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学生问题心理问题

您当前的位置:&&&&&正文
高一新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高一新生是高中阶段最活跃、最有朝气和最有可塑性的群体,同时,也是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群体。高一新生能否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适应高中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对他们今后的成长至关重要。作为高一新生的班主任及科任教师,有责任及时了解高一新生的心理变化状况,在他们出现心理问题时,及时予以疏导和解决。
一、高一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学习上的不适应感
由于初、高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他们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存在较大差别。突出表现在初中形象思维偏重,高中理性思维偏重;在学习方法上,初中侧重于教师的教,高中侧重于学生的学;初中强调教师的示范和指导,高中强调师生间的探究和合作,特别是新的课程标准实施后,高中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这些变化,很多高一新生并不了解,他们仍用学习初中课程的方法学习高中课程,就会感到收效甚微,特别是面对教师的探究性教学,更会感到茫然无措。离开教师的手把手辅导,许多学生对学习内容无从下手。因此,很多高一新生会感到学习不适应,自信心受到打击,出现迷茫、焦虑甚至厌学等心理问题。
2.人际关系上的陌生感
初中阶段的学生一般是就近入学,学习和生活都在父母的监督和关心下。在同班同学中,甚至都有自己的儿时伙伴,并且经过三年的初中学习生活,已经建立起自己固定的人际交往圈。然而进入高中,特别是农村寄宿高中,就要离开自己的父母,有的甚至一个月才能回家一次。面对的同学和老师都是陌生的面孔,这就容易使他们产生孤独感和压抑感,尤其是性格内向和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学生,面对新的环境,更会感到压抑,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自闭现象。
3.竞争上的失落感
很多考入高中的学生都是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他们从小学至初中都一直笼罩在&优秀生&的光环下,从没尝过&后进生&的滋味。然而进入高中,特别是重点高中,许多初中阶段优秀的学生在高一新的班集体中,就会&黯然失色&,发现自己在学习上、特长上有许多弱项,从初中的&优秀生&变成了高中的&后进生&,这难免让他们在心理上产生失落感。如果他们不能在心态上尽快调整,就会产生自负、埋怨或者自卑、郁闷的心理问题。
4、升学上的压力感
小学和初中阶段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面临的升学压力较小,根本不存在升学无望的问题,更不会考虑升学和就业问题。然而进入高中,高考压力摆在了眼前,虽然近年来,我国每年都进行高校扩招,但每年仍然有近一半的学生不能进入高校学习,特别是在农村,这一比例更高。因此,很多高一新生从进入高中校门的第一天起,就面临着高考的压力,中考成绩较好的新生担心考不上重点大学;中考成绩一般的新生担心考不上本科院校。因此,很多高一新生会产生焦虑感,心理存在较大的压力。
二、解决高一新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1.了解高中课程特点,转变学习观念
班主任应通过举办讲座、专题报告会等形式让高一新生了解高中课程的特点,让他们意识到初、高中的课程存在着差别。同时,各科任教师在上新课前,应向学生介绍所教学科的结构、内容、课时安排、学习要求等情况,使高一新生从入学开始就能对高中课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以后的高中学习做好心理准备。
同时,班主任也要通过学法指导、学习经验交流等形式,让高一新生转变初中阶段形成的学习观念,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高中阶段必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各科任教师要敢于&放手&,给
高一新生大量自主选择的空间和时间,帮助他们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逐步寻找出适合自己实际的学习方法,养成自主钻研、敢于探究的良好习惯。
2.开展多项活动,适应校园环境
高一新生人校后,班主任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增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使高一新生尽快适应新的校园环境。
首先,新生一入学,就及时组织他们参观学校的校园、校貌,介绍校史,介绍班主任及各科任教师的情况,使他们对学校及班级有更深的了解,增加感性认识,消除他们对校园、老师的陌生感。
最重要的是,要积极开展集体活动,增加交流和了解,要积极参加学校在开学初举办的军训、歌咏比赛、校规校纪知识竞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他们从一开始就热爱自己的班集体。另外,在班级内也要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如&说说心理话&主题班会、&我爱我家&座谈会、&我如何为班级争光彩&征集活动等,让高一新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3.正确定位自己,培养竞争意识
高一新生入学后,班主任要及时把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成绩及特长情况告诉全班学生,让他们明确自己在新的集体中所处的位置。要通过班会、个别谈话等形式让每一位学生明白:&初、高中的环境变了,自己的定位也应随之改变,要时刻保持竞争意识。&对目前较优秀的高一新生,要告诉他:&现在的优秀只代表初中的努力和奋斗,现在应立足高中这一新的起点,创造新的辉煌。&对目前较落后的高一新生,要告诉他:&高中并不意味着自己的退步,而是竞争的空间更大了,要在高中发挥出自己更大的潜力。&总之,要让每一位高一新生都能正确、全面、客观地审视自己,从而正确定位自己,摆脱自傲或自卑,培养起敢于竞争的意识。
4.树立终生学习观念,摆脱升学压力
高一新生对高考的关注越多,造成的心理压力就越大。因此,班主任要培养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要让学生意识到:高中只不过是人生的一个短暂的阶段,高中的学习是为了今后实现自己人生价值而做的准备,考大学并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通过学习知识实现自己的价值,才是最终目标。学习知识的途径有许多,大学并不是唯一的途径。总之,要让高一新生以愉悦的心情走人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
高一新生出现的心理问题是多变的,也是复杂的,作为高一新生的班主任及科任教师,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在他们出现心理问题时,要以爱心、细心和耐心帮助他们疏导和解决,使他们尽快适应高中的生活。--博才网
下页更精彩:
点击排行榜
〖〗链接地址:
高一新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由网友原创或转发,若高一新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QQ:),谢谢!
