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十万个为什么读后感

为什么有十万个为什么_百度知道
为什么有十万个为什么
为什么有十万个为什么还有为什么
提问者采纳
因为有你,所以有了十万个为什么! 因为有千千万万个你,所以有了十万个为什么还不够,所以还要继续有为什么! 希望采纳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只因为有心人将常见的知识集起来成书,以便人们方便了解,认知才有了《十万个为什么》,其实,现实中不仅仅是十万个为什么,是千百个十万个为什么,只因一个人的知识面有限,心中有疑惑而矣。
十万个为什么这套书实际没有十万个问题,第一次出版时大概3万6000多个问题,是当时唯一的一套较为全面的科普书籍,为了表示它涵盖的知识多,所以就给它起了十万个为什么这个名字。
十万个为什么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为什么有十万个为什么_百度知道
为什么有十万个为什么
提问者采纳
十万个为什么是一种书。就是幼儿启蒙的教材,它是中国第一本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这一图书品牌是由少年儿童出版社(上海)于1961年首创的,该品牌诞生40多年来,以其贴近读者的编辑形式、严格筛选的图文内容影响了无数求知道路上的读者。近年来,虽然同名图书层出不穷,但是上少版《十万个为什么》凭借其独特的编辑理念和对质量的严格要求,仍然成为广大读者的第一选择。 《十万个为什么》一书诞生在四十多年前,而《十万个为什么》被业界视作图书品牌,大规模开发利用却是近几年的事。作为原创者的少年儿童出版社而言,他们不仅在以往用富有创造性的劳动缔造了这部流传数代的传世好书,还在今天用同样的热情和包容精神为这个属于中国出版人自己的图书品牌努力耕耘着。 满意请采纳
其他类似问题
十万个为什么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因为会有十万以上的人会这么问 为什么 ??
不懂就想知道答案,所以就有了十万个为什么!!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为什么有十万个为什么_百度知道
为什么有十万个为什么
提问者采纳
为了下一代
不信,等你当上父母,你就知道了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因为日常生活中有为什么,所以就有十万个为什么,你去买一下十万个为什么,就知道你为什么有十万个为什么这个为什么了。
&&十万个为什么&&可能不到十万个为什么,也许超出了十万个为什么.其实&为什么&是远远不止十万个的,加上你的,也算是一个吧,科学的道路是崎岖不平的,还有许许多多的&为什么&等待人们去探究的.还有就是《十万个为什么》作者----集体作者.我为《十万个为什么》“挑大梁”叶永烈在滴水成冰的日子里,我忽然从上海飞往沈阳,在北方图书大厦为读者签名售书。其实,沈阳只是我这次全国性的签名售书活动中的一站。北京、上海、长沙、广州、深圳、成都、济南、西安……在新世纪到来的时候,我应少年儿童出版社之邀,为《十万个为什么》新世纪版在全国各地签名售书。不少读者感到惊讶,叶永烈是纪实文学作家,怎么忽然成了《十万个为什么》的作者?其实,我早年写科普,后来写纪实。虽说我曾为我的纪实文学新著举行过多次签名售书活动,但《十万个为什么》是个例外:这不仅仅因为《十万个为什么》是一套科普读物,而且是我在四十年前写的,签名售书却在四十年后举行!说来话长。一九六二年一月十九日,上海《新民晚报》第二版发表记者永义所写的关于《十万个为什么》的报道《图书的背后》,内中有这么一段:“作者们对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等专业知识是精通的,但写法上不一定符合儿童的特点。编辑部就再三讲明要求,多方协助作者。如北京大学化学系的一位作者,编辑部派专人和他谈,帮他修改,花了好几个月时间。