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美容专家家又名骗钱专家

|||||||||||||||||
&>>&&&&&正文
方舟子炮轰胶原蛋白骗钱 美容专家牛尔斥其胡说
牛尔与蓝心湄
  搜狐娱乐讯 (张宁/文 马森/图)11月28日下午,牛尔携慈善大使蓝心湄、跨界合作设计师王培沂亮相自有品牌的四周年慈善盛典。谈到日前方舟子炮轰“胶原蛋白产品都是骗人”的言论,牛尔直斥其胡说,并用专业知识解释了胶原蛋白对人体的功用。
  发布会现场,蓝心湄身着王培沂设计的黑色礼服,不时在现场秀好身材,还透露王培沂要求严格,发布会前一晚还在为她修改礼服尺寸,开玩笑称:“两人差点睡在一起。”作为牛尔研发产品的慈善大使,蓝心湄敬业表示她每天都会用“京城之霜”擦身体,喝牛尔旗下的胶原蛋白。
  近期,方舟子打假林志颖旗下公司所卖的胶原蛋白产品时提到:“所有的胶原蛋白保健品,不论是吃的还是涂的,都是骗人的。胶原蛋白不仅没有其他食物中不含有的氨基酸,而且还比普通蛋白质少了两种氨基酸,是营养价值比较差的蛋白质。中学课本里就学过,口服蛋白质没法被人体吸收利用,要消化掉了才被人体吸收,所以吃胶原蛋白,和吃别的蛋白,没有区别。”
  针对这一说法,牛尔在接受采访时直斥方舟子是骗人了,称胶原蛋白肯定是好的东西,市面上流通的胶原蛋白好与不好关键看制作原料,“尽管我们平常吃的鸡爪和猪皮等动物皮中富含胶原蛋白,但食用时还摄入了动物皮中的高胆固醇的脂肪,以及其中可能含有的重金属、荷尔蒙、激素等,纯粹的胶原蛋白不含油脂和重金属。总之,吃胶原蛋白不会有事,多吃也不会有副作用,只会让你的皮肤更有弹性。”
责任编辑:翟思维
48小时点击排行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今年九月在微信公众号加了一个祛斑美容专家,说是可以面诊,就可以指导你美容。原本是不相信的,每天她就嘘寒问暖,微信圈里经常发一些姐妹的成功祛斑经历。将信将疑的跟她聊,她想法设法的劝你买她的疗程,但又不给你看产品,等货到付款花了三千块才知道产品是名门泽佳,根本就不是专人配置,是厂家生产出来的。按她指导用后根本没效果,还把我介绍给另外一个老师,然后就不理人了。大家爱美丽千万不要相信网上的一些公用号美容专家什么的,尤其是货到付款的产品,如果不是很了解,就不要付款,不要像我一样因小失大。名门泽佳的产品没有用,还毁容,有多个姐妹上当了。尤其是这个叫向佳颜护肤专家变脸比翻书还快。微信不可尽信。名门泽佳的护肤品大家货到付款,千万不要签收啊。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3·15四大消费市场调查 美容师当上医药“专家”
  又是一年3·15成为过去。
  总在思考,为何每年的这个日子民众都要如此大张旗鼓地宣传、庆祝?
