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走近一个的 内心,了解的的了解内心世界界(重点是…

班主任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3页¥3.005页免费1页免费2页¥3.001页¥0.501页¥0.501页¥0.5013页免费2页免费8页免费
班主任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怎么才能走进女孩人的内心世界_百度知道
怎么才能走进女孩人的内心世界
,很可爱。!!?》?
才能让她喜欢我?她是个乖乖女;。。
但是我和她没有共同语言怎么才能走进女孩子的内心世界!!
我怎么做&#47!
怎么才能和她有共同语言!
提问者采纳
,我再告诉你!绝对有用.!!.你加我的q
提问者评价
希望有用把!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9条回答
还有为了增进你们之间的关系更为了增加她对你的好感,真心的为她付出她是可以感觉的到的,建立你们之间的共同语言!让她感觉到你是个细心的人……(慢慢你就会自然的知道她想要什么了)加油、想要的是什么,去了解她在乎的是什么,只要你用心的去了解她其实要走进女生的心里并不难!,这样她需要的时候可以给她个小惊喜,那么就请你将她喜欢的一些小东西之类的在跟她在一起的时候身上带一点!你说你和她没有共同语言那么就去了解她喜欢的东西
知人知面不知心 别说你喜欢的女孩子 想走进任何一个人的内心世界都不是很容易的 你现在所要做的就是 搞清楚她喜欢什么 不喜欢什么 投其所好 哄她 呵护她 恩 恩~ 理解万岁
参考资料:
偶只说实话~
时间会证明一切时间也会改变一切找时间多和她在一起就会了解她在想什么了就会有很多共同的话题了,加油楼主!
她做什么你就跟着做什么,如果她不喜欢说话,你也别多话,如果她静静的坐着,你就坐在她身边,看着她,直到把她看乐,然后试着了解她,看看她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渐渐的你们就会有共同语言了。
首先,关心;然后,和蔼;再然后,多交流,主动出击,把握时机,煮成熟饭,就是胜利。
主动关心她就好了。
你应该改变自己-等到女孩-还愿自己-改变她人!!!!学着谦让,疼爱!!!就行了!!!
我也着急这个问题啊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神圣之羽翼
神圣之羽翼为《我想变得不一样...》写的书评
已读并评分
用图画代替文字
《我想变得不一样:用图画表达情感的孩子》就是三位韩国绘画与美术教育学专家合作办学的经验结晶,通过对几十个儿童的绘画描述,让家长得以掌握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技巧,真正了解了孩子的喜怒哀乐,尽量贴近他们的意愿去教育,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韩)潘镜兰,(韩)李东烨,(韩)李如妍 著,千太阳 译
译林出版社
开启与生俱来的天赋 培养创意非凡的宝宝 本书的重点不在如何提高孩子的美术表现能力上,而是教家长如何在展开美术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孩子形成自己的独特个性,拥抱充满创意的生活。 10年的教学经验和心得凝聚而成 课堂场景真实再现,内容更直观、操作更方便 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提供相应的教育方法 同类书比较 《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 《幸福孩子从画画开始》 《儿童绘画成功施教方法》怎样走进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怎样走进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20
给一点关心、多出去游玩、呵呵,在女生需要你的时候要马上出现,要把委屈藏在心里,不要让她发现。要在她感到孤单时给她一点安慰,要提前想到她会想到的,要了解她的心思,要懂得读她的眼神,有时候,一个眼神要比言语会更让人感到温馨。 加油吧,,这是曾经一个我深爱的人给我的感觉,所以,我告诉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工作条件不允许(距离)呢?
