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赤小豆有什么作用的作用是什么?

【赤小豆的功效与作用】_赤小豆是什么_赤小豆怎么用_【伊秀美食库】
雪莲果有润肠通便,清热解毒,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还可以调节 0收藏 0评论
屠苏酒也叫岁酒,因为它是除夕之夜和正月喝的一种药酒,出了正月 0收藏 0评论
我国传统饮食有句叫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意思是说五谷是有营 0收藏 0评论
笔杆草具有清热利尿,明目去翳,袪痰止咳的功效,加了猪横利、猪 0收藏 0评论
土茯苓除湿解毒,利关节;鸡骨草,清热利湿;扁豆:消暑除湿,健 0收藏 0评论
这个粥算是五谷杂粮粥吧,赤小豆,薏米,黑豆,大米,黑米,刚好 0收藏 0评论
广东的气候比较湿热,在这里生活的人们都比较容易上火,所以日常 0收藏 0评论
邻居送了几个沙葛,想着怎么消灭呢!刚好要煲汤,那就先灭一个, 0收藏 0评论
绿豆是夏令饮食中的上品,更高的价值是它的药用。盛夏酷暑,吃些 0收藏 0评论
买了榴梿吃,大伙都说扔掉壳很可惜,但是我又不想煲鸡汤,这么热 0收藏 0评论
三伏是一年中人体体表气血最旺盛的时候,一年一度的冬病夏治正式 0收藏 0评论
养生学讲:冬天之所以怕冷、脚凉就是三伏天不注意导致,因此请小 0收藏 0评论
今天正式进入三伏天。三伏天分为初伏(7月18-7月27日), 0收藏 0评论
在夏天吃豌豆特别甘嫩脆糯而且鲜美可口。《本草纲目》说它有袪除 0收藏 0评论
最近比较喜欢喝清淡一点的汤啊,刚好朋友送的自家乡下拿回来的芥 0收藏 0评论
夏天喝这个汤很合适。赤小豆性平,味甘、酸,具有止泻、消肿、滋 0收藏 0评论
炎热的夏季,适当吃些冷饮,能起到一些降温作用,但并没有多少防 0收藏 0评论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薏米红豆汤是祛湿佳品。体内有湿气,喝薏米红 0收藏 0评论
桑叶以前到处都可以摘到,现在没想到还有在市场卖的啦,买了一份 0收藏 0评论
原来在网上看过一个方子,是牛蒡,萝卜,萝卜缨,香菇这四样煲水 0收藏 0评论
Copyright &
YXLady All rights reserved. 伊秀 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
广州伊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号&&&&&&赤小豆
别名:小豆、赤豆、红豆、红小豆、猪肝赤、杜赤豆、小红绿豆、虱牳豆、朱赤豆、金红小豆、朱小豆、茅柴赤、米赤豆
简介:赤豆叶、花、芽均可为药。叶能涩小便,治疗小便频数之症。赤豆花主治痢疾、伤酒头痛、疔疮、丹毒等证。赤豆芽主治便血和妊娠胎漏。
赤小豆的做法大全&
赤小豆的功效与作用
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磷、钙、铁,维生素B1.B2,能健脾利湿,散血,解毒。
如何挑选赤小豆
挑选红豆以粒紧、色紫、赤者为佳
赤小豆的制作技巧
赤小豆宜与其他谷类食品混合食用,一般制成豆沙包,豆饭或豆粥,是科学的食用方法。
赤小豆的食用禁忌
久食瘦人。
赤小豆的适合体质
阴虚质体质应忌食或少食;
赤小豆问题库
微信二维码
All Rights Reserved. 湘B2-> 正文
解酒药净是些安慰剂 功效微乎其微(图)
正月里,市民们走亲访友免不了会喝几杯,但连日的觥筹交错让很多人吃不消。那么喝酒前后有没有什么方法将酒精对身体的损害降到最低?就在许多人探寻解酒保肝之道时,早报热线接到不少市民反映一些解酒药效果并不好。那么,这些所谓的解酒“药”成分是什么?对于解酒保肝有没有作用?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市民反映解酒药不“给力”
市民小周去年6月份大学毕业踏上工作岗位,第一年挣钱免不了要到亲戚家走动一下,以前因为上学在拜年时长辈们都不让他喝酒,可是今年长辈们表示他已经长大了,在工作中也要面对很多应酬,所以应该“考验”一下。有3个叔叔、3个姑姑、俩舅舅、4个姨妈的小周从除夕夜就开始了每顿必喝的生活。
“除夕晚上就喝醉了,喝到初二中午时胃就很难受,最后喝一杯啤酒就晕乎,但都是实在亲戚,长辈们给倒上一杯,不喝又不好,所以初三下午我就去购买了解酒药,可是效果并不好。”小周介绍说,原本以为吃上解酒“药”就可以放开喝酒了,结果初三晚上喝了两瓶啤酒后吐了,根本没有体验到销售人员宣传的那种 “喝不醉”的效果,而且第二天早晨5时被一股恶心感给弄醒了,昏昏沉沉难受了一天。
“花了不少钱,但是解酒药根本没有起到宣传的那种效果,我怀疑这些药品都是骗人的。”小周向记者投诉说。
“我在喝醉后嚼了3片解酒药,结果头晕、恶心的症状一点都没减轻,我感觉解酒药就是些普通的钙片被商家造个噱头来糊弄人。”有30多年酒龄的王先生谈起自己服用解酒“药”的经历说。
记者探访销售人员称有两大功效
针对市民反映的问题,记者到江苏路、莱芜一路、齐东路、台东等地的一些药店进行了探访,解酒药的价格和品牌虽然不一样,但成分基本相同,中药类的解酒药主要是葛根、赤小豆、薄荷脑、枸杞等成份,而西药类的解酒药由维生素B、维生素C、枸橼酸、葡萄糖、钙源等,价格也从十几元到上百元不等。
“这个‘酒英真经’效果最好,有很多女士外出陪酒前都来买这个,喝酒前吃3片、喝酒后吃3片,不但喝不醉,而且这药还有护肝作用。”江苏路一家药店销售人员向记者推销一种解酒“药”说。在记者探访的10家药店中,几乎所有的销售人员都表示自己卖的解酒“药”有两大功效,一是可以增大酒量并迅速解酒,二是可以保肝护肝。
