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祛湿剂多配伍理气及健脾祛湿食疗方益肾的药物

祛湿剂之燥湿和胃篇
凡以祛湿药物为主组成,具有祛湿化浊,渗利水湿作用,用于治疗水湿之邪为病的一类方剂,统称为祛湿剂。根据《内经》:“湿淫于内,以苦燥之,以淡渗之。”而立法,主治水湿病证。
水湿是怎么来的呢?
 燥湿和胃——湿浊内阻,脾胃失和证,苦燥祛湿—中焦—湿滞中焦证,代表方:平胃散、藿香正气散;
 清热祛湿——湿温、黄疸、霍乱、热淋、痢疾、泄泻,湿热两清—中下焦—湿热病证,代表方:茵陈蒿汤、八正散、三仁汤、二妙散;
 利水渗湿——水湿壅盛的水肿、泄泻,利尿祛湿—下焦—水湿壅盛证,代表方:五苓散、防己黄芪汤、猪苓汤;
 温化寒湿——阳虚不能化水或湿从寒化的痰饮、水肿,温阳祛湿—中下焦—阳虚水湿病证,代表方:苓桂术甘、真武汤、实脾散、萆薢分清饮;
 祛风胜湿——风寒湿邪袭表证或风湿侵袭痹阻经络证,辛散除湿—中下焦—风湿病证,代表方:独活寄生汤。
使用注意:防温燥动血,渗利动胎,祛湿剂多由芳香温燥或甘淡渗利之药组成,易于耗伤阴津,故素体阴虚津亏,病后体弱,以及孕妇,均应慎用。治湿要重视理气,常配伍理气药,使“气化湿亦化”。要注意病因及涉及的脏腑灵活运用。
一、燥湿和胃
平胃散 《简要济众方》
方歌:平胃散是苍术朴,陈皮甘草四般施;除湿散满驱瘴岚,调胃诸方从此扩;或合二陈或五苓,硝黄麦曲均堪著;若合小柴名柴平,煎加姜枣能除疟,又不换金正气散,即是此方加夏藿。
功效:燥湿健脾,行气和胃。
主治:湿滞脾胃证。
病机:湿阻中焦,围困脾阳,运化失常(特点:湿重)。
主症:脘腹胀满、身重酸痛、怠惰嗜睡,苔厚白腻,脉象濡缓,食少呕恶。
配伍要点:本方以化苦燥药配伍行气药,以“苦辛芳香温燥”为特点,其中苦降辛开能消胀除满,芳香化浊能醒脾和胃,温中燥湿能健脾助运。苍术配厚朴:苍术为燥湿健脾之要药,厚朴行气化湿,助苍术以加强健脾燥湿之力。厚朴配陈皮:相须为用,加强下气降逆,消胀除满之功。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湿滞脾胃证之基础方。临床应用以脘腹胀满,舌苔厚腻为辨证要点。  
加减变化:
(1)兼食滞:加 山楂、神曲、麦芽(楂曲平胃散);
(2)气滞胀痛甚:加 云木香、春砂仁—香砂平胃散;
(3)兼外感胃失和降而呕吐甚:加藿香、半夏→不换金正气散;
(4)脾不升清而水泻:加利湿药或合五苓散(胃苓汤);
(5)挟热苔薄黄:芩连平胃散;
(6)胆管结石兼苔厚腻:加茵陈、栀子、郁金、金钱草;
(7)口甜、口腻:加 佩兰、白蔻、草果;
(8)酒积:浮肿、胸闷、苔腻 加 干姜、砂仁、葛花。
现代应用: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消化不良、胃肠神经官能症等证属湿滞脾胃者。
藿香正气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歌:藿香正气大腹苏,甘桔陈苓厚朴术,夏曲白芷加姜枣,风寒暑湿并能除。
功效: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外寒里湿证。
特性:①湿轻&
②气滞明显& ③有表。
病机:风寒束表、湿阻中焦、气机阻滞、肠胃失调。
主症:恶寒发热头痛,吐、泻、肠鸣腹痛、苔白腻、脉浮滑。
作用特点:
1、祛湿不及平胃—无苍术—藿香、茯苓、白术、大枣。
2、长于行气止痛止泻:陈皮、半夏—和胃降逆;厚朴、大腹皮—宽肠止泻;桔梗—调肺气助祛湿。
3、解表散风寒—白芷、苏叶(藿香、生姜、 桔梗)。
配伍要点:
1、表里双解,既有辛温解表药以发散风寒,又有苦温化湿药和行气药燥湿理气和中。
2、扶正祛邪,既疏散表寒,芳化湿浊以祛邪;又健脾补中以扶正,使祛邪不伤正,扶正以助祛邪。
辨证要点:恶寒发热,霍乱吐泻,脘腹胀痛,舌苔白腻。
临证加减:
&· 表邪偏重,寒热无汗者,可加香薷;
&· 气滞脘腹胀痛甚者,可加木香、元胡;
&· 湿重舌苔厚腻者,白术易苍术;
&· 舌苔兼黄者,加黄连、栀子、银花。
应用原则:有表无表皆可,以湿轻为宜。四时寒湿感冒良方—尤夏月阴暑感冒之要方。
现代应用:急性胃肠炎、肠伤寒、肾盂肾炎、胃肠型感冒属湿滞脾胃,外感风寒者,可用本方治疗。也可用于水土不服者。
