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做了2个梦 一是辛苦养长的薄荷与指甲剪被妈妈剪了 二是坐…

《当代经理人》:梁伯强--要为世界剪指甲_经营管理_财经纵横_新浪网
《当代经理人》:梁伯强--要为世界剪指甲
.cn 日 10:49 《当代经理人》杂志
  本刊记者郭珍
  1998年从朱基总理讲的一句话中发现了指甲钳商机,几年时间梁伯强就把“非常小器?圣雅伦”做成中国指甲钳第一大品牌,进入世界前三甲,一个小小的指甲钳创造了逾亿元的产值。当整个指甲钳行业处于品牌混沌时,梁伯强提出了做百年品牌的计划,“非常小器”并不小器。在许多企业挣扎于高科技,在新经济中四处碰壁时,梁伯强却在小商品里做大
品牌,在低价值中创造高利润。
  当梁伯强一瘸一拐走到人们面前,最初的惊讶很快会被他的坦然抹去。其貌不扬的梁伯强走在中山小榄的街头很容易就湮没在精干的广东人中间。这是一位绝对务实的广东商人,因为务实,他对一切但求真实,追求事情的本来面目,也能够接受事情的本原。
  然而,他和那些芸芸的广东人总有那么一点不同。
  走进梁伯强的办公室,家俱全是浅浅的紫,一种浪漫的颜色。墙上挂着“自强不息”四个大字。梁伯强一边泡着功夫茶,一边谈起他的梦想。
  金?吉列的故事人们并不陌生,他把眼睛盯着全世界男人的胡子,发明了剃须刀并投入生产取得成功。两次世界大战中,吉列剃须刀作为军用品供应美军,随美军走遍世界各地。由此,吉列公司获得了巨大发展。今天世界上有多少男人在使用吉列刀片,没有人统计过,简单的数据表明,吉列刀片占市场份额的63%。就连投资家巴菲特也是紧紧捂住吉列股票不放。
  从这个故事中,梁伯强琢磨出一个很多人忽视的事实:小商品同样有大市场。他把眼睛盯住了全世界人的指甲。“谁能说出世界上指甲钳最大的品牌是什么?”他喜欢提这样简单的问题,“可谁又能缺少指甲钳呢?这就是市场的空白点。”梁伯强的梦想就是要占据这个空白,把一个“大老板看不起,小老板做不来”的产业做出点名堂出来。
  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各种款式的“非常小器?圣雅伦”产品,有手指甲钳、脚指甲钳,还有小孩子专用的平指甲钳,非常精致。“酒香也怕巷子深”,梁伯强的目标是让更多人认识“非常小器”,让更多人使用“非常小器”。要把“非常小器”做成一个“吉列”那样的小产品中的大品牌。
  “过时的新闻成了时尚”
  “非常小器?圣雅伦”已有200多个品种,并由单一指甲钳产品延伸到个人护理用品,成为爱美人士追逐的时尚用品,产品供不应求。这样一个商机的发现来自于梁伯强无意中读到的一条旧“新闻”:1998年,朱钅容基总理以指甲钳为例激励中国轻工企业重视质量问题,这则报道让商海沉浮十多年的梁伯强义无反顾地扎进了指甲钳行业。
  1962年梁伯强出生在广东中山小榄的一个农民家庭。正要读书的时候,遇上了“文化大革命”,家里人为他找了一位老师学国画。在安静的画室里,他找到了另一种人生的境界,这对他以后的经历有很大影响。
  1979年高中毕业后,梁伯强因为能够画几笔,写几句,有了一份“体面”的工作,他进了小榄镇制锁第二厂,也就是后来的固力锁厂从事文职工作。固力锁厂人称小榄的“黄浦军校”,有许多小榄的企业家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在这里,梁伯强度过了一段无忧无虑的时光,每天抄抄写写,感觉颇好。然而古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一年,小榄镇开菊花展,他被抽出来搞宣传。回到工厂原来的职位已经被人代替,梁伯强被派到翻沙铸铜车间,年轻气盛的他无法忍受命运的捉弄,决定偷渡澳门。
