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产格列卫格列卫 价格

印度格列卫有几种?有什么区别?
印度格列卫有几种?有什么区别?
听说版本产地不一样,价格也差很多,有什么具体却别吗?
其他回答 (3)
甲磺酸伊马替尼胶囊  产地英文商品名:格列卫 ( Gleevec , Glivevc)  原产地英文药品名:甲磺酸伊马替尼 ( imatinib mesylate )  中文参考商品译名:格列卫 甲磺酸伊马替尼胶囊  份子结构名:甲磺酸伊马替尼  包装规格及销售价:100毫克/粒*120粒/盒  计价单位:盒  产地国家:瑞士  生产厂家:Novartis ( 瑞士诺华制药 )  适 应 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胃肠间质瘤  格列卫处方资料   性状   甲磺酸伊马替尼的化学名称为4-[(4-甲基-1-哌嗪)甲基]-N-[4-甲基-3-[[4-(3-吡啶)-2-嘧啶]氨基]苯基]-苯胺甲磺酸盐,分子式为C29H31N7O·CH4SO3,分子量为589.7。   本品胶囊内容物为白色至类白色粉末。   药理作用   甲磺酸伊马替尼在体内外均可在细胞水平上抑制Bcr-Abl酪氨酸激酶,能选择性抑制Bcr-Abl阳性细胞系细胞、Ph染色体阳性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的新鲜细胞的增殖和诱导其凋亡。此外,甲磺酸伊马替尼还可抑制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受体、干细胞因子(SCF),c-Kit受体的酪氨酸激酶,从而抑制由PDGF和干细胞因子介导的细胞行为。   临床前和临床数据提示,有些病人可通过不同的机制产生耐药性。   临床研究   注1:细胞遗传学反应指标:相应细胞遗传学疗效包括完全反应和部分反应。完全反应 :分裂细胞中Ph染色体阳性细胞消失。部分反应 :分裂细胞中,Ph染色体阳性细胞为1-35%。   对Ph染色体阳性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髓性原始细胞危象)、加速期和经α-干扰素治疗失败的慢性期患者进行了三组开放、非对照性的II期临床研究。   临床研究病例中,40%患者的年龄≥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60岁,10-12%≥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70岁。   加速期 :(235例,其中63%患者在加速期已接受过其他治疗,235例患者中77例接受甲磺酸伊马替尼400 mg,每日1次 ;158例接受600 mg,每日1次)。结果63%患者获得确切的血液学反应,28%患者获得完全血液学反应,21%患者获得主要细胞遗传学反应(即分裂中Ph染色体阳性细胞减少到&35%,14%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以血液学缓解为主要终点的分析,发现400 mg和600 mg剂量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但600 mg剂量组的细胞遗传学反应改善更明显,其持续时间更长。本研究中,600 mg剂量组的疾病出现进展所需的时间明显不同。   急变期(髓性原始细胞危象):(260例,95例[37%]在进入加速期或急变期后均已接受过化疗,另165例[63%]此前未接受过化疗。223例开始治疗的剂量为600 mg, 每日1次)。以不同的完全血液学反应作为主要疗效进行统计,26%获得了肯定的血液学反应(未接受过治疗患者为30%,经过治疗的患者为19%),13.5%患者观察到主要细胞遗传学反应。未接受和接受过治疗的患者的中位存活时间分别为7.1和5.2个月。   干扰素治疗失败的患者(慢性期):(532例,开始剂量400 mg,每日1次)患者的49%获得了主要细胞遗传学反应,30%获得了完全反应,88%获得了完全血液学反应。   药代动力学   本研究的药代动力学系单剂量口服25-1000 mg甲磺酸伊马替尼并达稳态后测定。   甲磺酸伊马替尼剂量在25-1000 mg范围内,其平均曲线下面积(AUC)的增加与剂量间存在比例性关系。重复给药的药物累积量可达稳态时的1.5-2.5倍。成人人群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性别对药代动力学无影响,体重的影响也可忽略而不计。   吸收   胶囊剂的平均绝对生物利用度为98%,口服1次甲磺酸伊马替尼后血浆AUC的变异系数波动在40-60%之间。与空腹时比较,高脂饮食后本药吸收率减少甚微(Cmax减少11%,Tmax延长),AUC略减少(7.4%)。   分布   约95%与血浆蛋白结合,绝大多数是与白蛋白结合,少部分与α-酸性糖蛋白结合,只有极少部分与脂蛋白结合。整个机体内的总体分布浓度较高,分布容量为4.9 L/kg体重,但红细胞内分布比率较低。体内组织中有关药物分布情况仅来源于临床前的资料。肾上腺和性腺中摄取水平高,中枢神经系统中摄取水平低。   代谢   人体内主要循环代谢产物是N-去甲基哌嗪衍生物,在体外其药效与原药相似。