生儿患病、死亡的检出率和在产前检查中作用并不有效, 而酶试验的废除和自动处理程序及数据获取的引入将可能压缩巨大的工作量[ 4 ]。同样,在英国也不提倡用酶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英国国家客观质量评估计划(N EQA S) 的结果表明,虽然除了IA T 法, 酶法检测弱的Rh抗体也很敏感, 但IA T是检测弱的抗D 的最敏感的方法,这是有实验根据的[ 5 ]。    4 抗球蛋白试验及其改良方法 抗球蛋白试验是1945 年由Coombs 等人建立的, 又称为Coombs 试验。抗球蛋白试验的建立在血型血清学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红细胞表面包被了IgG 抗体分子或补体分子C3、C4 片段, 但不能产生凝集现象, IgG抗体和补体都是人球蛋白, 用这些人球蛋白免疫动物或用杂交瘤技术可以得到抗人球蛋白, 这类抗体的特异性是针对IgG 分子的Fc 段或补体C3、C4 片段, 可以和包被在红细胞上的抗体分子和补体分子作用, 使红细胞发生凝集。抗人球蛋白分子起着搭桥的作用。抗球蛋白试验分为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 ) 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IAT )。其传统的方法是以盐水为介质、离心试管的手段进行, 广泛应用于交叉配血、血型鉴定和抗体筛查。在英国,1985 年只有82% 的检查抗D 项目采用了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IAT ) ,而1992 年达到了98% ,到1994 年则达到了100% [ 6 ]。纵览由加拿大红十字会多伦多中心对安大略省的59 家医院在1993 年的调查显示,有2/3 的医院使用IAT 法进行抗体筛查实验[ 7 ]。    尽管抗人球蛋白试验的试管离心法被认为是在检测红细胞抗体中可接受的技术, 但有资料显示, 由于标准IAT 试管离心试验中不恰当的判读,1+ 和2+ 的反应很容易搞错(特别是在大规模的筛选中超过20% ) [ 8 ]。由于许多有临床意义的红细胞抗体是IgG, 为提高抗人球蛋白试验的敏感性,又出现许多的改进: 即介质更换为低离子强度溶液(LISS)、聚乙烯乙二醇(PEG) 等。这些改进后的试验在试管或微板中都很敏感。从N EQA S 提供的资料中可以看出, 在英国和苏格兰差不多所有的实验室都采用增强的抗人球蛋白法, 通常是使用低离子强度的介质加两步酶法。这些方法被推荐是因为能提高敏感性和在检测具有临床意义的抗体中有好的表现, 另外在苏格兰N EQA S 的实验中也有非常好的记录[ 6,9 ]Moulds J J 认为在一个熟练的血清学工作者手中,L ISS2抗球蛋白实验(A GT ) 和PEG-AGT 一样敏感 ;但是后者会较少产生模棱两可的结果。如果只须检测抗球蛋白反应性抗体, 那么LISS-A GT或PEG-AGT 实验都可以满足, 但是这两种方法对混合抗体的检测都有缺陷[ 10 ]。从一份来自荷兰的报告中,Overbeeke M A M 指出他们选择PEG-IA T 法是基于对一大批含有已知抗体的血浆和一大批未知的病人样品的比较研究而定的。他们发现PEG-IA T 法比使用白蛋白的标准离心试管IA T 法更为敏感, 几种具有临床意义的抗体用PEG-IAT 法能被检出而用白蛋白IA T 法则不能,比如Jka 抗体、Jkb 抗体和E 抗体。这项技术只有一个问题, IgM 溶血素(比如抗V el 抗体和抗P 抗体) ,使用多特异的抗球蛋白试剂IA T 法能够检出而PEG-IA T 法则不能[ 8,11 ]。抗人球蛋白法主要的问题出在对结果的判读上,特别是如果振摇得太厉害,弱的凝集很容易被打散。当抗人球蛋白法被用于大量样本的实验,而且绝大多数是阴性结果时,保持精确的判读是很困难的。另外, 还存在着操作繁琐、工作量大和耗时长等问题, 使其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5 低离子凝聚胺试验 1980 年Lalezari 和Jiang首先将凝聚胺技术应用于血库作业上。凝聚胺(polybrene) 是一种高价阳离子季胺盐多聚物,溶解后能产生很多正电荷,可中和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使红细胞之间的距离减小,能引起正常红细胞可逆性的非特异性凝集。如果是抗体致敏的红细胞被凝聚胺凝集,则凝集不可逆。在检测抗体活性的凝聚胺试验中,红细胞与血清首先在低离子介质中孵育,以促进抗体和红细胞结合,然后加入凝聚胺来凝集细胞。在离心后, 凝集的细胞不再悬浮,加入重新悬浮液, 凝聚胺的凝集作用可通过加入枸橼酸钠中和, 使正常红细胞的凝集解散,而抗体引起的凝集仍存在。陈和平等对凝聚胺技术进行改良, 认为改良凝聚胺技术具有快速、简便、灵敏的特点,特别是对Rh系统抗体, 其灵敏度要高于抗人球蛋白法,例如对抗-D 的检测可达1ng/m l, 远高于抗球蛋白法的约10ng/m l, 这一特征为检测弱的Rh系统抗体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12 ]。