  无非是在一场消费之中,相对商家而言,消费者永远是那个弱者吧。也因此,维权的口号一声迭过一声,一浪高过一浪。
  精心制作本期周刊,通过知情人士的“揭秘”来为每一位消费者“解密”。尽管在与记者联络的知情人中,不乏欲语还休,不乏约定好采访时间却临场退缩让记者空等一场的,但是,整个采访中,我们的心中还是涌动着一种钦佩,钦佩这些敢于说出真相的知情人,感动于这些挺身而出的勇敢者。毕竟,大家的身体里还流淌着一种道德的血液。
  尽管在过去的日子中,这些勇敢者也做着“伤天害理”的事情,而且今后也不一定就会“金盆洗手”,但是,仅仅是这种敢于站出来的勇气,仅仅是这种仗义执言的胆量,就足以让我们每个人由衷地竖起大拇指。
  或许,多一点这样的勇敢者,3·15成为365的那一天,就真的不会太远了。
  四大消费市场调查
  旅游:
  老年人投诉多
  2月26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旅行社条例》由新华社受权公布,将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
  条例规定,欺骗、胁迫旅游者购物或者参加需要另行付费的游览项目,将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旅行社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对于导游人员、领队人员,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导游证或者领队证。
  不少游客都有过被胁迫购物的经历,对于旅行社的服务投诉也是层出不穷。
  记者通过各旅行社发放调查问卷,提取了300多份调查结果,70%调查者在旅行社服务质量一栏选择了“近几年旅游业服务质量有所提高”。
  调查中,“旅游目的地吸引您的是什么”一项,66.6%被调查者选择风景,购物比例最低,仅有9.4%;调查中51.0%的人选择出游的目的为散心;喜欢旅游当地的名胜古迹选票率为49.5%。
  调查显示,从投诉问题看,旅游行程中降低住宿、交通工具和餐饮等服务标准最高,占调查总数的22.81%。旅行社未经游客同意擅自增减旅游项目占总数的10.70%。从群体看,老年游客投诉意见多,老年游客投诉大多针对旅行社出境游加收团款、在国内景区不能完全享受优惠门票等问题。
  食品:
  蔬菜最安全
  近日,全国人大高票通过了《食品安全法》,该法将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现行《食品卫生法》同时废止。
  新报记者以“你认为生活中的食品安全吗”为主题对年龄层从18-60几岁的大约500名天津公民进行了网络无记名调查。接受调查的天津市民中,有52%的人负责家中的采买工作,时常购物的人占88%。在回答平时吃得最多食物品种一题中,17.6%的人选择了蔬菜水果,11.2%的人选择肉类,11.1%的人选择了水产品,其他依次为粮油制品、蜜饯类食品、卤制品和方便食品。
  有57%的人认为最安全的食品是蔬菜,其次是豆制品、肉制品。卤制品和方便食品被认为是最不安全的食品。同时,有69%的公民极力赞成《食品安全法》里的“损一赔十”的措施,有58%的市民认为明星代言食品,收取了巨额费用,所以应该对食品安全负有连带责任。
  大部分80后的年轻人选择喜欢吃营养价值相对较低的“垃圾食品”,在票选垃圾食品中,人们纷纷将碳酸汽水、汉堡、膨化食品、方便面、薯片列入此行列。同时,也有43.4%的人认为多吃新鲜天然食品,对加工食品敬而远之,减少到超市购买加工食品是远离垃圾食品的好办法。
  医药:
  半数患者上过当
  在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各大高校青年志愿者的协助下,《每日新报》在各大医院候诊大厅中发出了300份调查问卷,其中超过五成的消费者都表示上过“虚假广告”以及“医托”的当。
