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大经典经典如何与临床结合

孔夫子旧书网该图书“中医临床经典概要(中医、中西医结合类住院医师培训教材)”已经找不到了, 为您推荐一些相同图书。装订:平装开本:版次:151.80九五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136.30十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136.30十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21.58十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143.16十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24.00十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19.00十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20.80十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22.60九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18.20九品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熊继柏:读中医经典,重临床实践
熊继柏:读中医经典,重临床实践
导读:对于怎样才能学好中医,历代名医都有自己的观点。但归根结底,将中医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才是最根本的。国医大师熊继柏认为,要学好中医,必须在读中医经典的同时,注重临床实践,切不可有所偏废。
读中医经典,不仅要弄懂其字、词含义,更要弄懂其本义。
举例:《素问·四气调神》:“夫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素问·热论》:“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
《素问·热论》:“伤寒一日,巨阳受之……二日阳明受之……三日少阳受之……四日太阴受之……”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
《伤寒论·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读中医经典,必须有选择地记、诵、背。只有熟才能融会贯通,熟才能生巧。
1、重要理论的经文例如《内经》与《金匮要略》论述病因学理论、病机学理论、藏象学理论原文;《伤寒论》六经病证提纲原文;《伤寒论》论发热恶寒辨证要点的有关原文。
2、主症、主法、主方例如《伤寒论》各经的主症、主方;
《金匮要略》各种主要杂病的主症、主方;
《温病条辨》各种温病的主症、主方;
《温热篇》温病的卫、气、营、血施治原则。
掌握经文的精神实质,是学习中医经典的关键。
举例:《素问·生气通天论》:“阴阳之要,阳密乃固。”《灵枢·营卫生会》:“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金匮要略》:“病人脉浮者在前,其病在表;浮者在后,其病在里。”四、运用中医临证治病,应当运用经典理论去指导辨证论治,学以致用,才能提高临证水平。
姑举本人临床验案数则以供参考。
盛某某,女,46岁,出诊农村病例。初起患头晕目眩,心悸不宁,肢体困倦,渐至卧床不起,特别畏光惧明,成天躺于暗室之中,闭户塞牖,如此一卧不起竟达四年 之久,其饮食、二便均在暗室之中。诊时,见病人所居之暗室门窗紧闭,询其何故?病人答曰:我不能见光,见光则目胀欲脱,心烦欲死。询其病状,曰:心悸而恐惧,目胀而眩,睁开眼睛则眼前有如大雾弥漫之状;胸中闷痛,一阵阵犹如大水撞心,若身体稍微动作则“大水撞心”更加剧烈,痛苦难忍,甚则呕吐。诊见患者神志清楚,语音清晰,乃使人强将患者抬出暗室之外以察面、舌,可刚抬动其身,患者即大呼心中难受,待抬出其暗室时,患者竟突发昏厥。少时延醒,犹以手扪胸,面呈痛楚之状。察其面色惨白,形容憔悴,蓬头垢面,秽气熏人。舌质淡红,舌苔灰白,脉象弦而略数。
辨治论据:“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金匮要略》)
处方:奔肠汤加茯苓。
2.痰瘀合阻胸满案
徐某某,男,19岁,专家门诊病例。患病3年,某医院诊断为癫痫,但从未出现昏仆抽搐。每数日发作一次,甚则每日连续发作,发则胸中满闷,满闷则呼吸气促,舌僵不能语,口唇青紫,神志呆滞,兼见口苦、口渴而不多饮,喉中多痰。每次发作少则数分钟,多则10余分钟。自诉发作期间自己完全清醒,并不昏迷。发作后尚有数分钟时间觉头昏,呼吸气短。舌苔黄腻,脉滑。
辨治论据:“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为有瘀血。”(《金匮要略》)“短气躁烦,心中懊……心下因硬,则为结胸。”(《伤寒论》)
处方:小陷胸汤合二味参苏饮。
3.阳虚失眠案
张某某,女,70岁,电话求诊病例。诉患失眠长达30年,近10年来失眠逐渐加重,长期靠服用安眠药维持,每晚睡2~3个小时,每一个月之中亦偶有几宿能入睡4~5个小时。由于长期失眠,病人常觉气短、乏力、心悸。近10年来并出现明显的畏冷恶寒,尤其是脘腹部特别感觉寒冷,即使是在暑热炎天,也必须用棉毯裹腹,且一定要进热饮热食,若饮食温度稍低,则下咽之后立觉腹部寒冷如冰。此外,尚有背部冷痛,足跟痛等症。
