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白血病急淋白血病

是什么原因让越来越多的孩子会得白血病?????
来自于:湖北|
提问时间: 07:22:15|
病情描述:
我邻居家的小孩最近老是发烧咳嗽,他饭吃的不多就喜欢吃零食,他父母很着急想知道什么原因让孩子会得白血病????
相关疾病:
看了该问题的网友还看了:
  这位朋友您好:
  以下就是哪些原因导致白血病的介绍:
  一、食品污染
  食品污染:现在很多食品都没有经过检测而直接到市场流通,导致一些很有大量致癌物质的食品进入了人的体内.
  二、水源和大气污染
  装修污染:现已证实,装修材料中的苯及其他一些有害气体与白血病发病相关.
  三、遗传缺陷:孕妇与有害物质接触,不适当地接受药物治疗、放射检查,营养摄入不充分等.
  四、放射线辐射能引起白血病:原子弹爆炸地区白血病发生率极高,接受大剂量放射线治疗的患者白血病发生率比未接受者高10倍.孕妇腹部经x线透视后,小儿出生后患白血病的机会增多.
  五、病毒感染:在动物体内已经证实病毒感染可以诱发白血病,但尚无人的确切证据.
  欢迎点击飞华健康网白血病专题:.cn/zhongliu/bxb/
医生回答专区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帮助网友:946收到了:
儿童食品中使用的着色剂、疏松剂和防腐剂等化学物质,在儿童体内积累到一定的量后,便会危害儿童的健康。同时,喜欢闻刺激气味的儿童,如卫生球、汽油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儿童因“嗜闻癖”和食用较多的膨化食品等而患血液病。当然也有其他因素如遗传,妊娠期孕妇大量吸烟等。
TA帮助了51人
目前共收到封感谢信
TA帮助了82人
目前共收到封感谢信
TA帮助了22人
目前共收到封感谢信白血病-白血病症状-小儿白血病-中国中医科学院_赖安妮主任专家组
专题:WW/WWWWWWW
WWWWWWWWWWW
您的位置:
  白血病简介:白血病(Leukemia)是人体血液中白细胞的恶性病变,俗称“血癌”。得了白血病的病人,他们的血液里骨髓里以及各组织器官里都存在着大量形态异常的白血病细胞,白血病细胞不断增生,病人就可出现一系列症状,因为白细胞类型的不一样,临床表现亦有所不同。
 白血病中医病因病机与治疗优势
  白血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主要是在正虚的基础上感受外邪,并与疾、湿、气、瘀、热等积结而成。因此给治疗造成因难,扶正则虑碍邪,攻邪则又恐伤正。虚与湿热并见,痰浊与瘀血互结等,颇难施药,因此必须仔细分析病情,攻补适当。既要遵守辨证论治的原则,又需因病选药,随症加减,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祖国医学认为白血病属于“热劳”、“急劳”、“虚劳”、“徵积”、“血证”、“温病”的范畴。在古代医籍中对白血病的贫血,发热,出血,浸润等症状,已有记载。白血病的发热和贫血与祖国医学中“热劳”、“急劳”的证候相似。
  《圣济总录》曰:“热劳之证,心神烦燥,面赤,头痛,眼涩,唇焦,身体壮热,烦渴不止,口舌生疮,食饮无味,肢节竣痛,多卧少起,或时盗汗,日渐赢瘦者是也,又曰:“急劳之病,其症与热劳相似,而得之差暴也。”
  又如《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篇》载“五劳虚极赢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劳伤,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白血病的肝、脾、淋巴结肿大,属于中医的“徵积”、“马刀”、“侠瘿”的范畴。如《圣济总录》云:“积气在腹中,久不差,牢固推之不移者”。又云:“按之其状如杯盘,牢结久不已,令人身瘦而腹大,至死不消”。《金匾要略》记载了“马刀”、“侠瘦”。据曹颖注文说:“马刀之状,若长形小蚌,生于腋下,坚硬如石”;“侠瘦生于颈项、连连如贯珠”。
  中医治疗白血病的特色优势