该代谢物的血浆AUC是原药甲磺酸伊马替尼AUC的16%。甲磺酸伊马替尼是CYP3A4的底物,又是CYP3A4、CYP2D6、CYP2C9和CYP2C19的抑制剂,因此,可影响同时给予药物的代谢。   排泄   甲磺酸伊马替尼的清除半衰期为18小时,其活性代谢产物半衰期为40小时,7天内约可排泄所给药物剂量的81%,其中从大便中排泄68%,尿中排泄13%。约25%为原药(尿中5%,大便中20%),其余为代谢产物,大便和尿中活性代谢产物和原药的比例相似。   肝肾功能衰竭   对肝、肾功能衰竭病人未进行过临床研究,这些患者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时要谨慎。已知甲磺酸伊马替尼的排泄很少经肾脏,估计肾功能衰竭患者服用不会出现问题。   适应症   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变期、加速期或α-干扰素治疗失败后的慢性期患者;不能手术切除或发生转移的恶性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患者。   用法用量   开始剂量: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和加速期患者,甲磺酸伊马替尼的推荐剂量为600 mg/日 ;对干扰素治疗失败的慢性期患者,以及不能手术切除或发生转移的恶性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患者,推荐剂量为400 mg/日,均为每日1次口服,宜在进餐时服药,并饮一大杯水,只要有效,就应持续服用。   如果血象许可,没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在下列情况下剂量可考虑从400 mg/日增加到600 mg/日,或从600 mg/日增加到800 mg/日(400 mg,分2次服用):疾病进展、治疗至少3个月后未能获得满意的血液学反应,已取得的血液学反应重新消失。   下列情况中必须调整剂量:如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如严重水潴留),宜停药,直到不良反应消失,随后再根据该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调整剂量。   严重肝脏毒副作用时剂量的调整:如胆红质升高超过正常范围上限3倍或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范围上限5倍,宜停药,直到上述指标分别降到正常范围上限的1.5或2.5倍以下。   中性粒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时剂量的调整:加速期或急变期 :如果出现严重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0.5×109/L和/或血小板&10×109/L,建议剂量减少到400 mg/日。如果血细胞持续减少2周,则进一步减少剂量到300 mg/日,如血细胞持续减少4周,宜停药,直到中性粒细胞≥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1.0×109/L和血小板≥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20×109/L。再用时剂量为300 mg/日。   α-干扰素治疗失败后慢性期患者 :当中性粒细胞&1.0×109/L和/或血小板&50×109/L时宜停药,仅在中性粒细胞≥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1.5×109/L和血小板≥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75×109/L时再恢复用药,剂量为400 mg/日,如中性粒细胞或血小板重新减少到上述数值时,再恢复用药时剂量减至300 mg/日。   儿童和青少年:尚无18岁以下患者使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资料。   肝功能衰竭患者的剂量:有肝功能损害者甲磺酸伊马替尼的血浆浓度可以升高,因此这些患者用本药时要谨慎,目前尚无肝功能损害患者使用甲磺酸伊马替尼的临床资料,无法提出剂量调整的建议。   肾功能衰竭和老年患者的剂量:已知肌酐清除率可随年龄老化而降低,而年龄对甲磺酸伊马替尼的药代动力学无明显影响,由于尚未在肾功能损害患者中进行过临床试验,故无法提出剂量调整的建议。   不良反应   多数患者在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期间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但绝大多数属轻到中度。考虑到疾病本身也会产生症状,常难以明确他们的因果关系。临床试验过程中,因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而停药者,在α-干扰素治疗失败的慢粒慢性期患者中仅占1%,加速期中约占2%,慢粒急变期占5%。   