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鲁迅纪念馆馆,

一个人,一座纪念馆_企业平台_中国煤炭网
一个人,一座纪念馆
 作者:李洁夫 中国煤炭报
当别人进入梦乡时,田宏生还在聚精会神地研究资料
在没有人参观的时候,田宏生会一个人呆在馆内细细琢磨
  他是馆长,博古通今;他是管理员,一丝不苟;他是讲解员,游刃有余;他是治安员,任劳任怨;他是保洁工,勤勤恳恳;他是看门人,夜以继日;他是守护者,无怨无悔。
  冀中能源集团井陉矿区万人坑纪念馆位于石家庄市西部50公里的井陉矿区境内,纪念馆前身是万人坑纪念遗址,1999年被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纪念馆主体工程破土动工,2003年通过专家验收,2004年4月正式开馆。
  寻根!历时数年搜集史料
  田宏生正式的身份是井陉矿区万人坑纪念馆的馆长,但在实际工作中他却身兼数职。因为从2007年开始,由于嫌这里待遇低,工作过于枯燥,其他工作人员相继离开,后来纪念馆里就只剩下他一个人了。
  田宏生的办公室兼卧室是一个不足20平方米的地下室,他一住就是7年多,为的是守住、守好矿区的历史。
  纪念馆展出图片295幅,展出实物185件,绝大部分是田宏生搜集来的。有时为了短短几十字的说明,他要花费一两个月的时间。北京理工大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天津和大连的档案馆&&田宏生四处奔波,查资料、访学者,历时数年,找到了众多珍贵资料和实物。
  坚持!5年一直忍着病痛
  田宏生认准的事儿就一定要干好,他每天晚上花2个小时读书,研读有关井陉矿区的文史资料,先后撰写了《万人坑的血泪控诉》《历史典籍中的井陉矿区》等十余篇文稿。他不会用电脑,所有的文字资料都要靠手写。几年来,他撰写的各类文稿已超过50万字。
  2006年,田宏生感到腹部隐隐作痛,经检查,医生诊断为胆囊结石,建议他立即手术。但直到今天,他都没有做。他说,疼的时候吃点药,饮食上注意一下就行。
  讲解!老伴儿当听众
  为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讲解员,在纪念馆开馆前的那段日子里,每天晚上,田宏生都让老伴儿当听众,听他讲解,找差距、提建议,他一句句读,一段段背,反复练习,不断提高,经常练到半夜。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能针对不同的参观者讲出不同的风格。
  井陉矿区万人坑纪念馆是矿工苦难史、矿区革命史、矿区发展史的浓缩。田宏生说,要守住这段历史,首先要展现好这段历史。
本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煤炭网或中国煤炭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煤炭网或中国煤炭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煤炭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国煤炭网 电话:010--
责任编辑:王会丽
o ( 13:44)
请填写评论郝柏村:中国应在22个抗日大会战地点建纪念馆_凤凰资讯
郝柏村:中国应在22个抗日大会战地点建纪念馆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报道说,郝柏村认为觉得自己有一份使命感,希望抗战历史真相能够传下来,他并呼吁中共在22个曾发生抗日大会战的地点,盖22座纪念馆。
郝柏村新书发表会致词。图片来源于网络
原标题:郝柏村:中国应在22个抗日大会战地点建造纪念馆
参考消息网7月2日报道&新媒称,台湾前行政管理部门主管郝柏村7月1日举行《郝柏村重返抗日战场》新书发表会,希望还原抗战史实,呼吁年轻世代莫忘抗战精神。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7月2日援引英媒报道,当年曾参与对日抗战的郝柏村指出,1949年以后,抗战历史在中国大陆,因内战的关系,有许多遭到隐瞒与扭曲,在台湾也逐渐被淡忘,但是八年抗战有二千万人流血,有四亿多人流泪。
报道说,郝柏村认为觉得自己有一份使命感,希望抗战历史真相能够传下来,他并呼吁中共在22个曾发生抗日大会战的地点,盖22座纪念馆。
《郝柏村重返抗日战场》一书,是郝柏村在2014年以95岁高龄,特地走访华北、华中、华南三趟旅程,重返当年抗日战争现场时所言所感,由随行四位将领傅应川、何世同、胡筑生、黄炳麟纪录整理成书。