1983 年Fisher 比较盐水法、木瓜酶法、低离子盐水抗人球蛋白法和凝聚胺法等四种不同方法检测异体抗体的能力, 发现凝聚胺法检测异体抗体的灵敏度高出其他方法。此后, 欧美的血库实验室陆续采用了该方法。但凝聚胺法仍不能检出所有的不完全抗体,如不能检测出抗-k 抗体, 因此其方法的应用受到了限制。    6 微管凝胶检测试验 微管凝胶检测方法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项免疫检测新方法。1986 年法国的Dr Yves Lapierre 首先发明此方法, 该方法是把凝胶柱与抗人球蛋白法等结合在一起, 是生物化学凝胶过滤技术和免疫学抗原体反应相结合的产物。微管凝胶检测技术的关键是凝胶, 通过凝胶的浓度来控制凝胶间隙的大小,使其间隙只能允许游离的红细胞通过,从而使游离的红细胞与聚集的红细胞分离,达到鉴别反应结果的目的[ 13 ]。如果通过离心,红细胞沉淀在试管底部,则表明红细胞未发生凝集,是阴性反应 ;若红细胞聚集在凝胶带上部, 则表明红细胞发生凝集,呈阳性反应。此外, 凝胶中已经加好了抗人球蛋白及各类血型抗体, 从而简化了操作过程,只需加入样本即可。这类技术在血型鉴定、交叉配血、抗体筛查和鉴定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凝胶检测技术是一项新技术,目前处于完善和推广的阶段,也正逐渐被引起重视。加拿大部分医院使用凝胶检测技术进行实验,他们认为凝胶检测技术操作简便,结果易判定。凝胶检测技术在美国也已引起重视, Garratty G 认为这项研究在同种抗体的检测中有很好的效果。他相信(和希望) 可以很快使所有的相容性实验自动化。美国受血者和献血者的ABO 及D 血型鉴定以及抗体筛查将会实现自动化,也将会采用电子(计算机) 交叉配血, 而凝胶卡可以很容易地实现这个目标[ 8 ]。NEQAS 1994年收到的从380个医院血库反馈的资料显示,在交叉配血实验中, 大约65% 使用低离子浓度溶液离心技术(BTS SRC) 在抗体研究中对凝胶技术的选择是基于在 进行的6 个月对比实验的结果及此后的操作经验。对其它技术的几项较小的研究也巩固了他们的选择。他们认为除了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 凝胶实验还具有很高的可重复性、对实验人员依赖小、实验结果能长期保存有随时可以复查结果等优点, 可能还会有迄今未知的优点。但他们仍选择两种不同的技术程序(传统的离心试管抗人球蛋白法和凝胶技术) 是基于某些患者血浆的病理变化, 比如血浆蛋白紊乱、很强的冷或热抗体等这一类被称为HLTA 抗体的样本, 用试管法比凝胶法更容易检测出。作为参比实验室, 有问题的样本是很常见的: 超过50% 的交叉配血在不同血型中表现出无法预知的反应。芬兰大约1/3 的医院实验室, 包括3/5 的大学医院选择了凝柱法。KUO P IO 大学医院得到的资料显示, 使用凝胶法筛查, 对于提高抗体被识别的百分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8 ]。许多已出版的资料显示在检查弱的抗体时, 这种凝胶的抗人球蛋白方法达到或超过传统的抗人球蛋白方法。Voak D 和O uvehandW H 已研究出评价新方法和正确使用L ISS IA T 法的快速确认技术。这项工作和许多报道过新IA T 法的文章都表明, 使用新的抗球蛋白法即凝胶技术和聚乙烯乙二醇(PEG) 离心抗球蛋白法的效果都至少等同于L ISS 试管离心抗球蛋白法。因此如果正确使用高质量的筛选细胞, 它们都能满足抗体筛查实验[ 14 ]。另外从英国N EQAS 的数据可以证明这些,对1 例弱的抗2c 抗体使用试管间接抗球蛋白法的188 名实验者中有38 名漏检, 而采用微管法的53人中只有1 人漏检[ 6 ]。凝胶检测技术因其敏感、易操作和判读结果的时间范围较长等许多优点日趋广泛的被应用[ 13, 15,16 ]。    由于凝胶技术的关键是在凝胶的质量方面的控制, 所以凝胶卡的变异也同样引起了重视。从两家使用D iaM ed2ID 凝胶卡的在大学医院反馈回芬兰红十字会血液中心的资料表明, 交叉配血实验中得到的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结果的数目难以置信地高(1:400) , 第三家使用传统方法的实验室数字却很低(1:3 000) , 他们认为, 至少有一些批次的DiaM ed 实验卡对红细胞表面的非常弱的IgG具有过高的敏感性。凝胶卡的变异和ABO的兼容性(即B 血浆和A2B 细胞相容) 可能会造成凝胶卡的错检。这在英国的精密实验中被首次发现并已被Cummuns和Downham 所证实, 他们认为凝胶微柱技术在交叉配血实验当中的应用还有待于更进一步的研究[ 17 ]。按照西班牙最近颁布的法律,在西班牙进行交叉配血时, 为检测ABO 和其它不相容的可能, 盐水法和传统的抗人球蛋白法将被淘汰。因为凝胶卡的优点和可自动化操作, 其应用将大为增加[ 18 ]。这提示在其他国家广泛采用凝胶技术检测红细胞血型抗体将成为一种趋势。      小  结    盐水介质凝集试验具有操作简便、省时和耗用低的优点, 但因为检测灵敏度低和对不完全抗体的低敏感性的致命缺陷, 同时还存在结果不稳定和不易判读的缺点, 使此类方法已被淘汰。