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同学腹腔肿块内长了肿块。切除下来是恶性的。可能是肿瘤 需...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张春银大夫本人发表
日(周六)晚23:00至02月1日(周日)凌晨6:00,因系统维护,暂停网站所有页面访问,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树立健康意识,提前发现恶性肿瘤
全网发布: 20:38
&&& 肿瘤是一种常见而危害性很大的疾病,如果早期发现,治疗效果会非常好,而如何在早期或较早期发现肿瘤,这不仅是医务人员的职责,也是每一个人应关心的事情。但是,许多人对这种疾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缺乏早期就诊的意识,也有人因为忙,认为暂时还无关紧要,而延误去医院就诊的时机。因此,许多人失去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机会,治疗效果就不能令人满意,不仅损害了健康,有的甚至丧失了宝贵的生命,过早地离开了自己的工作岗位、自己的家人和亲友。肿瘤是可以早期或较早期发现的,只要每一个人能够关心自己的健康,且具备一定的防病知识,就可以挽回更多人的健康和生命。为此,介绍一些肿瘤的通俗知识,使人们能够对肿瘤进行自我识别和自我诊断,发现异常及时去医院就诊。
一、注意自身变化和自我感觉
&&& 肿瘤发生的部位和性质不同,其表现和感觉也不相同,但有共同的常见表现,例如肿块,肿块所致的压迫,肿块所致的阻塞,和肿块破坏所在器官等的征象;疼痛;异常分泌物;糜烂和溃疡;发热;咳嗽;黄疸;消瘦乏力;贫血等。现分述如下:
&&&&肿块是最常见的表现,像头部、面部、颈部、乳腺、四肢和躯干等体表部位的肿块,可以自己摸到。但我们所摸到的肿块并不一定都是恶性肿瘤,肿块大致可分为良性肿块和恶性肿块。良性肿块包括有良性肿瘤、炎性肿块、以及其他的一些非肿瘤又非炎症的良性结节,如寄生虫包快、脂肪坏死及瘢痕等。良性肿瘤一般生长缓慢,或者可以自动停止生长;炎性肿块常伴有红、肿、热、痛,发病急,肿块在数小时或几天内出现,用抗炎治疗后肿块迅速缩小或消失,或者红肿局限后形成红肿,穿刺可抽出脓液,或肿脓破溃脓液自行排出,疼痛消失或减轻,称为急性炎症。恶性肿块就是恶性肿瘤形成的肿块,恶性肿块一般是无痛性的肿块或有轻微疼痛,生长较急性炎症缓慢,但它一定是在生长也不会停止生长。重点应注意颈部肿块,因颈部肿块多是淋巴结肿大,它可以是口腔器官的慢性炎症引起的淋巴结肿大,也可以是头颈部恶性肿瘤发生转移的淋巴结肿大,也可以是胸腹部内脏器官恶性肿瘤转移至颈部的淋巴结肿大。颈部肿块除了肿大的淋巴结以外,还常有甲状腺肿瘤和腮腺及颌下肿瘤,前者常在颈前区的中下部位,可以随吞咽上下活动,而腮腺及颌下腺肿瘤常在耳垂下后方及颌下部位。另一个重点还应注意乳腺肿块,30岁以上如乳腺出现肿块均应想到乳腺癌的可能。此外体表其他部位出现的肿块,单个也可以是多个,如果从小就有则良性肿瘤的可能性大,如是新近出现或无意中发现,且有长大趋势,都应提高警惕,它有可能是原发的恶性肿瘤,也可能是内脏恶性肿瘤发生的皮肤或皮下以及淋巴结转移。
&&&&体腔内深部器官发生的肿块,较早期不易发现,尤其是胸腔内出现的肿块,患者自己发现的首先不是肿块,而是肿块引起的阻塞、压迫等继发症状;腹腔内的肿块小的时候一般难以发现,只有长到一定程度时患者方能自己摸见,但多数情况下也可能是肿块引起的继发症状:
