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调查糖尿病的发病原理因

海南省流动人口糖尿病患病现状及其危险因素分析--《中国热带医学》2014年10期
海南省流动人口糖尿病患病现状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海南省流动人口糖尿病患病现状及其危险因素,为制订全省糖尿病防治策略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按行业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在海口市美兰区和定安县抽取制造、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社会服务、建筑和其他六大类行业共600名流动从业人口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了解其糖尿病患病及危险因素情况,采用SPSS17.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海南省流动人口糖尿病患病率为9.8%,血脂异常率为56.5%,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18.7%和6.0%,现在吸烟率30.0%,过去12月饮酒率51.2%,畜肉摄入过量率为72.3%,新鲜蔬菜摄入不足率为21.0%,新鲜水果摄入不足率为27.2%,每日平均静态行为时间为4.8h;不同行业、性别和文化程度流动从业人口的糖尿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流动人口糖尿病患病与年龄、流动方式有关,患病率有随年龄增长和每天静态时间增加而呈上升的趋势。静态工作方式、畜肉摄入过量、新鲜蔬菜摄入不足和超重肥胖是流动从业人口糖尿病的高危因素。结论海南省流动人口糖尿病患病率及其部分危险因素的暴露水平已经明显高于常住居民的水平,应重视与加强流动人口糖尿病防控工作。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587.1【正文快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变得越来越经常和普遍,海南省第六次人口普查流动人口约166万,占总人口19.2%,其中城镇流动人口比例为32%。流动人口由于其特殊性(如较低文化程度、流动频繁性、居住条件差、健康意识低等),其人群健康状况往往较差。与此同时,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呈逐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斌;潘先海;李永忠;陈燕秋;翟凤英;;[J];中国热带医学;2009年09期
夏真芳;杨土保;;[J];实用预防医学;2012年07期
王克安,李天麟,向红丁,刘尊永,白锦,冯晋光,富振英,马林茂,陈君石,金书香,李彦琴,秦汝莉,陈泓,孙天剑,满青青;[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8年05期
李立明,饶克勤,孔灵芝,姚崇华,向红丁,翟凤英,马冠生,杨晓光,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技术执行组;[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年07期
;[J];中华内科杂志;1997年06期
乔磊;禹震;王旭红;杨学军;张丽艳;胡炜;吴岩玮;孔灵芝;杜松明;马冠生;;[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0年02期
富振英,马林茂,王克安,孙天剑,李天麟,刘尊永,向红丁,冯晋光,白锦,陈君石,金韦香,李雁琴,秦汝莉,陈泓;[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9年03期
李娟;;[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艳;吴坤;黄晓莉;;[J];癌变.畸变.突变;2008年06期
卢娟;王焙华;冯俊;;[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方敏;;[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吴庆生;戴振威;金少华;李建;贾尚春;;[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6年04期
吴庆生;李建;王淑芬;贾尚春;徐粒子;谢建嵘;;[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7年01期
吴庆生;吴晟;;[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7年06期
王朝龙;王云;牛和军;李丽;;[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8年03期
刘伏元;许明生;洪海鸥;李红旗;崇爱国;严激;;[J];安徽医学;2008年05期
陈坷;严激;;[J];安徽医学;2012年01期
江小四;方会慧;;[J];安徽医药;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茹先古力·阿布来提;刘司雄;汤柳英;努尔波森;韩加;;[A];中国西部第六届营养与健康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董鹏程;林晓明;孙婷婷;王子昕;王寻;肖鑫;马乐;;[A];中国西部第六届营养与健康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罗建忠;王建平;李凡卡;许竹英;孙志刚;梁宇峰;刘玉荣;殷小凡;;[A];中国营养学会第十次全国营养学术会议公共营养分会论文集[C];2008年
黄玉华;邓泽元;赵文红;范亚苇;刘小如;;[A];中国营养学会第十次全国营养学术会议公共营养分会论文集[C];2008年
许震颖;;[A];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全国第11次病案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薛颖;张丽英;;[A];食物功效成分与健康——达能营养中心第九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马立芳;许振慧;何霭娜;徐洁;周伟民;周建军;;[A];膳食营养、身体活动与健康——达能营养中心第十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鲁力;刘军;肖德强;阮青;黄柯;廖敏;吴珊芸;秦秋兰;孙斌;;[A];中国营养学会公共营养分会第八次会议暨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状况、营养改善与膳食相关慢性病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徐姝迪;丁红;乔莎;;[A];营养与慢性病——中国营养学会第七届理事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第一次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0年
刘仁湘;谢文昌;王宝君;杨世明;;[A];坚持科学发展观 推进自主创新 促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武汉市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艾丽;[D];苏州大学;2010年
毛颖;[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韩玮;[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侯新国;[D];山东大学;2010年
