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的糖尿病越来越严重,广西有没有明星治疗...

> > > 正文
东方之珠 十年药香&
编导唐莹& 郎仁姗娜&& &摄像 姜可千
【主持人】珍爱生命、关注健康,欢迎收看《中华医药》,洪涛在北京向海内外的观众朋友们问好。
最近我看到了这样一则报道,说的是:综合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公布的数据,在全球范围内,中国香港地区的人均寿命排名第二,香港男性平均寿命是79岁,香港女性的平均寿命是85岁。而且还有媒体报道说,预测到2033年,香港男性平均寿命能够达到82.5岁,而女性的平均寿命能够达到88岁,香港为什么会是这样一个长寿的地区呢?研究人员发现,说一方面香港医疗卫生水平高,另一方面就是,香港人特别注重,预防疾病的意识很高,而且还非常善于养生。今天的节目,洪涛正想和您说一说香港呢,那就让我们先从香港人的保养开始吧。
【解说】自古以来,香港居民就和福建两广地区的人们一样,有运用中医中药治疗疾病和养生保健的习惯,而且直到现在,在极具时代感的香港,依然保持着这个传统,凉茶、龟龄膏、药膳、还有中式靓汤到处可见,这些东西好像就是香港人血液里的东西,想抹都抹不去,想忘也忘不掉,哪怕是漂亮的时尚人士,也有自制保健茶的绝妙手艺。
【解说】这位讲起中药功效头头是道的女士,就是曾经有着香港无线电视“新闻之花”美誉的黄德如。黄德如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闻及传播学院,一直从事新闻传媒工作,一次偶然的采访,访问对象的经历,让她的人生轨迹突然间发生了改变。
【解说】黄德如访问的那位患者接受过很多次放、化疗,副作用让她苦不堪言。
【解说】正是这次采访,让黄德如开始重新打算自己的人生。
【解说】中医药的疗效让黄德如感到好奇又着迷,1999年,她毅然放弃了让人羡慕的工作,转而开始潜心学起中医来。
用一些比喻就很容易令人明白,好像说中西医之间的区别就可以用挑西瓜来理解的,我们中医看病好像挑西瓜一样,透过多年来的经验,透过瓜的皮色,看看瓜蒂,弹一下瓜,听一下声音,再来用手捧一下,就知道这个西瓜好不好了。而西医的理论,是要用刀把那个西瓜切开,看看里面,才决定这个西瓜甜不甜,这样就很容易理解。
【解说】经过五年的中医专业学习,现在的黄德如又考取了注册中医师。黄德如的丈夫是一位有名的西医呼吸科医生,现在他俩共同开设了一家中西合璧的诊所。
面的东西,某些食疗的方法的确帮了一些病人,对我来说,我的呼吸科的病人特别多,例如有些药品真的可以使病人呼吸好一点,我的确见到有这些个案,见到中药对他们有效,真的感到中药很有意思。
【主持人】“新闻之花”学习中医可不是玩票,而是身心投入地去学习去实践,就连他的丈夫也深受感染。黄德如钻研中医的同时还身体力行,她深谙中医养生之道,每天是药茶药膳不离左右,其实不光是黄德如,很多香港人都有用中药材煲汤的养生习惯,香港的中药市场一直非常繁荣,但是与此形成对照的是,中医在港英时期却得不到合法的地位,中医在当时不能被称作是医生,只能被叫做中医师、中医生、国医、唐医等等,中医的英译为“ Herbalist”,它的意思就是“种植或贩卖草药的人”,这种职称一直未被归属为“医务人员”的范畴,所以在当时香港中医无权开病假证明,更无权签署死亡证明,不能够在处方上开任何的西药,更不能使用注射,否则被认为是违法行为,中医在当时的香港社会上是没有应有的地位的。直到1997年香港回归,香港基本法138条规定了香港中医合法化,1999年,立法会通过了《中医药条例》,成立了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但是这些并没有改变香港社会对中医的认识,然而在2003年,整个香港对中医药的态度却突然大为改观。