  在母亲和爱人的泪水送别中,梁伯强到了澳门。澳门却不是天堂。没有身份证,没有合法的工作证,他只能在一家洗牛仔布的车间里工作,每天从早到晚工作十多个小时,没有工钱,一月只有三十元钱,刚够买一点牙膏之类的生活用品。梁说,以前只听说过资本家是如何剥削工人,这时候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资本主义,什么叫剥削。
  报纸上一则招聘启事引起了他的注意,一家仿古家俱厂招聘绘画工人,学过绘画的他刚好派上了用场,并且很快得到老板赏识。没过多久,他买了一间铁皮屋,自己另外开了一个店铺,请了两个伙计帮忙,终于也做起了老板。第二年,又增加了两个伙计。生意十分红火,正当他对未来充满憧憬的时候,一天晚上,警笛大作,他以为是来抓自己的。赶紧将临时身份证交给朋友,回到了中山。
  回家的日子并不好过。偷渡在当时属于投敌叛国,梁伯强没有工作,倍受歧视,他卖过旧衣服,做过小买卖。后来在家人的帮助下,进了小榄胶木电器厂做工人,收入微薄。1984年传来消息,澳门的临时身份证能够转为正式身份证,梁伯强到了澳门,找到原来的朋友。朋友告知,从前他买的铁皮屋位于白粉区,警车并不是来抓他的。然而毕竟时过境迁,原来的房子已经不知去向,一切只能从头开始。
  正值国内刚刚开始改革开放,一些香港人把澳门作为进入大陆的桥头堡,在澳门开工厂。梁伯强进了一家香港人的首饰厂。作为不多的技术工人,他很快被任命为厂长,手下领导着十多个福建女孩。工厂很快发展到五六十人的规模。
  香港老板于是和他商量,能不能回中山办厂,那里的劳动力更加便宜,利润会更可观。1986年,梁伯强回到中山小榄,成立了一家人造首饰工厂。在当地仿佛一下成了英雄,为地方招商引资,领导着五六百人的工厂。24岁的梁伯强躇踌满志,却不知危机正在一步步靠近。香港老板的弟弟长驻广州,定期会拿一些货到工厂加工,然后拿回广州去卖,梁伯强只管生产加工,却不知道从国外进口的原料加工后必须出境销售,直到有一天海关来查封了工厂,他才如梦初醒。一夜之间工厂没有了,他又一次回到一无所有的境地。
  如何从头开始?多桀的命运又一次捉弄了梁伯强。这时候从前在工厂与他要好的师傅苏钢华说:为什么不自己干?一语点醒梦中人。从此,苏“炒更”为梁伯强做模具,而他在家请了几个工人,做一些来料加工。这种家庭作坊式的艰难创业终于给他带来了成功。此后一发不可收拾,他在世界各地开了六家公司,行业涉及旅游纪念品、烟草、电镀等等。
  回望这十多年走过的道路,梁伯强自认做企业都是一点点摸索出来,遇到问题了,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经营模式,没少让他交学费。开始的时候企业面临的是生存问题,企业也不大,几十个人,几百个人,什么赚钱就做什么,只要企业能够活下来。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也没有什么周密的规划。只要有创业精神,只要能够灵活选择未来发展的模式,企业就能不断做大。但是当企业做到一定的规模,不再为生存而发愁,当机会越来越多,选择也越来越多的时候,梁伯强反而困惑了,下一步企业应该向何处走呢?
