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前列腺癌晚期治疗朋友接受了不同的治疗方法....

前列腺癌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温馨提示: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前列腺癌的治疗方法也有很多。而前列腺癌的治疗方法有哪些?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
阅读了本篇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阅读了本篇文章的用户关注了
根据阅读为你提供的用药资讯
胃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性疾病,对慢性胃炎治疗应及早...
瑞婷(阿那曲唑片)抑制雌激素合成,能有效治疗激素敏感性乳腺癌病人......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前列腺癌家庭防治手册(第2版) _正版电子书在线阅读_百度阅读
前列腺癌家庭防治手册(第2版)
支持以下平台(点击下载客户端)
畅销飙升榜
前列腺癌家庭防治手册(第2版)
亚马逊评分:
您也可能感兴趣
《前列腺癌家庭防治手册(第2版)》内容涵盖了前列腺癌的发生原因、预防保健、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全面地反映了国内外前列腺癌研究的新进展,对患者最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答,并辅以相关的彩图,形象直观、专业性强。
《前列腺癌家庭防治手册(第2版)》的主要读者是前列腺癌患者及其家属,故有意略去了那些深奥的医学专业术语,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代之。
叶定伟,男,1963年生,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泌尿外科主任,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中心首席专家,上海市抗癌协会前列腺肿瘤诊治中心主任,上海市泌尿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 长期工作在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肿瘤临床第一线,尤其擅长前列腺癌、膀胱癌和肾癌的早期诊断、根治性手术和综合治疗。年于美国肿瘤治疗排名首位的MD Anderson癌症中心学习。归国后,率先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手术及综合治疗规范,摸索出适合亚洲人解剖特点的前列腺癌根治术和综合治疗方法,在提高患者无瘤生存率的同时,保留患者的性功能,并将尿失禁发生率降至最低,发挥肿瘤医院专科优势,作为首席专家在国内较早建立开展肿瘤多学科协作诊治中心模式,采用以规范根治手术治疗为主,强调初次手术的彻底性,综合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介入治疗和生物靶向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从而最大限度提高了前列腺癌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使整体治疗效果达到国内领先,因此上海市抗癌协会前列腺肿瘤诊治中心被挂靠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因为在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肿瘤特别是前列腺癌诊治工作中贡献突出,获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奖及多项科技成果奖;在国内外多个重点专业学会任职并担任多本核心杂志编委和特约审稿专家。
第一章 前列腺癌基础知识 1.您了解前列腺吗? 2.前列腺容易发生哪些疾病? 3.癌是如何产生的? 4.什么是前列腺癌? 5.前列腺癌常见吗? 6.前列腺癌的病因是什么? 7.前列腺癌会传染吗? 8.前列腺癌会遗传吗? 9.前列腺癌对患者的家庭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第二章 筛查与诊断 10.哪些人更容易患前列腺癌,是筛查的重点对象? 11.前列腺癌会出现哪些预兆和症状? 12.前列腺增生会转变为前列腺癌吗? 13.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后未发现前列腺癌,是否意味着真的没有前列腺癌?以后还会发生吗? 14.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癌有关系吗? 15.怎样才能早期发现前列腺癌? 16.如何进行前列腺癌筛查? 17.什么是PSA? 18.血清PSA值升高的意义是什么,是否一定就是前列腺癌? 19.什么是游离PSA? 20.什么是PSA密度? 21.什么是PSA速率? 22.什么是前列腺直肠指检? 23.如何确诊前列腺癌? 24.哪些情况下需要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 25.如何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 26.前列腺穿刺活检痛苦吗? 27.前列腺穿刺活检之前需要做哪些准备? 28.前列腺穿刺活检会有什么严重的并发症? 29.前列腺穿刺活检会导致前列腺癌细胞扩散吗? 30.前列腺癌的病理诊断是如何得出的? 31.如果前列腺穿刺活检没有发现癌细胞,是否可以排除前列腺癌? 32.最近前列腺穿刺后未发现癌细胞,但是医生说因为穿刺结果是前列腺上皮内瘤变(PIN),所以需要再次穿刺。PIN是什么,为什么要再次穿刺? 33.如果直肠、肛门已经被切除,应该如何筛查和诊断前列腺癌呢? 34.什么是前列腺偶发癌? 35.什么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它会导致癌细胞扩散吗,会影响前列腺癌的治疗吗? 36.前列腺癌的Gleason评分是怎么回事? 37.前列腺穿刺已经证实前列腺癌了,为什么还要做许多其他检查? 38. MRI波谱分析对诊断前列腺癌有什么作用? 39.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ECT骨扫描,它对人体的损伤大吗? 40. PET-CT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有什么帮助? 41.什么是前列腺癌分期? 42.有没有比较简单的分期方法? 43.为什么要明确前列腺癌的分期? 44.前列腺癌的转移途径有哪些? 45.前列腺癌最易发生什么部位的转移? 第三章治疗 46.前列腺癌主要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47.有这么多种不同的治疗,我该选择哪一种呢? 48.一些前列腺癌朋友接受了不同的治疗方法,而且效果都很好,我要选择和他们同样的治疗方法吗? 49.什么是“等待观察”或“密切随访”,哪些患者可以“等待观察”? 50.什么是前列腺癌根治术? 51.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术中风险和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哪些? 52.什么是盆腔淋巴结清扫,盆腔淋巴结清扫有危险吗? 53.什么是保留神经的前列腺癌根治术? 54.腹腔镜下的前列腺癌根治术是怎么一回事? 55.什么是机器人辅助的前列腺癌根治术,它有哪些优点? 56.哪些患者可以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术? 57.如果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术,从住院到出院大概需要几天? 58.在前列腺癌根治术前应做哪些准备? 59.前列腺癌根治术后1周内患者应注意什么? 60.出院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61.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手术成功率有多少? 62.