一般,异地恋是比较稳重,深厚的感情。因为维持异地恋需要忍受更多,当然,也会收获更多。   异地恋的十二字诀  勇气  异地恋,首先需要的是勇气,一种敢于挑战现实的勇气,一种能够承担任何风险的勇气,一种能够坦然面对失败的勇气。要明白,现实是一股强大而又无形的力量,我们都无法预计将要发生的情况,但可以拿出勇气来与这股力量抗衡,我们也可以拿出勇气来接受失败的结果。  忠诚  在异地没有恋人的相伴很容易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孤独,而这种孤独会勾起内心的渴望以及欲念。也只有绝对的忠诚才能抵挡住来自花花世界的诱惑。忠诚不是“傻”,它是对感情的尊重和对自己的尊重;忠诚不是“痴”,它是一种高尚人格的提炼;忠诚不是“呆”,它是一种道德和一种责任。  信任  异地恋给了对方一种遐想的空间,同时也会让对方产生一种不安全感,并引起对对方的胡乱猜疑,而爱情往往在这些猜疑中慢慢地被消溶殆尽。因此,信任是情人之间互相尊重平等关系的体现,建立信任的桥梁是巩固异地恋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而缺乏信任的爱情只会在彼此猜疑中变得不堪一击。  理解  理解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没有信任就无从去理解,不要因为一方工作的繁忙或者其他事情的缠绕没有及时联系而大发雷霆,要知道,现实的压力不会让大家轻松过活,所以要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学会理解对方,并体谅对方的辛苦,在精神上做彼此的支柱。这样,理解也会成为两人感情升温的调节器。  沟通  异地恋除了时空带来的距离,心理上的距离也不能忽视,沟通是维持感情并拉近距离的最好方式。不当的沟通可以让距离变成一种障碍,而适当的沟通则可以让距离变成一种动力,所以沟通既是门艺术,也是门学问。  目标  异地恋应该锁定一个目标,而不应该自生自灭,其实异地恋最终的目标就是创造相同生活的条件,因为相爱的人终不能生活在美丽却遥不可及的两个环境里,并蒂的莲花终是要生长在同一片泥土里,既然相爱就要相守。不论如何,都应该全力争取。   异地恋的原则与经验  No.1异地恋不适合那种在表达自己热烈的情感时,缺乏所必需的文字功底的人。  No.2只想获得身体感觉的男性最好不要涉及,欲望更容易摧毁异地恋。  No.3异地恋需要更多的经济投入: 长途电话上网费用、见面时路途上的花费等。  No.4这是最关键的:男的最好有经验,会哄女的,用语言使她感受到环抱她的融融爱意思。  No.5互相的条件不要差太远,否则没有足够的交流来消除不稳定感。  No.6男的一定要有信心,女的一定要有耐心。  No.7异地恋中,彼此不要谈权利,因为你爱她,你对她只有义务;困为你爱她,你对他只有包容。  首先,本守则仅针对于认真对待感情的男男女女,对于豪放女和花花公子,请大家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  总则 :异地恋意味着相思之苦,意味着无限的牵挂和 等待,还要对她寄予莫大的信任和对这份爱情的信仰。所以不相信爱情的人不要选择 ,爱的不深的人不要选择,意志薄弱的人不要选择 ,现代前卫在性的问题上已解放的人不要选择 ,剩下的为数不多的相信爱情 ,爱的很深,传统而又意志坚人 ,下面是异地恋的  一些建议:  第一条:好好利用手机的短消息功能,在不影响他工作和学习的前提下没事就发一条,一来表示你想到了他,二来他立刻就能感到你的存在。即使这时他有什么想法或者在做一些有可能破坏你们之间感情的事情,也会收敛自己的心思。而且如果你有过和一个人一起吃饭或者散步他却不停地发短消息的经历,就能明白这对另一个来说是多么不爽的事情,即使旁边有人心怀不轨打算挖墙脚,看到这种情景怎也会热情暂时不在。当然他可能静音,如果发了很多条他都不回,在确认他应该没事的情况下那就直接拨电话,说什么大家都会。总之,手机是个好东西。  第二条:不管男女,除了老情人,出事不可能在白天,总是在晚上。所以每天记得发短消息说晚安,确认他睡在了他该睡的地方。如果管的严一点,晚上不允许和异性单独出去 ,如果有事要先打个招呼 , 即使出去也不要忘了比较晚的时候提醒他回宿舍,该宽则宽,该严则严,不听不妨闹腾一下,他怎么做,你告诉他你也会怎么做,将心比心,大家都是有良心的。  第三条:如果他和老情人在一个城市 ,态度要宽容一点。要做到让他在你面前坦然说明和老情人的正常交往。即使心里生气也不要说,这点是委屈一点,但他如果什么都不和你说情况只能更糟。要知道你毕竟不在他身边,而这种断不了的丝你莫明地去扯只能越扯越乱,到最后伤人伤己,反而断送自己的爱情,把他推到老情人那里。