还有很多网店也在销售解酒“药”,在淘宝网上记者输入了“解酒药”3个字搜索,共找到相关的词条933条,除了国内生产的解酒药外,还有来自于日本、美国的“神药”,而这些进口的解酒药品在商家的宣传中作用更大,一种名为“御酒丸”的日本进口解酒药网上售价为78元,在商家的宣传主页上这种“药”品有“促分解、增酒量、防宿醉、护肝胃”四大功效,而且还“绝对保证正常生活和上班”,不过店主也承认,这只是“一种保健食品而不是药品”。
记者体验解酒“药”功效甚微
为了测试解酒药的功效,中午12时左右,记者先服用了 “康华酒友”,随后喝下一瓶啤酒,头晕和面红症状与平时没有服“药”并没有任何区别。记者又服用了“酒英真经”,这种大片醒酒药味道如同果味钙片,但除了口感比前者略好外,头晕和面红症状基本没有减轻。记者又服用了被商家当作解酒药销售的保健品“海王金樽”,感觉效果也不明显。
记者仔细阅读药盒上的说明发现,实体店中的这些解酒药也都不是药品,而是食品。“海王金樽”、“千元胶囊”等还有正规的“国食健字”批号,这样的“药”品虽然被商家当作解酒药来销售,但是在其保健功能说明上仅有“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一项,而像“康华酒友”、“酒英真经”这些解酒药连“国食健字”的批号都没有,只有一个地方性的卫食准字批号。
“没有‘国药准字’批号的都不是药品,而是保健食品,如果连‘国食健字’批号都没有,而只有一个地方性批号,那么这种商品也不属于正规的保健食品范畴。解酒保肝不属于药品疗效的宣传,如果宣传的作用确实和实际效果有很大的出入,那么该商品就涉及虚假宣传,消费者应该到消协或者工商局投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执法人员介绍说。
专家说法魏陵博:护肝食品没那么神
这些含有药物成分的食品究竟有没有解酒保肝的功效?对于一些中药类的保肝药品,记者咨询了海慈医院的中医专家魏陵博,魏陵博告诉记者,不论是葛根、茯苓这些中药,还是赤小豆这样可以入药的食品,从药理上讲都具有保肝护肝的功效,对肝脏代谢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不能说明这些保健食品因为含有这些成分就有显著的保肝功效,至于解酒的效果更是微乎其微。专家说法韩志武:解酒“药”只是安慰
青医附院的药剂专家韩志武告诉记者,对酒精中毒的患者,在临床上一般使用一种名为 “纳络酮”的药物来治疗,这种药物一般是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即使是这种专用的解酒药物,药力发作也有一个过程,并不能迅速分解酒精。而且,这种药物只有解酒一种功效,几乎没有护肝方面的功效。至于保健食品中主要成分为维生素B、C、牛磺酸等的解酒药,对于解酒的作用很轻微,更谈不上增大酒量或者快速解酒的功效。“在临床使用的药品中,还没有出现既能迅速解酒又能保肝护肝的特效药。现在市面上销售的解酒‘药’连药品也算不上,更不会有其宣传的那些立竿见影的解酒护肝作用,因此也就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解酒护肝效果,服用这种解酒药只是起到一种心理安慰作用。”韩志武说。
专家说法孙传东:肝病患者不能“解禁”
肝胆专家孙传东认为现在还没有能让肝病患者“解禁”喝酒的药品。孙医生说,被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中的酒精需要依靠肝脏来分解代谢,在肝脏分泌的乙醇脱氢酶作用下氧化成乙醛,随后乙醛又被氧化成乙酸,最后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人体。所以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是解酒的“黄金搭档”,在人体中,体内缺少乙醇脱氢酶的人极少,但缺少乙醛脱氢酶的人很多,乙醛脱氢酶缺少,使酒精不能被完全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而是以乙醇继续留在体内,所以使人喝酒后产生恶心欲吐、昏迷不适等醉酒症状。人们酒量的大小,完全由体内分泌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多少来决定。而这两种酶的多少又是先天形成的,目前没有任何手段能有效增加这两种酶的分泌。因此,现在各式各样的解酒药都无法直接“解”酒,只能起到轻微的缓解作用。
孙医生认为,喝酒前不但吃所谓的解酒药不能护肝,就是正规药厂生产的护肝片对于喝酒者来说同样也只是一种安慰剂。因为酒精要通过肝脏代谢,药物的代谢也需要通过肝脏,两者同时进入肝脏,反而会加重肝脏的负担,损害肝脏功能。所以要想护肝,肝病患者必须要戒酒。普通市民喝酒前可先吃些食物,利用食物中的脂肪不易消化的特性保护胃部,以防止酒精渗透胃壁,减缓酒精进入血液的速度。
(记者 王寿林)
男青年醉死酒桌
上急救人员认为很可能是饮酒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早报讯 下班后跟4名同事喝酒小聚,没想到酒过三巡,男青年江先生突然昏迷不醒。前天夜里9时左右,120急救人员闻讯赶到江苏路,将已经昏迷的江先生抬上救护车后一路连续胸外按压,到市立医院急诊室后,医护人员又接力按压了近1小时,但最终没能挽回他的生命。
