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舌尖一年到头 迅雷下载总是麻麻的

如何描述这段友谊之旅呆不呆在舌尖的椰子果冻吗
  2010年9月。我们必须知道!
  在年轻的学校,休闲的朋友,随便聊天,休闲成了朋友!
  思想也会变得很随意的友谊,甚至可能会在学校见面假装不知道……
  总是容易,在前一天晚上上学,开玩笑地说,你可以想放学后帮我拿行李到宿舍?
  你真的同意了……学校。联系你,你是真的在人群中寻找我的影子。嘿嘿,让你跑步,我很抱歉,没有找到。每天一次改变个性签名。
  不是因为无聊,只是想让你知道我在线。
  一旦进入太空,每天
  不是因为日志,只是想看看关于你的新事物。
  每隔一天在同一组,
  不是因为聊天,只是想看看你是否在线。
  每一天听同一首歌!
  不是因为爱,只是因为你喜欢它。
  一旦一个类然后每天打开窗户(即使很冷),
  不为其他,只是想寻找熟悉的和不熟悉的人物。
  类用于每天祈祷快点,
  只是因为想念你,不是因为想玩。
  每隔一天去做广播体操?
  不是因为运动!因为它可以大大方方要见你。
  一旦每天重复这些人似乎毫无意义!但对自己很重要。
  但是现在?
  已不再使用
  你把我当成你来支付我的旅行吗
  我烦感情委曲求全吗?
  余:下雨雨水和灰尘和安全…
  秋天的落叶,理想主义、莲花叶枯病、水驻波和利率……心的栖息地的树枝,比如风,听大海的声音哭。是否有类似的心,精致的悲伤。
  保健中心的影响,也是情感的积累!预期或绝望?忘记或记…你应该离开你或不……昨天!一个朋友发给我一个椰子果冻、贝后味道。成分和嘲笑?嘲笑自己第一个亲戚/::p
.椰子冻在舌尖
  中国房地产的说:“冷非常热,非常热”是寒冷的水果;东北经验丰富的山,鹿茸,琼州热但丰富的水晶,椰子……海南是中国唯一的热带地区,尤其是在三亚,在赤道。热带气候一年到头都孕育着这片土地,把她最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最丰富的产品、热情和诚实的人在海南。
  每年5月,温度迅速加热。一个中午,烈日当头?非常热!在热带季风总是在晚上时间吹大云,下倾盆大雨,伴随着雷声和闪电风暴,带来了焦土寒意!这一次,最好的选择是喝冰冻的椰子汁。与椰子香味天然果汁,从舌尖冷流,流在胃肠道!驱散体内热量的积累,把一天的生活忙碌的人轻松和自在。这是寒冷的水果是大自然的礼物带来的人。
  聪明的海南人,然而,对此显然不开心,他们使用现代智慧,不断发展椰子的新方法。椰子果冻,是他们最自豪的。主要成分是椰奶、椰肉、牛奶和糖!最关键的是琼脂。也叫琼橡胶、橡胶制品由藻类的石花菜,制作冰淇淋,糕点通常用作增稠剂。长期食用能排毒养颜,润肠、泻火。元朝“学者圈四杰”LiuGuan:“战前东酒到琼脂,崔向马绕组的黄金。”足见它作为食物的文化背景!