一般来说,走回头路的人不多,和老情人聊天无非是因为有了过去的一段所以大家都能说的开些,谈的痛快。当然,凡事有个限度,走过了还是要拉回来,闹腾是把他拉回来的最好方法,我想每个人对闹腾总有点心得,不过还是那句话,凡事都有个度,自己掌握。  第四条:爱要说出来。不管谈了多久了,爱记得经常说。老夫老妻的激情就是这样培养来的,不管男女,不管听了多少遍,听到我爱你三个字,总会很开心。异地恋平时看不到了更要说,不说他怎么知道你爱她呢。  第五条:凡事将心比心,要别人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  第六条:保持一定的见面频率,最好几个月能见一次。相思之苦也是需要释放的,几日的甜蜜,就把过去几个月的相思给补回来了。  第七条:如果两人光明磊落,最好经常主动向对方说说自己在做什么,在哪里。这样双方心里都有了底也就安心了。而且这样形成了习惯,被挖墙脚的可能性将大大降低。  第八条:爱他,就要信任他。毕竟是异地,所以不可能天天看到他的一言一行,莫明的猜忌会毁了两个人的甜蜜。  第九条 :凡事要先考虑个底线 ,防止遇到突变自己被打的措手不及,事情总要往好的方向做,但要有坏的准备。  第十二条:异地恋最怕赌气和误解,长时间的赌气和误 解,挖墙角者就会趁虚而入,凡事说清楚,感性完了还要讲理性 ,该认错就认错,当然,如果实在没人愿意低头,请男生这时候就不要女士优先了,该主动的地方咱就要主动些。   异地恋的现实问题与处理  关于两地分居,德国社会学家诺贝特·施奈德称,超过60%两地分居的伴侣抱怨地理上的距离损害了他们的爱情。40%的人指责对方留给自己的时间太少。两地分居的伴侣关系平均在4年后结束,而正常伴侣关系平均至少持续5年。但近1/4的人抱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只有分开居住的伴侣关系才能令他们满意地生活,同时不会令伴侣厌倦。  心理咨询师胡慎之说,有数据表明,两地分居在夫妻离婚的原因中排第四位。然而,他认为,两地分居并不是导致离婚的主要原因,它只是加速或者延迟了婚姻的结束
其他回答 (3)
要有共同语言首先是要有一个经常接触的环境才能从对方的所做所为看出对方的内心世界一味的单恋永远不会有结果的如果你一直都有和他接触那么平常就只要见面一个微笑一句问候后者碰到面后抓个平常的琐事进行聊天久而久之,就会变成朋友了而朋友接下来就是知心朋友这时候你才真正走进她的内心世界所谓的共同语言,你指的可能是生活方式的不同吧但并不是不同行就一定不同话每个人的精神世界都是很微妙的你只要勇敢一点相信你能做到的你的具体情况说的不是很清楚如果还有疑问可以把详细情况再说说希望能够帮到你
这种事急不来
&只有慢慢的走进他的生活才行,让自己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
脸皮厚,头削尖啦。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情感/家庭领域专家强迫症:对自己的内心世界缺乏了解
每一种强迫症的背后都有一种原因,有的是因为他们对于自己的错误过于自责,有的是因为他们忘不了以往的某些不利影响。
  做临床咨询久了,自然会发现,在来访的患者中,和最多。较新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需要治疗的神经症患病率为12%—26%,在医院门诊就诊中,有20%-50%的病人为神经症患者。其中症、症患者分别占9.8%和8.6%。现代生活中,为何有如此多的抑郁症和强迫症?许是一个值得研讨的问题。本文想对强迫症临床问题进行一番评述。
  一、对强迫症外形的素描
  如果我们用较夸张的语言描述强迫症患者的个性特征,完全可以这样说,强迫症患者他们是:
  一群不苟言笑的思想家、批评家、理性主义者;
  神色凝重、眉头紧缩、俨然“忧天下之忧而忧”之士;
  他们的穿着打扮非常讲究“不讲究”:不能讲究新潮、另类、夸张、浪费,但必须讲究朴素、干净、整洁;
  为人处世:谨小慎微、一丝不苟。
  常用的口头语:决不能、千万别、简直是、绝对是、我什么都明白、我就是控制不住……
  他们是一群“太”太多的人:
  ——太富于:自我审视、自我反省、自我责备;
  ——太多的是:思考、琢磨、再思考、再琢磨;
  ——太大的是:理想、抱负、雄心;
  ——太重的是:良心、道德、责任;
  ——太关注的是:是与非、对与错、合理与非理;
  ——太重视的是:规范、条理、秩序;
  ——太难的是:做决定时的选择与放弃;
  ——太累的是:控制不住要想不该想的、要做不该做的;
  ——太苦的是:与自己的强迫观念作斗争!