胶体介质凝集试验提高了反应的灵敏度, 但这类方法因为存在操作复杂、判读结果难以实现标准化等问题,目前采用不多。抗球蛋白检测技术及其各类传统的改进技术有着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但存在结果判读困难、不能保存的缺点。凝聚胺法因为仍不能排除不完全抗体的影响, 因此其方法的应用受到了限制。微管凝胶检测技术是红细胞血型抗体检测技术的一个进步,这种进步主要表现在操作简便、结果稳定且易于判读、重复性好、可长期保存甚至可以通过读卡机实现自动化,对有临床意义的抗体具有足够的敏感性和较高的特异性, 但由于凝胶的工艺要求较高, 其检测技术尚待进一步完善。传统的(包括在此基础上改进的) 抗球蛋白检测方法仍在红细胞血型抗体检测和筛查中起着重要作用, 而很多的对比研究显示,某些抗体使用一种方法能够检出而另一种则不能, 我们应该考虑使用一种联合的方法以确保抗体筛查的安全性。根据PT 的经验和观察,他们也认为在常规实验室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最好的方法是抗球蛋白法结合凝胶技术。但随着凝胶技术的不断完善, 凝胶检测范围的拓展, 凝胶检测技术将取代传统的抗球蛋白法。分类: |戴安娜全自动血型仪在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中的应用
输血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已很长时间,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输血学已发展成综合性的为多种疾病提供支持治疗的一门独立学科。ABO、RhD血型的鉴定是确保临床输血安全的重要环节,准确的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是安全输血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临床上进行血型鉴定的方法有玻片法、试管法等,交叉配血方法有盐水介质法、木瓜蛋白酶法等,这些方法的敏感性较差,操作难以实现规范化,结果的判读人为影响因素较多,不适合批量操作。微柱凝胶试验技术可应用于ABO和RhD定型、交叉配血和不规则抗体筛查,其操作简单、快速、结果客观,适用于大批量操作,实现了血型鉴定的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节省了人力,消除了人为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1]。月,本实验室采用美国戴安娜全自动血型仪和试管法分别检测患者血型,并用卡式微柱凝胶法和凝聚胺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分别对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 300份血型标本均为患者首次入院标本;交...&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Auto Vue Innova全自动血型及配血分析系统采用微柱玻璃株技术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自动实现人血样本的体外免疫学检测,可独立运行,也可与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System,LIS)和医院系统信息管理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 System,HIS)连接。本院输血科2009年10月完成了ORTHO Auto Vue Innova全自动血型仪与HIS和LIS的连接,实现了输血相容性检查自动化和信息化。现就ORTHO Auto VueInno-va全自动血型仪与凝聚胺法(MPT)和抗人球蛋白试管法交叉配血结果比较如下。材料与方法1材料1.1标本:2010年12月~2011年5月在本院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EDTA-K2抗凝血标本,共计5 041份。1.2仪器ORTHO Auto Vue Innova全自动血型仪(美国强生公司)、2005-2血型血清学专用离心机(台湾BASO公司...&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准确的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是临床输血安全的保证,采用一种安全有效灵敏度高的检测方法至关重要,微柱凝胶检测技术是目前国际卫生组织推荐的一种输血前检测方法。为了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我院自2009年6月开始采用微柱凝胶检测法进行血型鉴定,交叉配血,不规则抗体筛查,作者对微柱凝胶法在本科室的应用进行分析,实验对象为2009年6月至10月的所有送检标本,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血型鉴定1890例,其中新生儿1388例,成人502例;交叉配血516例;不规则抗体筛查224例。