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药 副作用有哪些?? 个有什么作用? 用于什么部位??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论文]挥发性麻醉药与烷烃相加作用的研究_(全文)》
下载积分:3200
内容提示:《[论文]挥发性麻醉药与烷烃相加作用的研究_(全文)》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11:35:54|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论文]挥发性麻醉药与烷烃相加作用的研究_(全文)》
官方公共微信全麻与局麻相比,真的对身体的伤害更大吗?
按投票排序
还是那句话,脱离条件和剂量来谈论危害就是耍流氓同样的全麻药,用在Michael Jackson身上就是致死,然而每天世界上上百万的人在用,为什么就很安全呢?同样的局麻药,合理的应用,对全身影响就微乎其微。但是为什么有些病例会出现局麻药中毒甚至致死呢?要讨论这个问题,至少得首先明白,所谓的全麻和局麻,到底是指什么。狭义的局麻指应用局部麻醉药(Local anesthetics)在手术部位进行局部浸润、阻滞,阻断感觉神经对疼痛刺激的传导的麻醉方式。但是这种麻醉方式的应用是受限的,只能用于一些浅表、范围小的手术,比如一些眼科手术,或者局部的肿块切除,对于较大的手术是无能为力的。而全身麻醉则是应用一系列药物达到的一种特殊的状态,在此状态下,人体被镇静,进而失去意识、痛觉,并维持某种程度的肌肉松弛状态,可以利于几乎所有手术的进行。我们容易看出,局部麻醉,应用的药物单一,作用局限,对全身影响小,但是一旦局部麻醉药被大量吸收入血以后,就可以引起中枢神经、循环系统的副作用,最严重的甚至可以引起心脏停跳。因此,局部麻醉药的应用量是有条件的,比如利多卡因的安全剂量为3mg/kg体重(加入肾上腺素后减少入血,可以放宽至7mg/kg体重)。而全身麻醉的用药,则是多种药物的共同作用。现代的麻醉用药,可分如下几类a. 全身麻醉剂,提供镇静,催眠的成分(包括让Jackson死亡的Propofol,就是现代应用最广泛,目前最完美的静脉麻醉药。另外有吸入性麻醉药,听名字就知道,是通过吸入人体给药的麻醉药物)b. 阿片类或其他镇痛药物,提供镇痛成分c. 肌肉松弛药,提供手术中需要的肌肉松弛而麻醉并不是给了药物,能让外科医生开刀就完了,因为所有这些药物给入病人体内后,身体的常规生理状态受到了影响,更何况病人也许本身就合并一系列疾病,麻醉更重要的是提供密切的术中监护,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并能最终复苏到术前状态。所以麻醉至少还包括了a. 生命体征及其身体其他内环境指标和麻醉深度的监测b. 循环、呼吸、及其他重要脏器的支持由此可见,在全身麻醉时,其实麻醉医师对于病人的管控是更为全面和细致的。而依靠现代药物和技术的进步,全身麻醉的实施也越来越安全。那么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是哪些呢?1. 药物本身的副作用。所有的药物都有其目前已明确的副作用。抑制呼吸和正常的生理反射,恶心、呕吐。但是现代药物在合理应用的条件下,都非常安全,而且多选择短效,可拮抗的药物。几乎没有任何长期副作用。2. 麻醉并发症,这可能是由于病人本身的因素引起,也有可能是麻醉实施中出现的紧急状况。例如各种麻醉操作引起的损伤,以及各种循环、呼吸方面的严重意外。举例来说,Propofol在给药后可以提供平稳的镇静、催眠甚至意识消失,但是相应的会引起呼吸抑制甚至停止,和心脏、循环的抑制。如果缺少维持呼吸循环的手段,那么就会出现严重的事件甚至死亡。这就是麻而不管带来的危害。当然有些是因为病人自身因素,例如病态肥胖或气道本身存在问题,而造成管理的困难。3. 病人合并症因素。既然是较大的手术,病人或多或少存在着原先其他疾病困扰。心肺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这些常见的夹杂症都给全身麻醉和外科手术增加了风险。一个安全的麻醉,包括了术前、术中、术后的系统管理。在麻醉和手术前,病人会得到细致的评估,对于有影响的因素,能得到合理的纠正。在手术中,病人得到了良好的支持和维持在手术后,药物被完全的洗脱、或拮抗,病人恢复到术前的生理状态。如果病情本身危重,需要支持,则在危重监护室ICU中得到进一步的治疗。因此在大手术病人中,麻醉不是简单的睡一觉。在合理应用的情况下,全身麻醉对于身体非但不存在严重伤害,反而是一种积极的治疗和支持。病人得到了合理的调整,并度过了手术这个巨大的打击。把一个危重病人的全身麻醉和一个浅表小手术的局部麻醉并列来讨论麻醉的危害是不科学的,反过来说,能用简单局麻完成手术,一定要用全身麻醉,反而是浪费。当然,有些手术的进行考虑到患者舒适度,用全身麻醉,可以消除病人对手术的恐惧感和不良体验,并提供良好的手术条件。另提一说,没有证据表明,现代麻醉药物对于健康病人神经功能和记忆功能存在长期影响。但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却是存在的。但是这又是个很大的题目了。
把“伤害”换成“影响”,此命题正确。影响有区别的原因:1、用药途径不一样:全麻是静脉用药,瞬间(原谅我科普就不说得那么专业了)就会遍布全身,也就是说,应该是全身每一个细胞都能喝到药。所以全麻后要气管插管,接呼吸机,因为支配胸腔肌肉产生呼吸的神经都麻倒了。那么他的影响是全身性的。局麻是局部注射,药物扩散范围很小,基本只有注射范围的局部神经被麻倒。2、用药量不一样:全麻时是持续的泵入,手术快完成时,麻醉师才停止泵入药,并给予一定的对抗剂,病人可以很快苏醒。总体用量是大的。局麻药一般只在手术前打一次,适用于时间短的手术,给药量少,浓度低。比如拔牙什么的,都是打的局麻药麻醉了局部的神经,一般也就1-3ml,依具体手术范围而定。但是要谈”伤害“,那么:1、全麻会在手术时给每位病人专配麻醉师,全程监测手术过程。而局麻是由手术医生注射,手术全过程是没有麻醉师的(经@蛙跳 同学指正,此处指的是狭义的局麻,即局部皮下或筋膜组织内注药那种小区域麻醉,不包括广义如硬膜外,蛛网膜下腔这种大区域麻醉)。2、所有”药“都会有伤害,但是麻醉药如今已经发展到相当安全的地步,要把一次全麻量的药液换成高度白酒喝下去,喝酒的伤害应该会比麻醉的伤害大,这不关乎酒量大不大的问题,都是全身循环,都是肝脏代谢。所以应该一次全麻的伤害还抵不上一次宿醉(个人揣度,专家别拍。。。)。全麻药代谢,全麻清醒后,一般是没有什么问题的。那些觉得一次全麻会变傻变笨的,看看咱很多聪明的领导不都是酒精沙场吗?3、全麻出问题可能是大问题,比如脑水肿之类的,那对麻醉师和麻醉科都是大的打击,出现几率大概1%不到吧(有专业人士指出应该以十万作为分母,听专业人士的!)局麻一般没有问题,偶有过敏甚至致死之类的,大概1‰吧,我估计,可以查到文献是偶有报道的。总的来说,应该是全麻相对局麻出现大问题的可能性大,但都是小概率事件。麻醉药的出现绝对是人类的福音,尤其是全麻。如果因为小概率事件而怀疑拒绝全麻,那是绝对的因噎废食。另外,男士一般痛域低,同样疼痛程度的手术,给了局麻,看上去娇贵的年轻女性术中很好配合,一声不吭,而很多青壮年男士,2、30岁左右,反而黄豆大的粗汗直淌,在手术台上杀猪似的嚎叫。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医生不顾病人疼痛而坚持局麻,其实也是不人道的。如果下次医生问你手术可以选择局麻和全麻,问你自己意愿,那么年轻男性,平时好喝两口,术中不能好好配合,紧张型人格,以上满足一条者建议就全麻吧。绝对利大于弊。非麻醉科医生,欢迎学术探讨,勿拍砖。。。
你关注麻醉的影响还不如注意力多放在手术本身还有疾病对你的影响。麻醉对你来说是一种保护措施,没有麻醉你手术根本不能够开始
一次胃镜一次视网膜手术都是全麻。25了还在念书。
全麻是过血脑屏障,作用于中枢神经吧?局麻是作用于外周神经的?期待专家确认
我试过全麻和硬膜外局麻、皮下局麻。全麻:拉肚子做无痛肠镜检查,医生说深呼吸,大概3-5秒时间,感觉眼睛很黑进入黑色深渊,特别舒服,就像很久没睡个好觉终于能睡了的感觉,然后过了几秒,感觉到痛我就说:哟 痛, 医生说:某某别紧张放松,然后就什么都不知道了,等彻底醒来后,家人说:你在苏醒阶段迷迷糊糊的让我打电话到公司安排好工作事项;(但我自己却没任何印象有这回事),然后表情看上去跟傻子一样。 反正很想睡觉,过了15-20分钟就OK了,为了安全还让朋友开车。 硬膜外局麻:做低位小肛瘘时候做的,比较不舒服,感觉比较奇妙下半身麻麻的意识很清晰当时内心就在想手机没带进来不然拍个发朋友圈啥的,不过麻醉针口部位脊椎大约2-3个月后才按下去不痛,而且苏醒过程中很奇怪,下半身无知觉,又要平躺,然后尿尿又尿不出,折腾了1晚上,心里上几经崩溃,还好护士和家人鼓励,另外心理素质还算比较强大最终没有用尿管给弄出来了。PS:另外这个肛瘘手术这尼玛痛苦简直升天了,心里和身体双重摧残,黑暗的20天,从此之后就什么都不怕了。皮下局麻:门诊小手术,GBP,针插进去那瞬间是以上几个最痛的,直入蛋蛋,起效还特慢,已经开始做了,我有痛觉,立马说:等等,我还有感觉;不过术后无任何不适。总的来讲,最舒服的还是全麻,对身体伤害最大的我感觉是硬膜外局麻,特别是对心理上压力,这辈子都没这么无助过。