“他也就喝了二两白酒,我们都知道他酒量不是很大,也没劝他多喝……”记者闻讯赶到市立医院急诊室时,跟江先生一起喝酒的4名同事正在抢救室门外等候。从他们的谈话中记者得知,前天晚上下班后,他们5个人一起到江苏路的同事家里喝酒庆祝新年,喝了时间不长,江先生突然捂着胸口说是很难受,接着就趴在酒桌上不动了。同事们还以为他喝醉了,但过了一会后,他还是一动不动,大家感觉事情不大对劲,发现他脸色发青嘴唇发紫,立即拨打120求救。
急救人员告诉记者,江先生很可能是因为饮酒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最终猝死。具体原因,还需要法医做进一步鉴定。(黄飞)
上一篇:下一篇:              
赤小豆的功效与作用
中医养生堂提醒您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中医养生堂 www.xwysw.net  
别名:红小豆、饭豆、米豆、赤豆、赤小豆、红豆 使用提示:每次30克
一、赤小豆的功效:
&& 除热毒,散恶血,消胀满,利小便,通乳。&痈肿脓血,下腹胀满,小便不利,水肿脚气,烦热,干渴,酒病,痢疾,黄疸,肠痔下血,乳汁不通;外敷治热毒痈肿,血肿,扭伤。
赤小豆知识介绍:
红豆Aduki Bean,富含淀粉,因此又被人们称为“饭豆”,它具有“津津液、利小便、消胀、除肿、止吐”的功能,被李时珍称为“心之谷”。赤小豆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高营养、多功能的杂粮。为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干燥成熟的种子,秋季果实成熟而未开裂时收获。主产于广东、广西、江西等地。
又称相思豆,煮熟后会变得非常柔软,而且有着不同寻常的甜味,风味相当强。红豆原产于中国,是一种一年生灌木的种子,由于具有医疗效用,所以在远东一带颇受重视,数千年来一直将它加入米饭及汤里食用。也由于它们的甜度,所以红豆在东方甜食里是一种常见的材料。
赤小豆营养分析:
1. 赤小豆含有较多的皂角甙,可刺激肠道,因此它有良好的利尿作用,能解酒、解毒,对心脏病和肾病、水肿有益;
2. 赤小豆有较多的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润肠通便、降血压、降血脂、调节血糖、解毒抗癌、预防结石、健美减肥的作用;
3. 赤小豆是富含叶酸的食物,产妇、乳母多吃红小豆有催乳的功效。
赤小豆补充信息:
1. 赤小豆与相思子二者外形相似,均有红豆之别名。 相思子产于广东,外形特征是半粒红半粒黑,过去曾有误把相思子当作赤小豆服用而引起中毒的,食用时不可混淆。
2. 巧用红豆:用毛巾做一个口袋,将生红豆倒入袋里,再将袋子缝起来即可。睡觉前,将做好的袋子放入微波炉里温两分钟,放到被窝内,温度可以保持约三小时。因为红豆是豆类中含水量最少的,加热以后温度不容易下降,而且可以重复使用,很经济实惠。除了睡觉时用,也可用于肩膀或关节等地方。
赤小豆适合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适宜各类型水肿之人,包括肾脏性水肿、心脏性水肿、肝硬化腹水、营养不良性水肿等,如能配合乌鱼、鲤鱼或黄母鸡同食,消肿力更好;适宜产后缺奶和产后浮肿,可单用赤小豆煎汤喝或煮粥食;适宜肥胖症之人食用;
2. 赤小豆能通利水道,故尿多之人忌食;蛇咬伤者,忌食百日。
赤小豆食疗作用:
赤小豆性平、味甘、酸、归心、小肠经;
具有健脾利水,解毒消痈,消利湿热的作用。
赤小豆食物相克:
鲤鱼与红豆同煮,两者均能利水消肿,在用于治疗肾炎水肿的时候效果很好,但是正是因为利水功能太强,正常人应避免同时食用二者,尽量隔几个小时再食,是否可以同食因人的体质不同而异。
赤小豆做法:
& 赤小豆宜与其他谷类食品混合食用,一般制成豆沙包,豆饭或豆粥,是科学的食用方法。
& 红豆可整粒食用,一般用于煮饭、煮粥、做赤豆汤或冰棍、雪糕之类。用于菜肴有“红豆排骨汤”等。由于赤豆淀粉含量较高,蒸后呈粉沙性,而且有独特的香气,故常用来做成豆沙,以供各种糕团面点的陷料。赤豆还可发制赤豆芽,食用同绿豆芽。
&1.赤豆同鲤鱼(或鲫鱼)煮汤服食,利水消肿,治脚气甚效,兼治小儿夏日因血热而致的多发性疖肿。
2.赤豆120克,煮汤当茶饮,治水肿。
赤豆粥3.赤豆250克煮粥食,可通乳。
4.赤豆微炒,水煎代茶随意饮服,治产后恶露不下,腹痛。
5.治误吞玻璃渣:赤豆适量煮熟,尽量饮服然后再服泻剂,赤豆和玻璃同大便排出。
6.赤豆用水浸软,捣烂,用水或醋或蜂蜜或鸡蛋清适量,调成膏状,外敷患处,治腮腺炎、热疖。
7.赤豆研成粉末,用冷水调敷患处(已溃烂的疮疡,敷在疮口周围,以便排脓),一日两次,治热毒痈、外伤血肿及扭伤。
8.赤豆粥:赤豆30-50克,水煮至半熟,放入粳米100克同煮粥,以淡食为宜,加白糖调味食用亦可。有健脾益胃、清热解毒、利水、消肿、通乳作用,适用于水肿病、下肢湿气、小便不利、大便稀薄、身体肥胖、产后乳汁不足等症。
9.茅根赤豆粥:鲜茅根200克(干品用50克)洗净,水煎半小时后去渣,放入粳米200克,同煮粥服食,可治水肿、小便不利等症。 注意事项编辑本段回目录赤豆久食则令人黑瘦结燥。中药另有一种红黑豆,系广东产的相思子,特点是半粒红半粒黑,注意鉴别,切勿误用,且阴虚而无湿热者及小便清长者忌食。
&与赤豆相宜的食物有:鸡肉,补血明目,驱风解毒,营养全面。鲢鱼,祛除脾胃寒气,消肿去淤。南瓜,健美润肤。鲤鱼,利水消肿。乌骨鸡,滋阴养血,利水消肿。花生、红枣,补益心脾,利水消肿。
与赤豆相克的食物有:猪肉,同食易引起腹胀气滞。羊肚,性味功能相反。羊肝,同食易发生食物中毒。粳米,引发口疮。
赤小豆的保健食谱