半夏曲:为清半夏、生姜汁、白矾、六神曲、面粉等制成的曲剂;或法半夏、赤小豆、苦杏仁、面粉等与鲜青蒿、鲜辣蓼、鲜苍耳煎出液制成的曲剂。味苦、辛,性平。功能化痰湿,消食滞。主治咳嗽,痰多,呕恶,食积,泄泻。内热烦渴者慎服。煎汤,纱布包,5~10g。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图文】第十九章
祛湿剂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715.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祛湿剂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上传于||文档简介
&&好​东​西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祛湿剂习题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赵东奇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湿病资料汇编
祛湿药和方剂
凡具有祛除湿邪作用的药物,都叫祛湿药,以祛湿药为主组成的方剂,叫做祛湿剂。运用祛湿的药、方以祛除湿邪,治疗水湿证的治法,叫做祛湿法。湿邪为病,有外湿与内湿之分。外湿者,每因久处低湿,或淋雨涉水,湿邪侵入肌表所致,症见恶寒发热,头胀脑重,肢体浮肿,身重疼痛等,多属肌表经络之病;内湿者,每因过食生冷,酒酩过度,致脾阳失运,湿从内生,症见胸痞腹满,呕恶黄疸,泄痢淋浊,足跗浮肿等,多属脏腑气血之病。但表湿重可以入侵脏腑,内湿重可以影响肌表,故外湿与内湿往往相因互见,不能截然划分。湿病范围广泛,可泛滥各处而有湿滞脾胃、小便不利、水肿、淋浊、痰饮等不同病证,又困体质不同,湿证可有兼寒兼热之不同。湿邪在上在外者,宜微汗以解之;湿邪滞于脾胃者,宜芳香化湿或健脾除湿;小便不利、水肿、淋浊诸证,宜利水渗湿法;湿兼热者,宜清热利湿法;兼寒者,宜湿化水湿法。以下按芳香化湿、淡渗利湿、清热利湿三方面分述。使用祛湿药和方剂的注意事项:1.治疗水湿证宜联系有关脏腑,辩证施治。人体中,主水在肾,制水在脾,调水在肺,水湿病与肾脾肺有密切联系。如肾虚水泛,需配伍温补肾阳的药;脾虚生湿需配伍补气健脾药;肺失宣降,水失输布,则需配伍宣降肺气药。2.湿邪其性重浊粘腻,易阻碍气机,故在祛湿剂中,往往配伍行气药,即“气行湿自化”之意。3.祛湿药及方,多属辛香温燥,或甘淡渗利之品,易伤耗阴津。对阴虚津亏之证,虽受湿邪,不宜过分利用,以免阴津愈伤,即使必要,亦应配伍使用。病后体虚或孕妇均应慎用,虽需祛湿利水,亦应配伍健脾之品,以兼顾正气。(一)祛湿药1.芳香化湿药本类药物气味芳香,性温而燥,芳香能助脾健运,燥可去湿,故有芳香化湿,辟秽除浊的作用。适用于湿浊内阻,脾为湿困,运化失职所致的胸腹痞闷,食少体倦,口淡不渴,或呕吐泛酸,大便溏泄,舌苔白腻等证。常用的药物有霍香、佩兰、白豆寇、苍术等。藿香《别录》为唇形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藿香的全草。别名:土藿香、猫把虎、其气味芳香能行气化滞,适用于脾胃气滞所致的胸脘痞满,不思饮食等,多与砂仁,陈皮等同用。用量:3~6克。作散剂冲服1~3克。注意;本品含挥发油,不宜久煎,煎药时宜后下,或作散剂服用。参考资料;含挥发油右旋龙脑及左旋樟脑,能促进胃液分泌,兴奋肠蠕动,制止肠内异常发酵,驱除胃肠内积气,并有止呕作用。苍术《本经》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茅苍术和北苍术的根茎。别名;赤术、枪头菜、山蓟根、大齐齐茅。处方用名;制苍术、炒苍术、生苍术、苍术、茅术。药用部分:根茎。性味:辛、苦,温。归经;入脾、胃经。功能;燥湿健脾,祛风除湿。方治与应用:(1)燥湿健脾:芳香能化湿,味苦也能化湿,故祛湿力较强,湿浊去而脾运健,故有健脾作用。适用于脾为湿困、运化失司引起的食欲不振、脘闷呕恶、腹痛泄泻、舌苔白腻等,常与厚朴、陈皮等同用。(2)祛风除湿;辛能散风,苦能燥湿,故能祛风除湿,用于湿邪偏重的痹证,常与独活、秦艽等同用。用量;6~9克。注意:因性温而燥,易耗伤津液,阴虚有热者不宜用;辛温能发汗,汗多者忌用。参考资料;(1)含挥发油、维生素A和D、维生素B等,对夜盲症、软骨病、皮肤角化症等都有治疗作用。