楼上说的都是从专业的角度,我来说说感受吧。两年前视网膜脱落(复杂性),单眼失明三天。没办法,直接到医院就整内路手术(就是用手术刀把眼睛割开,然后注入事先准备好的硅油,利用填充物强大的压力强行顶住视网膜,在数月恢复中使其自行长回原来的位置)。手术时间,三个半小时;全身麻醉时间,六个小时。这是二十多年来第一次做手术,医生事先说会给打麻药,而且是全麻,睡一觉似的就动完手术了。。。冚家富贵,打麻药的时候痛到扑街啊!!!是在我手臂上注射的麻药,就像小时候打青霉素那种痛。大概持续了十秒,我就没有什么意识了,直到醒来。当时没觉得有什么,但术后一个月我觉得不对劲。发现自己的记忆力变差了,而且是变得出奇的差。虽说答主我不能像黄蓉他娘那么猛,好歹也是高中三年所以的英语课文都能做到一堂课背下来,没有老师和身边人不夸的。而现在变成什么样子了呢?变成了————化学老师:你叫咩名呀? 周星星:周星星! (转身问黄小龟) 化学老师:你呢? 黄小龟:黄小龟! (转身问周星星) 化学老师:你叫咩名呀? 周星星:周星星! 化学老师:你呢? 黄小龟:黄小龟! 化学老师(又问周星星):呢位同学,叫咩名呀? 周星星:周星星! 化学老师(同黄小龟讲):而家我哋开始啦,周星星同学。(出自逃学威龙)完全崩溃了有没有!这种状况持续了三个月左右,非常痛苦。然后半年不到的样子,我又做第二次手术(取出硅油)。这次说什么我也不要打麻药了,因为痛和变白痴相比,我能忍受痛。然后医生在检查我心脏之后又让我签了字,才愿意给我做手术。这次就没有静脉注射麻药了,而是仅仅在眼睛上滴了两滴类似眼药水的麻药。然后就手术了,刀割开眼睛的画面和声音我到现在都记得。什么?你问我痛不痛?我会告诉你,手术完了之后我的病号服上面都可以滴出水来么?但这种感觉太好了,至少没有让我变成上述那位化学老师。。。
我只说现在的大医院麻醉恢复室在大流量病人下很多医生护士是忽略的,比如无痛胃镜,想想真是后怕
到现在为止只有一次全麻经历开扁·桃·体..................对 你没看错
开扁桃体 全麻
我想想都醉了 术后明显反应迟钝
是真的迟钝 别人和你说话都会不知道怎么回答要脑子里过一阵才有反应
持续了大概有个三四个月我都觉得那时候我成痴呆了 现在回忆都觉得 真·可·怕
幸好有麻药,不然我情愿病死也不要去体验某些医疗过程。不服得个肛瘘试试,感受一下术后清创试试?肛瘘术士在屁股上挖个洞,为了美观洞口还要比洞小,这过程一般是腰麻,不说。做完了强行塞一个比洞口略大的棉球进去。术后第二天强行取出来,如果棉球跟创面张到一起了,也要强行撕下来,什么感觉?想想一下小范围剥皮?然后再进行创面清洁,说清洁时怕吓唬到病人,实际上是用医用钳夹着刀片做“清洁”,长了肉芽?没事给您“清洁”掉,左边肉长快了,没事给您”清洁“掉,洞口快合了而洞创面还没合拢,没事给你您”清洁”一下,尼玛说是清洁其实就是凌迟!!而且这一过程是不需要打麻药的,忍受力强一点的叼着毛巾挨刀,忍受力差一点的吃吃疼片,召唤亲友把你按住接受治疗。术后一周内每日一次,而后改为三日一次直到彻底愈合。当然也是可以打麻药的,但因为在屁股上,以现有的麻醉技术无法做到有效局麻,一定要有效局麻也是可以有的,在菊花某处有个XX穴,用麻醉针扎那里能见效,只不过扎针的疼痛比挨刀还过瘾,权衡之下还是硬挨刀划算。 那段时间我天天咒骂说为毛麻醉连全身都能麻掉,尼玛却没办法麻掉一个小小菊花???在意全麻跟局麻的人听好了,要感谢麻醉技术,别在乎什么麻醉对人体的伤害,你以为麻醉技术是方便病人给病人止痛的吗?错了,麻醉技术是方便医生能够对病人进行更大创伤的手术,能全麻的时候你在这里唧唧歪歪的,如果碰上某些无法做到有效麻醉的有创治疗,有着你们哭去吧。如果某些疾病需要大创伤治疗,比起受不了手术刺激来说,我情愿选择全麻,虽然他有可能导致我短时间内智商下降,但我不在乎了,起码能一条命保住了。
我在一次小手术中 先被局麻 后别全麻
我现在微积分还没过
是不是可以怪那次手术
有过一次全麻经历,我12岁,家在农村,经济条件有限,在镇里做了阑尾手术,那么小的一个手术,居然是全麻,记得那个针头,只有给我家猪打针时候才有那么粗,在手术台上我什么都不知道了,一天一夜后醒来,刀口剧痛难忍,几度昏迷,直到三天后才正常醒来,但是明显的反应迟钝,比较木,大小便反应特别强烈,到现在,我刀口处仍然是特别木,知觉很差,
川麻危害更大吧?
我有一次全麻经历。并不时意识全无.我睡过去的时候看到的是很耀眼的白光,左耳边还有乐队唱歌给我听,因为手术前很紧张,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潜意识在安慰自己,总之歌很好听。过了一会有个声音在我左耳朵边用气声轻轻说“wake up“没错,说得还是英语...我就醒了.虽然眼睛怎么都睁不开,但是能听到医务人员说"她醒了!张大嘴呼吸" 我就很努力地要睁开眼睛,感觉一根管子从我喉咙里抽出来了.我想问医生我睡了多久,手术成功吗,竟然迷迷糊糊说的也是英语,问了好几遍都没人回答我,直到听到有人说"她说的是英语!你能说中文吗?"哈哈哈,当时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说的是英语.说话的声音也好像喝醉了一样.最后完全醒来的时候没有任何反应迟钝的现象,只是回到病房给家人描述过程的时候说话还有点微醺的感觉.过了几小时麻药完全消失的时候伤口就开始疼了,疼得很厉害,可能是我抗疼痛能力比较强,没有注射止疼剂,哼哼几声,等疼麻木了就睡着了...
全麻容易导致肺吸入麻药造成肺感染,然后…亲人去年因为这个原因去世了,现在想来仍然后悔当初不该同意全麻手术…
非专业,没有科学依据,只是自身的经历体验。做过两次全麻手术,各持续一小时左右。可能两次用药不同,第一次手术结束后昏睡了好几个小时,第二次手术麻醉苏醒貌似早了点,在拔管(貌似是吸痰管?)的时候醒了过来。第一次术后没有什么异常感,第二次术后有轻微的认知障碍,有点像本性被激发出来的感觉。长期来看,还没发现什么显著的影响,只是两次手术都没达到预期的效果。一直听说全麻对大脑有影响,不过在我身上没有显著表现,或许对记忆力是有影响,但是可能也不大,毕竟年岁渐长,记忆力不如从前也倒是正常。
1.看你需要做什么手术2.看你自身状态3.看你用什么药…4.这些都放心的交给麻醉师,思考这个做啥?5.有些手术没办法全麻,你怎么想…6.有些手术局麻没法做,你怎么看?7.总结就是没有一定的谁比谁危害大,因为不知道题主想象中的损害指什么,例如是麻醉后恶心呕吐,还是心率血压啥的……最后,不是麻醉专业的,请相信麻醉专业的大夫们,是麻醉专业的,请安心的问问老师或者多去丁香园玩耍…
几天就全部代谢了,有啥好怕的
不知道什么区别,反正我做手术全麻,麻醉的时候我也不清楚,醒来最少都是15个小时后了
我能说我经历过两次全麻四次局部麻醉吗?那真是一种非常不好的体验(修订版本间差异)
-#REDIRECT[[麻醉学]]+{{百科小图片|bkiox.jpg|}}  
&+'''麻醉'''(anesthesia)一词源于希腊语 “an” 及 “aesthesis,” 表示 “知觉/感觉丧失”。感觉丧失可以是局部性的,即体现在身体的某个部位,也可以是全身性的,即体现为病人全身知觉丧失,无意识。
&+从医学角度来讲,麻醉的含义是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使病人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为手术治疗或者其它医疗检查治疗提供条件。
&+[[麻醉学]](anesthesiology)是运用有关麻醉的基础理论、临床知识和技术以消除病人手术疼痛,保证病人安全,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的一门科学。现在,麻醉学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中一个专门的独立学科,主要包括[[临床麻醉]]学、[[急救]][[复苏]]医学、重症监测治疗学、疼痛诊疗学和其他相关医学及其机制的研究,是一门研究麻醉、[[镇痛]]、急救复苏及重症医学的综合性学科。其中临床麻醉是现代麻醉学的主要部分。
&+麻醉学也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许多新理论、新技术、新药物、新型仪器设备都在麻醉临床与研究中得到应用,也有许多新问题、新知识、新理论有待广泛深入探索。
&+麻醉是施行手术时或进行诊断性检查操作时为消除疼痛、保障病人安全、创造良好的手术条件而采取的各种方法。亦用于控制疼痛、进行手术或诊断性检查操作时,病人会感到疼痛,需要用[[麻醉药]]或其他方式使之暂时失去知觉。手术或检查操作还可引起[[精神紧张]]和反射性[[不良反应]],如[[胃肠道]]手术可引起[[恶心]]、[[呕吐]]、长时间的不舒适的体位(如俯卧位),可增加病人的不适和痛苦, 因此应使病人在舒适、安静的环境中,在对不良刺激无反应,暂时失去记忆的情况下接受手术。