辨治论据:“卫气者,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灵枢·邪客》)
处方:半夏秫米汤合桂枝加龙牡汤原方。
4.久泻并脱发案
周某某,男,37岁。专家门诊病例。诉患泄泻达10年之久,不论春夏秋冬,从不间断,少则日泻3~4次,多则日泻7~8次,伴有轻度腹满,泄出稀溏便。若遇饮食不适,或稍事劳累,则泄泻必然加重,甚则肠鸣腹痛,粪便中常夹有不消化之食物残渣。由于长期泄泻,体质逐渐衰弱,不仅其精神疲乏,四肢无力,形体消瘦,食纳减少,而且近半年来,头发逐渐脱落,数月之内,头发几乎已经脱光,眉毛全部脱落。就诊时,见患者面色淡白无华,形体瘦弱,声低息短,头部只有稀疏几根头发,眉毛已全部脱光,整个形象就是一个弱老头状态。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辨治论据:“清气在下,则生飧泄。”(《素问·阴阳应象》)“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泄食不化。”(《素问·上古天真论》)
处方:升阳益胃汤去黄连,合桃花汤。
5.经前泄泻便血案
吴某某,女,47岁,专家门诊病例。患月经前大便下血,并大便溏泻,10余年不愈。曾经多次住院治疗,医院诊断为乙状结肠炎。但仅逢月经前5日左右开始,大便溏泻,便后即下血,血色暗红,无腹胀腹痛等症。俟月经已行,则大便血即止,大便溏泻亦随之而止,月经基本正常。平时但觉精神疲乏,尤其是行经期前后数日内,精神明显疲乏,食纳亦有所减。舌淡苔薄白,脉细。
辨治论据:“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金匮要略》)
处方:黄土汤原方。
6.肿胀重证案
罗某某,男,36岁,专家门诊病例。患水肿,腹胀,腹痛,大便溏泻,送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克罗恩病。病历一月,水肿腹胀愈甚。就诊时,见患者一身浮肿,头 面及下肢部肿势尤甚,按其皮肤凹陷不起,腹部胀满,阴茎阴囊尽肿,阴囊肿大如球,伴有腹痛,大便溏泻,日泻4~6次。并见其畏寒,四肢厥冷,气喘,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沉细而迟。
辨治论据:“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胕肿。”(《素问·水热穴论》)“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金匮要略》)
处方:真武汤合五皮饮原方。
下载中医智库App:应用商店/App Store中搜索“中医智库”即可下载
或复制链接进行下载:
http://a./o/simple.jsp?pkgname=com.zk120.aportal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中医内科经典和临床案例课程的教学探索.doc5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需要金币:1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中医内科《经典与临床案例课程》的教学探索张振贤赵琛1张烨1曾雪萍1陈敏1(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200437)摘要:介绍中医临床实习阶段开设经典与临床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从对该阶段的教学实践及学生主观问卷调查中总结探讨关于中医经典与临床结合的教学方法:立足于经典,把握教学方向;增加师生交流,共同明确培养目标;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将经典与临床讲“活”;注重临床结合经典,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注意中医的文化性。关键词:中医教学;中医经典;中医临床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医学教育规模也在逐步扩大,伴随医学生的不断增多,临床实践教学资源下降的问题日益凸显,同时,由于尊重患者、医患平等理念的实施以及患者维权意识的普遍增强,实践教学资源渐显不足,临床实践能力下降成为了高等医学教育存在的共性问题,高等中医教育还存在着学生中医思维弱化问题。如何在实践教学资源不足、操作训练遇到困难的情况下保证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已经成为保证医学教育质量的关键问题。针对这一关键问题,结合高等中医教育特点,天津张伯礼校长提出了"建立实训中心,开展实训教学,编写实训教材,研制实训设备,搭建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能力的桥梁,单独设立实训课程"的要求。在课程设计中发现学生在如何运用经典来指导临床处方用药是学生们困惑的地方,而有些老师很有自己的心得体会,但苦于没有机会实践教授,因而使这一块内容成为空缺。在上述背景下,中医内科教研室自2009年起配合临床学院教学处从修订临床实习阶段教学计划入手,开始了《经典与临床案例课程》设计工作。1、《经典与临床案例课程》课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医四大经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