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发泄情绪的句子比较好?

【心情不好怎么发泄】_心情不好_怎么处理_如何发泄_解决方法-大众养生网
心情不好怎么发泄呢
恋上丶尼古丁问: 13:35:43关键词:
姐姐说她今天心情很不好,我看到网上说心情不好如果发泄不出来,憋在心里是会得病的,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好的发泄方法呢?
大众养生网小编解答:
你好,心情不好确实是需要及时发泄出来的,不然憋在心里会影响身体健康,可能会发生多种的疾病,发泄方法也有很多种。比如出去跑跑步,打打球做一些运动量比较大的活动,出出汗,心情自然就会好了很多。或者也可以躺在床上沉沉的睡一觉,等你睡醒之后,你会发现之前想的很多烦心事都有了解决的办法。或者也可以跟朋友倾诉一下,通过与别人的交流来发泄自己心中的愤懑。
小编推荐&:
怀孕的时候脾气坏是很正常的,但是有的时候也要学会控制点,比如说你在发火的时候,可以告诉自己,不可以发火,发火的话肚子里的宝宝会有感觉的,他会被吓到的,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出去转转,给未来的宝宝添点新衣服啥的,转换一下自己的注意力就会好多了,谁都想生下一个活泼健康的小宝贝的,你也不要太过忧心,我相信家人也不会怪你的,但是在这里还是建议你为宝宝考虑一下,不要因为你的情绪,影响了宝宝的健康。
如果孕妇一直心情不好的话肯定会影响到胎儿的生长发育虽然说在怀孕期间孕妇身体的各个激素都可能会失去平衡,但是我们身体里面的一些活动还有对有营养的吸收,也都是要依靠人的心情,如果心情不好的话吸收肯定会比平时要差很多,所以如果一直心情不好就有可能导致营养不充分,不全面,也会影响到宝宝的生长发育,所以尽量让孕妇听些舒缓的音乐多到外面去走走这样可以让孕妇感觉到舒服一些。
营养师问答
微信扫一扫情绪管理,你还只在宣泄的水平吗?2 years ago4收藏分享举报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探讨自我分析方法,分享自我成长故事!推荐阅读{&debug&:false,&apiRoot&:&&,&paySDK&:&https:\u002F\\u002Fapi\u002Fjs&,&wechatConfigAPI&:&\u002Fapi\u002Fwechat\u002Fjssdkconfig&,&name&:&production&,&instance&:&column&,&tokens&:{&X-XSRF-TOKEN&:null,&X-UDID&:null,&Authorization&:&oauth c3cef7c66aa9e6a1e3160e20&}}{&database&:{&Post&:{&&:{&isPending&:false,&contributes&:[{&sourceColumn&:{&lastUpdated&:,&description&:&探讨自我分析方法,分享自我成长故事!&,&permission&:&COLUMN_PUBLIC&,&memberId&:,&contributePermission&:&COLUMN_PUBLIC&,&translatedCommentPermission&:&all&,&canManage&:true,&intro&:&探讨自我分析方法,分享自我成长故事!&,&urlToken&:&self-analysis&,&id&:8673,&imagePath&:&24e7d38abcd4ada7ddf3cbcd.jpeg&,&slug&:&self-analysis&,&applyReason&:&&,&name&:&自我分析与成长&,&title&:&自我分析与成长&,&url&:&https:\u002F\\u002Fself-analysis&,&commentPermission&:&COLUMN_ALL_CAN_COMMENT&,&canPost&:true,&created&:,&state&:&COLUMN_NORMAL&,&followers&:158,&avatar&:{&id&:&24e7d38abcd4ada7ddf3cbcd&,&template&:&https:\u002F\\u002F{id}_{size}.jpeg&},&activateAuthorRequested&:false,&following&:false,&imageUrl&:&https:\u002F\\u002F24e7d38abcd4ada7ddf3cbcd_l.jpeg&,&articlesCount&:27},&state&:&accepted&,&targetPost&:{&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64feca0a_r.jpg&,&lastUpdated&:,&imagePath&:&64feca0a.jpg&,&permission&:&ARTICLE_PUBLIC&,&topics&:[],&summary&:&\u003Cb\u003E题记:\u003C\u002Fb\u003E现在各种情绪管理课程和方法,都在强调大家不要压抑情绪,要宣泄,事实上,情绪不一定要宣泄,也不一定只到宣泄为止,还有更好的方法:承受与成长。如果说情绪管理也有一个从低到高的水平之分的话,我觉得应该是从“无意识的压抑与或泄”到“有意识的…&,&copyPermission&:&ARTICLE_COPYABLE&,&translatedCommentPermission&:&all&,&likes&:0,&origAuthorId&:,&publishedTime&:&T13:40:16+08:00&,&sourceUrl&:&&,&urlToken&:,&id&:402130,&withContent&:false,&slug&:,&bigTitleImage&:false,&title&:&情绪管理,你还只在宣泄的水平吗?&,&url&:&\u002Fp\u002F&,&commentPermission&:&ARTICLE_ALL_CAN_COMMENT&,&snapshotUrl&:&&,&created&:,&comments&:0,&columnId&:8673,&content&:&&,&parentId&:0,&state&:&ARTICLE_PUBLISHED&,&imageUrl&:&https:\u002F\\u002F64feca0a_r.jpg&,&author&:{&bio&:&自我分析导师、心理咨询师,微信公众号:yxhua6626,欢迎关注!&,&isFollowing&:false,&hash&:&6c2eab73dcec9f4a4a8da6&,&uid&:578400,&isOrg&:false,&slug&:&yxhua&,&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自我分析导师、心理咨询师&,&name&:&袁小华&,&profileUrl&:&https:\u002F\\u002Fpeople\u002Fyxhua&,&avatar&:{&id&:&e033f58ecbb8b7f07d4ef2&,&template&:&https:\u002F\\u002F50\u002F{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isBanned&:false},&memberId&:,&excerptTitle&:&&,&voteType&:&ARTICLE_VOTE_CLEAR&},&id&:324692}],&title&:&情绪管理,你还只在宣泄的水平吗?