(2)动物实验证实对糖尿病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临床上也用于治疗糖尿病。2.淡渗利湿药本类药物性味多为甘淡平和微寒,甘淡能利水渗湿,适用于水湿停蓄体内所致的小便不利、泄泻或水肿、淋浊、痰饮等证。服用后能使小便畅利,尿量增加。药理研究证实,本类药物多有促进尿中Na+K+ Cl-、尿素等排泄而起利尿作用。常用的药物有茯苓、猪苓、薏苡仁、通草等。茯苓《五经》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菌寄生于松根部的菌核。处方用名:茯苓、白茯苓、云茯苓、云苓。药用部分:寄生于松树根上的菌块。性味:甘、淡,平。归经:入心、脾胃、肺、肾经。功能;渗湿利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主治与应用:(1)渗湿利尿:适用于水湿停留所致的大便不利、泄泻、水种等,常配用猪苓、泽泻、白术等。(2)健脾补中:多用于脾虚湿困所致的食少脘闷或泄泻,常配用党参、白术、陈皮、甘草等。(3)宁心安神:用于心悸、失眠等证,常与酸枣仁、柏子仁等配用,且常以朱砂拌用以增强安神效果。用量;6~18克。参考资料;含有茯苓聚糖、茯苓酸、麦角甾醇、胆碱、钾盐、酶、腺嘌呤等。有缓慢而持久的利尿作用,能促进Na+K+等电解质的排出。此外还有祛痰、镇静与降低血糖的作用。猪苓《本经》为多孔菌科寄生植物猪苓菌寄生于枫、槭、桦及槲树根部的菌核。别名:野猪粪。处方用名;猪苓、粉猪苓。药用部分:寄生于枫树等根上的菌块。性味:甘、淡,平。归经:入肾、膀胱经。功能;利水渗湿。主治与功用:利水渗湿作用比茯苓强,但无补益心脾的作用。用于水湿停滞、小便不利、水肿、淋浊等证,常与茯苓、泽泻、白术等配用。也可配伍阿胶、茯苓、滑石等治阴虚小便不利、水种等证。用量:6~8克。参考资料:含麦角甾醇、粗蛋白、多糖、无机物质及微量生物素(维生素H)等。正常人口服和动物实验均证明,猪苓有较强的利尿作用,并能促进Na+ Cl- K+等电解质的排出。所含多糖类物质有抗癌作用。薏苡仁《本经》为禾本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薏苡的成熟种仁。别名:药玉米、苡米、苡仁米、苡米天谷、沟子米。处方用名:薏苡仁、生苡仁、炒苡仁、焦苡仁、苡米仁。药用部分:种子。性味:甘、苦,微寒。归经:入脾、胃、肺、大肠经。功能;利水渗湿,健脾止泻,清热排脓。主治与应用:(1)利水渗湿:用于脚气、水肿或脾虚水肿,可配伍利水渗湿的茯苓、猪苓或健脾去湿的扁豆、白术、玉米须等。(2)健脾止泻:用于脾虚有湿泄泻,多用炒苡仁,并配用党参、白术、茯苓等。(3)清热排脓:用于湿热壅滞所致的肺痈、肠痈等证。治肺痈胸痛、咳吐脓痰,常与苇茎、冬瓜仁配伍,治肠痈常与败酱草、冬瓜仁、桃仁、丹皮等配伍。(4)祛湿清热还可用于风湿热痹、筋脉拘急等证,配防已、苍术等。用量:10~30克。使用注意:(1)本品入药有生用、炒用之分,生用利湿清热,炒用键脾止泻。(2)本品性较滑利,孕妇慎用。参考资料:(1)含薏苡仁酯、薏苡内酯、甾醇、氨基酸、糖类、维生Bl等。(2)据研究,薏苡仁油对动物子宫,能使其紧张度增加,振幅加大;本品对离体肠管、骨骼肌及运动神经末梢,低浓度呈兴奋作用,高浓度呈麻痹作用;本品对癌细胞有抑制作用。(3)临床报导,苡仁煎剂治疗扁平疣有一定疗效;薏苡根有驱蛔效果。通草《本草拾遗》为五加科通脱木属植物通脱木的茎髓。别名:通花根、大通草、白通草、方通、泡通。处方用名:通草、白通草。药用部分;茎髓。根也可入药。性味;甘、淡、微寒。归经:入肺、胃经。功能:清热利水,通乳。主治与应用:(1)具有清热利水作用,用于湿热内蕴,小便不利或淋沥涩痛,药力较缓,宜用于湿热不甚者,常与其它清热利湿药如薏苡仁、滑石、竹叶等同用。(2)有通乳作用,用于产后乳汁不通或稀少,可与穿山甲、王不留行及猪蹄同煎服。用量:茎髓3~6克,根10~15克。注意:孕妇慎用.3.清热利湿药本类药物性味多为甘淡寒或苦寒,甘淡能渗湿,苦能燥湿,寒能清热,故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适用于水湿内停,或湿从热化的湿温病,以及湿热下注,蕴蓄膀胱的小便不利、尿道灼热涩痛、淋沥不畅等证。