姜玉峰;[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
林怡;[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大华;[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王燕;[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胡泊;[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纪璟峰;[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韦玮;[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徐文君;[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申明慧;[D];郑州大学;2010年
王燕;[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郭雷;[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刘建涛;[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阮文秋;[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王钊;[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王志颖;[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莫颖;[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季成叶;[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年05期
王建生;张庆军;金水高;;[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7年03期
袁长海;李广元;于静敏;王利燕;焉然;张春瑜;;[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0年03期
王富珍,齐亚莉,李辉;[J];疾病控制杂志;2003年06期
陈忠龙;戴龙;张金华;伍啸青;;[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年11期
马艳;刘雅;欧阳凌云;黄小波;易延静;;[J];四川医学;2011年10期
卢伟;邱永莉;叶露;李新建;;[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7年02期
祖平;程旻娜;李新建;;[J];上海预防医学;2010年08期
徐雷;冯波;倪亚芳;李栩;王华;;[J];上海医学;2011年05期
谭从娥;王米渠;;[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年2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建宇;徐志新;;[J];医学综述;2010年08期
石宇文;翁志强;谢利平;蔡巧丽;刘婷;叶决新;刘亮;;[J];广东医学;2010年06期
林彬;;[J];亚太传统医药;2012年04期
李继霞;耿喜娥;;[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年24期
崔莉;;[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年20期
姚应水,叶冬青;[J];皖南医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董伟贤,胡必杰,何礼贤,王葆青,陈雪华;[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2年01期
顾雁,王效民,刘彤;[J];南方护理学报;2002年05期
吕嘉春,朱建琼,王云南,曾婉明,曾波航,吴中亮,施侣元,廖永德;[J];实用预防医学;2003年03期
应桂英,李宁秀,任晓晖;[J];现代预防医学;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宝红;蒋秋焕;;[A];2012年河南省老年持续专业护理服务暨规范化管理学术研讨班论文集[C];2012年
赵华;;[A];河南省现代消毒供应中心(室)建设与管理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毛丽;;[A];2010年江苏省药学大会暨第十届江苏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0年
李翠兰;胡大一;;[A];全国心律失常的现代诊疗新进展专题会议资料汇编[C];2010年
李成义;林贵军;刘宗明;;[A];第二十三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六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王贞;韩钊;范虹;张征;冯靓;叶祖森;;[A];2008年浙江省神经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张颖;张寅坤;韩耀风;方亚;;[A];华东地区第十次流行病学学术会议暨华东地区流行病学学术会议2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10年
刘学军;何伯玲;苏林雁;;[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王海明;;[A];2012年安徽省科协年会省护理学会分会场安徽省护理学会护理专业化发展暨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王笑微;;[A];第三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一卷)[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丽;[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3年
于普林;[D];中南大学;2010年
邓明扬;[D];中南大学;2010年
陈倩;[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许映雪;[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周昀洁;[D];浙江大学;2013年
吕洲;[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沈利娟;[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李林涛;[D];暨南大学;2002年
成茜;[D];山东大学;2007年
张永红;[D];青岛大学;2012年
聂宏伟;[D];苏州大学;2011年
宋爽;[D];中南大学;2011年
兰晓阳;[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住院糖尿病患者60例死因分析 2008年第7卷第4期 | 39康复网 | 医源世界
当前位置:&&&&&&&&&&&&&&&住院糖尿病患者60例死因分析
住院糖尿病患者60例死因分析
来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作者:高峻
摘要: 【摘要】
分析我院近8年间住院死亡的60例糖尿病患者的死因及特点。 方法
对年我院住院死亡糖尿病患者的资料进行纵向分析,分析死因构成特点和代谢控制情况。 结果
(1)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感染占所有死亡病例的71。7%,与糖尿病直接相关的死亡占5。...