书中除了文字、照片以外,还绘制了许多军事战略图。
解读新闻热点、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尽在凤凰网微信,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责任编辑:PN044]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405852
播放数:509410
播放数:529930
播放数:382815
48小时点击排行推荐4个北京的好去处(名人故居)以及门票价格_百度知道
推荐4个北京的好去处(名人故居)以及门票价格
梅兰芳纪念馆于1986年10月建立,坐落在北京西城护国寺街9号,是一座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占地1000余平方米。朱漆大门上悬挂着邓小平亲笔题写的匾额“梅兰芳纪念馆”。一进大门,迎面是青砖灰瓦的大影壁,影壁前安放着梅兰芳先生的汉白玉半身塑像。院内种有两棵柿子树,两棵海棠树,寓有“事事平安”之意。梅兰芳先生1961年逝世前,曾在这幽静、安适的小庭院内,度过了他生活的最后十年。  纪念馆成立后,收藏有梅兰芳夫人福芝芳及子女在1962年捐献给国家的大量珍贵文物、文献资料。  另设服务部,备有纪念品、邮品、图书和音像制品,供来宾选购。  梅兰芳()先生是我国戏曲艺术大师,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梅兰芳一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把全部精力献给了京剧艺术事业。在半个多世纪的舞台实践中,他继承传统 ,勇于革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将我国戏曲艺术的精华集于一身,创造了众多优美而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优秀剧目,发展并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大家风范的艺术流派--梅派。他对现代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他在国内外一致被誉为伟大的演员和美的化身。   门票价格:  原价:10元/人;优惠价:学生5元/人。  免费日:周二、周五下午。  人数限制:200人。  休息日:周一。
茅盾故居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东城区交道口南大街后圆恩寺胡同,是茅盾年初逝世以前居住的地方。  这是一座二进式四合院,是茅盾先生1974年-1981年最后居住的地方,里面所陈列的家具、物品、环境等所有陈设均保持原貌。故居内有三个常设展厅,分别展出“茅盾生平”以及茅盾曾用过的物品。在北京的胡同里参观这样一座老北京四合院,同时能用心感受到一代文学大师的文学和生活历程,这将是一次让人受益匪浅的精神之旅。特色项目: 北京老式四合院 、茅盾生平展。  固定陈列:茅盾生平展;茅盾最后居住场所展(1974年-1981年)。  门票价格:  原价:5元/人;优惠价:学生2元/人。   预约需求:请提前2天预约。  人数限制:100人。   休息日:周一  三
曹雪芹纪念馆在海淀区四季青乡正白旗村。是我国清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曹雪芹晚年居住的地方。日开馆。傅杰题写匾额“曹雪芹纪念馆”。  纪念馆位于香山地区,坐北朝南,东邻金山,北邻卧佛寺,西望香炉峰,南与北京植物园相邻,风景秀丽,环境幽雅。馆内建筑主要以曹雪芹当年居住的12间清代制式营房为中心,分东西两部共5个展室:    故居八景据红学家考证,《红楼梦》中的许多艺术真实,都是受香山一带自然景物启发,纪念馆一带的八大处,风格独特的景致。
恭王府 国家4A级旅游景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风景秀丽的北京什刹海的西南角,有一条静谧悠长、绿柳荫荫的街巷。在这条街巷之中,座落着一座王府,它就是现存王府中保存最完整的恭亲王府。恭亲王府的前身原为清代乾隆朝权臣和珅的第宅和嘉庆皇帝的弟弟永璘的府邸。  恭王府作为清朝亲王的府邸,其建筑布局规整、工艺精良、楼阁交错,充分体现了皇室辉煌富贵的风范和民间清致素雅的风韵。  恭王府由府邸和花园两部分组成,南北长约330米,东西宽180余米, 占地面积约61120平方米,其中府邸占地32260平方米,花园占地28860平方米。 主要景点   银安殿  嘉乐堂  多福轩  乐道堂  葆光室 锡晋斋    “福”字碑  独乐峰