常用的药物有泽泻、车前子、滑石、海金砂、金钱草、木通、扁蓄、瞿麦等。泽泻《本经》为泽泻科多年生沼泽生草本植物泽泻的球状块茎。别名:水泽、如意花、车苦菜、天鹅蛋、天秃、一枝花。处方用名;泽泻、炒泽泻、光泽泻。药用部分:块茎。性味:甘、淡、寒。归经:入肾、膀胱经。功能;利水渗湿,泄热。主治与应用;通草处方用名:白通草。药用部分;茎髓。根也可入药。性味;甘、淡、微寒。归经:入肺、胃经。功能:清热利水,通乳。主治与应用:(1)具有清热利水作用,用于湿热内蕴,小便不利或淋沥涩痛,药力较缓,宜用于湿热不甚者,常与其它清热利湿药如薏苡仁、滑石、竹叶等同用。(2)有通乳作用,用于产后乳汁不通或稀少,可与穿山甲、王不留行及猪蹄同煎服。用量:茎髓3~6克,根10~15克。注意:孕妇慎用.3.清热利湿药本类药物性味多为甘淡寒或苦寒,甘淡能渗湿,苦能燥湿,寒能清热,故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适用于水湿内停,或湿从热化的湿温病,以及湿热下注,蕴蓄膀胱的小便不利、尿道灼热涩痛、淋沥不畅等证。常用的药物有泽泻、车前子、滑石、海金砂、金钱草、木通、扁蓄、瞿麦等。泽泻《本经》为泽泻科多年生沼泽生草本植物泽泻的球状块茎。别名:水泽、如意花、车苦菜、天鹅蛋、天秃、一枝花。处方用名;泽泻、炒泽泻、光泽泻。药用部分:块茎。性味:甘、淡、寒。归经:入肾、膀胱经。功能;利水渗湿,泄热。主治与应用;(1)甘淡能利水渗湿,用于水湿停滞所致的小便不利、水肿、泄泻等,常与茯苓、猪苓等同用。(2)能清利下焦湿热,用于湿热下注膀胱引起的尿痛、淋浊等,常配用车前子、瞿麦、滑石。(3)性寒入肾而能泻相火,用于肾阴虚火旺之梦遗等。用量:9~12克。使用注意:本品性寒,寒湿证或肾虚滑精者忌用。参考资料:本品能增加尿量及尿素和氯化钠的排泄量;有减轻尿素与胆固醇在血内滞留作用;能使血中胆固醇含量轻度下降,减轻脂血症,缓和动脉粥样硬化;有显著的利尿作用,且能使血压下降;有使血糖下降的作用;抑菌试验发现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双球菌、结核杆菌均有抑制作用。车前子《本经》为车前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车前的种子。别名;车轱辘菜子、驴耳朵菜子、猪耳朵菜子、牛舌草子。处方用名:车前子、炒车前子。药用部分:种子。全草为车前草,可入药。性味;甘,寒。归经:入肾、肝、肺、膀胱、小肠经。功能;清热利水,清肝明目。主治与应用:(1)清热利水:适用于膀胱湿热之小便不利、水肿等(配以茯苓、猪苓、泽泻等),或湿热泄泻,淋浊尿痛等(配以薏苡仁、木通、滑石、瞿麦等)。(2)清肝明目:用于目赤肿痛(配以菊花、青箱子、龙胆草等),或肝肾不足之视物昏花(配以枸杞子、桑椹等)。用量:9~15克。注意:无湿热者忌用。参考资料:(1)车前子有利尿作用,并能增加尿素、氯化物及尿酸的排泄。(2)能使气管及支气管分泌物增加,呼吸运动加深变缓,而有祛痰止咳作用。临床有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痰多者。(3)临床报道车前子有降低血压的作用,配夏枯草、桑寄生、菊花等治疗高血压。(4)车前草有抑制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等作用,其水浸液尚有抗皮肤真菌的作用。滑石《本经》为含硅酸盐类的天然矿石。别名:画石。处方用名;滑石、飞滑石、块滑石。药用部分:矿石拣去杂质,打碎洗净,磨粉或水飞入药。性味:甘,寒。归经:入胃、膀胱经。功能;利尿通淋,清解暑热。主治与应用:(1)清热利尿:适用于热结膀胱,小便赤热涩痛之淋证,常配车前子、冬葵子、通草等。(2)清解暑热:用于暑热烦渴,小便短赤或水泄等,可与甘草配用。(3)外用有敛湿之作用,以滑石粉单用,或与煅石膏、炉甘石、枯矾等配伍外用,治疗湿沧、湿疹、痱子等。用量:9~18克。注意:阴虚而无湿热、脾虚下陷、孕妇均慎用。参考资料:(1)本品含硅酸镁,内服后能保护钱草、一串钱、连钱草、寸骨七。药用部分:全草。性味:苦、酸,微寒。归经:利水通淋,清热除湿,利胆排石。主治与应用:(1)利水通淋;用于湿热下注膀胱、小便涩痛之热淋、石淋、常配用海金沙、石苇、车前草、滑石等,也可用大量单用。