专题推荐:
分析我院近8年间住院死亡的60例患者的死因及特点。 方法
对年我院住院死亡糖尿病患者的资料进行纵向分析,分析死因构成特点和代谢控制情况。 结果
(1)心脑血管疾病、恶性、感染占所有死亡病例的71.7%,与糖尿病直接相关的死亡占5.0%;(2)入院时患者血糖、血脂、血压等多种代谢指标控制未能达标;(3)其中代谢综合征(MS)患者占近40%,并随着病程的延长其MS发生率随之升高。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感染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与糖尿病直接相关的死亡原因所占比例较低,糖尿病患者应早期、定时筛查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及肿瘤和代谢综合征。
【关键词】& 糖尿病 死亡原因 代谢综合征
&&& Death Causes of 60 Diabetic Inpatients
&&& GAO Jun.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Shanghai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Hospital, Shanghai 200040, 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main death causes of diabetic inpatients from 2000 to 2007. Methods& The death causes of 60 diabetic inpatients were investigated by clinical data. Results& The main causes of death wer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23.3%),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18.3%), malignant tumor (15.0%) and infection (15.0 %). The direct cause of death by diabetes was 5.0%. The metabolic abnormalities of glucose, lipids and blood pressure were controlled badly at admission. About 40% inpatients had metabolic syndrome, and the incidence of MS increased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duration. Conclusion&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malignant tumor and infection are the main death causes of diabetic inpatients. DM patients should control the CVD, tumor and MS by early screening at certain times.
&&& 【Key words】& metabolic syndrome
&&& 在我国,糖尿病是继心血管疾病之后发病率最高的慢性病之一,也是死亡率、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预计[1],未来我国将成为全世界糖尿病发病率最高的前三位大国之一,糖尿病已成为患者就医的第四位最常见原因。目前糖尿病发病率正逐渐增加,其急、慢性并发症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缩短寿命,增加病死率。评估T2DM的主要死亡原因,对了解其主要并发症与伴发病能有一定帮助,本文拟对我院年间住院死亡的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一分析。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60例对象均为我院年住院死亡的T2DM患者,其中男女各30例;年龄62~90岁,平均78&7岁;病程2~32年,平均16&9年。T2DM诊断均符合1999年WHO标准。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和表2。
&&& 1.2&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以x&s表示,并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 2& 结果
&&& 2.1& 入院时患者的一般情况& 年我院住院患者死亡总例数1247例,其中糖尿病患者为60例,占4.81%。年每年住院患者死亡例数分别为168、159、158、161、153、149、156、143例,其中糖尿病患者分别为5、9、8、8、7、10、7、6例,所占比例分别为2.98%、5.66%、5.06%、4.96%、4.58%、6.71%、4.49%、4.20%,各年差异有显著性(P>0.05)。
&&& 本组患者病程相对较长,进入老年阶段后所诊断的T2DM占所有病例的45%,入院时患者多项代谢指标控制欠佳,未能达到良好控制标准。见表1。表1& 60例DM患者入院时主要观察指标
&&& 2.2& 糖尿病死亡人群特征& 60例糖尿病死亡患者年龄62~90岁,平均78&7岁;病程2~32年,平均16&9年。男30例,年龄78.2&6.5岁,病程14.5&9.2年;女30例,年龄76.8&7.3岁,病程15.3&9.8年,男性和女性年龄、病程差异无显著性。患者年龄小于60岁10例,60~70岁16例,70~80岁22例,80岁以上12例。
&&& 年我院共收治糖尿病患者1016例,其中1型糖尿病患者67例,占6.59%,2型糖尿病患者949例,占93.41%;男性患者443例,占43.60%,女性患者573例,占56.40%,糖尿病患者住院病死率为5.91%。男女病例病死率见表2。表2& 男女糖尿病患者病死率比较
&&& 2.3& 主要死亡原因& 60例死亡糖尿病患者中,主要死因如下:(1)心血管疾病14例,占23.3%,其中充血性心力衰竭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4例,猝死2例;(2)脑血管疾病11例,占18.3%,其中脑梗死6例,脑出血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3)感染9例,占15%,肺部感染5例,肝脓肿2例,糖尿病足坏疽2例,其中前5例均死于呼吸衰竭,再者死于感染性休克,后者死于败血症;(4)恶性肿瘤9例,占15%,结直肠癌3例,胃癌1例,1例,胰腺癌1例,2例,1例;(5)糖尿病肾病4例,占6.7%,平均病程在15年以上;(6)糖尿病相关急性并发症3例,占5%,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非酮症高渗性昏迷1例,低血糖症1例;(7)多脏器功能衰竭4例,占6.7%,均为80岁以上老年患者合并有心、肺、肾、脑功能衰竭;(8)3例,占5%,均为肝炎患者,死于上消化道出血;(9)外周血管病变2例,占3.3%,为静脉栓塞;(10)抑郁症1例,为不配合治疗,延误病情所致。60例住院糖尿病患者死因排序见表3。表3& 60例住院糖尿病患者死因排序