 蝠池  绿天小隐门
票:30元/人,系列游70元/人(套票-含导游讲解和西楼观看表演品尝小吃)
想看更多的内容,用“北京名人故居游”搜索一下就可以了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北京宋庆龄故居】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的故居,位于北京西城区后海北沿46号。这是一卒典型的中国式庭院,走进故居,幽静的园内假山叠翠,花木成荫,清澈的湖水,曲折环绕。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原计划为宋庆龄同志在北京专门修建一座住宅,但她却以国事百废待兴,一再逊谢。最后在周总理的亲自过问下,才借此王府花园,葺旧更新。宋庆龄于1963年迁居于此,在这里工作、学习和生活了近20年直至1981年5月29日溘然长逝。
  园内原有古建筑为:前厅“濠梁乐趣”、后厅“畅襟斋”、侧厅“听鹂轩”、西厅“观花室”。超手回廓南街“南楼”,北通东厅,东接王府宅院,回廓中间建有“恩波亭”。南湖对面的假山,错落有致,筑有“扇亭”和“听雨屋”。宋庆龄从青年不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
 1.纪晓岚旧居   地址:宣武区珠市口西大街  介绍:纪晓岚旧居为两进四合院风格,前院的藤花和后院的海棠均为纪晓岚亲手所植。纪晓岚是清朝有名学者,曾领衔编纂《四库全书》,著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 2.李莲英旧居  地址:北京市崇文区崇文门外东兴隆街52号  介绍:李莲英旧居是北京多进四合院的典型代表,呈晚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宅邸最早为李莲英的私邸之一,民国时期成为民居,后成为中华戏曲学校旧址。 3.梅兰芳纪念馆  地址:北京西城护国寺街9号  介绍:梅兰芳纪念馆是典型的两进院落四合院,曾为清末庆亲王王府一部分,而后梅兰芳在这里渡过性命的最后10年。馆内珍藏着照片、剧本、纪念品等3万余件。 4.郭沫若旧居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18号  介绍:郭沫若旧居最早曾是和...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济南这13处名人故居,你知道几个?
[提要]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身为历史文化名城,济南自古以来就有着许多文人墨客造访,有许多名人轶事传颂坊间。齐鲁晚报整理了济南市区现存的13处名人故居历史与现状,其中有的被以纪念馆的形...
&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身为历史文化名城,济南自古以来就有着许多文人墨客造访,有许多名人轶事传颂坊间。齐鲁晚报整理了济南市区现存的13处名人故居历史与现状,其中有的被以纪念馆的形式保护了下来,但随着城市的转型和改造,一些名人故居却悄然消失于人们的视线中,还有一些故居的保护现状令人担忧。
  1、老舍故居
  地址:南新街58号
  南新街老舍故居是老舍先生一家人1931年到1934年在济住所,他在这里完成了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及作品集《赶集》,并写下着名的《济南的冬天》。2014年6月老舍故居被修缮为老舍纪念馆,今年开放刚满一周年。据济南市博物馆统计,纪念馆这一年的访客量达六万多人。
  经过修缮,老舍旧居被恢复为上世纪三十年代济南民居的建筑式样,整个北房和小院则被布置成老舍先生在此居住时的生活场景。修缮后的纪念馆以老舍先生在济南的生活创作为主题,分成"人民艺术家"、"老舍在济南的足迹"、"老舍笔下的济南"三大部分,以及复原景观部分。
  2、舒同、余修及李予昂旧居
  地址:南新街51号
  在老舍纪念馆西侧的居民楼院里,隐藏着两幢二层别墅小楼,目前两幢楼保存状况良好,分别被挂上了"济南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西侧楼为山东省行政管理学会的办公地点,东侧为羲之书画报社办公楼。