【解说】2003年初的香港,正在承受着“非典”的考验,医院里一片萧肃,城市里人心惶惶,香港医管局的官员们正在为此焦虑。但此时的广东已经经历了与“非典”的短兵相接,广东省中医院在战役中战功显著,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称赞,也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的好评。
后,香港医管局专门组织了香港的一批呼吸科的专家到我们医院来考察。
【解说】这次广州考察之后,香港医管局毫不犹豫地给广东省中医院拨通了求助电话。
【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吕玉波】香港医管局官员就问我,能不能派出两位中医专家来香港帮助他们一起抗击“非典“。当时我在这边接到电话以后,我犹豫了一阵,我就说,你能不能给我两个小时再答复你。
【主持人】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吕玉波做事以雷厉风行而著称,过“两个小时再答复你”,这完全不像他的风格,可见这个电话对于他来说,真的是很费思量。接这个电话的时候已经是2003年的4月上旬了,广州的“非典”疫情已经接近尾声,大家刚刚从紧张的对抗中松了一口气,但是香港的疫情还处于白热化的阶段,答应去援助香港,就是要给刚刚下战场的同事重新披上战袍,再说香港的情况和内地毕竟不一样,派过去效果要是没发挥出来,反而会适得其反,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到中医的形象;不答应去援助,又于心不忍,因为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当时香港同胞正需要中医药的援助。这个电话充满了压力、风险和机遇,经过两个小时的反复考虑,吕玉波院长终于给出了答复。
【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吕玉波】我说我会派两个专家过去,那么这件事情就这样谈成了。
【解说】答应派两位专家赴港援助,吕院长开始物色心目中的人选:老专家有经验,但是身体抵抗力较弱,再上战场不放心;年轻医生体质强,但相对经验较少,担心不能最好地展示中医的疗效。到底派哪两位去呢?
【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吕玉波】林琳主任,我就考虑她当时在我们院内,她是呼吸科的主任,抗击“非典”一直以来都是业务骨干,那么她师从南京的周仲瑛教授。杨志敏教授,她师从上海的颜德馨教授,再加上她们这两位都拜邓(铁涛)老为师,就有这么三位名中医,再加上我们长春的任老,任继学老教授,也是对她们悉心指导过。
【主持人】确实是,林琳和杨志敏两位教授拜的都是著名的中医大家,南京的周仲瑛教授在疑难急症和心肺疾病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上海的颜德馨教授在内科杂症方面也是业界权威;广州的邓铁涛教授是中国中医界的领军人物,当时任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抗“非典”专家组组长;还有长春的任继学教授,他是中国著名的中医内科急症专家,是中医急症学的开拓者之一,有这几位响当当的中医大家做坚强后盾,再加上林琳和杨志敏也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吕玉波院长想到这里,主意已定,就把这次任务交给了她们。
【解说】2003年5月3日,吕玉波院长亲自驾车,把林琳和杨志敏两位专家送往通向香港的车站。
【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吕玉波】“非典”是一个特殊的疾病,到了香港以后,每天都是接触这样的病人,将会发生什么事情,谁也没办法预料。
【记者】心里很担心?