(2)清热除湿,利胆排石;适用于湿热黄疸(配茵陈、栀子、虎杖等),或肝胆湿热之胆石症、胆囊炎等(配柴胡、枳实、黄芩、大黄等)。用量:15~60克。鲜用加倍。注意:无湿热者慎用。参考资料:(1)煎剂口服,有利胆作用,据观察,可能是促进肝细胞的胆汗分泌,致肝胆管内胆汁增多,内压增高,胆道括约肌松驰而利于胆汁排出。(2)煎剂对泌尿系结石的作用,可能是由于尿变酸性,使结石溶解,增加排尿量,减少晶体形成结石的倾向。(3)抑菌试验:对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木通《本经》为木通科落叶木质藤本植物白木通的木质茎和马兜铃(关木通)或毛茛科常绿攀援性灌木小木通(川木通)及同属的绣球藤(川木通)的藤茎。别名:木通马兜铃、东北木通、马木通、万年藤、潼木通、羊开口、五叶木通、蓉木通、细木通、野木瓜。处方用名:木通、潼木通。药用部分;藤茎。性味:苦,寒。归经:入心、小肠、膀胱经。功能;清热利水,通乳。(1)清热利水:适用于膀胱湿热,小便短赤,淋沥涩痛,或心火上炎,口舌生疮,心烦尿赤,常配用生地、竹叶、甘草梢等。(2)通乳:用于产后乳汁不通,常与穿山甲、王不留行、猪蹄煎汤饮服。用量:3~9克。使用注意:苦寒通利,既伤津液,又能堕胎,故无湿热,热病伤津及孕妇均忌用。参考资料:(1)木通有利尿作用,其作用比淡竹叶强,但排出的氯化物比淡竹叶少。(2)木通煎剂对离体动物心脏有增强收缩的作用。(3)有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及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的作用。(4)据文献报道,有一次木通60克煎水服而致急性肾功能衰竭者,前人也有“多用则泄人元气”之说,故本品用量不宜过大。扁蓄《本经》为蓼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扁蓄的全草。别名;大扁蓄、鸟蓼、扁竹、扁子草、扁蔓、竹节草、粉节草、猪牙草、扁猪牙、道生草。处方用名:扁蓄、扁蓄草。药用部分;全草。性味:苦,微寒。归经:入膀胱经。功能;清热利尿,通淋,杀虫。主治与应用:(1)适用于湿热淋病,小便短赤,淋漓涩痛,或血淋,常与瞿麦、滑石、木通或大蓟、白茅根配伍应用。(2)适用于湿热黄疸,与茵陈、栀子等同用。(3)用于皮肤湿疹、阴痒等,可用煎剂外洗。用量:9~15克。注意:无湿热者慎用。金钱草药用部分:全草。性味:苦、酸,寒。归经:利水通淋,清热除湿,利胆排石。主治与应用:(1)利水通淋;用于湿热下注膀胱、小便涩痛之热淋、石淋、常配用海金沙、石苇、车前草、滑石等,也可用大量单用。(2)清热除湿,利胆排石;适用于湿热黄疸(配茵陈、栀子、虎杖等),或肝胆湿热之胆石症、胆囊炎等(配柴胡、枳实、黄芩、大黄等)。用量:15~60克。鲜用加倍。注意:无湿热者慎用。参考资料:(1)煎剂口服,有利胆作用,据观察,可能是促进肝细胞的胆汗分泌,致肝胆管内胆汁增多,内压增高,胆道括约肌松驰而利于胆汁排出。(2)煎剂对泌尿系结石的作用,可能是由于尿变酸性,使结石溶解,增加排尿量,减少晶体形成结石的倾向。(3)抑菌试验:对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木通《本经》为木通科落叶木质藤本植物白木通的木质茎和马兜铃(关木通)或毛茛科常绿攀援性灌木小木通(川木通)及同属的绣球藤(川木通)的藤茎。别名:木通马兜铃、东北木通、马木通、万年藤、潼木通、羊开口、五叶木通、蓉木通、细木通、野木瓜。处方用名:木通、潼木通。药用部分;藤茎。性味:苦,寒。归经:入心、小肠、膀胱经。功能;清热利水,通乳。(1)清热利水:适用于膀胱湿热,小便短赤,淋沥涩痛,或心火上炎,口舌生疮,心烦尿赤,常配用生地、竹叶、甘草梢等。(2)通乳:用于产后乳汁不通,常与穿山甲、王不留行、猪蹄煎汤饮服。用量:3~9克。使用注意:苦寒通利,既伤津液,又能堕胎,故无湿热,热病伤津及孕妇均忌用。参考资料:(1)木通有利尿作用,其作用比淡竹叶强,但排出的氯化物比淡竹叶少。(2)木通煎剂对离体动物心脏有增强收缩的作用。(3)有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及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的作用。