  因此,他们又是:
  ——在常人眼里:追求完美的人;
  ——在管理者的眼里:是做事值得放心的人;
  ——在平和型的人眼里:是可亲近的人;
  ——在活泼型的人眼里:是让你“冒火”的人;
  ——在批评家的眼里:是无可挑剔的人;
  ——在艺术家的眼里:是找不到感觉的人;
  ——在精神分析家的眼里:是最执著的求助者,最遵守预定的来访者。
  二、对强迫症的解剖
  1、性格解剖
  常有人这样说:世界上最深的是什么?是大海。比大海更深的是什么?是人心。世界上最复杂的是什么?电脑线路。比电脑线路更复杂的是什么?是人脑神经。
  这实际上说的是:看不见而又深不可测的是人的内心世界;看得见而又错综复杂的是人的脑神经。大脑与内心(心理活动)是人体不可分割的两大实体,只不过大脑是心理活动的生物基础,对这以系统的生理解剖是完全可能的。因此,真正深不可测和错综复杂就是指人的内心,换句话说,最复杂微妙的莫过于体现人类心理生活的人格因素。
  对人格结构的了解,就好比临床医师对人体组织结构的了解一样重要。完整的人体包括神经、心血管、消化、内分泌、骨骼肌肉等系统组成。哪一系统有病理改变,就会出现相应部位的疾病。人格结构对应人体结构,一样也是由不同部分或不同因素组成,哪一部分有障碍,会出现相应的。常见的心理疾病就是各种类型的神经症,而神经症又主要是指性格神经症,即有人格基础的神经症。因此解读神经症,就必须解读人格结构。
  对人格的研究最早而具有代表性的是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他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组成。特质理论家奥尔波特、艾森克认为:人格由五个基本因素(神经质、外倾性、经验开放性、认真性、宜人性)构成。目前,领域对人格的研究,是把特质、认知图式和动机作为基本的单元。
  那么,根据特质理论来对强迫症的人格进行解剖,我们首先发现:在人格五种基本因素中,的这五个因素都偏离常态。其中,有三个基本因素严重变形。一是“神经质”(特别高分)的特征:长期处于烦恼、紧张、不安全、不准确、忧郁、情绪化的状态。二是“认真性”(特别高分)的特征:非常有条理、准时、自律、过分细心、沉着;三是“经验开放性”(特别低分)的特征:过分谨慎、规范化、习俗化、讲实际、兴趣少、无艺术性;综合三个严重变形的因素看,强迫型人格异常的基本特点是内向、刻板化、表达温情和柔情的能力有限;完美主义、过度投入事业或工作,过度排除享乐、犹豫不决,过度关注细节和步骤等。不过,强迫型的本质不在于人格特征的本身,而在于它的尖锐性或在精神结构中的主导性,以及它对人行为的影响。比如,一个人曾经因自尊心的严重伤害而有了不能容忍缺点存在的苛求,决定了他做任何事情都要“力求完美”的行为方式。
  其次,我们发现,强迫型人格形成的扭曲路线:除了生物遗传路线(有研究表明,强迫型人格障碍中有40%的个体差异由遗传而来),强迫型人格还主要源于早期环境的残迹性路线。这些环境要素包括:
  ①、胎内环境的“残疾”。母亲在怀孕期间,如果因种种原因而导致情绪处于极度忧伤、、敏感、恐惧等状态,会影响胎儿生命初期的情感形成和神经网络的敏感度。我的一位来访者,男性,50岁,长期严重的强迫性思维(控制不住地想象自己会患上癌症)。他的母亲性格孤僻、懦弱、敏感。他在胎内的第5个月到9个月期间,母亲因为丈夫涉嫌刑事案件受审,而整天处于惶恐不安之中,封闭在家、不思茶饭、常做噩梦;母亲生产后两个月,丈夫被逮捕并判刑9年。母亲曾这样告诉过他:“婴儿时,你吃奶的样子好奇怪呵,总是吃着吃着,把头一甩,望着我,像要说什么,然后又吃。如此反复好久;要么,干脆不吃,像是在反抗什么。”我们可以看出,孕妇的焦虑、恐惧性情绪,是一个人产生不安全的原始性情绪,是生命中胎内环境的残迹性因素,它可以促使人在今后的历程中,对生命安全需求具有高度敏感的反应。人们都恐惧患上癌症,因为癌症被视为绝症,它意味着生命的终结,心理学意义上“恐癌”可象征“精神死亡”。该例中的男子,强迫性思考自己是否会患癌症,正是他重复性地对生命和精神安全不能确定的焦虑情绪反应。因为他从生命初期就建立的不安全感,使他一直在用“是否会患上癌症”来表达他对生命安全的怀疑,同时也表达着他对生命安全的强烈渴望。
