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流泪是怎么回事老是流泪、中医能治好吗?西医没得搞…

靠中医确实能治好的病有哪些?
真真急人,中医能治好,不代表只有中医能治,更不是说西医能治,中医就毫无用武之地,行不行?总有一批为了显示自己“科学精神”而不遗余力没脑黑的中医黑,你们这么“科学”,老师们知道吗?谁说中医没有双盲实验,临床验证?是,没有西医多,方法论也难以控制,但做什么实验都有局限性,更别说中医理论体系和西医本身不同,这不代表能一棍子打死,说中医就是没有验证的伪科学。没听说过类似的论文,不会去Google Scholar搜一搜?不是专业的,review article还看不懂?一点功夫都没下过,平时只是听听方某某之流就抱着优越感来秀,羞不羞?回到问题。靠中医能治好,这个非要验证,方法论上就将中医处于下风了。换个方法问,中医的确能够帮助的病有哪些?或许会更好。只有网上才会有粉和黑非要争个你高我低,试看哪个期刊,哪个研究,哪个论文,哪个真正的医生不是希望中西医相辅相成?吵个什么吵!我就拿一篇review article,简单表明一下观点。里面提到了几个有名的中医临床实验,现摘抄,并简单翻译一下,意在反驳某些中医黑的极端观点,并不是宣扬无脑粉。各种实验自然也有缺陷,但我们希望中医进步,不是直接判定中医无法进步而将它弃之一旁。A study of the treatment of bronchiolitis (in patients with confirmed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infection) with a TCM formulation was done in a randomized single-blind trial with 96 children (Kong et al., 1993). The Shuang Huan Lian formulation was made up of three herbs, of which liangqiao and shuanghua are known to have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ies. This formulation also has certain antibacterial and antiviral activities.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treatment groups: TCMs, TCMs with antibiotics, and antibiotics alone. The patients received the medication intravenously for 7 days. As in many other Chinese studies, no placebo controls were used because of cultural constraints. Since antibiotics were known to have no effect on bronchiolitis, the use of antibiotics alone served the function of a placebo. The mean duration of symptoms for the two groups that received TCMs was 6.2 days, as compared with 8.6 days for those on antibiotics. The mean reductions in specific symptoms for those on antibiotics versus TCMs were 3.1–1.5 days for fever, 9.1–6.1 days for cough, 6.5–4.1 days for wheezing, and 7.2–4.9 days for chest congestion. 简而言之:用双黄连治支气管炎,普遍病程比用抗生素的短。由于抗生素对支气管炎其实是没有作用的,所以和安慰剂效应无差,基本可以视作双黄连vs安慰剂的效果对比。使用中药的一组,发热的病程简短一天半到三天,咳嗽六到九天,哮喘六到四天,胸部有痰减少五到七天。One of the most comprehensive TCM clinical studies was done in Taiwan on childhood bronchial asthma(Hsieh, 1996). This was a multicenter,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Clinical efficacy was measured by a combination of methods: symptom score, medication score, morning and evening peak expiratory flow rates, and changes in immunoregulatory function (i.e., distribution of lymphocyte subsets, in vitro and in vivo production of lymphokines, and inflammatory mediators). In addition, a team of Chinese doctors classified 310 asthmatic children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TCM criteria (A, deficie B, deficie and C, deficiencies of kidney and spleen energies). In each group, the patients received either a placebo or a TCM formulation specific for that diagnostic group. The treatment lasted 6 months. The results showed improvement in clinical parameters for both treatment and placebo groups showing the existence of a placebo effect, although the TCM formulations appeared to give better results.