  小榄地处珠江三角洲一隅,自古以来,这里不贫不富,永远是安宁舒适的水乡风景。没有大风大浪,也就难有惊天的抱负。梁伯强坎坷的经历却令他有了更多不安分的思想。小榄虽是弹丸之地,但是藏龙卧虎,这里孕育了乐百氏、固力等全国知名的品牌,也出了何伯权等知名的企业家。看着身边的企业一个个壮大,创业者都是自己的同龄人,梁伯强不断反思自己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企业经营者关键要解决方向性问题,企业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必须要有明确的方向,要有长远的战略规划,梁伯强认为自己多年来完全是凭着对市场的直觉和敏感进行决策,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却不能解决企业长久的发展问题。
  1998年4月的一天下午,梁伯强对这个日子记忆如此深刻,是因为这一天,改变了他以后的人生轨迹。在别人送来的一张包东西的旧报纸上,他意外地发现了《话说指甲钳》这篇文章: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钅容基,在中南海会见全国轻工企业第五届职工代表时深有感触地说:“要盯住市场缺口找活路,比如指甲钳,我们生产的指甲钳,剪了两天就剪不动指甲了,使大劲也剪不断。”
  朱总理还特意带来三把台湾朋友送给他的指甲钳,向与会代表展示其过硬的质量、美观的造型和实用的功能,并以此为例,激励大家要对产品质量高度重视,希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开发更多更好的新产品,把产品档次、质量尽快提高上去。
  此事令轻工部压力很大,专门成立了专案小组,抓这个事情,期望通过这个事情促进发展。轻工部还联合五金制品协会,在江浙开了几次会议。寻求如何突破这个问题的方案,都没有根本的解决。
  梁伯强看了这则过时的新闻以后,非常兴奋。以他做了十多年五金制品的经验,认为其中一定有商机。国家总理每天日理万机,而一个小小的指甲钳引起他这么大的关注,这说明指甲钳并不小。
  他找来大量国内和国外生产的指甲钳,发现国内的指甲钳不管是哪个厂家生产的,产品造型单一,没有各自鲜明的特点,而且生产粗糙,剪起指甲来,非常费劲,指甲壳还到处乱飞,有位国务院领导人曾经讥讽国产指甲钳“剪指甲像牙在咬”。而国外的指甲钳呢,韩国的、日本的、德国的等等,各自特点都不相同。韩国货做工精致,贴近大众,细节上非常人性化;日本产品在精细的基础上突出款式的新颖,各种卡通造型让人爱不释手;德国货则是把指甲钳当作一种高技术产品来生产,产品质量无可挑剔,有的一个德国指甲钳甚至卖到几百元。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精致、实用。
  原来小小的指甲钳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和不同。为什么中国企业就不能生产出国外那样精致的指甲钳呢?
  梁伯强想,自己在商海摸爬滚打了十多年,做过旅游纪念品,精细加工方面的经验不欠缺。加上这么多年做企业的积累,投入指甲钳这个新项目的资本也没有问题。但是那么多的国内企业都没有把这个指甲钳做好,自己能做好吗?他心里还没有底。
  于是,梁伯强开始了对整个指甲钳市场的环球考察。
  “目送一个时代的结束”
  在国内考察,梁伯强亲眼目睹了辉煌一时的国有指甲钳企业纷纷倒闭的全过程。此间,个体生产经营者恶性竞争,难成气候,韩国等国外品牌大举进入,这样一个市场还能进入吗?市场证明,越是无序的市场越需要品牌的出现。以梁伯强民营企业的身份能够创造一个新的品牌时代吗?