  精心烹饪,椰子冻椰悄然形成,当她被放置在食客面前,很难从椰子想象他们包含的本质粗糙的外观。打开一个椰子盖,可以征服的时刻:颜色如雪,洁白,玉,玉光滑,她静静地躺在椰子的怀抱,散发出一种很酷的新鲜椰奶香味,游丝诱惑的人们的视觉和嗅觉。感觉就像面对一块玉,外观粗糙来掩饰内心的华丽,真的让她!一定是她的朋友。
  只有用勺子,入嘴!经验丰富的食客并不急于咀嚼,但是闭上你的眼睛!这在炎热的夏天!她的美丽就像冰自由滑动在舌尖,轻轻按摩舌头上的每一寸肌肤。将甜椰汁和牛奶香丰富渗透每一个味蕾。丝滑,甜的味道,给人带来无限遐想。
  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自古以来食品和顾客之间的关系?不仅“吃得”的概念?是所谓的山涧遇到知己,yu博雅和儿子生命中最快乐的时间期限比WenQin知识意义!听音乐的声音,一会儿,这样食客遇到食物不是吗。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最近几天我感觉我的舌尖麻麻的,是什么原因?急
最近几天我感觉我的舌尖麻麻的,是什么原因...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最近几天我感觉我的舌尖麻麻的,是什么原因?急
共4条医生回复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儿科
&&已帮助用户:6160
病情分析: 您好,舌尖发麻应考虑是否气血不足,血黏度过高或是心肌有缺血.中医认为那是经络不通不能濡养舌的表现,可以用温通经络,补气活血的药,如补阳还五汤.意见建议:看你的年纪,也可能是吃错了东西消化不好的原因,可以补充点维生素B,C.,如不放心最好去检查血脂、血糖、血压是否增高和做个心电图看看。
职称:医师
专长:皮肤科
&&已帮助用户:96714
问题分析: 你说的情况应该是由于心火旺引起的,因为舌尖属心。和着急生气,饮食的辛辣有很大的关系,睡眠不好,饮食缺乏维生素有关系意见建议:应该注意合理的饮食多吃一些蔬菜,保证睡眠很重要。可以用中药:牛黄清心丸,牛黄解毒丸。保证好心情多运动一些。饮食忌生冷辣,调整生活习惯,早睡早起,适当的缓解心理压力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内科
&&已帮助用户:37766
问题分析: 您好,舌尖发麻应考虑是否气血不足,血黏度过高.观察舌苔只是确诊的一个方面舌苔表现出来的症状也有可能是假象. 特别提醒大家如果发现舌头异样要及时到正规医院确诊千万别自己下结论或用药.意见建议:中医认为那是经络不通不能濡养舌的表现,可以用温通经络,补气活血的药,如补阳还五汤.
职称:护士
专长:妇产科
&&已帮助用户:24017
问题分析: 您好;舌头发麻多与血流缓慢、血黏度增高,微循环改变、局部供血不足或脑供血不足有关。建议检查一下血脂、血糖、血压是否增高和血黏度是否增高。意见建议:建议平时注意多饮水,低盐饮食,低脂肪饮食,多吃水果蔬菜,不吃辛辣食物,禁烟,酒,避免情绪激动
问舌尖发麻,口腔感觉麻麻的,是怎么回事啊?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擅长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闭塞症
&&已帮助用户:91450
意见建议:舌为人体重要器官。感觉舌头发干发涩,有时还发麻的原因很多:心、肺、肝、脾、肾等脏器的疾病都可以引起,一般与血液循环障碍有关,尤其脑缺血等,同时还可做脑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或CT扫描,早发现问题,早防治。可内科诊治.
如果老年人舌头发麻,应考虑是否气血不足、血黏度过高。观察舌苔只是确诊的一个方面,舌苔表现出来的症状也有可能是假象。 特别提醒大家,如果发现舌头异样,要及时到正规医院确诊,千万别自己下结论或用药。
问舌尖一直发麻是怎么回事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胃炎、胃溃疡,肝胆疾病等
&&已帮助用户:50133
舌发麻多与血流缓慢,血黏度增高,微循环改变,局部供血不足或脑供血不足有关,可检查血脂,血糖,血压是否增高和血黏度是否增高.
问最近舌头麻麻的是怎么回事啊医生?
职称:护士
专长:综合
&&已帮助用户:35663
问题分析:您好,根据您的提问,可能是维生素B2缺乏或上火的表现,建议多喝水.意见建议:多食蔬菜水果,忌辛辣刺激性饮食。服用维生素B2片、黄连上清片等对症治疗
问舌头最近一段时间总是有麻麻的感觉,也不痛,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从事内科,癫痫病,脉管炎面瘫,痛风
&&已帮助用户:161563
舌头发麻多与血流缓慢,血黏度增高,微循环改变,局部供血不足或脑供血不足有关,可检查血脂,血糖,血压是否增高和血黏度是否增高.平时注意多饮水,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小计量阿司匹林、丹参、维脑路通、银杏叶片等药,并注意补充维生素B1、B6、C等,有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作用,可消除发麻现象。
问27岁舌尖发麻是什么病兆
职称:医师
专长:脂肪瘤,痔疮,疝气,阑尾炎等,
&&已帮助用户:406337
指导意见:舌头发麻多与血流缓慢,血黏度增高,微循环改变,局部供血不足或脑供血不足有关,可检查血脂,血糖,血压是否增高和血黏度是否增高.平时注意多饮水.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小计量阿司匹林、丹参、维脑路通、银杏叶片等药.并注意补充维生素B1 、B6、C等.有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作用.可消除发麻现象.