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the responses to the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TCM formulations (specific for each diagnostic group). 中医治儿童支气管哮喘,台湾的临床实验,多中心,双盲,有安慰剂效应控制。310个儿童分为三组,肾虚,脾虚,脾肾皆虚,分别根据中医辩证给药,或安慰剂。实验判断标准基本是按照西医来的,实验室测试的标准,比如免疫能力变化等等。六个月的实验,最后显示的是安慰剂也有一定作用,但中药效果更好。更重要的是,实验后让三组儿童的父母、过敏科医生(西医)和中医医生分别对疗效进行了判断,得出的人为判断,是普遍觉得中医的疗效好(表格复制部过来,大多是安慰剂组只有50%的人判断治疗有效,中医组基本达到90%)。于是作者得出结论:The conclusion was that while many of the clinical indicators did not show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reatment and placebo, there was a general consensus from the overall data that TCM treatments used in the prescribed manner were beneficial to the patients. 尽管实验室测验显示有些数据上,安慰剂和中药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普遍认知是中药对病人是有好处的。没说能治愈,但有好处。更别说主观认知上的好处十分明显,比安慰剂要明显许多。或许这也和中西医本身理论不同有关——不管你脾肾虚不虚,化验是化验不出什么区别来的。然而个体感受好了,难道不重要?Sheehan and Atherton (1992) have conducted a series of studies on topical treatments of dermatological diseases using TCMs. Atopic dermatitis in adults can become a serious disease that is normally treated with topical corticosteroids and in severe cases, ultraviolet B treatment or combination oral psoralen photochemotherapy or systemic corticosteroids or cyclosporin. Many patients, however, are resistant to such treatments. In one study, 40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a decoction of a TCM formulation composed of 10 separate herbs in a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Sheehan et al., 1992).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each of which received treatment with the TCM formulation or a placebo for 2 months, which was followed by a crossover to the opposite treatment after a 4-week washout period. The results were scored by extent and severity of erythema and surface damage, as well as by patients' evaluations. The mean score for erythema after treatment was 12.6 compared with 113 for the placebo. The mean score for surface damage was 11.3 and 111.0, respectively. These results provided proof for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TCM formu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dult atopic dermatitis.再者,中药治特异性皮炎,也是双盲,安慰剂控制。最后看的是红斑和表皮破溃度,使用中药的,是11~12,安慰剂组的,是111~113。十倍差距,是中医临床实验里相当成功的一个例子了。同样的例子论文里还有很多,全抄出来估计得有版权问题了,当然有版权问题立删……里面还提到了用中药治疗了IBS(Irritable Bowel Sydrome,肠易激综合症)、儿童湿疹等等有效的例子,都是比较大的临床实验。但最重要的是作者在结论里写的一句话,希望高举“科学”旗子的中医黑们能看看。