&,&author&:&yxhua&,&content&:&\u003Cp\u003E\u003Cb\u003E题记:\u003C\u002Fb\u003E现在各种情绪管理课程和方法,都在强调大家不要压抑情绪,要宣泄,事实上,情绪不一定要宣泄,也不一定只到宣泄为止,还有更好的方法:承受与成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说情绪管理也有一个从低到高的水平之分的话,我觉得应该是从“无意识的压抑与或泄”到“有意识的宣泄或承受”再到“有意识的觉察与成长”,以下为分别描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一、无意识的压抑或宣泄\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情绪,尤其是强烈的情绪,如果没有处理好,伤已又伤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无意识的压抑”明显属于伤自己比较多的类型。\u003C\u002Fb\u003E成长过程中,因为父母、老师的各种教导或者他们的干预方式,让我们觉得有些情绪是不适合的,是不能有、不能表达的,或者他们的教育方式,让我们习得一种忽视、压抑自己情绪的习惯,我们会自动的把它压抑下去,或者觉得它无所谓。但是事实上,这些情绪一直存在着,变成“内伤”,不断积累,有一天突然爆发出来,连我们自己都不自己怎么突然这个样子,相信很多人体验过,或者见过这样的现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说“无意识的压抑”伤自己比较多,\u003Cb\u003E那“无意识的宣泄”明显伤别人多一些。\u003C\u002Fb\u003E“无意识的宣泄”有以下两种常见的表现方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一种是以情绪化的方式表现出来,让别人觉得你的表现有点过分或者有点奇怪。\u003C\u002Fb\u003E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验,你跟对方交流过程中,不知道说的哪句话“伤”到了他\u002F她,对方突然很大情绪,明显感觉到对方说话声音大了点,情绪也激励了点儿,你给对方反馈,对方会说“没有啊”,然后给你解释一大堆他\u002F她为什么会这么说。这种情况下,其实对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情绪,而直接以“激烈”的方式表现出来,让别人不知道该如何与他\u002F她沟通,因为这个时候,他\u002F她说话的方式、内容,只是为了表达情绪,是不会和你讲道理的,你讲的道理,他\u002F她也是听不进去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另一种是转移到其它地方,让那些“其它人”觉得你莫名其妙。\u003C\u002Fb\u003E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某些人突破莫名其妙对你发火,你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感觉自己也没有做错什么,跟他反驳,他会不断辩解,你觉得莫名其妙。最常见的现象是在公司受了气,回家冲老婆\u002F老公、小孩发火,当然这里说的发火,是他\u002F她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有情绪、自己受了伤。\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以上两种方式,都是自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情绪,然后冲其它人发火,别人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莫名其妙的“被”伤及无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二、有意识的宣泄或承受\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情绪发生时,自己有没有意识,有一个质的区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自己没有意识,我们就会把情绪压抑下去,或者下意识的以“消极的方式”表现出来或者转移到其它地方。这种情况下,情绪会附带在我们的言行中,变相去表达,让我们的行为不受控,我们以为自己在表达内容,实际上是在潜意识的表达情绪,别人不知道我们为什么会这样子,变得不讲道理,有时候,我们也自己也觉得,为什么自己控制不了自己,其实都是情绪惹的祸,而自己并不知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对情绪的敏感觉察(即有情绪时,能很好的意识到自己的情绪)最大的益处在于,我们知道自己有情绪,也知道自己这样说、这样做有发泄情绪的因素在里面,当效果不好时,我们就可以及时调节,情绪也就变得可控。\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常见的“有意识的情绪管理方法”,就是\u003Cb\u003E“有意识的宣泄”\u003C\u002Fb\u003E,即,我们意识到自己有情绪,并选择一种方式去宣泄(表达、体育运动、睡觉、唱歌、看电影等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时候在沟通过程中,我们意识到自己有了情绪,也意识到自己的声音大了点,语速快了点,觉察到了自己的情绪。当沟通不畅时,或者因自己带情绪的表达方式让沟通效果不理想时,我们可以意识到是自己的情绪在作怪,就可以及时调节、控制,这也是很多擅长沟通的人经常做的,他们会主动承认自己有点刚才有点情绪,当他们这样表达时,一般换来的,都是对方的理解和真诚,也让沟通有了转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有意识的处理情绪还有另外一种方法,就是有意识的承受。\u003C\u002Fb\u003E我们经常会有一种误解,觉得有情绪,就应该处理掉,否则就是不好的。但是事实上,我们都知道,\u003Cb\u003E但凡那些受过各种挫折,经历过各种失败、痛苦而内心强大的人,在他们经历无数失败、痛苦的时候,当时不一定有肩膀可以依靠,也不一定有时间去宣泄自己的情绪,很多时候,他们选择了另一种方式:承受。\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孟子说“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增益其所不能。”由此看出,选择“承受”情绪所带来的心志磨炼效果。相反,那些有情绪就经常找人宣泄的人,会养成一种习惯,一旦有情绪时,就需要宣泄,\u003Cb\u003E而那些选择承受的人,每一次承受,都让内心更坚强、更强大,可以承受更强烈的情绪,当再次面临这些情绪时,他们可以波澜不惊,泰然处之。