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的近义词进口时间的已经

新形势下我国进口政策分析上篇
我们为什么要扩大进口?
作者: 刘雅文
&&&&&&&&文章来源:&&&&更新时间:
我国旺盛的内需拉动和扩大进口的政策导向,有力地拉动了全球贸易快速增长,尤其是金融危机后,我国成为全球贸易恢复增长的引擎。图为繁忙的天津港。(CFP供图)
&&& 编者按& 今年以来,我国接连出台《关于加强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措施,均提出要在保持出口稳定增长的同时,更加重视进口,适当扩大进口规模。&&&&
  在世界经济增速放缓,我国出口压力有所增加的情况下,为何&扩大进口&被屡屡提起?我国的进口贸易现状如何,这桌丰富的政策&套餐&又对企业进口提供了哪些便捷途径?本报将分上下两篇,对此进行深入报道,梳理我国近年来进口贸易的发展情况,解读我国促进进口的种种措施。  
&&&&&&& 进口看政策
  2012年3月,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就进口工作专门提出了要求,表明加强进口的重要性。
  4月30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通过扩大进口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6月11日,商务部召开全国进口工作视频会议,全面总结我国进口工作,深入分析进口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形势,研究部署各项促进进口工作。
  9月6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主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产品洽谈会在北京开幕,旨在落实政策、搭建平台,促进中国从对华贸易逆差较大国家的进口。
  9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讨论通过了《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意见》中指出要积极扩大进口,重点增加进口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等产品。
  进口扩大: 可以促进贸易平衡发展
  &积极扩大进口,重点增加进口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以及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生活用品。&这是上周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中的重要内容,而这也是近日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产品洽谈会上传递出的信息&&加强进口不是中国的权宜之计,将是长期政策选择。而这些,对于长久以来以出口带动对外贸易的我国,促进进口到底有何意义?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部副主任白明对此作出了解释:&近些年来,随着中国成为当今世界上的贸易大国,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是否平衡已经变得越来越至关重要。加入世贸组织10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其中货物进口年均增长22%,规模增长了4.9倍。固然,第一大出口国与第二大进口国同属贸易大国范畴,但对于中国来说,两者之间还存在着巨大差异。而弥补这种差异无非要靠两种办法:一种是抑制出口增长,在当前出口贸易增长受国内外一系列不利因素影响而出现减速的情况下,抑制出口增长无疑是&馊主意&;另一种办法就需要进一步加快进口贸易的发展。&&
  而白明口中的&差异&即是贸易不平衡。
  长期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以出口带动,出口总体增速快于进口,特别是重工业的出口几至极限。数据显示,从2003年到2007年,在全球经济的上升周期中,中国对外贸易的不平衡状况显著加剧,贸易不平衡指数从2.99%攀升至12.14%。2009年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消费市场紧缩效果明显,中国的对外贸易不平衡影响逐步降至了4.26%,尽管有所缓解,但影响仍然巨大。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家指出,在相当多的情况下,贸易不平衡成为其他国际贸易伙伴指责中国经济的借口,甚至以改变贸易不平衡作为对华市场开发的先决条件。因此,加强进口有助于我国实现与全球贸易合作伙伴的合作共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张琦也持有相同看法。她说:&加强进口应该是中国的长期政策选择。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长期过程,可以创造巨大的市场需求;结构调整和扩大内需则可以进一步释放国内市场的潜力。所以说,中国对于进口具有长期的市场需求和增长动力。&
