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左臂内侧有一条约7厘米长 5毫米转厘米粗...

中国地名之最
&&&&&&&&&&&&&&&&
/ 中国地名之最 
  万里长江自西而东进入江苏省境内,自江阴市黄山以下尾闾,称为江口 段。江口段全长 184 公里;南通以下江面宽达 10 公里左右,江口最宽处达80~90 公里,为中国最大的河口。 长江口两岸平原弥望,南侧太湖下游诸河道和北侧通杨、通吕运河分别在此汇入大江。江中沙洲以双山沙、驷沙、长青沙、江心沙(已并入北岸)、 永隆沙以及崇明岛、长兴岛、横沙等著名。江流受崇明岛、长兴岛阻滞,分 为三支入海。崇明、启东间称北支流,因泥沙沉积而淤浅;崇明与长兴岛之 间称北港水道;长兴岛与南汇间称南港水道。黄浦江由吴淞江来注,为江海 船只出入上海港所必经。江口段平均潮差 1.63 米,南通为 2 米左右。在江口 段范围内,沿江港口主要有南通港、张家港,两港均建有万吨级码头,都为 外贸港口。江阴黄山、南通狼山为滨江著名风景点。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泛指镇江、扬州以东长江泥沙积成的冲积平原,位于江苏 省东南部、上海市及浙江省杭嘉湖地区。长江三角洲顶点在仪征市真州镇附 近,以扬州、江都、泰州、海安、栟茶一线为其北界,镇江、宁镇山脉、茅 山东麓、天目山北麓至杭州湾北岸一线为西界和南界,东止黄海和东海,面积 4 万平方公里,为中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其中江苏省境内约 2.5 万平方 公里,地面高程 2~5 米。三角洲基底为扬子准地台的一部分,喜马拉雅构造 运动中断沉降。第四纪新构造运动中,地壳和海平面频繁升降,最后一次大 海侵结束后,长江携带的泥沙不断沉积,开始在江口发育三角洲。由于科氏 力的作用,主江流不断右偏,使江口沙群依次并入北岸。红桥期、黄桥期、 金沙期、海门期、北沙期等形成的沙坝、沙洲群,形成今天长江北岸的邗江、 泰兴、靖江、如皋、南通、海门、启东诸县地。现在江口附近的崇明、长兴、 横沙等沙岛,也将按此规律并入北岸。江口沙咀也同步延伸。北岸沙咀延伸 为今三角洲北界,地面高程 6~8 米。南岸沙咀经江阴、太仓、外冈、马桥一 线向东延伸,地面高程 4.5~6 米左右,与钱塘江北岸相连后达杭州湾。沙咀 内侧的浅水海湾被淤封成为古太湖的前身。此后浅水海湾不断淤浅,逐渐演 变为湖荡罗布、河道交错的低平原。南岸沙咀外侧滨海地区不断淤积成滨海 平原。三角洲上散布着一系列海拔 100~300 米的残丘,大部由泥盆系砂岩和 石炭、二迭系灰岩构成,少数由燕山期花岗岩和粗面岩构成。三角洲形成初 期,人类就在这里从事渔猎和农耕。经公元 4~6 世纪东晋、南北朝和 12~13 世纪南宋两次大移民,以及 10 世纪以来的河网建设,三角洲逐步发展成为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近代工业兴起较早,内河航运 发达,沪宁、沪杭铁路相继建成,上海和江苏省苏州、无锡、常州、镇江、 南通、扬州以及浙江省杭州、嘉兴等地先后发展为工业城市。渤海是我国最浅的海  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海岸线长达 1 万 8 千多公里,有黄海、东 海、南海和渤海。黄海面积约 40 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约 40 米;东海面积约 75 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约 350 米;南海面积约 350 多万平方公里,平均 水深约 1140 米;渤海面积约 8 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约 21 米,最大深度 76 米,一半地区的深度在 20 米以内,在海岸和河口附近,水深只有几米,甚至 更浅。所以渤海是我国最小最浅的海。  渤海由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所环抱,是深入我国大陆的内海,东北--- 西南纵长约 300 海里,东西向宽约 187 海里,东部的渤海海峡与黄海相通, 为一近封闭的浅海。  渤海沿岸有三个主要海湾,北面有辽东湾、西面渤海湾,南面的莱州湾。 由于有黄河、海河、辽河、滦河等河流注入的水带来大量泥沙的准积,所以 深度较小,渤海中部略深,而东部的渤海海峡深度最大。渤海海峡南北宽 57 海里,其南部有“渤海项链”之称的庙岛群岛绵亘其间,分隔着黄、渤二海。 是我国华北、东北的咽喉,海防要地。地势相当险要。  渤海的主要岛屿除庙岛群岛外,还有长兴岛,风鸣岛、西中岛、菊花岛 等。渤海属温带型浅海。受温带季风性气候影响很大,渤海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 11℃左右,全年最高月平均温度出现在 8 月,达 25℃左右,全年最低月 平均温度在 2 月,稍低于 0℃,均比陆地气温平均最高最低值出现期迟 1 个 月,海水温度差较外海为大,达 25℃左右,和陆地温度年温差相差不多。这 是由于渤海是一个内海,受大陆热辐射变化影响较大之故。现代渤海主要形成于晚更新世末与全新世初期,由于气候转暖,世界洋面普遍上升,海水从黄海经渤海海峡进来,淹没了平原,洼地、河湖,形成 了现代的渤海。所以渤海是一个海底坡度平缓,海底表层为现代沉积物覆盖。 渤海有各种海洋、水产、矿藏资源,还有可供游览的名胜及海滨风景区。 渤海盛产对虾、海参、鲍鱼、飞蟹、沙蚬子、扇贝、赤贝、黄花鱼、鲭鱼、 鲅鱼、鳀鱼及海带、裙带菜等海珍品,沿岸还盛产海盐,西岸产的“长芦盐”更为著名。台湾海峡是我国最大的海峡  台湾海峡位于我国台湾省和福建省之间,北接东海,南通南海,呈东北 西南走向。海峡北起福建闽江口和台湾省富贵角,南至福建省宫口港和台湾 省鹅銮鼻,全长 380 公里,平均宽度约 190 公里,最窄处为福建省平潭县与 台湾省新竹市,相距约 130 公里。水深除个别地方外,大部少于 100 米。是 我国最大的海峡。因海峡地处台湾岛境内,故名。  台湾海峡是沟通东海与南海的交通要道,素有“海上走廊”之称,具有 重要的战略地位。台湾海峡也是连接大陆与台湾岛两岸同胞的纽带。从台湾 的基隆市到福建省会福州市才 276 公里:从台湾省的高雄市到福建省的厦门 市也只有 306 公里。过去这条航道对发展两岸工农业、贸易和人民的相互交 往都起过重要作用。靠近台湾岛一侧的澎湖列岛,距大陆的福建省更近,是 台湾海峡的咽喉要地,是南北海运交通的要冲。因港外海浪澎湃,港内水清 如湖,故名。澎湖列岛地处冷暖洋流交汇地带,鱼业资源极其丰富,既有热 带鱼,又有寒温带的鱼。鱼的种类约有 300 多种,是我国天然的良好渔场。 目前由于台湾当局的人为因素,使两岸的渔民不能自由往来的去捕鱼,致使 我国渔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我们坚信将来终有一天会妥善的解决 这个问题的。最根本解决的办法就是台湾回归祖国怀抱,这不仅是两岸渔民 的愿望,也是两岸人民共同的心愿。  荆江是我国河曲最发育最险要的河段  万里长江,流出三峡,经过宜昌,便进入两湖平原地区。从湖北省枝城 至湖南省城陵矶的 404 公里河段,因流径古代的荆州地区,故称为荆江,是 我国河曲最发育、最险要的河段。  荆江北岸有富饶的江汉平原,南岸是辽阔的洞庭湖区,都是长江中游著 名的“鱼米之乡”。由于荆江河段流经低平的平原,江面宽展,水流平缓, 河曲发育。这河段,以藕池口为界,按所处方位不同,又可分为上、下荆江。 上荆江长 164 公里,为一般性弯曲型河道,河床曲折率约 1.7 左右,河道中 心多洲滩,全河 18 个江心洲滩,其中就有 16 个分布在上荆江;又因水流分 歧,汊河发育,具有分汊型河床特点。枝江县即因此而得名。下荆江河曲最 为发育,为典型的蜿蜒型河道,素有“九曲回肠”之称。这一段河道蜿蜒长达 240 公里,而两端直线距离仅 80 公里,河床曲折率约为 3。百年来自然截 弯十多次,1972 年 7 月 19 日沙滩子曾发生一次自然截弯。  由于荆江河段河曲十分发育,水流不畅,泄洪能力差,从上游挟带来的 大量泥沙,就在这段沉积下来,使河床日益淤高,成为“地上河”,洪水时 常高出两岸地面 10 多米,全靠筑堤束水来防御洪水。长江的洪水约有一半来自宜昌以上,洪峰高,流量大,来势汹,洪水一出三峡,荆江首当其中。近百年来,从宜昌下来的洪水超过 6 万秒立方米, 就有 20 次,而荆江的安全泄洪量约 5~6 万秒立方米,洪水来量与河槽泄量 不相适应,如果碰到下面的洞庭湖或汉江同时涨水,上下顶托,问题更加严 重。