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纯牛奶怎么做成酸奶还是酸奶有助睡眠,哪个又滋养胃呢?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4月9日是一年一度的“国际护胃日”。
  胃是人体的重要器官,现代人由于工作忙碌、精神紧张,养成不规律的饮食和作息习惯,导致很多人患有胃病。因此,护胃对于现代人来说极为重要。为了确保胃部健康,一场保胃战就此打响。
  然而,你所听说的那些养胃观点和偏方,真的管用吗?
  误区一:
  胃痛是小事,忍忍就没事?或者自行到药店买几粒胃药就足以应付。
  这种想法肯定是不正确的,如果偶尔一次胃痛,或有明确的诱因,用药应付就行,如果经常发作肯定不是小事情。年纪大的患者即使偶尔发作,可能也是患病的征兆表现,千万别不当一回事。据了解,现在很多人很关注自己的健康,每年定期体检可提前发现健康问题,行无痛胃肠镜体检时,往往能发现隐匿的消化道疾病。
  年轻人胃痛偶尔发作问题不大,但50岁以上从来没做过胃镜者若出现胃痛不适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特别是出现以下报警症状:消瘦、黑色大便、贫血、顽固上消化道不适等,一定要到医院就诊。
  至于药店推荐用药,年轻人偶尔采用这种方式或许可以,买药服用后可以应付一时的胃痛。但这种方式或许会掩盖其症状,其实并非痊愈,后期可能会反复发作。不赞成自己到药店买药治胃痛,建议患者到正规医院看病。
  误区二:
  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有人认为既然养重于治,就只注重养而不治?
  表示,三分治七分养这句话讲的并不假,胃病是慢性病,要有一个过程,特别是慢性胃炎、功能性胃病,调理、饮食、作息时间调整等养胃措施是有用的。但只注重治或养一个方面太极端。
  有些胃病患者做了检查没有发现器质性问题可以只注重养,如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但如果是溃疡、弥漫性炎症、萎缩、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则要到医院规规矩矩先治后养。
  误区三:
  很多人喝酒前都会和牛奶或酸奶,这两种乳制品可以保护胃黏膜不受酒精侵害。
  认为,喝牛奶或酸奶确实比空腹喝酒对胃更有帮助,特别是饮用高度数酒。解释道,吃东西比空腹喝酒对胃的损伤小得多,可提前中和胃酸,乳制品提前在胃内涂上保护层,可减少酒精对胃的直接刺激。
  但这种说并不是绝对的,乳制品可以起很有效的作用,然而液体在胃内排空快,酒精对胃部仍有影响,只是影响较空腹饮酒较小而已。酒精吸收入血后到达肝脏及其他部位,这个过程中仍有很大伤害。所以,提前吃比不吃好,但不能认为这样有保护后就肆无忌惮。经常喝酒肯定对胃有损伤。
  目前,利尿剂、胃黏膜保护剂都被很多人视为解酒药,但这些药物仍是被动保护手段,虽有一定帮助,但不能随意放开喝,特别是高度数的酒,对胃和食管腐蚀性强,间接吸收入血后有损害。建议大众喝低度素的酒,如红酒、娘酒,不建议喝大剂量、高度数的酒,并避免空腹喝酒。
  误区四:
  提起护胃养胃,很多胃病病人都会选择多喝粥,不吃其他食物。他们认为粥不仅暖胃,还便于消化吸收。
  若是三餐全都喝粥真的对胃好吗?回答道:粥确实容易消化,对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有帮助,如胰腺炎缓解期喝粥有帮助。但一日三餐喝粥,营养状态不好,品种也太单一,粥消化很快,胃很快就排空了,人处于饥饿状态的时间太多,会影响胃病的恢复。
  建议,胃病患者应少量多餐,在正餐之间加点心餐,但切勿吃得太多,否则会引起腹胀、腹痛;另外,不要全吃粥,饭面都行,米粉类、淀粉类含量过高的食物不容易消化,尽量少吃。食物要相对清淡,不要刺激性太强,如油炸、酸辣等应少吃。
  误区五:
  人们常常觉得肉类不好消化,所以胃不好时就拒绝吃荤,一味地吃蔬菜和粮食。
  认为,吃素养胃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各种肉类都可以食用,鱼肉、虾均可,但猪肉、牛肉、鸡肉要炖烂些,不要太油腻。总的来说,是否能食用肉类取决于人们的烹调做法,刺激性太强的菜肴不建议服用,如水煮牛肉、酸菜鱼等,尽量做得清淡些问题不大。
  从营养均衡的角度来说,单吃蔬菜和粮食,不吃肉类容易导致氨基酸缺乏,如果不是素食主义者或禁忌症情况的话,不主张偏食、单品种的饮食,要营养全面。素食者动物类饱和脂肪酸摄入不均衡,蛋白质会偏少些,虽整个营养足够,但营养里一种成分可能不够均衡。吃素养胃不对,蔬菜是粗纤维食物,即使有利于肠道排便,但对胃是不好的。
  误区六:
  有报道称胃溃疡患者不宜喝茶,也有国外研究称喝绿茶能抑制胃溃疡病菌的活动,从而可预防胃溃疡。一些胃溃疡患者就开始毫无顾忌地喝茶。
  关于胃溃疡患者能否喝茶的疑问,是这么认为的,胃溃疡患者不能空腹喝茶,不主张喝茶,特别是浓茶,但不是绝对禁忌。熟茶类如普洱茶、红茶,对胃有一定帮助,但不要空腹喝,因为有茶碱,对粘膜有刺激。绿茶的茶碱成分高,对胃黏膜刺激伤害最大,不建议空腹喝绿茶,特别是本来有溃疡的患者更不好。喝茶注意三原则,餐后喝、选品种、喝淡些。
  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几率很高,胃溃疡患者在根除HP过程中,喝茶、喝酒、抽烟或影响根除细菌的疗效,会抑制细菌的生长。在细菌繁殖最强烈、活动最强的时候杀菌效果最好,如果喝茶容易导致细菌潜伏藏匿于胃黏膜下,杀菌效果较差。
  来源:综合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 >>
>> 喝什么对胃好?酸奶养胃还是牛奶更养胃?
