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什么问题最无聊的问题

问个问题,比较无聊,大家冲锋裤都一般买什么颜色的???
查看:4558 | 回复:11
本人已有一条黑色,不过薄了一点,最近想再整条冲锋裤,看来看去,黑色的居多,呵呵,大家一般都是穿黑色吧,我看好多军绿的和米黄的,大家一般冬天都穿什么颜色的冲锋裤啊?
裤子就买黑的或灰的好。。。不然衣服裤子都很亮的话穿出去有点乡下
冲锋裤还是深色耐脏一些!要说喜欢,很想买一条红拼黑的,哈哈哈哈…
我喜欢黑色的
我的是中灰色的
黑色,灰色/基本是这两色
你想要啥颜色
实在不行,DIY
土黄,或者灰,从来不买军绿的
黑的,或者灰黑。。
黑的配衣服方便
绑定QQ账号,轻松分享到QQ空间与腾讯微博今天你干了件最无聊的事情,就是来回答我的这个问题。你想说点什么?
今天你干了件最无聊的事情,就是来回答我的这个问题。你想说点什么?
随便聊聊。如果没有什么可说的,就说今天天气怎么样?
还算不上最无聊。很多人貌似干着正经事,其实也是够无聊的。花一笔钱,跑到遥远的城市,在冰天雪地的野外照几张相,哆哆嗦嗦地赶回来,美其名曰旅游,我看比我回帖也好不了多少。回你的贴至少不花机票钱。
请遵守网上公德,勿发布广告信息
相关问答:
今天天气很灰暗,所以坐沙发上舒服 哈哈
祝你周末快乐,你敢说我无聊?
今天干了件最无聊的事情,就是回答了的这个问题。我想说:进入这个问题就是个错误.
怎么会无聊呢?有元宝拿嘛!傻妹不觉得无聊吔!
我说你无聊的用100分来招摇,害不想聊的人来聊。
  wú liáo
  1.犹无可奈何。《史记·吴王濞列传》:“王实不病, 汉 系治使者数辈,以故遂称病……今王始诈病,及觉,见责急,愈益闭,恐上诛之,计乃无聊。” 宋 苏轼 《汉高帝论》:“ 吕后 虽悍,亦不忍夺之其子以与侄。 惠帝 既死,而 吕后 始有邪谋,此出於无聊耳。”《金史·完颜素兰传》:“ 高琪 本无勋劳,亦无公望,向以畏死故擅诛 明沙虎 ,盖出无聊耳。” 明 张居正 《看详户部进呈揭帖疏》:“而民穷势蹙,计乃无聊。” 清 顾炎武 《答李子德书》:“若果有此举,老弟宜力为我设沮止之策,并驰书见示,勿使一时仓卒,而计出於无聊也。”
  2.贫穷无依。 汉 刘向 《列女传·齐东郭姜》:“争邑相杀,父母无聊。”《晋书·石勒载记下》:“自是 刘 石 祸结,兵戈日交, 河东 弘农 间百姓无聊矣。”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三:“胥无所归,贫索无聊,悔吾而卒。” 鲁迅 《三闲集·在钟楼上》:“夫面前无饭锅而觉得无聊,觉得苦痛,人之常情也。”
  3.郁闷;精神空虚。 汉 王逸 《九思·逢尤》:“心烦愦兮意无聊。” 唐 牟融 《客中作》诗:“几度无聊倍惆怅,临风搔首独兴哀。”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二:“ 张无垢 亦有《论语绝句》百篇……《颜子箪瓢》曰:‘贫即无聊富即骄, 回 心独尔乐箪瓢。’” 明 刘兑 《娇红记》:“家居无聊,偶思佳丽夜别之言。”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七:“最近在家里闲得无聊,弄了两盆来白相。”
  4.没有作用;没有意义而令人生厌。 唐 杜牧 《寄浙东韩乂评事》诗:“无穷尘土无聊事,不得清言解不休。”《新唐书·韦伦传》:“ 伦 请准直募匠,代无聊之人,繇是役用减鼓铸多矣。”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一:“此则无聊之语,聊以解嘲。” 张天翼 《包氏父子》四:“这些话真无聊。”