  现代医学对血液病的治疗多采用输血、激素、化疗、免疫抑制剂、骨髓移植等常规疗法,激素类如康力龙、强地松、此类药物作用缓慢,疗效不稳定,而长期应用激素会引起骨质疏松症和骰骨头坏死和肝肾损害,往往是旧病未愈而又添新疾。输血不治病,越输越不造,反而抑制骨髓造血,只适用于临床急迫之时,对原发病无任何作用,而多次输血,会引起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甚至肝肾功能衰竭。免疫抑制剂如田可,环胞素A等因价格昂贵,疗效不确切,停药易反跳,和副作用大等一直未能被广大血液病患者所接受。
  骨髓移植由于受骨髓来源和价格等因素影响外,骨髓移植的患者常发生抗宿主病(GVHD),5年内复发率也高达70%,及目前临床上治疗白血病,西医主要采取化疗,主要是杀死白血病细胞,但由于白血病细胞庇护所的存在如脑神经,眼眶,卵巢,睾丸等再大剂量的化疗药物也不能100%地完全杀伤,所以残留的白血病细胞总是复发的根源。
  要想消灭残留的白细胞细胞,主要靠中药,因为中医药可以调整机体免疫功能而达到扶正祛邪,正气强盛则可驱邪外出,才能彻底消灭残留白血病细胞,缺点是中医见效慢,但疗效稳定,中医中药缓解后可长期生存,所以说化疗疗效快,副作用大,易产生耐药性,适用于白血病的急性期。
  中医中药药效缓和稳定,无毒副作用,不产生耐药,可减少化疗的毒副作用,白血病的各期均可应用。所以中药有优势,西药也有长处,但是最终要达到长期缓解,带病生存,中医中药是首选。采用中西医结合独特的综合疗法,有效地控制白血病细胞的增长,逐渐使之转化分解,同时杀死部分白血病细胞,再是通过调节人体免疫、提高人体新陈代谢、使毒素排出体外,能取长补短。中医中药能弥补西医化疗不分敌我一味杀的不足,又能解决对化疗药耐药的问题,同时一些低增生性白血病,本来白血胞、血小板很低,经不住强力的化疗药,可用中医中药来治疗,既避免了西药的毒副作用,又能缓解病情,经临床验证此疗法治疗白血病的疗效明显的提高,小儿急淋完全缓解率在90%以上,急性非淋M390%可以完全缓解,大部分人可以获得治愈,其他类型白血病缓解率也达80%以上。对于慢性白血病单纯中医中药治疗即可完全缓解,并能预防急变。
  中药治疗白血病有以下几点作用:
  1:中药可配合化疗,增加化疗敏感性也就是耐药性;
  2:中药可以对抗化疗副作用,可保护正常造血功能骨髓的恢复,防止化疗药物引起严重的骨髓抑制;
  3:中药可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凋亡的概念就是程序化死亡,也就是说让白血病细胞按它的生长规律进行死亡,因为白血病的发生就是因为细胞失去正常的生长,衰老过程,只有恶性增殖,没有死亡,克隆性生长所致;
  4:中药可以诱导白血病细胞向正常细胞转化,也就是说使白血病改邪归正,从而使白血病的治疗取得满意效果,并达到治愈白血病的目的,传统中医给我们治疗白血病带来了曙光。
 什么是白血病
  白血病是人体血液中白细胞的恶性病变。得了这种病的病人,他们的血液里骨髓里以及各组织器官里都存在着大量形态异常的白血病细胞,这种细胞不断增生,病人就可出现一系列症状,因为白细胞类型的不一样,临床表现亦有所不同。按白细胞发育成熟的程度区分,可将白血病分为急性、慢性两种。急性白血病,病人体内的白血病细胞几乎都是很不成熟的、幼稚的,以粒细胞为例,大多为原性粒和早幼粒细胞,晚幼粒等细胞为主。在这里应说明,慢性白血病不是从急性白血病衍变而来的。如按白细胞的不同类型来区分,可分为淋巴细胞型、粒细胞型、单核细胞型、浆细胞型、巨核细胞型白血病,有时也可由两种细胞混合而成,如粒一单细胞性白血病。
  白血病(Leukemia)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其特征是骨髓、淋巴结等造血系统中一种或多种血细胞成分发生恶性肿瘤,并浸润体内各脏器组织,导致正常造血细胞受抑制,产生各种症状。白血病临床上常以发热、出血、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为特点。白血病一般按自然病程和细胞幼稚程度分为急性和慢性,按细胞类型分为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类型,临床表现各有异同之处。可经中药及化疗,大部分可达缓解,也可骨髓移植治疗,一部分可长期存活甚至治愈。