【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吕玉波】对,心里面还是很担心的。
【解说】这张照片是临行前吕玉波院长和林琳、杨志敏两位教授的合影,在即将面对的香港“非典”之战中,他们都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将会是什么。
【主持人】这两位中医专家去香港走亲访友并不是第一次,但是这次出行非同寻常,因为这一次是让他们去医院行医,而之前,中医进驻香港公立医院是没有过的,更不要说是在那么紧要的关头,去和香港的西医一起并肩作战,这在香港的医疗史上画上了开创历史先河的一笔,当时香港医管局的官员把这称为是“香港医疗史上的重大突破!”但是突破是突破了,整个香港都在拭目以待,医管局的官员们在想,这次搬来救兵,但愿不要让市民失望,如果效果不理想,社会的压力难以承受;香港的医生们在想,“非典”的元凶冠状病毒,虽然已经查出来了,但是现代医学对这种病也还是束手无策,难道这两位女中医师就真的有办法吗?香港的老百姓们在想,宣传归宣传,真正有没有疗效,还得观望观望。可以说,所有人都用不确定的目光,在期待着。
【解说】就在他们的猜疑当中,2003年5月3日中午,林琳和杨志敏到了香港,她们直接进入了九龙的一家公立医院,没想到接手的第一个患者就是一个难题。
【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 杨志敏】那是一个30来岁的男病人,这个病人当时都已经很重了,在ICU住20多天了,插管,然后整个生命体征也不稳定了。当时那些医生给我们介绍病情之后,我们都觉得病情非常重,已经到了我们叫留离之状态了。
【解说】那个患者在他的主治医生眼里早已经没有了回天之力,他们带着怀疑的目光,观望中医大夫是否真会有起死回生的本事。
【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 杨志敏】我们花了大概两个小时的时间慢慢给他看,看了之后就让他们配合我们马上配药煎药。
【主持人】说到配药煎药,这又是一件麻烦事儿,林琳和杨志敏当时是在香港的西医医院,香港的西医医院是没有中药的,更煎不了中药,这怎么办呢?这就不得不提到香港的东华三院,东华三院建立于1870年,有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了,最早它叫东华医院,是专为贫苦百姓提供免费中医药服务的,随后随着需求增大,东华医院又先后增建了两家分院,一个叫广华医院,一个叫东华东院,三个医院就合称东华三院,东华三院一直配合社会的转变和市民的需求不断改善和扩展各项服务,现在发展成为香港最具规模的慈善机构了。也就是这家慈善机构当时为林琳和杨志敏的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当时所有的中药都是在位于九龙油麻地的广华医院配制煎煮,然后再送到西医医院给“非典”患者喝,每天送过来,每天喝下去,所有的人都在观察,这些费尽周折的中药喝下去,究竟有没有效果呢?
【解说】中药一副一副地喝下去,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关键的第一次治疗,所有的人都注视着患者的变化。
【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 杨志敏】大概一个礼拜左右的时间,病人效果不明显,确实当时给我们的压力也是非常大的。
【解说】杨志敏不得不给老师和吕玉波院长打去电话。香港当时的“非典”患者,由于长期使用呼吸机,手脚肌肉都变得很松弛,并且很多患者都有严重的腹泻症状,他们商量后决定,必须先从改善症状入手。
【广东省中医院院长 吕玉波】这些都是中医药在处理这些症状上的优势,她们这样做了,果然就奏效。在香港的一些重症监护室里面的一些医生、护士都感到很惊奇,唉,怎么他今天就不拉肚了?怎么今天的手脚自己能够提起来了?
【解说】第二周,患者开始退烧,慢慢地开始进食,情况峰回路转。
【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杨志敏】开始ICU可能只有一个,所以后来慢慢增加到四个、五个、六个都有,同一个ICU里面这样一起,开始的时候可能一家两家医院,最后一共是十家医院这样轮番去看。
【主持人】患者慢慢增加,跑的医院越来越多,并不是说香港当时“非典”疫情正在恶化,这个情况我在这得补充地说明一下,林琳和杨志敏两位教授到香港的公立医院去给“非典”患者治疗,首先是要患者自愿接受中医药的治疗,同时还要主管医生推荐。如果说患者同意,主管医生不同意推荐也不行。刚开始的时候,患者和主管医生对中医药还不了解,所以说,往往都是危重的患者、甚至是濒临死亡的患者、再甚至是被“死马当作活马医”的患者,才会推荐给中医治疗,所以说开始只有一家医院的一个患者要求治疗,到后来十几家医院的越来越多的患者都在找她们治疗,甚至一些患上“非典”的西医医生也开始找她们治疗。