如果根治术失败,我还能选择什么治疗? 63.哪些因素可能与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相关? 64.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出现尿失禁该怎么办? 65.如果根治术后出现勃起功能障碍,有什么对策? 66.放射治疗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地位如何? 67.根治性前列腺外放射治疗是如何操作的? 68.什么是前列腺癌的三维适型放射治疗? 69.什么是调强放射治疗? 70.什么是质子线放射治疗? 71.什么是中子线放疗? 72.体外放射治疗会有很大的不良反应吗? 73.什么是近距离内放射治疗或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 74.哪些患者可以进行近距离内放射治疗? 75.放射性粒子种植治疗是如何进行的,治疗前和治疗后需要注意些什么? 76.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成功率是多少? 77.近距离内放射治疗有哪些不良反应? 78.放射性粒子种植治疗后对家人有放射性危害吗? 79.放射性粒子种植治疗后我该如何随访? 80.如果根治性手术或根治性放疗的效果不好,还有什么挽救的治疗方法吗? 81.什么是前列腺癌的冷冻治疗? 82.什么是高能聚焦超声治疗? 83.什么是组织内肿瘤射频消融? 84.进展性或转移性前列腺癌还能治愈吗? 85.什么是“生化复发”,有什么重要意义? 86.如果出现了“生化复发”该怎么办? 87.什么是内分泌治疗? 88.男性体内的雄激素是哪里来的? 89.哪些患者需要接受内分泌治疗? 90.手术去势和药物去势哪个更好? 91.药物去势如何进行,麻烦吗? 92.什么是“闪烁反应”? 93.什么是抗雄激素药物? 94.什么是“一线内分泌治疗”? 95.为什么内分泌治疗对大多数患者疗效很好,而对少数患者效果不佳呢? 96,还有哪些药物也属于内分泌治疗药物? 97.如果一线内分泌治疗失败,该怎么办? 98.“抗雄激素药物撤退综合征”是怎么一回事? 99.间歇性内分泌治疗如何进行? 100.内分泌治疗的不良反应有哪些,该如何处理? 101.什么是新辅助内分泌治疗? 102.哪些患者在根治性手术治疗后还需要辅助内分泌治疗? 103.什么是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 104.为什么会产生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它的形成机制是什么? 105.什么是化疗,哪些患者需要接受全身化疗? 106.为什么晚期前列腺癌不是一开始就需要化疗? 107.前列腺癌常用的化疗药物有哪些? 108.目前前列腺癌的最佳化疗方案是什么? 109.评价化疗是否有效的指标有哪些? 110.患者已经在接受化疗了,为什么还要继续保持去势状态? 111.化疗的严重毒性和不良反应有哪些? 112.接受多西他赛化疗的患者应特别注意些什么? 113.如果多西他赛化疗失败,还有其他有效的化疗方案吗? 114.除了化疗,还有哪些方法可运用于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 115.前列腺癌患者出现排尿梗阻怎么办? 116.骨转移对前列腺癌患者的危害有哪些? 117.二膦酸盐治疗骨转移的机制是什么? 118.目前常用的二膦酸盐主要有哪些? 119.核素治疗(同位素治疗)是怎么回事,它会对患者和家属产生很大伤害吗? 120.什么是前列腺癌的多学科治疗模式? 121.什么是前列腺癌的临床试验? 122.听说参加临床试验可以免费使用新药,是这样吗? …… 第四章 随访和保健
高能聚焦超声治疗和组织内肿瘤射频消融等也是尚处于试验阶段的局部治疗方法。与根治性前列腺癌手术和放疗相比,它们对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治疗效果还不十分确定,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加以评估。 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是一种姑息性治疗手段,包括服药、打针、服药联合打针、双侧睾丸切除。通过去除或阻止睾酮(即雄激素)对前列腺癌细胞产生作用,以暂时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延缓疾病的恶化进展。 化疗用于治疗那些对内分泌治疗抵抗的转移性前列腺癌的患者,以期延缓肿瘤生长,延长患者的生命。研究已经证实,多西他赛能有效延长内分泌治疗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而卡巴他赛可以进一步延长那些多西他赛治疗失败的患者的生存时间。许多临床试验正在研究新的药物和药物组合,目的是为了找到更有效、不良反应更少的治疗手段。阿比特龙是其中最具临床应用价值的新药,对于内分泌治疗抵抗性前列腺癌的有效率颇高。 核素治疗是一种用于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骨痛患者的姑息性治疗手段。静脉注射或口服二膦酸盐类药物也可用于治疗骨转移导致的骨痛。 其他治疗手段如生物靶向治疗仍在临床试验中。 47.有这么多种不同的治疗,我该选择哪一种呢?
亚马逊评分
帮助平台入驻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黄海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2009年美国泌尿外科年会,前列腺癌的治疗新进展,与大家分享...
全网发布: 10:06
改良的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一种促进围手术期疗效的新技术。
John R Carlucci*, Fatima Nabizada-Pace, David B. Samadi, New York, NY
引言和目的:为了改善目前的机器人辅助的腹腔镜根治术,我们建立了一种新的技术,可以在保持学疗效的同时,使周围组织的创伤达到最小化。该新技术的原理是在对解剖结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通过精确的操作以改善对神经和解剖功能的保存,以改善手术疗效。
方法:我们的新技术在同一个医疗机构由同一个医生完成。在超过一年的时间中,共有451个病人接受了该手术方案。我们新技术的关键部分将会在下面的录像展示,该技术主要包括:1)在不缝拉膀胱的情况下切除膀胱颈。2)保留骨盆内筋膜以免损伤神经。3)在前列腺后方的切除中采用由内向外切除的方法。4)用止血夹钳夹不要用烧灼钳夹来控制为前列腺根部和为前列腺静脉窦、精囊提供血供的血管。5)后路入路时要全面保护神经血管束,向顶部切除时要把它们推到一边。6)前列腺尖端切除最小化,保护尿道周围的肌肉。7).在不提前切断前列腺尖部的情况下,横断阴茎背深静脉复合体,以减少前列腺残端切缘阳性率并尽量保留更长的尿道。
结果:平均出血量为68ml,平均手术时间为128mim,平均机器人操作时间为91mim,平均卧床时间1.4天。术后总体手术切缘阳性率为19%,局部切缘阳性率为7%,周围外部切缘阳性率为12%。40%的手术切缘阳性部位位于前列腺后侧,13%在前侧,14%在外侧,10%在底部,8%在顶部。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5.5%,96%病人一年内PSA下降到无法检测到。
结论:改进后的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在保持肿瘤疗效基础上,在改善围手术期疗效方面是一种非常有效地技术。该技术的核心就是尽量减少前列腺的切除,从已知部分往未知部分切除,推开侧面组织至后面。
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拮抗剂初次治疗前列腺癌的失败率在非裔美国男性中较低
Pejvak Sassani*, Jeremy M Blumberg, Craig T Cheetham, Fang Niu, Steven J Jacobsen, Stephen G Williams, Gary W Chien, Los Angeles, CA
引言和目的:美国非裔男性的前列腺癌发病率非常高,并且在晚期前列腺癌所占的比例和死亡率均较高。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拮抗剂是一种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一种主要的方法。我们研究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拮抗剂在不同人种男性里面治疗前列腺癌的失败率。