  白血病是常见肿瘤之一,占肿瘤发病率的第六位,约为3-4/10万人,其中急性多于慢性,急性者占70%以上,其中急粒占首位,急淋、急单次之。慢性白血病在我国以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多见。
 白血病临床表现
  白血病人往往以感染发热为主要症状,绝大多数患者血中的白细胞数是很高的,虽然白细胞数量很多,但它们都是些不成熟的幼稚的细胞,犹如一些&娃娃兵&根本没有抵抗敌人的能力,故白血病人很容易被感染,如口腔、咽喉、耳鼻、肛门,皮肤等处受到侵犯可出现一些炎症变化,细菌毒力强的,进入血液还可成为&败血症&危及生命。由于白血病人骨髓中制造大量不成熟的白细胞,而产生血小板的巨核细胞就明显减少了,故白血病人可出现皮肤粘膜,多个组织器官的出血,严重的可发生颅内出血。白血病细胞侵犯到其他组织可表现为骨痛、骨膜上长瘤(绦色瘤)、皮肤结节、齿龈肿胀、肝脾淋巴结肿大等,还可表现为脑膜白血病,睾丸白血病等,白血病人多伴有贫血、又因出血而导致贫血加重。
  (一)白血病细胞浸润影响正常造血细胞生成所表现的临床症征:
  1.发热:是本病常见症状。低热多为本病发热,常热常为感染所致。感染发生的部位通常为口腔、呼吸道、泌尿道、肛周及皮肤。
  2.出血:可发生在周身任何部位皮肤与粘膜,严重者可出现内脏大出血,甚至发生致命性颅内出血。
  3.贫血:绝大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心悸气短等。
  (二)白血病细胞浸润骨髓以外器官出现的体征:
  1.肝、脾、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是本病较常见的体征,约占50%;淋巴结肿大可高达90%,以急淋为多见,其次为急单,再次为急粒。
  2.骨及关节疼痛:胸骨压痛是本病有诊断意义的体征。疼痛的部位多发生在四肢骨及关节,呈游走性,局部无红、肿、热现象。此外,少数年轻急粒患者之扁骨可出现绿色瘤,其特点为质硬并与骨膜相连,肿块呈青色,皮薄处可呈绿色。
  3.皮肤及五官表现:皮肤可见斑丘疹、结节、肿块、皮炎等;齿龈肿胀出血,口腔溃疡和咽痛,以急单为显著。眼眶为绿色瘤多发部位,以突眼症为主要表现,重者可出现眼肌瘫痪失明。
  4.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由于浸润及出血等可出现颅内压增高及颅神经损害,外周神经也可可受累。心包膜、心肌及心内膜皆可被浸润,但有临床表现者较少见,可表现为心包积液、心率失常及心衰等。支气管及肺亦可受到白血病细胞的浸润。
 白血病十大症状
  ●起病突然 白血病起病多急骤,病程短暂,尤以儿童和青年为多。
  ●发热 急性白血病的首发症状多为发热,可表现为弛张热、稽留热、间歇热或不规则热,体温在37.5~40℃或更高。时有冷感,但不寒战。
  ●出血 是白血病的常见症状。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尤以鼻腔、口腔、牙龈、皮下、眼底常见,也可有颅内、内耳及内脏出血。
  ●贫血 早期即可发生贫血,表现为面色白、头晕、心悸等。
  ●肝脾肿大 有50%的白血病病人会出现肝脾肿大,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肝脾肿大最为显著。
  ●淋巴结 全身广泛的淋巴结肿大,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为多见,但急淋不如慢淋显著。浅表淋巴结在颈、颌下、腋下、腹股沟等处,深部淋巴结在纵隔及内脏附近。肿大的淋巴结一般质地软或中等硬度,表面光滑无压痛、无粘连。
  ●皮肤及黏膜病变 伴随白血病的皮肤损害表现为结节、肿块、斑丘疹等。黏膜损伤表现为鼻黏膜、呼吸道黏膜和口腔黏膜等处发生肿胀和溃疡等。
  ●神经系统炎症 蛛网膜、脑膜等处可以发生白细胞浸润,表现颇似脑瘤、脑膜炎等,患者会出现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肢体瘫痪等症状。
  ●骨骼及关节病变 病变浸润骨骼及关节后,常发生骨骼及关节疼痛,表现为胸骨、肱骨以及肩、肘、髋、膝关节等处出现隐痛、酸痛,偶有剧痛。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出现骨及关节压痛。