【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杨志敏】他说,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吃中药,这两个医生后来的效果都不错,最后他们还送了一些小纪念品给我们,我们离开的时候,他们也是觉得我们认识了中医。
【解说】林琳和杨志敏教授在香港援助的时间被要求一延再延,在她们即将离开的时候,香港媒体举行了一场名叫“香港是我家”的颁奖活动,来总结香港抗炎的过程,林琳和杨志敏被评为“抗炎勇士”,这在香港中医界绝无仅有。
【香港医管局主席胡定旭】所以2003年这个“非典”令香港人重新感觉到中医中药真的是有用。
【主持人】2003年,对香港来说,是难忘、难过却又难得的一年,“非典” 像一个“药引子”,引得香港人对中医药开始注意和重视,中医药用疗效说了话,让百年之后的香港人重温了它,越来越多的香港人开始寻求中医方式来治疗疾病,这其实是很不容易的,因为香港老百姓到公立医院看病的费用是由政府埋单的,但是看中医是要自己掏腰包付钱的,即使在这种情况下,香港市民对中医药需求的呼声仍然越来越高。在2003年年底,一直处于“西医雄霸天下”状态的香港,第一次出现了由政府开办的中医门诊。
【解说】2003年底,“香港仁济医院中医门诊暨科研中心”正式开诊,这是第一家由政府开办的中医门诊。坐镇的内科、外科、妇科、针灸科四位医生和一位药师都来自广东省中医院。患有严重糖尿病肾病的香港居民林女士闻讯后迅速赶来。
【香港市民 林女士】我现在不吃中药好像会病的。
【解说】别看林女士现在这样说,可几年前她却完全不是这样。
【香港市民 林女士】我不能吃中药,我吃什么当归什么的,我都会吐,我一闻到它的味道,我就真的就想吐,我说我不行的,走进那个中药房的门口我都有些不舒服了,我说哎呀我不能去。
【解说】林女士对中药的味道不能接受,或许她是相信中医的疗效?
【香港市民 林女士】不相信,我一直都感觉我不去看。
【解说】其实林女士的态度代表了当时相当一部分香港市民对于中医药的认识,那么又是什么驱使林女士最终主动走进中医门诊,找中医大夫看病的呢?
【香港市民 林女士】2002年11月,我就记得16号我儿子从英国回来那天,我就有些发烧,它不知道怎么烧,也不是很烧,就感觉人很不舒服。
【解说】在儿子的劝说下,林女士到医院做了一个检查。
【香港市民 林女士】一去医院,哇!你的糖尿那么高,很高的,好像22度以上吧,医生说你糖尿病这么严重,看起来也有发烧,马上就进了急诊室。
【解说】林女士的病情十分严重,她住进了伊丽莎白医院的深切病房,也就是危重病房。
【香港市民 林女士】在模糊之中听见他们讲话,我自己就是说真的我要走了。
【解说】经过九个昼夜的抢救,林女士终于脱离了危险,但是新的症状又开始对她进行折磨。
【香港市民 林女士】我那个时候就很肿,脚、大腿呀,全部都肿,肿得很痛,吃东西都没办法。我就听护士姑娘就说,她说如果你要再不退肿呀,你要洗肾了。
【主持人】林女士是因为发烧住进医院,其实她真正严重的病是糖尿病,香港人说血糖高多少,他们说血糖高到多少度,林女士说她当时的血糖是22度,指的就是血糖22毫摩尔每升,我们知道空腹血糖正常值应该小于6.1毫摩尔每升,饭后两小时的血糖的正常值应该小于7.8毫摩尔每升,林女士的这血糖22毫摩尔每升,可以说超出正常值很多很多了,已经是非常高了,接着林女士又出现严重的腿脚肿,有可能她已经发展到了糖尿病肾病了,糖尿病并发肾病才会出现严重的水肿,护士小姐说再不退肿,就要洗肾了,这个洗肾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透析,林女士当时水肿严重,如果常规利尿效果不好,不消肿她就会有进一步发展为肾衰的可能,到时候就必须要进行透析了。好在林女士在医院住了三个月,病情暂时得到了控制,但是腿脚的肿并没有消,时间已经到了2003年的正月新年,林女士决定出院回家疗养。.&&&
【香港市民 林女士】回家那时候人就不能走路的,都一直要人家搀着我走。
【解说】而就在这个时候,SARS突如其来,医院里充满了恐怖,林女士发现,自己不能再回去治疗了。
【香港市民 林女士】那看医生都没有机会了,那就一直在家里吃医院拿回来的药给我,一直吃吃吃,他们就说你去看中医了,我说我从来都没有看中医,我也不吃中药。
【解说】林女士对于朋友的劝说无动于衷,腿脚肿痛越来越严重,但是这时,SARS却正在节节败退。
【香港市民 林女士】我们香港电台经常播,刚刚又播广东中医医院那个教授来香港帮手,看医生,吃了很多中药呀,SARS缓解了,都是中药的,那个听见以后,也感觉对呀对呀,那个心里面可能比较接收了。