最常见与药物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有轻度恶心(50-60%),呕吐,腹泻、肌痛及肌痉挛,这些不良事件均容易处理。所有研究中均报告有浮肿和水潴留,发生率分别为47-59%和7-13%,其中严重者分别为1-3%和1-2%。大多数患者的浮肿表现为眶周和下肢浮肿,也有报告为胸水、腹水、肺水肿和体重迅速增加的,此时通常暂停药,用利尿剂或给予某些支持治疗。个别患者情况严重,甚至威胁生命。有1例慢粒急变患者因并发胸水、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肾功能衰竭的复杂临床情况而死亡。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剂量有一定关系,多见于每天≥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600 mg时。   按系统器官分类及发生的频度,将不只是发生于个别患者的不良反应罗列如下。频度的定义为很常见&10%,常见&1%≤ (smaller than or equal to) 10%,偶见&0.1%≤ (smaller than or equal to) 1%,罕见&0.01%≤ (smaller than or equal to) 0.1%,非常罕见≤ (smaller than or equal to) 0.01%(CIOMS分类法)。   全身性异常:   很常见 :水潴留(10%)和周身浮肿(两者共51%)。   常见 :发热、疲劳、乏力、畏寒和体重增加。   不常见 :不适、出血和体重减轻。   传染病/感染:   不常见 :败血症、肺炎、单纯疱疹、带状疱疹和上呼吸道感染。   血液与淋巴系统异常:   很常见 :中性粒细胞减少(14%)、血小板减少(14%)和贫血(11%)。   常见 :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全血细胞减少。   代谢和营养失衡:   常见 :食欲不振。   不常见 :脱水、高尿酸血症、低钾血症、高钾血症,低钠血症、食欲增加。   精神异常:   不常见 :抑郁症。   神经系统异常:   很常见 :头痛(11%)。   常见 :头晕、味觉障碍、感觉异常、失眠。   不常见 :出血性卒中、晕厥、周围神经病变、感觉减退、嗜唾、偏头痛。   眼异常 :   常见 :结膜炎、流泪增多。   不常见 :眼刺激症状、视力模糊、结膜出血、眼干、眶周浮肿。   耳和迷路异常:   不常见 :头晕。   心脏异常:   不常见 :心力衰竭、肺水肿、心动过速。   血管异常:   不常见 :血肿、高血压、低血压、潮红、四肢发冷。   呼吸道、胸和纵隔异常:  常见 :胸水、鼻衄。   不常见 :呼吸困难、咳嗽。   消化系统异常:   很常见 :恶心(56%)、呕吐(33%)、腹泻(24%)、消化不良(12%)。   常见 :腹痛、腹胀、胀气、便秘、口干。   不常见 :胃肠道出血、黑便、腹水、胃溃疡、胃炎、胃食道反流、口腔溃疡。   肝胆系统异常:   不常见 :黄疸、肝酶升高、高胆红质血症。   皮肤和皮下组织异常:   很常见 :周身浮肿(30%)、皮炎/湿疹/皮疹(共25%)。   常见 :脸肿、眶周肿、瘙痒、红皮症、皮肤干燥、脱发、盗汗。   不常见 :瘀斑、多汗、荨麻疹、指甲断裂、光过敏反应、紫癜。   骨骼肌、结缔组织和骨异常:   很常见 :肌痉挛、疼痛性肌痉挛(33%)、骨骼肌肉痛包括关节肿胀(25%)。   不常见 :坐骨神经痛。   肾和泌尿系统异常:   不常见 :肾衰、肌酐升高。   生殖系和乳房异常:   不常见 :男性乳房女性化、乳房肿大、阴囊水肿。   实验室检查异常   所有研究均报告有血细胞减少,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以≥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750 mg/日的大剂量时发生率为高(I期研究),然而血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也明显取决于病期,3或4度的中性粒细胞减少(ANC&1.0×109/L)和血小板减少(&50×109/L),在急变期和加速期发生率分别为58-62%和42-58%,相比之下在慢性期分别只有33%和17%,前者为后者的2-3倍。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ANC&0.5×109/L)和血小板减少(&10×109/L)发生率分别只有8%和1%。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的中位数持续时间分别为2-3周和3-4周,仅少数病例需为此而长期停药。   严重的转氨酶或胆红质升高少见(&3%病例,常需减量或停药(中位数持续时间约为1周),只有不到0.5%患者由此而长期停药。有1例加速期患者死于急性肝功能衰竭,但该例患者尚不能排除大剂量扑热息痛与甲磺酸伊马替尼的药物相互反应的结果。   