  国内指甲钳厂家原来有五大巨头,它们是天津“天”字牌,北京“京”字牌,还有广州“555”,上海“双箭”牌,苏州“双菱”牌,这些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时期也曾辉煌一时,但进入市场经济以后,企业明显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从买方市场到卖方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千变万化,个性化需求日渐增多。而这些企业体制落后,缺乏创新动力,加上企业负担太重,企业经营难以为继。考察过程中,梁伯强的心情非常沉重。这些企业大多产品积压严重,负债累累,濒临倒闭。在上海双箭考察时,正好碰到法院在工厂贴封条,在梁伯强的再三请求下,执法人员终于让他进工厂看了一下。尘封的机器,灰暗的厂房,破败的景象深深印在他的脑海里。这戏剧性的一幕记录了梁伯强见证中国指甲钳一个时代的结束。新的市场必须要有新的企业来扮演引领行业发展的重要角色,市场发展也呼唤新市场规则的建立。
  然而,在这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市场完全进入了一个混乱无序的状态,企业进入这样的市场,是荆棘,还是坦途难以预料。
  不仅是五大巨头陷于倒闭,国内其它指甲钳企业也基本处于困顿。梁伯强又考察了二十多家国营指甲钳企业,它们大多数产品积压,生存艰难。是市场饱和了吗?
  在国营企业无法再经营,纷纷倒闭的同时,市场的需求其实依然存在。但是指甲钳的利润微薄,也使得很多大企业放弃了指甲钳的生产。指甲钳的生产就流入到个体经营户手中,他们大多家庭作坊式的生产,规模小,设备和工艺简陋,产品质量根本无法保证。有的工厂是夫妻作坊,到城里的工厂请一个技术师傅,就完成了企业的模型。有的干脆一个人完全一肩挑,工程师是他,会计是他,厂长是他,这样的工厂做出来的指甲钳质量如何可以想象。实际上指甲钳的生产虽然没有什么高科技含量,但要做好,在技术要求上非常严格。而个体经营的方式导致了经营行为的急功近利,经营者没有足够的资金,生产设备简陋,技术创新、款式开发几乎一片空白,为了抢夺市场,不惜杀鸡取卵,产品很难做精做专。
  同时指甲钳的商业渠道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原来指甲钳这样的小商品都是由国营商店代理销售,因为利润薄,国营商店纷纷放弃小商品经营,改为卖家电等大宗商品,指甲钳的经营渠道只得走小商品批发市场,指甲钳销售就转入个体户手中,如当时的义乌等小商品市场。这样做导致的结果是,品质很难保证,小商品的竞争主要在价格的竞争,小商品市场批发经营只能打价格战。企业竞争的唯一手段就是降价格,降来降去,降的不是成本,而只能是降原料,降品质,而产品的款式并没有很好的开发。
  这样指甲钳的生产和经营都以个体经营为主,基本处于一种无序状态。80年代初、90年代中期完全陷入困境。中国的指甲钳多处于市场的低端,价格便宜,质量低劣。而此时韩国指甲钳“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积极抢占国内中高档指甲钳市场。
  这样的市场还有机会吗?梁伯强经过仔细分析,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第一,指甲钳市场是否已经饱和?他认为市场的饱和是一种假相,是低端市场的饱和。为什么韩国货、日本货在中国能够走俏,这说明对指甲钳的需求仍然存在。问题是国内企业只注重产品价格低廉,却没有提高产品的质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产品的品质、细节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人们需要更多的功能,更多的款式,来满足自己的个性需要,但是多数国内厂家没有看到市场的这种变化,依然我行我素地生产低价低质的产品,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当然得不到市场的认可。