方法:我们评估了从2003年1月到2006年12月在Kaiser Permanente Southern California Cancer Registry接受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拮抗剂治疗的前列腺患者。纳入标准为:初次接受单一的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拮抗剂治疗的病人,病人以前接受过手术或放射治疗的排除。治疗失败的标准为:血清PSA水平从最低点上升至大于2ng/ml,然后持续不下降。我们比较了白种人、美国非裔人、西班牙人、亚洲人等不同人种中用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拮抗剂治疗前列腺癌的失败率。统计分析采用Cox相对危险回归法来判断在不同组之间的失败危害比。
结果:本研究入组的初次接受单一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拮抗剂治疗的病人共有692例。其中白种人423例,占61%;美国非裔人107例,占15.5%;西班牙人107例,占15.5%;亚洲人等55例,占8%。在考虑到人口统计学和前列腺癌相关变量等影响因素后,治疗失败的相对风险如下:美国非裔人/白种人的危害比为0.66,P&0.03;西班牙人/白种人的危害比为1.05,P&0.77;亚洲人等/白种人的危害比为1.29,p&0.26。在这多变量分析中,Gleasons评分大于8时危害比为2.03,P&=0.01;治疗前血清PSA水平大于20ng/ml时危害比为2.03,P&=0.01。这两项是唯一与治疗失败相关的变量。我们也评估了治疗前睾酮基线水平在不同人种间的差异,不过没有发现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变化。
结论:在初次接受单一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拮抗剂治疗的前列腺癌病人中,美国非裔男性治疗失败率比白种人低,具体原因还不明。美国非裔病人中前列腺癌可能对雄激素比较敏感,尽管睾酮水平在各人种间没有统计学差异。
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拮抗剂治疗前列腺癌患者其失败率与不同的剂量方案有关
Jeremy M Blumberg*, Eric Kwon, T. Craig Cheetham, Fang Niu, Steven J. Jacobsen, Charles E. Shapiro, Stephen G. Williams, Gary W. Chien, Los Angeles, CA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拮抗剂是治疗前列腺癌的一种重要方法。目前临床有不同的剂量方案,我们前期曾经报道了每月用药治疗量,间歇用药量及维持睾酮基线用量(T-基线用量)等方案的治疗效果。本研究我们拟研究不同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拮抗剂的剂量和治疗失败风险的关系。
研究方法:我们评估从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的凯萨肿瘤医疗机构接受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拮抗剂治疗的1617位患者。病人根据给药剂量分组:每月用药治疗量组,间歇用药量组及维持睾酮基线用量组。病人每月重复给相同剂量定义为每月用药治疗量足,间歇用药量组为病人是根据PSA水平用药,不考虑睾酮水平。维持睾酮基线用量组是在病人血清睾酮大于50ng/ml时给药。治疗失败的定义:最后一次给药后,连线两次PSA测量均为升高。统计分析采用COX相对危险回归法用于比较三组之间的失败率。
结果:总共692例首次接受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拮抗剂单一治疗的患者符合我们的入选标准(病人PSA随诊不完善,曾经接受放射/手术治疗的均排除)。其中每月用药治疗量组为325位患者,间歇用药量组 为115位患者,维持睾酮基线用量组有252位患者。维持睾酮基线用量组治疗失败的相对风险是比较低的(HR = 0.65, p= 0.02),间歇用量也较低(HR = 0.80, p = 0.3)。在多变量分析中,Gleasons& 8 (HR=2.05, p=0.01)和治疗前 PSA & 20 (HR=2.00, p&0.01)是唯一一个和治疗失败相关的变量。
结论:在用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拮抗剂治疗期间,与每月用药治疗量组相比,维持睾酮基线用量组和间歇用药量组在治疗失败上,有较低的风险,这主要是因为早期的雄性激素抵抗产生较晚。在维持睾酮基线用量组和间歇用药量组中,睾酮水平允许达到在去势水平之上,这可延长产生雄激素抵抗的时间。
在前列腺癌患者接受短距离放射治疗前行三个月的全雄阻断治疗取得了意的外良好疗效
Robert J.A.M. Davits*, Judith M. Evers, Antoine M. Engelen, Nina M. Kupper, Tilburg, Netherlands
引言和目的:在行前列腺前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全雄阻断治疗(MAB)用于使前列腺缩小,以便于更好的做短距离放射治疗(BT)。我们希望通过血清PSA水平、IPSS评分及EORTC-P25问卷(PR25)来评估疗效。
方法:自2003年后,在本研究中心,接受碘125粒子植入的共有298位患者。其中82位患者接受全雄阻断治疗。我们检测植入前及植入后1-3月的PSA指标。IPSS评分在植入前和植入后6周、5个月进行评估。PR25在植入前和植入后6周、三个月、一年进行评估。我们采用ANOVA,MANOVA作为统计学分析的方法。
结果:两组的PSA水平基线是相同的(P=0.51),在粒子植入治疗后的第一次检测中,和意料中的情况一样,全雄阻断组的血清PSA水平低于单纯进行近距离放疗组(P&0.001),其中全雄阻断组共有40例患者,单纯近距离放疗组有84例患者。其后,甚至在2.5年以后,全雄阻断组显示出明显的优势(P=0.6)。全雄阻断组的IPSS评分基线水平比较高(前列腺较大),在近距离放疗之后,改善的效果较好(p=0.046,n=31,no-MAB n=101)。全雄阻断组的PR25在近距离放疗前相对较高,在一年之后有明显非改善(p=0.1,n=38,no-MAB n=78)。
结论:为期三个月的用于近距离放疗前缩小前列腺的全雄阻断治疗,在改善泌尿系临床症状和长期保持良好的PSA水平方面有令人满意的疗效。
单一雄激素去势间歇治疗和连续全雄阻断治疗的疗效比较的三期临床研究。
Fernando E Calais da Silva, Sr*, Fernando M. Calais da Silva, Jr, Lisbon, P Frederico Goncalves, Bratislava, S Americo Santos, Braga, P Jan Kliment, Martin, S Peter Whelan, Leeds, United K Tim Oliver, London, United K Nikos Antoniou, Spyros Pastidis, Athens, G Anton Queimadelos, Santiago De Compostela, S Chris Robertson, Glasgow, United Kingdom
前言和目的:在前列腺癌治疗中,间歇性睾酮去势治疗仅能通过随机模式来评估其疗效,目前还没有系统的研究。本研究拟对其疗效进行第三阶段的临床研究,研究中比较单一间歇雄激素去势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用LHRH拮抗剂及醋酸环丙孕酮组合进行连续治疗组的患者的生活质量。
方法:从1999年10月至2007年9月,共有1045位患者登记在册,中位血清PSA水平为15.9ng/ml,24.5%的患者血清PSA小于10ng/ml,39.5%的患者PSA大于20ng/ml。该组患者TMN分期中,T3期患者占90.3%,T4期患者占5.6%,只有13.7%患者有远处转移。随机抽取917位资料完整的患者,其中462位为间歇治疗,455位为连续组合治疗。随机抽取的患者的中位PSA值为1.0 ng/ml,波动范围从0.1ng/ml到9ng/ml。49.2 %的患者PSA小于1.0ng/ml。最长随访时间为8.5年,平均3.2年。