(1)肿块引起的阻塞症状:多见于呼吸道、消化道肿瘤,例如喉癌、舌根癌可引起呼吸困难;肺癌完全阻塞支气管时导致肺不张,部分阻塞支气管时导致肺气肿、感染、肺脓肿等,表现为气短、咳嗽、咳痰、痰中带血、胸痛、发烧等。食管癌可引起吞咽哽噎感、吞咽疼痛、吞咽困难,并发生胸骨后疼痛或胀闷不适;胃窦癌引起幽门梗阻时,会发生恶心、呕吐、上腹部膨胀鼓包和疼痛;小肠肿瘤、结肠癌、直肠癌阻塞肠道时,引起肠梗阻症状为:阵发性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于腹部可听到气过水声,甚至不大便,不排气。
(2)肿块引起的压迫症状:纵隔肿瘤诸如纵隔淋巴瘤、恶性胸腺瘤、畸胎瘤或纵隔转移癌,可压迫上腔静脉引起静脉回流障碍时,可出现头、面、颈、上胸壁肿胀,胸壁和颈部静脉怒张,呼吸急促,紫绀等症状。甲状腺癌压迫气管、食管、喉返神经时,可引起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声音嘶哑。腹膜后肿瘤挤压胃肠道时可出现腹胀、消化不良,压迫输尿管时可引起肾积水和腰痛;压迫双侧输尿管时,可导致无尿、少尿和急性尿毒症等。前列腺癌和宫颈癌压迫阻塞尿道时,引起尿频、尿急、尿痛,以及小便困难、尿潴留等症状。
(3)肿瘤破坏所在器官结构与功能的症状:骨肉瘤破坏患处骨骼和软组织,影响临近关节不能自由伸曲,导致跛行或关节功能丧失;脑肿瘤压迫、破坏致患处脑组织功能,引起相应的定位症状,如肢体抽搐、偏瘫、失语,以及颅内压增高引起头痛、呕吐、视力模糊等;又如肺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肝癌、膀胱癌等破坏所在器官的血管,使病人发生咯血、呕血、便血、内出血或血尿等。
&&&&因此,对于所发生的如上述的阻塞、压迫、破坏、出血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以确定肿块或某些症状的性质是否肿瘤所致,肿瘤属于良性还是恶性,是原发肿瘤还是继发肿瘤,在未弄清前绝不能置之不理,以免延误治疗。
&&&&这是肿瘤常见的症状,肿瘤初发时一般无痛,发生于神经干的肿瘤如神经鞘瘤,或者肿瘤压迫邻近神经,或起源于实质器官如肝癌以及骨骼内的肿瘤如骨肉瘤等,生长速度过快,可以引发所在器官的包膜或骨膜膨胀紧张,或肿瘤引起空腔器官如胃肠道,下泌尿道梗阻不通,发生梗阻症状,肛管癌被粪便摩擦或肿瘤溃烂、感染等,往往会产生疼痛,甚至是非常剧烈的疼痛。恶性肿瘤发展到晚期,如周围型肺癌浸润到胸膜,胃癌及胰腺癌浸润到腹膜后内脏神经丛及体壁神经,直肠癌或宫颈癌浸润到骶神经丛,原发性或继发性骨或脊髓肿瘤合并病理性骨折或压迫神经根,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或胃肠道癌引起胃、肠穿孔,皆可发生顽固性疼痛或急性腹痛。
&&&&对于疼痛经医生对症治疗无效,应对疼痛部位和有关部位进行详细检查,例如肩部、大腿、臀部或脊椎等处的疼痛,尤其持续加重且治疗无效时,不可轻易认为是关节炎和骨质增生,应去医院详细检查。
3、异常分泌物