禁忌症:对本药活性物质或任何赋形剂成份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   一开始治疗就应由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治疗经验的医师进行。   大约有1-2%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的患者发生严重水潴留(胸水、浮肿、肺水肿和腹水),因此建议定期监测体重,如用药过程中体重出乎意料地快速增加,应作详细检查,必要时采取适当支持治疗和处理措施。   水潴留可以加重或导致心衰,目前尚无严重心衰者(按纽约心脏学会分类法的III-IV级)临床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的经验。对这些患者用本药要谨慎。   肝功能衰竭患者甲磺酸伊马替尼的量可能会增加,有肝功损害者慎用本药。   有关本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长期临床资料尚有限。   临床前研究表明,甲磺酸伊马替尼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尚未在人体进行过研究。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第1个月宜每周查1次全血象,第2个月每2周查1次,以后则视需要而定(如每2-3个月查1次)。若发生严重中性粒细胞或血小板减少,应调整剂量。   开始治疗前应检查肝功能(包括转氨酶、胆红质和碱性磷酸酶),随后每月查1次或根据临床情况决定,必要时宜调整剂量。   对驾驶员和机器操纵者能力的影响尚无有关对驾驶员或机器操纵者能力可能发生的影响的信息和资料。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妊娠 :动物研究表明本药对生殖系统有毒性作用,但目前尚缺乏孕妇使用的资料,对胎儿可能的毒性目前不详。除非使用后可能的好处大于对胎儿/婴儿的危害,否则妊娠期间不宜应用。如妊娠期间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必须告诉其对胎儿可能的危害。生育期妇女在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期间应劝其同时进行有效的避孕。   哺乳 :在动物实验中,甲磺酸伊马替尼及其代谢产物大量从乳汁中排出,但未进行过人体研究,用甲磺酸伊马替尼的妇女不应哺乳。   儿童用药   个别样本中,儿童血浆浓度可升高1.5- 2倍,这一数据尚不足以作为推荐儿童药物剂量的依据。   老年患者用药   已知肌酐清除率可随年龄老化而降低,而年龄对甲磺酸伊马替尼的药代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药物相互作用   可改变甲磺酸伊马替尼血浆浓度的药物   CYP3A4抑制剂 :健康志愿者同时服用单剂酮康唑(CYP3A4抑制剂)后,甲磺酸伊马替尼的药物暴露量大大增加(平均最高血浆浓度和曲线下面积可分别增加26%和40%,因此同时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和CYP3A4抑制剂(如酮康唑、伊曲康唑、红霉素和克拉仙)时必须谨慎。   CYP3A4诱导剂 :在临床研究中发现,同时给予苯妥英药物后,甲磺酸伊马替尼的血浆浓度降低,疗效减低。其它诱导剂如地塞米松、卡他咪嗪、利福平、苯巴比妥和含有St John麦汁浸膏制剂等,可能有类似问题,但尚未进行专门研究,因此同时服用这些药物时须谨慎。   甲磺酸伊马替尼可使下列药物改变血浆浓度甲磺酸伊马替尼使辛伐他丁(CYP3A4底物)的平均Cmax和AUC分别增加2倍和3.5倍。当同时服用本药和治疗窗狭窄的CYP3A4底物(如环孢素、哌咪清)时应谨慎。甲磺酸伊马替尼可增加经CYP3A4代谢的其他药物(如苯二氮类、双氢吡啶、钙离子拮抗剂、和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等)的血浆浓度。   在与抑制CYP3A4活性相似的浓度下,甲磺酸伊马替尼还可在体外抑制细胞色素P450异构酶CYP2D6的活性,因此在与甲磺酸伊马替尼同时服用时,有可能增加全身与CYP2D6底物的接触量,尽管尚未作专门研究,用药时仍应谨慎。   甲磺酸伊马替尼在体外还可抑制CYD2C9和CYD2C19的活性,同时服用华法令后可见到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因此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的始末或更改剂量时,若同时在用双香豆素,宜短期监测凝血酶原时间。   应告知病人避免使用含有扑热息痛的非处方药和处方药。   药物过量   剂量超过800 mg的经验尚少,也无剂量过量的病例报告。若发生过量,应密切观察病人,并给予适当的支持治疗。   贮藏/有效期 宜保存在30°C以下。有效期2年。生产企业注册号SJ033
0.1g 60片网上招标价11916.00元
我见过的是2种,板装和瓶装都是原厂的,价格1500左右。由于现在海关严卡,有不同厂家的流入市场,假冒的很多。通过进货渠道、发票、价格、和包装来区别。