&&& 2.4& 代谢综合征发病情况& 根据WHO(1999年)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60例死亡糖尿病患者中MS患者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77.5&7.2岁,病程14&9.1年;非MS患者37例(男17例,女20例),年龄78.1&6.9岁,病程10.6&8.3年。MS组和非MS组年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病程差异有显著性(P<0.05)。
&&& 2.5& 与同期住院非死亡糖尿病患者比较& 对照组选择同期住院的60例糖尿病患者作对照组,平均病程15.7&7.8年,平均年龄76.7&7.5岁,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空腹血糖HbA1C等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见表4。表4& 糖尿病患者死亡组与非死亡组空腹血糖、HbA1C比较
&&& 3& 讨论
&&& 本组资料表明糖尿病的死亡原因以心脑血管疾病占首位,其次为感染、恶性肿瘤以及糖尿病肾病、多脏器功能衰竭、肝硬化、外周血管病变及抑郁症。与过去的资料比较糖尿病因大血管病变、恶性肿瘤引起的病死率有所增高,感染导致的死亡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本组资料还显示与糖尿病直接相关的死亡人数仅占总死亡人数的5%,提示由于胰岛素和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已不再是糖尿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
&&& 本组糖尿病患者死亡疾病谱特点如下:平均死亡年龄大于70岁,大多位于65~80岁,占67.8%。病程相对较长,多在10~20年,入院时包括血脂、血糖等多项代谢指标均控制不佳。进入老年阶段后,新诊断的T2DM占所有病例的45%,加上65岁以前诊断的T2DM患者,本组患者主要为老年糖尿病病人。糖尿病是老年人面临的重大健康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和承重的经济负担。老年糖尿病中绝大多数(95%以上)是2型糖尿病,在年龄、性别以及种族等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中年龄尤为重要。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糖尿病随年龄的上升而显著增加,是一种随增龄而递增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近年来我国老年人中糖尿病患者迅速增加,据2000年全国第3次糖尿病、IGT流行病学调查[2](WHO标准)发现,60岁以上老年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已增至9.19%~14.49%,80岁以上更高达25.6%。另外,在一项有中国人参加的国际大规模研究(DECODA)[3]中,糖尿病的患病高峰在70~79岁,本组患者也符合其年龄段,所以老年糖尿病更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 本组资料提示住院糖尿病患者的死因仍以心血管疾病居前,同2001年WHO的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相符,其死因所占比例在年龄段和病程段中均占有较大比例,其中有8例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导致死亡,有资料显示糖尿病发生心功能不全的危险性比非糖尿病患者男性高4倍,女性高8倍。关于DM并发心功能不全的机制十分复杂,除可由并发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与病恶化引起者外,还可由糖尿病性心肌病所致[4]。目前认为,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等危症,所以对于各年龄段和病程段的糖尿病患者,均应关注其心血管疾病的情况,以期控制其死亡率。
&&& 恶性肿瘤是人类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发病率也在不断增高。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与一些常见恶性肿瘤如结、直肠癌,肝癌,胰腺癌及乳腺癌等有一定关联[5,6],但确切机制尚无定论[5]。本组资料显示70岁以下、病程小于10年的患者更易发生肿瘤,因而对于该类患者,除了积极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外,还要高度重视罹患肿瘤的可能性。本组患者中结、直肠癌,肝癌,胰腺癌等均有涉及,所以应当特别注意对DM患者中恶性肿瘤的筛查。
&&& 依照WHO(1999)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将本组患者分为MS组和非MS组,两组之间年龄相当,但MS组的糖尿病病程较非MS组为长。这提示MS发病率与糖尿病病程呈正相关,MS组患者主要表现为高血压、血脂紊乱和高血糖,这些因素共同存在,成为一组最危险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子,并成为CVD流行的促进因素[7]。即使在非MS的糖尿病患者中也可因缺乏运动、增龄、内分泌功能异常等因素倾向与发生代谢综合征,一旦构成代谢综合征这些风险将进一步增加。因而对于较早发病的糖尿病患者,应按时检测血糖,表4的数据也说明了监测的重要性,只有患者注意自我监测,才能为日常治疗方案提供足够的数据。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避免发生代谢综合征,对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生有利。
&&& 另外虽然随着抗生素的问世和广泛合理的临床应用,感染导致DM患者死亡大为减少,但仍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结合本组资料也是如此,考虑到老年DM患者并发症广泛,重要脏器功能受损,在抢救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Asian-pacific type 2 diabetes policy group. Type 2 diabetes practical targets and treatment,fourth edition.Copyright WHO,2005.