&+麻醉一词,顾名思义,“麻”为麻木麻痹,“醉”为酒醉昏迷。简言之,麻醉便是用药物使病人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知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进行手术治疗。随着外科手术和麻醉学的进展,麻醉已远非单纯解决手术止痛的目的。
&+若对麻醉类型进行区分,可大致分为[[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两类。全身麻醉,便是常言道的“睡着状态”,病人意识消失,全身[[肌肉]]松弛,也不会体验到疼痛。[[局部麻醉]],顾名思义,只是身体某些部位的麻醉。最常见的局部麻醉比如拔牙时,医生会先在你[[牙根]]附近注射一些[[局部麻醉药]]物,以免你感到疼痛。一般,局部麻醉还包括[[硬膜外麻醉]]或[[蛛网膜下腔]]麻醉(俗称“腰麻”),也就是大家所熟称的“半身麻醉”。麻醉医生会在你后背中间进行一番操作,然后你便感觉到下半身被麻倒:你虽知道手术刀在切割,但不会感受到疼痛。
&+现今,全身麻醉的比例日渐提高,在大型医院能占到60%以上。全身麻醉其过程可分为:[[麻醉诱导]]、[[麻醉维持]]和麻醉苏醒。打个形象的比喻,可以将整个过程视为一架客机的飞行。飞机飞行最危险的阶段是起飞和降落,麻醉的诱导和苏醒同样如此。
&+所谓麻醉诱导,便是让人由清醒转为睡着状态,这又是如何实现的呢?其实,好几种药物的综合作用,像“组合拳”一般,把你“打入”麻醉状态;其中包括[[镇静]][[催眠药]]、[[阿片]]类镇痛药、肌肉松弛剂等。由于没有意识、全身肌肉松弛,你已丧失呼吸的力量,麻醉医生还要将[[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内。此后,一台[[麻醉机]]将持续以机械力量,为你提供氧气及麻醉气体,保证你不会[[缺氧]],又能保证你处于麻醉状态。
&+麻醉苏醒,便是“由梦转醒”的过程。恰如人睡足了就会醒来,麻醉药物在体内被[[代谢]]殆尽时,麻醉状态便不能继续保持,人便进入麻醉苏醒阶段。当你睁开双眼,听到医生呼唤,全身肌肉力量恢复时,气管导管会被拔除,进入麻醉后监护室(postanesthesiacare unit,PACU)观察至少半小时后,确认清醒后便能安返病房啦。
&+据《三国志.华佗列传》载,[[华佗]]曾发明“麻沸散”,以此麻醉病人进行腹腔手术。公元652年和1596年,孙思邈和李时珍分别在《备急千[[金药]]方》和《本草纲目》中介绍过[[曼陀罗花]]的麻醉作用。1743年赵学敏在其著作《串雅内编》中介绍过一种开刀药方,便由[[草乌]]、[[川乌]]、[[天南星]]等组成。  
&+==麻醉范围==
&+主要包括4方面:
&+1、临床麻醉。涉及麻醉前后围手术期的一切处理。做好[[麻醉前准备]]工作,如了解病情,结合手术选择最适当的麻醉和药物。为了减少病人术前的精神紧张,保证麻醉和手术顺利进行,可适当给予[[镇静药]]、镇痛药、抗[[胆碱]]药等[[麻醉前用药]]。麻醉前要禁食,以防麻醉、手术时发生呕吐、误吸等[[合并症]]。病人接到[[手术室]]后,按照操作要求施行麻醉。麻醉、手术过程中要严密观察病人的变化,进行必要的处理。麻醉后将病人安全运返病室或麻醉[[恢复室]],继续进行监测治疗,直到病人恢复正常[[生理]]功能。麻醉时和麻醉后作好[[麻醉记录]]。对于特殊问题,应组织讨论以总结经验教训。
&+2、[[重症监护]]。危重症病人或麻醉手术过程中发生严重[[并发症]]的病人,如发生循环、呼吸、神经、肝、肾、代谢等方面的功能严重紊乱者,可以集中在集中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的重症监护单位,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医护人员进行周密和精良的监测治疗,麻醉专业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参与[[休克]]救治和呼吸[[疗法]]等。
&+3、急救复苏。手术麻醉过程中会突然发生心搏[[呼吸停止]],在急诊室和病室等场合由于各种原因也可能发生的循环、呼吸功能[[衰竭]] (如疾病、[[创伤]]、[[溺水]]、[[触电]]、交通事故等),需要立即进行心 、肺复苏,这时都需要麻醉工作者参与抢救。
&+4、疼痛治疗。对于各种急慢性疼痛 (如创伤后疼痛、[[腰腿痛]]、[[神经痛]]、[[肿瘤]]疼痛、中枢性疼痛)进行治疗。  
&+==麻醉方法==
&+主要包括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和复合麻醉。又根据麻醉药进入人体的途径分为[[吸入麻醉]]、[[静脉麻醉]]和[[基础麻醉]]。基础麻醉是将某些[[全身麻醉药]] (常用的有[[硫喷妥钠]]、[[氯胺酮]])[[肌肉注射]] ,使病人进入[[睡眠状态]] ,然后施行麻醉手术。局部麻醉为利用局部麻醉药如[[普鲁卡因]]、[[利多卡因]]等,使身体的某一部位暂时失去感觉。常用的方法包括[[椎管内麻醉]](阻滞)、神经阻滞、[[区域阻滞]]、[[局部浸润麻醉]]和[[表面麻醉]]等。椎管内麻醉是将局部麻醉药通过脊椎[[穿刺]]注入到[[椎管]]内,其中注入蛛网膜下腔的称为[[蛛网膜下腔阻滞]]或腰麻,注入[[硬脊膜]]外腔的称为硬脊膜外腔阻滞。神经阻滞是将局部麻醉药注射到身体某神经干 (丛)处 ,使其支配的区域产生痛觉[[传导阻滞]],常用的神经阻滞有[[颈神经]]丛阻滞、[[臂神经丛阻滞]]。区域阻滞则是将局部麻醉药注射于手术部位的周围,使手术区域的[[神经末梢]]阻滞而达到麻醉的目的。局部浸润麻醉是直接将局部麻醉药注射至手术部位,并均匀地分布到整个手术区的各层组织内,以阻滞疼痛的传导,是临床小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表面麻醉为将渗透性强的局部麻醉药[[喷雾]]或涂敷于粘膜、[[结膜]]等表面以产生麻醉作用。复合麻醉是麻醉中同时或先后应用两种或更多的麻醉药、辅助药 (如镇痛药、[[安定]]药等)或麻醉方法,使之相互配合截长补短 ,以增强麻醉效果,保障病人安全,以及满足某些手术的特殊要求。应根据病情和手术需要、麻醉方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来选择麻醉方法。  
&+==全身麻醉的几个严重并发症==
&+下面介绍全身麻醉的几个严重并发症:
&+一、[[迷走神经]][[反射]]:
&+1、包括:
&+1)眼心反射:压迫可致心率下降,心跳骤停;恶心,呕吐等。
&+2)[[颈动脉窦]]反射:刺激时可反射引起血压变化,心率下降,反射性[[晕厥]],[[心律失常]]。
&+3)迷走-迷走反射:最为多见,迷走神经分布区域若受刺激压迫,通过心抑制[[神经纤维]]抑制[[心脏]],可致心律失常、甚至停搏。
&+部位:耳鼻咽喉、心、肺、气管、食道、肝、胃、胆、胰、脾、[[小肠]]、[[大肠]]、[[直肠]]、[[膀胱]]、[[生殖系统]]。以下列手术多见:耳鼻咽喉-胆道-心-颈-食道。其余多为偶发。这些部位的手术压迫或刺激,可引起迷走-迷走反射,导致心 [[血管]]的意外变化.。
&+2、诊断:
&+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小儿多表现为反射性[[喉痉挛]]、[[扁桃体]]、[[腭裂修补术]]、喉直达[[镜检]]时发生的可能性大,成人以[[胆囊]]手术发生率高。
&+除手术机械刺激外,下列因素增加其发生率:
&+突然意外死亡征象
&+[[恶性高热]]是一种急性,致命性遗传[[代谢性疾病]]。由全麻(吸入)和[[琥珀胆碱]]在易感个体所激发的,表现为[[骨骼肌]]代谢亢进为特征的全麻危象。早年[[死亡率]]70%-90%15岁占52.1% , 男性占56.8%。
&+所有的[[挥发性]]麻药均可引起,且与司考林合用时发生率高。
&+3.治疗:
&+(1).综合治疗:停药,纯氧吸入,过度[[通气]],支持。
&+(2).注[[丹曲林]]:2.5mg/㎏,i[[静脉]],可重复用,直至[[症状]]控制。
&+(3).纠正呼酸:血气指导,或直接给[[碳酸氢钠]] 1-2mmol/㎏ i静脉。
&+(4).降低[[体温]]: 测[[中心体]]温,冷盐水灌洗胃、膀胱、直肠或其它降温措施。
&+(5).抗心律失常:但不能用[[钙通道阻滞剂]]。
&+(6).抗[[高钾血症]]:过度通气、NaHCO3、静注[[葡萄糖]]和[[胰岛素]],致命高钾血症时可用[[氯化钙]]或[[葡萄糖酸钙]]。
&+(7).利尿:[[甘露醇]]、[[速尿]]等。
&+(8).心跳骤停:注意用抗高钾治疗。 预防:准备丹曲林。
&+三、[[肺动脉]][[栓塞]]:
&+1.原因:[[栓子]]包括[[血栓]](最为多见,且以[[小腿]][[深静脉]]与[[股静脉血栓形成]]最多见,如留置[[导管]])、气栓、脂肪栓、[[羊水]]栓、[[癌]]栓等。致死性肺动脉栓塞发生率:一般择期手术0.1-0.8%,择期髋手术0.3%-1.7%,急诊髋手术4%-7%。
&+2.病理生理: 肺动脉栓塞与损害肺组织、[[肺循环]]、右心与左[[心功能]]等。
&+主要变化如下:
&+(1)呼吸:
&+生理死腔增加 、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肺泡]]萎陷与不张、 右 左分流
&+栓塞性[[肺不张]] 、 [[肺内压]]增高
&+[[气体交换]]障碍 、 低氧[[血症]]。
&+(2)[[肺梗死]]:部分病人会发生(因为有[[支气管]]循环)。
&+(3)血流动力学:[[肺血流]]量下降 肺动脉阻力升高 [[肺动脉压]]增高右心负荷增高 [[右心衰竭]]。
&+3.诊断:
&+症状:最常见的有[[胸痛]]、[[呼吸困难]](无此二项不能诊断),同时有烦躁、[[咳嗽]]、恐惧、[[咳血]]、晕厥。
&+体征:[[呼吸急促]]、心跳加快、[[颈静脉]]怒张、[[发绀]]、[[发热]]、[[胸膜]][[捻发音]]、肺动脉第二音亢进、[[肺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肝肿大、[[低血压]]、休克。
&+其它:[[心电图]]表现,约40%病人出现电轴左偏或右偏、肺性P波、室早、[[房颤]]。X线、[[超声]]、扫描均可协助诊断。
&+4.治疗及处理:
&+(1).一般支持:吸氧,输液,升压,正性肌力药,抗心律失常等。
&+(2).[[肝素]]治疗:[[静脉血栓形成]]者须迅速建立[[肝素化]],持续静脉输入或q4h注射一次,直到[[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为正常的1.5-2倍,时间5-10天。有严重[[出血]]者停用。
&+(3).长期抗凝:可口服华弗林(warfarin),方法基本同上。
&+(4).[[溶栓]]治疗:[[链激酶]],[[尿激酶]],组织f[[蛋白]]溶[[酶原]]激活物。
&+(5).其它方法:腔静脉阻断法,栓子[[切除术]]等。
&+四、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改变:
&+五. 术中低氧血症: 主要表现为 SPO2下降
&+病理生理:
&+低张性缺氧:过敏可致[[支气管痉挛]],通气换气[[功能障碍]];
&+[[血液性缺氧]]:[[中毒]]后[[高铁血红蛋白]]症,如procaine;
&+循环性缺氧:[[失血性休克]],[[蛋白质]]丢失致[[胶体渗透压]]下降、肺间质[[水肿]]。
&+多见于:
&+肺疾患([[气胸]]、[[肺水肿]]、肺不张、原有[[慢支]][[肺气肿]]等);
&+心脏疾患(原有心梗,心功不全,心缺血, 心律失常等);
&+严重低血压(手术、麻醉等);
&+供氧不足(包括机械障碍等) 。
&+六、术中支气管痉挛:
&+表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三凹症,发绀,心率增快,心律失常,SO2下降,呼吸阻力增高,肺哮鸣音等。
&+处理:查找原因,消除刺激原,应用扩张支气管药([[氨茶碱]],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可配合应用[[激素]]。
&+七、麻醉中心律失常:
&+各种心律失常均可发生,如[[心动过速]]、过缓,房早、室早、交界性早,房颤,[[房室传导阻滞]]等。其中老年人、原有[[心脏病]]者多发。
&+八、气管导管堵塞: 多发生于婴幼儿
&+原因:导管前端尖、气管[[黏膜]]幼嫩、渗血、分泌物混合后易在前端形成[[结痂]]。
&+表现:CO2蓄积致心率增快、面色潮红,误以为&好&,进一步发展则致血压下降、脉细速、[[心脏骤停]]。
&+处理:应紧急换管。
&+九、 中[[低体温]]: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 外周环境严重[[低温]];
&+② 短期内输入大量冷液体(包括腔镜灌洗液,[[胸腹腔冲洗]]液);
&+③ 某些麻醉药的中枢降温作用;
&+④ [[呼吸道]]丢失水分与热量(开放式或半禁闭式吸入麻醉)。
&+表现: 心率、血压、SPO2下降,神志不清,无自主呼吸,体温不等。
&+处理:快速复温,严密监测,控制呼吸,CVP,直至恢复。
&+十、[[急性肺水肿]]:
&+1)心脏负荷过重:输入过多液体、应用缩血管药等,尤以小儿及心功不全多见;
&+2)[[心功能不全]];
&+3)[[低蛋白血症]]:原有或输入[[晶体]]液过多使[[血液稀释]];
&+4)[[呼吸道梗阻]]:严重缺氧和CO2蓄积,误吸,过敏等。
&+表现:R急促,TV下降,双肺[[呼吸音]]粗,[[水疱]]音,SPO2下降等;
&+处理:控制输液,给予[[西地兰]]、速尿、氨茶碱、[[地塞米松]]等。
&+十一、急性[[脑水肿]]:术后死亡率高
&+可能原因:
&+1)[[脑血管]]麻痹急性扩张,脑血流增加;
&+2)手术对脑组织挤压或操作粗暴;
&+3)体位;
&+4)缺氧、CO2蓄积;
&+5)输液[[输血]]逾量;
&+6)麻醉药本身;
&+7)麻醉过浅。
&+表现:[[颅内压]]突然升高,脑组织膨出骨窗,血压及心率先升后降
&+处理:充分供氧,适当过度通气,甘露醇利尿,激素等.
&+预防:针对原因,麻醉药应避免吸入药而用[[静脉麻醉药]]如[[芬太尼]]、SP、依托米酯,[[肌松药]]选用[[非去极化]]肌松药为宜。
&+十二. 其它: 很多。如术中知晓,主要为麻醉过浅,研究较多。
&+在此,还应了解所有麻醉意外的发生率和常见原因。  
&+==麻醉相关死亡率==
&+1999年国医学机构(Institute of Medicine,IOM)下属卫生保健质量委员会的报告指出,近年来麻醉安全得到了显著改善,已证实的麻醉死亡率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万分之二下降到二十世纪末的二十万至三十万分,而且这一数据也不能反映为一定与麻醉相关,理由如下:①围手术期死亡的原因经常是很难确定的,很多情况下难以肯定是否一定与麻醉或术中管理有关;②真正手术室中死亡的情况非常少见,而病情很差或很不稳定的病人一般都会转到ICU进行进一步的监护、治疗,如果这类病人在CIU死亡,人们就不太会把死因归咎于麻醉医生所负责的麻醉和术中管理了;③病情极差患者或接受复杂的大型手术者,手术后发生并发症或死亡,可能多由其患者本身的生理或病理状况所致,而较少归咎于术中麻醉医生的管理能力。所以说,很难准确判断麻醉对手术病人[[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但是这不影响近年来麻醉安全性得到明显提高的事实论断。
&+&b&手术死亡率的影响因素&/b&
&+心脏的不良事件如[[心肌梗塞]]、[[心肌缺血]]、充血性[[心衰]]和心律失常,均可导致麻醉时或麻醉后的早期患者死亡,[[围术期]][[呼吸系统]]并发症和轻度体温下降可增加发病率。一些直接由麻醉引起的意外情况如低氧血症、气管导管误入[[食管]]或无法进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等的发生率都很低,而这些意外情况的发生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设备的技术性故障或监测不足所致(见表1)。
&+Fasting等分析了1996年至2000年的5年期间83844例麻醉,发现死亡率低于二十万,这样低的死亡率,就很难分析麻醉严重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因素,也就难以提出相应的预防策略。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等麻醉并发症的发生一般是多因素、进展性的,单一因素逐步加重亦会引起不良事件的发生,这些因素一般是一些严重但又不至于致命的问题。为解决前述的分析难题,大家开始转而分析麻醉期间相对多见的严重但非致命性问题(由高年资麻醉医生确认),这些问题可能会进展为不良事件,或者可直接引起严重不良事件,也可能根本不会对病人的预后产生任何影响,这就是“差一点就出问题(near misses)”的问题,这些问题是防治性策略的着眼点。在航空、核能源和其他一些高危工业领域,这种“差一点就出问题”分析方法已被证实可有助于分析原因,从而提出相应的策略和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因此,其在医学领域尤其是麻醉这类低死亡率领域的应用前景亦很被看好。  
&+==麻醉医师工作的范畴==