  据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有多位名人曾在此居住:晁哲甫(曾任山东省副省长,山东大学校长)、李予昂(曾任山东省副省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舒同(曾任山东省委第一书记)、谭启龙(曾任山东省委第一书记)、栗再温(曾任山东省副省长)、余修(曾任山东省副省长,山东省政协副主席)。
  3、张志故居
  地址:南新街63号
  南新街南段路西,有一栋七开间二层青砖楼房,颇为古典雅致,这里是有着"民国成立后山东法官第一人"之称的张志故居,张志(年),字易吾,别号寂园,四川自贡人士,早期同盟会会员,曾为山东高等审判厅厅长。素以居官廉明,执法公正,被誉为"法学大师"、"慈佛厅长",1925年遭张宗昌暗杀。
  这栋精美楼房的门窗如今几乎都被打掉,沿街一带被围起了蓝色围挡,只能看到二层。附近居民称,这座楼目前正在协商拆迁,但结果还没出来。
  4、黎玉故居
  地址:上新街80号
  黎玉()又名李兴唐。山西崞县(今原平)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被中共中央北方局派往山东,恢复和重建屡遭敌人严重破坏的中共山东省委,任省委书记。抗日战争前夕,山东省委被叛徒出卖,遭到破坏后,黎玉转入济南,靠拉黄包车做掩护从事党的地下领导工作。
  黎玉在济南担任党的地下领导时,曾在上新街80号居住,这里曾是山东地下党组织的秘密联络点。原本这是一幢四合院,坐落在连接上新街与南新街之间的一段路上。现在已经被分割为居住着十几户居民的大杂院,有原住民,也有外来租户。
  5、朱桂山故居
  地址:上新街108号
  从上新街南口往北走约200米,路东侧108号院里,有一幢十分显眼的两层红砖洋楼,楼虽不大,里面的多个房间现都被不同住户所使用,保存状况尚好。一女住户告诉记者,她已在这里生活了一二十年,但并不清楚这幢楼的历史。
  其实,这是日伪时期的济南市长朱桂山故居,朱桂山名五丹,字桂山,单县人。1911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参加中国同盟会。济南沦陷后,在日本侵略军扶植下,朱桂山于1938年1月出任伪济南治安维持会副会长。同年3月至1942年12月任伪济南市市长,沦为汉奸。
  这幢洋楼虽是负面人物故居,但建筑本身却价值很大。
  6、张采丞故居
  地址:经三路80号
  张采丞原名张克亮,山东寿光人,是济南近现代着名的民族企业家。济南开埠初期,他租借商埠地区大片土地,相继建立兴顺福粮栈、兴顺福机器面粉厂、兴顺福机器榨油厂等。后又开办兴顺福机器铁工厂。1921年又创办华庆面粉厂,1926年增设酱园。1925年被推举为商埠商会会长。
  该故居建于1907年左右,位于济南老商埠项目开发范围内,是一座中西合璧的两层小石楼。如今已被修缮一新。目前虽然已经对社会开放,但普通人还不可随便进出,需联系管理人员。
  7、路大荒故居
  地址:曲水亭街8号
  路大荒,原名路鸿藻,淄博人。被誉为"蒲学研究第一人",曾为省立图书馆馆长。倾注大量时间和精力,致力于蒲松龄着作与生平的研究,编有《聊斋全集》、《蒲松龄集》。为研究蒲松龄及其着作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路大荒有一处故居位于大明湖畔秋柳园街25号,2006年5月被拆。如今曲水亭街东边的这所故居挂着牌匾,十分醒目,门口挂着文保标志和路大荒简介。1950年,路大荒同家人定居在曲水亭街,并整理出版了100多万字的《蒲松龄集》,这里因此又被称为"曲水书巢"。但如今的大杂院却没有了曾经的书卷气息,多为外来租户。
  8、鞠思敏故居
  地址:县东巷105号
  鞠思敏,名承颖,字思敏,现代爱国教育家,山东荣成人。早年加入同盟会,后投身教育事业,曾任山东省高等师范学校校长。1913年创办济南私立正谊中学并任校长。他的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对山东教育的发展影响巨大,被称为"山东的蔡元培"。
  位于县东巷的鞠思敏故居也是一处小小四合院,院门前的文保牌匾不知何时没了。据西屋的住户介绍,除了东屋是公房,现在北、西、南屋都属私人所有,但住在里面的也都是租户。记者前去探访时,由于东屋漏雨严重,正在拆建重修,其他屋顶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漏水现象。