微信查看最新信息微信扫一扫或用微信搜索微信号:hbrc-com
安卓手机客户端更省流量手机扫描下载或者直接
猜你还喜欢的文章
热点文章排行榜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近半数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中国青年报
03版:教育科学
新闻排行榜 热点新闻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 &&& 往期回顾 & && &&&
哈尔滨一项调查显示:
近半数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
胡洋 本报记者 吕博雄
中国青年报
&&&&近日,一份名为《哈尔滨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的报告出炉。研究者为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分会常务委员、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院长张聪沛等11人组成的课题组,该课题用时3年。该项研究是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预防中学生心理问题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显示,有49.43%的中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该课题组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哈尔滨市9所中学的年龄在12~18岁的初一至高三学生进行无记名方式调查,共计2151人。在全体受试中学生中,阳性心理症状总检出率为49.43%;初中生检出率为49.37%,高中生检出率为51.78%;初中生轻度阳性心理症状检出率为34.77%,中度以上的检出率为14.60%;高中生轻度阳性心理症状检出率为37.67%,中度以上检出率为14.15%。&&&&张聪沛回忆2005年进行的一次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当时检出存在心理问题的中学生不足40%。8年间,上涨了近一成。”&&&&最近几年,每天到张聪沛的心理门诊看病的人当中,三分之一都是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学生。这其中,一半被诊断为患有心理疾病。&&&&张聪沛的办公室里有两张单人沙发,其中一张沙发的右扶手上,有几个鸡蛋大小的破洞。张聪沛说:“这是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在进行心理咨询时,由于焦虑、紧张而抠破的。”&&&&调查指出,中学生阳性心理症状发生率由高至低分别为强迫36.4%,人际敏感占24.6%,偏执21.5%,抑郁19.5%,焦虑15.8%,躯体化(情绪化引发的身体不适)12.8%,恐怖12.60%,精神病性11.2%。&&&&在诸多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强迫高居榜首。张聪沛分析:“强迫的根源是优柔寡断,没有主见,追求完美。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孩子理所当然地成为一个家庭的中心。家长总会抢先安排好本应由孩子自己决定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家长的安排无疑是完美的。如此,家长不在身边时,孩子就会显现出缺少主见、优柔寡断。”&&&&青少年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正在逐渐成熟。这一时期的学生特别看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人际关系非常敏感。&&&&张聪沛最近接手了对一名高一学生的心理治疗。由于老师在课堂上当众读了这名学生的作文,使得他被同学嘲笑。当天回到家,他就显得很郁闷,之后开始又哭又闹。张聪沛诊断他得了癔症,经过治疗,病情逐渐减轻。最后,他终于决定回校上课,可只上了一节就回家了,因为他感觉班里所有学生都在看自己。现在,这名学生已经一个月没有上课了。&&&&张聪沛认为,这些心理问题是可以通过训练缓解的,最好的训练方法之一,就是把学生聚在一起,进行户外集体活动。&&&&该课题组曾组织一次集体登山活动,登山队员是高一和高二的学生,队员被分为3个组,每组5人,每人发10元活动费用。登山前,队员要花掉10元购买登山必备物品。进山之后,学生的自我生存能力之差显露无遗。其中一组登山队员把钱全部用在买牛肉粒、爆米花等零食上,甚至都不知道买水。结果,登山不到一半,这组队员就口渴难耐,都放弃了。&&&&张聪沛认为,父母因素是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解决的瓶颈。父母经常把分数作为衡量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尺,甚至把自己未实现的理想强加于孩子,造成孩子巨大的心理压力。其实,父母是青少年最稳定的人际关系,也是青少年内心最渴望得到支持和帮助的对象。和父母进行良好的沟通、感觉到自己被父母所了解和理解,这会使青少年感到松弛和自信。反之,青少年易处于孤独、无助的境地,其心理及人格问题发生的危险性增加。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高一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范文_调研报告
高一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范文
学习啦【调研报告】 编辑:雪锦
  高一的学生,刚从初中进入高中,变化有些大,难免影响情绪。那么关于高一学生心理调查要怎么做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学生调查,欢迎阅读。