The principal objective of the study of Chinese herbal formulations is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y may represent a platfor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ovel therapeutics. This is not a simple exercise of applying modern technologies and clinical designs to products that have been in constant use for centuries. Western and Chinese medical practices represent totally different philosophies towards human health. Western medicine has methodically looked 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ucture and function and designed drugs targeted against pathogens and/or diseased cells and tissues. Chinese medicine, on the other hand, defines health in terms of balance, and medications are designed to restore that balance by interacting with a wide variety of targets.研究中草药组合的重要目的在于决定它们是否可以帮忙组成新一代的治疗平台。这不仅仅是简单地将现代技术和西医临床设计强加在几个世纪来一直在使用的药物上。西医和中医代表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对待人体健康的哲学。西医系统性地看待人体之间的结构和功能,并将药物集中在对抗病原体和病态细胞、组织上。中医对健康的定义在于平衡,其用药也注重在多方面,以便重新建立这样的平衡。人有说孰高孰低么?争个什么劲儿!再者,也有许多论文研究西医对中医的看法,在中国大陆、香港、韩国和日本都有,普遍结论是,东亚地区的西医对中医抱有好感,觉得有疗效,自己会用,在体制允许的情况下,也会推荐病人去看中医。(要具体连接?自己搜!)这一点,知乎上的 医生应该也深有体会,只不过连西医替中医说两句话都看不得要开喷的黑子,你们……你们好自为之吧。最后再点一下题。要说靠中医能治好的病具体有哪些,一定要逐字逐句回答,似乎过于武断了。中医能有帮助的病有许多,不光是医学期刊里提到的,西医也能诊断的病,还有主观上的功能性不适,学西医的应该都知道,有些“毛病”和“症状”叫Medically Unexplained But Not Dangerous,“医学无法解释但不危险”,什么头晕脑胀容易疲累这种所谓“亚健康”的东西都在里面,一般西医,尤其国外的医生,都是让你晾着,歇歇,喝点热水,多运动,不碍的。这种情况下可以尝试中医,或许可以更快地改善机体不适的主观症状。这也是很多个体案例里提到的,往往都是西医没办法,因为在西医看来它不是个“病”。当然,看中医一定要去大医院,遵医嘱,电视机里电线杆上胡同口里村里二舅子的大爷那种,就不要出来败中医的名了。说了半天,重点还是希望大家理性,无论是黑还是粉,并没有学习过,连业余功夫都不肯下,就一副真理在手,天下我有的态度,实在是太自大了罢。共勉。参考文献:————更新————针对评论里几个主要观点回复一下。1)中医既然可以双盲实验,就应该支持废医验药。看到这个结论简直太捉鸡了,难道没给你们高亮出来就干脆不看了吗,请上拉到论文结论部分,有一句话是这么写的:(研究中草药)不仅仅是简单地将现代技术和西医临床设计强加在几个世纪来一直在使用的药物上。也就是说,西医的双盲临床实验等等,对于验证中医,是有局限性的。中草药通过双盲实验显示有效,只能说明用西医的理解判定方式,也可以证明中药的效用,不代表一定要西医证明过的中药才算有效,其实逻辑上也不一定代表西医鉴定无效,实际就是无效(比如实验室数据vs主观疗效那组)。这个就算有争议,边上放放,但废医是怎么个回事???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的???难道西药证明有用,所有西药都可以病人自己去买,按照说明书给自己诊断????(我这是第一次听说废医验药,如果理解错误,请指出,会改正)上面的临床实验里,也有用中医诊断的例子啊,脾虚肾虚什么的,敢问有几个人能给自己判断?真的看看养生堂,大家都坐堂啦?更不说很多中成药中毒的例子,往往都是患者自己抓药,自己诊断,什么上火了就吃龙肝泻胆丸,还持续吃了好久,这是观念问题,真是说来话长了,什么中药无毒副作用啦,什么看看养生堂就判断自己这里虚那里旺啦……要真的废医验药,药是有用啊,但给谁吃,什么情况下吃,谁来决定呢?中药全部都该改成OTC?这难道不会更危险吗!继续提出废医验药的各位,再仔细看看结论部分高亮的两句吧,中西医对健康的解读不同,体系不同,西医是针对结构、病体、细胞、组织等等,所以普遍适用性大,验证起来容易,中医是提倡人体平衡,讲究个体性,验证起来就不容易,怎么就知道你的平衡不是别人的歪?是,这样的体系波动性强,用统计学往往也没什么意义,所以才更需要医师的把握,废医验药也太本末倒置点了罢!2)中医没法用现代医学验,不精确,不靠谱,不管用,毒副作用不明,……是,这都是中医在现代医学体系里的弱点,但这不代表中医就需要被抛弃。既然中药双盲实验有,并存在正面数据,那么就不应该将其完全否定掉。与其说偏激的一味嫌弃,不如思路应该改成:现代医学可以证明中医药有一定效用,或者部分中医药有一定效用,但不能完整地理解中医药的体系和系统。那么,我们应该研究如何用更好的办法来理解和判定中医药,不仅仅是搬用西方医学系统的方法论,而是在这个方面应该继续突破。