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粘膜脱落的神经支配

胃肠道的神经支配--《解剖科学进展》1996年01期
胃肠道的神经支配
【摘要】:胃肠道是保证机体摄取营养物质、维持正常新陈代谢的重要功能系统,它的功能活动是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进行的。因此,有关胃肠道神经支配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所重视的研究课题,1921年Langley根据肠道神经系在结构和功能上区别与其它内脏器官的神经支配的特点,而将其命名为肠道神经系。近年来,随着研究技术的发展对胃肠道神经支配的研究8益深入,取得许多新的结果。本文根据以前的、特别是最近十几年来的文献,就胃肠遁神经的外部来源,胃肠道壁内(固有)神经丛的分布,胃肠道神经系感觉神经元的研究等几个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某些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供同道们参考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322.85【正文快照】:
胃肠道的神经支配佟晓杰,杜文峰,于频(中国医科大学脑研究所沈阳110001)朱风仪(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10029)摘要胃肠道是保证机体摄取营养物质、维持正常新陈代谢的重要功能系统,它的功能活动是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进行的。因此,有关胃肠道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彭曦,冯晋斌,汪仕良;[J];解剖学杂志;1999年04期
彭曦!400038重庆,冯晋斌!400038重庆,汪仕良!400038重庆,尤忠义!400038重庆,黎鳌!400038重庆;[J];中华烧伤杂志;2000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卫东;[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2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孙维峰,孙桂华,李丽娜,徐伟,马群波,梁朝阳;[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龙庆林,王振华;[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07期
龙庆林,王振华;[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09期
吕爱刚,胡香杰,贾丹辉,张贵卿,可君;[J];河南医学研究;1995年03期
张香桐;[J];中国科学A辑;1978年04期
童卫东,张胜本,张连阳,蔡文琴,杜文华,牟江洪;[J];解剖学杂志;1999年04期
瞿颂义;李碧春;张经济;;[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1983年03期
赵宏,赖新生,连至诚;[J];新中医;2001年08期
田岳凤;[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郑蕙田;[J];上海针灸杂志;1994年04期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彭曦,尤忠义,王裴,汪仕良;[J];中国医师杂志;2003年12期
彭曦,汪仕良,陶凌辉,尤忠义,王裴;[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07期
彭曦,冯晋斌,尤忠义,王裴,汪仕良;[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10期
彭曦,陶凌辉,尤忠义,王裴,汪仕良;[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19期
彭曦,冯晋斌,尤忠义,王裴,汪仕良;[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3年02期
彭曦,冯晋斌,汪仕良;[J];解剖学杂志;1999年03期
彭曦,汪仕良,尤忠义,王裴;[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4年05期
彭曦,汪仕良,陶凌辉,王凤君,王裴,尤忠义;[J];中华烧伤杂志;2001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红;[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王利华;[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高而威;;[J];生理科学进展;1983年03期
周敬修,黄登凯,李宽(女严);[J];复旦学报(医学版);1984年04期
毕晓宁,刘祚周,廖维宏;[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89年01期
徐根兴;范岳年;;[J];解剖学报;1991年S1期
王天佑;[J];基础医学与临床;1993年05期
阎素云;[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1994年01期
邓芷华;[J];解剖科学进展;1995年03期
吴敏之;[J];世界科学;1996年05期
张烽,顾玉东!200040,徐建光!200040;[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0年01期
赵兰娟,龚蕴贞,林维芬,胡涛,张咏南;[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邢子英;刘真;李振中;;[A];中国解剖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1年
李昊;李振中;;[A];中国解剖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1年
刘真;李振中;;[A];中国解剖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1年
钟小燕;孙善全;张波;伍修宇;;[A];中国解剖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1年
陈勇;刘静;;[A];第八届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杨雪艳;琚坚;;[A];第二十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暨消化疾病诊治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张明明;裴力雨;季伟;王文;李云庆;;[A];中国解剖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1年