【解说】中医药治疗SARS的例子终于触动了林女士,得知两位来港援助的专家来自广东省中医院,她决定到广东省中医院去试一试。在广东省中医院她找到了肾病内科专家徐大基医生,徐医生给她的第一印象却让她忐忑起来。
【香港市民 林女士】那时候我去看见这个徐医生这么年轻,在我想象之中,中医是有胡须的,头发白白,这么年轻就是说是中医。
【解说】林女士不了解这位年轻的徐大基医生其实已经从事中医肾脏病研究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10多年了,他对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有着深入的研究。
【广东省中医院 主任医师徐大基】我们就建议她吃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这些给她治疗,她自己有空也煲一点赤小豆去利水。
【解说】回到香港,林女士将信将疑地开始喝中药,捏着鼻子喝了四天,她突然感觉到有了明显的变化。
【香港市民 林女士】第四包药就感觉胸口呀,人没有那么晕了,手感觉比较好了,比较好的一点,那是有感觉好的嘛,那就给他们说。
【记者】消肿呢?
【香港市民 林女士】消肿都消了。
【主持人】四天就消肿了,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方子有那么好的疗效呢?徐大基医生辨证说林女士属于肾阳虚衰,阳虚水泛,应该用温阳利水的方法进行治疗,于是马上开出处方,真武汤加减,功效主要就是温阳利水,再加上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麻黄发散风寒、宣肺利水,连翘是清热解毒,赤小豆利水消肿,两个方子配合,效果果然明显。
【解说】从那以后,林女士频繁地往返于香港和广州之间,直到有一天她从广东省中医院的护士小姐那儿得到了一个好消息。
【香港市民 林女士】她说他(徐大基医生)快去香港了,你在香港就可以看到他了,那个时候我很高兴,哎呀我好了。
【解说】原来正是看到中医在对抗“非典”中的突出作用,香港医管局决定和广东省中医院合作,在香港仁济医院开设首个中医门诊,作为青年骨干,徐大基医生第二年就被派往香港,林女士不用再两地奔波了。
【香港市民 林女士】我感觉中医好,没有中药我就感觉好像不行,腰都不能直,整天是这样的蹲下来的,没有办法直的,走路都不行,腰又痛,我自己感觉好了很多,本来要洗肾的,我现在渡过那个难关了。
【解说】渡过那个难关之后,林女士做起了中医药的宣传员。
【香港市民 林女士】中医来到我们香港是香港人的福气,可能我是最幸运的一个,不然的话,我真的没有今天的。
【解说】不仅是林女士,对中医药的信任度逐步在提高的香港居民越来越多,从香港回归到现在,求治于中医的香港患者人数大约增长了10%到20%。
【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副署长梁挺雄医生】市民普遍都支持中医药,接受中医药,这个情况已经接受的程度跟内地是差不多了。
【主持人】从一个全身浮肿、濒临死亡的人到中医药的受益者,从一个不相信中医、闻不了中药味的人到一个中医药的宣传者,从林女士的变化能够看得出中医药在香港渐渐深入人心,不仅仅中医药的地位在普通市民当中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在香港的西医界,中医的疗效也打动了一些业界权威,比如说在香港非常有名的梁秉中医生,他是香港骨科方面的权威,按照西医的治疗,糖尿病足发展到一定地步就必须截肢,但是这位教授想到要尝试一下中医的治疗方法,他说刚刚触摸冰山一角就有很大的收获,他发现中医药真的能够让本来要截肢的患者保全肢体,免受痛苦,并且他还因此获得了一个大奖。
【香港中文大学中医药研究所所长 梁秉中】这是远东经济评论奖给我们的银奖牌,原因就是他认同我们对于那个糖尿病足溃烂的一个初步研究。
【解说】糖尿病并发症引起脚溃烂,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全球约1.5亿糖尿病患者中,15%以上会发生脚溃疡或坏疽,而脚部溃疡恶化造成深部感染或坏疽就会导致截肢。
【香港中文大学中医药研究所所长 梁秉中】截肢对于我们医生来说非常容易,但对于病人来说是非常痛苦。
【香港中文大学中医药研究所所长 梁秉中】我们西医,我们医生就是治病就像治一些零件,修理汽车,不是一个汽车修理一个一个零件地修理,那么就损失了它的整体性,所以治病的很多时候,越是发达,越是出问题。
【解说】截肢并不能解决问题,梁秉中教授在一次偶然的中医讲座中学到了中医治疗糖尿病足的方法,尝试之后,效果出乎意料。
【香港中文大学中医药研究所所长梁秉中】一个星期之后,所有的伤口都复原了,他就可以穿着袜子,穿着鞋子,就是用拐杖来走路,所以当然老人家是高兴得不得了,
【解说】什么神奇的方法,解决了困惑梁秉中教授四十多年的难题?