\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然,前提是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情绪,而选择去承受,这样的承受,这样的情绪处理方法,可以让我们内心更强大、更坚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三、有意识的觉察与成长\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情绪管理,再怎么管理,还是有情绪,如果消极情绪更少,积极情绪更多,岂不更好?情绪管理的另一个水平,就是觉察与成长,目的就是放下、是爱。\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情绪从本质上来讲,是动机、欲望满足与否的表现,欲望满足时,我们开心、高兴、兴奋,各种积极情绪。欲望没有实现时,我们伤心、生气、愤怒,各种消极情绪。\u003Cb\u003E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我们有欲望,我们易受伤害。\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我们的大部分欲望,来源我们成长过程中的欲求未被及时满足,我们太容易受伤害,也源于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没有及时得到父母等“重要他人”的认可与支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每一次情绪的发生,其实都是我们觉察与成长的机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觉察情绪过程中的心理感受、身体反应,可以让我们对自己更了解、对身体更敏感,对自己的了解和对身体的敏感,可以提高自己的直觉能力,提升自己的灵性水平,让我们更容易与自己、他人、自然联结。\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觉察的同时,也是机会,让我们可以深入去分析自己的行为模式,分析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那些未满足的欲望与期待,然后通过“接纳”、“原谅”、“转变”等方式放下、成长,如此,我们在面临很多情境时,可以放下自己的欲求与原来的应对方式,也就不会再有情绪,也就可以坦然应对。\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当我们那些负面的情绪越来越少,那些被压抑的,没有表现机会的自我实现动机、爱的欲求就会自然表现出来。\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我们原来帮助他人是为了证明自己或者改变他人时,我们就会对他人有期待,当他人没有按照我们建议去做时,我们就会伤心、失望,也会影响我们下次继续帮助他。当我们不再需要再证明自己的价值而自身充满能量,也可以接纳他人的现状而只是真诚的想协助他人成长时,我们就会放下期待,当他们没有听从我们的建议时,我们也可以坦然接纳,并鼓励他继续成长,这时,我们对他人帮助就只是单纯的爱与帮助,这样,他们失败时,我们会坦然,他人也不会有失败与改变的压力。如此,则负面的情缘会越来越少,积极的情绪会越来越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实,每次情绪的产生,都是我们成长的机会,问题是,我们是否把它当成机会,又是否抓住了机会。\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5:40:16.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0,&collapsedCount&:0,&likeCount&:4,&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64feca0a_r.jpg&,&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reviewers&:[],&topics&:[],&adminClosedComment&:false,&titleImageSize&:{&width&:600,&height&:400},&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excerptTitle&:&&,&column&:{&slug&:&self-analysis&,&name&:&自我分析与成长&},&tipjarState&:&inactivated&,&annotationAction&:[],&sourceUrl&:&&,&pageCommentsCount&:0,&hasPublishingDraft&:false,&snapshotUrl&:&&,&publishedTime&:&T13:40:16+08:00&,&url&:&\u002Fp\u002F&,&lastestLikers&:[{&bio&:&学生&,&isFollowing&:false,&hash&:&2531822eba06e976c3e33&,&uid&:463300,&isOrg&:false,&slug&:&lywee123&,&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name&:&lywee123&,&profileUrl&:&https:\u002F\\u002Fpeople\u002Flywee123&,&avatar&:{&id&:&03b42d62450ffcbbea22&,&template&:&https:\u002F\\u002F50\u002F{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isBanned&:false},{&bio&:&i am nobody.&,&isFollowing&:false,&hash&:&592de80dcc2db0f71d26fe&,&uid&:44,&isOrg&:false,&slug&:&james-wan-93&,&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name&:&J.Wan&,&profileUrl&:&https:\u002F\\u002Fpeople\u002Fjames-wan-93&,&avatar&:{&id&:&16d1d99d4&,&template&:&https:\u002F\\u002F50\u002F{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isBanned&:false},{&bio&:&一个喜欢心理学的美术生,&,&isFollowing&:false,&hash&:&0fec77f97b17fa9e6aabf&,&uid&:212700,&isOrg&:false,&slug&:&bohene&,&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name&:&Bohene&,&profileUrl&:&https:\u002F\\u002Fpeople\u002Fbohene&,&avatar&:{&id&:&e1a3d57ea&,&template&:&https:\u002F\\u002F50\u002F{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isBanned&:false},{&bio&:&互联网从业者