  高一学生心理健康范文篇1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生产的发展,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有16.79%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高中生占15.76%,而且这个比例正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出一种直线上升的攀升趋势。针对如此严峻的教育形势,为了切实有效的推进素质教育,国家教育部明确规定:&中等及其以上发达地区的城市,条件具备的学校必须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检验学校素质教育达标的重要指标。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校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规划指导下,正式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了正规之中。为了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因材施教&,我校心理咨询室面向我校学生进行了一次《学生心理素质调查》,旨在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以后的心理档案建设和某些课题研究以及教育教学提供真实有效的参考资料。
  1.研究方法
  1.1 被试抽样 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可靠,这次调查采取了分层抽样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在调查学生中抽取一个班级40名学生(男25,女15)作为一个随机大样本,然后再在其余的5个班级中每个随机抽取10名学生(男女各5名)。抽样群体年龄分布在15---16、17这一学龄中期阶段(调查学生共248名,抽样比例为37.5%)。
  1.2实施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40份,并附指导语,被试做完后将答题卷交回主试老师。回收有效答卷215份,有效率为73%。
  1.3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内容涉及心理适应、、自我意识、意志品质、情绪、人格等多方面社会问题,各题附设四个答案(有的为两个),受试选择最切合自己的一项作为答案。调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为学生个人背景调查;第二个部分为心理健康分项调查;第三部分为学生个项问题自由调查。
  1.4数据处理 本次调查所获数据采取百分统计法,并由SPSS 10.0 for Windows进行处理分析。
  2.调查结果及其具体分析
  2.1总体理论界定及评价
  根据目前我制的具体划分,初中生大致处于学龄中期(15、---16、17岁),在这个时期,个体将完成从不成熟到成熟的重要转变。其间,由于个体生理发育的超前成熟与心理滞后成熟之间的矛盾,使得这个时期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同时又充满着各种心理矛盾和冲突。正如日本大西诚一郎在他的《中学生的心理与教育》一书中指出,少年期&在人生中起着特殊作用,处于特殊地位,存在着特殊的问题。&
  如不对这些特殊问题及时进行心理,就会出现适应不良和心理,这对他们今后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按照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艾瑞克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学龄中期青少年心理上正处于勤奋进取与自贬自卑二者之间,如果发展顺利,则将塑造具有学术、做事、诗人的基本能力;如果发展出现障碍,则将缺乏生活基本能力,充满失败感。由此可见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
  对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朱智贤教授曾概括为&过渡期,是从期(幼稚期)向青年期(成熟期)过渡的时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的时期。&至于这一评价是否符合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将从下面的具体分析中找寻到答案。
  2.2具体分析
  2.2.1环境适应 适应能力是人的一种综合心理特征,是人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目前竞争与挑战已成为整个社会的生存运作机制。一个人只有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才能在未来的生活中游刃有余,适应快节奏的生活工作方式,才能泰然面对各种突发事件,并迅速摆脱困境,发挥自己应有的能力水平;而适应力差的人,只有慌乱,不知所措,最终因与时代的不合拍而落伍,甚至&被淘汰&。调查显示,中学生因为身心条件的限制,在环境适应问题上,不可能做到我们期望的那样闪电式的&断乳&,70%的同学表示能慢慢地适应新的环境,只有5%的同学表现出了&强烈的抵制情绪&。对于新鲜事物,他们表现出了极强的好奇,并对其发展抱有坚定的信心。
  2.2.2人际交往 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感情的联系过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鼓舞人的精神,培养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社会价值感,增进社会适应能力,形成乐观的人生价值观,使个性健康得到保证;反之,不良的人际关系及交往障碍则会影响人的心理的健康发展。随着交往面的扩大和心理的成熟,中学生有着强烈的了解他人和被他人了解的欲望,渴望拥有一份平淡而真诚的友情。
  资料显示,除了70%的同学认识到升入高中后知识学习质与量的巨大变化之外,还有21.25%的同学也认同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在处理朋友关系上,数据显示大多数同学都十分的理性,比如87.5%的同学&能够虚心的接受朋友在公共场合所指出的自己的不足&;在交往原则上,有85%的同学选择了&平等、相互尊重&,可见现时代的青少年已经开始有了独立、民主倾向的社会态度,而这正是后儿童期的发展任务。