  [bored]∶因精神空虚而烦闷 泛指无事可做时候的阴郁心情
  他一闲下来,就感到十分无聊
  [menial]∶言行等庸俗或没有意义而使人生厌
  [poor]∶生活穷困,无所依赖
  穷饿无聊。——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卧病无聊。——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无聊的原因
  无聊感的产生主要归咎于两个因素:一是外部的刺激,二是自身的调节能力。
  无聊感与注意力密切相关,注意力高度集中,或者注意力涣散都会引起无聊。
  情绪对无聊感的产生也有影响,拥有积极自我意识的人很少会觉得无聊;相反,不清楚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找不到生活的目标和意义,就会深陷在“无聊”的深渊中。
战胜无聊的方法
  战胜无聊的方法很多:换一个工作环境,培养新的兴趣爱好和参加内观训练都可以帮助我们摆脱无聊。只要用心感悟生活,无聊感也可以变成我们前进的动力。
  想想你的目标,为了目标去努力,让自己的生活充实。生活充实的人往往不懂无聊是什么。
  假如没有事情去做,郁闷,也作无聊
  我们很多人当中,几乎每一个人的口中都会经常出现“无聊”这个词组,但是,我们真正的明白什么是无聊吗?无聊究竟是一个什么东西我们知道吗?这个问题本不是问题,但却是现实,因为我们很多人都不是很明白无聊的含义是什么?我们为什么会无聊?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没有什么想做的事情,玩着无事,便会觉得的很无聊,因此在这里无聊的含义便是无事可做。因为我们什么都不能做,因此便会觉得有些空虚,这就是这个阶段的无聊。可是无聊真的就只是无事可做吗?
  相反的,我们在工作很累很累的时候也会觉得无聊。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每天都会从事同一种工作,每天都做着重复的事情,重复的动作,因此我们便越来越觉得没有多大的兴趣,觉得这一切似乎有些单调,再也找寻不到刚接手时的那种感觉,因此对于工作的热心度也会随着减少。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便慢慢的开始对这项工作失去兴趣、感觉单调、更有甚者会想着换一个工作或者岗位,因为他已经开始对这个岗位或工作感觉到了烦恼。其实这也是一种无聊,这是工作上的无聊。也就是说,我们的无聊也包括对某种事物失去信心或感觉,就好像平时我们喜欢玩一种游戏,大家都玩的很开心,忽然一个不喜欢这种游戏的人进入我们的游戏或者看到我们玩这种游戏,或许他便会说,无聊、幼稚等。
  其实无聊的含义还有很多,一时半会儿也说不清楚,很多东西光靠的不是别人的解释,而是需要自己去体会,才能够真正的明白其中的道理,你的理解也会更加的深刻。
无聊的歌曲
  演唱:林俊杰
  专辑:西界
  词:林秋离
  曲:林俊杰
  没事做就会无聊 没有地方动手动脚
  闷到就快要发烧 嘿咻嘿咻冲冷水澡
  病毒弄挂了电脑 这下整个人都快要疯掉
  喔喔 又被人吐槽
  也许是我 不够吊 呆在家里没有人找
  也许新闻 闹太少 喔喔
  不换音乐 换大脑 改变节奏换一种心跳
  不会老 刚刚好
  每个人都 吞了火药
  炒一起炒 嫌八卦太少
  通通 你胡说 我八道 喔无聊
  吵什么吵 让音乐当掉
  故事编的太逊 大家都受不了
  炒拼命炒 就自然发酵
  到底谁无聊
  (这种tempo)不会老 刚刚好
刚申请的号就回复了一个无聊的话题
好象是有够无聊的
就因为你无聊所以大家来陪你聊,大家如此热心,你那一百分怎末送呢?