&+确保病人在无痛与安全的条件下顺利地接受手术治疗,是麻醉临床的基本任务,但这还只是现代麻醉学科的部分工作内容。麻醉工作还包括麻醉前后的准备和处理,危重病人的监测治疗,急救复苏、疼痛治疗等方面的工作。工作范围从手术室扩展到病室、[[门诊]]、急诊室等场所,从临床医疗到教学、科学研究。随着工作范围的日益扩大,工作任务日益繁重。
&+1、临床麻醉工作
&+为了做好临床麻醉工作,必须掌握麻醉基础理论和熟练地应用各种麻醉技术操作,还要熟悉各种病情手术的特点。在施行每一例麻醉时,必须进行以下具体工作。
&+a、麻醉前准备工作
&+主要是了解病情,作出正确估计,结合病情确定麻醉方案,选择最适当的麻醉方法和药物。充分估计麻醉手术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为了防患于未然,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和预防措施,并对可能发生的问题制定处理的方案。
&+b、麻醉期间工作
&+按麻醉操作规程作好麻醉,以取得最好的麻醉效果,使病人在无痛、安静、无记忆、无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完成手术。同时为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尽量满足某些手术的特殊要求(如肌肉松弛、低温、低血压等)。做好手术麻醉过程的监测工作,包括循环、呼吸、水电解质、体温等功能的连续监测,并写好麻醉记录。根据麻醉过程的变化,做出有效的处理,如维持血流动力学的平稳,进行呼吸管理等。
&+c、麻醉后工作
&+麻醉后将病人送回病房(或麻醉恢复室),做好交接班。根据不同的病情和手术,做好麻醉后的各种处理,包括对病人的连续监测,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及时处理意外,协助临床科对并发症进行治疗,使病人早日痊愈。做好麻醉后随访和总结的记录。
&+2、麻醉恢复室和加强监测治疗室工作
&+随着危重疑难病人施行复杂麻醉和手术的增加,手术的结束并不意味着麻醉作用的消失和主要生理功能的完全复原,再加上手术麻醉期间已发生的循环、呼吸、代谢等功能的紊乱未能彻底纠正,麻醉后仍有发生各种并发症的危险。由于麻醉事业的发展,监测技术的进步,麻醉手术后的病人仍需要由经过专业训练的医护人员精心治疗护理,促使病人早日[[康复]]。对于全身麻醉病人,应使神志完全恢复清醒,各种[[神经阻滞麻醉]]病人局部[[感觉运动]]功能应完全恢复正常,病人循环、呼吸、肝、肾等重要生理功能恢复正常并处于稳定状态。对于已发生麻醉并发症的病人应积极进行治疗。因此,麻醉恢复室和加强监测治疗室对麻醉病人的恢复,危重病人的监护,麻醉并发症的防治等方面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现代[[麻醉科]]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立和完善与否,是衡量现代化医院先进的重要标志之一。
&+3、急救复苏
&+麻醉工作者充分利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包括应用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临床[[药理学]]的理论知识,[[气管内插管]]、人工通气方法、维护循环功能、恢复心脏活动的各种措施,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低温疗法,以及对心、肺、肝、肾等重要生理功能的监测技术与药物治疗等方面的经验,在急救复苏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而,急救与复苏已成为现代麻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麻醉专业的重要任务之一。
&+4、疼痛治疗
&+对于各种疾病和创伤所致急慢性疼痛,运用麻醉专业所掌握的镇痛药物和神经阻滞等技术,设置疼痛治疗门诊或病室,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还可以诊断和治疗某些以[[末梢血]]管障碍为主征的血管疾病和[[神经麻痹]]或[[痉挛]]性疾病等,在术后镇痛、无痛[[分娩]]和[[晚期]]癌痛的治疗方面,亦取得良好的效果,已在麻醉临床工作中逐步开展应用。
&+麻醉医师在现代医学的角色
&+大多数人认为麻醉医生是通过药物治疗解除疼痛、并使病人失去知觉的医生。但是很少有人认识到今天的麻醉医生在手术室内的任务除保证病人的舒适之外,更重要的是在手术期间和麻醉恢复期对由多种因素(麻醉、手术等、原发疾病)引起的重要生命功能的变化进行监测、诊断,并由此进行治疗,保证围术期病人的安全。
&+麻醉医生需有广泛的知识才能胜任着一工作,需具备病理生理、药理、内科、外科、妇儿、麻醉等基础和临床医学多学科的知识。作为麻醉医生要解除病人的疼痛,要管理病人的重要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血压、心脏、神经系统、肝肾功能等。
&+麻醉医生对围术期(手术中和术前、术后的一段时间)病人出现的医疗问题进行治疗。麻醉医生术前对病情进行判断,依据病人的身体情况,考虑个体差异,并依此制定治疗方案,在术中利用先进仪器监测病人的生命功能。麻醉医生必须依靠各种复杂、精密的仪器对病情作出准确的诊断,维持病人的生命,有些已经是很脆弱的生命。
&+手术结束时,病人将被送到恢复室或重症监护(ICU)病房,到从麻醉中恢复后,送回病房。麻醉医生的工作范围除手术室,还有重症监护、疼痛治疗等。
&+麻醉医生的工作是什么?
&+麻醉医生又被称作手术室里的内科医生,不但熟练各种麻醉操作技术,确保病人手术无痛、手术顺利进行,而且利用先进的仪器随时监测病人的生命功能,如发现由于手术、麻醉或病人的原有疾病产生威胁病人生命的问题,就采取各种治疗措施,维持病人生命功能的稳定,保证病人的安全。
&+一般而言临床麻醉医生负责:1、与患者的主管医生共同决定患者是否能承受手术麻醉;2、决定采用那种麻醉及监测措施;3、对患者施行麻醉;4、在手术全过程尽力保证患者的安全;5、在手术结束后使患者安全平稳地恢复;6、术后疼痛治疗;7、[[慢性疼痛]]的治疗。
&+手术中麻醉医师究竟在干什么?
&+麻醉医师的工作如同飞机驾驶员的工作。飞机起飞和着陆就相当于麻醉诱导和恢复,飞行时用的自动驾驶仪则相当于麻醉药、[[肌肉松弛药]]和机械呼吸。手术过程中,麻醉医师必须持续观察病人、通过眼、耳、手所得到的信息不断地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思考形成某些细致而复杂的判断结果后,进行药物(包括麻醉药、肌松剂、液体及[[止血]]药等)作一些调整,以尽可能维持手术患者生理功能平稳,并在紧急情况下施行急救复苏处理。
&+手:一个[[手指]]放在脉搏跳动处相当于几个监测仪。它可以提供脉率以及有无心律失常。有助于维持麻醉医师和病人之间的接触。对病人[[皮肤]]的感觉是重要的:干而温暖的皮肤表示临床情况良好;冷而潮湿的皮肤则表示手术中休克。通过压迫或[[按摩]]皮肤,注意[[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可以了解组织灌注是否适当。
&+眼睛:可作下述几方面的观察。
&+(1)皮肤:[[紫绀]]或粉红色表示呼吸不当或其他原因;苍白和出汗则提示出血或休克。
&+(2)头颈部:[[眼球]]运动表示浅麻醉;[[瞳孔]]扩大(用[[阿托品]]后虽有所扩大)提示深麻醉、[[神经节]]阻滞药的作用、急性缺氧和/或[[呼吸循环衰竭]]。
&+(3)[[胸部]]:胸部运动表示空气进入肺内,双侧[[膨胀]]是否对称?如果病人是自主呼吸的话,呼吸节律的变化伴有呼吸深度的改变。气管牵拉表示肌松药的作用还未完全消失;下胸部肋间肌回缩,则提示呼吸道阻塞。
&+(4)[[腹部]]:在[[剖腹术]]中,观察手术操作,判断肌肉松弛是否适当?病人精神是否紧张?有无大量出血?吸引瓶内的[[血量]]有多少?腹腔污染的程度如何?(这与术后休克有关)
&+(5)器械:转子流速计是否显示有适当气流?量筒的容量是否适当?[[挥发]]器的装置是否正确?挥发器内有无麻醉药?呼吸活瓣是否需要调整?呼吸囊充气是否适当?如用[[钠石灰]]的话,钠石灰是什么颜色?钠石灰是否失效了?检查[[呼吸机]]的装置:充气压、充气速率、有无负压。呼吸机能否扩张胸部?衔接是否适当?气流速率是否适当?检查[[静脉输液]]的量和速度;如果输血,则应核对血瓶号码和病人的号码,确保所输血液对病人是正确的。
&+(6)生理学方面的监测:测量脉搏、血压,每5分钟记录一次; 如果用心脏监测仪的话,也可以取监测仪上的读数或脉搏监测仪上闪光显示的数值。整个手术期间,必须记录手术失血的情况。
&+(7)手术是否按照计划进行或是有所改变?外科医师遇到什么意外的困难?失血是否大量?如果用[[止血带]]的话,压力是否适当?