  对于部分企业担心受到进口产品的冲击,商务部外贸司司长王受文说,扩大进口有的时候会和国内产业的安全产生一定冲突,关键是要把握好尺度。加强进口的同时也要确保进口产品和国内产品要进行公平的竞争,对于可能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的进口产品,可以应用世贸组织赋予中国作为一个成员的权利,采用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手段,来确保进口产品和我们国内的产品能够进行公平竞争。
  进口演变: 从扩大规模到优化结构
  实际上,多年以来,中国推动进口的努力成效显著。
  根据商务部资料,近年来,中国进口规模急剧扩大,进口贸易从1978年的110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1.7万亿美元,增长了160倍。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的进口规模每年增长超过1000亿美元。1978年中国的进口贸易占全球不到1%,2011年已经达到全球的9.5%。
  这其中,对石油等能源的进口更是高速增加。年,我国原油进口量从1.6亿吨增长为2.5亿吨,年均增幅为11.4%,进口额从796亿美元增长为1951亿美元,年均增幅为37.7%。与此同时,我国液化天然气进口量从291万吨增加为1221万吨,年均增幅为43.1%;进口额从6亿美元增加为27.6亿美元,年均增幅为76%。
  不仅是进口规模上突飞猛进,进口商品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在初级产品进口中,从满足生活需要到满足工业生产需求的转移成为了主线。1980年,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产品进口占42.1%;而到&十一五&末,矿物燃料、润滑油类商品的进口占到了43.6%,进口额则比1980年增长了930倍。
  在工业制品进口中,高新技术产品与工业制成品进口额的比重呈现走高趋势。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在2003年突破千亿元大关后,一路持续攀升,到&十一五&末,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达到4127亿美元,2011年进一步增至4629亿美元。
  以化工行业为例,随着我国甲醇、乙烯、橡胶制品、涂料等工业迅速发展,已经能满足国内生产需求,因此很多企业将进口的主要方向瞄准了技术含量较高的精细化工品。例如,六氟化钨是一种高附加值产品,目前中国尚没有规模较大的工业化装置,我国企业在加大研发的同时也扩大了进口。
  这些变化显示了我国在推动进口贸易方面所作的努力,据商务部数据,截至目前,我国已将737个税号的产品进口关税降至入世承诺水平以下,取消超过800个品种产品的进口许可。除粮食、食糖、羊毛、棉花等少数产品外,中国已取消对其他所有进口产品的配额限制。目前,中国对来自最不发达国家进口产品实行零关税待遇正在稳步推进。
  对于我国进口贸易存在的种种变化,白明认为,这些变化很大程度上显示了我国的进口依存度,也充分显示了促进进口的必要性。
  首先,稳定和引导包括各种能源资源在内的大宗商品进口有助于确保对国内资源与国外资源的平衡利用。不仅能够弥补国内现实的供求缺口,而且也有助于实现我国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解决资源、环境瓶颈约束的有效途径。
  其次,积极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有助于在追求经济发展速度与追求经济发展质量之间实现平衡。目前看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之路还未完全摆脱粗放型增长模式,拼的是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而在技术投入方面相对滞后。如果能够进一步加大进口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力度,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弥补自身的技术&短板&。
  进口壁垒:从越筑越高到有望放松
  尽管我国在推动进口贸易方面硕果累累,但中国当前进口的症结仍在于,欧美等对华在用于高科技领域的化工新材料、特种设备等方面出口作出了严格的限制。
  针对中国,美国商务部工业安全局还特别发布了高科技出口的中国政策,宣称为了&加强对中国的安全贸易&,对20类产品出口到中国作出了军用限制,包括贫化铀、碳纤维、光感纤维等。
  除了美国,欧盟则通过采用设置技术壁垒、打&保护知识产权&牌等手段限制对我国的高新技术出口。如欧盟专门命令禁止新材料、船舶设备等产品向中国出口。
  数据也佐证了欧美对我国技术出口的限制:2001年,我们从美国进口的高技术产品占到中国的18.3%,去年我们从美国进口的高技术产品只占到我们整个高技术产品进口的7.1%,从欧盟2001年进口的高技术产品占的比重是17.7%,到去年只有8.8%。