我喜欢这样的一种状态,没有任何功利,没有任何目标。
这时,我发现我是一个单一的存在,不和任何东西有联系,但仿佛这才是最真实的存在。
可惜这种状态不很长久,伸伸懒腰,该咋滴还咋滴把。。。
今天天气阳光明媚,可心里天气阴,男朋友为赢钱去长沙,去赌博去了,悲
给我这100分。哈哈~~~~`
你应该知道,我做的最无聊的事情还不是这件。不过我想将最无聊的事情打住了。
哈哈!这么多 “无聊”的人哪!我也凑进来了。
看着那一百分无聊啊!
楼主真无聊,出了一道无聊的题,让我们这些无聊的人回答这个无聊的问题,你是真无聊还是假无聊?
今天天气和昨天一样,无聊。
确实是很无聊,所以来看了,并回答了.
今天我干了件最无聊的事情,就是来回答你的这个问题。想说点什么? 今天天气,哈哈哈。。
100分啊100分,欧耶!
牙膏挤多了,用水冲掉重新挤
此时无聊胜有聊!
被你的问题吸引,所以进来看看,回答完后,还真觉得确实很无聊,诶,无聊,走啦世界上最无聊的问题(进来你就后悔了- -)
拍子号5091630&帖子25&积分12&威望0 &爱拍豆&在线时间7 小时&
世界上最无聊的问题(进来你就后悔了- -)
当年徐迟的一篇报告文学,中国人知道了陈景润和歌德巴赫猜想。
那么,什么是歌德巴赫猜想呢?
哥德巴赫是德国一位中学教师,也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生于1690年,1725年当选为俄国彼得堡科学院院士。1742年,哥德巴赫在教学中发现,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只能被和它本身整除的数)之和。如6=3+3,12=5+7等等。公元日哥德巴赫写信给当时的大数学家欧拉,提出了以下的猜想:
(a)任何一个&=6之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奇质数之和。
(b) 任何一个&=9之奇数,都可以表示成三个奇质数之和。
这就是着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欧拉在6月30日给他的回信中说,他相信这个猜想是正确的,但他不能证明。叙述如此简单的问题,连欧拉这样首屈一指的数学家都不能证明,这个猜想便引起了许多数学家的注意。从哥德巴赫提出这个猜想至今,许多数学家都不断努力想攻克它,但都没有成功。当然曾经有人作了些具体的验证工作,例如: 6 = 3 + 3, 8 = 3 + 5, 10 = 5 + 5 = 3 + 7, 12 = 5 + 7, 14 = 7 + 7 = 3 + 11,16 = 5 + 11, 18 = 5 + 13, ……等等。有人对33×108以内且大过6之偶数一一进行验算,哥德巴赫猜想(a)都成立。但严格的数学证明尚待数学家的努力。
从此,这道著名的数学难题引起了世界上成千上万数学家的注意。200年过去了,没有人证明它。哥德巴赫猜想由此成为数学皇冠上一颗可望不可及的&明珠&。 人们对哥德巴赫猜想难题的热情,历经两百多年而不衰。世界上许许多多的数学工作者,殚精竭虑,费尽心机,然而至今仍不得其解。
到了20世纪20年代,才有人开始向它靠近。1920年挪威数学家布朗用一种古老的筛选法证明,得出了一个结论:每一个比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99)。这种缩小包围圈的办法很管用,科学家们于是从(9十9)开始,逐步减少每个数里所含质数因子的个数,直到最后使每个数里都是一个质数为止,这样就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
目前最佳的结果是中国数学家陈景润于1966年证明的,称为陈氏定理:“任何充分大的偶数都是一个质数与一个自然数之和,而后者仅仅是两个质数的乘积。”通常都简称这个结果为大偶数可表示为 “1 + 2”的形式。
在陈景润之前,关於偶数可表示为 s个质数的乘积 与t个质数的乘积之和(简称“s + t”问题)之进展情况如下:
1920年,挪威的布朗证明了‘“9 + 9”。
1924年,德国的拉特马赫证明了“7 + 7”。