&1、冬瓜赤豆汤冬瓜赤豆汤
&原料:冬瓜500克、赤豆40克
&做法:将冬瓜、赤豆加水两碗煮沸,用小火煨20分钟即可。
&用法:不加盐或少加盐,日服2次,食瓜喝汤。
&作用:利小便、消水肿、解热毒。适用于急性肾炎浮肿尿少者。
&评注:冬瓜含钠较低,是肾病浮肿病人的理想食品。慢性肾炎脾肾虚寒者不宜食用。
&2、赤豆玉米薏仁粥
&原料:玉米须50克,赤豆15克,薏苡仁30克。
&做法:将玉米须加水适量先煎10分钟,赤小豆、薏苡仁洗净入锅,用旺火烧开后转用小火熬成稀粥。温服,每日1次。适用于治疗阳虚水泛见体型胖大、倦怠、苔白腻。
车前子赤豆甜羹
&原料:车前子200克,赤豆250克,糯米500克。
&做法:车前子煎水,用车前子水煮赤小豆,至半烂,再放入糯米中,煮至糯米熟即可,加冰糖或白糖。
&功效:具有健脾,滋阴,补血,利水的作用。
3、赤豆鲤鱼
&原料:鲤鱼1尾(1000克以上),赤豆100克,陈皮、花椒、草果各7.5克。
&做法:将鲤鱼去鳞、鳃,抠去内脏,洗净。将赤小豆、陈皮、花椒、草果洗净,塞入鱼腹,再将鱼放入沙锅,另加葱、姜、胡椒、食盐、灌入鸡汤,上笼蒸1.5小时左右,鱼熟后即可出笼,再洒上葱花,即成。
&功效:有行气健胃,醒脾化湿,利水消肿,减肥的功效。
4、桂花赤豆汤
原料:赤豆500克,白糖200克,桂花45克。
&做法:将赤豆捡去杂质洗净后,放入水中浸泡一晚,使赤豆浸发。将赤豆放在锅中,加清水两升,旺火烧沸后,改用小火焖三小时左右,至赤豆酥烂,加入白糖,撒上糖桂花调匀即可。注意赤豆要煮酥烂,要保持赤豆外形完整。本品是上海最著名的传统名小吃,始于清朝中期,由上海流动食摊的经营者所创,是一种宵夜点心。
5、黄鸭赤豆汤&
主料:黄鸭1 只,赤豆30 克,陈皮30 克,花生米30 克,冬瓜皮100克。
&调料:料酒、盐、胡椒粉、姜片、葱段。
&制法:将赤豆去杂洗净。陈皮、冬瓜皮、花生米去杂洗净。陈皮、冬瓜皮装入纱布袋扎口。野鸭去毛,去内脏,斩去脚爪,洗净,放入沸水锅内氽一下,捞出洗净、斩块。烧热锅放入鸭块煸炒,放入葱、姜、料酒,煸炒至水干。注入适量清水,加入盐、胡椒粉、赤豆、花生米、药袋,共煮至肉熟烂,拣出药袋、葱、姜,盛入汤盆中即成。
&贴士:黄鸭赤豆汤可为人体提供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有补中益气、利水消肿的功效。民间用于治疗营养不良性水肿。常人食之可减肥健美。
6、桂花赤豆糕
原料:糖桂花14克,糯米粉、粳米粉各500克,赤豆、白糖各100克。
&做法:赤豆洗净煮烂备用。将糯米粉、粳米粉、白糖倒入盆内,拌匀,取出少许作面料用,随后分次倒入清水,用双手拌揉至水全部吃尽,再把煮烂的赤豆倒入拌匀。取木蒸笼一只,下面垫上一块蒸布,把拌匀的糕料倒入,开着盖用旺火沸水蒸约20分钟左右,见蒸汽直冒,面上蒸粉呈赤色时,再把少许用作面料的糕粉均匀撒在上面,加盖略焖片刻,即熟,在蒸糕上撒上糖桂花,用刀切成方块食用。可作主食或点心随量食用。
&功效:可补益脾胃,强壮身体,适用于脾胃虚弱,体虚乏力者。
中医药典著作关于赤小豆的记载
《中国药典》:赤小豆
【拼音名】 Chì Xiǎo Dòu
【英文名】 SEMEN PHASEOLI
【别名】 赤豆、红小豆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赤小豆Phaseolus calcaratus Roxb. 或赤豆Phaseolus angularis Wight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果实成熟而未开裂时拔取全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再晒干。
【性状】 赤小豆:呈长圆形而稍扁,长5~8mm,直径3~5mm。表面紫红色,无光泽或微有光泽;一侧有线形突起的种脐,偏向一端,白色,约为全长2/3,中间凹陷成纵沟;另侧有1条不明显的棱脊。质硬,不易破碎,子叶2,乳白色。无臭,味微甘。
赤豆:呈短圆柱形,两端较平截或钝圆,直径4~6mm。表面暗棕红色,有光泽,种脐不突起。
【鉴别】 本品横切面:赤小豆 种皮表皮为1 列栅状细胞,种脐处2 列,细胞内含淡红棕色物,光辉带明显。支柱细胞1 列,呈哑铃状,其下为10列薄壁细胞,内侧细胞呈颓废状。子叶细胞含众多淀粉粒,并含有细小草酸钙方晶和簇晶。种脐部位栅状细胞的外侧有种阜,内侧有管胞岛,椭圆形,细胞壁网状增厚,其两侧为星状组织,细胞呈星芒状,有大形细胞间隙。
赤豆 子叶细胞偶见细小草酸钙方晶,不含簇晶。
【性味】 甘、酸,平。
【归经】 归心、小肠经。
【功能主治】 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用于水肿胀满,脚气肢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痈肿疮毒,肠痈腹痛。
【用法用量】 9~3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贮藏】 置干燥处,防蛀。
【备注】 (1)用于水肿胀满、脚气浮肿等症。可单味煎服,或与猪苓、泽泻、茯苓皮等药配伍同用。用于湿热黄疸轻症,可与麻黄、连翘、桑白皮等同用。用于于疮疡肿毒之症,可配赤芍、连翘等煎汁内服,亦可配芙蓉叶、陈小粉,研末外敷。
(2)药用的赤小豆习惯上认为以前者为优,南方一般多用种子较窄的赤小豆,而不用较肥圆的赤小豆。
【摘录】 《中国药典》
《*辞典》:赤小豆
【出处】 《本经》
【拼音名】 Chì Xiǎo Dòu
【别名】 亦豆(《日华子本草》),红豆(《纲目》),红小豆(《本草原始》),小红绿豆、虱拇豆(《陆川本草》),朱赤豆(《中药材手册》),金红小豆、朱小豆(《药材学》)。