后来这位作者一个人就写了一百多个题目,成为本书作者中写得最多的一个。”报道中提及的“北京大学化学系的一位作者”,便是在下。那时,我还是北京大学化学系的三年级的学生。报道中提及的“这位作者一个人就写了一百多个题目”,其实仅指化学分册,而不是全书。《十万个为什么》化学分册,初版本共收一百七十五个为什么,我写了一百六十三个。在写了化学分册之后,少年儿童出版社又邀我参加其他分册的写作。于是,我再接再厉:为第三册天文气象分册写了二十七篇;为第四分册农业分册写了八十九篇;为第五册生理卫生分册写了四十三篇。我是初版本写得最多的一个作者——初版本最初出五卷,共九百四十七个“为什么”,我写了三百二十六个,占全书的三分之一左右!我也是这套书最年轻的一个作者——写这套书时我只二十岁,出书时我只二十一岁。我小小年纪,被少年儿童出版社委以重任,为《十万个为什么》挑大梁……我是浙江温州人,从小喜欢文学,十一岁的时候就在《浙南日报》发表了诗作。一九五七年,我从温州考入北京大学化学系。在学习之余,我喜欢写作。最初写诗,写小说,写散文,虽然也有发表,但是投稿的“命中率”不高。后来,我把文学与科学相结合,创作科学小品,几乎写一篇就发表一篇。在一九五九年暑假,我因为路远没有回老家温州,独自呆在空荡荡的宿舍里,便埋头写作,写了一本科学小品集《碳的故事》,寄给少年儿童出版社。当时,我并不认识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编辑,只是看了这家出版社出版的书,从书的版权页上查到他们的地址。我的稚嫩的书稿,落在青年编辑曹燕芳手中。她并不计较作者的资历,采用了这本书稿。根据曹燕芳的建议,书名改为《碳的一家》。半年之后——一九六○年二月,我平生的第一本书就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这时,曹燕芳正在编《十万个为什么》。记得,她给我寄来一份化学分册的“为什么”清单,要我试着写几个。我试着写了五个寄去,她一面热情地给予肯定,一面指出不足之处,然后要我继续写下去。其实,每一篇“为什么”就是一篇科学小品。《十万个为什么》实际是一部大型的科学小品集,所以很对我的写作路子。尤其我是学化学的,所以 写化学小品格外得心应手。我当时并不知道编辑部的“底细”,就像学生答题似的,按照那张清单所列的“为什么”一个个写下去。每写好十几个,就给他们寄去。他们看毕,又随时告知意见。就这样,我竟一口气为化学分册写了一百多个“为什么”。也有的“为什么”是清单上所没有的,我也就自己出题,自己回答。直到好多年后,我才知道“内幕”:早在一九五九年,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就已经着手编《十万个为什么》。他们组织了好多位上海的中学化学教师写化学分册。当少年儿童出版社给我寄那份化学分册的“为什么”清单时,其实每一个“为什么”都已经有稿子了。可是我一点也不知道,也就一个个写下去,仿佛是学生答卷一般。编辑部以为我的文笔活泼,采用了我的稿子,为此得罪了一批中学化学教师……接着,少年儿童出版社又约我为《十万个为什么》其他分册撰稿,即天文气象分册、农业分册、生理卫生分册。《十万个为什么》初版本不是像现在版本那样在每篇末署作者名字,而是按写作多少为序,在书前署名。由于我是化学分册和农业分册写得最多的作者,所以在这两册初版本上,我的名字都是排在第一个。第一版《十万个为什么》印了五百万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样,《十万个为什么》成了我的成名作。此后,《十万个为什么》一次次修订再
十万个为什么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为什么有十万个为什么?_百度知道
为什么有十万个为什么?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十万个为什么&&可能不到十万个为什么,也许超出了十万个为什么.其实&为什么&是远远不止十万个的,加上你的,也算是一个吧,科学的道路是崎岖不平的,还有许许多多的&为什么&等待人们去探究的. 还有就是《十万个为什么》作者----集体作者.