1932年,英国的埃斯特曼证明了“6 + 6”。
1937年,意大利的蕾西先后证明了“5 + 7”, “4 + 9”, “3 + 15”和“2 + 366”。
1938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证明了“5 + 5”。
1940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证明了“4 + 4”。
1948年,匈牙利的瑞尼证明了“1 + c”,其中c是一很大的自然数。
1956年,中国的王元证明了“3 + 4”。
1957年,中国的王元先后证明了 “3 + 3”和“2 + 3”。
1962年,中国的潘承洞和苏联的巴尔巴恩证明了“1 + 5”, 中国的王元证明了“1 + 4”。
1965年,苏联的布赫 夕太勃和小维诺格拉多夫,及 意大利的朋比利证明了“1 + 3 ”。
1966年,中国的陈景润证明了 “1 + 2 ”。
从1920年布朗证明&9+9&到1966年陈景润攻下“1+2”,历经46年。自&陈氏定理&诞生至今的30多年里,人们对哥德巴赫猜想猜想的进一步研究,均劳而无功。
布朗筛法的思路是这样的:即任一偶数(自然数)可以写为2n,这里n是一个自然数,2n可以表示为n个不同形式的一对自然数之和: 2n=1+(2n-1)=2+(2n-2)=3+(2n-3)=…=n+n 在筛去不适合哥德巴赫猜想结论的所有那些自然数对之后(例如1和2n-1;2i和(2n-2i),i=1,2,…;3j和(2n-3j),j=2,3,…;等等),如果能够证明至少还有一对自然数未被筛去,例如记其中的一对为p1和p2,那么p1和p2都是素数,即得n=p1+p2,这样哥德巴赫猜想就被证明了。前一部分的叙述是很自然的想法。关键就是要证明'至少还有一对自然数未被筛去'。目前世界上谁都未能对这一部分加以证明。要能证明,这个猜想也就解决了。
然而,因大偶数n(不小于6)等于其对应的奇数数列(首为3,尾为n-3)首尾挨次搭配相加的奇数之和。故根据该奇数之和以相关类型质数+质数(1+1)或质数+合数(1+2)(含合数+质数2+1或合数+合数2+2)(注:1+2 或 2+1 同属质数+合数类型)在参与无限次的&类别组合&时,所有可发生的种种有关联系即1+1或1+2完全一致的出现,1+1与1+2的交叉出现(不完全一致的出现),同2+1或2+2的&完全一致&,2+1与2+2的&不完全一致&等情况的排列组合所形成的各有关联系,就可导出的&类别组合&为1+1,1+1与1+2和2+2,1+1与1+2,1+2与2+2,1+1与2+2,1+2等六种方式。因为其中的1+2与2+2,1+2 两种&类别组合&方式不含1+1。所以1+1没有覆盖所有可形成的&类别组合&方式,即其存在是有交替的,至此,若可将1+2与2+2,以及1+2两种方式的存在排除,则1+1得证,反之,则1+1不成立得证。然而事实却是:1+2 与2+2,以及1+2(或至少有一种)是陈氏定理中(任何一个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的和,或一个素数与两个素数乘积的和),所揭示的某些规律(如1+2的存在而同时有1+1缺失的情况)存在的基础根据。所以1+2与2+2,以及1+2(或至少有一种)&类别组合&方式是确定的,客观的,也即是不可排除的。所以1+1成立是不可能的。这就彻底论证了布朗筛法不能证&1+1&。
由于素数本身的分布呈现无序性的变化,素数对的变化同偶数值的增长二者之间不存在简单正比例关系,偶数值增大时素数对值忽高忽低。能通过数学关系式把素数对的变化同偶数的变化联系起来吗?不能!偶数值与其素数对值之间的关系没有数量规律可循。二百多年来,人们的努力证明了这一点,最后选择放弃,另找途径。于是出现了用别的方法来证明歌德巴赫猜想的人们,他们的努力,只使数学的某些领域得到进步,而对歌德巴赫猜想证明没有一点作用。
歌德巴赫猜想本质是一个偶数与其素数对关系,表达一个偶数与其素数对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是不存在的。它可以从实践上证实,但逻辑上无法解决个别偶数与全部偶数的矛盾。个别如何等于一般呢?个别和一般在质上同一,量上对立。矛盾永远存在。歌德巴赫猜想是永远无法从理论上,逻辑上证明的数学结论。