&&&&发生于口、鼻、鼻咽腔、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系等器官的肿瘤,如向腔内破溃或合并感染,常有血性、脓性、粘液血性或腐臭的分泌物自正常腔道排出。如鼻咽癌患者发生鼻衄和咯出血性分泌物常为首发症状;血痰可能为肺癌的征兆;血尿可能为泌尿系癌如膀胱癌、肾癌的最初症状;大便经常带血或粘液,或者腹泻、便秘交替发生者,有可能是结肠癌、直肠癌的表现;如在正常月经期外发生不规则阴道流血或性交后流血,有可能是宫颈癌或阴道癌的早期症状;乳头溢液尤其是血性溢液多见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或乳腺增生病,胆亦会发生于乳腺癌。
&&&&对于人体开口部位之不正常的拍液或出血(如上述各种情况),也常见于一般的急慢性炎症、结核病、尿石症、痢疾、痔等,但往往也是恶性肿瘤的早期或较早期信号,应该提高警惕。
4、溃疡和糜烂:
&&&&恶性肿瘤,尤其是发生于易受摩擦的皮肤(面部、四肢)、粘膜(唇、舌、阴茎)以及口腔、鼻咽腔、呼吸道(喉、肺)、消化道(食管、胃、结肠、直肠、肛管)、宫颈、阴道、外阴等处的癌瘤,常易溃烂,合并感染,有腥臭分泌物或血性分泌物排出。如皮肤癌表面的溃疡,癌性溃疡的边缘隆起外翻,溃疡基底凹凸不平、硬实,易出血,有腐臭味。
&&&&另外,身体某部位的破溃、腐烂和溃疡,开始往往是良性病,但长期不愈要考虑到它可能会恶变。
&&&&伴有发热的恶性肿瘤常见于恶性淋巴瘤,尤其是何杰金氏病、肝癌、肺癌、骨肉瘤、胃癌、结肠癌、肾癌、胰腺癌等,各种癌瘤到了晚期也常伴有发热。发热时由于肿瘤坏死分解产物被机体吸收或并发感染所致。对于长期发热而找不到原因的病人,应警惕是否有恶性肿瘤存在。
&&&&咳嗽是肺癌患者常有的症状,常合并有咯血、痰血、胸痛或程度不等的呼吸困难。少数肺癌患者可无任何症状,只在X线检查时偶尔发现。另外,咳嗽还常见于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发生肺转移时。
&&&&胰头癌、胆总管下段癌、胆胰管壶腹癌和十二指肠乳头癌等,常发生进行性无痛性黄疸。开始时尿色深如茶色,逐渐眼球发黄,继之全身皮肤发黄。其原因是肿瘤压迫阻塞胆总管末端使胆汁不能排入肠道所致,同时肝脏和胆囊也因胆汁淤积而扩大。此外,肝癌、胆囊癌或胃肠道癌等转移到肝脏时,肿瘤压迫肝门区肝管时,亦可出现无痛性黄疸。但是,有少数胰头癌病例会发生类似急性胆囊炎、胆石症的症状,如阵发性胆绞痛,黄疸,高热、右上腹肌紧张和压痛,疼痛放射至右肩背部等。
8、消瘦、贫血、乏力
&&&&消化道肿瘤如食管癌、胃癌、肝癌、胰腺癌、结肠癌等,可导致进食、消化、吸收障碍,以及肿瘤出血等,较多发生贫血、消瘦和乏力;与消化吸收和进是无关的其他部位肿瘤出现消瘦、贫血和乏力时,是肿瘤的晚期征象。如果患者呈现明显消瘦、贫血称为恶病质。而不少肿瘤如肺癌、乳腺癌、子宫癌以及软组织肉瘤等往往患者外貌似健康人,无消瘦、贫血表现,但绝不可因为未出现上述症状而掉以轻心,忽视癌瘤的存在。
二、早期发现肿瘤的途径和方法
& &&肿瘤一旦发病,就会进行性地发展下去,对病人的健康和生命构成威胁。随着科技进步和医学的发展,防癌知识的普及,诊断、治疗手段的不断更新换代,目前的肿瘤治疗水平有了逐步提高,但尚不如人意,一些常见的恶性肿瘤,如食管癌、肺癌、肝癌的治愈的机会仍较低,有些恶性肿瘤如胃癌、结肠癌和直肠癌等,多年来治愈率改观不大。肿瘤治疗,特别是常见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之所以不满意,主要原因是来院就诊时,患者病情已非早期。实践证明肿瘤早期防治效果非常好,根治机会高,机体和器官功能保留好,5年治愈率70%到 90%以上。例如早期发现的胃癌5年生存率在90.5%。当病情进入中晚期时,效果明显降低,预后远比不上早起病例,而且器官功能和正常组织破坏受损程度较大。