【来源】 为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种子。夏、秋分批采摘成熟荚果,晒干,打出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
【原形态】 ①赤小豆,又名:猪肝赤(《本经逢原》),杜赤豆(《本草便读》),米赤豆、茅柴赤、米赤。
一年生半攀援草本。茎长可达1.8米,密被倒毛。3出复叶,叶柄长8~16厘米;托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小叶3枚,披针形、矩圆状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6~10厘米,宽2~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阔三角形或近圆形,全缘或具3浅裂,两面均无毛,仅叶脉上有疏毛,纸质,脉3出,具柄。总状花序腋生,小花多枚,小花柄极短;小苞2枚,披针状线形,长约5毫米,具毛;花萼短钟状,萼齿5;花冠蝶形,黄色,旗瓣肾形,顶面中央微凹,基部心形,翼瓣斜卵形,基部具渐狭的爪,龙骨瓣狭长,有角状突起;雄蕊10,两体,花药小;子房上位,密被短硬毛,花柱线形。荚果线状扁圆柱形;种子6~10枚,暗紫色,长圆形,两端圆,有直而凹陷的种脐。花期5~8月。果期8~9月。
栽培或野生。分布广东、广西、江西及上海郊区等地。
②赤豆,又名:红饭豆(《增订伪药条辨》)。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30~90厘米。茎上有硬毛。3出复叶;托叶线形,被白色长柔毛;小叶卵形至斜方状卵形,长5~10厘米,宽3.5~7厘米,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三角形或近圆形,全缘或极浅3裂,两面被疏长毛。花2~6朵,着生于腋生的总花梗顶端;蝶形花,形与上种相同;荚果扁圆筒状,于种子间收缩,无毛;种子6~10粒,暗红色,矩圆形,两端截形或圆形,种脐不凹。花期6~7月。果期7~8月。
全国各地广为栽培。
【性状】 ①赤小豆:干燥种子略呈圆柱形而稍扁,长5~7毫米,直径约3毫米,种皮赤褐色或紫褐色,平滑,微有光泽,种脐线形,白色,约为全长的2/3,中间凹陷成一纵沟,偏向一端,背面有一条不明显的棱脊。质坚硬,不易破碎,除去种皮,可见两瓣乳白色于仁。气微,嚼之有豆腥味。以身干,颗粒饱满,色赤红发暗者为佳。
主产广东、广西、江西等地。
②赤豆:又名饭赤豆。干燥种子,呈矩圆形,两端圆钝或平截,长5~8毫米,直径约4~6毫米,种皮赤褐色或稍淡,平滑有光泽,种脐位于侧缘上端,白色,不显着突出,亦不凹陷;其他性状与亦小豆相似。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药材以赤小豆品质为好,但货源不多,渐为赤豆所代替。
【化学成份】 每百克含蛋白质20.7克、脂肪0.5克、碳水化物58克、粗纤维4.9克、灰分3.3克、钙67毫克、磷305毫克、铁5.2毫克、硫胺素0.31毫克、核黄素0.11毫克、尼克酸2.7毫克。
【性味】 甘酸,平。
①《养生要集》:"味苦,温。"
②《别录》:"甘酸,平,无毒。"
③《千金?食治》:"甘咸,平,无毒。"
④《食性本草》:"微寒。"
⑤《汤液本草》:"气温,味辛甘酸,无毒。"
【归经】 入心、小肠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经。"
②《本草新编》:"入脾经。"
③《得配本草》:"入手少阴、太阳经。"
④《本草再新》:"入心、肺二经。"
【功能主治】 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治水肿,脚气,黄疸,泻痢,便血,痈肿。
①《本经》:"主下水,排痈肿脓血。"
②《别录》:"主寒热,热中,消渴,止泄,利小便,吐逆,卒荩抡吐"
③《药性论》:"消热毒痈肿,散恶血、不尽、烦满。治水肿皮肌胀满;捣薄涂痈肿上;主小儿急黄、烂疮,取汁令洗之;能令人美食;末与鸡子白调涂热毒痈肿;通气,健脾胃。"
④《食疗本草》:"和鲤鱼烂煮食之,甚治脚气及大腹水肿;散气,去关节烦热,令人心孔开,止小便数;绿赤者,并可食。暴利后气满不能食,煮一顿服之。"
⑤《蜀本草》:"病酒热,饮汁。"
⑥《食性本草》;"坚筋骨,疗水气,解小麦热毒。"
⑦《日华子本草》:"赤豆粉,治烦,解热毒,排脓,补血脉。"
⑧《纲目》:"辟温疫,治产难,下胞衣,通乳汁。"
⑨《本草再新》:"清热和血,利水通经,宽肠理气。"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3~1两;或入散剂。外用:生研调敷。
【注意】 ①陶弘景:"性逐津液,久食令人枯燥。"
②《食性本草》:"久食瘦人。"
③《随息居饮食谱》:"蛇咬者百日内忌之。"
【附方】 ①治水肿坐卧不得,头面身体悉肿:桑枝烧灰、淋汁,煮赤小豆空心食令饱,饥即食尽,不得吃饭。(《梅师集验方》)
②治卒大腹水病:白茅根一大把,小豆三升,煮取干,去茅根食豆,水随小便下。(《补缺肘后方》)
③治水肿从脚起,入腹则杀人:赤小豆一升,煮令极烂,取汁四、五升,温渍膝以下;若已入腹,但服小豆,勿杂食。(《独行方》)
④治脚气:赤小豆五合,葫一头,生姜一分(并破碎),商陆根一条(切)。同水煮,豆烂汤成,适寒温,去葫等,细嚼豆,空腹食之,旋旋啜汁令尽。(《本草图经》)