  虽然壁垒高筑,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些国家和地区放松对华高新技术出口限制是大势所趋,我国进口贸易前景明朗。
  一方面,由于我国领导人多次于不同场合敦促和呼吁欧美放宽对华出口的不合理限制,在今年的第4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华上,美方已经承诺努力促进民用高新技术产品对华出口。而欧盟低迷的经济形势更是将扩大对华出口当成了促进经济复苏的良药。
  另一方面,我国通过为进口重点技术和装备提供贴息支持、通关便利等措施,鼓励扩大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在也一定程度上激励了相关企业为此而努力。例如,在最新的《鼓励进口技术和设备目录》中,鼓励进口的环保技术有污水再生利用膜生产技术、废旧纤维制品回收利用制造技术等10多种。
 ②图为首届中国国际进口产品洽谈会上巴西举办的专场洽谈会。巴西外交部贸易投资促进司官员伽马认为这样的活动可以增加巴西对中国出口。(本报记者 刘雅文 摄)
&&&&&&&&&&&& 月我国化工行业进口情况
  产品名称&&&&&&&&&&&&&&&& 累计数量(万吨) 累计金额(亿美元)
  无机化学品&&&&&&&&&&&&&&& 734&&&&&&&&&&&& 63
  有机化学品&&&&&&&&&&&&&&& 2913&&&&&&&&&&& 382
  化肥&&&&&&&&&&&&&&&&&&&&& 565&&&&&&&&&&&& 27
  农药&&&&&&&&&&&&&&&&&&&&& 4.2&&&&&&&&&&&& 3.8
  涂料、染料、颜料类产品&&& 43&&&&&&&&&&&&& 23.8
  合成材料&&&&&&&&&&&&&&&&& 1830&&&&&&&&&&& 308
  天然橡胶及橡胶制品&&&&&&& 248&&&&&&&&&&&& 106.8
  化学矿&&&&&&&&&&&&&&&&&&& 745.8&&&&&&&&&& 15.6
  专用化学品&&&&&&&&&&&&&&& 247.4&&&&&&&&&& 115.6
  其他化学制品&&&&&&&&&&&&& 84.5&&&&&&&&&&& 37.5
  化工专用设备&&&&&&&&&&&&& 0.68&&&&&&&&&&& 36.7
  天然原油和天然气开采&&&&& 17846.7&&&&&&&& 1434
  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 3108&&&&&&&&&&& 226.9
  塑料加工制品&&&&&&&&&&&&& 97&&&&&&&&&&&&& 96.8
月石油和化工行业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情况 单位:亿美元,%
2012年上半年石油石化设备主要产品进出口情况
(编辑: qianjt)企业财税会员
您的位置:&&&&&&&>&正文
调关税幕后故事:部委争议扩大进口
来源:转自互联网&   |
  4月15日,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2012年第15号公告,部分进口物品的完税价格和税率于当日起开始调整。  上调高端滋补品、化妆品完税价,下调电子品税率,一加一减之间让人不禁想起2010年,商务部曾提出旨在扩大进口的相关政策,当时,消息人士透露,除了老生常谈的几个手段,&降低关税,尤其奢侈品降税&将成为一个新举措。  这份酝酿一年半之久的方案,终于在这一日尘埃落定,呈现于众,显然已经不完全是&发起者&的构思。  结局已然既定,分歧并未停止,再多的争论或许是下一个&故事&。  台前  2010年下半年,商务部就一直在酝酿支持扩大进口的政策。而这一政策也被定调为2011年乃至整个&十二五&期间的商务部的工作重点。  之后,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多个场合都明确表示,要坚持进口与出口并重。在稳定出口增长、保持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的同时,更加重视扩大进口,发挥进口对宏观经济平衡和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  关于扩大进口,大家首先想到的会是高新技术,重要的装备工业、环保产业,以及中国所需要的资源等领域。  &至于税率的问题,我们也在做一些研究,等有了共同结果才能告诉大家。但是,就我个人来讲,我倾向于在这方面有进一步的考虑和推进的。&陈德铭曾在公开场合这样表示。  2011年是颇为&精彩&的一年。  原定于两会之后召开的&全国扩大进口会议&屡屡推迟,进口关税难撼的传言不胫而走。盛夏之际,商务部和财政部的&奢侈品关税之争&被媒体爆出。  当年6月24日商务部在其官网上转发了一篇引用专家观点称应调降商品进口环节税的报道。有人认为这是商务部借专家之口&暗挺&降低关税。  时隔一天,财政部官网上则转发了其旗下《中国财经报》的一篇题为《不应取消或降低奢侈品进口》。  此事件将&奢侈品关税究竟是否下调?