  56岁的受访者许文阿姨上个月通过广告看到一个颈椎病患者联谊会的信息,饱受颈椎病折磨的她如期前去参加,到那才知道敢情就是一个“卖药会”,先由一个所谓的颈椎病专家讲述颈椎病成因,推荐服用这种药,然后就是药厂的柳经理极力宣传该药的神效,还有很多所谓的“受益者”极力帮助推销。
  600元一疗程的药,买两疗程送一台颈部牵引机;买三疗程送一个保健枕。晕头转向的许文阿姨也买了一疗程,交完钱她就觉得自己好像上当了,便向收钱的小姐索要发票,可她说没有发票,只给信誉卡。于是她找到了柳经理问这药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可柳经理的回答让她“耳目一新”:“我们这种药是国家级新药,还在保护期内,所以还没有确定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
  除去虚假医疗广告,几乎所有受访者都认为如今的医疗价格过高,其中6成受访者认为越是大型医院的诊疗费用越高,并且认为医生过度依赖检查设备,经常重复检查;超过7成的受访者认为,“过度的夸大的广告影响了患者对药品的选择”。
  超过4成的受访者认为,“药品不是普通商品,药品价格的定价应该符合行业特性,医药行业应该像家电行业一样,进行充分的市场竞争,才能导致价格下降。”此外,还有超过3成的受访者认为,“缺乏一定的医疗卫生用药知识,医生掌握病人用药的大权”也是导致药品价格过高的一个主要原因。
  婚介:
  网络交友渐热
  以往通过刊登征婚广告招揽客户的传统婚介市场,目前正逐渐受到互联网等新兴、个性传播载体的影响。
  据有关专家分析,媒体对黑婚介、婚托骗钱等事情的不断曝光,揭露骗局,使传统婚介市场这种通过交费给中间人再见面交友的信誉度受到影响。同时传统婚介形式成功率低也是原因之一。
  而和传统市场形成对比的是,由于工作压力、婚恋观念等因素影响,目前,社会上需要快速交友联谊的男女青年人数却比以往增多。而面对这样一个供需市场,网络交友聚会逐渐兴起。这里面一部分是婚介公司转型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经营,收取会员费,而会员可以浏览自己感兴趣会员的信息,并可以通过网络联系。另外一部分是非盈利的公益性交友网站,并且不需要交纳任何费用。但这样的公益性交友网站的交友信息由于不是实名制,并不能保证真实。而且相关部门对网络交友还没有专门的监管方案。
  “医托”自揭黑幕我是这样“钓鱼”的
  “不能再干了,这样下去到死我都闭不上眼。”3·15前夕,52岁的程阿姨登上了返回山东淄博老家的火车,她说自己不会再来天津了,因为这里留下了她大半辈子中“最不光彩”的一页。
  三年前,程阿姨刚来天津时,本是想找一份保姆的工作,多挣点钱供两个女儿读书,但禁不住老乡的诱惑,阴差阳错地干起了“医托”,从那一刻开始,她的良心就开始饱受煎熬,“我不干了,要回家了,说出来,给大伙都提个醒。”
  三甲医院门口“钓鱼”
  从干上“医托”开始,程阿姨每天和其他“医托”一样赶在医生未上班之前堵截就诊的患者,花言巧语引诱患者上钩,他们或背着包扮过客,或拿着补品扮病友,或扮成夫妻,或抱着小孩,“我们都是天不亮就起床,三两结对行动,这样可信性高。”
  寻找到目标之后,首先就要套近乎,故意碰撞对方一下说声对不起,然后问人家是不是来看病。确定之后就说,现在大医院看病麻烦,要排队,要送红包,看病又贵,又“关心”人家看什么病,不管对方回答什么,都说“真巧啊!咱俩看一样的病”。然后把此病的症状形容一下拉近距离,“我们‘上岗’前,老板都给我们讲过一些常见病的症状,添油加醋都能说得八九不离十。”
  距离拉近后,她就会告诉患者,这家医院有医生在某诊所坐诊,都是一个医生,但费用能少一半,还不用排队、送红包。末了还要说上一句,不过现在骗人的医生多,要小心不要被人骗了。
  程阿姨说,患者的心理就像赵本山的小品《卖拐》一样,你越吊他胃口,他越容易上钩。对方真动心了,就会要地址,这时就说那医生我熟悉,给你写张纸条吧,帮你引荐一下,省点药费,“诊所是有一个,却根本不是什么大医院的医生,很多都是冒充名医。上当的患者,有的花好几千,有的花好几百,其实什么都治不好。”