  ②、早期亲子关系的缺损和发展资源的缺乏。每一个生命阶段都有其发展危机。如果关键系统(指父母客体关系和人际互动的外环境)完整,发展资源(指人格成长所需的情感养育)又不缺乏,那么,儿童走向成熟的发展工作则可预期顺利完成,在以后的年纪里,出现“发展危机”的可能性减少。如果基本困难(如单亲、寄养、坏的父母客体、或忽视情感发育等)出现,并持续存在,其发展危机就会出现在相应的生命阶段。比如,儿童初期(2到6岁),其面临的人格发展是:自我控制、语言发展、自主性能力等。人格发展所需的发展资源是:父母应提供给孩子保护性环境(安全性、及时性、一致性的需要)、感官刺激(父母对孩子的肌肤接触)、人际互动(儿童接触和游戏)、感情交流(父母对孩子肯定性、赞赏性、支持性、思维开发性的交流,以及孩子在父母那里感受到、学到的爱与尊重)、异性父母的亲密依恋关系等。如果这些是健全的,孩子的人格会健康发育。反之,孩子会出现敏感多疑、固执、羞耻感等“发展危机”。
  基于该阶段的发展危机常见于当事人行为方面的障碍,如多动倾向及强迫性仪式动作。案例:19岁的高三男生小静,强迫性思维和强迫性仪式动作6年(做事前,习惯性紧握双拳反复晃动数分钟),伴有头痛、面肌紧张、下肢血液反流等体感症状。他的母亲善良、懦弱、唠叨;父亲严厉、专制而冷酷。他13岁时,有一天独自在家偷看黄色影碟,被突然回家的父母发现,气急败坏的父亲暴打了他一顿,母亲骂他“你真不知羞耻!”。小静在他厚厚的一本日记中有这样的描写:“我小学和初中的成绩都非常好,那是父母的严格教育。可我从小就非常胆怯,是否也是父母的严格或严厉?别的孩子骂我,我只会哭;打我,我就跑。我是那么羡慕父亲的强大、权威。但我也痛恨他的强大和权威。小时候我怕父亲,是因为我弱小。长大了,我好庆幸我的个头比父亲强壮,可我还是怕父亲,甚至靠近他,心理就直哆嗦!我极不服气,我发誓,一定要超过他、强过他!”小静强迫性思维是:“我为啥见着漂亮的女孩就兴奋,而且有不尊重女孩的内疚,我究竟怎么哪?”
  分析小静的人格,他原生家庭缺损性的亲子关系,使他的个性成长处于病态环境;在他发育的早期,虽然关键系统完整,虽然父母客体关系存在,但父母无意识扮演的是坏的客体。他们提供给孩子的,不仅不利于人格成长的正面抚爱和情感教育,反而是以冷酷、否定、贬低、控制等有损孩子心理发育的情感虐待方式,使小静在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缺乏基本的“营养”。虽然他身体在继续成长,但心智出现了发展危机——自我怀疑、自卑和羞耻感。小静应付自我危机的办法,是不得不建立一个内心强大的理想自我——父亲权威,来支撑和陪伴那个内心弱小的自我。但他建立的那个理想自我意象,同时又是他憎恨的客体意象。因此,他又不可能成为这样的理想人物。这种自相矛盾的人格结构,使他在生活中既显得那么充满敌意、紧张和不安全感的神经质倾向,又显得那么高度谨慎、追求完美以确保他有一定的安全感。
  2、良心解剖
  强迫性神经症,除了有着强迫性人格基础,还有着非常强大的超我。他们在某些职业关系中往往被看着是很值得信赖的人,但正因如此,他们可成为过分细心或良心(超我)的奴隶。为此,他们陷入同自我的冲突中,同自己的冲突高于同周围环境的冲突。我们常常发现受这种良心(超我)控制的强迫症。