加上解放前,堤防长期失修,堤身低矮单薄,隐患丛生。每逢汛期,洪 水常常漫堤溃口,泛滥成灾。仅 1912 年~1949 年的 38 年间,荆江就有 20 次溃口成灾,所以荆江成为长江防汛最险要的河段,故有“万里长江,险在 荆江”之说。地处荆江北岸著名的荆江大堤,成为江汉平原和武汉市安全的 重要保障。为保障荆江沿岸农田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解放后,除整修、加固加高荆江大堤外,1952 年在荆江南岸公安县境内兴建了荆江分洪工程,这是解放 初期全国最早最大的分洪水利工程。工程包括 54 孔进洪闸、32 节制闸及可 蓄纳 50 多亿立方米洪水的分洪区。1954 年长江发生百年未有的特大洪水时, 荆江分洪工程三次开闸分洪,削减了荆江的洪峰,降低了沙市洪水位近 1 米, 保住了荆江大堤安全。另外,还运用河曲发育的自然规律,因势利导,先后 在上车弯、中洲子和河滩子等处,成功地实施了人工截弯取直工程,既增加了泄洪量,又大大缩短了航程。南海是我国最南的海  南海,又称南中国海。它是位于中国最南的海,又是世界上最深的海。 我国大海濒临四大边缘海,它们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其中南海 最大,面积约达 350 万平方公里。辽阔的南海,它的面积等于渤海、黄海和东海总面积的三倍,相当于 45 个渤海那么大。 南海在中国大海的南部,故名,亦称南中国,英文 South China Sea。它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深海盆地。南海的东边是菲律宾群岛,西边是中南半岛, 南边是加里曼丹岛与苏门塔腊岛等。  整个南海几乎被大海、半岛和岛屿所包围。南海东北部以台湾海峡与东 海相通,东部有巴士海峡、尼都洛海峡及巴拉巴克海峡沟通太平洋和苏禄海。 南部以马六甲海峡与安达曼海沟通,又以加斯帕海峡及卡里马塔海峡与爪哇 海相连。通过这些海峡,使南海海水与大洋相邻海域的海水进行充分交换。 南海地处热带、赤道亚热带,自然风光绚丽,碧波如茵,是一个又大又 深的热带陆边海。北部紧接广东、广西、福建和台湾四省区,以广南省南澳 岛东北闽粤交界处到台湾省本岛南端一线与东海分界。整个海域由东北向西 南延伸,东和东南至菲律宾群岛,南至加里曼丹岛,西和西南至越南和马来半岛等地。南海东西最宽处达 1000 多公里。  在我国四大边缘海中,南海水最深,海底地形复杂,平均水深为 1200 多米,深度远比渤海、黄海、东海要大。南海海盆底部是深海平原,水深 4000 米左右。南海最深处在马尼拉海沟南端,约北纬 13°12’,东经 119°51′, 深度为 5377 米(有的资料说有 5420 米)。南海靠大陆边缘的海区水较浅(水 深在 200 米以内),分布着昆仑岛、海南岛、硇洲岛、上川岛、下川岛、万 山群岛和南澳岛等,岛周围水深一般不超过 50 米。西沙群岛的永兴岛附近水深 1000 多米。南沙群岛的太平岛附近,水深达 2000 米以上。南海北部有珠江、红河、湄公河、湄南河等注入。 南海位于热带,适于造礁珊瑚繁殖,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诸群岛都是洲湖岛,由造礁珊瑚长期生长而形成的。  南海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和石油资源,又盛产鱼虾和名贵海产。南海的 金丝燕以海藻、唾液做巢,这就是名贵的海味---燕窝。南海诸岛的鸟类很多, 鸟肥丰富。大黄鱼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这种鱼一般不游往其他国 家海域,又称中国的“家鱼”。南海的地理位置优越,在经济上、国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南海是我国最大、最深、最热、最咸的海。琼州海峡是我国最南的海峡  琼州海峡是我国三大海峡之一,也是中国最南的海峡。从大陆到海南去, 琼州海峡是重要门户,必经之道。它位于广东省西南部,雷州半岛和海南岛 之间,是一条近东西走向的深水道。海峡的范围,大致是由广东雷州半岛东 面的博赊角至西面的灯楼角;在海南岛是从东部的木栏头至西部的临高角。 东西长约 80 公里,东西连贯南海和北部弯。这个海峡最夹处仅 18 公里,最 宽处 40 公里,每当天气晴朗时,站在雷州半岛的南端海岸,可遥望美丽富饶 的南海明珠的海南岛。  从雷州半岛最南端的海安港码头,到海南岛的海口市新港码头,坐轮船 只需 2 个小时,两港之间有对开客轮和驳船,接运过海的旅客和车辆。还有 客轮来往于湛江、广州、汕头、香港之间。据史料记载,古代西洋船来远东,大都须经琼州海峡,自古成为东西洋上海上通道。 海南,祖国的宝岛。这里地处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终年无霜雪。岛上覆盖着郁郁葱葱的热带丛林,这里到处都可以生长灿烂芬芳、多姿多彩 的热带作物。它西临北部湾,与越南为邻;东面是菲律宾的吕宋岛;南面与 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遥遥相望。从广州到海口 360 里,每日有一班客轮上午 9 点从广州开出。而香港到海口每月对开五班,航程约 24 小时,凡进出海口的船只,都需从琼州海峡通过。 从船舷上往大海望,碧水湛湛,无边无际。据测量,琼州海峡平均水深44 米,最深处可达 100 米以上。海峡内一般风浪较小,特别是在三、四月份,经常是万里晴空,海面上平静得如同一个大湖泊,波光帆影,渔歌阵阵,你 会发现成群的船队,正在海上捕鱼作业。如果你仔细瞧,就会发现海水的颜色随着海水深浅的不同而有差异。在海峡的两岸地带,因含有一定的泥沙,海水呈黄绿色。在海峡中央部分,海 水含泥沙较少,水呈现绿色,蓝绿色,较深处呈蓝色。海水的透明度一般是5 米,所以,当行船途中,除偶尔可看见飞鱼跃出水面外,时而可见海水迴游的鱼群。 琼州海峡南北两岸的地名,为什么带“角”字的那么多呢?原来琼州海峡两岸的地貌多由坚硬的玄武岩团成的岬角,岩性特坚,不易风化,多呈岬角,而且两岸的角和湾,都是双双以对称的形式出现。地理学家认为,这种 两岸十分对称的岬角,和昔日海峡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琼州海峡南、北两岸的河流携带着大量的有机质和浮游生物流入海中,成为沿海鱼类良好的饵料,因此,在这里形成了两个重要的渔场,这就是琼 州海峡西部著名的徐闻包西渔场和东部的琼山铺前港渔场,盛产马蛟鱼、红 鱼、黄花鱼、鲨鱼、鱿鱼、墨鱼、鲭鱼、大龙虾,海参等水产。海峡的海水 含盐度 30%以上,徐闻盐场,铺前盐场和临高角的马袅盐场等都是著名的盐 场。北部湾是我国最大的海湾  中国最大的海湾是北部湾。北部湾旧称东京湾。位于我国广东省雷州半 岛、海南省海南岛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及越南之间。有南流江、红河等河 流注入。北部湾、莺歌海、琼东南三个新生代沉积盆地,面积达 12 万平方公 里,海上天然气及石油开发前景远大。北部湾又是优良的渔场。  雅鲁藏布江是我国最高的大河  雅鲁藏布江曾称藏波,藏普,臧博楚,亚龙藏波,央恰布藏布,藏江, 藏河。位于喜马拉雅山与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之间,由西向东横贯西藏 自治区南部地区。雅鲁藏布江,为汉字译音的藏语地名。意为“亚龙”(雅 鲁)河谷下方之大江。发源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喜马拉雅山北麓的杰马央 宋冰川。自西向东先在喜马拉雅山与冈底斯山之间奔流,之后奔流在喜马拉 雅山与念青唐古拉山之间的谷地中,经我国的巴昔卡区域流入印度境内,被 命名为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入孟加拉国境内,称贾木纳河,后与恒河汇合后, 最终注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为我国出境后注入印度洋中最大的河流。在我 国境内全长 2057 公里,流域面积 240480 平方公里,出国境处的年平均流量 约为 4425 立方米/秒。流域的地形西高东低,东南部最低。流域的平均海拔 高度在 4500 米左右,河面在海拔 3000 米以上的约占总长度的四分之三。