(4)据文献报道,有一次木通60克煎水服而致急性肾功能衰竭者,前人也有“多用则泄人元气”之说,故本品用量不宜过大。扁蓄《本经》为蓼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扁蓄的全草。别名;大扁蓄、鸟蓼、扁竹、扁子草、扁蔓、竹节草、粉节草、猪牙草、扁猪牙、道生草。处方用名:扁蓄〕ρ椎仁敉飧屑婺谑?摺?/p&(2)临床上如表邪偏重,寒热无汗,可加重苏叶以祛风解表;如兼食滞,胸闷腹胀,可加神曲、莱菔子、鸡内金以消积导滞;如湿偏重可以苍术易白术以增强化湿作用;腹泻较甚者,可加炒扁豆、炒薏苡仁以祛湿健脾止泻;小便短少,加木通、泽泻,以祛湿利水。(3)对水土不服所致的呕吐泻,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三仁汤《温病条辩》组成:杏仁9克 白寇仁9克 薏苡仁18克 厚朴9克通草6克 滑石18克 半夏12克竹叶6克。用法:水煎服。功用;清利湿热,宣畅气机。主治:湿热留连三焦,湿胜热微,头痛身重,胸闷腹胀,不饥不渴,午后身热,面色淡黄,舌苔白,脉濡等。方解:方中杏仁苦辛开上以通利上焦肺气,肺气宣通,则在肌表部分之湿邪可去,白寇仁辛苦芳香以化湿舒脾,去中焦湿邪,薏苡仁甘淡寒以渗利湿热于下焦,使湿从小便而出,三药合用,宣上、畅中、渗下以解三焦之湿热,均为主药;厚朴、半夏运脾除湿,行气散满以加强白寇仁运中化湿之力,为辅药;滑石、通草、竹叶清热利湿,以增强薏苡仁渗下清热之功,为辅佐药。各药合用,则辛开肺气于上,芳香化浊于中,甘淡渗湿于下,故能宣畅三焦,疏利气机,上下分消,湿化而热清。临床运用:(1)本方是治疗湿温初起,湿重于热的常用方剂。以头痛、身重、胸脘闷胀,午后身热,苔白脉濡为辩证要点。现用于夏日重症感冒、急性胃肠炎、肾盂肾炎急性发作、肠伤寒初期及波浪热等属于湿重于热者。(2)临床上若兼恶寒头痛等卫分症状,可加藿香、香薷以解表化湿;若有寒热往来,酌加草果、青蒿以退寒热;若湿热俱重可加连翘、黄芩等以清热,若挟有秽浊,可加藿香、佩兰、石菖蒲等以化浊。2.淡渗利湿方五苓散《伤寒论》组成:茯苓9克 猪苓9克 泽泻12克 白术9克桂枝6克。用法:水煎服。功用:利水渗湿,健脾化气。主治: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泄泻,小便不利,以及痰饮病而见咳嗽、吐痰清稀,眩晕心悸等证。方解:方中茯苓、猪苓、泽泻利水渗湿为主药;白术健脾运湿,与茯苓配合更增强健脾去湿之作用,为辅药;桂枝温阳以助膀胱气化,气化则水自行,为佐药。诸药合用,既可淡渗以利水湿,也可健脾以运水湿,气化以行水湿,故对水湿内停所致的各种水湿证均可治之。临床运用:(1)本方化气利水,健脾祛湿,为治水湿内停、小便不利而致水泻、泄泻等证的常用方。加减变化后,可治多种病证,如湿伤脾胃,大便溏薄,小便短少,可用四苓散(本方去桂枝);若寒湿困脾,脘腹胀痛泄泻,小便短少者,可用胃苓汤(本方与平胃散合方);若水肿较甚,可酌加桑白皮、陈皮、大腹皮等化气利水药,以增加利尿消肿的功效;如治湿郁黄疸,小便不利,偏于湿重者,可用茵陈五苓散(本方加茵陈)。现用于治疗慢性肾炎水肿、急性肠炎的水泄、胃无力或幽门梗阻的振水音等属水湿内停者。(2)临床上如表邪偏重,寒热无汗,可加重苏叶以祛风解表;如兼食滞,胸闷腹胀,可加神曲、莱菔子、鸡内金以消积导滞;如湿偏重可以苍术易白术以增强化湿作用;腹泻较甚者,可加炒扁豆、炒薏苡仁以祛湿健脾止泻;小便短少,加木通、泽泻,以祛湿利水。(3)对水土不服所致的呕吐泻,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三仁汤《温病条辩》组成:杏仁9克 白寇仁9克 薏苡仁18克 厚朴9克通草6克 滑石18克 半夏12克竹叶6克。用法:水煎服。功用;清利湿热,宣畅气机。主治:湿热留连三焦,湿胜热微,头痛身重,胸闷腹胀,不饥不渴,午后身热,面色淡黄,舌苔白,脉濡等。方解:方中杏仁苦辛开上以通利上焦肺气,肺气宣通,则在肌表部分之湿邪可去,白寇仁辛苦芳香以化湿舒脾,去中焦湿邪,薏苡仁甘淡寒以渗利湿热于下焦,使湿从小便而出,三药合用,宣上、畅中、渗下以解三焦之湿热,均为主药;厚朴、半夏运脾除湿,行气散满以加强白寇仁运中化湿之力,为辅药;滑石、通草、竹叶清热利湿,以增强薏苡仁渗下清热之功,为辅佐药。各药合用,则辛开肺气于上,芳香化浊于中,甘淡渗湿于下,故能宣畅三焦,疏利气机,上下分消,湿化而热清。