【香港中文大学中医药研究所所长 梁秉中 】其实这个药呀,就是六味地黄汤的加减。
【解说】在六味地黄汤的基础上,梁教授配制了两个方子,一个由生地、山茱萸、山药、牡丹皮、泽泻、茯苓、黄芪、五味子组成,用于滋阴固肾,补气扶正;一个由生黄芪、白术、汉防己、制首乌、生地、菝葜组成,用于脱毒生肌,效果果然很好。
【香港中文大学中医药研究所所长 梁秉中】我有20几个病人,都是成果不错的,差不多80%是可以保留肢体。
【解说】这些有效的病例更加触动了梁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中医药研究所所长 梁秉中】西医必须有补充的地方,我找中医朋友来帮忙,我找中药用我西医的方法去探索,这都是好方法。
【主持人】梁秉中教授其实是有一些中医基础的,他少年时代曾经受到热爱中医的父亲的熏陶,在回归之前,他也常常给人扎扎针灸,但是那时候一直都是偷偷摸摸的,因为那个时候整个香港的中医药都是一个自生自灭的状态,没有人管,没有正规的医疗服务,是不受法律保障的,所以像梁教授这样的西医医生是完全不敢把运用中医摆在明面上的,更没有机会去深入地学习中医、研究中医、运用中医了,他没有想到有一天在香港的大学里能够开设中医药学专业,对中医药感兴趣的青年可以正大光明地走入学院去学习。
【解说】香港浸会大学从1998年起就开设了中医药专业,是香港最早的中医药高等教育机构。何庭轩是这所大学中医药学院2006年的新生,他与中医药结缘是因为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新生 何庭轩】金庸小说很多很出名的医生就是胡青牛,平一指等等,他们就是都非常厉害,就是好像什么病也能治好的这样子,什么断了骨头呀,什么中了什么很厉害的毒呀,也能够治好。
【解说】金庸的作品中塑造了多位具有鲜明个性的医生,《射雕英雄传中的桃花岛主黄药师、《倚天屠龙记》中的蝶谷医仙胡青牛、《笑傲江湖》中的平一指、《飞狐外传》中的毒手药王无嗔大师、《天龙八部》中的虚竹等等。这些人不仅是武林高手,而且都医术高明,让中学时代的何庭轩惊羡不已。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新生 何庭轩】老实说其实我当时是很好奇,也是很疑惑的,是真的吗?会不会是金庸先生他夸大来说呢。但是到了越来越认识中医药的时候,可能在其他的书本,或者是一些网上的资料上,我可以看到中医药是真的可以去医治好病人。
【解说】其实文学作品中的夸张,也是现实世界的一个缩影,何庭轩进入学校终于看到了中医真正的疗效。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新生 何庭轩】西医他们做电疗,去医治一个瘫痪病人,他们都试了很多次,都不成功,但是到了用针灸的方法,就是针了一个星期,病人就是好转了,就是很神奇。
【解说】在香港学中医,学生只有一半时间在课堂上学习,另一半的教学时间都安排在了临床实习上,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为此开设了7个门诊,何庭轩和同学们一样,有大量的时间在门诊跟随老师进行临床实践。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院长 刘良教授】我们在这个学生的教学里面把临床教学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非常推崇这个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所以从入校的第一个学年开始,我们在学中医的基础理论的时候,我们就安排学生去接触病人,再学习怎么把脉,怎么看舌头,怎么去望闻问切。
【解说】目前,除了香港浸会大学之外,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都有中医药学专业,报考中医药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仅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的学生就比7年前增加了5倍多。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第一届毕业生 黎碧玉】香港这班同学他们都学得很带劲,因为大家都很有抱负,对香港中医的未来都很有抱负。