所以,雅鲁藏布江为我国海拔最高的大河,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河。 雅鲁藏布江,在我国各大江河中,长度短于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和澜沧江,居第六位;流域面积小于长江、黑龙江、黄河,和珠江,居第五 位;年平均流量次于长江和珠江,居第三位;水能蕴藏量仅次于长江;跃居 第二位。但是,雅鲁藏布江的单位河长,单位面积的水能蕴藏量超过长江, 居中国各大江河之首位。雅鲁藏布江,如一条银色的巨龙,在西藏高原的南部奔腾不息。流域辽阔,地形复杂,海拔高低差异极大。雅鲁藏布江源头海拔 5590 米,流域内有 海拔 7000 米以上的银峰雪岭。在流经海拔 7782 米的南迦巴瓦峰时,迫使江 流改变流向,拆向西南著名的峡谷,一泻千里,势不可挡。最后在下游海拔 仅有 155 米湿热的低谷出国界流入印度。在 2057 公里的江河长度里,总落差为 5435 米,平均坡降为千分之 2.6,也居我国各大江河的首位。按水文特点及河谷地貌的形态特征,雅鲁藏布江的干流可分为:江源至里孜为上游段; 里孜至派区为中游段;派区至巴昔卡为下游段。雅鲁藏布江流域地貌的基本 构造是高山、深谷与盆地相间。支流众多。在流域内,居住有 87 万人口,236 万亩耕地,各占西藏自治区总人口、总耕地面积的一半左右,是西藏文化的 发祥地之一。拉萨、日喀则市和江孜、泽当、八一镇等重要城镇,均分布在 流域地区内。索布查河是我国最高最大的温泉河  索布查温泉河,位于西藏自治区北部,班戈县色哇区东北。索布查,系 汉字译写的藏语地名,意为疏松花条沟。索布查温泉河为我国最高最大的温 泉河。  有人认为西藏尼木县莫龙盆地中的温泉河是我国最大的温泉河,这是误 解。因为索布查温泉河源头,海拔 4740 米,水温 73.5℃,每秒涌水量为 500 升,天然热流量每秒为 1925°大卡。而莫龙温泉河源头,海拔 3900 米,水温 86.5℃,每秒涌水量 35 升,天然热流量每秒为 7100 大卡。相比之下索布 查温泉河只泉水温度一项低于莫龙温泉河,其他各项均高(大)于莫龙温泉 河。所以说,索布查温泉河不仅是我国最高而且还是最大的温泉河。  索布查温泉河地处藏北羌塘高原,那里是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天然牧场。 这里的牧民与西藏其他地区的牧民一样,以放养牦牛和藏系绵羊为主。牦牛 肉和藏系绵羊肉,为牧民的主要食物。牦牛肉味道鲜美,牛奶又可提练酥油(黄油)。酥油、茶叶加食盐相拌配制的酥油茶,香甜可口,润口滑肠,是 西藏人民必不可少的饮料。西藏有句俗语:饭可少吃或不吃,酥油茶不能不 喝。藏族牧民宰杀牛羊不同于内地,别有一种情趣。他们设法先把牛羊翻倒 在地,然后用绳索把四蹄捆绑结实,并不直接拿刀在脖子上宰割放血,而是 再用绳子把牛羊的咀、鼻紧紧地捆扎起来,不让其呼吸,慢慢地把牛羊闷憋 死,尔后才用刀开堂剥皮。据牧民说,这样屠宰出来的牛羊肉,比把血先放 出来的肉要好吃,并且还有营养。不信,君到藏北草原时可亲自尝试尝试, 体验一下牧民的生活。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的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它也是仅次 于苏联伏尔加河的世界第二大内陆河。“塔里木河”是维吾尔语的汉语译名, 是河流汇集的意思。  内陆河,又称内流河,是指不流入海洋的河流。它多分布于大陆内部干 旱地区,因降雨少,沿河蒸发量大,河水多消失于沙漠或注入内陆湖盆。塔 里木河就属于这类河流,它被群山环抱,流域内气候干燥,雨量稀少,又流 经我国最大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沿河的蒸发量和入渗量都很大,所以到下 游河水流量很小,最后注入罗布泊或台特马湖。为间歇性河流,其水源主要 来至周围的高山消雪水。它有三条主要支流,一条是克苏河,发源于天山。 一条是叶尔羌河,发源于喀喇昆仑山;另一条是和田河,发源于昆仑山。到 盛夏炎热季节,河水滔滔;到冬季严寒季节河水稀少。塔里木河全长 2179 公里,流域面积 19.8 万平方公里,其长度仅次于长江、黄河、黑龙江,居全 国第四位,是新疆的主要干流之一。它对新疆的工农业发展、绿化造林和人 民的日常生活关系极大。  充分开放和利用塔里木河水资源,为新疆各族人民造福,这是新疆人民 政府和各族人民所关注的大事。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大兴水利,修灌渠,筑 水坝,大搞农田建设和养殖业,近年来又在河流下游筑大坝,兴建水电站, 无疑对全疆工农业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与提高,将会起到越来越大的作 用。  兴凯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界湖  位于黑龙江省密山市东南部中苏两国边境上的兴凯湖,北部属中国,南 部属苏联,是我国最大的淡水界湖。  兴凯湖因火山喷发,地壳陷落而形成。由大兴凯湖和小兴凯湖组成。大 兴凯湖居南,小兴凯湖处北。南北两湖之间有 10 余米高的湖岗相隔,又有人 工开凿的河道相通。大兴凯湖面积 4380 平方公里,南北长 100 公里,东西宽60 余公里,周长 400 余公里,平均水深 3 米多,最深达 10 米。其中我国湖 面面积 1080 平方公里。小兴凯湖又名达布库湖,在我国境内。其湖面面积140 平方公里,东西长 34.5 公里,南北宽 4.5 公里,平均水深 1.8 米,最深3 米多。兴凯湖纳穆棱河等 9 条河流,经松阿察河、乌苏里江、黑龙江等河 流注入靼海峡。兴凯湖又名新开湖。我国唐朝勃海时代,兴凯湖西岸为东平府的沱洲,东岸为安远府的湄洲,故兴凯湖又有“湄沱湖”之称。兴凯湖辽阔巨泽,地 居北国,状如月琴,气势如海,故辽、金时代把它称为“北琴海”。清代始 称兴凯湖。兴凯湖系满语,意为水从高处往低流。兴凯湖原是我国的内湖, 十九世纪中叶,由于清朝政府的腐败,沙俄通过不平等的中俄《瑷珲条约》 和《北京条约》,霸占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 100 多平方公里的中国 领土,兴凯湖遂成为界湖。兴凯湖水产资源丰富,盛产白鱼、鲤鱼、红尾鱼、鳊花、鳌花及湖虾,尤以白鱼驰名。兴凯湖白鱼,色白如玉,体重多在 5 至 10 斤之间,肉质细嫩, 鲜美异常,是我国四大名鱼之一,自古为贡品,如今也是国宴上的佳肴。除 大兴凯湖是天然渔场外,小兴凯湖已成为黑龙江省大兴水产养殖基地。兴凯湖的水利资源也很丰富,不仅可以灌溉,而且还可以防洪、排涝。兴凯湖周围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重要产粮区。 兴凯湖气势磅礴,湖边无际,淼淼茫茫。湖岸全沙镶边,绿树成荫,自然景色粗旷迷人,夏季气候凉爽,已成为游览和避暑胜地。为了保护这里的自然环境,近年已在湖区设立自然保护区。镜泊湖是我国最大的火山堰塞湖  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县南部的镜泊湖,是我国最大的火山堰塞湖,也是世 界上少有的高山湖泊之一。约 1 万年以前的更新世中晚期,因火山爆发,火 山熔岩堰塞牡丹江河床而形成。  镜泊湖东部是老爷岭,西边是张广才岭,湖面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延伸, 宛如一串灿丽的明珠酒落在万绿丛中。湖面海拔 350 米,湖长 45 公里,最宽 处为 9 公里,最窄处为 300 米,面积 90 平方公里。湖水南浅北深,最深处达62 米。  镜泊湖在唐代称忽汗海,明清时称毕尔腾湖,清末始称镜泊湖。相传, 很久以前,这一带的湖区有一个妖魔,兴风掀浪,无恶不作,渔民不能下湖 捕鱼,生计无着。消息传到天庭,西王母娘娘闻讯后,把她的平波宝镜从天 庭扔到湖中,以驱妖和镇风压浪。西王母娘娘怕她的平波宝镜日久被邪恶妖 魔盗走,又委托老黑山看守宝镜。从此,湖区的人民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而老黑山以它高峻伟岸的身躯,居高望远,至今仍矗立在湖边看湖护镜。镜 泊湖一名,便由此传说而得名。  “山上平湖水上山,北国风光胜江南”。镜泊湖以其天然无饰的自然美 和北国独有的粗旷、宁静、幽雅的神韵著称。四周群山迤逦,原始森林苍郁, 水碧山青,湖光山色,浑然一体。