马学毅.现代糖尿病诊断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DECODA study group. Age and sex specific prevalence of diabetes and 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 in Asian cohorts. Diabetes Care,0.
沈卫峰,宁光.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基础和临床.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Reneham AG,Shalet SM.Diabetes,insulin therapy,and colorectal cancer.BMJ,-552.
Fisher WE.Diabetes:risk facto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ancreatic cancer or manifestation of the disease. World J Surg,-508.
Eckle RH ,Grundy SM ,Zimmet PZ. The metabolism syndrome.Lancet,5-1428.
作者单位:200040 上海,上海邮电医院内分泌科
【】【】【】【】【】
热文点击榜
Copyright &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医源世界 版权所有
医源世界所刊载之内容一般仅用于教育目的。您从医源世界获取的信息不得直接用于诊断、治疗疾病或应对您的健康问题。如果您怀疑自己有健康问题,请直接咨询您的保健医生。医源世界、作者、编辑都将不负任何责任和义务。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为传播信息促进医药行业发展,如果我们的行为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联系Email:得了糖尿病怎么办【阅读】
当前位置: >
> 得了糖尿病怎么办【阅读】
得了糖尿病怎么办【阅读】 开县汉丰网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症,据调查我国以及全世界糖尿病发病率每年都有明显的增加。然而导致起糖尿病的病因却不是非常明显。但经过综合研究发现,与下面几个因素有着密切相关联系。 1、与Ⅰ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有关: 自身免疫系统的缺陷:在Ⅰ型糖尿病病人的血液里可检查出多种自身的免疫抗体,例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等。而这些异常的抗体损伤胰腺结构,损害胰岛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导致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 2、与2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 遗传因素:糖尿病是遗传性疾病已被公布。而遗传特性Ⅱ型糖尿病比Ⅰ型糖尿病更为明显。如双胞胎其中一个患了Ⅰ型糖尿病,那么另外一个有百分之四十的机会患上糖尿病;如果要是Ⅱ型糖尿病,那么另外一个就可能有百分之七十的机会患上Ⅱ型糖尿病。同时年龄也是Ⅱ型糖尿病的发病因素之一。有一半的Ⅱ型糖尿病人大多在50多岁以后发病。然而容易出现糖尿病也与肥胖有关,年龄大,如果再吃高热量的食物,运动量却逐渐减少也能引起糖尿病,有些人认为这也是由肥胖而引起的。 3、与妊娠型糖尿病有关的因素 激素异常:妇女妊娠时胎盘就会产生多种能够提供胎儿正常发育生长的激素,而这些激素对胎儿的健康发育非常的重要,但也导致阻断母亲体内的胰岛素作用,从而引起糖尿病。妊娠第二十四周到二十八周期是这些激素的高峰时期,同时也是妊娠型糖尿病的常发时间。因此有人认为引起妊娠糖尿病的基因与引起Ⅱ型糖尿病的基因可能彼此相关。肥胖症不仅容易引起Ⅱ型糖尿病,同样也可引起妊娠糖尿病。 以上给大家讲解了引起糖尿病病因的相关知识,希望以上的内容对大家会有所帮助,有什么问题请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
(编辑:赵广兰)
· · · · · · · · ·
上一篇: 下一篇:
网友评论0条,查看全部
[ 网友留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 网友评论:
网友观注排行&#xe602; 下载
&#xe60c;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xe602;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增加的可能因素以及估计方法对结果的影响【文献】.pdf
下载积分:
内容提示: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增加的可能因素以及估计方法对结果的影响【文献】.pdf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8|
上传日期: 15:22:30|