问这几天总感觉舌尖上麻麻的不知道怎么回事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已帮助用户:60647
问题分析:你好,根据您的情况分析,多考虑是气血虚弱,气虚血瘀等原因导致的。意见建议:建议您找中医大夫辩证施治,服用中药汤剂,具体的调理一下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医生在线 - 免费健康咨询
随着亚健康人群的增加,各种莫名的病症都找上了门,严重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随着社会的进展,这种良性的作息
现代社会发展节奏快,生存压力大,人的心理压力也很大,但很多
麻木相关标签
免费向百万名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百度联盟推广
百度联盟推广
搜狗联盟推广
评价成功!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说文》中释:&味,滋味也,从口,未声。&食从口入,味从口出,谓之口味,也称味觉。味觉是食物在人的口腔内对味觉器官化学感受系统的刺激并产生的一种感觉。凡食有五味,人所共知。五味者,甜、酸、苦、辣、咸是也。据有关资料所载,按人的生理分析,一般人的舌尖和边缘对咸味比较敏感,舌的前部对甜味比较敏感,舌靠腮的两侧对酸味比较敏感,而舌根对苦、辣味比较敏感。这说明了人对五味之感与舌头的密切关系,怪不得&口、味、舌&三个字都同样带有一个&口&字。
不知为啥,对食物五味的排位,人们习惯把&甜&或&酸&放在首位,把&咸&置之末端。而笔者认为,&咸&为百味之本,理应居先。早在宋代,吴自牧在《梦粱录&鲞铺》有记:&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 因而民间俗称&柴米油盐酱醋茶&为开门七件事。按排列,这&七件事&也是把&咸&(盐)置先,其后依次为&甜&(酱)、&酸&( 醋)、&苦&(茶)。又据说现代科学研究得出,&辣&不是味觉,而是一种刺激,并用&鲜&味取而代之作为五味之一。还有网上有传,美国珀杜大学科学家新近发现&肥&为&五味&之后的第六种味道。巧哉!怪不得中国民间的&开门七件事&,把&油&置于&盐酱醋茶&之前。但是,民间对此大都不以为然,因为把&辣&置于&五味&之中,古往今来皆有之,&鲜&、&肥&之论亦难于接受。所以,&五味&还是原来约定俗成的好。在此,笔者根据&五味&在历史与现实中被人接受的广度和深度,姑且把原&五味&的顺序调整一下,按咸、甜、酸、辣、苦的排序赘而叙之。
咸味,是中性盐显示的味,是一般情况下人的味蕾受氯化钠中的氯离子作用而产生的感觉。它又是食品中不可或缺的、最基本的味,是人类乃至所有动物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味元素。
在古代,盐与铁并论,盐的重要非同一般。产盐之地,必然富庶;产盐之权,必在官府。北方游牧民族,以牛羊易盐,南方的茶马古道,履险运盐,均为换得生存之必须。尤其是地处岭南的客家人,对产生咸味的盐更是情有独钟。旧时惠东境内的安墩、多祝、高谭、新庵等山区客家人食用盐,均到海丰沿海地区购买,其中安墩盛产茶叶,客家人常常投圩海丰,卖茶买盐回来。平山、梁化、白花等地,则习惯到稔山等近海地区买盐。其中客家古镇梁化,圩上的盐行街、盐行背、咸菜街地名沿称至今。梁化相隔沿海稔山不远也不近,不少人家靠挑盐贩盐谋生。我家在解放前一段时期里,家里人也当过&盐&的挑夫和贩夫,父母亲到稔山买盐用箩担挑回来后,圩日由祖父母和母亲在街上摆摊零卖,以此养家糊口。家里还特地把原来一间大房的火砖地板撬开,改铺不怕咸湿的花岗岩石条,用来囤放食盐。