在宽阔清平如镜的湖面上,有大孤山、小 孤山、道士山如翡翠镶嵌;湖边城墙砬子古朴庄严,怪石峥嵘;白石砬子似 刀削剑刻,临湖依山,纯洁如玉;老鸹砬子形如凌空欲起的飞鸟;珍珠门两 山对峙,腰锁长湖,玲珑如塑,巧夺天工;镜泊湖最北部的吊水楼瀑布,落差 12 米,涛声雷动,水雾蒸腾,彩虹迭起,极为壮观。这些天姿美色形成了著名的镜泊湖八景。  镜泊湖西北 70 公里处,有 10 个火山口。在火山口悬崖峭壁上,生长着 挺拔的松树和葳蕤的乔木,郁郁葱葱,形成罕见的火山口森林。在火山口森林 13 公里处,有世界少见的地下熔岩洞,洞内景色奇异,绮丽多姿。  镜泊湖水产资源丰富,有鳌花鱼、哲罗鱼、大白鱼等,犹以红尾鱼肉质 洁白细嫩清香驰名,自古即列为贡品。近年,镜泊湖畔兴建了多座形态各异的疗养院、休养所,还建有别具一格的宾馆、招待所,现在国家已将镜泊湖辟为风景游览区,并在这里建立了 以保护自然风景、原始森林、火山口森林、水产资源等为对象的自然保护区。 这里夏季凉爽,是避暑的胜地。洪泽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悬湖  位于江苏省西部的洪泽湖,平均水位时面积 1805 平方公里,是我国五大 淡水湖之一,属于淮河下游拦洪蓄水平原型湖泊。该湖平均水深 1.4 米,湖 底一般高程 10~11 米,高于东侧平原 5~9 米。湖水全凭南北长 67 公里多的 大堤屏障,素有“悬湖”之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悬湖”。  秦汉以来,今洪泽湖地区为淮河干流流经,右岸有富陵、万家、泥墩诸 湖。东汉永平年间(公元 58~75 年),湖面渐次扩大,水浸富陵县。建安 5 年(公元 200 年),陈登筑堰防淮水东侵,史称“汉堰”魏晋之际,淮河右 岸又筑白水、破釜塘溉田。大业中(公元 605~618 年)隋炀帝杨广游幸江都, 道出破釜塘,适逢久旱遇雨,淮河溢注,因名洪泽浦。“洪泽”之名始于此。 唐大历三年(公元 768 年)又筑唐堰蓄水,与汉堰相接,成为洪泽湖大堤雏 形,水面扩大后,洪泽浦遂名“洪泽湖”。自宋建炎二年(公元 1128 年)黄 河南侵夺淮,下游河道日见淤高,淮河下游终至不能行洪,干、支流来水蓄 积其中,形成巨浸。明、清两代屡次加筑大堤,终于使洪泽湖成为著名的悬 湖。解放后,大堤又得到多次培修,形成今日南起旴眙县张大庄、北止淮阴 县码头镇的洪泽湖大堤,有效地保障着里下河平原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 产的安全。洪泽湖承受着淮河流域中 15.8 万平方公里面积的汇水。每年 6 月湖水开始上涨,7~9 月为汛期。汛期水位高达 16 米,水深 5 米,水面积扩大到 2600 平方公里,蓄水量相应增加到 130 亿立方米。出湖之水经三河和苏北灌溉总 渠、淮沭新河等入江、入海。汛期过后,闭闸蓄水,水位控制在 12.5 米以内。 湖区年平均温度 15.3℃,l 月平均温度 2.0℃,7 月平均温度 28.l℃,年降 水量 950 毫米左右,历年 1~2 月湖面冰封 10~20 天,冰厚 2~10 厘米;特 大寒潮时沿岸冰厚可达 10~25 厘米。湖面呈不规则形状,南北最大长度 60 公里,东西最大宽度 58 公里。环湖为洪泽、淮阴、泗阳、泗洪和盱眙五县,湖面分属周围各县。  洪泽湖水呈绿黄色,透明度 0.2~0.5 米,属重碳酸盐类钙组Ⅰ型水。湖 中水产资源丰富,有 80 多种鱼类,以梅鲚、银鱼、青鱼、鲤鱼、鲢鱼等为主, 盛产毛虾、螃蟹。湖面浅水湖滩盛产芦苇、薄草、芡实、莲、藕、菱角等。 湖区风景优美,景色秀丽,乘舟观赏,别有风趣。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  鄱阳湖,曾称彭蠡、彭泽、彭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 最大的淡水湖。  鄱阳湖是我国著名的湖泊,面积 3583 平方公里,到雨季的洪水季毛,湖 面可达 5000 平方公里,集水面积约有 16.l 万平方公里,湖面海拔 21 米,平 均水深 6.9 米,最深可达 16 米。江西省境内之赣江、抚河、信江、饶河(即 鄱江)、修水五大干流,从东、南、西穿越丘陵中众多的盆地注入鄱阳湖。 它对鄱阳湖水系起着蓄洪、滞洪的作用。湖水又经过湖口输入我国最大的江 河长江。鄱阳湖对长江之水又有吞吐的双重作用,它每年注入长江的水量约 占长江干流大通站年水量的五分之一。当长江到洪水季节时,它又能容纳一 部分长江洪水,减轻长江洪水的压力,对长江中下游水情起着重要的调节作 用。  鄱阳湖自然景色优美,碧波千层,浩瀚万顷,水天相连,一片汪洋不见, 颇具江南水乡之特色,又是各种候鸟越冬的栖息地。每年到十月下旬至翌年 四月中旬,各种候鸟从苏联、蒙古及我国黑龙江等地,不远万里飞来鄱阳湖 越冬。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冬天来这里越冬的候鸟多达 150 多种,10 万余 只。其中世界珍禽就有 10 多种,达 9 千多只。尤其面临绝灭的白鹤,据悉伊 朗只有 10 多只,印度有 40 多只,而在鄱阳湖却发现世界著名的白鹤群 1400 多只,还有属国家一类保护的白鹳、黑鹳、白头鹤、丹顶鹤、中华秋沙鸭、 白枕鹤、加拿大鹤等,属国家二类保护的鸳鸯、天鹅、白琵鹭,属国家三类 保护的灰鹤、大鸨等珍稀禽,形成湖面满天候鸟,遮天蔽日穿梭般的壮观景 象,吸引了国内外大批游客和科学考察者络绎不绝来此观光和考察。国际鹤 类基金会考察团观后说:“在这里发现了一个世界上最大的金库”。为了保 护这些珍稀动物,江西省人民政府已将吴城镇周围 224 平方公里,33.6 万亩 范围,划为江西省鄱阳湖候鸟保护区。为使国内外旅游者观赏方便,在此兴 建了考究的中外宾客招待所、标本室、瞭望台及科研机构大楼等设施,成为 保护野生珍禽和进行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鄱阳湖地处鄱阳湖平原,又处我国亚热地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盛产稻米,是我国粮食生产的基地之一。湖内水产资源丰富,有鱼、 虾、螺、蚌等各种水生生物,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就有 10 多种,年产达 5 千万斤以上。盛产银鱼、鳜鱼和虾,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鄱阳湖又是江西省水运交通枢纽,赣江、抚河、饶河、修水、信江等航道,汇于鄱阳湖,由鄱阳湖通达长江,东可抵上海出海,西可通武汉、重庆 等地。同时,鄱阳湖对江西省的农田灌溉等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扎陵湖、鄂陵湖是我国黄河流域最大的天然淡水湖  位于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玛多县城 60 余公里的扎陵湖和鄂陵湖,是我国黄 河流域最大的天然淡水湖。  扎陵湖居西,鄂陵湖居东,两湖直线距离约 10 公里,湖面高差约 20 米, 中间的巴彦朗玛山将它们相连,如同一对同胞姐妹,人们形象地称他们为“双 生湖”或“姊妹湖”。原来,在地质年代的上新世末,青藏高原在一次大规 模的隆起中,巴颜喀拉山与布尔汗布达山之间,形成相对陷落的宽谷湖盆, 扎陵湖和鄂陵湖是一个连在一起的大湖,湖面西达星宿海,东连星星海。进 入晚更新世后,在东西有差异的沉降运动中,统一的大湖逐渐退缩,分离成 两个中间有河道相连的湖泊。在汉文史籍上,两湖的名称早在 1300 多年前就 有记载。《旧唐书》称为“柏海”,是指扎陵湖。《元史》上记载,河源有 “二巨泽,名阿刺脑儿”。“阿刺脑儿”是蒙古语的音译,意为“花海子”。1315 年成书的元朝潘昂霄的《河源志》,最早出现了“鄂楞”(即鄂陵)这 一名称。清代曾多次探查河源,1704 年康熙命拉锡、舒兰穷河源,在他们进 呈的报告中,出现了“扎陵”、“鄂陵”的称谓。乾隆二十六年(公元 1761 年),齐召南编写的《水道提纲》将两湖又称为“查灵海”、“鄂灵海”。 这只不过是音译上的用字的不同。“扎陵”、“鄂陵”都是藏语,分别意为 “白色的长湖”和“蓝色的长湖”。皆以水色、形态命名。两湖海拔高度 4300 米左右。扎陵湖平均水深 8 米左右,最深 13.1 米,面积 542 平方公里,蓄水量约为 40 亿立方米;鄂陵湖平均水深 20 米左右, 最深 30.7 米,面积 608 平方公里,蓄水量约为 120 亿立方米,它们丰富的水 量,可以用于发电和灌溉草原。巨大的湖盆,可以作为调节下游水量和南水 北调的天然蓄水库。