药品基本信息格列卫(甲磺酸伊马替尼)是一种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受体蛋白激酶具有抑制作用的新一代靶向性抗癌药。格列卫是所有抗肿瘤药中效果最好的一种。格列卫对新诊断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治疗的有效率超过94%,并且有76%的病人可以得到细胞学的缓解。 格列卫(甲磺酸伊马替尼)的包装为每瓶120片,每片含有119.45 mg甲磺酸伊马替尼,相当于100mg的伊马替尼游离碱。药品用白色聚乙烯瓶装。 三期临床试验的结果表明格列卫对新诊断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治疗的有效率超过94%,并且有76%的病人可以得到细胞学的缓解,对加速期和急变期的有效率也分别达到了71%和31%。格列卫对胃肠道间质肿瘤的有效率也高达67%。 适应症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 1. 格列卫(甲磺酸伊马替尼)用于治疗新诊断的费城染色体阳性(Ph+)的处于慢性期的成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2. 格列卫(甲磺酸伊马替尼)用于治疗费城染色体阳性的处于急变期和加速期的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甲磺酸伊马替尼也用于治疗已经用干扰素治疗过的处于慢性期的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3. 格列卫(甲磺酸伊马替尼)也用于治疗骨髓抑制后复发或者用干扰素治疗无效的小儿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胃肠道间质瘤(GIST) 格列卫(甲磺酸伊马替尼)用于治疗KIT(CD117)阳性的不能手术或转移性的恶性胃肠道间质瘤! 主要毒副作用 最常见的毒副作用包括:浅表性水肿、恶性和呕吐、肌肉酸痛、肌肉痉挛、皮疹和腹泻。 血液毒性,包括中心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是格列卫(伊马替尼)治疗的常见毒副作用,但是它们在新诊断的慢粒病人中发生较低。编辑本段性状本品胶囊内容物为白色至类白色粉末。编辑本段功能主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胃肠道间质肿瘤 甲磺酸伊马替尼是全球第一个获得批准的肿瘤发生相关信号传导抑制剂。编辑本段用法用量开始剂量: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和加速期患者,甲磺酸伊马替尼的推荐剂量为600 mg/日 ;对干扰素治疗失败的慢性期患者,以及不能手术切除或发生转移的恶性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患者,推荐剂量为400 mg/日,均为每日1次口服,宜在进餐时服药,并饮一大杯水,只要有效,就应持续服用。 如果血象许可,没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在下列情况下剂量可考虑从400 mg/日增加到600 mg/日,或从600 mg/日增加到800 mg/日(400 mg,分2次服用):疾病进展、治疗至少3个月后未能获得满意的血液学反应,已取得的血液学反应重新消失。 中性粒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时剂量的调整:加速期或急变期 :如果出现严重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小于0.5×109/L和/或血小板小于10×109/L,建议剂量减少到400 mg/日。如果血细胞持续减少2周,则进一步减少剂量到300 mg/日,如血细胞持续减少4周,宜停药,直到中性粒细胞≥1.0×109/L和血小板≥20×109/L。再用时剂量为300 mg/日。 α-干扰素治疗失败后慢性期患者:当中性粒细胞小于1.0×109/L和/或血小板小于50×109/L时宜停药,仅在中性粒细胞≥1.5×109/L和血小板≥75×109/L时再恢复用药,剂量为400 mg/日,如中性粒细胞或血小板重新减少到上述数值时,再恢复用药时剂量减至300 mg/日。 肝功能衰竭患者的剂量:有肝功能损害者甲磺酸伊马替尼的血浆浓度可以升高,因此这些患者用本药时要谨慎,目前尚无肝功能损害患者使用甲磺酸伊马替尼的临床资料,无法提出剂量调整的建议。 肾功能衰竭和老年患者的剂量:已知肌酐清除率可随年龄老化而降低,而年龄对甲磺酸伊马替尼的药代动力学无明显影响,由于尚未在肾功能损害患者中进行过临床试验,故无法提出剂量调整的建议。编辑本段性状甲磺酸伊马替尼的化学名称为4-[(4-甲基-1-哌嗪)甲基]-N-[4-甲基-3-[[4-(3-吡啶)-2-嘧啶]氨基]苯基]-苯胺甲磺酸盐,分子式为C29H31N7O·CH4SO3,分子量为589.7。 本品胶囊内容物为白色至类白色粉末。 