客家先民原是中原汉人,由于战乱、饥荒等原因,历史上先后多次辗转南迁,谓之&群雄争中土,黎庶走南疆&。南迁汉人一路上跋山涉水,为防所携带食物变坏,学会了用盐腌渍,以便食用和保存。于是,后来便形成了岭南农村腌制食物的习俗,经腌制的咸鱼、咸猪肉(含腊肉腊肠等腊味)、咸鸡(含盐h鸡)、咸鸭、咸鹅、咸蛋、咸菜、咸萝卜(菜脯、咸湿萝卜)等等,均成为客家菜&腌货&的突出特色。梁化素为农耕沃地,便于就地取材,&腌货&颇丰,其中咸鸡、咸蛋、腊味、水咸菜、菜脯等就很有特色,蔬菜中经腌渍晒制的梅菜,更是远近闻名。记得笔者小时候,家里每年都腌渍咸菜、萝卜作为家中食用,其中用两个大锡缸腌渍咸菜。腌制时,把略晒过的一种蔬菜分层装进缸里,一层菜撒一层盐,层层用脚踩踏结实,最后在上面铺盖禾杆草再用大石头压实便可。困难时期,家人一年到头吃肉的机会不多,每逢年节另外留下一些用盐腌了,这样容易保存,能吃久一点时间。 咸之于客家菜肴,既普遍又有特色。梁化客家招牌菜白切鸡、黄焖猪肉、酿豆腐,也是以咸作基础。其中一盘鲜嫩的梁化白切鸡,加上以酱油(或精盐)、花生油、葱白、蒜泥混成的蘸料,就是绝好的配搭,鸡肉蘸 着蘸料吃,咸香俱全;梁化黄焖猪肉也是以盐、酱油、南乳等咸料为主,配上其它材料巧焖而成,咸香带甜;梁化酿豆腐更是客家有名的佳肴,&咸、烧(热)、肥&是它的特点。
虽然客家菜的口感偏重,但咸的运用也恰到其份,过份则苦涩,适得其反。咸的东西,人不可能像甜的东西那般随意食用,客家人对此善于拿捏。咸味就是这种特性,缺少了不行,多了又使人难受。就好像境内的客家人对待人生,不咸不淡的人生虽然平淡乏味,但却是&实实在在才最真,平平凡凡才最美&的最好写照。
&甜&字,从甘,从舌,即用舌头品尝甘(甜)味,会意十足。词典释义:像糖或蜜的滋味,喻使人感到舒服的,多用来表示味道感觉,也用于比喻美好的心理感觉。
每当我们赞颂一些美好的事物时,总喜欢用甜来表达,譬如甜蜜、甜美、甜心、甜言蜜语、苦尽甘来&&所以,甜大约是人类最喜欢的一种味道,无论中西。究其原委,甜可能是五味中比较敏感的一个味道,这也就是为什么今天大家在大快朵颐之后往往要用一道甜点来漱漱口的缘故。因而有人认为,从来富庶,向好甜食,如果连饭都吃不饱,谁还会拿甜点舔啜漱口?此说固然有理,但有失偏颇,笔者看法不尽苟同。甜味实乃一种特殊的味道,甜食普遍受人看好,与贫富无关。笔者向来嗜好甜食,记得小时候,家里餐桌上鱼、肉罕见,饭也吃不饱,有时母亲在刚蒸好的一小j粗米饭上撒一点赤砂糖,搅一搅作为主食,我吃了感到又香又甜好极了。读&惠高&时,一个月9九块钱伙食费,晚上肚子饿得受不了,拿着搪瓷口盅偷偷地溜出宿舍到小街的店里,花4分钱买一两红糖、5分钱买一两饼干,回来用热水一冲当&宵夜&。在乡下当民师,学校背后是大队的土糖寮,开榨期间,有时煮糖师傅请吃&嫩糖&,我也是用搪瓷口盅装满,回来用筷子卷着吃,三两下把它吃光,以解嘴馋。
岭南客家人也许是对&苦尽甘来&的特殊渴望和珍惜,生活中很是看重于甜味。从应节的标志性食物看,无甜不成节:春节的年糕年{、元宵节的汤圆、端午节的甜粽、中秋节的月饼以及过冬的糍粑等,均为节日甜品;从客家人的一般饮食到饕餮大餐来看,无甜不成餐:焖猪肉、炒猪肠、煮豆圆、甜酸排骨、甜醋猪脚、甜醋蛋等,甜味是其中的重要元素;从客家人的小吃来看,无甜不成吃:豆腐花、鲜豆浆、油麻}、油角仔、米糕甜{、糖丸水、红豆沙、绿豆沙等,也是以甜为主味;从岭南盛产的水果来看,无甜不成果:荔枝、龙眼、柑橘、香蕉、菠萝、果蔗等,满是甜甜的口味。尤其是传统节日,客家人更是以&甜&为庆,因为&甜&是客家人幸福团聚、美满生活的象征,无论如何也少不了。笔者记得小时候在梁化老家,买糖凭糖票,有一年正值经济困难时期,圩上很多人家过年缺糖,年近时不少人家到横沥隔江的印头(仍图)买回甘蔗(糖蔗)取糖。我也跟着大人去买,肩扛几条,来回步行,很是辛苦。