据统计,目前在医院治疗的肿瘤患者70%以上是中晚期,不少病人已不能根治。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尤为重要。而肿瘤的早期诊断必须建立在早期发现的基础上,可是肿瘤在早期阶段常无特殊症状,即使有早期症状,也很少有特异性,如胃癌早期的症状和慢性胃炎相似,常常被病人忽略或不重视,待症状明显加重时,去医院就诊则已偏晚。作为一个社会问题,肿瘤预防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且短期内难以看到效果,但作为社会团体、单位及个人,在早期发现肿瘤方面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下面介绍一些早期发现肿瘤的途径和方法:
1、参加单位或地区的肿瘤普查或健康普查:
&&&&普查和就诊不同,就真是患者因某种不适去医院看医生;普查是医务人员到人群中检查,即要在貌似“正常”的人群中将已经患了早起肿瘤或其他疾病的人识别出来。特别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不能抱有“我很健康”的想法而放弃这种机会。可以说大部分早期癌瘤都是在普查中发现的,例如上海医科大学研究所近年来收治的早期肝癌患者,有52%是由各种形式的健康检查所发现。
2、健康查体:
&&&&定期或不定期去医院的有关科室如肿瘤科、防癌门诊或专门的健康检查机构进行体格检查。没有机会参加上述普查的人,可以通过这种办法查看自己的健康状况。
3、个人应掌握肿瘤的普通知识,学会自我检查方法:
&&&&人们对自己的身体情况容易引起重视,自我检查又较方便,所以能较早发现问题。一般表浅部位的皮肤、皮下组织、颜面、口腔、甲状腺、乳腺、腹部、外生殖器等,均易自查。掌握一些与年龄、性别和特殊爱好有关的肿瘤知识,如恶性肿瘤多发生于中年以上和老年人,但原发性肝癌、结肠癌与直肠癌、甲状腺癌、恶性淋巴瘤、白血病等亦见于青少年;肉瘤,一般以青少年及儿童多见,但也见于中老年人;消化道癌、肺癌等以男性为多,长期大量吸烟兼有慢性咳嗽者,宜注意肺部检查;长期大量饮酒及有慢性肝病者应警惕肝癌发生;乳腺癌主要发生于40岁以上妇女,但极少数中年以上的男子也可发生乳腺癌(占全部乳腺癌的1%到1.5%)乳腺的良性肿瘤如纤维腺瘤较多见于20到30岁妇女;小儿的恶性肿瘤,以起源于淋巴、造血组织、神经组织和间叶组织的肿瘤多见。而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视网膜母细胞瘤在4到5岁以前发生最多。
4、对自己存在的一些小的病变和慢性病应提高警惕、定期复查
&&&&有一些慢性病和良性病具有潜在癌变的可能,称作癌前疾病,或癌前状态。注意它的变化,就有可能在早期发现癌变。这类疾病和病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
(1)粘膜白斑:是粘膜上皮的局限性增生。位于口腔和外阴部位的较容易癌变。
(2)宫颈重度糜烂:其修复过程中再生的鳞状上皮可能发生癌变。
(3)囊性乳腺病:是乳腺小叶及腺管上皮的增生及囊变,这种变化有时可导致癌变。
(4)老年日光性角化病和色素干皮病:这两种疾病均可变化为鳞状上皮细胞癌或基底细胞癌。
(5)多发性家族性结肠息肉:该病不仅可以癌变,有时甚至是多个息肉同时发生。
(6)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和间变者,可发生癌变。