喜好养生之道 天高雾远 稍安勿躁&,&isFollowing&:false,&hash&:&7aaea2e2c67cb&,&uid&:76,&isOrg&:false,&slug&:&magshine&,&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name&:&艶丽&,&profileUrl&:&https:\u002F\\u002Fpeople\u002Fmagshine&,&avatar&:{&id&:&1ad363c78&,&template&:&https:\u002F\\u002F50\u002F{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isBanned&:false}],&summary&:&\u003Cb\u003E题记:\u003C\u002Fb\u003E现在各种情绪管理课程和方法,都在强调大家不要压抑情绪,要宣泄,事实上,情绪不一定要宣泄,也不一定只到宣泄为止,还有更好的方法:承受与成长。如果说情绪管理也有一个从低到高的水平之分的话,我觉得应该是从“无意识的压抑与或泄”到“有意识的…&,&reviewingCommentsCount&:0,&meta&:{&previous&:{&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50\u002Fdf0b20ea5e695ffca7449_xl.jpg&,&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topics&:[],&adminClosedComment&:false,&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excerptTitle&:&&,&author&:{&bio&:&自我分析导师、心理咨询师,微信公众号:yxhua6626,欢迎关注!&,&isFollowing&:false,&hash&:&6c2eab73dcec9f4a4a8da6&,&uid&:578400,&isOrg&:false,&slug&:&yxhua&,&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自我分析导师、心理咨询师&,&name&:&袁小华&,&profileUrl&:&https:\u002F\\u002Fpeople\u002Fyxhua&,&avatar&:{&id&:&e033f58ecbb8b7f07d4ef2&,&template&:&https:\u002F\\u002F50\u002F{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isBanned&:false},&column&:{&slug&:&self-analysis&,&name&:&自我分析与成长&},&content&:&\u003Cp\u003E\u003Cb\u003E题记:\u003C\u002Fb\u003E本人心理咨询师一枚,擅长个案咨询、团体咨询,至于培训技能,有待提升,然而本职工作却是企业内部培训师,所以从心理咨询的视角为公司设计了一个管理人员培训方案(此方案目前正在执行),与大家分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与传统培训相比,心理咨询式的助人改变过程尤其侧重以下几个方面:\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来访者的改变动机:无数研究证明,来访者强烈的改变动机和咨询过程中的积极配合,是心理咨询最有效的改变因素,你没办法帮助一个自己不想改变的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心理咨询,是咨询师协助来访者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是教导来访者改变,更不是说教。在这个过程中,来访者本身的体验和经验是至关重要的,咨询师只是协助者,来访者自己找到的解决方法,才最适合他,也最有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3、改变没有发生,往往因为有更深层次的、潜意识的原因,需要协助来访者一起探索,让潜意识的内容浮出水面,问题才有可能解决,否则,始终在原地打转,或者变换不同的问题形式出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4、如果没有效果,来访者再也不会来了。咨询是按次、按小时收费的,如果咨询没有为来访者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来访者下次、而且以后也不会来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结合以上几条原则,我设计的管理人员培训方案如下:\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一、“每月进步一点”管理人员行动学习计划\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解决的问题:\u003C\u002Fb\u003E公司将“创新、学习”作为企业文化,同时希望管理人员不断成长,希望各个部门不断完善工作,然而讲的多,效果却不明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方案:\u003C\u002Fb\u003E要求各个部门负责人每季度初做一个成长计划,其中包括三部分内容:1、部门负责人个人成长计划;2、部门团队建设或成员培养计划;3、部门工作创新或改善计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以上三部分内容,要求每月改变、进步一个点。部门负责人每月进步一点或者学习一点新知识。部门负责人每月要做一项新的团队建设或者下属培养工作,并且有效果。各部门要在原来工作基础上每月做一点完善或者创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以上计划需要在每个季度初向公司高层及其它管理人员汇报,季度结束后再汇报完成情况,并且由公司高层进行打分,前三名有团队奖励,最后一名报名现场表演节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设计原则:\u003C\u002Fb\u003E1、讲的再多,不如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每月坚持改变一点,讲没有用,做了才有效果;2、让公司高层参与,并且现场汇报、评分,激发各部门负责人的改变动机,同时也通过奖励的方式激发大家的竞争动机、表现欲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方案的主要心理咨询原则是激发管理人员的改变动机,把学习、创新作为一项工作要求,公司高层参与监督、评比,确保大家有动机去改变、完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二、两周一次的“行动学习+分享”计划\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从15年开始,公司已固定每两周进行一次管理人员培训,但是因为一直采用的是传统培训方式,且都是内部人员分享,讲师不专业,所以效果不理