  ●其他 白血病细胞可浸润呼吸、消化和泌尿生殖系统,以及眼眶、泪腺及眼底等,患者可出现肺部弥散性或结节性改变,同时伴有胸腔积液、消化功能紊乱、蛋白尿、血尿、闭经或月经量过多、眼球突出、视力减退等症状。
 白血病分型
  白血病可根据病程、临床特征和细胞形态学等进行分类。
  1.病程和临床特征分类
  按病程缓急和白血病细胞成熟程度,可将白血病分为:
  (1)急性白血病:病情发展迅速,骨髓及周围血中主要是异常原始和幼稚细胞;
  (2)慢性白血病:病程较慢,骨髓及血中主要是较成熟的异常细胞,其次为幼稚细胞。慢性白血病还可按不同细胞系列,分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CM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慢淋CLL)、多毛细胞白血病和幼淋巴细胞白血病。
  2.细胞形态学分类,可分为
  (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急淋)(ALL)(含L1、L2、L3三个亚型);
  (2)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急非淋)(AML)(含M1~M7七个亚型);
  后者主要包括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急粒)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简称急单)。
  3.按外周血象中白细胞总数和幼稚细胞数量可分为:
  (1)白细胞增多性:外周血中白细胞显著增多(15×10^9/L以上),并有大量幼稚细胞;
  (2)白细胞不增多性:外周血中白细胞不增多,甚至低于正常(15×10^9/L以下),血中较难发现异常幼稚细胞。
  4.特殊类型白血病
  (1)低增生性白血病;
  (2)绿色瘤或粒细胞肉瘤;
  (3)嗜酸粒细胞白血病:血象中嗜酸粒细胞明显而持续增多,多数高达60%,异常有幼稚型嗜酸粒细胞,骨髓中嗜酸粒细胞增多,形态异常,核左移,有多各阶段幼稚嗜酸粒细胞;
  (4)嗜碱粒细胞白血病:血象中嗜碱粒细胞明显增多,异有幼稚型嗜碱粒细胞,骨髓中可以大量嗜碱粒 细胞原性粒&5%,嗜碱早、中、晚幼粒细胞亦增多,有核左移现象;
  (5)肥大细胞(或组织嗜碱细胞)白血病:临床有白血病或肥大细胞增生症的表现,有淋巴结,肝或脾肿大,外周血中有肥大细胞,骨髓像中肥大细胞明显增生,占有核细胞的50%以上;尿中组织胺增多;
  (6)成人T细胞白血病;
  (7)非Hod克kin淋巴瘤细胞白血病;
  (8)浆细胞白血病:外周血中浆细胞&20%或绝对值≥2.0×10^9/L;骨髓象浆细胞明显增生,原始及幼稚浆细胞明显增多,伴形态异常;
  (9)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
  (10)急性全髓细胞白血病。
  ①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外周血呈全血细胞减少,偶见原始细胞,一般无肝脾肿大,骨髓增生减低,有核细胞减少,原性细胞&30%,骨髓活检增生低下。
  ②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有浅表淋巴结肿大,外周血多形核淋巴细胞占10%以上,属T细胞型。
 白血病的治疗
  随着医学的发展与进步,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人们不仅仅满足于病人的完全缓解,而致力于最终使病人长期无病存活乃至痊愈的研究,目前白血病的治疗方法有化疗、中西医结合治疗、骨髓移植、生物调节剂治疗、基因治疗等方面。
  一、化疗
  1946年6月国外第1例化疗药物治疗白血病获得缓解,开辟了白血病治疗的新纪元。70年代后联合化疗、维持、巩固治疗等策略逐渐完善,近年来随着新的抗白血病药物的应用,白血病的治疗疗效有了长足的进步,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儿童ALL的完全缓解(CR)率已达85%-95%。5年无病存活≥50%-