⑤治脚气气急,大小便涩,通身肿,两脚气胀,变成水者:赤小豆半升,桑根白皮(炙,锉)二两,紫苏茎叶一握(锉,焙)。上三味除小豆外,捣罗为末。每服先以豆一合,用水五盏煮熟,去豆,取汁二盏半,入药末四钱匕,生姜一分,拍碎,煎至一盏半,空心温服,然后择取豆任意食,日再。(《圣济总录》赤小豆汤)
⑥治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二两(去节),连轺二两,赤小豆一升,杏仁四十个(去皮、尖),大枣十二枚(擘),生梓白皮(切)一升,生姜二两(切),甘草二两(炙)。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伤寒论》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⑦治急黄身如金色:赤小豆一两,丁香一分,黍米一分,瓜蒂半分,熏陆香一钱,青布五寸(烧灰),麝香一钱(细研)。上药捣细罗为散,都研令匀。每服不计时候,以清粥饮调下一钱;若用少许吹鼻中,当下黄水。(《圣惠方》赤小豆散)
⑧治肠痔大便常血:小豆一升,苦酒五升,煮豆熟,出干,复纳清酒中,候酒尽止,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度。(《肘后方》)
⑨治热毒下血,或因食热物发动:赤小豆杵末,水调下方寸匕。(《梅师集验方》)
⑩治疽初作:小豆末醋敷之,亦消。(《小品方》)
⑾治大小肠痈,湿热气滞瘀凝所致:赤小豆、薏苡仁、防己、甘草,煎汤服。(《疡科捷径》赤豆薏苡汤)
⑿治小儿天火丹,肉中有赤如丹色,大者如手,甚者遍身,或痛或痒或肿:赤小豆二升。末之,鸡子白和如薄泥敷之,干则易。一切丹并用此方。(《千金方》)
⒀治腮颊热肿:赤小豆末和蜜涂之,或加芙蓉叶末。(《纲目》)
⒁治小儿重舌:赤小豆末,醋和涂舌上。(《千金方》)
⒂治舌上忽出血,如簪孔:小豆一升,杵碎,水三升,和搅取汁饮。(《肘后方》)
⒃下乳汁:煮赤小豆取汁饮。(《产书方》)
⒄治妇人吹奶:赤小豆酒研,温服,以滓敷之。(《妇人良方补遗》)
⒅治风瘙瘾疹:赤小豆、荆芥穗等分,为末,鸡子清调涂之。(《纲目》)
⒆治食六畜肉中毒:烧小豆一升,末,服三方寸匕。(《千金方》)
【临床应用】 ①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取赤小豆50~70粒研成细粉,和入温水、鸡蛋清或蜜调成稀糊状,摊在布上,敷于患处。一般一次即能消肿。治疗7例,均获效果。
②治疗肝硬化腹水
取赤小豆1斤,活鲤鱼1条(重1斤以上),同放锅内,加水毫升清炖,至赤小豆烂透为止。将赤小豆、鱼和汤分数次服下。每日或隔日1剂。连续服用,以愈为止。治疗2例,服后尿量增加,腹围减小,精神良好,无不良反应。
【摘录】 《*辞典》
《中华本草》:赤小豆
【出处】 出自《神农本草经》。
《本草纲目》:赤小豆以紧小而赤黯色者入药,其稍大而鲜红淡色者,并不治病。此药治一切痈疽疮疥及赤肿,不拘善恶,但水调敷之,无不愈者。但其性粘,干则难揭,若入苎根末即不粘,此法尤佳。
【拼音名】 Chì Xiǎo Dòu
【英文名】 Rice Bean
【别名】 小豆、赤豆、红豆、红小豆、猪肝赤、杜赤豆、小红绿豆、虱付埂⒅斐喽埂⒔鸷煨《埂⒅煨《埂⒚┎癯唷⒚壮喽埂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Vigna umbellata (Thunb.)Ohwi et Ohashi[Dolichos umbellatus Thunb.;phaseolus calcaratus Roxb.]2.Vigna angularis (Willd.)Owhwi et Ohashi [Dolichos angularis Willd.;Phaseolus (Willd.)W.F.Wight]
采收和储藏:秋季荚果成熟而未开裂时拔取全株,晒干并打下种子,去杂质,晒干。
【原形态】 1.赤小豆 一年生半攀援草本。茎长可达1.8m,密被倒毛。三出复叶;叶柄长8-16cm;托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小叶3枚,被针形、长圆状披针形,长6-10cm,宽2-6cm,先端渐尖,基部阔三角形或近圆形,全缘或具3浅裂,两面均无毛,纸质;小叶具柄,脉3出。总状花序腋生,小花多枚,花柄极短;小苞2枚,披针状线形,长约5mm,具毛;萼短钟状,萼齿5;花冠蝶形,黄色,旗瓣肾形,顶面中央微凹,基部心形,翼瓣斜卵形,基部具渐狭的爪,龙骨瓣狭长,有角状突起;雄蕊10,二体,花药小;子房上位,密被短硬毛,花柱线形。荚果线状扁圆柱形。种子6-10颗,暗紫色,长圆形,两端圆,有直而凹陷的种脐。花期5-8月,果期8-9月。
2.赤豆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30-90cm。茎上有白色长硬毛。三出复叶;托叶披针形,被白色长柔毛,小托叶线形;叶柄长达20cm,被疏长毛;顶生小叶卵形,例生小叶斜方状卵形,长5-10cm,宽3.5-7cm,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三角形或近圆形,全缘或微3裂,两面被疏长毛;小叶柄很短;基出脉3条。花2-6朵,着生于腋生的总花梗顶部,黄色;小苞片线形,较萼长;萼钟状,5齿裂,萼齿三角形;旗瓣扁圆形或近肾形,常稍歪斜,顶端凹,翼瓣宽于龙骨瓣,具短爪及耳,龙骨瓣上端弯曲近半卷,其中一片在中下部有一角状突起,基部有爪;雄蕊10枚,分成9与1二体;于房线形,花柱弯曲,近先端有毛。荚果圆柱形稍扁,成熟时种子间缢缩,含种子6-10粒。种子椭圆形,两端截形或圆形,暗红色,种脐白色,不凹。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栽培或野生。