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解决的问题:\u003C\u002Fb\u003E让培训有效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方案:\u003C\u002Fb\u003E将管理人员培训改为“行动学习”方式进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先对管理人员、公司高层进行调研,确定公司目前管理人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或管理人员目前最感兴趣话题,作为行动学习的主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一次行动学习,以分组的方式让所有管理人员讨论在“该主题上”自己所面临的困扰、导致的结果,分析存在的原因并分享各自的有效解决方法,并通过讨论形成部分可解决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制定执行计划和时间安排,培训结束后即开始执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将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出来,由培训师带队,安排有兴趣的2-4人形成研究小组,收集相关资料,于下次培训时向大家分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二次或者后续行动学习(如果两次没有解决问题,需要持续培训直到解决为止),首先分享第一次行动学习计划的执行情况与效果,然后由培训师带领的研究团队分享收集到的资料,并制定新的解决方案、执行安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下次培训前先调研“该主题”问题最终的解决情况,如果解决,即安排下一个问题的行动学习,如果没有解决,继续该主题的行动学习,直到解决为止,然后再安排下一个主题的培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设计原则:\u003C\u002Fb\u003E1、培训的主题一定是公司当下面临、且是大家真正想解决的问题,这样的主题大家才有兴趣参与;2、采用行动学习的方式让大家分享自己的问题、分享有效的解决方法,并讨论形成解决方案,大家自己找到的方法,才是适合自己的方法;3、第一次行动学习之后的资料收集以第一次的分享结果和大家的讨论为基础,只收集尚未解决问题的相关资料,大家已经尝试过无效的方法不再分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方案的心理咨询设计原则是让大家自己确定培训主题,并讨论、形成解决方案,这样的方案才贴近大家的生活、工作、经验基础,才最有效,而且培训师的后续分享完全以大家的讨论为基础,可以大大提升分享的针对性和有效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三、管理人员“个性化”学习、成长计划\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解决的问题:\u003C\u002Fb\u003E集中培训可以解决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但是每个人的兴趣点、问题深度不一样,此方案的目的在于解决大家的个性化问题,并协助大家解决深层次问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方案:\u003C\u002Fb\u003E此方案包括两部分内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一部分:要求所有管理人员每月结合自己当下最感兴趣的问题或者最想解决的问题,在公司内部寻找一位在此方面擅长的“师傅”,然后向他\u002F她请教,要求每月寻找一位师傅,且与师傅每周至少交流一小时,每月结束后需要填写学习报告,由培训专员进行跟进执行情况并督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二部分:由培训师协助管理人员制定“个人成长计划”,每个季度选择3位管理人员,先对管理人员做人、做事效果进行调研,调研上级、下属、平级管理人员和其它相关公司同事的反馈,将反馈整理汇总与该管理人员一起了解大家对他的反馈,协助管理人员分析原因并制定成长计划,培训师每周跟进执行效果并与管理人员探讨如何改进方案,通过3个月的时间协助3位管理人员解决目前困扰他们的主要问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设计原则:\u003C\u002Fb\u003E1、让管理人员每月结合自己的兴趣点自己找一位师傅交流学习,即能满足个性化需求,且交流、问答的方式更能针对性解决问题;2、主动找师傅学习,这种性质的沟通比平时的工作沟通更私人化、更深入,有助于促进“师傅”与“徒弟”关系,如果每个管理人员每月与一位师傅建议个人关系,12个月与12人建立比较深入的关系,将极大促进管理团队的合作深度,促进部门之间的高效沟通与配合;3、为需要的管理人员制定个性化“成长方案”可以协助管理人员解决深层次问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方案的心理咨询设计原则主要在于为来访者提供个性化成长方案,且协助管理人员解决深层次问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以上为我为公司制定,且已在执行的16年管理人员培训方案,核心的原则还在于有效,因为15年也尝试过传统的培训方式,发现效果并不理想,对于我们这种小公司(200人左右)来说,邀请外部专业讲师,没有经费,自己内部的讲师又不专业,与其做一些无效的培训,不如将“培训”转向“学习设计”,为公司设计一些学习制度、流程与方案,让大家主动学习,然后在关键环节提供支持,这样即能提高培训效率,又能提升培训效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将“培训”向“学习设计”的转向过程中,心理学、心理咨询的一些学习、改变原理、方法,是非常有效的,也希望更多的HR朋友、更多的企业管理人员能够接触心理学、心理咨询,让心理学、心理咨询进入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助力企业提升个人、组织绩效。\u003C\u002Fp\u003E&,&state&:&published&,&sourceUrl&:&&,&pageCommentsCount&:0,&canComment&:false,&snapshotUrl&:&&,&slug&:,&publishedTime&:&T16:23:35+08:00&,&url&:&\u002Fp\u002F&,&title&:&一个心理咨询师设计的管理人员“培训方案”&,&summary&:&\u003Cb\u003E题记:\u003C\u002Fb\u003E本人心理咨询师一枚,擅长个案咨询、团体咨询,至于培训技能,有待提升,然而本职工作却是企业内部培训师,所以从心理咨询的视角为公司设计了一个管理人员培训方案(此方案目前正在执行),与大家分享!