至于笃信【西医更精确】的,……,……你们也太高估人类了,我们连扑热息痛具体到底是怎么起作用的都不摸不太清楚呢,精确……。若真要问起搞医学研究的,个体化医疗是未来很大的一个研究方向,中成药滥用的确是个问题,但这有体制性问题在内,不能和中医药本身的问题混为一谈。3)中医不能证明比西医强,中医就是走路,西医是高铁,……没说中医一定要比西医强呀!没说孰高孰低呀!您们到底是有没有看我的答案啊!!居然还有用走路和高铁这种偷换概念的比喻,你们的科学精神知道吗,啊,中西医是可以相辅相成,同时治疗的呀,你在高铁上走路你试试呀!!非要用这种蹩脚的比喻的话,不如说在某些情况下,中西医合用,就像机场常见的传送带一样,会让你的总体速度加快呀!更别说很多时候中西医擅长的部分完全不同,上面举的种种临床实验例子,都是西医无效或者无明显效果的情况下,用中医达到了良好的效果。若是有西医直接可以搞定的东西,谁也没逼着你一定要选中医呀,非要搞得大家没的选择,这是搞医台争霸哪???4)没有经过验证的中医方案我们是不是该接纳,中医内部没有标准化,糊里糊涂的,……是,对,这些都对,但这只能说明中医被融合进目前西医为主的医疗体系问题很大,很多对中医整体的质疑很大一部分上是体制问题,和中西医本身理论哲学效用是没有太大关系的。就算是西医,被滥用,被利用,也是很大的问题,这只能说明医疗系统本身还需要改进,不应该直接和医疗理论哲学系统挂钩,而将其划掉。对体制的质疑,和理论本身的质疑,应该分清楚,两者不该混为一谈。——————再把这篇答案想突出的内容理一下。之前时不时免不了情绪化,大家多包涵了。已经有部分中医药通过双盲实验来证明了效用。用来反驳所有中医药都无法双盲,无法用现代医学认证的偏激观点。中西医不应该是你死我活的局面。咱看问题能不要这么两极分化吗。临床实验的例子也证明了在部分西医并不能完全解除的疾病上,中医能有良好的疗效,这不是说中医比西医强,更不是说中医必须比西医强才有用武之地。中医药被滥用、错误认知等等的体制问题,不应该和理论问题混为一谈。这也是主观认知偏见的一种,中医药有体制问题,废除中医就好了,西医有体制问题,就出门右拐找……去了,这是为哪般呀?有问题应该想办法解决,改善,粗暴极端地呼吁废除,往往弊大于利。以及我个人觉得最重要的一点,也是很多人误读的一点。现代医学方法(如临床双盲实验)对于系统性完整地理解中医药的效用,还有局限性。抛开对中西医孰高孰低的执着,抛开对西医理论精确而高人一筹的偏见,这个观点仅仅说明研究中医药还需要更多的方法,更多的发掘,而不是西医不能理解,就是错的,就应该被抛弃。评论里说着“什么时候能用现代科学方式解释了,我什么时候信”,这其实就是偏见而不自知。什么时候大家都关注中医药研究和“现代化”(不仅仅是用现代科学,这个需要鉴别)的解释,而不是攻击中医药不符合“现代科学”理解了,或许这才是科学精神发扬光大了。再次高亮论文结尾那句话:[The study of TCM] is not a simple exercise of applying modern technologies and clinical designs to products that have been in constant use for centuries. (研究中草药)不仅仅是简单地将现代技术和西医临床设计强加在几个世纪来一直在使用的药物上。真心希望中医药的研究可以进步。
不论中医还是西医,“确实能治好的病”都是极少的,能起到的作用不外乎:诊断病因、减轻症状、帮助矫正(恢复)、清除病源。“清除病源”这一项是最为接近于“治愈”,但也是最难的,因为很多病的病源都是没法祛除的。如果真的学过中医和西医就会发现他们在方法上是有很多共通之处的,包括诊断、用药乃至手术。我及周围的大多医生在实际工作中也并不避讳使用中成药(但避讳复方药),因为中成药有时候效果就是比西药好,病人也喜欢,觉得安全、副作用小(尽管未必)。“要把人看成整体”这一点当然是对的,但这也并不光是中医提出的,西医也是看重的;“实验论证疗效”当然也是对的,但也不光是西医用的,中医也做。中医的最大问题在于它的论证体系是不成熟的。中医所发展到的阶段是经验医学,本身是有价值的,但其构筑的理论系统限于当时的科技程度,很多东西都是基于猜想和假设,混入了哲学甚至玄学,游于现代科学框架外围却陷于文化范畴内。我是个没文化的人,所以“文化能不能治病”我也不好说,只说点跟科学有关的。学过初中物理的应该知道“以太学说”吧,中医理论里就是有很多类似“以太”的概念:在其体系内确实能逻辑自洽,但随着科学发展,解剖学影像学一查一看:根本没这些东西啊,而是发现了炎症、病毒之类确实存在的东西。那么旧有的错误的理论就该补充修正并向着循证医学去发展了,但为什么保留至今呢?一种可能是这些概念是确实存在的,只是发现条件苛刻,“磁单极粒子”不还是被观测到了么,没准哪天我们也能捕获“寒气”。另一种可能,以下为我个人阴谋论,无凭无据,可能引发部分人群不适,请谨慎阅读:原本,随着封建时代中国科学的缓慢发展,中医也逐渐从经验医学向着循证医学发展,不断修正补充,并将成为类似于现代医学(西医)的一门科学,名词也与现代医学词汇一一对应,并且可能会基于本土情况而出现今西方医学也尚没能达到的技术与方法,从而互为补充共同发展。但全球化战争打断了这个缓慢的发展历程,已经相对成熟、领先近百年的西方医学的闯入给传统医学带来巨大冲击,以上的发展前提已不复存在,摆在传统医学面前基本就两条路:被毁灭,或者被吸收。在受到中医很大影响的日本,在黑船事件后,传统医学基本被抛弃,“荷兰医术”得到大力推广和发展,并达到了如今的较高水准。而在中国和同样受到中医影响的韩国,本即将没落的传统医学却由于一些原因,在政治力量的介入下,作为文化的一支得以保留。尽管政府给予了生存的土壤,但中医明显劣于西医的治愈率和治疗效果仍然难于在市场条件下存活,于是中医选择了一条“逆流而上”的发展道路,选择性无视一些已被证明的客观科学事实,无视中医与现代医学间的发展关系,故意地保留一些似非而是的名词,致力于“治疗”西医难以治愈的疾病,从而达到一种“神秘、安全、纯天然、最后的希望”这样的营销效果,得以延续至今。说句不好的,就是因为政治力量的介入,使得中医不再单纯是“治病救人的学问”,并且扼杀了其原本的发展可能,才引来了这么多的非议。楼上有很多“我有XX病,西医治不好,中医治好了”的现身说法,我也举个例子。有个人,有动物蛋白过敏,一吃荤菜就腹泻。他自己就觉得是肠胃不好,总拉肚子,就去看医生,跟医生说:“医生啊,我肠胃不好,总拉肚子,你帮我拍个片看看。” 拍了片子一看,没什么事。这医生水平还不错,就让去做个过敏原筛查。那人一看单子,这筛查要好几百呢,拍了片子又没事,肯定是这医生不行,还想坑我钱,于是就回家去了,饭照吃,肚子照拉,吃什么止泻药都没用。别人问起怎么不去看看,他摇摇手说看过了,什么药都吃了,不顶用。就这么又拉了好几年,实在是不行了,听朋友说隔壁山有座庙很灵,许什么验什么,就去住了几天,每天烧香拜佛,简衣素食。诶,结果这几天真还就吃多少都不腹泻。这人从此就信了佛了,过着素斋日子,是再也没拉过稀。逢人就说,是佛治好了我的老腹泻啊,西医根本没用!1.看了西医病没好,不一定是西医治不好。2.看了中医病好了,不一定是中医治好了。