文档星级:&#xe60b;&#xe612;&#xe612;&#xe612;&#xe612;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官方公共微信
下载文档: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增加的可能因素以及估计方法对结果的影响【文献】.pdf.PDF调查显示:我国20岁以上成年人糖尿病比例达10%-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血糖,胰岛素,一型,耐量,筛查,并发症,发病,上海,-上海频道-东方网
&&&新闻热线:021-
调查显示:我国20岁以上成年人糖尿病比例达10%
  东方网记者刘轶琳11月14日报道:今天是第八届“联合国糖尿病日”,宣传的主题是“健康饮食与糖尿病”,倡导公众从早餐开始,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选择健康饮食,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引起的糖代谢紊乱疾病,现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第三位重大疾病。糖尿病患者需终身监测及治疗,如果血糖不能得到良好的控制,可引起全身各脏器并发症,并最终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血脂异常、失明、肾功能衰竭和截肢等严重并发症,危害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显著增加。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报告,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达3.82亿,所有类型的糖尿病患病率都在上升,到2035年,糖尿病患者数目将增加55%。糖尿病已成为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我国是糖尿病的重灾区,糖尿病患者人数占全球糖尿病患者总数的三分之一。据最新调查显示目前我国20岁以上成年人每十人中就有一个糖尿病患者。而在大城市,糖尿病患病率更高,上海的历次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均显示本市的糖尿病患病率均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且患病年轻化趋势明显,据推算上海约有180万糖尿病患者,其中部分患者的血糖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糖尿病防治形势不容乐观。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控制饮食的目的在于:保持健康的体重;维持营养平衡;控制血糖;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其原则是“在规定的热量范围内,达到营养平衡的饮食”。即减少高糖食物的摄入;适量选用粮谷类和含淀粉高的薯类;多选用碳水化合物含量低的蔬菜和膳食纤维高的食物;减少油脂,避免含脂肪高的食物和油炸食物;烹调食物要清淡,少用盐和过多的调味品;饮食要定时定量等。  上海自2001年启动糖尿病社区综合管理,在社区内开展全人群健康教育、高危人群筛查、危险因素干预和病人规范化管理等。截止目前,全市所有社区均已开展了糖尿病及糖调节异常患者管理,对近57万糖尿病患者及3万余名糖调节异常患者进行录建档管理和面对面随访服务,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提高,有效地减少或延缓了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生存质量。今年“联合国糖尿病日”期间,上海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宣传及义诊活动。  糖尿病知识问答:  一、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当胰腺产生不了足够的胰岛素或者人体无法有效地利用所产生的胰岛素时,就会出现糖尿病。胰岛素是一种调节血糖的荷尔蒙。高血糖症或血糖升高,是糖尿病不加控制的一种通常结果,时间一久会对人体的许多系统带来严重损害,特别是神经和血管。  (一)一型糖尿病  一型糖尿病(过去称为胰岛素依赖型,青少年或儿童期发病型糖尿病)的特征是缺乏胰岛素分泌能力,需要每天注射胰岛素。一型糖尿病的病因尚不清楚,利用现有的知识也无法预防。  症状包括尿液分泌过多(多尿)、口渴(烦渴)、常有饥饿感、体重减轻、视力减退和疲乏。这些症状可突然出现。  (二)二型糖尿病  二型糖尿病(过去称为非胰岛素依赖或成人发病型糖尿病)由于人体无法有效利用胰岛素造成。世界各地的糖尿病患者中有90%的人患有二型糖尿病,主要是因体重过重和缺乏身体活动所致。  症状可能与一型糖尿病相似,但往往症状不明显。结果,可能在发病多年之后才诊断出患有糖尿病,此时则已出现并发症。  直到最近,这类糖尿病还只见于成人,但目前也有儿童发病情况。  (三)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是高血糖症,最早在妊娠期间发病或被确诊。  妊娠期糖尿病症状类似于二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通常都是通过产前筛查而不是报告症状后被诊断出来的。  (四)糖耐量受损(IGT)和空腹血糖受损(IFG)  糖耐量受损(IGT)和空腹血糖受损(IFG)是指人体血糖值介于正常与糖尿病血糖值之间过渡阶段的一种中间状态。糖耐量受损患者或空腹血糖受损患者面临发展为二型糖尿病的高度风险,虽然这并非不可避免。  二、糖尿病的常见后果是什么?  糖尿病发展下去,可能损害心脏、血管、眼睛、肾脏和神经。  糖尿病增加了患心脏病和中风的危险。5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病(主要是心脏病和中风)。  足部神经病与血流量减少结合在一起,增加了患足部溃疡的可能,最终导致截肢。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是失明的一主要病因,它是视网膜小血管长期累积损伤的结果。患糖尿病15年后,大约有2%的患者失明,10%左右的患者视力严重减退。  糖尿病是导致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10-2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肾衰竭。  糖尿病性神经病是因糖尿病而对神经造成的一种损害,它所影响的糖尿病患者比例高达50%。虽然因糖尿病性神经病会引发许多不同的问题,但常见症状还是麻刺感、疼痛、麻木或手脚酸软。  总体来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风险比未患糖尿病的同龄人至少增加一倍。  三、如何才能减轻糖尿病负担?  (一)预防  事实表明,改变一下生活方式,对预防二型糖尿病或推迟发病是有效的。为有助于预防二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人们应当:  达到和保持健康的体重。  身体活动――经常定期进行至少30分钟强度适中的活动。需要增加活动来控制体重。  保证健康饮食,每天吃三到五次水果和蔬菜,并减少糖和饱和脂肪的摄入量;  避免使用烟草――吸烟增加患心血管病的危险。  (二)诊断和治疗  可以通过相对价廉的验血进行早期诊断。  糖尿病的治疗包括降低血糖和其他损害血管的已知危险因素水平。戒烟对避免并发症也具有重要意义。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即节省费用又具可行性的干预措施包括:  适当控制血糖。一型糖尿病患者需要注射胰岛素;二型糖尿病患者可采用口服药物治疗,但也可能需要胰岛素治疗;  血压控制;  足部护理。  其他可节省成本的干预措施包括:  视网膜病(造成失明)筛查和治疗;  血脂控制(调节胆固醇水平);  筛查与糖尿病有关的肾脏疾病的早期征兆。  在采取这些措施的同时,还应当保证健康饮食、经常锻炼身体、保持正常体重和避免使用烟草。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调查显示:我国20岁以上成年人糖尿病比例达10%
日 13:15 来源:东方网
  东方网记者刘轶琳11月14日报道:今天是第八届“联合国糖尿病日”,宣传的主题是“健康饮食与糖尿病”,倡导公众从早餐开始,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选择健康饮食,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引起的糖代谢紊乱疾病,现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第三位重大疾病。糖尿病患者需终身监测及治疗,如果血糖不能得到良好的控制,可引起全身各脏器并发症,并最终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血脂异常、失明、肾功能衰竭和截肢等严重并发症,危害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显著增加。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报告,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达3.82亿,所有类型的糖尿病患病率都在上升,到2035年,糖尿病患者数目将增加55%。糖尿病已成为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我国是糖尿病的重灾区,糖尿病患者人数占全球糖尿病患者总数的三分之一。据最新调查显示目前我国20岁以上成年人每十人中就有一个糖尿病患者。而在大城市,糖尿病患病率更高,上海的历次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均显示本市的糖尿病患病率均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且患病年轻化趋势明显,据推算上海约有180万糖尿病患者,其中部分患者的血糖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糖尿病防治形势不容乐观。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控制饮食的目的在于:保持健康的体重;维持营养平衡;控制血糖;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其原则是“在规定的热量范围内,达到营养平衡的饮食”。