70%。成人ALL的CR率接近75%-85%。5年无病存活期≥40%-50%,成人急性髓性白血病的CR率65%-85%。60岁以下长期无病存活可达40%-50%。随着白血病治疗研究的进展,疗效还在不断提高。为根治白血病带来了希望。
  为达此目的,必须根据每个病人的不同特点,综合现代化治疗手段,充分认识到白血病的治疗是一个整体,特别要分析、认识每例病人自身的特点,如年龄、性别、白血病类型、血液学特征、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白血病细胞的细胞动力学等。在此基础上为病人设计最佳的治疗方案,合理利用现代化治疗手段,如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生物及基因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等多种手段互相配合、相互协调,最大可能的避免各种毒副作用。杀灭白血病细胞,使病人达到长期存活乃至治愈的目的。
  化疗一般分为诱导缓解治疗(白血病初治为达CR所进行的化疗);巩固治疗(CR后采用类似诱导治疗方案所进行的化疗);维持治疗(是指用比诱导化疗强度更弱,而且骨髓抑制较轻的化疗);强化治疗(是指比诱导治疗方案更强的方案进行的化疗)分早期强化和晚期强化。
  化疗的重要原则是早期、足量、联合、个体化治疗。化疗剂量和强度的增加是白血病人CR率和长期存活率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当白血病人CR时骨髓形态学分类白血病细胞虽?5%,但机体内的白血病细胞总数仍可高达106-9,如不尽早进行CR后的早期强化,白血病细胞会很快增殖、生长、导致复发并产生耐药性,故白血病人应尽早进行足量有效的CR后治疗。
  80年代以来白血病的化疗多采取联合化疗、联合化疗注重细胞周期和序贯用药,一般选择作用于不同细胞周期,并可相互促进、加强杀灭白血病细胞能力但毒付作用不同或能互相减轻毒副作用及相对选择性杀灭白血病细胞的多种药物联合化疗。
  白血病化疗的个体化原则是白血病治疗研究的需要发展,其原则强调四个方面:
①对不同的白血病类型应选择不同的化疗方案,对ALL应选择和AML不同的药物、剂量、疗程。
②对具有不同预后因素的白血病个体其治疗方案应有所侧重和不同,如对T-ALL和B-ALL除常规方案治疗外,加用CTX或MTX及
Ara-C可明显改善其CR率和生存期。
③病人化疗前的健康状况亦是化疗个体化要考虑的问题。对肝肾心脏功能不全者化疗药物应减量。
④严密观察化疗中病人的血象骨髓像变化、区别不同情况及时增加或减少化疗剂量。
  白血病化疗失败的原因:化疗失败主要是化疗期内因感染和出血引起早期死亡,或白血病细胞耐药而无效果。一般失败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白血病细胞完全耐药,表现为化疗后骨髓增生抑制但白血病细胞不减少;
②白血病细胞部分耐药,表现为化疗后白血病细胞部分减少,但不理想而随之白血病细胞又再增生;
③骨髓增生不良,化疗后四周骨髓造血未恢复;
④骨髓增生不良并在四周内死亡;
⑤化疗中因出血、感染等不能控制早期死亡;
⑥化疗后CR但髓外白血病存在。尚有少数病人,化疗后白血病细胞迅速减少,骨髓、血象亦迅速抑制,但不久白血病细胞及WBC再度快速倍增,病情迅速恶化,此类病人处理困难、预后差、缺乏有效治疗方法。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取长补短,中医中药能弥补西医化疗不分敌我一味杀的不足,又能解决对化疗药耐药的问题,同时一些低增生性白血病,本来白血胞、血小板很低,经不住强力的化疗药,可用中医中药来治疗,既避免了西药的毒副作用,又能缓解病情,中西医结合治疗有以下形式。
  1.单纯中医中药治疗,适用于低增生性的白血病,不能耐受化疗,可用中药。再是患病之初始终未用化疗药,尚未产生耐药性者,可用中医中药,中医药治疗适于幼稚细胞不是很高的患者。坚持每日服药,经过一段时间(一般在3-4个月)可达到CR。治疗白血病其内容是以祛瘀,清血、扶正、解毒一系列药物组合,有效地控制白血病细胞的增长,逐渐使之转化分解,同时杀死部分白血病细胞,再是通过调节人体免疫、提高人体新陈代谢、使毒素排出体外。通过如上对人体整体调节和针对性、综合性作用,达到治愈白血病的目的。传统中医给治疗白血病带来了曙光,在此方面将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寻找更安全有效治疗白血病的方法。