  案例:艾女士,40岁,强迫性洗涤地板3年。小时候在父母和老师眼里,她是一个听话、懂事、守规矩的好孩子;成人后在同事的眼里,她是一个踏踏实实、为人谦卑的好人。两年前,她随同家人回老家给过世的老人扫墓,不慎踩着了一座被人掘过的坟墓的泥土。当即她想到:这泥泞的土是被死人的腐烂液体润过的,因而恐惧不已。回家后,她打算把脚上的鞋扔掉,但家里人一番劝导“这么高级的运动鞋扔掉太可惜,你不穿,我们可以穿嘛。”她便洗后放在阳台上。某一天,她发现这双鞋的一只被老鼠咬了一个洞,顿感一阵恐惧而恶心,便开始浮想联翩:鞋被粘过死人浆,老鼠咬过鞋,老鼠会粘上死人浆,老鼠在家里跑来跑去,地板上会留下死人浆……从此,她每天不停地擦洗地板。
  这样的强迫洗涤行为,看似产生于某一现实事件,但在这件事背后,一定有当事者内心的某种情结。而强迫性洗涤情结几乎都与情感或者性的压抑有关。按照精神分析的理论,强迫洗涤象征着洗涤污浊、清除有过错感的攻击倾向,或二者兼有。
  在分析所有类似的强迫性神经症中,我们确实会找到洗涤行为的真正含义,那就是对某种本能冲动和心理愿望的压抑。并会发现患者的敌意最初是指向童年时期阻碍了他的本能冲动的人。如果他的攻击冲动伴有的较强的焦虑,攻击性就较强地指向他同时还爱着的人。而这种内心的矛盾性使良心焦虑加重。由于“超我”过强,使有些强迫行为带有自我惩罚的倾向。艾女士的强迫性洗涤,就有典型性的象征意义——洗去肮脏和羞耻感(鞋、老鼠、洞、泥土都有着典型的“性”象征意义的)!在分析过程中,得知她15岁时与某男生有过一次性接触,从此她便背负着“我很肮脏、很低贱”的强烈耻感。为缓解自己内心“耻感”的焦虑,她用写日记来自责、悔恨自己的想法和行为。不幸的是被母亲偷看了日记,而遭到难堪的责骂。她的羞耻之心如雪上加霜,她说“当时的我,恨不得地下有个洞钻进去永不出来!”可以看出,艾女士的心理生活,从青春时期开始,就处在本我冲动与良心需求之间的紧张矛盾中,而这份紧张被深深体验为一种羞耻感。耻感是道德(超我)的产物或对立面。艾女士的羞耻感,让她经历着情感痛苦和一种良心的折磨。她面对“脏”地板而反应出的恶心,象征地表达了她厌恶非道德的情感指向和性行为。她反复地擦洗,可解释为继发性防御过程,通过具有替代功能的防御性处罚(强迫性洗地板)来对抗强迫观念,即对抗“污秽”的耻感体验。
  弗洛依德把权威主义良心称为超我。权威主义良心内容来源于权威(父母、国家、宗教等)的要求和戒律,它的力量根植于对权威的惧怕和羡慕的情感。弗罗姆进一步论述到:善良之心是取悦于(外在化和内在化)权威的意识;罪恶之心是令这些权威不高兴的意识。在小静和艾女士的身上,可看到他们过强的良心(超我)形成中,明显地受制于非理性父母权威的影响。非理性权威型的父母,他们动摇孩子意志的有效方法,就是要使孩子感到:所有性欲冲动的早期表现(如早恋)都是不好的!由于孩子的性欲冲动是必然之事,所以这种唤起耻感或罪感的方法很容易成功。如果孩子不像大人期望的那样爱干净、交“好”的朋友、懂礼貌,如果他不吃应该吃的东西,那么他就是不听话的坏孩子。孩子在5岁左右,已具有了广泛的有罪意识。他的本性的冲动与父母对此的道德评价之间的冲突,会构成一种持续的罪感(坏良心)的渠道。
  其实,在每一种神经症的根源中都会发现孩子某一时期在反对非理性父母权威的斗争中遭到失败而留下的心理创伤。因为孩子的弱小,他必须依靠父母的爱,因为他害怕失去依靠,他必须压抑对抗父母种种控制的冲动。这些创伤形成的特征,是人的创造性和自主性衰退,并由虚伪的自我取代——生活在假想的理想自我中。比如小静,他不得不压抑对父亲粗暴的敌意,并强迫性地要求自己像父亲那样强大。而艾女士,她的情感愿望与性冲动实现的结果,是以背负羞耻感而取代了品性的完美为代价,她不得不用强迫洗涤来雪耻和缓解她良心的焦虑不安。
  3、思维解剖
  思维是人的个性特征之一。荣格给思维的定义是:“思维是一种根据自身的规律用某种方式表达概念关系的心理功能。”