即减少高糖食物的摄入;适量选用粮谷类和含淀粉高的薯类;多选用碳水化合物含量低的蔬菜和膳食纤维高的食物;减少油脂,避免含脂肪高的食物和油炸食物;烹调食物要清淡,少用盐和过多的调味品;饮食要定时定量等。  上海自2001年启动糖尿病社区综合管理,在社区内开展全人群健康教育、高危人群筛查、危险因素干预和病人规范化管理等。截止目前,全市所有社区均已开展了糖尿病及糖调节异常患者管理,对近57万糖尿病患者及3万余名糖调节异常患者进行录建档管理和面对面随访服务,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提高,有效地减少或延缓了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生存质量。今年“联合国糖尿病日”期间,上海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宣传及义诊活动。  糖尿病知识问答:  一、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当胰腺产生不了足够的胰岛素或者人体无法有效地利用所产生的胰岛素时,就会出现糖尿病。胰岛素是一种调节血糖的荷尔蒙。高血糖症或血糖升高,是糖尿病不加控制的一种通常结果,时间一久会对人体的许多系统带来严重损害,特别是神经和血管。  (一)一型糖尿病  一型糖尿病(过去称为胰岛素依赖型,青少年或儿童期发病型糖尿病)的特征是缺乏胰岛素分泌能力,需要每天注射胰岛素。一型糖尿病的病因尚不清楚,利用现有的知识也无法预防。  症状包括尿液分泌过多(多尿)、口渴(烦渴)、常有饥饿感、体重减轻、视力减退和疲乏。这些症状可突然出现。  (二)二型糖尿病  二型糖尿病(过去称为非胰岛素依赖或成人发病型糖尿病)由于人体无法有效利用胰岛素造成。世界各地的糖尿病患者中有90%的人患有二型糖尿病,主要是因体重过重和缺乏身体活动所致。  症状可能与一型糖尿病相似,但往往症状不明显。结果,可能在发病多年之后才诊断出患有糖尿病,此时则已出现并发症。  直到最近,这类糖尿病还只见于成人,但目前也有儿童发病情况。  (三)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是高血糖症,最早在妊娠期间发病或被确诊。  妊娠期糖尿病症状类似于二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通常都是通过产前筛查而不是报告症状后被诊断出来的。  (四)糖耐量受损(IGT)和空腹血糖受损(IFG)  糖耐量受损(IGT)和空腹血糖受损(IFG)是指人体血糖值介于正常与糖尿病血糖值之间过渡阶段的一种中间状态。糖耐量受损患者或空腹血糖受损患者面临发展为二型糖尿病的高度风险,虽然这并非不可避免。  二、糖尿病的常见后果是什么?  糖尿病发展下去,可能损害心脏、血管、眼睛、肾脏和神经。  糖尿病增加了患心脏病和中风的危险。5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病(主要是心脏病和中风)。  足部神经病与血流量减少结合在一起,增加了患足部溃疡的可能,最终导致截肢。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是失明的一主要病因,它是视网膜小血管长期累积损伤的结果。患糖尿病15年后,大约有2%的患者失明,10%左右的患者视力严重减退。  糖尿病是导致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10-2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肾衰竭。  糖尿病性神经病是因糖尿病而对神经造成的一种损害,它所影响的糖尿病患者比例高达50%。虽然因糖尿病性神经病会引发许多不同的问题,但常见症状还是麻刺感、疼痛、麻木或手脚酸软。  总体来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风险比未患糖尿病的同龄人至少增加一倍。  三、如何才能减轻糖尿病负担?  (一)预防  事实表明,改变一下生活方式,对预防二型糖尿病或推迟发病是有效的。为有助于预防二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人们应当:  达到和保持健康的体重。  身体活动――经常定期进行至少30分钟强度适中的活动。需要增加活动来控制体重。  保证健康饮食,每天吃三到五次水果和蔬菜,并减少糖和饱和脂肪的摄入量;  避免使用烟草――吸烟增加患心血管病的危险。  (二)诊断和治疗  可以通过相对价廉的验血进行早期诊断。  糖尿病的治疗包括降低血糖和其他损害血管的已知危险因素水平。戒烟对避免并发症也具有重要意义。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即节省费用又具可行性的干预措施包括:  适当控制血糖。一型糖尿病患者需要注射胰岛素;二型糖尿病患者可采用口服药物治疗,但也可能需要胰岛素治疗;  血压控制;  足部护理。  其他可节省成本的干预措施包括:  视网膜病(造成失明)筛查和治疗;  血脂控制(调节胆固醇水平);  筛查与糖尿病有关的肾脏疾病的早期征兆。  在采取这些措施的同时,还应当保证健康饮食、经常锻炼身体、保持正常体重和避免使用烟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糖尿病的发病原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