  2.中西药结合,即化疗期后配合扶正中药。以升提白细胞、血小板、增强人体的免疫机能及抗感染。止血的功能,在化疗缓解期仍可使用中医药,一是促进人体的恢复,二是巩固化疗的效果,延缓下一次化疗时间。
  三、生物调节剂治疗
  随着免疫学和基因技术的发展生物调节剂治疗已被用于临床,其中白介素Ⅱ、多种造血刺激因子如GM-CSF、G-CSF、M-GCSF红细胞生成素,肿痛坏死因子,干扰素等,经临床验证,白介素Ⅱ,LAK细胞等对白血病有一定疗效,G-CSF、GM-CSF等用于化疗后骨髓抑制病人,可明显缩短骨髓和血象的抑制,加速缓解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四、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就是向靶细胞(组织)导入外源基因,以纠正补偿或抑制某些异常或缺陷基因,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其治疗方式可分成四类:①基因补偿:把有正常功能基因转入靶细胞以补偿缺失或失活。②基因纠正:消除原药异常基因,以外源基因取代之。③基因代偿:外源正常基因表达水平超过原药的异常基因表达水平。④反义技术:用人工合成或生物体合成的特定互补的DNA或RNA片段或其化学修饰产物抑制或封闭异常或缺失的基因表达。
  基因治疗白血病作为一个新的方法正逐步从理论研究向临床试验过渡,在美国已通过Ⅱ期临床试验阶段,目前基因治疗主要是应用反义寡核基酸封闭原癌基因的研究。反义技术因不需改变基因结构能对目的基本及其产物进行治疗。故是基因治疗方法中最简单明了的手段。
CML是目前应用反义核酸技术研究最多的白血病,通过现有技术的改进,使用递转杀病毒公导包括BCR/ABL融合基因在内的多种反义DNA/RNA和辅助基因系统,有望不久CML基因治疗取得突破。
  五、骨髓移植(BMT)
  1.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是对病人进行超大剂量放疗,化疗预处理后,将健康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植入病人体内,使其造血及免疫功能获得重建的治疗方法。
  采用骨髓治疗疾病始于1891年Brown-Sequard给病人口服骨髓治疗贫血,1939年Osgood首次静脉输注骨髓,1951年Lorenz
等首次成功进行了骨髓移植试验,20世纪70年代来内HLA组织配型技术的发展,移植免疫学等基础医学研究的深入,使BMT的临床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世界各地相继建立了一批BTM中心。我国的BMT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近几年来我国异基因BMT病例已达300多例,疗效也基本达到了国际同等水平。
  Allo-BMT治疗白血病的长期无病生存率达约在50%左右。据1993年国际BMT登记处统计结果,BMT治疗白血病五年生存率为:急淋(ALL)第一次完全缓解期(CR1)为50%左右,ALL第二次完全缓解期(CR2)或第二次以上完全缓解期为32左右,ALL复发其为18%左右,急性髓性白血病(AML)CR1为52%左右。CR2或&CR2为35%左右,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慢性期为45%左右,加速期为36%左右,急变期6%左右,可见白血病人化疗CR后应尽早进行BMT治疗。
  BMT治疗风险在哪里,主要有两点:一是BMT中存在许多移植相关并发症,二是BMT后仍有白血病复发问题:主要的移植相关并发症有:肝静脉闭塞病,其发病率为25%,死亡率为80%,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病率10%-80%。BMT后白血病复发率大约为15%-30%。