父亲把买回来的甘蔗切成一小块一小块,放到舂米用的脚踏石碓,舂压出蔗水,把蔗水过滤后再放到锅里煮成嫩糖,用于春节做年{。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境内响应号召,大种甘蔗,甚至搞什么&甘蔗上山&,此时食糖供应有所好转。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甜味的载体食糖,敞开供应,人们的甜食也多种多样。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健康饮食,而今,不少客家人对甜亦爱亦怕,爱的是口味不改,怕的是得糖尿病等富贵病,限制摄入,有的甚至视甜如&毒&,这也许是市场上至今食糖量足价廉的一个原因吧!
酸味,是有机酸、无机酸和酸性盐产生的氢离子,在口腔中刺激了人的味觉神经后而引起的味道感觉。酸味有化钙除腥、解腻、提鲜、增香等作用,适当的酸味能给人以爽快的感觉,有助提高菜肴营养价值、增加人的食欲和人体的吸收利用率,并增进食欲。食品中最常用的酸是醋酸,其次是柠檬酸、乳酸、酒石酸、葡萄糖酸、苹果酸、富马酸、磷酸等。其中日常生活中烹饪常用的食醋,主要成分为醋酸,食醋的味酸而醇厚,液香而柔和,它是烹饪中一种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主要成分为乙酸、高级醇类等。本地使用的食醋主要有&米醋&、&熏醋&、&乌醋&、&白醋&、&甜醋&等。
境内客家人玩味于酸,远不如咸之普遍、甜之嗜好。但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味素之一,且具有当地鲜明的使用特色。作为蘸料,酸醋常与蒜蓉共置一碟,伴吃饺子或海鲜。作为调味品,常在烹饪中加入适量的醋,以调和菜肴滋味,增加菜肴的香味,去除不良异味,如梁化的炒猪肠,也是当地的佳肴之一。作为主要配料,醋与糖为配伍用于烹饪,是天然的&绝配&,酸甜的佳肴,为&吃货&者嗜好,亦为广大客家草根阶层所喜闻爱吃,如甜酸排骨、甜酸猪脚、甜酸鱼、甜醋蛋等。作为与醋同煮的食物,梁化的&煮冻&是本地独特的佳肴,酸冷爽滑,开胃可口,颇受人们喜好;同时,境内一些地方妇女生小孩做月期间的饮食,也习惯用甜醋煮鸡汤、猪肉汤和鸡鸭蛋汤,这样做法,有利于产后妇女调节食欲,有助于原料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分解和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作为酸味的食物,酸咸菜是黄焖猪肉最好的铺垫,俗称&咸菜焖猪肉&,酸萝卜是煲鸡的上乘搭配,俗称&杠菜鸡&,腌制过的咸酸柠檬配糖搅水为暑天最解渴的饮料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人们还根据酸醋具有一定的抑菌、杀菌功能,用于食物或原料的保鲜防腐,甚至还用到防病保健方面上去。记得2003年&非典&时期,也许是听信一些传说,街上门市的酸醋特别畅销,饭店里的用醋也有点紧张,不少人家熏醋、吃醋,有的甚至用调羹直接一口一口地喝,藉此以预防&非典&。对此现在想起有点可笑,但也同时体现了酸醋具有&一味多能&的特点。
&辣&的古字为& h&,形旁为&辛&,古书释义&辛甚曰h&。辣味,是指受到食物(含调味料)辛辣刺激的一种味道感觉,具有增进食欲、促进人体消化液的分泌的功能。天然食用辣味物质常用的有辣椒、胡椒、花椒、姜、葱、蒜等,&六辣&中有的亦料亦菜,既可作辣味调料,又是辣味菜肴。