结果:随访期间共有257位患者死亡,其中间歇治疗组为123位,连续治疗组为134位。193位患者失访,其中22%为主观失访,38%为客观失访,41%为两个均有。5年平均存活率为64.7%,95%置信区间为60.8%到68.8%,并且203位患者5年后还继续随访。转移情况、PSA、年龄均作为生存预后因素。远处转移的患者死亡率更高,其危害比为1.64,95% 置信区间为1.14及2.36。血清PSA水平降至2ng/ml 到4ng/ml之间的病人死亡率较降至0.5ng/ml以下的病人死亡率高(HR=1.57, 95% CI 1.17, 2.17)。没有证据表明T分期(p=0.73)、Gleason评分(p=0.21)和死亡率高低有关。连续全雄阻断治疗组副作用的报道是单一间歇治疗组的三倍。随机化处理后,单一间歇治疗组患者性生活增加27%,而连续组合治疗组增加16%。在单一间歇治疗组病人中,随机化一年内只有20%(95% CI 17%, 22%)因为出现症状和PSA升高返院再次接受治疗,四年内有39% (95% CI 36%, 43%)的病人返院再次治疗。PSA减少至1 ng/ml以下的病人比PSA在1-4ng/ml之间的病人间断治疗的时间要长( p&0.003)。
结论:这个实验的早期结果和以往间歇治疗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本研究因为时间太短而不能报道任何关于治疗效果的比较结果,同时由于658例病例死亡而需要结合更多的资料来分析。
前列腺癌根治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结阳性的患者在术后立刻进行化学去势治疗或延迟治疗后受到血清睾酮水平和体重指数的影响比较。
Dragan J Golijanin*, Eric A Singer, Rochester, NY; Yu-Hui Chen, Judith Manola, Boston, MA; Ganesh S Palapattu, Edward M Messing, Rochester, NY
前言和目的: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来明确在即刻或延期雄激素去势(ADT)治疗前列腺癌后,患者血清睾酮水平和体重指数对前列腺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OS)、无进展生存率 (PFS)、前列腺癌特异死亡率(PCS)的影响。
方法:在东部合作肿瘤机构招募符合条件的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即刻ADT治疗组和延期等待治疗组。共有98例患者入组,在这98例患者中,77例睾酮基线和BMI均符合要求。为了更好地研究进展情况与循环中睾酮水平间的关系,我们将睾酮水平分成低水平组(&240ng/dL)和高水平组(&240ng/dL)。统计方法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和线性变量随机模型来描述BMI和睾酮水平之间的关系。计算T/BMI之间的比率(睾酮ng/dL 每 BMI 单位)。用K-M曲线来描述OS和 PFS,用两面秩和检验测量OS和 PFS的区别,死亡对抗风险在不同组之间用PCS死亡率来比较。
结果:BMI对OS (P=0.30 vs. 0.57),PFS (P=0.79 vs. 0.09)或PCS死亡率(P=0.88 vs. 1.00) 均无影响。BMI对睾酮基线水平有负面影响(P=0.04),线性回归显示BMI每增加一个单位,睾酮基线水平下降11.4 ng/dL。在即刻去势组,睾酮基线水平对OS (P=0.83), PCS 死亡率 (P=0.91), 和PFS (P=0.74)没有影响,但是PFS在低睾酮基线组更短一些(1.4 年vs. 3.3年; P=0.01)。通过威尔可松秩和检验,延期ADT组中早期进展患者对晚期进展的患者来说,T/BMI比率更低(P=0.04)。
结论: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淋巴结阳性的患者,当其睾酮基线水平低下并没有立刻接受全雄阻断治疗时,其和睾酮水平高的患者相比,生化复发地更快。T/BMI比率可以用于明确高进展风险的患者,使其更早地接受ADT治疗。
化学去势治疗后患者产生雄性激素抵抗的相关影响因素的预测
&& Lionel L Banez*, Daniel M Moreira, Tracey L Krupski, Durham, NC;
&William J Aronson, Los Angeles, CA;
Joseph C.Presti, Jr, Palo Alto, CA;
&Martha K. Terris, Augusta, GA;
Christopher L Amling, Birmingham, AL;
Christopher J. Kane,San Diego, CA;
&Stephen J. Freedland, Durham, NC
前言和目的:化学去势治疗(ADT)是治疗晚期前列腺癌(CaP)的一种重要方法。尽管作为晚期前列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法已经有60余年了,但是在进行化学去势治疗后如何预测不产生雄性激素抵抗的时间仍然是一个研究热点。而且,ADT在治疗局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癌根治术(RP)后生化复发的患者方面仍然有争议。我们致力于寻找在行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生化复发的患者进行ADT治疗后产生雄激素抵抗的因素。
方法:我们统计了地域性肿瘤资料共享系统中(Shared Equal Access Regional Cancer Hospital ,SEARCH)在间行前列腺癌根治术后PSA升高,并初次接受ADT的233位患者。我们通过检查血清PSA水平来定义对化学去势的抵抗产生标准。COX比例风险模型用于分析产生雄激素抵抗的时间和下面因素之间的关系:去势抵抗、年龄、种族、中心、ADT时间、术前PSA、ADT前PSA、病理格里森总和、ADT前双倍PSA时间(PSADT)、边缘状态、包膜侵犯、精囊腺侵犯、淋巴结转移、术后至复发的时间、ADT前是否进行外放射治疗、ADT后PSA最低水平及ADT后至PSA最低的时间。
结果:在行ADT治疗前患者的中位PSA为2.8 ng/ml.,进行ADT治疗前PSA中位倍增时间为6.8个月。在进行ADT治疗后中位随访时间为44个月,38位患者(21%)在进行ADT治疗后保持了中位时间为30个月有效期之后出现了去势抵抗。在多变量COX模型中,精囊腺侵犯(HR=6.97; 95% CI=1.99-24.45; p=0.002)、接受ADT前外放射治疗 (HR=3.54; 95% CI=1.05-11.95; p=0.04)、ADT前PSA (log变换; HR=1.49; 95% CI=1.02-2.18; p=0.39)跟发展为雄激素抵抗有相关的风险。
结论:在进行前列腺癌根治术后PSA生化复发的人群中,精囊腺是否受侵犯、ADT前是否接受外放射治疗和ADT前PSA水平是对前列腺癌患者是否产生雄激素抵抗的有效预测因素。这些因素也在其他的同类研究中也得到确认。如果这些相关风险预测因素在另外的人群中也得到确认,那么这些因素则可用于定义哪些病人存在ADT治疗失败的风险,哪些患者可作为临床药物实验研究的选择对象。而且,这些研究表明对于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的患者早期接受ADT治疗的话,其可维持较长时间的疗效,但这是否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前列腺癌患者在雄激素去势治疗过程中发生的风险分析
Carlos Salvador*, Barcelona, Spain
前言和目的:由于患心血管疾病而死亡,在前列腺癌(CaP)患者中排第二位。这可能跟雄激素去势治疗的应用有关,雄激素去势治疗可以增加和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动脉硬化是心血管疾病和心血管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但是用ADT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AR)没见报道过。这个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连续ADT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的患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我们采用横向同龄组群设计来获得3型数据。