资源分布:1.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南方各地普遍栽培。
2.全国广为栽培。
【栽培】 生物学特性 赤小豆适应性强,一般农田都可栽种。以向阳,土壤疏松,中等肥力(过肥易徒长,结荚少)为好,不宜连作。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4月上旬至5月上、中旬播种,开1.3m宽的高畦,按行距各33cm开窝,每窝播种子5-6粒,lhm2用种子量22.5-30kg,播后盖人畜粪水排湿的火灰1把。可与其他作物如甘薯间作,也可在果园空闲地上点播。
田间管理 苗高8-10cm时,中耕除草1次,并施人畜粪水拌火灰,施后培土。在未封垅前,再除草1次。生长2个月后,要“打顶”。
病虫害防治 锈病:用65%代森锰锌500倍液防治。病毒病:除去中心病株,结合蚜虫防治。虫害有潜叶蝇、红蜘蛛及蚜虫等。
【性状】 性状鉴别 (1)赤小豆种子圆柱形而略扁,两端稍平截或圆钝,长5-7mm,直径3-5mm。表面紫红色或暗红棕色。平滑,稍具光泽或无光泽;一侧有线形突起的种脐,偏向一端,白色,约为种子长度的2/3,中央凹陷成纵沟;另侧有一条不明显的种脊。质坚硬,不易破碎;剖开后种皮薄而脆,子叶2枚,乳白色,肥厚,胚根细长,弯向一端。气徽,味微甘,嚼之有豆腥气。
(2)赤豆种子近矩圆形而稍扁,直径4-6mm,与赤小豆的主要区别为种脐平而不突起,中央也不凹陷。
均以颗粒饱满、色紫红发暗者为佳。
显微鉴别 (1)赤小豆种子横切面:种皮表皮为1列栅状细胞,壁自内向外逐渐增厚,胞腔含淡红棕色物质,近外侧有1条光辉带。表皮下有1列哑铃状的支柱细胞。薄壁细胞约10余列,位于支柱细胞内方,其内侧数列细胞颓废。位于种脐部位的表皮为2列栅状细胞,外侧有种阜,细胞含众多淀粉粒;内侧有管胞岛,细胞壁网状增厚,其两侧为星状组织,有大型细胞间隙,细胞呈星状。子叶表皮细胞近方形,叶肉细胞含淀粉粒及草酸钙结晶;淀粉众多,近圆形、肾形或圆三角形,直径4-35(-70)μm,脐点星状或裂缝状,层纹明显;草酸钙方晶直径3-13μm,簇晶6-16μm。
(2)赤豆子叶叶肉细胞不含草酸钙簇晶,草酸钙方晶直径3-6μm。
【化学成份】 1.赤小豆 含糖类,三萜皂甙(triterpenoidsaponin)。每百克含蛋白质20.7g,脂肪0.5g,碳水化物58g,粗纤维4.9灰分3.3g,钙67mg,磷305mg,铁5.2mg,硫胺素(thiamine)0.3lmg,核黄素(riboflavine)0.11mg,烟酸(nicotinicacid)2.7mg等。
2.从赤豆中分离得到3-呋喃甲醇-β-D-吡喃葡萄糖甙(3-fu-ranmethanol-β-D-hlucopyranoside),右旋儿茶精-7-O-β-D吡喃葡萄糖甙(catechin-7-O-β-D-glucopyranoside)和1D-5-O-(a-D-吡喃半乳糖基)-4-O-甲基肌醇[1D-5-O(a-D-galactopyranosyl)-4-O-methyl-myoinositol]。还分离得到6个齐墩果烯低聚糖甙(oleanene-oligoglycosides):赤豆皂甙(azukisaponin)Ⅰ,即是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槐花二醇{3-O-[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uronopyranosyl] sophoradiol};赤豆皂甙Ⅱ,即是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大豆皂醇B{3-O[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uronopyranosyl]soyasapogenol B};赤豆皂甙Ⅲ,即是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赤豆皂醇{3-O-[β-D-glucopyranosyl(l→2)-β-D-glucuronopyranosyl]azukisa-pogenol};赤豆皂甙Ⅳ,即是3-O[β-D-吡喃葡萄糖基-28-O-吡喃葡萄糖基(l→6)-β-D-吡喃葡萄糖基]刺叶丝石竹酸{3-O-(β-D-glucopyranosyl)28-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yl] gypsogenic acid};赤豆皂甙Ⅴ,即是3-O-[a-L-吡喃鼠李糖基(l→2)-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大豆皂醇B{3-O-[a-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l→2)-β-D-glucuronopyranosyl]-soyasapogenol B}和赤豆皂甙Ⅵ,即是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醋酸基]-29-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赤豆皂醇{3-O-[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uropyranosyl]-29-O-[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yl]azukisapogenol}。