我说得简单点。从临床上讲,中医的问题不在于有用或没用,而在于「不知道它到底有没有用、有多大用」,以及「不知道哪些有用哪些没用乃至有害」。您左边邻居家的二大爷被治好了,焉知您右边邻居家的三大娘不会被治坏?您这次被治好了,焉知下次不会被治坏?这次和下次都治好了,焉知换个疗法换个方子或者什么也不做就不会好?还有人烧个香念个经跳个大神就起死回生了,这能证明烧香念经跳大神是有效医术?其中因果关系的建立是不是太草率了?现代医学的优势,不在于它比传统医学有用,而在于它知道或试图知道有用的概率是多少,在哪些情况下有用哪些情况下没用,对哪些人有用对哪些人没用,为什么有用为什么没用。如果中医能论证和回答这些问题,那它就是现代医学。现代中医学研究,就是在做这件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就是可靠。
我轻微胃溃疡 伴嗳气4年 也不是太重视 西医中医都看过
看西医的时候就配了一些吗丁啉之类 根本没用 中药吃了好几副也没啥好转
13年暑假去某著名中医院看胃病 医生给配了中成药(就是把中药制成西药的样子方便携带 记得有香砂养胃片之类) 嗳气有好转 可惜我疏于吃药 现又严重如初 就是想知道 我这胃病还有救吗(大哭)
鬼知道啊。和他们说双盲测试,不干(国外的有些还是干了,有些有效果,有些没效果,但是因为没有和国内那些用很危险的药剂,负效果好像还没有)。如果说“医生水平有差距”,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抽取医生然后对其病患进行跟踪……但是,真的做了,肯定一批中医粉会跳出来说“挑出来的医生还不如我家楼下”,或者说“现在是体制问题”。所以说,这事儿无解。如果题主真的想要知道答案的话,我也只能给一个模糊的——如果你想稳定的治好或者控制疾病,去找西医,他们发挥稳定而且久经考验,用的药也是经过严格的测试的。如果这个病你都不确定是病,那么就去中医,但是要注意对方给你开的药是不是有高危成分,比如说富含各种重金属的药还是最好别吃,容易过敏的,有强烈毒性的原料的药也不吃,不要使用中药注射液,这几年几种注射液累积下来害死的人绝对不低于南京大屠杀。中医还是推荐最传统的煎药,煎药相对来说里面的可能有害的成份含量一般少,而且一般来说都推荐多煮一会儿,这样可以破坏大量可能有害的活性成分(也可能有效,但降低损害是第一位的,毕竟每年吃煎药过敏死的人太多了),这样就可以做到双保险。所以基本上,如果带你家里人去看中医的话,我推荐是去看慢性病,因为很多慢性病本来就不能完全治愈,特别是退行性疾病,而且他们日常生活也比较痛苦,同时对吃止痛药等药物也有不合理的抵触情绪,这个时候就需要中医这种比较复杂但医生普遍比较有说法的人来提供服务,这样至少可以起到更大的安慰剂效果。如果是题主自己的话,我是这么推荐的。1:如果你看了很多答主,觉得中医特别有道理,那就去看中医——不过别去看急症,重症,感染类疾病。如果那个医生说法实在太好了,到你感染严重的时候(特别是类似胆囊炎这样的,时而难受时而缓解的,特别容易被说动,但几次反复之后很容易致命)你还是相信的话,你最好听听不同医生的意见,往往另一个比较谨慎的中医医生会给你另一种建议,比如说去看西医或者做手术,另一个说法好的专家去对抗你面对的专家,一般来说成功率高一些,我用这个方法挽救过一个同事的性命。2:如果你觉得好像拿不定主意,那就中西医混用,但不要完全寄托于中医,因为一般来说西药可以起到明显的缓解效果,所以可以有利于题主对中医进行归因,无论这种归因是错误还是正确的,都是对你自己觉得病情有改善舒服一些是有利的。
当然,这也要抓住原则——当你某天彻底觉得是中药有用是中药的效果,那么你在停用西药的时候一定要密切关注身体要多进行体检,特别是对于高血压和高血糖的患者,必须天天量血压测血糖,通常情况下中医当然是无效的,但不排除有些无良中医(有时候他们自己都信了)会告诉你不用那么频繁体检,所以必须要把握这个原则。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人告诉你中药见效慢,所以你要停用西药然后坚持,请千万不要相信这样的说法,同时用理智判断我已经中西医结合治疗了,如果中医起到了主要效果,那么我停用西药不应该会是这样的——不过你要记住,你千万别把这句话说出去,否则他们会编出很多很多道理,如果你突然又觉得不去西医体检再加上不服药,你可能就会丢掉性命,所以不可大意。
3:如果题主看了之后觉得中医好像不行,那就不要去看中医。如果家里人强行推荐的话要保持主见,你可以看,但吃下去的每一个药你都要注意一下,中成药可以直接看到配方表,所以你就能知道哪些危险哪些不危险,而煎药你甚至看不懂单子上写着什么,所以最好叫看得懂字的给你看看,一般医院里的中医医生大都不会猛到开特别危险的药物。(药房人员不忙的时候,或者你附近的小医院去辨认一下)
此外我说一下中成药,因为我以前做过药。
1:中成药副作用基本都是清一色“尚不明确”,即便是“明确”的那个部分,也往往是里面西药成分的副作用。
2:如果你看到中成药配方表里面有某些可疑的名词,特别是你完全看上去不像是植物也不像动物(尽量减少动物成分,那里面过敏原一般更多),如果你看到了简直就像“玄幻小说”里面的名词,那么立即上网搜索,不要看它的什么功效,而是查查究竟是什么,经常是很危险的东西,从富含铅到砷都会存在。