(7)残胃:接受过胃部分或大部分切除手术,遗留下来的那部分胃叫残胃。残胃有时会发生癌变。
(8)色素痣:位于手掌、足底、甲下、外生殖器的色痣较易恶变,形成肿瘤。
(9)各种慢性溃疡性病变:如小腿慢性溃疡,慢性骨髓炎的皮肤窦道,慢性肛门瘘管等均易发生癌变。
(10)放射性皮肤反应:放射治疗后的晚发放射性皮炎,严重者可癌变。
&&&&另外,慢性和肝硬化、包茎、包皮炎、隐睾症、烧伤瘢痕等也有癌变的可能,所以应提高警惕,注意观察,发现异常要及时及早就诊。
5、掌握可以征象的早期表现
&&&&对于肿瘤早期征象应有充分的认识,增强自我检查和自我判断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可以的症状得到甄别,否则将延误治疗时机,给患者带来终生遗憾。关于肿瘤的早期征象可从身体的变化中获得信息:
(1)乳腺、皮肤、舌部或身体其他部位有可触及的,且不消失的肿块或结节。
(2)疣(赘瘤)或黑痣发生明显变化,如颜色加深、瘙痒、脱毛、渗出液体、出血、溃烂、疼痛、迅速增大等。
(3)饮食习惯改变,食欲减退,持续消化不良。
(4)吞咽硬食物时有哽噎感、疼痛、胸骨后闷胀不适、食管内异物感或上腹部疼痛不适。
(5)耳鸣、听力减退、鼻塞、鼻出血、抽吸咳出的分泌物带血、头痛、颈部肿块。
(6)的大出血,月经期外或绝经后不规则的阴道出血,接触性阴道出血。
(7)持续性声音嘶哑、干咳、痰中带血。
(8)原因不明的大便带血及粘液,腹泻和便秘交替,原因不明的血尿,以及大小便的习惯改变。
(9)久治不愈的伤口、溃疡。
(10)原因不明的持续性体重减轻。
(11)无明显原因的持续性疼痛。
(12)不明原因的进行性贫血。
(13)反复发热、感染、特别是用抗生素难以控制者。
注意:应当指出,上述征象绝非恶性肿瘤所特有的,大部分是一般常见良性疾病也有的症状,只是某些恶性肿瘤往往以上述征象为较早表现。
6、注意肿瘤的复发和再生
&&&&肿瘤患者在肿瘤治愈离开医院后,还应继续注意自身的病情变化,进行自我检查和诊断。因恶性肿瘤有复发转移的特性,特别是中晚期肿瘤,在治愈后经过若干时间,短者几个月,长者几年还有复发的可能,如果能较早发现这种复发和转移还有可能控制甚至治愈。另外,某一器官患过癌瘤的病人,还有可能在其他器官或原来器官发生第二、第三个原发恶性肿瘤,例如,乳腺癌治愈后,对侧的乳腺还可能再生癌;消化道肿瘤治愈后,也有可能在消化道的同一部位或其他部位发生第二个或第三个癌。对这些原发的恶性肿瘤在早期同样可以治愈,其关键仍是早发现、早治疗。
&&&&&& 生活质量源于生命质量,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工作压力的改变,出现了退行性疾病低龄化,肿瘤发病率持续上升的情况,而定期的PET/CT体检,不仅可以早期发现处于萌芽状态的肿瘤病灶,从而达到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对一些良性疾病或退行性疾病进行监测,以使受检者能及时引起重视并加以保养、治疗,以提高生活、生命质量。资料显示:PET/CT在对体检人群的肿瘤筛选中,早期发现、、、、等恶性肿瘤,而这些体检者在日常生活中并无不适感觉,临床经验证明PET/CT作为肿瘤筛查是有价值的;同时在这些体检人群中PET/CT发现的良变亦增多,说明处于“”状态的人群,定期的PET/CT检查随访是必要的。
发表于: 19:21
暂无评论,我来发表第一篇评论!