方法:测定636位患者的血清脂蛋白(总胆固醇、HDL, LDL 和甘油三酯)水平。297位接受ADT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作为一组,其中位治疗时间为41个月(3-251),其中67位患者治疗时间少于12个月,72位患者治疗时间在13-24个月,42位患者治疗时间在25-36个月,26位患者治疗时间在37-48个月,24位患者治疗时间在49-60个月,66位患者治疗时间大于60个月。ADT是按照医疗常规进行的,177位患者用了3个月的LHRH拮抗剂,120位患者用50 mg/d 的比卡鲁胺进行全雄阻断治疗。另一对照组由339位年龄相当的已作前列腺穿刺活检的患者组成,其中212位患者确诊患有前列腺癌,127位患者无前列腺癌。致动脉粥样化的风险因素由总胆固醇/HDL比率计算。统计学方法包括:非参数K-W检验、M-W U检验和线性多元logistic回归。
结果:对照组的中位AR值为4.05,连续ADT治疗组的患者为4.00,p & 0.05。根据ADT分型,去势治疗AR为4.17,而全雄阻断组患者为3.87,p = 0.02。根据ADT时间,平均AR范围为4.04-4.26,p & 0.05。多变量分析证明ADT模式是唯一一个影响AR的变量,全雄阻断与单独用药物去势治疗的患者相比可以减少致动脉粥样化的风险因素。
结果:这个研究证明在进行连续ADT期间不会增加前列腺癌患者动脉硬化的风险,同样ADT治疗后患者患动脉硬化的风险也不会增加。全雄阻断的患者相对没有接受ADT治疗的患者的患动脉硬化的风险更低。
男性行雄激素去势治疗后性欲保留情况的预测因素分析
Keith O'Brien, Michael Ohebshalom, Patricia Guhring, New York, NY;
&Marilyn Parker, Maywood, IL;
John P Mulhall*, New York, NY
前言和目的:雄激素去势治疗(ADT)导致睾酮水平低至不可检测的地步,同时患者合并,包括严重的性欲减退。但是在临床治疗的观察中发现有些男性还保留性欲。这个研究就是针对这些保留性欲的患者,以了解其保留了性能力的相关预测因素。
方法:对于接受ADT治疗的男性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性功能情况。在性功能障碍问卷中,性欲由10分表进行分级,0分是完全丧失性欲,10分是和正常青年男性相当。此外,全部病人均完成了IIEF问卷,特别是性功能方面。对在问卷调查中性欲为0分或1分的患者与大于等于2分的患者之间作统计学比较,logistic回归分析用于定义性功能保留的预测因素,包括病人和伴侣的年龄、伴侣的更年期状态(如果为女性的话)、血清总睾酮基线、ADT时间、平均每月性生活总数、和伴侣的平均性生活、首次性交年龄。
结果:这个研究包括76位患者,均有性伴侣。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6±19岁,性伴侣的平均年龄为62±16岁。患者接受ADT治疗的时间为11±9个月,中位时间为6个月;12/76(16%)患者性欲评分大于等于2/10(3位=2分,2位=3分,3位5分)。两组之间病人年龄和相关情况无差别,评估时平均IIEF性欲评分为2.8±3.1分,而回顾性IIEF评分为5±3.2分,logistic回归分析定义性欲保留的预测因素(见表格)。
结论:接受ADT治疗时,大部分病人性欲均有严重障碍。有些病人可以保留性欲,在这些病人中与保留性功能有关的因素主要有病人年纪较轻、性伴侣年龄、总睾酮基线较低及治疗前性生活频率。
病人年龄减少10岁
伴侣为更年期前
总睾酮基线&300ng/dl
平均ADT治疗前总性生活&=4次/月
10——1209
前列腺穿刺活检后等待时间与行机器人辅助的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术中出血量间关系的研究
Young Deuk Choi*, Won Sik Ham, Won Tae Kim, Ho Song Yu, Jin Sun Lee, Seoul, Republic of Korea
前言和目的:在行机器人辅助的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时,手术应该在前列腺穿刺活检后多久进行比较合适还没有定论。我们研究由同一个外科医生完成的病例,评估术中出血和前列腺穿刺至根治术间不同间隔时间之间的关系。
方法:2005年8月至2008年5月,由同一个外科医生所做的166例前列腺癌根治术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排除了35例最初的和曾行新辅助激素治疗的病例后,我们总共评估128例患者。前列腺穿刺至根治术的间隔根据时间长短分为四类:14天(I组:12例)、15-28天(II组:16例)、29-35天(III组:38例)、36天(IV组:62例)。
结果:在本研究的病例中,患者的平均年龄和血清PSA水平分别为65.98岁和9.66.9 ng/ml。4组患者中前列腺体积大小 (p=0.130)、前列腺根治术后Gleason评分(p=0.147)、病例T分期(p=0.064)、术后标本肿瘤大小(p=0.285)均无统计学差异。4组中出血量有显著差异,I组出血量为525±343 ml;II组出血量为650±397 ml;III组出血量为49±7263 ml; IV组出血量为387±221 ml;p=0.017。术后评分显示II组及IV组有差异。尽管II组边缘肿瘤阳性率较高,但4组间无差异(I组: 25.0% (3/12),& II组: 56.3% (9/6), III组: 42.1% (16/38), IV组: 24.2% (15/62), p=0.053)。
结论:穿刺2-4周后行机器人辅助下前列腺根治术,术中出血量是最严重的。所以我们建议在穿刺4周后再行手术。
11——1277
开放与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的肿瘤治疗效果评价之:10年的经验
Darren J Katz*, Fernando P Secin, Caroline J Savage, et al.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总结过去10年中所行的经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与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的肿瘤治疗效果。
研究方法:该研究回顾分析了从1998年到2007年10年内共3887位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的资料,这些患者肿瘤临床分期为T1c到T3a。这些患者的手术由3个研究机构的4为研究者完成。在这3887位患者中有566位患者由于临床资料不齐而被剔除。剩下的患者中共有1980位接受了经耻骨后路径的开放性前列腺癌根治术,1341位患者接受了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肿瘤治疗效果的衡量标准包括:手术切缘阳性率,淋巴结清扫效率(切除的淋巴结数目及淋巴结转移检出率),生物复发。生物复发定义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大于等于0.1ng/ml并且确实上升,或者进行术后放疗和(/或)内分泌治疗。
结果:对于开放组与腹腔镜组,两组间不存在临床分期与病理分级之间的差别。两种手术入路的手术切缘阳性率均为12%。中位淋巴结清扫数在腹腔镜组为14个,而开放组为13个;淋巴结转移检出率为7%和8%。利用Kaplan-Meier对开发组与腹腔镜组的患者的复发概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最初两组间没有明显差异,但是在术后3年两组开始出现偏离。5年无瘤复发几率在腹腔镜组为78%,95%的置信区间为74%到82%;在开放组为85%,95%的置信区间为83%到87%。(风险差异为7.5%,95%的置信区间为3.1到11.9)。对于腹腔镜组,尽管晚期复发率(术后时间长于3年)高于开放组,但是两种手术方式间总的复发率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8)
结论:在回顾性分析10年内的患者的资料后,对于开放手术或腹腔镜下进行前列腺癌根治术,两种手术方式在肿瘤的复发率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是,接受的患者3年后的复发率似乎更高些。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可能与手术者的学习曲线或者不同研究中心的后继治疗有一定关系。