有这些成分的一律不吃,同时小儿用药一般会有更多这样的危险成分,所以必须仔细辨识,当然最好不要让小孩子吃煎药和中成药,毕竟大人抗性一般强一些,小孩子可能直接就去了,同理对于身体已经很弱,特别是有类似糖尿病等代谢系统疾病的也别吃中药,尤其是肝病绝对不要吃,除非这种药物在市场上既没有良好口碑也没有恶评,那些一般比较安全,口碑很好的药一般广告打的很厉害,口碑特别差的也别提了,但对于所有的“传奇古方”,比如什么脐风散什么的一律不要吃,古方包装太厉害,而且因为是传统所以各种危险品加进去也会被药监部门视若无睹,所以吃那些东西基本是作死。
3:不要买太贵的中成药,除了荷包以外,太贵的中成药吃的人很少,毕竟大部分中成药出场之前严格的检测都没做过,你需要大量的实际使用的人做小白鼠,如果没有发生大规模不良事件,那么相对来说就安全一些。
4:如果你是属于我刚才说的信不信分类的第二条,那么推荐小病的时候购买一些有西药成分的中成药,比如感冒片什么的,那些药里面基本不会加太多危险原料,同时西医的药物可以起到不错的效果,感冒常用的添加成分是对乙酰氨基酚,也就是几毛钱一包的牙疼粉的材料。
所以我也不谈论哪些毛病能治好不能治好了,托词太多了,不管你是看好了,没看好,看死了,基本人家都有足够的理由,无论是医生还是网友。
题主只要把握4原则。
1:过于危险的不吃。
2:危重的不考虑以中医为首选。
3:拖延有害的例如高血压等问题,不要用中医作为唯一治疗方法。
4:治疗过程中不要听信任何医生说不需要频繁体检关注生理指标,更不要相信说到他那儿看看,不需要去抽血化验等等(当然大医院的都不会那么二,但小诊所的会,我在荆州住的那段时间,楼下就有一个中医诊所,旗号是“专治有缘人”,因为诊所纯粹中医而且是随时可以跑路的小诊所,所以是拒绝西医化验的,不过他们都会在第一眼看到你的时候看化验单,如果有感染会给你开抗生素,如果被判定为只需要中医治疗,那么治疗开始之后就严禁化验)。
我就想问:即便西医有大规模的双盲实验,真的就能治好病了吗?如果这种“规模化、标准化的看病模式”,本身就是一个错误,那双盲实验讨论的意义何在?中医,不是以“药”为中心来治病的学问,他的中心是“人”,这就决定了:中医的治病方式,就是好的医生,对每一个病人对症下药(给每一个人的药都不同)。这是中医的核心模式。两种维度,两种模式,应对几十亿超大人口的“将就型看病”,肯定是西医有优势;但真正治愈每一个人的疾病,中医远远走在前面。但具体到一个病人本体、而非70亿人口统计学的视角,那么,治愈我的疾病这件事,比“将就型控制”我的病,可是重要得多的事情。附1:西医不能治愈世界上绝大部分疾病的结论,我就从知乎直接复制粘贴了,你们有疑问,可以问答主,不要问我。首先是知乎大V田医生在“无法治愈的疾病都有哪些?”的问题下的答案摘抄:“医学上无法治愈的疾病占了大多数,大多数疾病病因都不清楚,何谈治愈?所以,“无法治愈的疾病有哪些”这个问题根本没法回答,随口说出来的疾病基本上都治愈不了。不过临床上有个临床治愈的概念,就是因为目前医学发展的局限,有些疾病以目前的判断水平来看,可以认为是治愈了,但其实只是非常理想的控制住了而已。因为人类有比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所以还有的疾病其实是自愈了,就是自己好了,你交给医生倒是也无能为力,只能陪你一起等,等你自己好了,最典型的就是所谓“感冒”。”附2:其次是问题“有哪些看似荒谬,其实很科学的理论?”下,获赞4000以上的答案:“口腔溃疡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偏头痛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制尚不清楚…阿尔茨海默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癌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此处省略一万字……感冒尚无特效疗法…银屑病尚无特效疗法…单纯疱疹尚无特效治疗…矽肺尚无特效治疗…乙肝尚无特效疗法………此处又省略一万字……学医以前我也以为现在医学这么发达,不能解决的疾病肯定寥寥无几。学医以后才逐渐相信事实恰恰相反,现代医学能解决的疾病才是寥寥无几。这样残酷的事实,对于很多不懂医学的人来说,确实无比荒谬。”附3:我最近的感冒医案:“感冒,看起来很容易,但是中间的问题是很复杂的。比如说,我前几天遇到一个病人,年纪25岁上下,4月份在家,莫名其妙的就感冒了,开始仅仅咽喉疼痛,并未注意,后来开始低烧,于是去到附近诊所打点滴退烧+布洛芬+中成药等,可今天退,过两天又起,后去医院继续打点滴,但仍就反反复复,烧的时间竟反复3月有余,后来一医生开了小柴胡汤,吃了之后,当日退烧,但两日消停,旋即又起,今特来我处诊疗。目前浑身酸痛,无力,无汗(开空调就无汗,在外面受热也流汗),咳嗽剧烈,咽痛,声音嘶哑,无力说话,头疼欲裂。看其舌质红,少苔,问之口渴否,不渴;曾经用过以桂枝汤、麻黄汤、九味羌活汤、桑菊饮等加减的各类感冒药剂,亦无效。脉象弦大虚数。此为阴阳两虚基础下的感冒:黄芪、麦冬、党参、五味子、当归大补气血,且黄芪、麦冬可助解表药物发汗;为身体虚弱故,去桂枝、麻黄,改荆芥、防风温润药物发汗;咳嗽剧烈故,黄芪可补肺气,山药滋肺阴,干姜发散郁闭之气、五味子反佐,生石膏驱散郁闭之热,并监制黄芪干姜过热;考虑病程已久,邪入少阳,加柴胡、黄芩,清肌间虚热。最后药方:黄芪、麦冬、党参、五味子、当归、荆芥、防风、山药、干姜、生石膏、柴胡、黄芩。三剂。后病人回电:已恢复大半,可续服?回答:可。”附4:儿科圣手张岫云老先生的医案:(一案) 患儿××,年令三岁,两天来发热,头痛,无汗,鼻流清涕,体倦少食,二便正常。脉浮数,舌苔薄白。诊断:风寒感冒。治法:辛温解表。方剂:香苏饮。药物:苏叶 3.5 克 香附 2.5 克 陈皮 2.5 克 甘草 2.5 克 鲜姜二片煎服。按:脉症系风寒之邪,轻伤肤表,不似伤寒之重症,故治以辛温解表之法,不用麻黄汤之重剂大发汗,恐伤其津液气血,造成亡阳,或转变为危症。苏叶疏表气而散外寒;香附行里气而消内壅;陈皮能通行表里,佐以甘草和中,亦能解表,使表邪解,里气和,则诸症消失矣。随症加减:呕吐加藿香,咳嗽加前胡。(二案) 患儿××,年令六岁,三日来发热,头痛,汗出,不恶寒口渴;不欲饮食,大便正常,小便色黄。脉浮右大于左,舌质红。