我为《十万个为什么》“挑大梁” 叶永烈 在滴水成冰的日子里,我忽然从上海飞往沈阳,在北方图书大厦为读者签名售书。其实,沈阳只是我这次全国性的签名售书活动中的一站。北京、上海、长沙、广州、深圳、成都、济南、西安……在新世纪到来的时候,我应少年儿童出版社之邀,为《十万个为什么》新世纪版在全国各地签名售书。不少读者感到惊讶,叶永烈是纪实文学作家,怎么忽然成了《十万个为什么》的作者? 其实,我早年写科普,后来写纪实。虽说我曾为我的纪实文学新著举行过多次签名售书活动,但《十万个为什么》是个例外:这不仅仅因为《十万个为什么》是一套科普读物,而且是我在四十年前写的,签名售书却在四十年后举行! 说来话长。一九六二年一月十九日,上海《新民晚报》第二版发表记者永义所写的关于《十万个为什么》的报道《图书的背后》,内中有这么一段: “作者们对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等专业知识是精通的,但写法上不一定符合儿童的特点。编辑部就再三讲明要求,多方协助作者。如北京大学化学系的一位作者,编辑部派专人和他谈,帮他修改,花了好几个月时间。后来这位作者一个人就写了一百多个题目,成为本书作者中写得最多的一个。” 报道中提及的“北京大学化学系的一位作者”,便是在下。那时,我还是北京大学化学系的三年级的学生。报道中提及的“这位作者一个人就写了一百多个题目”,其实仅指化学分册,而不是全书。《十万个为什么》化学分册,初版本共收一百七十五个为什么,我写了一百六十三个。 在写了化学分册之后,少年儿童出版社又邀我参加其他分册的写作。于是,我再接再厉:为第三册天文气象分册写了二十七篇;为第四分册农业分册写了八十九篇;为第五册生理卫生分册写了四十三篇。 我是初版本写得最多的一个作者——初版本最初出五卷,共九百四十七个“为什么”,我写了三百二十六个,占全书的三分之一左右!我也是这套书最年轻的一个作者——写这套书时我只二十岁,出书时我只二十一岁。 我小小年纪,被少年儿童出版社委以重任,为《十万个为什么》挑大梁…… 我是浙江温州人,从小喜欢文学,十一岁的时候就在《浙南日报》发表了诗作。一九五七年,我从温州考入北京大学化学系。在学习之余,我喜欢写作。最初写诗,写小说,写散文,虽然也有发表,但是投稿的“命中率”不高。后来,我把文学与科学相结合,创作科学小品,几乎写一篇就发表一篇。在一九五九年暑假,我因为路远没有回老家温州,独自呆在空荡荡的宿舍里,便埋头写作,写了一本科学小品集《碳的故事》,寄给少年儿童出版社。 当时,我并不认识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编辑,只是看了这家出版社出版的书,从书的版权页上查到他们的地址。我的稚嫩的书稿,落在青年编辑曹燕芳手中。她并不计较作者的资历,采用了这本书稿。根据曹燕芳的建议,书名改为《碳的一家》。半年之后——一九六○年二月,我平生的第一本书就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 这时,曹燕芳正在编《十万个为什么》。记得,她给我寄来一份化学分册的“为什么”清单,要我试着写几个。我试着写了五个寄去,她一面热情地给予肯定,一面指出不足之处,然后要我继续写下去。其实,每一篇“为什么”就是一篇科学小品。《十万个为什么》实际是一部大型的科学小品集,所以很对我的写作路子。尤其我是学化学的,所以写化学小品格外得心应手。 我当时并不知道编辑部的“底细”,就像学生答题似的,按照那张清单所列的“为什么”一个个写下去。每写好十几个,就给他们寄去。他们看毕,又随时告知意见。就这样,我竟一口气为化学分册写了一百多个“为什么”。也有的“为什么”是清单上所没有的,我也就自己出题,自己回答。 直到好多年后,我才知道“内幕”:早在一九五九年,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就已经着手编《十万个为什么》。他们组织了好多位上海的中学化学教师写化学分册。当少年儿童出版社给我寄那份化学分册的“为什么”清单时,其实每一个“为什么”都已经有稿子了。可是我一点也不知道,也就一个个写下去,仿佛是学生答卷一般。编辑部以为我的文笔活泼,采用了我的稿子,为此得罪了一批中学化学教师…… 接着,少年儿童出版社又约我为《十万个为什么》其他分册撰稿,即天文气象分册、农业分册、生理卫生分册。《十万个为什么》初版本不是像现在版本那样在每篇末署作者名字,而是按写作多少为序,在书前署名。由于我是化学分册和农业分册写得最多的作者,所以在这两册初版本上,我的名字都是排在第一个。 第一版《十万个为什么》印了五百万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样,《十万个为什么》成了我的成名作。此后,《十万个为什么》一次次修订再版,总印数超过一亿册。我为新版《十万个为什么》增写了许多新的“为什么”。最近,《叶永烈文集》正在分批出版之中。其中的第三十六卷,收入我为《十万个为什么》各版各册所写的“为什么”。我这才终于查清,我为《十万个为什么》总共写了五百五十九个“为什么”,总字数为四十四万三千字。 《十万个为什么》对于我的人生道路,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我送给我爱人的第一件礼物,就是一套《十万个为什么》初版本; 我从北京大学毕业之后,原本分配在上海一家研究所工作。我一到上海,那里正在根据《十万个为什么》改拍电影,我放弃了科研工作,调往电影制片厂担任编导,从此完全“改行”;在“文革”中,《十万个为什么》成了“大毒草”,上海几十个造反派组织组成“批判《十万个为什么》联络站”。我作为《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也就成了“大毒草”作者,遭到“批判”、“抄家”、“下放”…… 在写了《十万个为什么》之后的第二年,二十一岁的我,完成了另一部新著——《小灵通漫游未来》。《小灵通漫游未来》虽然直到一九七八年才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但是一出版就印了三百万册,也产生了广泛影响。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转向纪实文学的创作,写出《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江青传》、《陈伯达传》等数十部长篇。尽管如此,我十九岁写出《碳的一家》、二十岁写出《十万个为什么》、二十一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这些年轻时的科普创作,毕竟锻炼了笔头,为我后来的文学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因为人们有超过十万个的疑问
因为有十万的答案。
因为确实有十万个为什么呀!