印度格列卫最新产品照片 适应症 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变期、加速期或α-干扰素治疗失败后的慢性期患者;不能手术切除或发生转移的恶性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患者。 用法用量 开始剂量: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和加速期患者,甲磺酸伊马替尼的推荐剂量为600 mg/日;对干扰素治疗失败的慢性期患者,以及不能手术切除或发生转移的恶性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患者,推荐剂量为400 mg/日,均为每日1次口服,宜在进餐时服药,并饮一大杯水,只要有效,就应持续服用。 如果血象许可,没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在下列情况下剂量可考虑从400 mg/日增加到600 mg/日,或从600 mg/日增加到800 mg/日(400 mg,分2次服用):疾病进展、治疗至少3个月后未能获得满意的血液学反应,已取得的血液学反应重新消失。 中性粒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时剂量的调整:加速期或急变期:如果出现严重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0.5×109/L和/或血小板&10×109/L,建议剂量减少到400 mg/日。如果血细胞持续减少2周,则进一步减少剂量到300 mg/日,如血细胞持续减少4周,宜停药,直到中性粒细胞≥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1.0×109/L和血小板≥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20×109/L。再用时剂量为300 mg/日。 α-干扰素治疗失败后慢性期患者:当中性粒细胞&1.0×109/L和/或血小板&50×109/L时宜停药,仅在中性粒细胞≥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1.5×109/L和血小板≥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75×109/L时再恢复用药,剂量为400 mg/日,如中性粒细胞或血小板重新减少到上述数值时,再恢复用药时剂量减至300 mg/日。 编辑本段功能主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胃肠道间质肿瘤 甲磺酸伊马替尼是全球第一个获得批准的肿瘤发生相关信号传导抑制剂。编辑本段用法用量开始剂量: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和加速期患者,甲磺酸伊马替尼的推荐剂量为600 mg/日 ;对干扰素治疗失败的慢性期患者,以及不能手术切除或发生转移的恶性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患者,推荐剂量为400 mg/日,均为每日1次口服,宜在进餐时服药,并饮一大杯水,只要有效,就应持续服用。如果血象许可,没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在下列情况下剂量可考虑从400 mg/日增加到600 mg/日,或从600 mg/日增加到800 mg/日(400 mg,分2次服用):疾病进展、治疗至少3个月后未能获得满意的血液学反应,已取得的血液学反应重新消失。下列情况中必须调整剂量:如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如严重水潴留),宜停药,直到不良反应消失,随后再根据该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调整剂量。严重肝脏毒副作用时剂量的调整:如胆红质升高超过正常范围上限3倍或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范围上限5倍,宜停药,直到上述指标分别降到正常范围上限的1.5或2.5倍以下。中性粒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时剂量的调整:加速期或急变期 :如果出现严重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小于0.5×109/L和/或血小板小于10×109/L,建议剂量减少到400 mg/日。如果血细胞持续减少2周,则进一步减少剂量到300 mg/日,如血细胞持续减少4周,宜停药,直到中性粒细胞≥1.0×109/L和血小板≥20×109/L。再用时剂量为300 mg/日。 α-干扰素治疗失败后慢性期患者:当中性粒细胞小于1.0×109/L和/或血小板小于50×109/L时宜停药,仅在中性粒细胞≥1.5×109/L和血小板≥75×109/L时再恢复用药,剂量为400 mg/日,如中性粒细胞或血小板重新减少到上述数值时,再恢复用药时剂量减至300 mg/日。