  第二,指甲钳的利润微薄吗?梁给《当代经理人》算了一笔账,一把指甲钳的成本是一元钱,市场价可以卖到二元,实际上是100%的利润。这比很多行业的回报率都要高。人们认为指甲钳行业利润低,主要是总量低,如果总量上去了,利润的回报会非常可观。而像德国最好的指甲钳能够卖到几百元,指甲钳也能卖出好价格,关键要做出质量。
  第三,小商品需要品牌吗?有人认为,大家电才需要品牌,小商品只要质量说得过去,无需品牌。特别是指甲钳这种小商品,只要能剪指甲就行,人们不太在意是什么品牌。梁伯强则认为,一个无序的市场更需要品牌的出现。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愿意多花些钱买到更称心的商品,消费者对高质高档的指甲钳有很大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指甲钳的功能区别并不是很大,消费者并不知道高档的指甲钳应该是什么样子。品牌产品的出现将引导消费者识别指甲钳品质的优劣,减少消费者购买的盲目。
  由此来看,一个小商品的品牌时代正在到来。TCL电工为了一个小开关,居然请香港的李嘉欣做形象代言人,不是为了兴师动众,而是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原来大家电出了质量问题,消费者会去找厂家,小商品出了问题,也就不了了之。而现在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的人们,不仅对大家电有质量的要求,对生活中的细节--小商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品牌的出现。
  在一个竞争激烈的买方市场里,只有真正建立起自己的品牌,才能打败对手,抢占先机。
  梁伯强反思自己做了那么多企业,却没有一个叫得响的品牌,因此难成大器。指甲钳虽然是一个小商品,但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如果能够在一个大众消费品中做出品牌,利润同样可观。他就以香港的李嘉诚为例,香港的巴士公司、移动电话公司、7-11便民店都是李嘉诚的产业,因此香港人衣食住行无不与李嘉诚有关。有人开玩笑说,香港人是在为李嘉诚打工,只要你消费就会有一部分流入他的口袋。梁伯强说:“不要以为小商品没有利润,小商品人们生活中缺少不了,这决定了它的大市场,抓住了这个大市场,做出自己的品牌,企业就有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为了把指甲钳做好,梁伯强请来了各路专家。广州指甲钳厂原技术副厂长李国雄请到了,杭州市原张小泉剪刀厂高级工程师张声寰请到了,黑龙江的高级工程师傅维斌来了,原电子部一家直属研究所的计算机专家景建雄来了……他们以国外产品为模型,引进先进的设备,夜以继日地钻研款式,在研究借鉴国外生产工艺的基础上改进传统工艺,尤其是对刃口进行技术创新,将传统的挤压型改为剪切型,从而提高了锋利度。在技术工艺和款式上不断创新。终于生产出第一款“圣雅伦”指甲钳。
  1998年,梁伯强怀揣第一批指甲钳来到北京,在北京展览馆“国际礼品展”上展览,在这里,“圣雅伦”与韩国的“777”、日本的“BELL”(钟)牌见面了。
  意外的是“非常小器”的展位“人气”居然比“777”还要旺。
  1999年12月,北京铁路局首次实现安全生产1000天,要给全局47万职工每人发一份有纪念意义的礼物。最后礼物定为一套指甲钳,要慰劳全体职工的一双功劳的手。国内有几家生产、组装指甲钳的企业参与进来,竞争这个2000万元的“全球最大一笔指甲钳订单”。
  梁伯强高兴了,拿出了一大堆荣誉与保证,其它公司相形见绌。
  取样来的产品全部集中在一位负责人的办公室,一些不太正常的现象出现了,有人竟往“非常小器”指甲钳上滴盐酸,令其生锈,指甲钳的扳手也被故意掰坏了。然而,“非常小器”过硬的质量岂是这些雕虫小技所能掩盖。各种款式的“非常小器”指甲钳摆在面前令人爱不释手,铁路局领导很快识别出“非常小器”样品是人为破坏。焦点除了质量就是价格了。“聚龙”报的价格是36元多,另外两家一是29元,一是32元,“非常小器”价格最高。关于价格,梁伯强说:“高价格是质量保证,否则无法与韩国产品相抗衡。”