  一家门诊部“医托”数十人
  程阿姨说,所谓的诊所一般都在城郊接合部这些比较偏远的地方,老板说这样的地方不容易引起执法部门的注意,而几乎所有去看病的病人都是被“医托”骗来的。
  门诊部的老板是一对浙江夫妻,房子是他们租来后重新装修的,夫妻俩几乎把老家所有的亲戚朋友都招到了天津,还通过朋友招聘了很多外来务工人员,总共有三四十人,这些人里有装爸的,有演妈的,还有扮儿子、女儿的,分工特别细致,也很严密。
  每天晚上诊所都会开会总结一天情况,第二天早晨四五点又开始“撒网”,一部分人去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等外地人进津比较集中的地方拽病号,另外一部分就专门蹲守各大医院,和患者们搭腔,基本上每天都能往诊所拉来至少十个八个病号。
  拉到一个回扣200元
  程阿姨介绍,两年多来一直做“医托”是因为诊所给的高额回扣,“我也知道干这事缺德,可咱家里不是要用钱嘛,挣这钱心里真是过不去啊。”
  据她了解,有的诊所按每个病人100-200元的标准给“医托”回扣,有的则是以治疗总额的10%~30%给医托“回扣”,本事大的“医托”,一天的收入就有四五百元,“我干得不算好,可一个月下来也能挣2000多块,好的时候还能挣到差不多4000块。”
  美容师当上医药“专家”
  医药专家揭秘:
  3天培训当专家优惠活动不可信
  医药“专家”何许人?咨询热线电话是谁打进去的?促销活动如何忽悠人?面对投诉者,专卖店怎样玩失踪?……
  读者真真袒露自己的从业历程,揭秘医药“专家”的真实面目。
  口才好就能当专家
  真真是个美容师,曾学过中医,多少了解点医学常识,因是记者的朋友,她道出了自己曾经鲜为人知的从业经历——当专家。
  “我哪是什么专家呀,就是忽悠,有点医学常识的人都能干。”几年前,留在外地的真真无意中认识了一个电台导播,看到真真口才好,导播将真真介绍到当地电台,当起了某医药广告的“专家”,培训了3天,真真上岗了。
  “问题是安排好的,反正天天讲老一套,只要能说就行,不会让你下不了台,当然,如果懂点医学知识就更好。”真真说,专家的普通话不要太标准,说漏了也没事,因为外面有导播把关,现场说话和播出有七八秒的滞后,稍有不对就会切断。作为专家,真真的月薪有4000元左右。
  打电话来的“听众”也是事先安排好的,“有些公司专门给节目提供‘听众托’,‘托儿’打进一个电话10元,公司从中抽2元,‘托儿’一个月也能挣1000多元。”
  只有“托儿”能打进电话
  “节目开始了,首先是放一段片头花,把产品介绍一遍。接着,主持人就会推出‘专家’。”真真的专家头衔是医学家“真博士”,“专家的称呼不是教授就是主任,也不说什么学校。”
  真真说,她出场时,一般会稍微介绍些医学原理,直接就把产品吹一遍。
  “热线电话你肯定打不进来,全让‘托儿’占了。”真真说,有的人用了一两个月没有效果,就会打热线找专家,导播听到不是“托儿”,要么直接就把电话挂了,要么就说“来不及了,前面还有四五个电话排队”,敷衍过去。
  优惠活动的秘密
  “医药行业最擅长的推销方式就是搞活动,一般是买几个疗程送几个疗程,买几盒送几盒。”每隔一段时间,真真就会在节目中播报产品的优惠活动。
  真真看过她“宣传”的产品,没有生产许可证、专利号,这样的产品,大多数人用了都没有效果,不过想找厂家讨回公道并不容易。
  面对打来电话讨说法的顾客,工作人员会说:“我们的产品一般对99%的人都是有效的,你的情况比较特殊。这样吧,再坚持用用看,顶多两三个月肯定有效。”就这样,一般拖到一年,专卖店就消失了,24小时服务的小灵通停机了。
  支招识“假专家”
  “假专家不会到正规的大、中型医院坐诊,多会选择到一些患者不多、经济困难、急于出租科室赚钱的小型医院或非正规医院。”真真说,假专家一般不会多问病史,直接开检查单、卖药、收钱,以求提高“工作效率”。
  “先使病人对所患疾病感到‘失望’,然后再给病人以‘希望’,就能卖出药品。”接受培训时,真真听过培训老师这样的话,专家要善于观察病人的表情,投其所好。