  人的大脑中有12对中枢神经,分别承担着不同的职能,哪一对神经出问题,会出现相应的身体障碍。强迫性神经症的思维,对应人的大脑中枢神经,应该是左脑半球主管思维的中枢特别发达。它就像中国的特别行政区深圳,其经济高度活跃一样,是长期处于高度敏感而亢奋的状态,以致大脑其它区域相对“贫瘠”。比如,支配抽象思维、感性和艺术性的右半球大脑似乎处于“睡眠”状态。
  强迫性思维是强迫症的基本表现。众所周知,强迫性患者总是在和自己的强迫观念作斗争:“我努力使自己不去想那些事情,但就是控制不住要想。”其实,他并不知道,这种斗争带来的神经和精神紧张,恰恰加剧了强迫观念的力量。高压导致反高压,他越是强烈地排除某观念,这一观念就变得越强烈,越不可能忍受和不可排除。要想消除患者对强迫观念的恐惧,就要分析患者所害怕的东西是什么。有一位患者,被“那年我高考后临时改变了专业是否是一个根本的错误”这一观念所纠缠,后来又发展到被另一观念所恐惧:“想到自杀,是否就真的会自杀?”脑海里不断地在想象这些永远不会实现的东西。其实,他真正害怕的东西,是与“死”有关的东西,比如曾经被害、被侮辱、被抛弃等感觉唤起了恐惧情绪,只不过表现出与恐惧有关的强迫思维而已。
  形式上,强迫症的人整天陷入与冲动的搏斗之中,在认识上却极力想摆脱这些荒唐的念头。我们要分析,当患者被强迫怀疑观念所困扰时,他内心世界发生了什么?假定患者怀疑“煤气灶关了”,他每当回忆这个事情时,总是觉得自己没有把握,必须一再地重新回忆(思考)!于是他开始半信半疑,并在心理嘀咕:虽然我是关了煤气灶,但我还必须重新回忆一遍以确认是否关了。患者并不意识到,这时的他处在理性与情感的分裂状态。他的理性告诉他“你没错”!在情绪上,他感觉到现在的答案又总是“没对”!因此他被迫不断地重复自己的想法。在他的内心,一贯占上风的是“理性主义”,对“哪些应该,哪些不应该”的事是非常清楚的。而长期受到冷落或抑制的感性生活,哪怕在内心世界冒出“火花”,很快会被理性主义理智地泯灭掉。但是人的情感愿望属于人本能的东西,在行为上控制了,不等于在人的心理内容中给消失了。它只不过被强大的理性主义(超我)“压抑”或者“隔离”在了无意识系统的某个角落。如果我们把一个人的某种情感成分比作“白娘子”,把理智成分比作“法海大师”,那么,强迫症患者就是用他的“法海大师”
把自己的“白娘子”无情地压在了雷峰塔下。可以说强迫症患者是生活在意识分裂中的人,因为他强烈地意识又要强烈地否认意识。
  因此,这就决定了强迫症患者在许多思考判断中,不能像正常人那样从显然性中体验确定感。他没有确定感,也就不能越过自己的怀疑,必定陷入无穷地重复思考。也可以说,强迫症患者是真正意义上的怀疑主义者!这种对显然感的无法确定,会导致认知的障碍,它反映出决策范围内的本能的确定感受阻。我们用现象学的分析可以看到,正常人身上有本能的确定性,从而指导日常生活的行为,并摆脱了琐碎决定的负担。而强迫性患者是靠高度的警觉和过度的意识来补偿他受阻的确定性(显然感)的,这相当于他对心灵的过分补偿。这种认知水平和决策水平上的障碍,迫使患者进入人为的自我审视,常表现出一种刻板的道德决定。他们对那些“总觉得没锁好门、没寄出信、没有关电源”等思考的格外地投入和关注,就像正常人选择对象或职业那样重视。
  正是这种过分关注和自我观察本身,就必定妨碍人的行为。比如,我们让走路的人过分注意自己的走路行动本身,而不是用眼睛看路或看前面的目标,他就会成为一个步履艰难的人!小品《卖拐》非常生动地说明了这个道理:如果一个人的思维被控制在某一焦点上,使他的注意力过分地投入和关注自己的某一观念或行为,她就会被这一观念催眠,他就会成为这一观念或行为的奴隶。奴隶是无条件的服从。如果这个奴隶的主人是另一个对象(客体),他就会遵从主人(客体)的意志。比如《卖拐》中的“
受骗者范伟
”,会心甘情愿而不惜代价地买下控制他思维的“赵本山”的拐杖。如果这个奴隶的主人,是他自己主观的客体,他便会听从这个主观客体的意志而不得自由。因为奴隶本身就意味着丧失自由。所以,这个主观客体如果坚持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观念,沦为主观客体的奴隶的自我,便会自动地或控制不住地为“防人之心不可无”而所思所想,并在任何事情上会做到谨小慎微!他已成为自己某一观念的奴隶,不得不陷入强迫性思维的怪圈。所谓“钻牛角尖”,就是这样形成的。