两湖中的小岛,是鸟类翔集的天堂,每年四月初春,一 群群斑头雁、棕头鸥、鱼鸥、鸬鹚等候鸟,从遥远的我国南方和南亚次大陆 飞到两湖中的小岛上,营巢产蛋,繁育后代。到十月深秋,又纷纷结伴南飞。 湖滨的沼泽地带,还栖息着青藏高原特有的珍禽——黑颈鹤。两湖还盛产花 斑裸鲤、扁咽齿鱼、黄河裸鲤、骨唇黄河鱼、厚唇重唇鱼等鱼类,储量极丰。 两湖地区不仅是我国古代游牧民族的放牧之地,而且是我国历史上内地 通往西藏的交通大道。唐贞观十五年(公元 641 年),唐朝与吐蕃联姻,文 成公主远嫁西藏。藏王松赞干布“率其部到柏海亲迎于河源,举行了十分隆 重的迎亲仪式。合卺后,松赞干布便陪着文成公主从扎陵出发,逆黄河源头 而上,越过巴颜喀拉山,渡过通天河,迤逦西行入藏,至今留下美好的佳话。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  青海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四周为大通山、日月山、青海南山所环抱,东 距省会西宁市 130 公里。湖面海拔 3195 米,东西长 106 公里,南北宽 63 公 里,面积 4583 平方公里,平均水深 18.6 米,最深处达 28.7 米。矿化度为12.5~13.2 克/升,盐度 12.5 克/升。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 青海湖系断层陷落所成,成湖约于第四纪的早——中更新世。成湖初期是一个烟波浩渺的外流淡水湖,后由于新构造运动,湖的周围强烈隆起,湖 水外泄“咽喉堵塞”,逐成内陆湖。到了近代,由于气候变化,给水量逐年 减少,年降水量和入湖河流的总径流量共 40.34 亿立方米,而年蒸发量达70.76 亿立方米,入不敷出,导致湖面逐年下降,含盐量和矿化度不断增加。 据推算,再过 100 年左右,湖面将收缩到 3500 平方公里,届时的湖水的供给 和蒸发将达到平衡,湖面才能停止缩减。
青海湖历史悠久,有过多种称谓。《汉书·地理志》称:金城郡临羌塞 外有仙海。即今青海湖。两汉、魏、晋时,又名鲜水海、西海、卑禾羌海、 海,北魏以后通称青海。青海湖名称是近代才开始的,解放后才普遍应用。 青海湖在蒙藏文史料中也多有记载,藏语称之为“错温波”,蒙古语称之为 “库库诺尔”,皆为“青色的湖”之意,都是赞美青海湖的水色而命名的。 汉唐以来,青海湖一带是历史上古羌族、吐谷浑、吐蕃等少数民族的游 牧地区,又是“唐蕃古道”和“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之地。因而在湖区周 围留下了不少历史遗迹。湖东北岸今海晏县三角城,是汉代王莽设立西海郡 城的故址;湖西北岸 15 里的共和县石乃亥乡,有吐谷浑的国都伏俟城遗址; 湖东南 40 公里处有唐文成公主进藏时行馆所在地,后世称公主佛堂;湖中今 海心山上,有唐天宝七年(公元 784 年)哥舒翰所建神威城,后改名应龙城 遗址。湖西北部的鸟岛,面积不足 1 平方公里,栖息着 10 万之众 30 余种鸟类,每年春夏季节,中外游人不断,为我国八大鸟类保护区之首。  湖中水产资源丰富,盛产裸鲤,俗称湟鱼,肉质肥嫩,味道鲜美,营养 丰富。湖滨地势辽阔,平坦,土地肥沃,宜牧宜农,湖北岸有省属青海湖农 场,三角城种羊场,湖南岸有青海湖鱼场。青海湖是我国西北部游览胜地,也是盛夏避暑好地方。这里交通便利,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分别穿过湖的南北两岸,青康干线公路经过湖的东南 侧。察尔汗盐湖蕴藏着我国最大的盐矿  察尔汗盐湖,又名察尔汗盐池。位于柴达木盆地中部,格尔木市北 60 公里。湖区包括察尔汗干盐湖(干盐滩)和一系列水湖,东西长 168 公里, 南北宽 20~40 公里,总面积 5856 平方公里,等于杭州西湖的 100 多倍,相 当新加坡那么大。它是世界上首次发现的陆相钾盐矿床,也是我国目前发现 的蕴藏量最大的钾镁盐矿,为世界所瞩目。其形成时代,为第四纪上更新世 至现代。  在这个无机盐宝库里,蕴藏的盐矿有 30 多米厚,最厚处达 60 余米。据 初步勘测计算,已探明的储量就有氧化钾 2.08 亿多万吨,氧化镁 19.4 亿多 万吨,氧化钠 533.4 亿多万吨,还伴生有碘、锂、磷、硼等 20 多种元素。其 中氧化钠的储量可供全世界人口食用 2000 年。  1979 年初,公路工程局在盐湖北缘的盐溶区筑路时,仅在 1.3 公里的路 基周围,就发现了 1200 多个盐溶洞,形似倒置的喇叭,大小深浅不一。里面 布满白、橙、褐、绿、黄等五光十色的结晶,一簇簇,一串串,倒挂在洞顶 和洞壁上,形态各异,玲拢巧微,堪与桂林的卡斯特溶洞和宜兴的善卷、张 公、灵谷三洞相媲美。盐湖的“海市蜃楼”更是一大奇观,每当清晨太阳照 在湖面上,或天气晴朗的午间,或夕阳落山之时,透过濛濛薄雾,经常在远 处出现露出水面的岛屿,随波逐流的扁舟,桅杆耸立的港口,繁华的市镇, 高耸入云的大厦,草原上的畜群等等,隐隐绰绰,十分壮观。驰名中外的两 座公路、铁路“万丈盐桥”,就跨在这座盐湖上,路面、路基皆用盐铺筑, 这在中国和世界交通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为青海著名旅游地之一。  青海湖鸟岛是我国最著名的候鸟乐园  青海湖鸟岛,又名蛋岛或小西山。位于青海湖西北角,布哈河入湖口附 近,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泉吉乡境内。长约 500 米,宽约 150 米,面积不足 1 平方公里,高出水面 7.6 米。近年来,由于湖水蒸发量大于供给量,湖 面逐年下降,岛的两部已与陆地相连,实际上已成为一个半岛,汽车可直接 进入岛内。为了拯救即将消失的鸟岛,1983 年青海省人民政府拔出专款,建 造人工环岛湖,并修建了暗道、地堡和瞭望台等设施,以保护鸟岛,并便于 观赏。  每年四、五月春暖花开季节,各类水禽从东南亚、印度、巴基斯坦、尼 泊尔以及我国南方等地,成群结队飞来岛上筑巢栖息,生儿育女,繁衍后代,到 9 月底 10 月初,又成群结队飞回南方越冬。鸟的种类有斑头雁、棕头鸥、 鱼鸥、秋沙鸥、赤麻鸭、鸬鹚、天鹅等近 30 余种,数量达 10 万余只。据 1977 年鸟岛管理站对 4 种主要繁殖鸟斑头雁、棕头鸥、鱼鸥和鸬鹚的统计,平均 每亩巢区就住着 1000 只大鸟,这样的密度举世罕见。每当初夏季节,鸟巢密 布,鸟蛋遍地,各类水禽翱翔翻飞,铺天盖地,万鸟齐鸣,声扬数里,蔚为 壮观,其中斑头雁是青藏高原特有的鸟类,十分珍贵。青海湖鸟岛是我国八大鸟类保护区之一,名列榜首。它不仅是旅游胜地,也是生物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博物馆,每年有大批的中外观光旅游者来 此观瞻。艾丁湖是我国最低的湖泊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吐鲁番盆地南部的艾丁湖,湖面低于海平面154 米,湖底最低处,低于海平面达 283 米,是我国最低的湖泊。艾丁湖在 世界上仅高于中东的死海和列里海,为世界第三最低的湖泊。  “艾丁湖”一名,是维吾尔语的汉语译名,意为“月亮湖”,是以其形 状命名的。湖水主要源自吐鲁番盆地北部博格达山的河水及阿拉沟(河), 山前平原的坎儿井水,也从地下补给艾丁湖。  艾丁湖的面积一年四季都在变化,很难准确测定。根据实地考察,东西 长约 50 公里,南北宽 5 至 7 公里,积水面积约为 35 平方公里,湖水极浅, 平均不到 0.8 米。由于湖水常年被日光照射蒸发,湖水矿化度极高,在夏季 测定,高达 210 克/升,是一个咸水湖。湖面大部分已变成盐层,其主要原因 是干旱气候条件下强度浓缩的结果。  艾丁湖蕴藏着天然的丰富盐矿和芒硝,国家在此兴办了盐场和化工厂, 对艾丁湖初步进行了开发利用。湖水析出的盐,色泽洁白,含氯化钠的百分 数很高,是优质盐。湖周的芒硝带也已开采。它的开发利用对新疆乃至我国 大西北的化学工业、玻璃工业、造纸等工业将会起到促进作用。  西湖是我国同名最多的湖泊  全国的湖泊星罗棋布,名称繁多,但从同名的湖泊来说,以“西湖”一 名命名湖泊最多。据初略统计,在全国范围内就有 38 个之多。其中浙江就有9 个,湖南、广东、四川各 4 个,福建、江西各 3 个,河北 2 个,湖北、河 南、山东、安徽、内蒙古、广西、云南、陕西、甘肃各 1 个。但就其规模之 大、风景之优美还要算浙江省杭州市西湖。  杭州西湖,山青水秀,波平如镜,花木繁茂,峰岩洞壑,尤其在风景如 画之中,巧插楼台亭榭和泉池溪涧,是全国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其所以称 西湖,是因湖置于杭州城西,故名西湖。