\u003Cb\u003E与传统培训相比,心理咨询式的助人改变过程尤其…\u003C\u002Fb\u003E&,&reviewingCommentsCount&:0,&meta&:{&previous&:null,&next&:null},&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sCount&:0,&likesCount&:4},&next&:{&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50\u002Fe52d1ce177d0cfb797b2_xl.jpg&,&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topics&:[],&adminClosedComment&:false,&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excerptTitle&:&&,&author&:{&bio&:&自我分析导师、心理咨询师,微信公众号:yxhua6626,欢迎关注!&,&isFollowing&:false,&hash&:&6c2eab73dcec9f4a4a8da6&,&uid&:578400,&isOrg&:false,&slug&:&yxhua&,&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自我分析导师、心理咨询师&,&name&:&袁小华&,&profileUrl&:&https:\u002F\\u002Fpeople\u002Fyxhua&,&avatar&:{&id&:&e033f58ecbb8b7f07d4ef2&,&template&:&https:\u002F\\u002F50\u002F{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isBanned&:false},&column&:{&slug&:&self-analysis&,&name&:&自我分析与成长&},&content&:&\u003Cp\u003E\u003Cb\u003E题记:\u003C\u002Fb\u003E职业生涯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成长任务,也会面临特定的成长问题,如果发展的好,可以实现跳跃式发展,如果被自己的个性特点、能力所困,则可能永远只在较低的水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无论我们规划与否,每个人的职业生涯都会呈现一定的发展规律,这跟人本身的年龄、经验、心智发展有关系,如果规划的好,可以及时发现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学习、成长,快速发展。如果没有反思与规范,则容易陷在问题中,被自己个性特点所困,始终在原地踏步,或者到一定的职业发展瓶颈后就无法突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职业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会面临特定的成长任务,也会面临特定的成长难题,大体上来讲,职业生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第一阶段:成长与探索期\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刚从学校毕业,我们对自己不了解,对职场不了解,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能做什么。所以,职业生涯的第一个阶段,从学校毕业,进入社会开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主要任务:\u003C\u002Fb\u003E1、了解自己真正喜欢做什么、擅长做什么、适合做什么;2、了解职场环境,了解自己所从事行业、岗位,自己所感兴趣的行业、岗位的职业发展路径与能力发展路径;3、提高职业素养、工作能力与专业能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目标:\u003C\u002Fb\u003E掌握基本工作能力,为职业生涯形成定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周期:\u003C\u002Fb\u003E大概1-6年,个人成长速度不同,时间不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常见问题:\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主动性差。人对自己、职场的了解,主要依赖经验的丰富性,而主动性差的人,总是等着其它人给他安排,接触、锻炼的机会就少,能力发展的慢,认识自己、了解职场的速度也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抗挫折能力差。很多人无法承受职场压力与挫折,经常换工作,而能力、素质、视野、岗位的发展,都需要一定时间积累,那些无法承受挫折不停换工作的人,发展速度明显会慢很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3、不能为自己、他人承担责任。有些人总喜欢发牢骚,抱怨同事、抱怨领导、抱怨公司,不愿意为自己的选择、行为承担责任,遇到问题,总是逃避,就会错失学习的机会,也不被它人喜欢,发展的速度慢,职业发展天花板也低,没有哪个公司会把高层岗位交给一个不愿意承担的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4、缺乏目标与勇气。如果说前面三个特征主要影响职业发展的速度,那么目标与勇气则主要影响职业发展的高度,一个人只有为自己树立了较高的目标,并且有勇气去突破自我、环境限制,才有可能实现较高的抱负,很多人始终在原地踏步,根本原因在于,要不他本来就没有什么理想、目标,要不就是他没有勇气去突破,害怕承担更大的压力与失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成长建议:\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无论什么样的公司、什么样的领导,都有值得你学习、成长的地方,在好的领导、公司帮助你培养自信、提高工作能力,差的公司、领导磨练你抗挫折、抗压能力,问题是,你是否抓住了机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如果你在一个公司已经没有发展空间,也没有成长机会,请及时离开,尝试不同的工作,可以让你更了解自己、了解职场、了解社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3、想想自己想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如果你选择安逸,也接纳自己的“不成功”,如果你选择成就,请先给自己一个目标,必要的时候,鼓起勇气去突破,成功是争取的,不是等来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第二阶段:定位与发展期\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主要任务:\u003C\u002Fb\u003E根据职业定位,按自己选择的职业方向与生活方式工作、生活,为自己的生活目标、职业目标奋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目标:\u003C\u002Fb\u003E生活幸福、工作有成、经济自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周期:\u003C\u002Fb\u003E大概10-30年,个人成长速度不同,时间不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通过第一阶段的探索,会形成以下三种职业发展类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一)选择舒适\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些人,比较幸运,找到了相对合适的工作,而自己本身也没有太大的目标与理想,没有勇气去突破,随着时间流逝,慢慢适应了现在的工作,即使换工作,也选择相似的职业、岗位,没有太大的突破与追求。