张春银大夫的信息
网上咨询张春银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张春银大夫提问
张春银的咨询范围:
甲亢、甲减、甲状腺炎、自主功能性甲状腺瘤、分化型甲状腺癌、脊髓空洞症、转移性骨肿瘤、浸润性突眼、类风湿性关节炎、局限性皮肤病、血管瘤、瘢痕组织增生等。尤其擅长核医学影像诊断及甲状腺疾病的核素治疗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黄海大夫本人发表
日(周六)晚23:00至02月1日(周日)凌晨6:00,因系统维护,暂停网站所有页面访问,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胰体尾部恶性肿瘤的根治性切除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常州市中医院普外科 江苏 常州213000【摘要】目的 探讨胰体尾部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根治性切除18例胰体尾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4.1±0.6),术中出血量±98.5),术后住院时间12~28d(15.3±3.7)。无手术死亡病例,5例术后发生并发症,包括2例次,腹腔感染2例次,腹腔出血1例次,胃瘫2例次,中度腹泻1例次。结论 胰体尾部恶性肿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 ,改善病人预后的关键是提高根治切除率。【关键词】胰腺肿瘤; 根治性切除【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Radical resection of malignant tumors in the body and tail of pancreasLIU Yong1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Changzhou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ngzhou 213000, Jiangsu,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reatment and effect of radical resection of malignant tumors in the body and tail of pancreas. Methods The clinic datas of 18 cases with radical resection of malignant tumors in the body and tail of pancreas from jan 2010 to jan 2012 wer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Radical resection of malignant tumors in the body and tail of pancreas..was successfully completed in all of 18 cases. The operation time lasted 3~5h(4.1±0.6), th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was 200~500ml(350±98.5), the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was 12~28d(15.3±3.7).The operation mortality was 0%,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in 5 patients , including pancreatic fistula
2, abdominal infection of 2, abdominal bleeding of 1, gastroparesis of 2, &moderate diarrhea of 1. Conclusion Surgery .was most efficient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tumors in the body and tail of pancreas and The key for improvement of its prognosis was higher rate of radical reseetion.&[Key Words] P Radical resection胰腺体尾部恶性肿瘤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消化道肿瘤,占胰腺癌的20%~30%,根治性切除是惟一能带来治愈希望的方法。然而,由于胰腺体尾部恶性肿瘤起病隐匿,确诊时大多已属晚期,手术切除率低,远期疗效仍不满意。如何能更合理地进行根治性切除以提高远期疗效是一个关键的问题。现将我科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18例经根治性切除的胰腺体尾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27~65岁(47.4±12.8)。主要症状为上腹部胀痛不适10例,腰背部疼痛5例,腹部肿块1例,体检发现2例。伴随症状有食欲不振、消瘦乏力、恶心呕吐、腹泻、黑便等。3例伴有近期发作的。