临床运用:(1)本方是治疗湿温初起,湿重于热的常用方剂。以头痛、身重、胸脘闷胀,午后身热,苔白脉濡为辩证要点。现用于夏日重症感冒、急性胃肠炎、肾盂肾炎急性发作、肠伤寒初期及波浪热等属于湿重于热者。(2)临床上若兼恶寒头痛等卫分症状,可加藿香、香薷以解表化湿;若有寒热往来,酌加草果、青蒿以退寒热;若湿热俱重可加连翘、黄芩等以清热,若挟有秽浊,可加藿香、佩兰、石菖蒲等以化浊。2.淡渗利湿方五苓散《伤寒论》组成:茯苓9克 猪苓9克 泽泻12克 白术9克桂枝6克。用法:水煎服。功用:利水渗湿,健脾化气。主治: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泄泻,小便不利,以及痰饮病而见咳嗽、吐痰清稀,眩晕心悸等证。方解:方中茯苓、猪苓、泽泻利水渗湿为主药;白术健脾运湿,与茯苓配合更增强健脾去湿之作用,为辅药;桂枝温阳以助膀胱气化,气化则水自行,为佐药。诸药合用,既可淡渗以利水湿,也可健脾以运水湿,气化以行水湿,故对水湿内停所致的各种水湿证均可治之。"凡具有祛除湿邪作用的药物,都叫祛湿药,以祛湿药为主组成的方剂,叫做祛湿剂。运用祛湿的药、方以祛除湿邪,治疗水湿证的治法,叫做祛湿法。湿邪为病,有外湿与内湿之分。外湿者,每因久处低湿,或淋雨涉水,湿邪侵入肌表所致,症见恶寒发热,头胀脑重,肢体浮肿,身重疼痛等,多属肌表经络之病;内湿者,每因过食生冷,酒酩过度,致脾阳失运,湿从内生,症见胸痞腹满,呕恶黄疸,泄痢淋浊,足跗浮肿等,多属脏腑气血之病。但表湿重可以入侵脏腑,内湿重可以影响肌表,故外湿与内湿往往相因互见,不能截然划分。湿病范围广泛,可泛滥各处而有湿滞脾胃、小便不利、水肿、淋浊、痰饮等不同病证,又困体质不同,湿证可有兼寒兼热之不同。湿邪在上在外者,宜微汗以解之;湿邪滞于脾胃者,宜芳香化湿或健脾除湿;小便不利、水肿、淋浊诸证,宜利水渗湿法;湿兼热者,宜清热利湿法;兼寒者,宜湿化水湿法。以下按芳香化湿、淡渗利湿、清热利湿三方面分述。使用祛湿药和方剂的注意事项:1.治疗水湿证宜联系有关脏腑,辩证施治。人体中,主水在肾,制水在脾,调水在肺,水湿病与肾脾肺有密切联系。如肾虚水泛,需配伍温补肾阳的药;脾虚生湿需配伍补气健脾药;肺失宣降,水失输布,则需配伍宣降肺气药。2.湿邪其性重浊粘腻,易阻碍气机,故在祛湿剂中,往往配伍行气药,即“气行湿自化”之意。3.祛湿药及方,多属辛香温燥,或甘淡渗利之品,易伤耗阴津。对阴虚津亏之证,虽受湿邪,不宜过分利用,以免阴津愈伤,即使必要,亦应配伍使用。病后体虚或孕妇均应慎用,虽需祛湿利水,亦应配伍健脾之品,以兼顾正气。五皮散【组成】生姜皮、桑白皮、陈橘皮、大腹皮、茯苓皮各等分(各9g)。【主治】皮水。一身悉肿,肢体沉重,心腹胀满,上气喘急,小便不利,苔白腻,脉沉缓;以及妊娠水肿等。【正文】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渣,不计时候温服,忌生冷油腻硬物。方歌:五皮散用五般皮,陈茯姜桑大腹奇,或以五加易桑白,脾虚肤胀此方施。功用:利水消肿,理气健脾。运用:1.本方为治疗皮水的通用方。以一身悉肿,心腹胀满,小便不利为证治要点。2.常用于肾炎水肿、心源性水肿、妊娠水肿等属脾虚湿盛者。注意事项: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硬物。苓桂术甘汤【组成】茯苓四两,桂枝去皮三两,白术二两,甘草炙二两。【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正文】用法: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功效: 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临床应用及研究:1.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中阳不足痰饮病之代表方。临床应用以胸胁支满,目眩心悸,舌苔白滑为辨证要点。2. 加减变化 咳嗽痰多者,加半夏、陈皮以燥湿化痰;心下痞或腹中有水声者,可加枳实、生姜可消痰散水。3. 现代运用 本方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心源性水肿、慢性肾小球肾炎水肿、梅尼埃病、神经官能证等属水饮停于中焦者。