辣味也是国人普遍染指食用的一种味道,无论是单一型还是混合型,其中不乏嗜辣者,尤以江西、湖南、四川为甚。按类型分,江西人是咸辣,湖南人是香辣,四川人是麻辣;按程度分,江西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此说出自民谚。可见,真使人在饭桌上&谈辣色变&的,当属川湘之地。而同是南方的粤闽一带,对食辣就不大感兴趣,江苏、上海等地也一样,有的解释为,嗜辣之地相对比较穷苦,吃饱往往是头等大事,而食辣能以最少的菜吃更多的饭,此说亦有道理。不过,现在这些地方有的也开始喜欢吃辣了,其中甚至有&超赣赶川&的发展趋势,据说这是人口流动带来的效应,又说是因为这些地方地处沿海,生活节奏太快,工作压力太大,而吃辣,则成了一种宣泄和刺激。
地处岭南的客家人之于辣味,表现为&想说爱你不容易&,态度暧昧,较多的是作为一种烹饪的调味料,辛而不麻,辣而不痛。这既是客家人历史渊源使然,也是与客家人沉稳务实的性格有关。在餐桌上大辣大麻,吃得辣痛灼热、刺激催泪,对客家人来说,这简直是一种折磨。2005年,笔者随团旅游三峡,第一站飞抵重庆,第一餐尝吃火锅。我和同事围桌而坐,眼见满锅红波翻滚,大家都是&阿聋打纸炮&&又怕又好&,抱着为辣一试的心理,好奇而又小心慢吃。同伙中我最怕辣,特地叫同事在火锅中间的小圆格留一&无辣处&,举箸浅尝。尽管如此,锅中周围的辣汁还是溅到中间的圆格里,吃得我起身直跺脚,脱掉上衣穿着背心到门口吹风去,座上的同事也被辣得个个满头大汗,张嘴嘘嘘。经过这次&辣&的考验后,同事们回来后再没以前那样&恐辣怕辣&,慢慢的偶尔也会吃上点&麻辣&的东西。然而,10年过去了,却没一个成为&嗜辣&分子,可见,传统的饮食习惯是很难被颠覆的。
就总体而言,大辣大麻于境内客家人无缘,但中、轻度辣味,尤其是作为调料配搭而烹饪的食物,还是常见于境内客家人的餐桌上。换言之,五味中之辣,在客家人的舌尖上,也占有一个不可或缺的位置。因此,在笔者老家梁化的特色佳肴中,辣味也照样充当很重要的角色,如梁化黄焖猪肉、酿豆腐、煮冻等等。境内最常使用的辣味材料,除了姜、葱、蒜,就是胡椒粉和辣椒酱。记得笔者小时候,家里最习惯用胡椒粉作调味使用,家里人也常使唤我到街上小店买胡椒粒,再借来邻居的生铁臼子,把胡椒粒舂捣成胡椒粉。家里每次吃酿豆腐,父亲至少撒三次胡椒粉:拌肉葱馅料时撒一次,焖酿豆腐时撒一次,焖好上菜到桌上再撒一次,颇为讲究。辣椒酱亦是常用的辣味调料,其中产于紫金的辣椒酱,至今仍是境内普通人家最常用于烹饪的辣味材料。困难时期,辣味食材稀缺难觅,父亲常叫我到外面寻摘过野生的&米碎椒&,这种椒个头很小,比米粒稍大,但却辣得很。采回来后父亲把它剁碎,拌菜吃用。过去,境内少种辣椒,很少用辣椒做菜吃。现在,梁化成为全省有名的蔬菜镇,引种的辣椒很多,直接作为菜肴吃用的也较普遍,但吃的&辣度&有限,没有多大的进步。
在五味排位中,通常是把&苦&放在&辣&的前面,即我们常说的&甜酸苦辣&。但笔者却把其置后,因为很多时候,人们对&辣&仅仅难于嗜好而已,而对&苦&却敬而远之。&苦&的基本释义为五味之一,与甜和甘相对,像胆汁或黄连的滋味。人对苦味的感觉最慢,但就人对味觉的敏感性来讲,苦味比其他味觉都敏感,更容易被觉察。在词义上,人们常常视&甜&为褒义,视&苦&为贬义,如痛苦、苦难、苦不堪言、苦尽甘来等等。毋庸置疑,苦味是最不受人们欢迎的一种味道,几乎没有一个小孩子是喜欢苦的味道的,可见,人类的天性是排斥苦的。
记得笔者最早接触苦味而又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有病时,母亲为我熬的汤药,闻之作呕,苦得难咽,每次服药我都怕,时母亲又哄又劝,并用手指掐住我鼻翼,半灌半喝,我还嚷嚷着要点红糖块伴药洗嘴。其时,家里餐桌上常吃苦瓜,多是清炒或腌制的&苦瓜咸&,苦得很,其中&苦瓜咸&尤甚,我不敢沾箸。父母为我提出学吃苦瓜的秘诀:要在平时趁没人看见时,自己偷着试吃一点,久而久之就能学会。我也真的按此法试了几回,效果不很大。不过,后来我却蛮喜欢苦瓜做的菜,包括&苦瓜咸&,其中吃酿苦瓜更是我的嗜好。这也许是长期以来&苦&中历练的效果吧!