  “非常小器”最后胜出。两个月后47万套指甲钳全部完成。为了保证质量,梁伯强还专门组织了“回访团”,他认为不仅大家电需要售后服务,小商品同样需要售后服务,这样才能建立品牌。北京铁路局庆祝安全生产1000天,一个订单订下“非常小器”指甲钳套装47万套,价值1700多万元。这个全球最大的指甲钳订单令“非常小器”在国内市场上一炮打响,而且出口到美国、加拿大、欧洲和东南亚,在国外市场大受欢迎,出口比例甚至超过了国内销量。
  日,“非常小器”以过硬的质量赢得了国际市场,完成了朱钅容基总理倡导的提高轻工产品质量的任务。被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推荐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新闻发布会。
  日,“圣雅伦”公司被全国日用五金标准化中心授权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指甲钳》,从此,小小的指甲钳有了“国标”。
  日,“圣雅伦”公司生产的“非常小器?圣雅伦”产品被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授予“2000年中国指甲钳行业第一品牌”。在国内指甲钳中、高档市场占据了70%以上的份额,成为国内当之无愧的第一品牌。
  “要为世界剪指甲”
  指甲钳在世界各地都被列为夕阳产业,即使在指甲钳生产量最大的韩国。梁伯强在别人的放弃中看到了品牌的希望。整个行业处于品牌的混沌状态,正是“非常小器”大有可为的时候。
  梁伯强马不停蹄地考察了世界上50多个国家,其间,他的一条腿在一次车祸中伤残,但这没有阻止他的脚步。当他一瘸一拐地完成了全球长征时,得出结论:这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德国、美国、墨西哥、台湾、日本、印度……从最发达的国家到最落后的国家,他都去过。在德国的来根州,他见过世界上最好的指甲钳,这是一把德国“双立人”指甲钳,但就是这样一家企业也只是把指甲钳当作一个附属产品来生产。双立人的主业是做厨房用品,由此拉动了指甲钳。日本的绿钟、玉立等品牌,也是贴附在卡通产品上,进行代理生产。
  在指甲钳生产力最强的韩国,真正做指甲钳的企业也没有认识到指甲钳的品牌价值。韩国年销售额在1个亿以上的企业有5家,2个亿以上有2家。这些企业的老板都很衰老,他们的年纪多在60多、70多岁,而且他们太有钱,已经没有了创业的压力和冲动,有的老板整天喝得醉醺醺,毫无斗志。在业务操作、产品分销渠道等方面全无品牌意识。纵观全球,世界上没有一家企业想到要做指甲钳品牌,这也是为什么至今世界上还没有一个指甲钳品牌的原因。
  品牌的空白正是大显身手之时。梁伯强想,吉列不就是把一个小小的剃须刀片做成了全球最大的品牌而获得成功的吗?“非常小器”为什么不能做成全球最大的指甲钳品牌?
  全球指甲钳一年的销售额有60个亿,韩国有20来亿,中国接近20亿,这两个国家基本垄断指甲钳市场。剩下的分布在一些零星的国家。而高档指甲钳也是以中国、韩国为主。因此做好这两个国家的市场,指甲钳市场就基本完成。中国与韩国的生产力水平差距并不大,关键是体制和资本的积累有差距。中国企业意识不及韩国,资本没有韩国强,同等条件下,技术层面和人的理念不比韩国差。而劳动力工资中国是韩国的10%,中国制造综合成本只是韩国的60%左右,包括原材料、厂房、租金等等。因此,“非常小器”要与韩国产品竞争并不是太难的事情。因为成本低廉,同样的产品,“非常小器”只卖到韩国产品六成的价格,有了价格优势,也就有了打败对手的把握。
  一个世界品牌塑造计划在梁伯强的脑海里渐渐成熟。