喝什么对胃好?酸奶养胃还是牛奶更养胃?
导读:喝什么对胃好?养胃的饮品有哪些?酸奶养胃还是牛奶更养胃?...
  一、喝什么对胃好?
  对于胃肠较弱的人,喝酸奶比喝牛奶更有利于胃肠的健康,因为酸奶不含乳糖,却含有胃肠道需要的有益菌,这样可以保护胃肠粘膜,还能促进胃肠的吸收,清楚胃肠的毒素和垃圾。因此,常喝酸奶有益于胃肠健康。
  酸奶温度偏低,肠胃敏感人群可参考如下食用法则:在室温下放置一小会儿或者用手焐热一会儿再喝。在吃凉食物的时候,不要马上下咽,在嘴里含一会儿再咽。在购买酸奶时,可选择稀一点儿的产品,不要选择那些过于浓稠的。
  普洱茶
  《本草纲目拾遗》记载,&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括肠通泄&,具有消食的功能。普洱茶味性温和,在适宜的浓度下,饮用普洱茶对肠胃不产生刺激作用,甘滑醇厚的普洱茶进入人体肠胃后,能形成保护膜附着于胃的表层,因此,长期饮用普洱茶可起到养胃、护胃的作用。
  冲泡方法对普洱茶口味的影响也很大。最好选择紫砂壶,放入茶叶的量约为壶体积的2/5,加入沸水冲泡片刻即可。煮水时不宜过度沸腾,这样水中的氧气过少会影响茶叶的活性。
  牛奶里面的物质会对胃黏膜形成一层保护层,起到养胃的功效,保护胃黏膜不受损伤,是最理想的天然养胃食品。而且牛奶里面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质,又容易被人体吸收。但是一些人空腹是不能喝纯牛奶的,避免腹泻。
  胃病(如胃溃疡等)患者若进行抗酸治疗,就不宜长期喝牛奶,否则会影响治疗的效果或加重对胃黏膜的损害。
  红茶是经过发酵烘制而成的,茶多酚在氧化酶的作用下发生酶促氧化反应,含量减少,对胃部的刺激性就随之减小了。另外,这些茶多酚的氧化产物还能够促进人体消化,因此红茶不仅不会伤胃,反而能够养胃。
  经常饮用加糖的红茶、加牛奶的红茶,能消炎、保护胃黏膜,对治疗溃疡也有一定效果。一般人放3~5克茶叶就可以,口味淡者可放得更少些,保证水和茶的比例为50:1。也就是说如果放3克红茶,应当用150毫升水来冲泡。
  红薯粥
  红薯本身养胃,其富含的膳食纤维能消食化积,增加食欲。但红薯能促进胃酸分泌,所以平时胃酸过多,常感觉反酸、烧心的人不宜吃。红薯煮粥吃,肠胃不胀气。将少量红薯加大米熬粥食用,这样就能减轻肠胃不适。
  将新鲜红薯洗净,连皮切成小块。粳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捞出沥水。将红薯块和粳米一同放入锅内,加入约1000毫升冷水煮至粥稠,依个人口味酌量加入白糖,再煮沸即可。
  蜂蜜有补脾胃、润肠、润肺、解毒等功效,蜂蜜能使胃病和胃烧灼感消失,对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胃穿孔、消化不良及慢性胃炎等疾病均有效果,同时还有消炎、促进创伤面愈合、增强消化系统功能及滋补作用。
  胃酸过多或肥大性胃炎,特别是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宜在饭前1小时食用温蜂蜜水,这样能抑制胃酸的分泌,从而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有利于溃疡面的愈合;而胃酸缺乏或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最好喝下冷蜂蜜水后立即进食。
  二、酸奶养胃还是牛奶更养胃?
  不过,睡前喝牛奶对养胃并无益处。牛奶应在白天喝,或睡前两小时前喝,而睡前两小时内不宜进食。即便是牛奶也不提倡在睡前饮用,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而言更是如此。这是因为牛奶中的蛋白、脂肪和糖份等会引起胃酸分泌,长期&睡前一杯奶&,在夜间空腹状态下有可能对胃造成损伤,并加重反流症状。牛奶也并非人人都适合。有的人对乳糖不耐受,喝了牛奶后无法分解,导致腹泻、胃肠胀气。
  专家建议,有乳糖不耐的人可选择酸奶、硬奶酪等经过发酵、处理的乳制品,乳糖经过转化、含量降低,可能会减少乳糖不耐者的症状。
  传统的观念认为牛奶能中和胃酸,对消化性溃疡的康复有帮助。最新研究表明,牛奶能促进胃酸分泌。有报告说,饮牛奶后胃酸分泌增加30%。所以,消化性溃疡患者和饮牛奶后即出现腹泻的人都不宜喝牛奶,而酸奶中含较多的乳糖酶,容易被消化和吸收,对消化性溃疡无不良反应。
  那么到底酸奶养胃还是牛奶养胃呢?其实酸奶和牛奶都有养胃的功效,但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奶制品。
觉得这篇文章不错,分享给我的小伙伴:社会化媒体
了解更多>>
桂ICP备 号-1
桂公网安备 36号
Hi,看起来你很喜欢这些内容,但是你还没有登录!在你登录以后,就可以收藏感兴趣的内容,关注感兴趣的作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纯牛奶怎么做成酸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