1.2 辅助检查& 4例,空腹血糖增高8例,大便隐血试验阳性2例。CEA升高10例,CA199升高13例。所有病例均行B超检查,16例在胰体尾部显示为低回声,边缘不规则的不均质肿块的占位病变,其中10例直径超过4 cm以上,有的呈多中心癌,有1例直径为2cm以下的小胰癌。2例误诊为腹膜后肿瘤。CT检查表现为局部低密度肿块、胰腺外形轮廓异常扩大,胰腺周围脂肪层消失。MRCP中6例显示主胰管局限性、节段性狭窄,有时呈结节状或鼠尾状改变。胰管远段可呈现不规则斑点状影或有癌性囊肿形成。1.3 病理检查及肿瘤分期18例全部获得病理证实,其中导管腺癌10例(高分化3例,中分化4例,低分化3例),囊腺癌3例,粘液腺癌2例,神经内分泌瘤1例,实性假乳头状瘤2例。按照1987年国际抗癌协会制定的TNM分期标准进行分期,其中I期1例,11期5例,111期12例。1.4手术方式及方法判断根治性切除的标准均以胰体尾切除+脾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切缘无癌细胞浸润为基础,其中附加胃部分切除3例、结肠脾区切除2例、左肾上腺切除1例、横结肠及系膜切除1例、门静脉切除+血管重建3例。手术方法如下:全身麻醉下,平卧体位,左腰背部垫一沙袋。选择上腹部正中向左做“L”形切口加上自动牵开器,力求充分显露手术区域。通常先在胰颈下缘找到门静脉,沿其背侧的间隙与胰颈分离开,确定的胰切缘至少距肿瘤3cm,一般可在门静脉左侧断胰。再离断胃脾及脾结肠韧带,离断脾肾韧带和脾后腹膜即可沿脾后间隙将脾及胰尾连同肿瘤向右侧翻起,逐步离断胰体的上下缘组织,包括肠系膜下静脉,最后在脾静脉的根部切断结扎后即可移出切下之标本。翻起肿瘤时要注意勿伤及肾静脉,并需将肾周脂肪囊一并切除,如疑肿瘤已侵及肾上腺时则可部分或全部切除。手术探查时若发现肿瘤与周围脏器浸润性粘连,或出现相关脏器系膜转移,则行联合脏器切除。最后针对性的行区域淋巴结清扫术。2 结果2.1术中及术后情况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所有病人均顺利出院。手术时间3~5h(4.1±0.6),术中出血量200~500ml(350±98.5),术后住院时间12~28d(15.3±3.7)。15例患者上腹部胀痛不适或腰背部疼痛得到完全或部分缓解。5例于术后发生并发症,包括2例次,腹腔感染2例次,腹腔出血1例次,胃瘫2例次,中度腹泻1例次。及腹腔感染均经引流及冲洗治愈。腹腔出血为胰液腐蚀血管所致,经再次手术止血治愈。胃瘫经禁食、胃肠减压、促进胃动力药物、营养支持、针灸等保守治疗治愈。腹泻经控制饮食、止泻药物辅以中药治疗治愈。2.2预后&& 通过电话、信访等形式随访,随访时间截止于号。18例患者全部随访,其中16例现仍存活,已生存时间2~25个月。死亡2例,生存时间时间距离手术日期分别为10个月及15个月,死亡原因为肿瘤复发转移、全身衰竭。3 讨论胰腺体尾部恶性肿瘤起病隐匿,病变部位深,早期常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即使出现症状也多是非特异性的,所以不易早期诊断,发现时多数已属中晚期。外科手术作为胰腺癌的治疗手段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尽管手术切除有一定的并发症和病死率,且切除后易复发、转移,远期疗效差,但与放疗、化疗相比,手术切除了原发病灶,解除了消化道梗阻,术后平均生存期优于放、化疗。目前仍认为根治性手术切除是胰体尾恶性肿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1,2]。判断是否可行根治性切除,通常可参考以下几点[3]:(1)肿瘤体积大小;(2)肿瘤侵犯胰周组织及淋巴结情况;(3)肿瘤周围血管受侵情况;(4)远处转移情况。故术中必须探查清楚肿瘤与周围脏器和大血管的关系,若发现肿块尚可推动,则通常可以切除。一般侵及腹腔动脉干、腹主动脉或屈氏韧带等时往往不能切除。在决定行根治性切除前,必须明确肿瘤性质。本组常规用穿刺枪穿刺并送快速病理检查明确病变性质,该法具有取材方便、时间短、损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等优点。手术探查时若发现肿瘤与周围脏器浸润性粘连,或出现相关脏器系膜转移,则行联合脏器切除。对胰尾部肿瘤侵犯胃底者,可首先切断食管下段,托出脾脏,连同胰尾部向右翻转,在其后方直视下游离,可较方便地一并切除胃近端、脾、胰体尾部。如肿瘤较靠近颈部,可先在肠系膜上静脉前方游离出足够的间隙,然后切断胰颈部,在胰腺后方向左游离胰腺远端,如能将胰尾部与胰腺断离处折叠后向上牵拉,则使分离变得较为方便,并可使脾血管较易显露。如肿瘤已有脾血管浸润,在脾动脉根部予以离断则是必要的。胰腺囊腺癌,体积虽较大,但一般均有完整的包膜,易于分离切除,首选包括部分胰腺组织的全肿瘤切除,疗效满意。若肿瘤浸润门静脉,则行门静脉侧壁切除或节段性切除+重建。本组联合脏器切除7例,门静脉切除+血管重建3例,尽管延长了手术时间,但并未明显增加术后并发症。关于区域淋巴结清扫的范围,目前仍存在争议。依据日本胰腺学会(Japan Pancreas Society,JPS)的淋巴结分组法[4],胰体尾部淋巴汇集方式按胰长轴分体尾上、下两部分。胰体尾上半部的淋巴从尾部淋巴结(第10组)经脾动脉淋巴结(第11组)到腹腔动脉周围淋巴结(第9组),再进入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第16组),或经肝总动脉干淋巴结(第8组)再达腹腔动脉周围淋巴结;胰体尾下半部的淋巴或经胰下淋巴结(第18组)达肠系膜根部淋巴结(第14组),或直达肠系膜根部淋巴结。另外胰体尾淋巴可逆行到胃左动脉干淋巴结(第7组),或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淋巴结(第12组)。