诊断:风热感冒治疗:辛凉解表方剂: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药物:麻黄 5 克 杏仁 3.5 克 生石膏 12.5 克 甘草 2.5 克 水煎服。按:此病为由新感引动伏邪,自内而出,故身热日渴。洽当乘其热而汗之,使热邪随汗而解。证系有热无寒。故不甩辛温发汗,治以辛凉解表。麻黄宣肺散邪,杏仁利肺气,甘草和中,石膏清泄里热。如误用辛温之剂发其汗,不但其病不除,甚或发生其它变症,临床须明辨之。(三案) 患儿××,四岁,两天来头痛,发热恶寒,食少,二便正常,自服发汗解热药,汗后头痛恶寒等症减退。唯身热加剧,自汗出,烦渴不止,厌食,大便干,尿色黄。脉洪大,口燥,苔白干。诊断:阳明经证。治法:清热生津。方剂:石羔知母加人参汤。药物:人参 5 克 生石膏 20 克 知母 10 克 甘草 5 克 粳米一盅水煎服一日二回。按:本症原系太阳经病,因逼汗太过,内伤胃津,胃络上通于心故大烦,胃中燥气过盛,故大渴不止;阳气太盛,故脉洪大。方中石膏辛寒,辛能走外解肌热,寒性沉降能清胃火,故以为主;知母苦润,苦以泻火,润以滋燥,故以为辅;用甘草,粳米调和脾胃,寒药得之缓其寒,苦药得之平其苦,使沉降之性,不留滞胃中,庶大寒之品无伤脾胃之虑而奏清热之功。加人参者,以大汗之后,须救其液,煎汤入胃,精气归肺,水精四布,大烦大渴可除矣。赘言:无论伤寒、温病、伤暑。脉洪大,身热大汗出,烦渴不止等症均可用之。(四案) 患儿××,七岁,五天来,发热头痛,干呕,出汗恶风,口不渴,食少,二便正常。脉浮数,舌苔自薄而腻。诊断:风伤卫。治法:调合营卫方剂:桂枝汤。药物:桂枝 10 克 甘草 10 克 白芍 10 克 鲜姜三片大枣四枚水煎服,然后啜粥助药力温覆取微汗,不可令大汗淋漓,病必不除。按: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乃系风伤卫之症。风为阳邪,其性迅速,善行而数变,由毫毛直入肌腠,如矢石之中人,伤其卫外之阳气,肌腠实而肤表虚,津液漏泻,不待覆盖而汗自出,汗出恶风,为风伤卫主要症状,桂枝辛温,芍药苦平,桂枝得生姜之辛,同气相求,可恃之以和周身之阳气,芍药得大枣甘草之甘,苦甘合化,可恃之以滋周身之朋液,又啜粥以助之,取水谷之津以为汗,汗后毫无损阴,所谓立身于不败之地,以图万全也。赘言:无论伤寒、中风、杂症。有汗恶风,即治以桂枝汤,尤其对身体虚弱之感冒者,发热怕风。头痛,骨节酸痛而有汗者,均可用之。(五案) 患儿××,十三岁,三天来寒热往来,头痛目眩,咽干口苦,胁下痞满,干呕不食,精神疲倦,大便正常,小便色黄。脉弦紧,舌苔白腻。诊断:少阳症。治法:和解方剂:小柴胡汤。药物:柴胡 15 克 半夏 3.5 克 黄芩 7.5 克 人参 7.5 克 甘草 7.5 克 鲜姜三片大枣3 枚水煎服。按:口、咽、目三者不可谓之表。亦不可谓之里,是表之入里,里之出表处,属于半表半里,能开能阖,怡合枢机之象。胁下痞满,由于枢机不转;干呕不食,由于胃气不和,邪正相争,则往来寒热;枢逆于内不得外达,故脉弦紧。治以小柴胡汤,以柴胡能升阳达表为主,黄芩苦寒退热为辅,半夏能健脾和胃,散逆止呕,人参甘草补正气而和中气。使邪不得复传入里为佐;邪在半表半里,则气血不和,故用姜枣之辛甘调和气血为使。小柴胡汤之主证为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等,在临床上但见有一症,即宜以小柴胡汤和解,不必诸症悉具备,但可随症用药依法加减。(参看伤寒论),万勿犯汗、吐、下三禁致成坏病。(六案) 患儿××,十一岁:四天来发热,头痛,项背强,转侧不利,自汗出,恶风,食欲不佳,精神不振,大便正常,小便色黄。脉浮缓,舌苔白薄。诊断:邪在太阳经输之表虚证。治法:解肌宣络。方剂:桂枝加葛根汤。药物:桂枝 7.5 克 白芍 7.5 克 甘草 7.5 克 葛根 10 克 姜片三片大枣 3 枚水煎服,日二回,温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按:邪之中人,始于皮毛,次及肌腠,再及经输,邪在经输,故项背强,转侧不利,经输实而皮毛虚,故汗出面恶风。治以桂枝汤调和周身之阳气,滋周身之阴液,养其汗源以解肌,加葛根鼓舞胃气,濡润经输,协同诸药,共奏解肌。宣络之效。(七案) 患儿××,四岁。七天来,发热头痛,项背强直,转侧不利。无汗恶风,精神疲倦,厌食,二便正常。脉浮紧,舌苔白薄。诊断:邪入太阳经输之表实证。治法:解肌透表。方剂:葛根汤。药物:葛根 7.5 克 麻黄 5 克 桂枝 3.5 克 白芍 3.5 克 甘草 3.5 克 鲜姜二片大枣四枚水煎服,温服取微似汗,不须啜粥。按:内经说:“邪入于输,腰脊乃强”,辨证论治关键问题在明确其有汗无汗。自汗出为肌腠实而肤表虚,主以桂枝汤;无汗出为邪从肤表而入经输,邪既入经输,肌腠亦病,所以取桂枝汤原方加麻黄,葛根,为解肌透表之法。(八案)患儿××,三岁,三天来发热,汗出恶风,二便正常。经某,医院诊疗服药后腹泻不止,一日十多次为带粘液稀水样便,身热不退,自汗出微喘,精神不振,厌食,小便量少。脉促,口干舌燥。诊断:挟热下利。治法:达表坚肠止泻。方剂:葛根黄芩黄连汤。药物:葛根 10 克 黄芩 5 克 黄连 5 克 甘草 5 克 水煎服。按:本病系邪气由肌表陷于胃中,以致下利不止。陷内之邪欲从肌表外出而不能,遂上壅于肺,肺主气故喘,肺合皮毛故汗出。方中葛根,从里以达表,辅以芩连之苦以坚之,坚肠胃以止泻,辅以甘草之甘,苦甘相合,与人参同味,所以能补胃气调气血。(九案) 患儿××,六岁,病已五天,寒热往来、呕吐、腹胀,时腹痛,微烦躁,不吃东西,大便三日未动,小便色黄。脉沉弦,舌苔白腻。诊断:少阳阳明合病治法:和解兼泻滞方剂:大柴胡汤。药物:柴胡 15 克 大黄 7.5 克 枳实 7.5 克 黄芩 7.5 克 半夏 3.5 克 白芍 7.5 克 鲜姜三片大枣 5 枚水煎服一日二回。按:寒热往来,便结腹胀,呕吐,乃系少阳阳明合病,故取内攻外攘之法治之。大柴胡汤方内黄芩、芍药、枳实,大黄以病势内入取苦泄之品,以解在内之烦急,又用柴胡升阳达表,半夏降逆止呕;姜枣宣发中焦之气,病势虽已入内仍使外达,一面和解,一面使胃内壅实从下而解。(十案) 患儿××,七岁,五天来发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两手震颤,二目上视,神志不清,大便干燥,小便色黄量少,脉洪大,舌色绛。