&+耳: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医师们几乎无意识的在用他们的耳朵听呼出活瓣呼出气体的声音,甚至于细小的变化都能很快的听出来;呼吸机的噪音和节律发生变化,也可以立即觉察。飞机的驾驶员即使在谈话时,也能同样熟练而迅速地注意到发动机的音调及其节律的变化。麻醉中经常使用[[听诊器]],心前区置放听诊器监测儿童的呼吸和心率是必要的,也可用听诊器测量血压并记录之。自发呼吸的性质可以提供信息,喉痉挛提示浅麻醉;[[呼气]]后停止呼吸表示浅麻醉,而吸气后停止呼吸则表示深麻醉,且伴有[[腹肌]]松弛。心脏脉搏监测仪能够发出音响信号,但是这种监测仪可受温度或其他电子仪器的干扰,如果被某人绊掉了电线或导线,则可突然中断信号。
&+耳朵也必须能够耐受噪音和不相干的谈话。这些噪音可使注意力不能集中,并引起激动。麻醉医师有权要求安静,甚至要工作人员停止活动。某些外科医师喜欢吹口哨,当麻醉室内进行麻醉诱导时,决不许吹口哨。
&+麻醉室内保持安静应当成为规则,严格禁止谈话。病人在麻醉诱导的某一阶段,甚至于连耳语亦能听到。在手术过程中,公允许外科医师和麻醉医师说话。当外科医师在进行精细的手术操作时,麻醉医师应当注意不要说话,以免打扰他。然而,在冗长的手术过程中,间断的说几句话,甚至说说笑话,可使人的精神稍微松弛一下和暂时解除持久的注意力集中。  
&+==麻醉死亡率[1]==
&+&b&早期阶段&/b& &b&(1960年以前)&/b&
&+探讨不同阶段的麻醉死亡率,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当今的麻醉安危。早于1944年Gillespie已注意分清麻醉与其他原因的死亡,其麻醉死亡率为1:1,000。Ehrenhaft等(1951)报道10年中7,100例次麻醉,发生[[心搏骤停]]有25例,发生率为3.5:10,000。Beecher和Todd(1954)在599、548麻醉中,麻醉死亡率为1:2,427。
&+&b&1960&/b&&b&年-1980年期间&/b&
&+1960年Schapira等报道主要因麻醉的死亡率高达1:232。Philip等分析1,024例术后死亡,其中主要因麻醉死亡估计为1:7,692次手术。
&+Dripps等(1961)报道麻醉死亡率为1:852,其中全麻为1:1,536,蛛网膜下腔阻滞为1:1,560,而16,000例ASAI级中无1例发生死亡。
&+Harrison于1968年报道麻醉死亡率为1:3,068,接着又统计分析报道于1978年,麻醉死亡率下降为1:4,537。
&+Hovi-Viander(1980)统计芬兰100所医院资料,麻醉死亡率为1:5,059。
&+Turnbull等分析温哥屋总医院48h内195,232例麻醉病人,麻醉死亡率为1:5,138。
&+纵观1954年以来的有关文献,直到1980年,麻醉死亡率有大降的趋势。
&+&b&现阶段(1980后年)&/b&
&+Keenan和Boyan(1985)统计美国弗吉尼亚大学附属医院15年来163,240例次麻醉中,术中因麻醉致心搏骤停者有27例(发生率1.7:10,000)死亡14例,麻醉死亡率为0.9:10,000。
&+Buck等(1987)报道英国3个地区12个月的资料,在50万例次手术中,总的死亡率为0.7%,主要因麻醉而死亡为1:186,056。
&+根据法国[[卫生部]]的资料,自1978年至1982年,统计460所私立医院的198,103次麻醉中,麻醉死亡率为1:13,207。
&+总之,从1980年以来,有关麻醉的死亡率报道不一,但大部分的统计资料表明现阶段的麻醉死亡率为1:10,000,并有下降的趋向。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分析上海市11所医院自年5年中,手术麻醉期间心搏骤停者有38例,发生率为1:3,000-4,000,复苏成功率55%,死亡15例(39%),经统计死亡数为1-1.5:10,000,比一般文献报道略高。
&+&b&麻醉是否有[[后遗症]]&/b&
&+麻醉药物主要是通过麻醉你的神经从而达到止痛的效果,至于[[副作用]]是否存在一直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
&+如果是采用的局麻药物,因为没有进去血管没有进去[[脑循环]],对身体各方面的影响都较小,如果是全身麻醉药,因为进入了血液循环,对大脑神经也产生了作用,可能对记忆方面的能力有些影响,一般在做完手术后会因为麻醉药物的原因引起[[头晕]][[头痛]],但是过几天等麻醉药物代谢掉后这些症状会自行消失的
&+[[分类:麻醉学]]
在日 (日) 12:01的最新修订版本
   麻醉(anesthesia)一词源于希腊语 “an” 及 “aesthesis,” 表示 “知觉/感觉丧失”。感觉丧失可以是局部性的,即体现在身体的某个部位,也可以是全身性的,即体现为病人全身知觉丧失,无意识。
从医学角度来讲,麻醉的含义是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使病人整体或局部暂时,以达到无痛的目的,为手术治疗或者其它医疗检查治疗提供条件。
(anesthesiology)是运用有关麻醉的基础理论、临床知识和技术以消除病人手术疼痛,保证病人安全,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的一门科学。现在,麻醉学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中一个专门的独立学科,主要包括学、医学、重症监测治疗学、疼痛诊疗学和其他相关医学及其机制的研究,是一门研究麻醉、、急救复苏及重症医学的综合性学科。其中临床麻醉是现代麻醉学的主要部分。
麻醉学也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许多新理论、新技术、新药物、新型仪器设备都在麻醉临床与研究中得到应用,也有许多新问题、新知识、新理论有待广泛深入探索。
麻醉是施行手术时或进行诊断性检查操作时为消除疼痛、保障病人安全、创造良好的手术条件而采取的各种方法。亦用于控制疼痛、进行手术或诊断性检查操作时,病人会感到疼痛,需要用或其他方式使之暂时失去知觉。手术或检查操作还可引起和反射性,如手术可引起、、长时间的不舒适的体位(如俯卧位),可增加病人的不适和痛苦, 因此应使病人在舒适、安静的环境中,在对不良刺激无反应,暂时失去记忆的情况下接受手术。
麻醉一词,顾名思义,“麻”为麻木麻痹,“醉”为酒醉昏迷。简言之,麻醉便是用药物使病人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知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进行手术治疗。随着外科手术和麻醉学的进展,麻醉已远非单纯解决手术止痛的目的。
若对麻醉类型进行区分,可大致分为和局部麻醉两类。全身麻醉,便是常言道的“睡着状态”,病人意识消失,全身松弛,也不会体验到疼痛。,顾名思义,只是身体某些部位的麻醉。最常见的局部麻醉比如拔牙时,医生会先在你附近注射一些物,以免你感到疼痛。一般,局部麻醉还包括或麻醉(俗称“腰麻”),也就是大家所熟称的“半身麻醉”。麻醉医生会在你后背中间进行一番操作,然后你便感觉到下半身被麻倒:你虽知道手术刀在切割,但不会感受到疼痛。
现今,全身麻醉的比例日渐提高,在大型医院能占到60%以上。全身麻醉其过程可分为:、和麻醉苏醒。打个形象的比喻,可以将整个过程视为一架客机的飞行。飞机飞行最危险的阶段是起飞和降落,麻醉的诱导和苏醒同样如此。
所谓麻醉诱导,便是让人由清醒转为睡着状态,这又是如何实现的呢?其实,好几种药物的综合作用,像“组合拳”一般,把你“打入”麻醉状态;其中包括、类镇痛药、肌肉松弛剂等。由于没有意识、全身肌肉松弛,你已丧失呼吸的力量,麻醉医生还要将插入内。此后,一台将持续以机械力量,为你提供氧气及麻醉气体,保证你不会,又能保证你处于麻醉状态。
麻醉苏醒,便是“由梦转醒”的过程。恰如人睡足了就会醒来,麻醉药物在体内被殆尽时,麻醉状态便不能继续保持,人便进入麻醉苏醒阶段。当你睁开双眼,听到医生呼唤,全身肌肉力量恢复时,气管导管会被拔除,进入麻醉后监护室(postanesthesiacare unit,PACU)观察至少半小时后,确认清醒后便能安返病房啦。
据《三国志.华佗列传》载,曾发明“麻沸散”,以此麻醉病人进行腹腔手术。公元652年和1596年,孙思邈和李时珍分别在《备急千方》和《本草纲目》中介绍过的麻醉作用。1743年赵学敏在其著作《串雅内编》中介绍过一种开刀药方,便由、、等组成。  
主要包括4方面:
1、临床麻醉。涉及麻醉前后围手术期的一切处理。做好工作,如了解病情,结合手术选择最适当的麻醉和药物。为了减少病人术前的精神紧张,保证麻醉和手术顺利进行,可适当给予、镇痛药、抗药等。麻醉前要禁食,以防麻醉、手术时发生呕吐、误吸等。病人接到后,按照操作要求施行麻醉。麻醉、手术过程中要严密观察病人的变化,进行必要的处理。麻醉后将病人安全运返病室或麻醉,继续进行监测治疗,直到病人恢复正常功能。麻醉时和麻醉后作好。对于特殊问题,应组织讨论以总结经验教训。
2、。危重症病人或麻醉手术过程中发生严重的病人,如发生循环、呼吸、神经、肝、肾、代谢等方面的功能严重紊乱者,可以集中在集中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的重症监护单位,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医护人员进行周密和精良的监测治疗,麻醉专业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参与救治和呼吸等。
3、急救复苏。手术麻醉过程中会突然发生心搏,在急诊室和病室等场合由于各种原因也可能发生的循环、呼吸功能 (如疾病、、、、交通事故等),需要立即进行心 、肺复苏,这时都需要麻醉工作者参与抢救。
4、疼痛治疗。对于各种急慢性疼痛 (如创伤后疼痛、、、疼痛、中枢性疼痛)进行治疗。  
主要包括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和复合麻醉。又根据麻醉药进入人体的途径分为、和。基础麻醉是将某些 (常用的有、) ,使病人进入 ,然后施行麻醉手术。局部麻醉为利用局部麻醉药如、等,使身体的某一部位暂时失去感觉。常用的方法包括(阻滞)、神经阻滞、、和等。椎管内麻醉是将局部麻醉药通过脊椎注入到内,其中注入蛛网膜下腔的称为或腰麻,注入外腔的称为硬脊膜外腔阻滞。神经阻滞是将局部麻醉药注射到身体某神经干 (丛)处 ,使其支配的区域产生痛觉,常用的神经阻滞有丛阻滞、。区域阻滞则是将局部麻醉药注射于手术部位的周围,使手术区域的阻滞而达到麻醉的目的。局部浸润麻醉是直接将局部麻醉药注射至手术部位,并均匀地分布到整个手术区的各层组织内,以阻滞疼痛的传导,是临床小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表面麻醉为将渗透性强的局部麻醉药或涂敷于粘膜、等表面以产生麻醉作用。复合麻醉是麻醉中同时或先后应用两种或更多的麻醉药、辅助药 (如镇痛药、药等)或麻醉方法,使之相互配合截长补短 ,以增强麻醉效果,保障病人安全,以及满足某些手术的特殊要求。应根据病情和手术需要、麻醉方法的和来选择麻醉方法。  
下面介绍全身麻醉的几个严重并发症:
1)眼心反射:压迫可致心率下降,心跳骤停;恶心,呕吐等。
2)反射:刺激时可反射引起血压变化,心率下降,反射性,。
3)迷走-迷走反射:最为多见,迷走神经分布区域若受刺激压迫,通过心抑制抑制,可致心律失常、甚至停搏。
部位:耳鼻咽喉、心、肺、气管、食道、肝、胃、胆、胰、脾、、、、、。以下列手术多见:耳鼻咽喉-胆道-心-颈-食道。其余多为偶发。这些部位的手术压迫或刺激,可引起迷走-迷走反射,导致心 的意外变化.。
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小儿多表现为反射性、、、喉直达时发生的可能性大,成人以手术发生率高。
除手术机械刺激外,下列因素增加其发生率:
突然意外死亡征象
是一种急性,致命性遗传。由全麻(吸入)和在易感个体所激发的,表现为代谢亢进为特征的全麻危象。早年70%-90%15岁占52.1% , 男性占56.8%。