又因汉代传说中湖内曾出现金牛, 故有金牛湖之称。还因湖处线塘,故又有线塘湖之称。北宋大诗人苏东坡把 西湖誉为古代美人西施,因而又有“西子湖”的雅称。  西湖之美,不仅表现在自然风光之荟萃,而且还因为它是一个具有 2000 多年历史和文化的胜地。西湖风光处处美,主要风景点有 40 多处,重点文物 古迹有 30 余处,最驰名的要数“西湖十景”。这十景是:三潭印月、苏堤春 晓、平湖秋月、花港观鱼、断桥残雪、双峰插云、雷峰夕照、柳浪闻莺、南 屏晚钟、曲院风荷。到此游览,心旷神怡,留恋忘返。  钱塘江潮是我国最雄伟壮观的涌潮  钱塘江位于浙江省西北部,是省内最驰名河流。因在乍浦以上河床较高, 致海潮倒灌,形成了气势磅礴的被誉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潮。每年农历八 月十八日前后,为观潮的最佳时候。在杭州湾的澉浦附近,潮差竟达 8—9.1 米。极目远望,江面出现一条白色的锁链,宛如千军万马集聚奔腾而来,蔚 为壮观。古书云:“浙河之水,涛山浪屋,雷击霆抨,有吞天汲日之势”。 这种犹如战争风云的壮观景象,俗传是春秋末伍子胥被吴王夫差“赐刽自 裁”,抛尸钱江,九年后越王灭了吴国,伍子胥乘素车白马,站潮头之上, 向吴王报屈死之仇,怒吼奔腾,故有此胜态。  钱江潮,即海宁潮,早在公元一世纪,在王充的名著《论衡》中就有记 载。观潮之风,有史可考,最早盛于唐代。唐时众诗人在“樟楼驿”等地观 潮,留有不少千古名句,诸如“百里鸣雷震,闻弦暂辍弹。”、“惊涛来似 雪,一坐凛生寒。”(孟浩然)、“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 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作雪堆。”(刘禹锡)、“早潮才落晚潮来,一月 周流六十回,不独光阴朝复暮,杭州老去被潮催。”(白居易)、“钱塘郭 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徐凝)唐以后各代直至现在,观潮胜况, 有增无减,特别是自开放以来,大批外宾和中外旅游者前往观瞻,更胜当年, 热闹非凡。海宁市盐官镇系历史名城,自唐以来到抗日战争前为县治。因汉吴王濞在此设盐官;故名。这里不仅是得天独厚的观潮最佳处,而且还有着丰富的 人文景观。在镇大东门内有“海神庙”。俗称庙宫。清雍正八年始建。耗银 十万两。占地四十余亩。正殿五楹,陛四出,廊柱和七级台阶俱白玉石精琢, 四周有修廊,中为通道。殿前大门外广场上有汉白玉石狮、石坊、歌舞台等; 殿后有御碑亭,碑系清雍正、乾隆帝所赐;殿东有天后宫、斋厅、道院;殿 西为雷神殿,后有水仙阁及亭台池榭。建筑宏伟壮丽(部分已毁)。镇东门 外还有“占鳌塔”,亦称镇海塔。明万历四十年始建,塔高十五大,周九丈 六尺,六面七层,砖身木楼,可达七级之巅,围廊翼栏,飞檐垂铃。据载为 浙江沿海诸塔之最。塔东有“天风海涛亭”,曾名“三到亭”。民初始建, 水泥结构,周围铁栏,丹镌飞檐,雕梁画栋。亭额系著名书画家钱君匋所书。 塔西有“中山亭”,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来盐官观潮而建。亭额为著名书法家 沙孟海所书。镇西南有“安澜园”,旧称隅园。原为南宋安化郡王王沆之故 园。后易主更名为遂初园。历经多次扩建,有亭台楼阁三十余座,塘泉深邃, 卉木繁茂,誉称浙西园林之冠。故清乾隆六次南巡,四次驻跸于此,赐名安 澜园。今尚存荷花池与九曲桥遗迹。镇西门内周家兕有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 少年时代的住宅“王国维故居”。镇境堰瓦坝“陈阁老宅”,以“一门三阁 老,五部六尚书”盛传于世。从陈元龙拜相后,多次扩建成为宰相府第。今 存正路的轿厅、东偏房的祠堂、双清草堂、寝楼、筠香馆等。可谓海景与古 迹群集一地,互为映辉,更增添了游者的情趣。西藏自治区是我国湖泊最多的省区  西藏自治区的湖泊星罗棋布,是西藏自治区的重要自然景观之一。湖泊 在藏语中称为“错”。湖泊从种类上分为淡水湖、咸水湖、半淡半咸湖(即 同一个湖中的水一部分是淡水,外一部分为咸水)、盐湖等。根据水系的不 同特点,西藏的湖泊又分为外流湖和内陆湖两类。从湖泊的成因上分为构造 湖、冰川湖、堰塞湖。西藏的大多数大中型湖泊为构造湖。属于冰川控蚀或 河谷堵塞成因的。冰川湖和堰塞湖,多分布在高原的边缘地区。西藏自治区 的湖泊总面积为 24183 平方公里,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据统计, 西藏自治区有大小湖泊 1500 多个,而号称“千湖之省”的湖北省,只有湖泊1066 个。相比之下,西藏自治区名列榜首,为我国湖泊最多的省区。 西藏自治区不仅是我国还是世界上最高的湖群区。西藏自治区地处“世界屋脊”,在平均海拔
米的辽阔高原上,分布着数以千计的大小 湖泊,最高的森里错湖,海拔 5386 米。而座落在拉丁美洲玻利维亚和秘鲁交 界处的“的的喀喀湖”,海拔只 3812 米,曾号称世界最高湖,但与西藏自治 区的森里错湖相比却是望尘莫及的。  西藏自治区的湖泊,不仅是农田、牧场畜水灌溉的良好源泉,而且有的 湖中还盛产盐、芒硝、硼砂等重要矿物和鱼类。湖滨有辽阔的草原牧场,草 质优良,为天然的优良牧场。西藏自治区的湖群,地处世界最高的地区,似如“天湖”一般,象镶嵌在绿色地毯上的蓝宝石,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班公错是我国最高的国界湖班公错,又名错木昂拉仁波。位于东径 78°25′—79°56′,北纬 33°26′—33°58′之间,座落在西藏自治区西部。其形状系狭长形湖,两端 水面开阔,中部为河道型水体。班公错西端在克什米尔境内,东部在我国西 藏自治区日土县境内,海拔 4241 米,为我国海拔最高的国际界湖,也是世界 上最高的国界湖。  班公错,是汉字译写的藏语地名,意为草坪上面的湖。错木昂拉仁波, 是当地群众对班公错的别称,意为神鹅长湖。神鹅,是指湖中小岛及湖滨的 鸟类。当每年春暖花开,大地回春的时节,从印度洋吹来的暖流,使藏北开 始变暖,草木丛生。因御寒而飞离高原的班头雁、棕头鸥、黑颈鹤、鸬鹚、 秋沙鸭等 20 多种候鸟,便开始成群结队返回高原湖滨,筑巢建居,产卵孵蛋, 养育后代。每年的五、六月为鸟群的产蛋季节。湖中有一长约 300 米,宽约200 米的鸟山,遍布密密麻麻的鸟窝,形如卵石的鸟蛋遍地皆是,俯身随手 可得,当地把该岛誉为“蛋岛”。天气变冷的秋末冬初,成群结队的鸟群, 带领着羽毛丰满的儿女,全家迁往南洋寄居越冬,成为海外“游子”。来年 的阳春三月,百草萌芽,遵循着它们熟悉而遥远的翔程路线,复而飞回故乡, 年复一年地延续着??。班公错(湖),为断裂凹陷而成的构造湖。东西长 153 公里,南北宽 15公里,最窄处仅 40 米左右,面积 604 平方公里。在我国境内的长度为 110 公里,面积为 413 平方公里,平均水深 22 米,最深处达 41.3 米,湖的西部 为咸水,东部为淡水。新藏公路濒临湖东岸,驱车途径此地就可胜览水景湖色。碧蓝色的水面宽广迷人,遥看湖水又变成了一片白色,和隐隐的山麓相连,在湖滨的草原 上,成群的耗牛和绵羊??,再加上牧民帐篷的点缀,尤如一幅美丽的图画。 来此观赏的游人,赞不绝口,便拿起相机频频摄影留念,永怀祖国边陲的美 丽景观。玛旁雍错是我国最高的内陆淡水湖  玛旁雍错,位于东经 8l°22′—81°37′,北纬 30°34′—30°47′。 座落在西藏自治区西南部,普兰县境内,为佛教著名圣湖。玛旁雍错,为汉 字译音的藏语湖名,意为不败的碧玉湖。相传黑教徒与白教徒在这一地区激 烈争斗,结果黑教徒被白教徒击败,白教取胜,故名。玛旁雍错,海拔 4588 米,湖水面积 412 平方公里。平均水深 46 米,最大水深 8l.8 米,储水量达200 亿立方米。为我国海拔最高的内陆淡水湖。 玛旁雍错在构造上属冈底斯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的一个断陷盆地,原为外流湖,后因冈底斯山前洪水、冰水堆积,堵塞河谷,才演变成内陆湖。 玛旁雍错的湖水主要靠雪山、冰川融水及雨水补给为来源。玛旁雍错又属冰冻湖,但比临近的拉昂错结冰期较晚,解冰期较早。 玛旁雍错,被佛教徒奉为圣湖,不仅在国内闻名于世,而在笃信佛教的印度、尼泊尔等国也被尊誉为神圣的湖。虔诚的佛教徒认为,玛旁雍错之水 是圣水,为佛祖胜乐大尊赐给人类的甘露。在圣湖水中沐浴,不仅可洁净肌 体上的污垢,还可去除心灵上的烦恼。喝了湖里的水不但可以治病,还能延 年益寿。所以,到过圣湖的信徒,还要把圣水带回家乡,分送给未能前来圣 湖的街坊四邻、亲朋好友,让其分享甘露圣水。