胰体淋巴也可流入胰头前(第17组)及胰头后(第13组)淋巴结,亦可向下达肠系膜根部淋巴结(第14组)或结肠中动脉周围淋巴结(第15组),再到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第16组)。第一站的淋巴结(第8、9、10、11、18组)必须清除,第二站淋巴结(第7、12、13、14、15、16、17组)的淋巴结,可根据肿瘤分期状况选择切除。是胰体尾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它的出现不仅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而且能够引起一些其它的腹腔内并发症,如引流不畅可以引起腹腔内积液感染,腐蚀周围血管引起致命性大出血,刺激消化道引起胃排空障碍等一系列症状。虽然很多外科专家应用了许多办法试图解决它,但是由于胰腺本身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特性,其发生率仍保持在9~34%之间[5,6]。对于和哪些因素有关,各家的观点也不尽一致,目前大多认为主要与胰腺断面的处理相关,强调单独结扎胰管及断面交锁褥式缝合,必要时行Roux-en-Y吻合并用大网膜覆盖[7]。本组也曾尝试用Endo-GIA离断胰腺(共3例),术后未发生,但因病例数少,有效性尚有待观察。鉴于胰腺恶性肿瘤嗜神经性的生物学特点和神经浸润的预后意义,有学者认为[8],根治术应包括胰周腹膜后软组织的广泛切除,以便去除可能受侵的神经丛,从而获得阴性切缘。但关于可能受侵神经丛的廓清范围,尤其是肠系膜上动脉周围神经丛和腹腔神经节的廓清范围尚有争议。腹腔动脉周围神经丛可完全切除而无严重不良后果,廓清肠系膜上动脉周围神经丛及腹腔神经节术后可能出现肠蠕动亢进,导致顽固性腹泻及继发性营养吸收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有因腹泻无法控制而导致脱水死亡的报道。笔者认为适当清扫腹膜后神经丛有利于缓解腰背部疼痛,大规模清扫目前缺乏大宗病例观察报告,暂不宜推广。本组中有15例疼痛得到完全或部分缓解,1例发生中度腹泻,疗效满意。总之,胰体尾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理论上是合理的,可以提高切除率,实践证明也可延长生存期。但是要真正提高胰腺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必须要早期发现病人,合理进行手术和开展综合性治疗,这还有一段很长而曲折的路要走。参考文献1、Leffler J, Poloucek P, Krejci T, et al. Carcinoma of the pancreatic head and periampular carcinomas. 10?year results of their resection management. Rozhl Chir,):610-616.2、Takamori H, Hiraoka T, Kanemitsu K,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prognostic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early mortality after surgical resection for pancreatic cancer—under?analysis of cumulative survival curve. World J Surg,):213-218.3、赵向前,周宁新,冯玉泉,等. 胰腺体尾部癌88例临床分析.[J]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330-332.4、钟守先. 胰腺体尾部癌的根治清扫范围.[J] 外科理论与实践,):206-207.5、Nathan H,Cameron JL,Goodwin CR,et al. Risk factors for pancreatic leak after distal pancreatectomy. Ann Surg,( 2) : 277-281.6、Oláh A,Issekutz A,Belágyi T,et al.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techniques for closure of the pancreatic remnant following distal pancreatectomy. Br J Surg,) : 602-607.7、郭石,卜献民,戴显伟,等. 胰体尾切除术后的相关性因素分析.[J]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 电子版),):429-434.8、郑树国,曾永毅. 胰周淋巴结和神经丛的解剖学分类与胰头癌扩大切除术.[J]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142-144.
发表于: 22:00
暂无评论,我来发表第一篇评论!
黄海大夫的信息
网上咨询黄海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黄海大夫提问
黄海的咨询范围:
消化道肿瘤手术、腹腔镜手术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腹腔肿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