  Allo-BMT的步骤:
  1)选择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完全相合的供者,选择顺序是同胞间HLA 基因型相合,其次是HLA表型相合的家庭成员,再次则是一个HLA位点不合的家庭成员或HLA表型相合的无关供者,最后是选择一个HLA位点不合的无关供者或家庭成员中二个或三个HLA位点不相合者。
  2)受者的准备,应核实和确定白血病的诊断和分型,一般年龄应限制在45-50岁以下,重要脏器的功能基本正常,要清除体内多种感染灶,进行全面体验和必要的化验,辅助检查一般十几项。受者提前一周住进无菌层流病房。
  3)进行组织相容性抗原与基因配型。
  4)BMT预处理应达到三个月的,一是摧毁受者体内原有的造血细胞,给植入的造血干细胞准备植入生长的空间。二是抑制受者体内的免疫细胞和功能,利于骨髓的植活。三是大量清除和杀灭受者体内的白血病细胞。
  5)骨髓的采集、处理和输注:在输注骨髓的当天在手术室内无菌条件下采集供者骨髓,经过过滤后尽快经静脉输注给受者,避免造血干细胞损失。对ABO血型不合者的骨髓要进行处理后才能输注。
  6)BMT过程中经常必需的营养和支持治疗。
  7)早期防治BMT并发症,排除消化道毒性反应,控制多种感染,出血及其他主要并发症。
  8)防治BMT晚期并发症,如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等。
  9)BMT造血重建和植入证据,BMT后病人要经历原有的造血系统衰竭和新植入骨髓的造血重建的过程,BMT后网织红细胞的逐渐增高被视为骨髓植入的一个较早出现的指标。外周血象恢复正常,一般需3-6个月。另外红细胞抗原、白细胞抗原的检测细胞遗传学的分析等可直接证明BMT植入是否成功。
  10)BMT后白血病的复发,一般的说年龄大者复发率高,非第一次完全缓解和CML非慢性期者复发率高,BMT预处理中TBI(全身照射)剂量偏小者复发率高,其复发大多数为(95%)受者型复发。复发原因主要是BMT时白血病细胞清除不彻底,即体内残留的白血病细胞较多和BMT后移植物抗白血病作用不强有关。
  2.自体干细胞移植和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所谓&自体干细胞移植&是指在大剂量放化疗前采集自体造血干细胞,使之免受大剂量放化疗之损伤,并在大剂量放化疗后回输,自体造血干细胞可来源于骨髓,亦可采集于患者外周血。自体干细胞移植由于无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合并症,可用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其步骤是将造血干细胞采集后,在零上和零下温度保存,然后解冻回输,移植前首先需要进行自体干细胞的纯化和残留白细胞的净化。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放化疗预处理,移植后要予控制感染、出血等支持治疗,自体干细胞移植效果优于常规化疗,有报告认为是急性白血病CR后有效的巩固治疗措施之一,其缺点是复发率高,对于其存活时间及原因尚无统一说法。
  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1988年进行了世界第1例,以后投入此项研究的学者很多。与BMT相比,脐血移植植入时间略错后,二是HLA配型在1-2个位点不合时移植后严重GVHD发病率较低,三是造血因子对植入应响不大,四是由于脐血细胞数有限,受限体重不要过大(&40kg)目前脐血造血细胞库已在世界各地建立起来,我国开展例数尚少,结论有待于评价,但作为一项研究,仍充满着曙光。
 相关专题
造血干细胞病:
红细胞病:贫血
白细胞疾病: |
出血性疾病: |
白血病: |
推荐疾病: |
Copyright& 中国中医科学院_赖安妮主任专家组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地安门外大街鼓楼东大街113号
邮编:100009
联系电话:010-62138(兼传真)}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