从赤豆的热水提取物中还得到三种黄烷醇鞣质(flavanoltannins):D-儿茶精(D-catechin)、D-儿茶精(D-epicatechin)和表没食子儿茶精(epigallocatechin)。从新鲜种子中分离到原矢车菊素(procyanidin)B1和B3。
【药理作用】 具抑菌,利尿作用。
【鉴别】 理化鉴别 本品粗粉1g,加对70%乙醇10ml,沸水浴上加热20min,冷后滤过,取滤液0.2ml,在水浴上蒸干,加醋酐2-3滴、硫酸1-2滴,显黄色,渐变为红色、紫红色。(检查三萜皂甙)
【性味】 味甘;酸;性微寒
【归经】 心;脾;肾;小肠经
【功能主治】 利水消肿退黄;清热解毒消痈。主水肿;脚气;黄疸;淋病;便血;肿毒疮疡;癣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或入散剂。外用:适量,生研调敷;或煎汤洗。
【注意】 陶弘景:性逐津液,久食令人枯燥。《食性本草》:久食瘦人。《随息居饮食谱》:蛇咬者百日内忌之。
【附方】 1.赤小豆汤(《圣济总录》),用治脚气气喘,大小便涩,通身肿,两脚气胀,变成水者。2.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伤寒论》),用治伤寒瘀热在里,身黄者。3.赤小豆散(《圣惠方》),用治急黄身如金色者。4.赤豆薏苡汤(《疡科捷径》),用治湿热气滞瘀凝所致大小肠痈。5.消疹汤(《本草纲目》),用治风瘙瘾疹。6.治消散(《备急千金要方》),用治痈疽疮毒。7.赤小豆当归散(《金匮要略》),治大便下血,先血后便。8.赤小豆散(《证治准绳?疡医》),治胃痛初起,中脘隐痛微肿,寒热如疟,身皮甲错,无咳嗽,咯吐脓血,脉洪数者。9.赤苓散(《千金翼方》),用治黑疸,皮肤,大便皆黑者。10.铁箍散(《北京中成药规范》),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各种痈肿疮疖早期,红肿坚硬瘀痛,及未溃乳疮,{热瘀痛,若已成脓可使其破溃。
【各家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下水,排痈肿脓血。
2.《名医别录》:主寒热,热中,消渴,止泄,利小便,吐逆,卒僻,下胀满。
3.《药性论》:消热毒痈肿,散恶血不尽、烦满。治水肿皮肌胀满;捣薄涂痈肿上;主小儿急黄、烂疮,取汁令洗之;能令人美食;末与鸡子白调涂热毒痈肿;通气,健脾胃。
4.《食疗本草》:和鲤鱼烂煮食之,甚治脚气及大腹水肿;散气,去关节烦热,令人心孔开,止小便数;绿赤者,并可食。暴利后气满不能食,煮一顿服之。
5.《蜀本草》:病酒热,饮汁。
6.《食性本草》:坚筋骨,疗水气,解小麦热毒。
7.《日华子本草》:赤豆粉,治烦,解热毒,排脓,补血脉。
8.《本草纲目》:辟温疫,治产难,下胞衣,通乳汁。
9.《本草再新》:清热和血,利水通经,宽肠理气。
10.王好古:治水者唯知治水,而不知补胃,则失之壅滞。赤小豆消水通气而健脾胃,乃其药也。
11.《本草纲目》:赤小豆,其性下行,通乎小肠,能入阴分,治有形之病。故行津液、利小便,消胀除肿,止吐而治下痢肠僻,解酒病,除寒热痈肿,排脓散血而通乳汁,下胞衣产难,皆病之有形者。久服则降令太过,津液渗泄,所以令肌瘦身重也。其吹鼻瓜蒂散及辟瘟疫用之,亦取其通气除湿散热耳。
12.《本草经疏》:凡水肿、胀满、泄泻,皆湿气伤脾所致,小豆健脾燥湿,故主下水肿胀满,止泄,利小便也。《十剂》云,燥可去湿,赤小豆之属是矣。陶弘景云,小豆逐津液,利小便,久服令人枯燥。凡水肿胀满,总属脾虚,当杂补脾胃药中用之,病己即去,勿过剂也。其治消渴,亦借其能逐胃中热从小便利去,若用之过多,则津液竭而渴愈甚,不可不戒也。
13.《本草新编》:赤小豆,可暂用以利水,而不可久用以渗湿。湿症多属气虚,气虚利水,转利转虚而湿愈不能去矣,况赤小豆专利下身之水而不能利上身之湿。盖下身之湿,真湿也,用之而有效;上身之湿,虚湿也,用之而益甚,不可不辨。
14.《本经疏证》:痈肿脓血,是血分病,水肿是气分病,何以赤小豆均能治之?盖气血皆源于脾,以是知血与水同源而异派,浚其源,其流未有不顺者矣。然凡物之于人,能抑其盛者,不必能起其衰,能起其衰者,不必能抑其盛,痈肿脓血为火之有余,水肿则火之不足,赤小豆两者兼治,既损其盛,又补其衰。
【摘录】 《中华本草》
猜你感兴趣的文章
中医认为体内的毒素有:瘀血、痰湿、寒气、宿便、俗气、上火。这些有害的毒素堆积在五脏六腑之内
推腹法就是通过简单的手法,帮你清扫经络垃圾,从而达到舒肝理气、开胃健脾,补肾养心……的目的
图片展示通过敲击人体不同穴位和经络达到健身祛病的目的。
人体有很多神奇的穴位,通过按摩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病和保健功效,本文就是网友整理的其中一部分
乳腺增生等问题已经日益成为一个普遍的女性话题热点,如何减少乳腺疾病的发生、拥有丰满而坚挺的
“人过三十天过午”,按中医理论,男性从三十岁左右,整个身体机能就开始进入衰退的状态,只有多
 热点推荐
 经络穴位
 养生方法
 亚健康调理
 男性调理
 女性调理
 脏腑辨证
 丰胸减肥
 美容护肤
 慢性疾病调理
&&&中医养生堂版权所有  业务合作、广告投放客服 QQ:
&&&备案号: 沪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薏米赤小豆的副作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