  “做品牌就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梁伯强说。从产品而言,款式要贴近时代,要有时尚感,产品外观要不断更新,否则消费者有一个指甲钳为什么还要去买一个新的指甲钳呢?另外产品的内在品质要满足消费者需求,要有回头客,要用过之后都说好。产品的品质要有绝对的保证。为了做到这一点,梁伯强在企业内部制定了一套比“国标”还要严格的内控标准。
  日,重达35吨、价值200多万元、总计285万个单件的“非常小器”被梁伯强亲手销毁。许多员工掉下了眼泪,这还是一批合格产品。因为它符合国家1992年颁布的标准。但是,它不符合“非常小器”的内控标准。“非常小器”内控标准的15项技术指标是达到或超过国外著名品牌。当这批生产出的指甲钳经过检验发现部分指标达不到公司内控标准时,公司有人提出了一种折衷方案,希望避免浪费。但梁伯强否定了,要做就做最好的,不能因为眼前利益逾越了自身内控标准这条生命线。“非常小器”要稳坐行业龙头地位,就要以更高标准要求自我,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在顾客心目中树立代代相传的信誉。
  做品牌必须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梁伯强就在产品的细节和文化含量上下功夫,强调产品的个性化和环保概念。原来并不是指甲钳专家的梁伯强开始研究起人的指甲来,男人的指甲是什么样,女人的指甲是什么样,小孩的指甲什么样,老人的指甲什么样,脚指甲和手指甲有什么不同,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设计不同的产品。比如“非常小器”就有专门的婴儿指甲钳,指甲钳面是平的,比成人的要短一半,这样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婴儿指甲的特点,避免剪到婴儿的肉,产品一推出市场就成了妈妈们的爱物。
  从产品的外观上,满足消费者不同的个性需要。小孩的指甲钳就用活泼的卡通设计,女士的护理指甲钳就设计成时尚的浪漫色彩。在指甲钳上加一个小套子,避免了指甲壳溅到眼睛里,既方便,又环保。梁伯强自己承认,做指甲钳以后才发现指甲钳里面原来有这么多的学问。
  随着韩国产业能力的提高,产业必然会有一次新的更新换代,韩国的指甲钳行业将会进行一次产业转移,梁伯强分析,韩国20亿生产力肯定会流向中国,不可能流向东南亚等其它国家。因为从制造能力来看,从劳动力成本来看,中国比其它地区具有更大的优势。如果不放在中国,就要冒成本提高和品质下降的风险。因此从世界产业发展来看,中国必将成为指甲钳生产的一个中心,关键是中国如何做好准备来迎接这次产业转移。
  为了迎接世界指甲钳生产力的转移,梁伯强在小榄征了300亩地,欲打造世界上最大的指甲钳生产基地。目前他正在与世界五金协会接洽,将韩国、日本的指甲钳生产线搬到中国。利用中国劳动力便宜,制造水平高等优势。许多人怀疑,这些厂商凭什么跟你合作?梁伯强认为主要是成本优势,他的思路是用厂房参股的形式,不改变对方的产权关系、经营模式,由于统一生产,统一流水线,创造规模优势,增加科技力度,开发更多款式,降低生产成本。这个基地生产的指甲钳将是世界上价格最低、品质最好的,这种优势将使更多的厂家把工厂搬进工业区。本来这些生产力在原国也是即将被淘汰的,把它们搬到中国减少了包袱,成本的降低同时增加了利润空间。这些企业会感到越早进来越好,越晚进入只能越被动。如果这个庞大的计划能够实施,“非常小器”生产能力将达到20个亿,将是当仁不让的行业老大。梁伯强以自己企业的标准制定行业的规则,将一些不规范的企业淘汰出局,用企业的行为来规范市场的行为,进一步规范行业的生产,做大指甲钳这块蛋糕。
  “打洋人比打兄弟简单”
  和很多国内企业一样,“非常小器”这几年依靠生产成本低的优势大搞OEM生产,以优质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挤进世界前三甲。然而,“非常小器”多少有点“墙内开花墙外香”,在国内市场,显得就没那么游刃有余。