诊断:急惊风。治法:清热熄风,生津润燥。方剂:石羔知母汤合增液汤加味。药物:生石膏 25 克 知母 15 克 甘草 7.5 克 生地 15 克 麦冬 15 克 玄参 15 克 双花 15 克 连翘 15 克 姜蚕 7.5 克 竹茹 7.5 克 赭石粉 15 克 全虫 2.5 克 蜈蚣二条水煎服一日二回。按:证属阳明里热,故通体大热如焚,热极灼伤津液,则筋失所养而震颤,胃肠不得津润则大便干燥,热动肝风则,二目上视。胃气逆则呕,头为诸阳之会,热气上涌则头痛作矣。羔母合增液二汤并用,以其能清热生津润便,更加姜蚕、全虫、蜈蚣、双花、连翘等品解毒熄风,赭石、竹茹能镇逆上之热而止吐,不用汗下之法,恐其津液重伤,造成不可挽救之急症。(十一案) 患儿××,四岁,九天来全身发热,无表症。多哭闹,夜眠不安,逐渐大烦大躁,神志不清,将左右腮抓破,胡言乱语,卧起不安,大便干燥,粪如羊矢,小便色黄量少脉纽数,舌苔黄燥。诊断:少阴热化症。治法:交接心肾。方剂:黄连阿胶汤。药物:黄连 2.5 克 黄芩 5 克 白芍 7.5 克 阿胶 10 克 鸡子黄一枚水一碗先熬黄芩,连,芍至少半碗,去渣纳胶,胶化后,待小冷,加鸡子黄搅拌,温服,一日三回。按:辨证当以烦躁不得卧为主要关键。心中烦,为肾阴不能上济于心阳;躁扰不得卧,为心阳不能下交于肾阴。方用黄连,黄芩之苦寒以折之;芍药之苦平以降之,以鸡子黄补心气,阿胶助肾气,共奏交接心肾,除烦宁躁之效。上述患儿服药后,烦躁减轻,神志明了,唯有时谵语,夜仍睡眠不安,能进食,无腹满痞胀等症状,唯便干结,尿色黄,继服酸枣仁汤善其后。治法:清热滋燥行气除痰。方剂:酸枣仁汤。药物:炒枣仁 20 克 甘草 5 克 知母 10 克 川芎 3.5 茯苓 7.5 克 水煎服一日二回。按:脉症既与前不同,治疗自当有异。睡眠不安,为主要症候,虽微有诂语,但无腹胀痞满等症,即不宜下法。不眠由虚烦,必有燥火痰气之扰,故治以酸枣仁汤。方中枣仁、知母、甘草清热滋燥,茯苓、川芎行气化痰。(十二案) 患儿××,十四岁,四天来,全身热,头痛恶寒,食减,二便正常。自服发汗药,大汗出后,发热恶寒头痛等症消失,唯全身疼痛不休,食欲不振,二便正常。脉沉迟,舌苔薄白。诊断:汗后血虚身疼。治法:滋补血液。方剂:桂枝新加汤。药物:桂枝 7.5 克 芍药 10 克 生姜四片甘草 5 克 人参 7.5 克 大枣 8 枚。水熬服。按:本病原系太阳经症,发汗太过,邪虽去而营血虚,故身疼不休。何以知营血虚?因其脉沉细,沉为病不在表,细为血虚,方用桂枝汤者,取其专行血分,加人参以助血液生化之源;加生姜以通血脉循行之滞;加芍药之苦平,以制约姜桂之辛不走于肌肤作汗,而潜行于经脉以定痛。(十三案) 患儿××,三岁,连续发烧十几天,经治后虽身热渐退,但精神疲倦,烦躁不安,气短,呕逆,自汗口渴,厌食,大便正常,尿色淡黄。脉虚数,舌苔白腻。诊断:病后虚热。法:滋养肺胃之阴。方剂:竹叶石膏汤。药物:竹叶 3 克 生石膏 7.5 克 清夏 2.5 克 人参 7.5 克 麦冬 7.5 克 甘草 5 克 粳米一盅,水煎服,日二回。按:本症乃系身热持续时间较长。肺胃津液灼伤,所以。选用竹叶石膏汤,滋补肺胃之阴气以复津液,方中竹叶清热、利尿,除烦。半夏降逆,化痰、除烦。石膏清热,解肌、除烦,参,草、粳米,滋养胃气以生津液。麦冬滋肺胃之阴,与人参粳米共建生津之功,中气足,虚热解,而诸症自平。(十四案) 患儿××,三岁,四天来发热,恶寒无汗,面色潮红,呼吸一急迫,鼻塞咽喉发痒,咳嗽声重,咯吐痰涎。脉浮紧,舌苔白薄。诊断:风寒咳嗽。治法:宣肺散寒。方剂:杏苏饮加减。药物:紫苏叶 3.5 克 炒杏仁 3.5 克 前胡 5 克 陈皮 3.5 克 香附 3.5 克 半夏 2.5 克 甘草 3.5 克 鲜姜三片大枣四枚水煎服,一日二回。按:脉症属风寒之邪外柬皮毛,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受邪肺气不利,宣降失宜,其气上逆,是以呼吸迫促,咳嗽略痰等症作矣。治以苏叶、前胡解肤表之外寒,杏仁润肺陈皮、香附理气,半夏除痰,甘草调和诸药,鲜姜,大枣调胃止吐,表气通里气和则诸症愈矣。(十五案) 患儿××,七岁。四年来,咳嗽胸满,吐白色痰沫,春冬二季发作频繁,严重时咳嗽气短,呼吸不利,倚息不得卧,食减,二便正常。脉弦滑,舌苔白滑。诊断:寒饮咳嗽。治法:温肺化饮。方剂:苓甘五味姜辛汤。药物:茯苓 10 克 甘草 5 克 干姜 5 克 五味 5 克 细辛 3.5 克 水熬服一日二回。按:肺有寒饮伏匿,故冬春二季咳发频繁,由水泛为痰,故用茯苓利湿,甘草补中,久咳伤气用五味之酸敛耗散之气。干姜,细辛大辛大热之品以温中散邪。消除胸满。故咳嗽可愈。
看到楼上很多人以在调侃中医,我觉得总的来说都无可厚非。别的我不知道,但面瘫是中医能治西医不能治的。得了面瘫的人,千万不要耽误时间,以最快速度去找中医针灸,否则时间长了会留下不可逆的损伤。我本人没有得过面瘫,但我听过我们学院(本人学生物,专业排名国内前十吧)不止一个教授讲过自己或者家人的面瘫经历以及以上的观点,所以深信不疑。西医对神经学的研究非常有限,或者说整个人类科学在神经方面的知识都很有限,其实中医的针灸疗法也说不出个原理,(对于治疗面瘫除了针灸外还有一种外敷的草药也是),但中医在这方面就是有效,比西医甩几条街数量级地有效。
不应该问中医药能治好的病有哪些,这么问,就有前面各种跟帖举的例子,很多都很难除外自愈,而是要说,在有现代医疗条件下,那种疾病是中医药效果明确好于西医的?就比如说走路也能从南京走到北京,但现在有高铁,再强调走路有用实在是很愚蠢。以我大学学习中医课程,跟老师出中医门诊的经验,以及从医15年的所见所闻,确实没有哪种病是中医能治好,而现代医药无用的;或者说,没见过中医疗效好于现代医药的。对于连死人都没见过几个的某些人,就不要拿你亲戚朋友隔壁二大爷的事迹来跟我讲啦,治好的不算,这些年经手去世的病人也快上千,生命很顽强,生命也很脆弱,有限的资源,还是少放在虚无缥缈的事情上吧。
外伤后白内障,喝半年中药,喝掉了,没用手术,已经快30年没再犯过。现在戴高度远视隐形眼镜,两眼视力相近,外观上看不出来。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眼睛老流泪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