12——1285
对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生物复发的患者进行挽救性化学去势治疗后总体生存率的影响因素
Bruce J Trock*, Misop Han, Baltimore, MD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后的生物复发是导致挽救性治疗的主要因素。我们近期报道了挽救性放疗对于术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倍增时间小于6个月的患者,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存活率。(Trock et al. JAMA 60-2769)。对于生物复发的前列腺癌患者,化学去势是常用的挽救性治疗方法之一,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相关方面的研究,因此如果可以证实其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那么将可使更多潜在的患者受惠。因此我们比较了进行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生物复发的患者接受化学去势治疗与不接受任何治疗后的生存率情况。
研究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了从1982年到2004年间488例行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生物复发的患者的资料。其中386例患者没有接受挽救性治疗,102例患者没有接受放疗。生物复发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定义为任何原因导致的死亡或退出研究组。本研究采用比例危险度模型与时间依赖相关性的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中位随访时间为9年,生物复发的中位随访时间为6年。共有143例患者死亡,占总人数的29%,其中104例由于前列腺癌而死亡。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的患者,如果具有较高的Gleason评分(8—10分),或者精囊及淋巴结受侵犯,那么其更可能进行挽救性治疗。在单变量分析中,与未接受挽救性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挽救性治疗并不能够显著提高总体生存率。但是在多变量分析模型中,通过PSA倍增时间、病理分级、根治术后Gleason得分、根治术后生物复发时间以及根治术后时间等相关因素的校正,挽救性治疗可以显著提高PSA倍增时间小于6个月的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其危害比为0.27,95%的置信区间为0.11到0.64,P值为0.003。在本组研究中,PSA倍增时间小于6个月的患者占28%。相反,挽救性治疗并不能够提高PSA倍增时间大于6个月的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其危害比为1.53,95%的置信区间为0.87到2.71,P值为0.14。下图所示为接受挽救性治疗的患者的总体生存率与未接受治疗的患者生存率变化情况,可以看到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在PSA倍增时间为6个月时存在明显的分界,对于PSA倍增时间小于6个月的患者,挽救性治疗的效果是明显的。
结论:该研究首次提出:对于行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生物复发的患者,如果其PSA倍增时间小于6 个月,那么挽救性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其他的相关因此可以忽略。该结论也意味着具有较高转移风险的患者接受挽救性治疗可以获得更大的益处。
13——1697
前列腺癌近距离放疗后的长期随访结果
Nelson N Stone*, Mariana M Stone, Richard G Stock, New York, NY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标:本研究对2000余名接受持续近距离放疗(permanent prostate brachytherapy , PPB)的前列腺癌患者进行了近17年的随访,评价接受该治疗方案的患者的无生物指标复发情况(biochemical freedom from failure , BFFF, Phoenix 定义),局部治疗情况,有无肿瘤远处转移情况,及存活的原因。
研究方法:本组研究共有2111名患者入组,中位年龄为67岁(39~88岁)。所有患者均接受持续近距离放疗,中位随访时间为6年(2~17年)。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中位值为7ng/ml,平均为9.8ng/ml(0.55ng/ml~300ng/ml)。其中1455例患者的临床分期早于T2a,占总人数的68.9%;1428例患者的Gleason评分小于7分,占总人数的67.6%。1170例患者接受过短期的内分泌治疗,治疗时间为2到28个月不等,中位治疗时间为6.5个月。1176位(55.8%)患者采用碘125进行放疗,945例患者采用钯103进行放疗,719例(34.1%)患者接受外照射进行补充。通过检测离子植入30天后患者的α / β射线的强度来衡量植入剂量是否足够,以使其达到有效生物剂量水平。进行近距离放疗的患者中有562例(26.6%)在放疗后2年由于PSA水平上升进行每年的前列腺穿刺活检。统计分析采用Kaplan Meier法和Cox回归分析法对患者进行生存率的对数分析。多变量因素采用回归分析及Pearson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放疗后12年的无生物指标复发比例为78.5%。影响患者无生物指标复发的明显因素主要包括:临床分期(p值为0.007),Gleason评分(p值小于0.001),PSA水平(p值为0.005),有效生物剂量水平(p值小于0.001)。对于964例低危患者,其无生物指标复发比例为88.1%,影响无生物指标复发的明显因素主要包括,内分泌治疗(p值为0.031)、PSA水平(p值为0.031)及有效生物剂量水平(p值小于0.025)。对于499例中度危险患者,其无生物指标复发比例为79.2%,只有有效生物剂量水平(p值小于0.001)对于无生物指标复发有显著影响。对于648例高危患者,其无生物指标复发比例为67%,影响无生物指标复发的明显因素主要包括,内分泌治疗(p值为0.036)、Gleason评分(p值小于0.001)及有效生物剂量水平(p值小于0.012)。前列腺穿刺活检的检出阳性的几率为7.1%,主要影响因素为有效生物剂量水平(p值小于0.001)。对于不同的近距离放疗的剂量,前列腺穿刺阳性率分别为:小于150Gy(放疗方案为:碘125小于144Gy,或者钯103小于130Gy)时阳性率为21.5%(21/121);150~200Gy(放疗方案:碘125位于144到188Gy间,或者钯103位于130到167Gy间)时阳性率为5.6%;大于200Gy(碘125大于188Gy,钯103大于167Gy,或者进行外放射辅助治疗)时为2.1%。各组间进行统计分析,P值小于0.001。肿瘤无转移率在12年时为95.2%,而且其仅与Gleason评分相关(P小于0.001)。12年生存率为94.5%,其中34例发生意外,其相关因素进行Cox回归分析发现仅与Gleason评分(P小于0.001)和有效生物剂量有关(p值为0.027)。
结论:近距离放疗对合适的前列腺癌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高剂量的放疗有效生物剂量可以减少肿瘤生物复发的几率,减少局部复发可能和提高患者生存率。
14——1699
前列腺癌放疗增加的患病几率
David Margel*, Petah Tikva, I
Micha Micha Bar-Chana, Jerusalem, I