  “非常小器”与国外产品竞争是六毛钱和一元钱争,同等品质下价格优势产生了竞争优势。如果和国内产品竞争,“非常小器”就是六毛钱和六毛钱争,甚至是和五毛钱争。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很多国内指甲钳企业目光没有放到海外,而是在窝里斗。由于劳动力成本同样低廉,加之消费者心理不成熟,见便宜就买便宜的,导致企业大打价格战。而指甲钳在功能上的差别并不大,品质上的差别也不是很容易就能辨别。一些国内厂家起步低,高品质的做不出来,只能降低价格。这些企业没有明确的产品定位,也没有长远的品牌意识,为了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不惜以牺牲产品的品质为代价,采用劣质原料,减少生产环节,以降低生产成本。如此急功近利,实在不行了干脆就不做这个市场,结果毁了一个产业。
  竞争对手不按规则出牌,竞争手段的不规范、甚至是不道德,加上混乱的价格战,都给“非常小器”进一步扩大市场造成压力。梁伯强认为解决问题的方法还是品牌的塑造。消费者还没有接受“非常小器”,不能简单归结于心理不成熟,归根到底还是产品品牌塑造不够。“非常小器”的品牌知名度不高,消费者无法认同其中的品质附加值,这不是消费者的错,而是企业下的功夫不够。只有塑造出自己的品牌,才能得到长远品牌利益。
  如何进行品牌推广?“非常小器”虽是国内指甲钳第一大品牌,但仅仅只是行业品牌,作为大众消费品,没有大众的认知,产品很难推广。而指甲钳的单位价格低,如果像其它商品那样采取广告轰炸的形式,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知名度,产品的成本也会随之提高,价格上失去优势。
  如何解决品牌与成本之间的矛盾呢?梁伯强将圣雅伦公司从原来的“聚龙”公司独立出来。一方面让“圣雅伦”走品牌经营之路,另一方面,让“聚龙”成为专门的生产基地,以迎接世界产业化的转移,吸纳国内、特别是国际产品的OEM(贴牌生产)的生产。
  圣雅伦公司新任总经理陈卫建提出了“品牌工程”和“造血工程”同步走的设想。原来“非常小器”多是在一些高档宾馆、大商场进行销售,铺货面受到限制,因为租金等因素,成本相对较高。陈的想法是将“非常小器”二百多个品种中相对附加值较少的产品走低端批发市场,通过减少中间环节,将其中的利润还之于消费者。一方面大大提高受众面,另一方面销量的增加会带来丰厚的利润,此为“造血工程”。
  而“品牌工程”则是从指甲钳延伸出来的个人护理用品走高端路线,继续在宾馆、大商场销售,塑造“非常小器”的品牌形象。圣雅伦提出来“礼品经济”的概念。“非常小器”问世以来,礼品消费始终是主要的一部分。今天,既不俗气,更没有贿赂之嫌的“非常小器”个人护理套装礼盒成为政府、机关、企业馈赠礼品的首选。日,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一次订购4000套"非常小器"系列产品。
  听了陈的介绍,《当代经理人》有一丝疑惑:谁会买一元的奔驰车与一百万的夏利车,一种商品很难把市场完全占领,漫长的产品价格线常常会造成品牌形象的模糊和混乱,那么,圣雅伦的计划会是什么结果呢?
  在“非常小器”的销售额中集团消费占了较大的比例,要打开零售市场,渠道建设非常关键。以前梁伯强是一个商场一个商场地去公关,做得很辛苦。为了得到一个柜台,他曾经在天津百货大楼蹲了一个月,最后感动了经理,但一定要他喝酒,梁因为身体的原因无法喝,表示喝什么都行,结果硬是喝下了桌上所有的酱油、醋、胡椒、芥末、盐的混合物,经理看他如此坚决,是个做事的人,就把全商场最好的柜台给了他。然而,经销商这一块没有完全打开,渠道建设的成本就很高,怎样迅速建立自己的通路,采访中梁伯强显然还没有更好的办法。
  要做一个世界品牌,做一个百年的品牌,梁伯强面对的问题还很多。
【】【】【】【】
热力推荐&&&手机图片专区,最炫、最酷、最流行!
 相关链接
新 闻 查 询
&&西单igo5天天特价
&& 香水热卖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薄荷与指甲剪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