“用当代语言来叙述,哥德巴赫猜想有两个内容,第一部分叫做奇数的猜想,第二部分叫做偶数的猜想。奇数的猜想指出,任何一个大于等于7的奇数都是三个素数的和。偶数的猜想是说,大于等于4的偶数一定是两个素数的和。”(引自《哥德巴赫猜想与潘承洞》)
关于歌德巴赫猜想的难度我就不想再说什么了,我要说一下为什么现代数学界对歌德巴赫猜想的兴趣不大,以及为什么中国有很多所谓的民间数学家对歌德巴赫猜想研究兴趣很大。
事实上,在1900年,伟大的数学家希尔伯特在世界数学家大会上作了一篇报告,提出了23个挑战性的问题。歌德巴赫猜想是第八个问题的一个子问题,这个问题还包含了黎曼猜想和孪生素数猜想。现代数学界中普遍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广义黎曼猜想,若黎曼猜想成立,很多问题就都有了答案,而歌德巴赫猜想和孪生素数猜想相对来说比较孤立,若单纯的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对其他问题的解决意义不是很大。所以数学家倾向于在解决其它的更有价值的问题的同时,发现一些新的理论或新的工具,“顺便”解决歌德巴赫猜想。
例如: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是:素数的公式。若这个问题解决,关于素数的问题应该说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为什么民间数学家们如此醉心于哥猜,而不关心黎曼猜想之类的更有意义的问题呢?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黎曼猜想对于没有学过数学的人来说,想读明白是什么意思都很困难。而歌德巴赫猜想对于小学生来说都能读懂。
数学界普遍认为,这两个问题的难度不相上下。
民间数学家解决歌德巴赫猜想大多是在用初等数学来解决问题,一般认为,初等数学无法解决歌德巴赫猜想。退一步讲,即使那天有一个牛人,在初等数学框架下解决了歌德巴赫猜想,有什么意义呢?这样解决,恐怕和做了一道数学课的习题的意义差不多了。
当年柏努力兄弟向数学界提出挑战,提出了最速降线的问题。牛顿用非凡的微积分技巧解出了最速降线方程,约翰·柏努力用光学的办法巧妙的也解出最速降线方程,雅克布·柏努力用比较麻烦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虽然雅克布的方法最复杂,但是在他的方法上发展出了解决这类问题的普遍办法——变分法。现在来看,雅克布的方法是最有意义和价值的。
同样,当年希尔伯特曾经宣称自己解决了费尔马大定理,但却不公布自己的方法。别人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这是一只下金蛋的鸡,我为什么要杀掉它?”的确,在解决费尔马大定理的历程中,很多有用的数学工具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如椭圆曲线、模形式等。
所以,现代数学界在努力的研究新的工具,新的方法,期待着歌德巴赫猜想这个“下金蛋的鸡”能够催生出更多的理论和工具。
一键转帖到:
拍子号5091630&帖子25&积分12&威望0 &爱拍豆&在线时间7 小时&
觉得无聊不想看就顶一下吧
[通过 QQ、MSN 分享给朋友]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粤ICP备号&&&&&&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8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无聊的问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