&这一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围绕&部分奢侈品是否成为生活必需品?降税是否导致奢侈品降价?什么原因造成人们到国外购买奢侈品?降低奢侈品税,是否有利于扩大内需?&等问题,两队阵营里的专家针锋相对。  相关消息消声匿迹几个月之久,直到2012年的两会之后,首届全国扩大进口会议才真正得以成行。  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在调整进口关税、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发出了进一步扩大进口的明确信号。3月30日,国务院又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扩大进口问题,中国历史上首次研究如何扩大进口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  这次会议确定了调整关税的总原则,以暂定税率的方式,降低部分能源原材料进口关税,降低部分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生活用品的进口关税,降低初级能源原材料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国内不能生产或性能不能满足需要的关键零部件进口关税。  4月15日,海关总署2012年第15号公告将所调整商品的税号公之于众,化妆品税率不变,仍为50%,但部分化妆品的完税价格却有所上调;部分电子、摄像产品的税率有所下调;食品、饮料、箱包及钟表的税率则保持不变。  这成为我们看到的句号。  幕后  海关的15号文件成为降税之争盖棺定论式的结局,其幕后的故事良多。  2011年初,商务部下属多个厅局即对东南沿海省份进行了密集调研,确定出一份涵盖了百种进口商品的减税目录,准备在首次扩大进口会议上抛出。  一位消息人士称:&最开始的方案包含两大类产品,第一类是中高档消费品,其次是现在看到的关税有所下调的商品。方案的设计初衷是扩大进口,促进消费。&&在相关几个部委协调的过程中确实阻力比较大。&他说。  备受关注的扩大进口会议最初的预定时间是2011年的两会之后,随后被拖迟到6月份。&当时我们得到的消息就是扩大进口会议要降格举办,由国务院常务会议改成部级会议。&上述消息人士回忆。  到了六月份的时候,又被媒体爆出&两部委的降税之争&,当时确实正值协调之际。&其实那时,商务部内部也出现了分歧,对于降税与否出现了两种声音。&另一位消息人士坦言。  另一种声音的主要思路是,不要降低终端消费品的进口关税,应该更多关注资源材料以及国内自身还不能生产的技术设备型产品。  当时为什么提出的是临时降税,主要考虑到的是WTO多哈回合谈判,这已经被大家认定为前景黯淡的谈判。&多哈&中比较僵持的一个问题涉及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关税。欧美国家提出,中国已经加入WTO十年了,应该进一步自主降税。  目前,中国的关税总水平将从9.9%降低到9.8%,其中农产品平均税率为15.2%,工业品平均税率为8.95%。  发达国家希望中国将工业品的平均税率降到5%-6%。&中国目前将平均关税降低3个点也是可以承受,但是在多哈谈判中的现实情况是发展中国家是绑定在一起的,形成的局面是要么一起扛,要么一起降。如果中国自主降税就会打破这种平衡,给本就举步维艰的多哈谈判雪上加霜。&第二位消息人士说:&所以就提出了采取临时降税的措施,这是被国际规则允许的,临时降税的期限一般是一年,如需要可以再延长。&  这样的降税思路基本被两个部委所认可,在最终版的降税目录中砍掉了中高档消费品,而且提高了其完税价格。&中高档消费品的税率,除了关税还有、消费税,也就是即使降了关税,你和香港、迪拜等这些国家还是有差价,只要有差价存在你就不能阻止代购、走私以及到国外消费等行为。&财政部一位人士给出这样的解释。  尽管这样的理由并不能得到商务部人士的认可,&这就要看差价区间了,因为代购、代运一级国外购物也要产生费用,如果这个费用小于或者等于差价,那么大家应该会把消费留在国内&。但,结局已经既定。【】 责任编辑:Alice
相关资讯:
财务经理班
形式:直播班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
&&电话:010-6扩大进口仍是今年外贸重点
14:10:54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今年前两个月外贸顺差呈扩大趋势。商务部最新统计显示,1-2月全国出口增长15.3%,进口则下降19.9%,顺差增长11.6倍。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表示,扩大进口仍将是今年外贸政策的主要着力点之一。专家指出,中国加强进口不仅有利于贸易平衡,更有助于世界经济增长。未来,各国将更多地分享到中国扩大进口战略提供的机会。
今年前两个月外贸顺差呈扩大趋势。商务部最新统计显示,1-2月全国出口增长15.3%,进口则下降19.9%,顺差增长11.6倍。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表示,扩大进口仍将是今年外贸政策的主要着力点之一。专家指出,中国加强进口不仅有利于贸易平衡,更有助于世界经济增长。未来,各国将更多地分享到中国扩大进口战略提供的机会。
进口为何追不上出口