为满足虔诚信徒的信仰,湖 内沐浴又分为四处,东为莲花浴,西为去污浴,南为香甜浴,北为信仰浴。 若在每处都进行沐浴,既能消除各种罪过,又可得到不同的福德。故每年当 夏秋之季,国内外许多佛教信徒来此朝拜沐浴。自 1980 年我国对外开放以 来,印度、尼泊尔的香客来此络绎不断。在香客中既有国会议员,政府官员, 还有作家、记者、普通公民及各阶层人士。森里错是我国最高的外流淡水湖  森里错,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仲巴县驻地的西北方,冈底斯山中段 北麓。森里错为汉字译写藏语湖名。海拔 5386 米,为我国海拔最高的外流淡 水湖。  森里错面积 78 平方公里,湖水由北向南,流经来乌藏布,而后注入雅鲁 藏布江上游的当却藏布(马泉河)。  森里错湖滨周围系多年的冻土区。空气稀薄,气压低,缺氧气,使人感 到气喘,心跳加快,头晕目眩。湖区,又是一个天然牧场,放牧着牦牛、犏 牛、绵羊、马匹等耐寒牲畜。  郭扎错是我国最高的咸水淡水湖  郭扎错,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北部,日土县境内北部,昆仑山南麓。郭扎 错,为藏语地名,“错”,是湖的意思。郭扎错,海拔 5080 米,面积 244 平方公里,流域面积 2790 平方公里。湖北半部为淡水,南半部为咸水,在同 一个湖泊中有两种不同的水,实属罕见。为我国海拔最高的既有咸水,又有 淡水的混合湖。  郭扎错,地处昆仑山南麓的断裂带,有长距离的断层线崖,为构造湖。 湖北部有数十座 6000 米以上的冰川与雪山,有现代冰川发育,水源相对充 足。加之湖面海拔高,蒸发量相应减少,湖北半部的水有明显被冲淡的现象, 故形成北半部湖水的矿化度低,所以湖北半部为淡水。相反,湖的南半部水 源少,蒸发量大,矿化度高,故为咸水。  湖周是藏北羌塘高原极边远地区,也是待开发区,是野生动物出没的地 方。主要野生动物有被人们称为“高山之霸”的雪豹,有大型偶蹄动物、善 于攀登险峻石崖海拔 6600 多米的岩羊,有珍稀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藏羚羊,有 体格大、生命力强的野牦牛,它最能适应高原严寒的气候,是青藏高原特产 动物,为我国珍贵的大型兽类,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对象。还有善于奔跑、成 群结队、群居性强、并有观赏价值的藏野驴、盘羊、黄羊、熊以及狼等。郭 扎错地区也可称得上“世界最高天然动物园”,可与非洲中部的“野生动物 园”相媲美。  纳木错是我国最高的咸水湖  纳木错,曾称为纳木湖、朗错、朗木错;蒙古语曾称为腾格里湖、腾格 里海、腾格里池、腾格络里淖尔。位于东径 90°16′—91°03′,北纬 30°30′—30°55′之间,在西藏自治区北部,当雄县与班戈县境内。纳木错 系藏语地名,意为天湖。纳木错,海拔 4718 米,面积 1920 平方公里。从面 积上讲,是仅次于我国青海湖的第二大咸水湖,但从海拔高度上来说,又比 青海湖高。所以,纳木错为我国海拔最高的大咸水湖,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大 咸水湖。  纳木错地处西藏,怎么又有蒙古语的称谓呢?这要回顾一下历史,蒙古 和硕特部固始汗()与西藏五世达赖喇嘛()建立联 盟击败了对手,统一了西藏。为了友谊和酬功,五世达赖喇嘛让固始汗在藏 北选择草场,固始汗就选中了当雄县一带作为牧场。因此,固始汗的部份蒙 古族军民在此驻扎游牧。地名与人们的活动息息相关,蒙古族在这一带驻扎 生活,所以就用蒙古语命名地名,这就是藏语地名纳木错被蒙古语命名为腾 格里海等称说的原因。藏北地区至今还遗留有不少由蒙古语词命名地名。  纳木错,系第三纪喜马拉雅山运动拗陷而成,类属断陷构造湖。湖南侧 是雄伟高耸的念青唐古拉山,北侧为海拔 5000 米的高原。处于半湿润半干旱 过渡地带。纳木错的流域面积约为 10610 平方公里,湖水来源比较充沛,由 冰雪融水及流域降水补给。汇入纳木错的主要河流有昂曲、擦曲(又名测曲)、 波曲等。其中昂由最长,为 118 公里,流域面积为 1700 平方公里;擦曲的流 域面积最大,为 2350 平方公里,河长为 106 公里。昂曲,擦曲、波曲三条河 均位于纳木错的西南岸,流域面积占全湖总流域面积的 50%以上,是纳木错 水源的主要补给线。另外,纳木错是西藏北部地区所有大、中型内陆湖泊中 矿化度最低的湖泊之一。纳木错属冰冻湖,冬季结冰期间,人、畜可在湖边 结冰处通行。纳木错也是西藏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民间传说,天宫御膳中的琼浆玉液是纳木错的源泉。至今湖滨上的扎西寺香火不断,信徒们从四面八方前来 奉献贡果。每当藏历的羊年,数以千计的善男信女、香客,不惜长途涉来此 朝圣,顶礼膜拜,口中念念有词地背诵着经文,并手摇着经轮与转经筒,依 顺时针方向绕湖一周,举行着信徒特有的宗教仪式,以表自己虔诚的心愿。 纳木错中有 5 个小岛以及 5 个半岛。半岛上有由石灰岩构成的岩溶地貌, 多姿的石柱、峰林、溶洞等呈现在秀丽的自然景观之中。春夏季节岛上有成 群的天鹅、野鸭飞来栖息,生蛋孵雏,养育后代。湖滨有广阔的天然草原, 水草丰美,为全年均可放牧的优良牧场。牧民们饲养藏系绵羊、山羊、马匹、 牦牛、犏牛等。湖泊周围的原野上,常有野驴、野牦牛、黄羊、岩羊、狐狸、狼、熊等野生动物出没,犹如一个天然动物园,是一个良好的狩猎场地。错呐是我国最高的盐湖  错呐,曾称为错那、错呐错。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冈底斯山北麓,革 吉县亚热区驻地西北方。错呐,为汉字译音的藏语地名,意为黑色的湖。错 呐,座落在冈底斯山北坡断陷带,为构造盐湖,海拔 5l.45 米,面积 50 平方 公里,为我国海拔最高的盐湖。  错呐湖周围是一个天然的良好牧场,牧草丰美,牛羊肥壮。它的毛可供 人们御寒,皮可做衣服及其它物品,角、骨是工业原料,乳是高级食饮品, 肉是美食佳肴,混身都是宝。还有一奇闻,就是羊粪蛋的妙用。在街心公园 及绿地里施放羊粪,在我国其他省、自治区的省会或首府是绝对无有的,唯 独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才有这罕见事。羊粪是农业的重要土家肥之一。关心 拉萨的环卫绿化的人们,为让树木、花草生长的壮实,增强抵抗力,就地取 材的施放羊粪肥,这是西藏的“绝招”。不仅如此,羊粪在牧区还是牧民的 极好燃料,是日常生活中不可少的。你若有机会前往牧区,一眼就能见到数 百只成群的绵羊,如朵朵白云散布在草滩和湖滨。青青的草原,蓝蓝的湖水, 再加上白色的牧羊,会使人沉醉在诗情画意之中。  易贡错是我国最高的不结冰湖  易贡错,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念青唐古拉山东南麓,波密县境内。 易贡错,为汉字译音的藏语地名。意为心悦或美丽的湖。易贡错,湖面海拔2200 米左右,长 17 公里,宽 1.3 公里,湖周长 44 公里,最大水深约 25 米, 湖水面积 22 平方公里,流域面积 13534 平方公里,为淡水湖,冬季不结冰, 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冬季不结冰的湖泊。  易贡错,呈西北——东南走向的长形湖。为近期形成的堰寒湖。1900 年, 该地发生过特大泥石流,冲积物堵塞河谷,形成湖泊,后变成了易贡藏布下 游的过水湖。湖水南流注入雅鲁藏布江。易贡错又是流动性很大的湖泊,其 水源主要靠易贡藏布和勒曲藏布两条河补给。这一地区分布着许多冰川、积 雪,给河湖带来了充足的融水,加之这一地区降水丰富,使易贡错出现汛期, 尤其 7 月是年内气温最高的时期,冰川雪山的融水与降雨相加,使湖泊水位 剧增。每年的 11 月份为枯水期。由于易贡错湖水有充足的河水补给源,又是 一个外流湖,矿化度很低,所以易贡错又是一个淡水湖。易贡错的湖水冬季 所以不结冰,是由于受易贡藏布的流程和汇水时间长,冬季流水最低水温高 于冰点所致。按一般情况来说,青藏高原的隆冬季节,狂风大作,冰雪纷飞, 滴水成冰,绝大多数江河湖泊结冰坚实,不仅人畜可以往返经过,甚至载重 卡车也是畅行无阻,但与青海省省会西宁市海拔高度相近的易贡错却不然。 尽管冬季的西宁在摄氏零下 26.6 度,已是冰的世界,户外银装素裹,寒风袭 人,而易贡错水波荡漾,湖边绿郁葱葱,竟无冬季气氛。座落在海拔 2000 多米的易贡错为什么有这般情景呢?除了上面讲的原因外,是由这里特殊的 地理环境所决定的。这里的气候是来自印度洋暖湿气流,顺雅鲁藏布江河谷 北进而形成的。