  此外,假专家多会选择到人生地不熟的异乡“行医”,所以他们多操外地口音,以免遇上熟人识破身份,一旦出了医疗事故便可逃之夭夭。
  办假证者揭秘:被抓的多是下线
  漫画浸水
  大学毕业证,身份证,护照,会计从业资格证,教师资格证书……假证“产业”依旧屡打不绝。
  记者通过知情人辗转找到曾给办假证者当下线的张政,28岁的他曾经给办假证者揽了3年活儿,目前已经脱离假证团伙。
  之所以换掉这份收入颇丰的工作,按照张政的话说,他希望可以过上靠自己双手创造的脚踏实地的生活。
  制假工具简单
  不怕被端窝
  “制假团伙组织严密,我只知道‘上线’的电话,至于老板是谁,男的女的,长什么样,谁都不知道,但卖假证的钱大部分都收入了这个老板钱包里。”张政说,假证团伙的成员如果被行政执法或公安部门抓获,他们的统一说法是“自己只是打工的”,并不会受到太重的处罚,由于制假证的工具一般都非常简单,所以即使“生产车间”被端窝了,也只是伤些皮毛,挪个地方,很快又能恢复“生产”了。
  张政告诉记者,一个办假证的办公室只需要两三台电脑,激光刻录机、扫描仪、打印机、塑封机,以及各种伪造印章就可以组建起来。技术方面,也仅仅需要一两个懂得一般电脑制图操作的人员。
  整个造假团伙中,核心是技术人员,到处打小广告和上网负责联系客户的贩卖者只是集团中的一些枝叶。为了确保安全,每次都是下线联系好业务,然后电话通知上线。然后,再由上线来安排收取资料及制作费用。一旦下线出现异常情况,上线则会停止与该下线的联系。通常抓到的贩卖人员多是两三层的下线,而这些人对内部核心并不了解,仅仅知道如何与上线联系。对这些人进行处罚,整个公司也仅仅只是伤及皮毛。
  制假者:
  我们是正规生意
  记者在百度上随机搜索了一个在天津办证的QQ号,经过添加为好友得到通过后,“小兰办证”的名字赫然在记者的QQ上响了起来。
  当记者提出想办两张假记者证时,网名“小兰”的贩证者很快答复“可以!”,并通过QQ摄像头向记者展示出她手中假证的外页和内页,此时记者只看到一张桌子、假证和制假者的一双手,小兰用特写的方式耐心地展示着假证,同时记者也发现,小兰出示的假记者证与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的记者证从外观上看几乎一模一样。
  通过网络方式拿到记者本人的一寸照片和相关信息后,小兰提出一张假记者证需要300元,但价格还可以商量,经过几番议价,最后两张记者证以500元成交,并通过特快专递方式将证书邮寄给记者。此时,小兰又向记者提出,“需要将部分订金先打入一个汇款账户,订金多少钱无所谓,但只有看到订金,他们才会放心做证。”
  整个过程,小兰拒绝回答身处哪个城市、真实姓名、年龄和从业时间等问题。
  当小兰听到记者提出的“会不会出现交了订金却拿不到证”的问题时,小兰忽然“生气”了,并保证说,“我们是正规的生意,讲究信用,不会因为贪小便宜而失去一个生意朋友!”
  假证火爆的
  目前全国众多的大专院校纷纷把毕业生档案资料输入全国计算机网络,用上网核对证件的方式来抑制假证的猖獗。然而此举对假证市场没有带来太大的影响。
  一名假证的受益者沾沾自喜:我只有技校学历,求职时很多工作都因为学历被卡住了。后来我让朋友帮助联系了个做假证的,花500块钱做了一个重点本科毕业证。居然靠着这张“文凭”直接就进了一家私营企业工作。刚开始应聘的时候怕被核对出来。但到现在我已经干了两年,没有出现任何问题,不久前还因为我工作业绩突出被提升为部门主任……
  目前大多数用工单位仍然都采用以学历来圈定用人范围,忽视了个人的实际工作能力,武断地把学历当成选用人才的第一道门槛,这应该是假证火爆的真正原因。
  婚托揭秘:“演戏”骗人手段多
  29岁的女生贾欣(化名)曾经干过婚托,她是被一个当婚托的朋友拉进这个行当的,有时候一天要赶场见上三四个对象,除了吃饭唱歌,每月还能从所谓婚介所拿到1000多元的提成。而干的时间长了,贾欣也逐渐明白了这里面的骗局。
  离谱广告
  为婚托铺路