【解说】黎碧玉是香港第一届中医专业的大学生,2003年她从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毕业后,又考取了注册中医师的资格,从2001年开始,香港所有新的中医从业者都必须具备大学本科以上的学历,并且必须要通过中医师的资格考试成为注册中医师,才有开设中医门诊的资格,像黎碧玉这样的注册中医师也如雨后春笋般越来越多。
【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中医组主席黄雅各】目前呢,香港有八千个中医,其中有五千个是注册的中医,那么很多人他们都会通过考试,逐步逐步地走向注册,走向中医的专业化的道路。
【解说】2005年,黎碧玉终于和同学一起开办了一家诊所。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第一届毕业生 黎碧玉】这个牌子是我诊所开张的时候一位病人送给我的,而这个盘子是我开张的时候,我学校的老师送给我的,作为对我的一种鼓励和一种告诫,就是说治疗病人的时候要做到心恭药良,这样子。
【主持人】在内地,中医院里也有现代医学的仪器设备,而在香港,中医诊所里的中医师是纯粹的中医,他们不能够使用任何的检查仪器,不能给患者开西药,患者到中医诊所就诊的时候,除了身份证之外不能够带任何的体检资料、诊断资料,只能凭借望、闻、问、切和中医传统的治疗手段给予诊治,这就使得中医在香港,绝对成了代表中国文化的符号,所以学习中医药知识,还有另外一层意义,那就是文化认同。
【字幕】香港国民教育中心
【解说】这里是成立于2004年的香港国民教育中心,来到这里,你会新奇地发现,他们对中小学生进行的国民素质教育竟然包含有这样的内容:中小学生在石子路上行走,为的是让他们认识脚部的穴位,此外这里还设有一个百草园,学生们可以和中草药亲密接触。
【解说】麦凯文今天是头一次来到这里。
【香港某小学学生 麦凯文】觉得很神奇,还有是很新鲜的感觉。
【解说】不一会儿,麦凯文就找到了她最感兴趣的一株草药。
【香港某小学学生 麦凯文】是那个血见愁。是因为它的名字很奇怪。它是味苦的,然后就能主治吐血,便血,也可以治毒蛇咬伤。
【香港国民教育中心教育总监 吕如意博士】中医中草药其实是体现了我们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这个精髓,而且来说呢,从中医中草药这个角度,就有5000多年的历史,也体现了我们中国人的智慧的积累,让我们的学生知道,然后他们知道了以后,就会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其实是很值得骄傲的。
【解说】仅仅两个小时的学习,麦凯文对理想又有了新的考虑。
【香港某小学学生 麦凯文】我志愿是做医生,然后也许我会选中医的。
【主持人】让中小学生接触中医药学,并不是希望他们都能够传承中医,而是凝结了一种爱国情怀。中医药在香港,从大多数人的冷漠到越来越多人的信任;从自生自灭的状态到政府立法归管;中医药在香港始终存在,默默发展,并且日趋壮大。一百多年过去后,静静地感受这份情怀,发现灵魂深处,原来承脉相通,永远无法分割。
好了观众朋友,感谢您收看我们今天的节目,别忘了《中华医药》牵挂您的健康,下周同一时间我们再见。
责编:黄卫华
CCTV10精彩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
&&&&&&&&&&&&&
中国中央电视台 版权所有
系统集成:&网页设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西有没有唱片公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