  最后,对强迫症的剖析,还有必要澄清关于“重复强迫”和“强迫重复”的概念。在弗洛伊德的《论无意识》理论中,出现许多“重复强迫”和“强迫重复”的词语,但并没有解释两者有何共性和差异,以及两者的联系。从精神分析理论可以得知,“重复强迫”所揭示的是患者身上被压抑的根源性的东西。这个被压抑的东西,就是某种情感的、观念的或行为的冲动。而“强迫重复”指的是同类事物的无限重复。“重复强迫”和“强迫重复”在强迫性神经症的分析中,最能说明它们完全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但也有共性。共性在于它们的冲突性质:都是被压抑的冲动。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即“重复强迫”指的是为补偿性地满足愿望而不断地去想象(或在幻想中陶醉)被压抑的东西;而“强迫重复”指的是,强迫性地坚持同一个手段本身。也就是,“重复强迫”中的强迫是指的内容:某种冲动或欲望,强调的是定性的东西;“强迫重复”中的强迫说的是形式——无可控制性,强调的是被迫重复同一种方式。比如,强迫性神经症的反复洗涤、检查等,用“重复强迫”来说明,就是对蔑视冲动的反应。这个冲动是什么呢?内容也许很多,但性质一样,都是危险的或非道德的。它构成了本我与良心(超我)的冲突,这是一种极端痛苦的内心体验。为对抗内心冲突,逐渐形成了一些防御性手段——自动地、控制不住地思考,或不停地做事情,然后发展到“强迫重复”的阶段。这时的患者已经体验不到自己的内心冲突的是什么了,而在这同一仪式中,他体验着紧张焦虑的缓解。因此,强迫症患者的症状,已成为他保护内心平静的手段。治疗的初期任务是要结束这种“强迫重复”。
  三、对强迫症患者的处方
  强迫症的治疗不是本文的重点,想在一篇文章中详述治疗过程也是不现实的。在此我只想简要地开出一个“大处方”:
  处方一:早期预防。在做父母之前,检视自己的人格素质,如果有神经质的人格倾向或情绪障碍,势必要有意识地进行校正和改善。
  处方二:重视早教和亲子关系调整。胎儿期,孕妇除了重视身体营养外,更要重视精神营养:乐观、大度、友善等;期,母亲需做到:理解和及时满足、爱抚和身体接触、抚养有规律性和一致性等。父亲需做到:帮助母亲和孩子互相分离,所扮演的角色是一种沉默的力量、一种平凡的英雄;他必须告诉孩子欢乐与苦恼的所在,教孩子如何面对危险,给他走出门外的勇气和信心;帮助孩子学会处理悲伤情绪,比如告诉孩子,愤怒常常源自被伤害的感觉,并鼓励孩子学会表达、适当地反击和宽容。
  处方三:放弃对强迫观念负责,做到对这些观念的态度负责。
  处方四:追求完美,意味着接受不完美。
  处方五:承认个性的局限,才能使个性得以解放。
  处方六:变“在想法中克服观念”为“在行动中善待观念”。
  处方七:放弃追求绝对安全的愿望,意味着拥有安全感的开始。
  处方八:背负“罪感”犹如过终生监禁的生活。打开自我监禁的枷锁,必须从感觉和承认本能愿望开始,然后适当地满足愿望。
  处方九:唤起“我是……”这一情感体验,了解自己的良心之心——我要什么?才可能恢复自我。
  处方十:典型的强迫症,需要接受系统的精神分析治疗。
“强迫症”相关心理文章
请在这里输入你要咨询的问题...
强迫症文章排行
大家正在看的心理文章
最近登陆的心理咨询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了解内心世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