  “某女,貌美体端,外企白领,有房有车……”一些婚介广告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征婚信息。贾欣说,这些条件极佳的征婚信息很多都是假的,是一些黑婚介为婚托招揽生意的“铺路石”。
  “只要留心你就会发现,这些征婚者不是漂亮的,就是有钱的,学历都是大学以上。即使是离异或丧偶的,也都是拥有一笔可观的财产,那下岗、无房等条件差点的一个都没有。”贾欣说,虽然如此,但广告上条件越好越离谱的,婚介接到的咨询见面电话越多,很多人还是贪图对方条件好,但不交200-500元中介费,婚介不会安排见面,等你交了钱后,婚托就要上场了。
  男女婚托
  演戏骗人
  “小贾呀,这里有个当兵的,你去见个面。”贾欣说,那是她当婚托接待的第一个征婚者,当接到婚介刘姐的电话,她非常紧张,但刘姐告诉她只要见一面,陪着这个人聊聊天吃吃饭,就可以给她100元,而以后的事情不用她管。
  一般在婚托行当中,无论男女婚托多数都是“兼职”,有业务都是刘姐直接联系他们,当然也有原地待命婚托,假装正在婚介所登记,和征婚者偶遇,而此时就有工作人员从中阻挠,必须交费才能约会。而婚托的工资也都是“计件”结算。见一次征婚者,可以得到20-50元的酬劳,而如果婚托气质好,并且表演能力强,被安排接待较高价钱入会的VIP客户,则一次可以拿到更多酬劳。
  第一次贾欣的演技太差,也许正是因为她“古怪”,后来刘姐告诉她,那个当兵的主动说不满意,并且又被刘姐忽悠交了一笔钱成为高级客户,准备见条件更好的征婚者。其实贾欣知道,交再多的钱,那些人见到的还是他们这些扮演不同阶层不同角色的婚托演员。
  增加骗钱范围
  让你有苦难言
  为了能多骗钱,有些婚托还有拓展业务。贾欣说,她听说公司里曾经有个外地的女婚托和新华路上的一家小饭店的老板做了一笔黑交易。就是见面后邀请男方去吃饭,一般男的都会让女方选择地方,女婚托就带男方到这家小店。也许看到这个破旧的小店,男征婚者可能还以为女孩为自己省钱。
  服务员只把菜单递给女婚托,由婚托点菜,不让男方看菜单,由于都是家常菜,一般男方也不会在乎。但最后结账的时候,饭菜贵得吓人,一盘普通的鱼香肉丝也要30多元,一顿饭几百元。如果男方认为有问题,再给他看菜单,上面的确明码标价,很多人只能干吃哑巴亏,如果有男征婚者不结账,就有一群外地人出来声称要打“吃霸王餐”的人。
  “听说曾经有人打110,警察来了也解决不了,而我们的婚托早跑了。”贾欣说,像这样的损招都是一锤子买卖。而婚托中最高境界是,男的潇洒健谈,女的妩媚温柔,且很会“演戏”,他们都能在短时间内让征婚者深信不疑地爱上对方,然后同时游刃于几个人之间,并保持长期关系。
  这样的好处就是能通过一些突发事故,例如亲人生病、家里遇到经济困难等理由,利用对方的同情和信任,骗取更多金钱财物。
  征婚者务必
  擦亮眼睛
  如今贾欣早已经改邪归正,并且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爱情。而看到现在一些“黑婚介”仍在利用婚托们骗钱的现状,她提醒那些征婚者要擦亮眼睛。首先要找大型正规的婚介机构登记,真正的婚介机构会有很多会员联谊活动,大家集体见面,而婚托们都是单独约见,如果对方极力要求吃饭购物游玩等活动,你就要小心了。
  而对于征婚者,贾欣说,其实婚托骗术很容易识破,但很多上当受骗者都是贪慕虚荣,因此每个征婚者应该有个良好的心态,摆正自己的婚姻价值观,这样才能头脑清醒。
  同时,贾欣说,希望管理部门能加大对婚介行业管理,这样很多婚托也就没有了市场,就不敢再骗人了。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保健保健枕50元80后白领
(本文来源:北方网
没有相关论坛帖
更多相关搜索:
无跟贴,不新闻! 匿名
网易通行证:密码:
评论261195条
评论256661条
评论180690条
评论166445条
评论163804条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汽车美容专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