&Ofer Yossepowitch, Jack Baniel, Petah Tikva, Israel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大量的事实证明进行放疗后可以增加放疗部位的其他组织器官恶变的几率。本研究拟评估进行前列腺癌放疗后是否可以增加患者继发发生直肠癌的几率。
研究方法:统计并收集从1980年到2005年间在以色列癌症中心登记的所有前列腺癌和直肠癌患者的资料。对患直肠癌的患者进行计算校正年龄后的标准发生率,并将其在以下人群中进行对比分析:以色列正常人群中直肠癌发生率,诊断前列腺癌并进行盆腔放疗的人群中直肠癌发生率,患前列腺癌进行手术切除的人群中的直肠癌发生率。
结果:本组研究中共有29,593例前列腺癌患者入组,其中2163例患者接受盆腔放疗,6762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在这29,593例患者中,有194例(0.7%)患者在进行放疗后1年内发现继发直肠癌。在此期间,以色列国内正常人群患直肠癌的几率为12/10万/年。两者比较,我们发现在前列腺癌患者中继发直肠癌的几率并没有增加(标准发生率为0.9,95%,置信区间为0.83~1.1)。接受放疗的前列腺癌患者继发直肠癌的几率高于正常人群中直肠癌的发生率(标准发生率为1.81,95%,置信区间为1.2~2.5),同时也高于接受手术切除的前列腺癌患者(标准发生率为1.22,95%,置信区间为1.65~0.85)。
结论:与接受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的患者相比,接受前列腺癌放疗的患者继发直肠癌的风险增加。
15——1788
术前应用亮丙瑞林可以影响接受保留勃起神经的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的性功能
Brian T. Helfand, Dae-Yun Kim*, Chicago, IL;
&Stacy Loeb, Baltimore, MD;
Donghui Kan, Chicago, IL;
Kimberly A Roehl, Saint Louis, MO;
William J Catalona, Chicago, IL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前列腺癌患者接受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可以取得优于放疗的疗效。部分患者在接受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后选择进行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对于这些患者目前研究较少,其中术前进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是否会影响术后患者性功能恢复还没有研究。因此,本研究拟以接受保留勃起神经的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为研究目标,对比术前接受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组与未接受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组的控尿能力及性功能情况。
方法:从1983年到2008年,共有1453例患者接受了前列腺癌根治术,并且具有完整的术前是否接受了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临床资料。入组选择标准如下:1)进行的是保留双侧勃起神经的前列腺癌根治术;2)术前具有性功能;3)术后未进行内分泌辅助治疗或放疗;4)随访12个月以上。比较术前接受内分泌治疗与未接受内分泌治疗两组患者间的病理结果与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分期及病理结果如表1所示。控尿能力对于术前接受亮丙瑞林组为100%,而对照组为94%,但是两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值为1.0。术后12个月,患者的性功能在实验组为56%,而对照组为63%,P值为0.79。
结论:术前进行亮丙瑞林治疗与更低的病理分期无关。而且术前接受亮丙瑞林治疗组更倾向于具有恶性度更高的病理特性及较高的生物复发率。术前进行辅助内分泌治疗并不能提高控尿率,但可能会降低患者性功能恢复情况。
表1:临床及病理资料
术前应用亮丙瑞林组
(n=1465)
术前PSA中位数
临床分期(T1)
活检Gleason评分(&=7)
病理分期(T2)
前列腺包膜侵透率
精囊侵犯率
淋巴结阳性率
生物复发率
16——1814
筛查社区人群中尿内PCA3可以方便快捷的初步检测前列腺癌发病情况
Adrie van Bokhoven*, Kathleen C Torkko, Aurora, CO; Scott B Shappell, Dallas, TX;
&Paul B Arangua, Aurora, CO;
John R Fulmer, Stephen Vo, Dallas, TX;
M Scott Lucia, Holly T Sullivan, Aurora, CO;
&Abraham L Woods, III, Altamonte Springs, FL;
&Al Barqawi, E David Crawford, Aurora, CO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PSA作为前列腺癌常规的筛查指标其特异性及敏感性不高。PCA3作为一个新的前列腺癌筛选指标已经越来越多的用于临床。该指标的可行性及诊断效果在大样本人群中还没有被验证。
实验方法:我们采用严格可靠的方法收集并检测了大量的尿液标本,这些标本取自科罗拉多州丹佛大学中以社区为基础的前列腺癌宣传周中的志愿者(06年到08年间)。PCA3水平(PCA3与PSA的mRNA比值的10-3)通过基因探针的转录扩增法进行检测。
结果:不同组的临床医生包括住院医师与非住院医师,均被要求对受试者进行肛门指检及收取尿液中的细胞。收取的标本被处理1~4个小时并保存到-80度的冰箱。从2006年到2008年间,分别有349例、311例、209例患者在尿中别检测出PCA3。2006年,PCA3的检测信息率为98.6%,这与临床对照组结果相似。同样07年及08年的信息率为96.9%和99.5%。检测人群中高加索人种在三年内占百分比为71%,73%和78%;非裔美国人为在三年内占百分比为17%,18%和13%;西班牙人种分别为9%,7%和7%。每年的受检者中高加索人(平均范围为64~66岁)的年龄要比非裔美国人(平均范围为57~59岁)和西班牙人(平均范围为58~59岁)的大。每年PCA3的检出率在高加索人中分别为25%,25%和26%;在非裔美国人中分别为42%,35%和22%;在西班牙人中分别为16%,17%和18%。与高加索人和非裔美国人相比,PCA3与PSA均阳性的受检者所占的比例在西班牙人中较低,只有0%~6%,而高加索人为9%~11%,非裔美国人为4%~12%。PCA3阳性而PSA阴性的受检者所占的比例在非裔美国人中比较高,有18%~30%,而高加索人中为15%~16%,西班牙人中为10%~18%。PCA3阴性而PSA阳性的受检者所占的比例在各人种中相近,为9%~16%。在一个单独针对非裔美国人前列腺癌筛选的研究中,PCA3的有效率为98.6%。与本研究的检查结果相近的一组研究数据显示,其PCA3阳性而PSA阴性的比例较高,其中两者均阳性的为4%,PCA3阳性而PSA阴性的15%,PCA3阴性而PSA阳性的6%。
结论:PCA3检测是一种简单易行,可以在人群中进行大样本前列腺癌患者筛查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检出率,应用前景广阔。对于非裔美国人,由于其具有较高的前列腺癌发病率,而且就诊时与其他人群相比多数临床分期较晚、病理分级较高,因此在检测中发现PSA阴性而PCA3阳性的非裔美国人应给予高度重视,以此来提高非裔美国人的前列腺癌早期检出率。
17——1967
一种新的计算机辅助三维定位模板系统在前列腺癌穿刺活检中的应用,其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的初步结果
Samir S Taneja*, Guilherme Godoy, New York, NY;
&Adam S Kibel, St. Louis, MO;
David F Penson, Los Angeles, CA;