  2.2.3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又称自我,是指人们在自己意识中觉察到自己的那个心理过程或意识过程。自我意识的发展在成长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任务。到了青春期,人的自我越来越完善,自我调节的系统越来越发展,青少年从而开始注重分析自己的个性,关心自己个性的优缺点,对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表现得非常敏感。他们渴望自治、自理,希求能得到周围环境的认可和尊重,并建立起新型的人际关系,走向社会。调查显示,初中生在自我意识上最大的问题就是同一性危机,即理性的自我与现实自我的不相符所引发的心理冲突。
  高一新生正是一个多梦的群体,他们对自己、对未来都作了理想化的设计,但现实中又由于自身的身心特点、成长任务、独立状况、问题解决的行为能力等因素的不完全具备,又常让他们感到挫折、失败的威胁,从而引发悲观失望等消极情绪,导致心理失常。在自我认识问题上,65%的同学认为很清晰,29.4%的同学认为较模糊。
  2.2.4意志品质 意志是人们为达到既定目标,自觉地去克服困难,不断地调节个人行动的一种心理过程。意志是一个人事业成败的重要条件,是其心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一个意志坚强的人锲而不舍、兢兢业业,始终如一地敬业奋斗,就能建功立业;反之,意志薄弱的人,哪怕IQ再高,是很难有较大作为的。中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关键期,意志品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未来,这具体表现在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等品质方面。
  这次调查,显示学生在意志品质方面的认识及发展比较理想。比如, &当你面临重要抉择时&,65%的同学选择了&果断抉择&;&当你面临重要抉择时,你会。这些都显示了初中生良好的个人品质及自控能力。
  2.2.5情绪 情绪是指个体受到某种刺激所产生的一种身心激动状态。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绪情感作为人的精神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心理卫生和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功能。一个人心理是否正常,衡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情绪。大量的事实所证明:当个体长期处于过强不良情绪状态时,可干扰和分散注意力,影响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形成思维僵滞,下降。由于心理状态不佳,意识范围狭窄,心理反应过于敏感或迟钝,势必会降低学习、工作效率,影响正当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
  当前,我国中学生的学习压力普遍偏重:过多的课业负担、激烈的考试竞争、家长老师的殷切期望等都无形的给学生情感上加了一道厚厚的闸门。他们感到一些合理的情绪无法得到正常的宣泄,渴望与师长进行心灵的交流,而外加的压力又迫使他们假扮&成熟&、顺从。难怪38.75%的同学感到&焦虑太多&;35%的同学感到&孤寂&,当这一切得不到解决的时候,他们也只选择&静坐&(56.25%)、&发怒&(33.75%),而少有人(3.75%)选择适当的移情。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2.2.6人格 心理学上的人格是个体在对人对己及一切环境中的事物时所显示的异于别人的性格。中学生由于知识学习的增强,知识面的扩大,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上逐渐趋于成熟,他们能够较好的理解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理解人与人之间的权利与义务等深层次问题。
  3.存在问题及结论
  根据本次调查所获资料分析的结果表明,我校高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以下特点:
  3.1学生心理成长过程中交织着复杂的矛盾关系,如:
  3.1.1学生与学校、家庭、社会之间存在不适应,环境适应力较差。
  3.1.2自我意识的增强与行为自控能力、行为解决能力之间存在矛盾。
  3.1.3感情充沛与内省探索造成了心理的自我封闭。
  3.2学生认知、情感、意志、道德等心理品质发展的同时,行为上显得有些稚嫩,常出现知行不一、言行不一的现象。
  3.3中学生生理的超前成熟与心理发展相对滞后使得他们把握不清友情、爱情之间的分别。据平时咨询与访谈掌握的资料,许多异性同学间的友情正是在同学、教师、家长的&责怪&与&教导&中发生质变的。这无疑警醒了我们平时的教育方式。
  高一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范文篇2
  一、研究目的
  高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全面发展,而且影响到全民族的素质水平和精神文明程度。中学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面对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教育的局限,的弱化,不少的中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心理困扰和障碍,影响其健康发展。作为教育者,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呢?为此,我对我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专门调查。
  另外,通过问卷,学生会显得不那么拘束,会说出真实的想法。老师和家长可以从中了解到学生的想法,从而适当的改变一些教育方式,增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让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