4. 使用注意 若饮邪化热,咳痰粘稠者,非本方所宜。二妙散【组成】黄柏炒、苍术米泔浸,炒各15g。【主治】湿热下注证。筋骨疼痛,下肢痿软无力,足膝红肿疼痛,或湿热带下或下部湿疮等,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者。【正文】用法:上二味为末,沸汤,入姜汁调服。方歌:二妙散中苍柏兼,若云三妙牛膝添,四妙再加薏苡仁,湿热下注痿痹痊。功用:清热燥湿止痒。运用:1.本方清热燥湿之力较强,非独治疗痿、痹,亦可用于湿热下注之脚气、带下、湿疮等。以小便短赤,舌苔黄腻为证治要点。2.本方适用于多种湿热下注之证,应按病证的不同,适当加味用之。若湿热痿证,可加?签草、木瓜、萆?等,以祛湿热强筋骨;若湿热脚气,宜加薏苡仁、木瓜、槟榔等,以渗湿降浊;若下部湿疮,可加赤小豆、土茯苓等,以清湿热,解疮毒。3.适用于、阴囊湿疹、阴道炎等属湿热者。连朴饮【组成】制厚朴二钱(6g),川连、姜汁炒、石菖蒲、制半夏各一钱(各3g),香豉炒、焦栀各三钱(各9g),芦根二两(60g)。【主治】湿热霍乱。上吐下泻,胸脘痞闷,心烦躁扰,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等。【正文】用法:水煎温服。方歌:连朴饮用香豆豉,菖蒲半夏焦山栀,芦根厚朴黄连入,湿热霍乱此方施。功用:清热化湿,理气和中。运用:1.此乃湿热霍乱之主方。以吐泻烦闷,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为证治要点。亦可用于湿温病而见身热心烦,胸闷呕恶,溲赤苔黄者。2.本方治证以呕吐为主,若腹泻较著者,宜加扁豆、薏苡仁以利湿止泻。3.适用于急性胃肠炎、肠伤寒、副伤寒等属湿热并重者。平胃散【组成】苍术9克,厚朴(姜制)6克,陈皮(去白)9克,甘草(炙)3克。【主治】脾土不运,湿浊困中,胸腹胀满,口淡不渴,不思饮食,或有恶心呕吐,大便溏泻,困倦嗜睡,舌不红,苔厚腻。【正文】用法:加生姜二片,大枣二枚,煎分两次服。功效:燥湿健脾,消胀散满。禁忌:脾虚无湿或阴虚之人,症见舌红少苔,口苦而渴,或脉数者,都禁用。八正散【组成】木通9克、瞿麦9克、扁蓄9克、车前子12克、滑石15克、栀子9克、大黄9克、甘草梢6克。【主治】湿热下注膀胱的热淋、石淋、证见尿频涩痛,淋沥不畅,甚或隆诸闭不通,小腹胀满或痛,口燥咽干,舌红苔黄、脉数。【正文】用法:加灯芯2克水煎服,或上药为末,每服6-9克,加灯芯煎服。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方解:方中木通,瞿麦、扁蓄、车前子、滑石均为清热除湿、利尿通淋药,为主药:配栀子清利三焦湿热,大黄泄热降火,导热下行,增强了泻火解毒功率,是辅药;灯芯清心利水,甘草梢调和诸药,缓急止痛,为辅佐药,诸药合用,具有清热泻火,利尿通淋之作用。临床应用:本方主治湿热下注所致的淋证,以尿频涩痛、淋沥不畅、舌红苔黄、脉数为辩证要点。用于急性泌尿系感染有较好的疗效。如热淋时热甚,可加银花、黄芩、柴胡、青蒿等;如砂淋可加入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等;如血淋,可加入小蓟、茅根等。
与医生电话交流
网上免费问医生
看更多新文章>>
1.扫码下载好大夫App
2.在知识中添加您关注的疾病
3.添加成功后,最新的医生文章,每天推送给您。
发表于: 18:12
赵东奇大夫的信息
赵东奇大夫电话咨询
赵东奇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网上咨询赵东奇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赵东奇大夫提问
赵东奇的咨询范围:
颈肩腰腿痛以及相关中医内外妇儿皮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
赵东奇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推拿科好评科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健脾祛湿食疗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