易贡错处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北侧的第一个大河谷上游, 由南向北来的暖流沿河谷通道直抵易贡错地带,成为印度洋暖温气流的受益 地区之一。到了夏季的易贡错更是艳丽,远处的冰川雪山及近处的松柏树林 的身影,倒映在静波的湖泊中,岸边上的花草正在百花争艳,从南方群集而 来的百鸟正在翩翩起舞地齐鸣欢歌,真是一派鸟语花香的境地,使人心旷神 怡。这里还盛产麝香、灵芝及既是珍贵良药又是山珍佳肴的猴头,真是一个 具有地方特色的游览地。  官井洋是我国仅存的大黄鱼繁殖场  福建省东北部、三沙湾东南侧有个官井洋,据《福宁府志》记载:因洋 中有淡泉涌出而得名,它是我国目前仅存的大黄鱼繁殖场。  官井洋海域东西长约 11 公里,南北宽约 9 公里。面积约 100 平方公里。 水深多超过 20 米,最深处达 77 米,底质为泥沙、石,水温、盐度适宜,饵 料丰富,是大黄鱼繁殖、生长的优良场所。  每年春夏之交,大黄鱼回游集此产卵,五、六月间,渔汛季节来临,各 地渔船云集。1980 年起采取定期禁捕,设观察站及大黄鱼培殖中心。1985 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官井洋大黄鱼繁殖保护区,其范围跨宁德、 福安、霞浦、连江、罗源等县、市海域,面积约 280 平方公里。  千年水塘欧冶池  欧冶池在福建省福州市区北部,鼓屏路东,今福建省人民银行内。相传 春秋时期,著名冶炼家欧冶子铸剑于此,故名。一口水塘能够保存二、三千 年之久,在全国实属罕见。  据宋朝梁克家《三山志》记载:唐元和中(公元 806—820 年),有僧人 惟斡浚池,得铜剑、刀环数枚,送武库。当时,冶灶犹在竹林间。  古时,欧冶池面积宽数里,池畔有冶山、利泽庙、剑池院、五龙堂、欧 冶亭等。宋知州黄裳罗诗说:“唯有越山池尚在,夜来明月古犹今。”明张 时彻《剑池燕集》诗中也说:“岩畔紫芝开几许,与君今夜泛瀛州。”  现在,欧冶池的面积仅存数亩,1983 年重竣,并恢复欧冶亭等部分古迹。 欧冶子是传说中的人物,他有否在此铸剑,史书没有可靠的记载。但从唐代 疏竣欧冶池出土的铜剑、刀环等古兵器看来,说明它确是铜器时代冶铸的遗 址。当然也有可能在欧冶子之前,闽越族人民就在此铸剑了。  西禅寺玉佛楼是我国最大玉佛的圣地  福建省福州西禅寺玉佛楼内供奉的两尊玉佛,是缅甸产的白玉雕琢的释 迦牟尼像。一为坐像,一为侧卧像,均用整块的美玉雕成,洁白无疵,细腻 润滑,法相庄严。座像高 2.95 米,重八吨;卧像屈身长 3.7 米,重十吨,右 手支颈,左臂直伸,表现释迦牟尼涅槃于婆罗树下的情景。玉佛楼也因此而 得名。这是我国最大玉佛的圣地。  玉佛楼在西福寺内东北隅,为双层楼阁,面阔五间,重檐九脊顶,杏黄 色琉璃瓦,红柱白栏杆,前后各有六根石柱。楼前有古荔五株,周围环植花 木,把玉佛楼衬托得更加庄严美观。每年有不少信徒前来拜福观瞻。  内蒙古草原是我国最大的草原  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草原广布的国家。在祖国的北部、西北部、西南 部以及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均有分布,而面积最大的草原就要数位于我 国北部的内蒙古草原。  内蒙古草原,东起大兴安岭山地草原地带,西至狼山、黄河后套,包括 内蒙古高原东部、中部及鄂尔多斯高原,面积约 13.2 亿亩,占全国天然草原 的四分之一。由于草原地处我国北部温带半干旱、干旱地区,在这种条件下 所形成的天然植被是草原植被,最西部的干旱地区则形成荒漠植被,因此, 草原植被和荒漠植被则是内蒙古草原最基本的地带性的植被类形。由东往西 由于水热自然条件明显的差异,形成了多种不同类型的草原植被。在自治区 最东部的低山丘陵区遍长着线叶菊、羊茅、针茅等牧草。在中部,锡林郭勒 高原地区遍长着大针茅、克氏针茅、羊草等牧草,这种针茅草原和羊草草原 在内蒙古地区分布最广。在阴山山地以南的温暖黄土丘陵区,遍生着本氏针 茅——百里香牧草。在草原西南部的乌兰察布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西部,由 于雨水减少和热量的增加,主要生长着耐干旱的小针茅、冷蒿等。由于内蒙 古自治区境内有着广阔的草原,分布着 400 多种牧草,草质又好,营养丰富, 还有 1000 多种其它植物资源,是我国著名的天然优良牧场,成为我国重要的 畜牧业基地。畜牧类种主要有牛、羊、马、绵羊、山羊及骆驼等,这里产的 三河牛、三河马、科尔沁草原红牛、乌珠穆沁牛、乌珠穆沁马及肥尾羊、乌 审马、西部地区的骆驼以及近年来培育成功的细毛羊,均为全国著名的优良 品种。内蒙古自治区每年向国家提供大量的耕役畜、肉畜、畜产品,为国家 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现在内蒙古自治区在“以牧为主,农牧林结合,全面发展”的方针指导下,大力发展以水草为中心的草原建设,在保护、发展和合理使用牧场,改 良及优化品种、防治畜疫、推广定居放牧、修棚建圈、开辟缺水草原、保持 草原生态系统平衡等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为今后内蒙古的草原发展、繁 荣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将为国家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羌塘高原是我国最高最大的天然牧场  羌塘高原,又称藏北高原,位于西藏自治区北部,在冈底斯山、昆仑山 及唐古拉山之间。为青藏高原的核心,属内流河区域。冰川作用及冰冻风化 作用强烈,多残余山岭及盆地,湖泊星罗棋布,以纳木错为最大。羌塘,曾 译写为章塘。系汉字译音的藏语地名。羌,为北面、北方、北部的意思,塘, 是滩、坝、原野意。连起来可解释为北部的草原。羌塘高原,由那曲地区西 部、北部及阿里地区的东部和北部组成,面积宽阔,山原莽莽,高度崛起, 东西长约 2400 公里,南北宽约 700 公里。平均海拔 4500 米左右,是我国最 高最大的天然牧场,也是世界上最高的畜牧业基地。  羌塘高原上放牧的主要牲畜为牦牛、藏系绵羊、马匹及犏牛。这些牲畜, 最能适应高原严寒、缺氧的环境。牧民的定居点和轮牧暂居点以及牧场的基 本建设和发展,也随着地势海拔的升高而升高,牧民的最高长期定居点,一 般在海拔 4500 米左右,夏季的暂居牧点,多在海拔 4900 米,短期驻扎的牧 点甚至有的设在海拔 5000 米以上。在夏秋两季,气候相对凉爽,牧草生长茂 盛,是牧区的黄金季节,也是各类牲畜抓瞟情的最好季节,凡在高山地带放 牧的牲畜,这时都要被驱赶到放牧最高的地方,一般海拔在 5500 米左右,个 别地段可达海拔 5800 米的高度,这是人类利用天然草场放牧,上限的最高 点。大大超过了印度在喜马拉雅山南坡海拔 5000 米的最高放牧点,至于南美 洲虽也有放牧在海拔 3500 米以上高山的牧场和雪线附近,但南美洲的雪线低 于西藏羌塘高原的雪线。所以藏北羌塘草原是世界上无与论比的最高天然牧 场。羌塘高原草原也是西藏畜牧业生产的主要基地,牲畜存栏数约占西藏自治区总存栏数的三分之一以上。牦牛,是牧区的主要畜力,跟大沙漠中骆驼 驮运称为“沙漠之舟”一样,人们称牦牛为“高原之舟”。游牧民搬迁驮运、 买食粮、卖畜产品靠牦牛驮运,供应百货等物资和近距离的坐骑也全靠牦 牛??,一头牦牛可负重 50—60 公斤,一天可行 20 公里。牦牛是牧民财富 之宝。羌塘高原的山与草滩相对高度不甚明显。有人称“远望是山,近看象滩”。在羌塘高原上旅行,心旷神怡,远望无边,草原上一没有树木,二没有密集 的村落和房屋,更没有喧闹的人群,而看到的却是绿色的草原,蓝色的湖泊, 白色的羊群,黑色的牦牛群与点缀在草原上的牧民居住的牛毛帐篷。羌塘高 原是我国平均人口极少的区域,有的地方还是有待开发的无人草原区。
成为本站VIP会员,
若未注册,请点击 成为本站会员.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电子书均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
                                   
蓝田玉PDF文档网致力于建设中国最大的PDF格式电子书的收集和下载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毫米转厘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