编辑本段印度格列卫副作用及处理很多患者在使用格列卫尤其是因为经济方面的考虑使用印度格列卫的时候,最大的担心除了真假问题,还有就是对于印度格列卫的副作用预防,以及出现副作用之后的处理。因为没有在医院买药,很多患者都是在家里使用格列卫进行靶向治疗。有多年代购经验的孝诚代购提醒:了解印度格列卫副作用的预防以及副作用出现之后的处理就成了患者以及亲属不得不了解学习的功课了。通常患者服用格列卫(甲磺酸伊马替尼))产生的不良反应与其他治疗方式(如化疗)产生的不良反应相比,要小得多,而且只要对症处理,一段时间后大多数患者都可以耐受。一旦出现不良反应,正确的方法是听取主治医生的建议,按照医嘱调整治疗,这样才能有效地管理这些不良反应,达到最佳疗效。副作用预防: 只要在使用格列卫时对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提前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不但可以使患者增强治愈的信心,同时也可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症状,使金钱遭受损失。印度格列卫对于肝肾的影响比较大,在服用格列卫的同时可以重点对这两个地方保养。肝可以服用肝泰乐这样的中成药来保肝,平时多吃一些对肝有好处的食物,也有一些含有中药成份养肝的粥。肾目前还没有非常有效的护肾药物,多吃利尿的食物,比如冬瓜一类的东西。同时还应该多饮水多喝水可补充体液,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多喝水还有利于消化吸收和排除废物,减少代谢产物和毒素对肝脏的损害。再次需要饮食平衡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要保持相应的比例;同时保持五味不偏;尽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不暴饮暴食或饥饱不匀。临床证实心情舒畅对于患者的治愈也是很有帮助的。以上就是使用格列卫时对于副作用的预防方式。那么格列卫主要有哪些不良反应呢?出现不良反应之后应该如何处理呢?格列卫的副作用一般都是轻到中度的,一般都是在治疗一两个月之后会逐渐消失。如果出现患者不能耐受或者反应比较激烈的情况,应及时告知患者的主治医生,减量或者暂停治疗。格列卫的主要不良反应:● 骨髓抑制● 胃肠道反应● 肌肉骨骼毒性● 肝脏毒性● 水肿● 皮疹 如果出现上述不良事件,请立即告诉您的医生,以便及时处理这些不良事件,使您能从格列卫(甲磺酸伊马替尼))的治疗中更好地获益。 ● 骨髓抑制:骨髓抑制是一种治疗起效地反应。在接受治疗之前,患者体内存在很多Ph+细胞,而这些Ph+细胞起主要造血的作用。当患者接受格列卫(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后,消除了Ph+细胞,从而导致患者的造血功能受到抑制。这实际上是格列卫(甲磺酸伊马替尼))的积极治疗效应。您不用担心,医生会根据您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只有在血细胞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才需要停止格列卫(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 必要时停止格列卫(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 调整剂量(格列卫(甲磺酸伊马替尼))的剂量每天不低于300mg)- 支持治疗,包括补充营养、水等 ● 胃肠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应对措施包括:- 与食物一起服用,并服一大杯水- 睡前至少2小时服用- 将400 mg剂量分为200 mg每天2次- 对严重反应的患者应用止吐药和止泻药物,例如多潘立酮和氟哌酸- 质子泵抑制剂,例如奥美拉唑- 抗酸药,例如雷尼替丁- 抗组胺药物,例如西替立嗪● 肌肉骨骼毒性:包括肌肉痉挛、关节痛和骨痛- 补充钙剂,例如葡萄糖酸钙- 服药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 ),例如阿司匹林● 水肿:- 轻微(常为眶周):限制盐摄入和/或应用利尿剂,例如氢氯噻嗪- 严重(肺水肿、胸膜/心包积液、腹水):应用利尿剂,减量或停止治疗,规律测量体重皮疹:- 皮疹通常是轻微的,斑丘疹最常发生于双臂和躯干,可给予抗组胺药物,局部或口服类固醇药物- 严重的剥脱性皮疹极为罕见,应该停止格列卫(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并接受全身类固醇治疗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其它疾病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格列卫慈善赠药活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