据商务部统计,月,全国进出口总额3.79万亿元,同比下降2%。其中,出口2.26万亿元;而进口则继续呈下降态势,1、2月分别下降19.7%和20.1%。顺差7374亿元。
为何进口追不上出口?沈丹阳说,根据初步分析,2月份出口大幅增长原因主要有3个因素。一是季节性因素影响。受春节假期的影响,去年的企业抢出口集中在1月份,今年集中在2月上中旬。受这个因素的影响,去年2月出口的基数比较小,推高了今年的出口增速。
二是主要发达国家的外需出现了回暖。大家知道今年初美国的经济和欧盟经济都有所回暖,2月当月我国对美国、欧盟出口增速都是高增长,对美国出口增长48.5%,对欧盟出口增长44.2%。
三是政策性因素。今年1月1日起,纺织品和服装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开始提高。退税率提高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增强出口竞争力、提高出口积极性。从数据上来看,2月当月纺织品的出口增长和服装增长都翻了将近一倍。
进口规模已居世界第二
较大的贸易顺差不仅不利于贸易平衡,还容易造成大量外汇储备,影响国内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因此中国一直致力于通过扩大进口来解决顺差问题。沈丹阳称,&扩大进口是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中国政府不仅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相反,过去几年我们一直想方设法来促进进口的增长,放眼全世界,像中国这样的鼓励扩大进口的国家,你可能找不到第二个&。
统计显示,近年来中国不断扩大进口规模,去年的进口规模已经将近2万亿美元,比加入世贸组织的2001年增长了8倍,已经连续5年居世界第二位。
&但是因为我们出口增长更快,所以我们的贸易顺差还是很大。&沈丹阳说,因此,扩大进口仍将是今年中国外贸政策的主要着力点之一。
为扩大进口,中国制定了具体措施。沈丹阳表示,去年10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强进口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快实施积极的进口促进战略,要鼓励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稳定国内需要的资源进口,合理增加一般消费者进口,满足国内生产生活需求,促进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这些是今年扩大进口、维持贸易平衡的主要努力方向和措施,我们今年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予以落实。
促进产业升级提质增效
扩大进口是一项利于中国和世界的双赢好事。专家表示,通过进口,中国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优选产品,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同时,还可以吸收各国先进科技成果,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扩大进口还意味着中国正在向全球输出总需求,中国需求涉及全球高端制造业、服务业、一般消费品和电商等多个市场,这为诸多产品生产国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和丰厚的利润。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战略研究部研究员张茉楠说,现在发达经济体普遍需求低迷,全球贸易增长非常迟缓,中国扩大进口在很大意义上起到新的拉动作用和向全球输出总需求的稳定器的作用,不仅有益于中国的经济增长,对全球贸易增长都会有非常大的助力。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专家陈长缨表示,&我国大规模进口能拉动很多国家需求,促进其经济增长、就业、税收乃至产业发展,近年来很多国家对我国领域广阔、成长迅速的进口市场越来越重视&。有统计显示,过去10年,中国年均进口额7500亿美元,相当于为贸易伙伴创造了1400万个就业岗位,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超过20%。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罗兰
本文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罗兰 (责任编辑:)
服务电话:010- 服务信箱: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大家都在看
俄罗斯扩大欧洲食品进口禁令清单;俄方称对航空采取制裁是谣言。
视频集介绍
国家/地区:
视频简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扩大的近义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