  二、研究对象:**中学高一十班54名学生
  三、研究方法: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法
  调查问卷共发放了54份,有效回收54份。
  四、研究时间:星期二班会
  利用班会发放、填写、回收调查问卷。
  五、问卷内容与调查结果
  表格略
  六、结果分析
  1、学生的学习状态较差,对新学习环境不适应。
  上课时,集中注意力学习的时间短,容易走神;如果别人不督促,很少主动学习;在学习和发生冲突时,74%的学生拿不定主意,而主动选择学习的竟是0%;经常很想学习,但总是无法集中精力学进去的占44.5%;能按计划学习的人只占5.5%;77.7%的学生学习劲头时高时低;等等。高一学生承担的学习负担与压力和初中相比更重,高一阶段的课程明显增多,难度增大,教学进度比初中明显加快。此外高中老师对学生提出更高的期望和要求,积极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深层的探究,去发现一般性规律。随着学习科目的增多和学习内容的加深以及方法的改变,学生难以很快适应任课教师新的授课方式,在方法和学习习惯上仍沿袭初中的老习惯。因此,对于刚进高中的新生来说新学习环境的确是不易接受。
  2、学生感到学习压力较大。
  42.6%的学生感到学习负担很重;9.2%的学生常为短时间内成绩没有提高而苦恼不己;42.6%的学生经常讨厌考试;学习压力主要来自激烈的升学竞争和家长、老师的高期望。学生们谈到,各个方面反复警示他们的是:过得了高考独木桥即是阳关大道,过不去则跌入万丈深渊。在这种偏颇的教育观念之下,学生的学习被层层加码,在校学习时间很长。与此同时,课后作业繁重,考试频繁,且不断公布分数排位,学生们承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重负。如果有一场考前心理讲座,53.7%的学生希望的内容是情绪调节。
  3、学习目标不明确,但能及时调整。
  仅有5.5%的学生为自己刚开始的高中生活有详细规划的;92.5%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不得不做的事; 62.9%的学生有时能能按计划学习;等等。学生在初中阶段尤其是学年,都是勤奋、拼搏的,考上重点中学的信念和父母的期望促使他们在初三学年竭尽全力,当终于结束中考,有一部分学生便松懈下来,完全没有了以往的拼搏精神。这些学生认为考上高中了可以休息下了,高一学年不必太紧张,不妨先放松一下,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下降。对自己的未来失去了方向感,感觉迷茫,产生了失落感,学习目标不明确,失去了自己的人生坐标。但是,72.2%的学生,当给自己定的学习目标有困难可能做不到时,他们会缩小目标;51.9%的学生有时会为了实现一个大目标,给自己制定循序渐进的小目标;等等。说明学生一旦认识到现状就能调整目标,调整心态。
  4、责任心不强,缺少担当。
  3.7%的学生希望在班级中当干部;主动参加班级的各种活动的学生大致占14.8%。大部分学生很自我,一切以自己为准,不替他人不替班集体考虑,常常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班集体荣誉感薄弱。
  七、思考与改进
  无论学生出现哪种心理障碍,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的消极影响是显著的、巨大的。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高一年级的班主任,一定要做预防心理失衡的提前指导,二是要注重做好疏导工作。下面,本人根据自己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体会,谈一谈对高一学生心理障碍的预防与疏导。
  1.关心学生的心理。
  作为老师,不但要重视学生的学业发展,而且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虽然掌握了一些心理健康的知识,但是要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还是有难度的。其实,中学生有他们自己的特殊心理,比成年人更加的敏感和脆弱。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心理问题,首先跟家长取得联系,不然会使学生失去信心,从而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出现。良好的心理环境不但是提高教学的有力保证,而且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保证。教师要主动同学生进行交流,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协作、共同探究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2.引导学生正确辨识自我,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
  高一学生受认识水平的局限,还不能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往往由于自我估计过高或过低,造成主客观不协调,无法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于是有可能出现以上一系列心理问题,所以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学会情绪调节,发挥自身潜能,面对现实,迎难而上。教师如能对学生作出恰如其分的分析与评价,可增进学生自我认识的能力。另外,班主任可通过向家长授课,使家长正确对待考试成绩,从而减轻学生来自家长的压力。
  3.指导。
本文已影响 人
[高一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范文]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688人看了觉得好
808人看了觉得好
752人看了觉得好
【调研报告】图文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一学生心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