那就要问为什么有十万个为什么
因为有很多人再问为什么所以就有了十万个为什么!
其他类似问题
十万个为什么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为什么有十万个为什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有十万个为什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那为什么你会问我十万个为什么是为什么呢?这样的心理都是一样的。
我什么时候问你是为什么呢?你到底知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呢?
我怎么知道你为什么要问…老的嘛,不懂就要问。
老师说不懂就问哦....那这和为什么要有有关系吗???
嗯,呵呵…你当我是吧?
我哪有把你当啊
…随便你吧!我…我打…
...........⊙﹏⊙b汗....
其他回答 (1)
《十万个为什么》是一套适合青少年阅读的科学知识读物。最早的《十万个为什么》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一批富有使命感的学者着眼于启蒙教育的千秋大业而奉献给亿万青少年的一部经典的通俗科普读物,全套共八册,文革后期,这套书以重新出版,但科学知识的内容少了,政治内容多了,全套共十五册。 目前,这套书有了很多文字版本,而且有了音象版本,时代在进步,知识在更新,《十万个为什么》为满足新世纪青少年的阅读欣赏要求,不断创新,不断改进,由纯科普读物转变为融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于一体,集合诸多领域的百科全书。 &&十万个为什么&&可能不到十万个为什么,也许超出了十万个为什么.其实&为什么&是远远不止十万个的,加上你的,也算是一个吧,科学的道路是崎岖不平的,还有许许多多的&为什么&等待人们去探究的. 还有就是《十万个为什么》作者----集体作者.
我为《十万个为什么》“挑大梁” 叶永烈 在滴水成冰的日子里,我忽然从上海飞往沈阳,在北方图书大厦为读者签名售书。其实,沈阳只是我这次全国性的签名售书活动中的一站。北京、上海、长沙、广州、深圳、成都、济南、西安……在新世纪到来的时候,我应少年儿童出版社之邀,为《十万个为什么》新世纪版在全国各地签名售书。不少读者感到惊讶,叶永烈是纪实文学作家,怎么忽然成了《十万个为什么》的作者? 其实,我早年写科普,后来写纪实。虽说我曾为我的纪实文学新著举行过多次签名售书活动,但《十万个为什么》是个例外:这不仅仅因为《十万个为什么》是一套科普读物,而且是我在四十年前写的,签名售书却在四十年后举行! 说来话长。一九六二年一月十九日,上海《新民晚报》第二版发表记者永义所写的关于《十万个为什么》的报道《图书的背后》,内中有这么一段: “作者们对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等专业知识是精通的,但写法上不一定符合儿童的特点。编辑部就再三讲明要求,多方协助作者。如北京大学化学系的一位作者,编辑部派专人和他谈,帮他修改,花了好几个月时间。后来这位作者一个人就写了一百多个题目,成为本书作者中写得最多的一个。” 报道中提及的“北京大学化学系的一位作者”,便是在下。那时,我还是北京大学化学系的三年级的学生。报道中提及的“这位作者一个人就写了一百多个题目”,其实仅指化学分册,而不是全书。《十万个为什么》化学分册,初版本共收一百七十五个为什么,我写了一百六十三个。 在写了化学分册之后,少年儿童出版社又邀我参加其他分册的写作。于是,我再接再厉:为第三册天文气象分册写了二十七篇;为第四分册农业分册写了八十九篇;为第五册生理卫生分册写了四十三篇。 我是初版本写得最多的一个作者——初版本最初出五卷,共九百四十七个“为什么”,我写了三百二十六个,占全书的三分之一左右!我也是这套书最年轻的一个作者——写这套书时我只二十岁,出书时我只二十一岁。 我小小年纪,被少年儿童出版社委以重任,为《十万个为什么》挑大梁…… 我是浙江温州人,从小喜欢文学,十一岁的时候就在《浙南日报》发表了诗作。一九五七年,我从温州考入北京大学化学系。在学习之余,我喜欢写作。最初写诗,写小说,写散文,虽然也有发表,但是投稿的“命中率”不高。后来,我把文学与科学相结合,创作科学小品,几乎写一篇就发表一篇。在一九五九年暑假,我因为路远没有回老家温州,独自呆在空荡荡的宿舍里,便埋头写作,写了一本科学小品集《碳的故事》,寄给少年儿童出版社。 