所有的麻药均可引起,且与司考林合用时发生率高。
(1).综合治疗:停药,纯氧吸入,过度,支持。
(2).注:2.5mg/㎏,i,可重复用,直至控制。
(3).纠正呼酸:血气指导,或直接给 1-2mmol/㎏ i静脉。
(4).降低: 测温,冷盐水灌洗胃、膀胱、直肠或其它降温措施。
(5).抗心律失常:但不能用。
(6).抗:过度通气、NaHCO3、静注和,致命高钾血症时可用或。
(7).利尿:、等。
(8).心跳骤停:注意用抗高钾治疗。 预防:准备丹曲林。
1.原因:包括(最为多见,且以与最多见,如留置)、气栓、脂肪栓、栓、栓等。致死性肺动脉栓塞发生率:一般择期手术0.1-0.8%,择期髋手术0.3%-1.7%,急诊髋手术4%-7%。
2.病理生理: 肺动脉栓塞与损害肺组织、、右心与左等。
主要变化如下:
生理死腔增加 、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萎陷与不张、 右 左分流
栓塞性 、 增高
障碍 、 低氧。
(2):部分病人会发生(因为有循环)。
(3)血流动力学:量下降 肺动脉阻力升高 增高右心负荷增高 。
症状:最常见的有、(无此二项不能诊断),同时有烦躁、、恐惧、、晕厥。
体征:、心跳加快、怒张、、、、肺动脉第二音亢进、区收缩期杂音、肝肿大、、休克。
其它:表现,约40%病人出现电轴左偏或右偏、肺性P波、室早、。X线、、扫描均可协助诊断。
4.治疗及处理:
(1).一般支持:吸氧,输液,升压,正性肌力药,抗心律失常等。
(2).治疗:者须迅速建立,持续静脉输入或q4h注射一次,直到延长为正常的1.5-2倍,时间5-10天。有严重者停用。
(3).长期抗凝:可口服华弗林(warfarin),方法基本同上。
(4).治疗:,,组织f溶激活物。
(5).其它方法:腔静脉阻断法,栓子等。
四、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改变:
五. 术中低氧血症: 主要表现为 SPO2下降
低张性缺氧:过敏可致,通气换气;
:后症,如procaine;
循环性缺氧:,丢失致下降、肺间质。
肺疾患(、、肺不张、原有等);
心脏疾患(原有心梗,心功不全,心缺血, 心律失常等);
严重低血压(手术、麻醉等);
供氧不足(包括机械障碍等) 。
六、术中支气管痉挛:
表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三凹症,发绀,心率增快,心律失常,SO2下降,呼吸阻力增高,肺哮鸣音等。
处理:查找原因,消除刺激原,应用扩张支气管药(,选择性β2),可配合应用。
七、麻醉中心律失常:
各种心律失常均可发生,如、过缓,房早、室早、交界性早,房颤,等。其中老年人、原有者多发。
八、气管导管堵塞: 多发生于婴幼儿
原因:导管前端尖、气管幼嫩、渗血、分泌物混合后易在前端形成。
表现:CO2蓄积致心率增快、面色潮红,误以为"好",进一步发展则致血压下降、脉细速、。
处理:应紧急换管。
九、 中: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 外周环境严重;
② 短期内输入大量冷液体(包括腔镜灌洗液,液);
③ 某些麻醉药的中枢降温作用;
④ 丢失水分与热量(开放式或半禁闭式吸入麻醉)。
表现: 心率、血压、SPO2下降,神志不清,无自主呼吸,体温不等。
处理:快速复温,严密监测,控制呼吸,CVP,直至恢复。
1)心脏负荷过重:输入过多液体、应用缩血管药等,尤以小儿及心功不全多见;
3):原有或输入液过多使;
4):严重缺氧和CO2蓄积,误吸,过敏等。
表现:R急促,TV下降,双肺粗,音,SPO2下降等;
处理:控制输液,给予、速尿、氨茶碱、等。
十一、急性:术后死亡率高
可能原因:
1)麻痹急性扩张,脑血流增加;
2)手术对脑组织挤压或操作粗暴;
4)缺氧、CO2蓄积;
5)输液逾量;
6)麻醉药本身;
7)麻醉过浅。
表现:突然升高,脑组织膨出骨窗,血压及心率先升后降
处理:充分供氧,适当过度通气,甘露醇利尿,激素等.
预防:针对原因,麻醉药应避免吸入药而用如、SP、依托米酯,选用肌松药为宜。
十二. 其它: 很多。如术中知晓,主要为麻醉过浅,研究较多。
在此,还应了解所有麻醉意外的发生率和常见原因。  
1999年国医学机构(Institute of Medicine,IOM)下属卫生保健质量委员会的报告指出,近年来麻醉安全得到了显著改善,已证实的麻醉死亡率由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万分之二下降到二十世纪末的二十万至三十万分,而且这一数据也不能反映为一定与麻醉相关,理由如下:①围手术期死亡的原因经常是很难确定的,很多情况下难以肯定是否一定与麻醉或术中管理有关;②真正手术室中死亡的情况非常少见,而病情很差或很不稳定的病人一般都会转到ICU进行进一步的监护、治疗,如果这类病人在CIU死亡,人们就不太会把死因归咎于麻醉医生所负责的麻醉和术中管理了;③病情极差患者或接受复杂的大型手术者,手术后发生并发症或死亡,可能多由其患者本身的生理或病理状况所致,而较少归咎于术中麻醉医生的管理能力。所以说,很难准确判断麻醉对手术病人和死亡率的影响,但是这不影响近年来麻醉安全性得到明显提高的事实论断。
手术死亡率的影响因素
心脏的不良事件如、、充血性和心律失常,均可导致麻醉时或麻醉后的早期患者死亡,并发症和轻度体温下降可增加发病率。一些直接由麻醉引起的意外情况如低氧血症、气管导管误入或无法进行和机械通气等的发生率都很低,而这些意外情况的发生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设备的技术性故障或监测不足所致(见表1)。
Fasting等分析了1996年至2000年的5年期间83844例麻醉,发现死亡率低于二十万,这样低的死亡率,就很难分析麻醉严重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因素,也就难以提出相应的预防策略。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等麻醉并发症的发生一般是多因素、进展性的,单一因素逐步加重亦会引起不良事件的发生,这些因素一般是一些严重但又不至于致命的问题。为解决前述的分析难题,大家开始转而分析麻醉期间相对多见的严重但非致命性问题(由高年资麻醉医生确认),这些问题可能会进展为不良事件,或者可直接引起严重不良事件,也可能根本不会对病人的预后产生任何影响,这就是“差一点就出问题(near misses)”的问题,这些问题是防治性策略的着眼点。在航空、核能源和其他一些高危工业领域,这种“差一点就出问题”分析方法已被证实可有助于分析原因,从而提出相应的策略和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因此,其在医学领域尤其是麻醉这类低死亡率领域的应用前景亦很被看好。    
确保病人在无痛与安全的条件下顺利地接受手术治疗,是麻醉临床的基本任务,但这还只是现代麻醉学科的部分工作内容。麻醉工作还包括麻醉前后的准备和处理,危重病人的监测治疗,急救复苏、疼痛治疗等方面的工作。工作范围从手术室扩展到病室、、急诊室等场所,从临床医疗到教学、科学研究。随着工作范围的日益扩大,工作任务日益繁重。
1、临床麻醉工作
为了做好临床麻醉工作,必须掌握麻醉基础理论和熟练地应用各种麻醉技术操作,还要熟悉各种病情手术的特点。在施行每一例麻醉时,必须进行以下具体工作。
a、麻醉前准备工作
主要是了解病情,作出正确估计,结合病情确定麻醉方案,选择最适当的麻醉方法和药物。充分估计麻醉手术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为了防患于未然,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和预防措施,并对可能发生的问题制定处理的方案。
b、麻醉期间工作
按麻醉操作规程作好麻醉,以取得最好的麻醉效果,使病人在无痛、安静、无记忆、无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完成手术。同时为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尽量满足某些手术的特殊要求(如肌肉松弛、低温、低血压等)。做好手术麻醉过程的监测工作,包括循环、呼吸、水电解质、体温等功能的连续监测,并写好麻醉记录。根据麻醉过程的变化,做出有效的处理,如维持血流动力学的平稳,进行呼吸管理等。
c、麻醉后工作
麻醉后将病人送回病房(或麻醉恢复室),做好交接班。根据不同的病情和手术,做好麻醉后的各种处理,包括对病人的连续监测,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及时处理意外,协助临床科对并发症进行治疗,使病人早日痊愈。做好麻醉后随访和总结的记录。
2、麻醉恢复室和加强监测治疗室工作
随着危重疑难病人施行复杂麻醉和手术的增加,手术的结束并不意味着麻醉作用的消失和主要生理功能的完全复原,再加上手术麻醉期间已发生的循环、呼吸、代谢等功能的紊乱未能彻底纠正,麻醉后仍有发生各种并发症的危险。由于麻醉事业的发展,监测技术的进步,麻醉手术后的病人仍需要由经过专业训练的医护人员精心治疗护理,促使病人早日。对于全身麻醉病人,应使神志完全恢复清醒,各种病人局部功能应完全恢复正常,病人循环、呼吸、肝、肾等重要生理功能恢复正常并处于稳定状态。对于已发生麻醉并发症的病人应积极进行治疗。因此,麻醉恢复室和加强监测治疗室对麻醉病人的恢复,危重病人的监护,麻醉并发症的防治等方面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现代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立和完善与否,是衡量现代化医院先进的重要标志之一。
3、急救复苏
麻醉工作者充分利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包括应用生理学、和临床的理论知识,、人工通气方法、维护循环功能、恢复心脏活动的各种措施,保护功能的低温疗法,以及对心、肺、肝、肾等重要生理功能的监测技术与药物治疗等方面的经验,在急救复苏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而,急救与复苏已成为现代麻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麻醉专业的重要任务之一。
4、疼痛治疗
对于各种疾病和创伤所致急慢性疼痛,运用麻醉专业所掌握的镇痛药物和神经阻滞等技术,设置疼痛治疗门诊或病室,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还可以诊断和治疗某些以管障碍为主征的血管疾病和或性疾病等,在术后镇痛、无痛和癌痛的治疗方面,亦取得良好的效果,已在麻醉临床工作中逐步开展应用。
麻醉医师在现代医学的角色
大多数人认为麻醉医生是通过药物治疗解除疼痛、并使病人失去知觉的医生。但是很少有人认识到今天的麻醉医生在手术室内的任务除保证病人的舒适之外,更重要的是在手术期间和麻醉恢复期对由多种因素(麻醉、手术等、原发疾病)引起的重要生命功能的变化进行监测、诊断,并由此进行治疗,保证围术期病人的安全。
麻醉医生需有广泛的知识才能胜任着一工作,需具备病理生理、药理、内科、外科、妇儿、麻醉等基础和临床医学多学科的知识。作为麻醉医生要解除病人的疼痛,要管理病人的重要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血压、心脏、神经系统、肝肾功能等。
麻醉医生对围术期(手术中和术前、术后的一段时间)病人出现的医疗问题进行治疗。麻醉医生术前对病情进行判断,依据病人的身体情况,考虑个体差异,并依此制定治疗方案,在术中利用先进仪器监测病人的生命功能。麻醉医生必须依靠各种复杂、精密的仪器对病情作出准确的诊断,维持病人的生命,有些已经是很脆弱的生命。
手术结束时,病人将被送到恢复室或重症监护(ICU)病房,到从麻醉中恢复后,送回病房。麻醉医生的工作范围除手术室,还有重症监护、疼痛治疗等。
麻醉医生的工作是什么?