而且很多这样的岗位、职业从开始工作就可以大概看到发展空间,甚至自己一辈子可能达到的高度,但是总有些人选择安逸,选择生活而不是事业,这也是一种职业发展规划,关键是,愿意为自己选择承担责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常见问题:\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选择安逸但总放不下遗憾。真正“选择”安逸生活的人其实并不多,大多数人都是因为各种原因“被迫”适应,但是内心总有些遗憾,觉得没有去闯荡更广阔的世界或者实现更大的人生抱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成长建议:\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对于那些放不下遗憾的人,建议接纳自己的选择,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同时从目前的工作中寻求创新、寻找意义,其实工作本身本无大小之分,关键是你自己是否能从中寻得意义,如果能从平凡的工作中找到不平凡的意义与价值,那也是一种成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快乐工作、认真生活。选择安逸的人,更应该认真生活,一方面从生活中获得工作中无法获得的满足,另一方面,也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如果在工作场合混日子,生活再平淡无奇,那人生也实在无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二)持续探索\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些人,因为自身个性及机会等各种原因,始终在探索,始终在不同的公司、职位、岗位尝试,始终在变化,感觉总是定不下来。这有两种情况:一种人本身喜欢变化,固定的生活让他感觉乏味,所以经常变;另一种人是因为个性原因,无法坚持,总是想找更适合自己的环境,但总也找不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常见问题:\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选择变化的生活,但是变化的生活让自己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无法持续提升,导致社会地位、待遇无法持续提高,很难面对社会与家人的评价压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有些人总是变,是因为好高骛远,不愿意脚踏实地,自己不愿意承担、坚持,又总抱怨环境,所以总是觉得环境不好,总想找更好的环境,可惜的是,没有哪个环境是为他私人定制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成长建议:\u003C\u002Fb\u003E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从自己开始改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三)为事业奋斗\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些人,通过第一个阶段的探索,找到了自己的事业方向,开始努力、拼搏,为理想、目标而奋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常见问题:\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坚持是最难的,很多人开始都有远大的理想、抱负,但无论创业、还是成就事业,过程中的辛苦与压力,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承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成长建议:\u003C\u002Fb\u003E坚持、调整、再坚持、再坚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第三阶段:自省与实现期\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通过前半生努力,实现经济自由,不再需要为生存所迫工作,便有机会重新梳理自己的生命价值,选择做一点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或者对社会有意义的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主要任务:\u003C\u002Fb\u003E反思生命的意义与价值,选择生活方式或自我实现的途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目标:\u003C\u002Fb\u003E做自己真正喜欢或有价值的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周期:\u003C\u002Fb\u003E大概40岁至晚年,个人成长速度不同,时间不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常见问题:\u003C\u002Fb\u003E有些人在反思的时候可能会觉得自己一事无成,陷在内疚与自责之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成长建议:\u003C\u002Fb\u003E接纳自己的生命历程,多选择积极、下面的方面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以上发展阶段,均因个人的不同起点、成长速度不同而不同,有些人可能到第二个阶段后便停止了,而有些人,可能在第一个阶段就找到了需要自己一生坚守的事业。\u003C\u002Fp\u003E&,&state&:&published&,&sourceUrl&:&&,&pageCommentsCount&:0,&canComment&:false,&snapshotUrl&:&&,&slug&:,&publishedTime&:&T21:23:24+08:00&,&url&:&\u002Fp\u002F&,&title&:&职业生涯三阶段,你在哪儿?