当时,我并不认识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编辑,只是看了这家出版社出版的书,从书的版权页上查到他们的地址。我的稚嫩的书稿,落在青年编辑曹燕芳手中。她并不计较作者的资历,采用了这本书稿。根据曹燕芳的建议,书名改为《碳的一家》。半年之后——一九六○年二月,我平生的第一本书就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 这时,曹燕芳正在编《十万个为什么》。记得,她给我寄来一份化学分册的“为什么”清单,要我试着写几个。我试着写了五个寄去,她一面热情地给予肯定,一面指出不足之处,然后要我继续写下去。其实,每一篇“为什么”就是一篇科学小品。《十万个为什么》实际是一部大型的科学小品集,所以很对我的写作路子。尤其我是学化学的,所以写化学小品格外得心应手。 我当时并不知道编辑部的“底细”,就像学生答题似的,按照那张清单所列的“为什么”一个个写下去。每写好十几个,就给他们寄去。他们看毕,又随时告知意见。就这样,我竟一口气为化学分册写了一百多个“为什么”。也有的“为什么”是清单上所没有的,我也就自己出题,自己回答。 直到好多年后,我才知道“内幕”:早在一九五九年,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就已经着手编《十万个为什么》。他们组织了好多位上海的中学化学教师写化学分册。当少年儿童出版社给我寄那份化学分册的“为什么”清单时,其实每一个“为什么”都已经有稿子了。可是我一点也不知道,也就一个个写下去,仿佛是学生答卷一般。编辑部以为我的文笔活泼,采用了我的稿子,为此得罪了一批中学化学教师…… 接着,少年儿童出版社又约我为《十万个为什么》其他分册撰稿,即天文气象分册、农业分册、生理卫生分册。《十万个为什么》初版本不是像现在版本那样在每篇末署作者名字,而是按写作多少为序,在书前署名。由于我是化学分册和农业分册写得最多的作者,所以在这两册初版本上,我的名字都是排在第一个。 第一版《十万个为什么》印了五百万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样,《十万个为什么》成了我的成名作。此后,《十万个为什么》一次次修订再版,总印数超过一亿册。我为新版《十万个为什么》增写了许多新的“为什么”。最近,《叶永烈文集》正在分批出版之中。其中的第三十六卷,收入我为《十万个为什么》各版各册所写的“为什么”。我这才终于查清,我为《十万个为什么》总共写了五百五十九个“为什么”,总字数为四十四万三千字。 《十万个为什么》对于我的人生道路,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我送给我爱人的第一件礼物,就是一套《十万个为什么》初版本; 我从北京大学毕业之后,原本分配在上海一家研究所工作。我一到上海,那里正在根据《十万个为什么》改拍电影,我放弃了科研工作,调往电影制片厂担任编导,从此完全“改行”; 在“文革”中,《十万个为什么》成了“大毒草”,上海几十个造反派组织组成“批判《十万个为什么》联络站”。我作为《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也就成了“大毒草”作者,遭到“批判”、“抄家”、“下放”…… 在写了《十万个为什么》之后的第二年,二十一岁的我,完成了另一部新著——《小灵通漫游未来》。《小灵通漫游未来》虽然直到一九七八年才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但是一出版就印了三百万册,也产生了广泛影响。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转向纪实文学的创作,写出《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江青传》、《陈伯达传》等数十部长篇。尽管如此,我十九岁写出《碳的一家》、二十岁写出《十万个为什么》、二十一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这些年轻时的科普创作,毕竟锻炼了笔头,为我后来的文学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中国文学领域专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万个为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