1.2仪器与试剂微柱凝胶检测卡,A1、B反定型标准红细胞,筛检红细胞,均为长春博讯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微柱凝胶卡专用离心机,免疫微柱孵育器均为长春博研科学仪器有限责任公司生产。1.3方法①血型鉴定正定型:微柱凝胶卡A、B、D三孔各加入50μl浓度0.8%的病人红细胞悬液,专用离心机离心5min。反定型:A、B孔分别加入50μl A1、B标准红细胞,再...&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准确的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是临床安全、有效输血的重要保证。为了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选择一种安全有效、灵敏度高的配血方法就显得至关重要。微柱凝胶检测技术(MGI)是近几年刚传入我国的一种用于输血前检查的方法,是目前国际卫生组织推荐的最先进的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本院血库自月对住院择期手术患儿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及抗体筛查试验,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160例中男1230例,女930例;年龄0~6个月152例、6个月~1岁32例、1~13岁22例;均为本院月择期住院手术患儿。1.2试剂微柱凝胶卡(抗A、抗B、抗D、A型红细胞、B型红细胞、clt管)、微柱凝胶多克隆抗人球卡、谱细胞、低离子液、离心机、孵育箱均由瑞士达亚美公司提供。A、B反定型细胞由本试验室自制。1.3检测方法(1)血型鉴定:50μl、0.8%A、B反定型细胞加入A1、B管中,50μl血浆加入A1、B管...&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近年来,输血科使用全自动血型仪进行交叉配血、血型鉴定、抗体筛查等实验越来越广泛,其自动化、精确化、标准化、规范化的优势逐步得到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认可〔1〕。2013年,我科引进IH-1000全自动血型仪应用于日常工作。现将IH-1000全自动血型仪与凝聚胺法和抗人球蛋白法交叉配血结果比较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检测对象受血者为期间住院输血患者1 200例,其中男556例,女644例;年龄为16~89岁。供血者血液均为上海市血液中心采集。1.2仪器Bio-Rad公司的IH-1000全自动血型仪,日本KUBOTA公司的2420型离心机及KA2200型血清学离心机,上海跃进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37℃恒温水浴箱。1.3试剂Bio-Rad公司的LISS/Cooms抗人球卡(Lot:)、抗人球蛋白试剂IgG/C3d(Lot:)、抗体筛选细胞(Lot:)和凝聚胺试剂(Lo...&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近年来,全自动血型仪开始广泛应用于医院输血科开展的临床交叉配血试验、血型鉴定试验、抗体筛查试验等。本科室引进了戴安娜WADianaGrifols、强生ORTHO AutoVue Innova和达亚美Diamed Techno3种全自动血型仪,现对这3种全自动血型仪应用于临床交叉配血试验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进行比较。材料与方法1标本来源月,应用3台全自动血*本课题受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建设计划(No.12GWZX0202)资助型仪随机检测交叉配血阳性标本80例。标本均用EDTA-K2抗凝3ml,年龄18~91岁。献血者标本来自上海血液中心血袋辫子中的MAP抗凝血3ml。2仪器西班牙戴安娜WADiana Grifols、美国强生ORTHO AutoVueInnova和瑞士达亚美DiamedTechno全自动血型仪,日本久保田2420型离心机,Ortho Bio Vue system离心机,ID-Centrifuge12...&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6613
订购咨询:800-810-6613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交叉配血报告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