  9、陈冕状元府
  地址:鞭指巷9号、11号
  陈冕,字冠生,清代后期状元,曾任翰林院编修,掌修国史。24岁中状元,是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状元之一,陈冕由于为官清廉,体恤百姓,多次捐家财赈灾,也被推举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建树的八位状元之一。光绪十九年,陈冕因赈灾劳累过度病逝,时年只有34岁。史书记载,他出殡时从济南西门到十里河状元墓的路上,挤满了为他送葬的百姓。
  如今的状元府是省级文保单位,在鞭指巷有两处院落,两个门楼及靠街的外墙还保存着原有的风貌,但里面的院落却已破旧不堪,有大大小小20多户人家租住在此。此前,状元府曾多次被媒体报道,由于年久失修,房屋破损严重,但因产权单位破产,一直无人维修。
  10、张东木故居
  地址:锦缠街24号
  张东木,又名张树栋,山东省桓台县城关乔家庄人。1937年7月于北京辅仁大学肄业后回到了济南,成了"东元盛"的少东家。张东木接掌染厂以后,积极探索,创出了"名驹"和"双鱼"两个独步省内外二十年的名牌,名气很大,影响范围甚至到了东南亚一带。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济南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张东木故居及东元盛染坊旧址,是如今隐藏在锦缠街一片住宅楼间的多个平房院落,都是红砖黑瓦,与周围楼房对照鲜明,这里还曾是电视剧《大染坊》故事的原型。其中,锦缠街47号的四合院保存十分完整,但红色院门紧锁,附近居民称未见有人在此居住。
  11、张怀芝住宅
  地址:趵突泉公园内
  张怀芝故居又称张家大院,如今已被改造成了趵突泉的万竹园。张家大院始建于明代,经过数百年的起起落落,到了20世纪初,已被好几家豪绅瓜分,部分还成了菜园子。
  1916年,时任山东督军的张怀芝在此大兴土木。征集大江南北的能工巧匠为其施工,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张家大院方告竣工,形成了一组江南园林与北方庭院相结合的建筑群。园内白云泉、万水泉、东高泉均为当时的七十二名泉。1980年政府将该地划归济南市园林局管理,1986年被并入趵突泉公园。
  12、王士祯故居
  地址:大明湖景区内
  王士祯,山东桓台人,别号渔洋山人。因赋有《秋柳》诗风靡一时,清顺治十四年秋,24岁的王士祯与济南一众名士集会于大明湖南岸天心水面亭,即景挥毫赋《秋柳》诗四章,震惊文坛,后来历下文人在此成立"秋柳诗社",并建馆舍多间,称"秋柳园"。王士祯故居原位于秋柳园街21号,现在的秋柳园位于大明湖东南岸,2009年于原址之上恢复建成,占地17500平方米,包括天心水面亭、秋柳诗社、谭艺轩、信古斋、镜亭、瑶榭、秋柳人家等景点。
  13、秦琼故宅
  地址:五龙潭公园内
  秦琼故居原建于唐朝。传说秦琼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建立唐朝后,便在家乡济南建造了豪华的宅邸,名为国公府。后来唐朝统治者又建成了秦琼祠堂。由于秦琼的年代距今上千年,秦琼故居及祠堂的具体位置很难考证。但唐代之后历朝历代都会重修秦琼祠,祠堂的地点也逐渐固定在了五龙潭边。因此目前的秦琼故居,其实是秦琼祠堂旧址。而秦琼真正居住过的地方,已经无从考证。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拨打新闻热线0,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提供新闻线索。
[责任编辑:杨凡、李树竹]
手机安装浏览更多山东资讯
济南名人故居
大家都在看
齐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山东广播电视台下属21个广播电视频道的作品均已授权齐鲁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公司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山东省广播电视台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鲁迅纪念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