麻醉医生又被称作手术室里的内科医生,不但熟练各种麻醉操作技术,确保病人手术无痛、手术顺利进行,而且利用先进的仪器随时监测病人的生命功能,如发现由于手术、麻醉或病人的原有疾病产生威胁病人生命的问题,就采取各种治疗措施,维持病人生命功能的稳定,保证病人的安全。
一般而言临床麻醉医生负责:1、与患者的主管医生共同决定患者是否能承受手术麻醉;2、决定采用那种麻醉及监测措施;3、对患者施行麻醉;4、在手术全过程尽力保证患者的安全;5、在手术结束后使患者安全平稳地恢复;6、术后疼痛治疗;7、的治疗。
手术中麻醉医师究竟在干什么?
麻醉医师的工作如同飞机驾驶员的工作。飞机起飞和着陆就相当于麻醉诱导和恢复,飞行时用的自动驾驶仪则相当于麻醉药、和机械呼吸。手术过程中,麻醉医师必须持续观察病人、通过眼、耳、手所得到的信息不断地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思考形成某些细致而复杂的判断结果后,进行药物(包括麻醉药、肌松剂、液体及药等)作一些调整,以尽可能维持手术患者生理功能平稳,并在紧急情况下施行急救复苏处理。
手:一个放在脉搏跳动处相当于几个监测仪。它可以提供脉率以及有无心律失常。有助于维持麻醉医师和病人之间的接触。对病人的感觉是重要的:干而温暖的皮肤表示临床情况良好;冷而潮湿的皮肤则表示手术中休克。通过压迫或皮肤,注意再充盈时间,可以了解组织灌注是否适当。
眼睛:可作下述几方面的观察。
(1)皮肤:或粉红色表示呼吸不当或其他原因;苍白和出汗则提示出血或休克。
(2)头颈部:运动表示浅麻醉;扩大(用后虽有所扩大)提示深麻醉、阻滞药的作用、急性缺氧和/或。
(3):胸部运动表示空气进入肺内,双侧是否对称?如果病人是自主呼吸的话,呼吸节律的变化伴有呼吸深度的改变。气管牵拉表示肌松药的作用还未完全消失;下胸部肋间肌回缩,则提示呼吸道阻塞。
(4):在中,观察手术操作,判断肌肉松弛是否适当?病人精神是否紧张?有无大量出血?吸引瓶内的有多少?腹腔污染的程度如何?(这与术后休克有关)
(5)器械:转子流速计是否显示有适当气流?量筒的容量是否适当?器的装置是否正确?挥发器内有无麻醉药?呼吸活瓣是否需要调整?呼吸囊充气是否适当?如用的话,钠石灰是什么颜色?钠石灰是否失效了?检查的装置:充气压、充气速率、有无负压。呼吸机能否扩张胸部?衔接是否适当?气流速率是否适当?检查的量和速度;如果输血,则应核对血瓶号码和病人的号码,确保所输血液对病人是正确的。
(6)生理学方面的监测:测量脉搏、血压,每5分钟记录一次; 如果用心脏监测仪的话,也可以取监测仪上的读数或脉搏监测仪上闪光显示的数值。整个手术期间,必须记录手术失血的情况。
(7)手术是否按照计划进行或是有所改变?外科医师遇到什么意外的困难?失血是否大量?如果用的话,压力是否适当?
耳: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医师们几乎无意识的在用他们的耳朵听呼出活瓣呼出气体的声音,甚至于细小的变化都能很快的听出来;呼吸机的噪音和节律发生变化,也可以立即觉察。飞机的驾驶员即使在谈话时,也能同样熟练而迅速地注意到发动机的音调及其节律的变化。麻醉中经常使用,心前区置放听诊器监测儿童的呼吸和心率是必要的,也可用听诊器测量血压并记录之。自发呼吸的性质可以提供信息,喉痉挛提示浅麻醉;后停止呼吸表示浅麻醉,而吸气后停止呼吸则表示深麻醉,且伴有松弛。心脏脉搏监测仪能够发出音响信号,但是这种监测仪可受温度或其他电子仪器的干扰,如果被某人绊掉了电线或导线,则可突然中断信号。
耳朵也必须能够耐受噪音和不相干的谈话。这些噪音可使注意力不能集中,并引起激动。麻醉医师有权要求安静,甚至要工作人员停止活动。某些外科医师喜欢吹口哨,当麻醉室内进行麻醉诱导时,决不许吹口哨。
麻醉室内保持安静应当成为规则,严格禁止谈话。病人在麻醉诱导的某一阶段,甚至于连耳语亦能听到。在手术过程中,公允许外科医师和麻醉医师说话。当外科医师在进行精细的手术操作时,麻醉医师应当注意不要说话,以免打扰他。然而,在冗长的手术过程中,间断的说几句话,甚至说说笑话,可使人的精神稍微松弛一下和暂时解除持久的注意力集中。  
早期阶段 (1960年以前)
探讨不同阶段的麻醉死亡率,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当今的麻醉安危。早于1944年Gillespie已注意分清麻醉与其他原因的死亡,其麻醉死亡率为1:1,000。Ehrenhaft等(1951)报道10年中7,100例次麻醉,发生有25例,发生率为3.5:10,000。Beecher和Todd(1954)在599、548麻醉中,麻醉死亡率为1:2,427。
1960年-1980年期间
1960年Schapira等报道主要因麻醉的死亡率高达1:232。Philip等分析1,024例术后死亡,其中主要因麻醉死亡估计为1:7,692次手术。
Dripps等(1961)报道麻醉死亡率为1:852,其中全麻为1:1,536,蛛网膜下腔阻滞为1:1,560,而16,000例ASAI级中无1例发生死亡。
Harrison于1968年报道麻醉死亡率为1:3,068,接着又统计分析报道于1978年,麻醉死亡率下降为1:4,537。
Hovi-Viander(1980)统计芬兰100所医院资料,麻醉死亡率为1:5,059。
Turnbull等分析温哥屋总医院48h内195,232例麻醉病人,麻醉死亡率为1:5,138。
纵观1954年以来的有关文献,直到1980年,麻醉死亡率有大降的趋势。
现阶段(1980后年)
Keenan和Boyan(1985)统计美国弗吉尼亚大学附属医院15年来163,240例次麻醉中,术中因麻醉致心搏骤停者有27例(发生率1.7:10,000)死亡14例,麻醉死亡率为0.9:10,000。
Buck等(1987)报道英国3个地区12个月的资料,在50万例次手术中,总的死亡率为0.7%,主要因麻醉而死亡为1:186,056。
根据法国的资料,自1978年至1982年,统计460所私立医院的198,103次麻醉中,麻醉死亡率为1:13,207。
总之,从1980年以来,有关麻醉的死亡率报道不一,但大部分的统计资料表明现阶段的麻醉死亡率为1:10,000,并有下降的趋向。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分析上海市11所医院自年5年中,手术麻醉期间心搏骤停者有38例,发生率为1:3,000-4,000,复苏成功率55%,死亡15例(39%),经统计死亡数为1-1.5:10,000,比一般文献报道略高。
麻醉是否有
麻醉药物主要是通过麻醉你的神经从而达到止痛的效果,至于是否存在一直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
如果是采用的局麻药物,因为没有进去血管没有进去,对身体各方面的影响都较小,如果是全身麻醉药,因为进入了血液循环,对大脑神经也产生了作用,可能对记忆方面的能力有些影响,一般在做完手术后会因为麻醉药物的原因引起,但是过几天等麻醉药物代谢掉后这些症状会自行消失的
出自A+医学百科 “麻醉”条目
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关于“麻醉”的留言:
目前暂无留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麻醉药 副作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