如何破?&,&summary&:&\u003Cb\u003E题记:\u003C\u002Fb\u003E职业生涯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成长任务,也会面临特定的成长问题,如果发展的好,可以实现跳跃式发展,如果被自己的个性特点、能力所困,则可能永远只在较低的水平。无论我们规划与否,每个人的职业生涯都会呈现一定的发展规律,这…&,&reviewingCommentsCount&:0,&meta&:{&previous&:null,&next&:null},&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sCount&:0,&likesCount&:1}},&annotationDetail&:null,&commentsCount&:0,&likesCount&:4,&FULLINFO&:true}},&User&:{&yxhua&:{&isFollowed&:false,&name&:&袁小华&,&headline&:&自我分析导师、心理咨询师&,&avatarUrl&:&https:\u002F\\u002F50\u002Fe033f58ecbb8b7f07d4ef2_s.jpg&,&isFollowing&:false,&type&:&people&,&slug&:&yxhua&,&bio&:&自我分析导师、心理咨询师,微信公众号:yxhua6626,欢迎关注!&,&hash&:&6c2eab73dcec9f4a4a8da6&,&uid&:578400,&isOrg&:false,&description&:&自我分析导师、心理咨询师&,&badge&:{&identity&:null,&bestAnswerer&:null},&profileUrl&:&https:\u002F\\u002Fpeople\u002Fyxhua&,&avatar&:{&id&:&e033f58ecbb8b7f07d4ef2&,&template&:&https:\u002F\\u002F50\u002F{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isBanned&:false}},&Comment&:{},&favlists&:{}},&me&:{},&global&:{&experimentFeatures&:{&ge3&:&ge3_9&,&ge2&:&ge2_1&,&nwebStickySidebar&:&sticky&,&androidPassThroughPush&:&all&,&newMore&:&new&,&liveReviewBuyBar&:&live_review_buy_bar_2&,&liveStore&:&ls_a2_b2_c1_f2&,&searchHybridTabs&:&without-tabs&,&isOffice&:&false&,&homeUi2&:&default&,&answerRelatedReadings&:&qa_recommend_with_ads_and_article&,&remixOneKeyPlayButton&:&headerButton&,&asdfadsf&:&asdfad&,&marketTab&:&market_tab_old&,&qrcodeLogin&:&qrcode&,&isShowUnicomFreeEntry&:&unicom_free_entry_off&,&newMobileColumnAppheader&:&new_header&,&zcmLighting&:&zcm&,&favAct&:&default&,&appStoreRateDialog&:&close&,&mobileQaPageProxyHeifetz&:&m_qa_page_nweb&,&iOSNewestVersion&:&4.2.0&,&default&:&None&,&wechatShareModal&:&wechat_share_modal_show&,&qaStickySidebar&:&sticky_sidebar&,&androidProfilePanel&:&panel_b&,&nwebWriteAnswer&:&default&}},&columns&:{&next&:{},&self-analysis&:{&following&:false,&canManage&:false,&href&:&\u002Fapi\u002Fcolumns\u002Fself-analysis&,&name&:&自我分析与成长&,&creator&:{&slug&:&yxhua&},&url&:&\u002Fself-analysis&,&slug&:&self-analysis&,&avatar&:{&id&:&24e7d38abcd4ada7ddf3cbcd&,&template&:&https:\u002F\\u002F{id}_{size}.jpeg&}}},&columnPosts&:{},&columnSettings&:{&colomnAuthor&:[],&uploadAvatarDetails&:&&,&contributeRequests&:[],&contributeRequestsTotalCount&:0,&inviteAuthor&:&&},&postComments&:{},&postReviewComments&:{&comments&:[],&newComments&:[],&hasMore&:true},&favlistsByUser&:{},&favlistRelations&:{},&promotions&:{},&draft&:{&titleImage&:&&,&titleImageSize&:{},&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can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title&:&&,&titleImageUploading&:false,&error&:&&,&content&:&&,&draftLoading&:false,&globalLoading&:false,&pendingVideo&:{&resource&:null,&error&:null}},&drafts&:{&draftsList&:[],&next&:{}},&config&:{&userNotBindPhoneTipString&:{}},&recommendPosts&:{&articleRecommendations&:[],&columnRecommendations&:[]},&env&:{&edition&:{},&isAppView&:false,&appViewConfig&:{&content_padding_top&:128,&content_padding_bottom&:56,&content_padding_left&:16,&content_padding_right&:16,&title_font_size&:22,&body_font_size&:16,&is_dark_theme&:false,&can_auto_load_image&:true,&app_info&:&OS=iOS&},&isApp&:false},&message&:{&newCount&:0},&pushNotification&:{&newCount&:0}}}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