John T Wei, Ann Arbor, MI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传统的B超定位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存在不同穿刺者、不同影像成像间的差异,而且还存在穿刺多少针、穿刺部位的争论。我们通过计算机建立前列腺癌的三维成像模板系统,并在其指导下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我们认为该方法可以提高穿刺的检出率及不同穿刺者间的可重复性。
研究方法:从2006年2月开始,取4个医学院中心连续202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前通过了IRB许可,并对患者建立了前列腺扫描后的数据库。共有180位患者,(89.1%)完成了前列腺扫描及三维模型的建立。穿刺后标本送病理检测,穿刺针数及穿刺的部位进行详细记录。
研究结果:在180例研究对象中,共有51例患者(28.9%)检测出患有前列腺癌。其中PSA位于4ng/ml到10ng/ml间的灰区PSA患者共有112位,检测出41位,检出率为36%。灰区PSA患者中74位为首次穿刺,检出26位前列腺癌,检出率为35.1%。该方法在各中心行前列腺穿刺活检具有可重复性,其检出率波动于29.6%到40.1%之间,如下表所示。腺体大小对检出率没有明显影响。前列腺癌组织的不同分化情况对检出率没有影响,但是穿刺部位在前列腺外侧时,检出率为22.6%,要高于中间部位的15.1%。通过研究前半部分的患者与后半部分的患者数据,我们发现检出率受到学习曲线的影响,检出率由早期的31.4%上升到43.1%,失败率由12%下降到7%。
结论:应用计算机辅助的前列腺三维定位系统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是一种方便、安全的方法。在经过一个很短的学习曲线后,前列腺穿刺的检出率与目前所采用的多点穿刺法相近。该模板可以应用到各个部位的穿刺活检,同时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记录穿刺点在器官的部位以及建立穿刺点与临床资料相关联的数据库等优点。
18——2097
在机器人辅助下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中前列腺体积对前列腺切缘阳性率的影响
Nishant D Patel*, Philip J Dorsey, III, Robert A Leung, Gerald Y Tan, Jay K Jhaveri, Sushil Rajbhut, Michael Herman, Jiangling J Tu, E. Darracott Vaughan, Jr, Ashutosh K Tewari, New York, NY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在进行机器人辅助的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中,如果前列腺的体积较大,那么手术的技术难度也越大。前期有研究人员报道认为前列腺体积越大,手术切缘的阳性率也越高,同时患者恢复的也越慢。我们在总结由同一位手术者所进行的机器人辅助的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资料,研究前列腺体积与术后前列腺切缘阳性率间的关系。
研究方法:从2005年1月到2008年6月间,由本研究中心同一位术者完成的机器人辅助的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共1229例。切除的前列腺标本在术后进行称重及病理组织学检测,回顾性分析前列腺体积与手术切缘阳性率之间的关系。切缘阳性的前列腺标本共120例,计算其平均体积并与切缘阴性的前列腺标本(共1109例)平均体积进行比较。统计方法采用二项对数回归分析法,分析手术切缘阳性组与阴性组间的平均年龄、术前PSA值、最后的Gleason评分的差异。
研究结果:手术切缘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在前列腺体积大小方面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阳性组平均体积大小为47.1g,阴性组为51.9g。切缘阳性组的平均年龄为60.4岁,平均PSA为7.57ng/ml,平均Gleason评分为7.1分;切缘阴性组的平均年龄为60.8岁,平均PSA为5.72ng/ml,平均Gleason评分为6.7分。
结论:尽管对于大体积的前列腺在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时技术难度高,但是我们的研究显示对于大体积的前列腺其术后的切缘阳性率较低。小前列腺由于其在盆腔内的位置较深,切除困难,因此其切缘阳性率反而较高。在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前评价前列腺体积对于术后预期肿瘤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19——2136
化学去势对前列腺癌患者体内播散肿瘤细胞的影响作用的研究
Todd M. Morgan*, Theodore D. Koreckij, Daniel W. Lin, William J. Ellis, Ian S. Gallaher, Marty Kinnunen, Bryce Lakely, Bruce Montgomery, Paul H Lange, Robert L. Vessella, Seattle, WA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已经患前列腺癌的患者,检测患者骨髓内的肿瘤细胞对疾病的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对于利用检测前列腺癌患者体内播散肿瘤细胞来检查治疗效果的方法还没有研究。另外,在研究血液循环内循环的肿瘤细胞方面已经取得进展,该方法可能成为一种潜在的肿瘤检测指标。在越来越多的肿瘤患者体内检测到播散肿瘤细胞,这意味着该方法可能是一个可靠的肿瘤复发指标。我们假设播散的肿瘤细胞是化学去势治疗前列腺癌的一个指标,因此,我们研究了在行化学去势后患者体内的播散肿瘤细胞是否受到影响。
研究方法:我们利用骨髓穿刺抽吸法从128位前列腺癌患者体内获得了骨髓。患者被分为2组,组1由45位行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生物复发的患者组成。其中33位患者未接受化学去势治疗,12位接受了化学去势治疗。组2由83位局部进展或转移的患者组成,其中35位未接受化学去势治疗,48位接受了去势治疗。在接受化学去势治疗的48位患者中,11位为雄激素依赖型,37位为雄激素抵抗型。获得的骨髓首先通过梯度离心法初步处理后,再通过磁珠富集法处理。磁珠富集法通过针对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的抗体进行分类筛选。本研究采用的标记为CD45和CD61阴性,上皮细胞抗原阳性。随后,筛选到的细胞通过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抗BerEP4抗体进行染色,然后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其荧光强度。
结果:在两组研究对象中,进行化学去势治疗的患者其播散肿瘤细胞的检出率较低。在行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生化复发的患者中,化学去势治疗将播散肿瘤细胞的检出率从55%抑制到25%;在晚期前列腺癌组中,化学去势将播散肿瘤细胞的检出率由83%抑制到9%。在产生雄激素抵抗的前列腺癌患者中,播散肿瘤细胞的检出率再次上升到60%。
结论:对前列腺癌患者,化学去势可以抑制患者骨髓内播散肿瘤细胞。至于播散肿瘤细胞是否是行化学去势治疗后的一个重要的预后指标,及这些细胞是否是进行系统治疗后的一个有意义的瘤标等问题,目前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发表于: 19:42
暂无评论,我来发表第一篇评论!
黄海大夫的信息
网上咨询黄海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黄海大夫提问
黄海的咨询范围:
1)膀胱癌、前列腺癌、肾癌、肾盂癌等泌尿系统肿瘤。
2)前列腺增生、精索静脉曲张、不育、弱精子症、前列腺炎、睾丸鞘膜积液、附睾炎等常见疾病。
3)输尿管结石、肾结石、膀胱结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前列腺癌晚期治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