苦,作为一种味道,是中国烹饪传统五味之一,没它,菜味会不健全。相对而言,北方苦的东西少一点,在南方尤其是岭南客家地区,吃苦的东西较多,在食谱中也常有苦的味道出现,
主要来源于带有苦味的烹饪原料或苦味化合物,如苦瓜、苦菜、苦笋、芹菜、茶叶和中药食材配料莲子、白果、杏仁、田七、薄荷等,种类较多。很多动物体内的胆汁也具有很强的苦味,但极少用于烹饪调味。带有苦味的烹饪原料,作为主菜加入其它配料烹制时,或作为配料加入菜肴中烹制调味时,均能有效增加其特殊的芳香气味,而不是为了突出苦味。境内客家人常用烹饪原料中自身的苦味,如酿苦瓜、苦瓜煲排骨、苦笋炒肉丝、芹菜炒鱿鱼等,也是通过用热锅淖水等的技术处理,使其苦味减弱,力求形成清鲜微苦的风味特色。在烹调汤类菜肴时,加一些含苦味的原料或调味品,可使菜肴具有香鲜爽口的特殊风味,并可解除异味,增进食欲,还可帮助消化,解热去署。也许是南方瘴热多潮的缘故,境内客家人依照药食同源的原理,常把苦的中草药搭配食材,用于清热解毒。现代医学证明,经中草药配搭的苦味食物,不但能够除燥祛湿、清热解毒、泻火健胃、通便利尿、舒经活络、益气壮阳,还能够调节体内酸碱平衡,有利人的健康。境内客家人能把这种搭配很好运用于汤水烹饪中,如生地红花煲猪肉、牛漆杜仲煲猪尾巴、生地土茯苓煲猪骨、桑叶煲猪肺、杜仲巴戟炖猪脚、田七丹参炖猪骨、淮山茯神蒸猪肉、北芪党参蒸猪肉等等。&&&& &&
五味之于食物,各有所长;五味之于食客,各有所好。传说五味还与人的个性有关。据载,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人们对口味能透露个人的性格,甚至是某一地域人的总体性格。如喜欢吃咸味食物的人,稳重有礼,埋头苦干;喜欢吃甜味食物的人,热情开朗,平易近人;喜欢吃酸味食物的人,事业心强,但性格孤僻;喜欢吃辣味食物的人,做事有主见,吃软不吃硬;喜欢吃清淡食物的人,注重交际,善于接近他人。很显然,苦大概没人喜欢吃的,所以没拿去研究研究。不过,发现归发现,信不信由你。境内客家人对于五味,虽也有个体上的差异,众口难调,即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体现在餐桌上,更注重的是五味的相互搭配,如甜酸配伍、咸苦相搭、酸辣兼容等,或是整体运用、五味俱有,目的一个:以求达到鲜香可口、美味怡人。
五味之于客家人,不囿于舌尖上。人生,也有咸甜酸辣苦;生活,也不限于柴米油盐酱醋茶。朗朗乾坤,芸芸众生。但愿人人都能在充满五味俱全的人生中,幸福地过上七彩斑斓的生活。
版权所有: 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邮箱:
电话:王老师:
 地址:惠州市下埔大道20号808室
TCP/IP备案号:粤TCP备号 |  工商备案号:粤网商备号 &&&&技术支持:你是第0访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年到头 迅雷下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