龚林;张西北;袁峰;;[A];第三届全国解剖学技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李云庆;张华;郭军;吴利平;王文;;[A];中国解剖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1年
温俊平;刘春娥;胡雅婷;毕文凯;陈刚;林丽香;;[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记者 白毅;[N];中国医药报;2006年
侯杰 文仪;[N];中国医药报;2005年
新华;[N];大众科技报;2007年
刘涛先;[N];中国医药报;2002年
高博;[N];科技日报;2008年
记者 董映璧;[N];科技日报;2005年
郑杨;[N];经济日报;2008年
白毅;[N];中国医药报;2008年
洪;[N];健康报;2005年
记者 白毅;[N];中国医药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庞有旺;[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汪克建;[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王英;[D];郑州大学;2006年
李延龙;[D];兰州大学;2007年
王秀丽;[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杨春敏;[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8年
徐延豪;[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刘沉涛;[D];中南大学;2007年
杨春;[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郭国庆;[D];南方医科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范存刚;[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杨涛;[D];山东大学;2008年
刘虹;[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陈静;[D];暨南大学;2007年
温雅;[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蔚洪恩;[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胡玉燕;[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余科科;[D];安徽医科大学;2006年
王磊;[D];南通大学;2006年
张彦慧;[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口腔颌面部重建中无神经支配的前臂游离皮瓣感觉恢复的观察
作者:杨军 李慧增 史文进 孙远 邓红镭 张从纪
&&&&单位: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口腔科 重庆,400038
&&&&关键词:颌面部重建;外科皮瓣;感觉恢复
&&&&Observation of sensory recovery in noninnervated forearm free flap for oromaxillofacal region reconstructionObservation of sensory recovery in noninnervated forearm free flap for oromaxillofacal region reconstruction
&&&&提要 目的:检验无神经支配的前臂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后的感觉功能恢复情况。方法:测试10例采用前臂桡侧或尺侧游离皮瓣分别修复口底、舌、口咽部、颊部和颏部皮肤缺损后6~36个月皮瓣表面冷热感觉、痛觉及触觉。结果:皮瓣感觉恢复次序为热、冷、痛、触觉。面部皮肤缺损修复皮瓣感觉恢复较口腔内组织缺损修复皮瓣好。结论:从功能性修复方面,无神经支配的前臂游离皮瓣不适宜用于大面积的口腔及咽部软组织缺损修复,较适用于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
&&&&中图法分类号 R782.4
&&&&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及在颌面外科成功地应用,多种游离皮瓣已应用于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但皮瓣移植后的感觉由丧失到恢复的情况一直为临床医生关注。现报道我科10例采用无神经支配的前臂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后皮瓣感觉自然恢复情况的随访结果。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0例中男8例,女2例,年龄34~68岁,平均53.7岁。10例患者中舌癌4例,口底癌2例,颊癌2例,口咽癌1例,颏颌下腺样囊性癌1例。10例患者癌灶切除后组织缺损立即用无神经支配的前臂游离皮瓣修复(桡侧瓣7例,尺侧瓣3例)。血管吻合方法:①显微镜下缝线缝合动脉及静脉血管;②73-Ⅱ型血管吻合器套接动脉及静脉血管,套接血管直径1.0~3.5 mm。受植区血管:动脉为颌外动脉,静脉为面前静脉、面后静脉、颈外静脉及其分支。术后10例前臂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均成功,皮瓣移植修复区均接受放射治疗。
&&&&1.2 观察方法
&&&&术后6~36月随访中,测试皮瓣表面的冷热感觉、表面痛觉、表面触觉。测试时病员双目紧闭。冷热感觉试验是在皮瓣表面放冷或热的口镜,询问病人的感觉,如无反应则评为此皮瓣感觉未恢复。表面触觉和痛觉的测试方法是用棉签及5号针刺皮瓣。根据皮瓣感觉恢复占整个皮瓣的比例将感觉恢复分为0~+++级,0级:皮瓣无感觉;+级:1/3皮瓣恢复感觉;++级:2/3皮瓣恢复感觉;+++级:皮瓣完全恢复感觉。
&&&&2 结果
&&&&测试结果见表1。从中可看出①冷热感觉:口底、舌、口咽、颊部粘膜膜侧修复者术后6个月,4例中无1例恢复冷热感觉。9~31月5例,5例热感觉恢复,3例冷感觉恢复;面部皮肤修复者术后6个月,2例热感觉恢复,1例冷感觉恢复。②表面痛觉和触觉:用于口底、舌、口咽、颊部粘膜侧修复者术后12个月,8例中2例有表面痛觉,1例有触觉。18个月后,2例均有表面痛觉及触觉。面部皮肤修复者术后6个月,无表面痛觉及触觉,12个月有触觉和表面痛觉。测试中发现感觉的恢复都是从皮瓣周边开始。
&&&&表1 皮瓣感觉恢复测试结果
&&&&修复部位
&&&&皮瓣面积
&&&&(cm×cm)
&&&&感觉恢复
&&&&13×7.5
&&&&6.5×6
&&&&颊部粘膜
&&&&7.5×5
&&&&颏部皮肤
&&&&7×5.5
&&&&舌腹及口底
&&&&颊部全层
&&&&6(粘膜)
&&&&(口角)
&&&&6(皮肤)
&&&&口咽部
&&&&3 讨论
&&&&目前应用无神经支配的游离组织瓣修复各种类型组织缺损已很广泛。1973年吻合血管的皮瓣用于颌面部成功以来,目前已有30余种皮瓣供临床选择,我们认为用于口腔颌面之皮瓣以前臂(桡、尺侧)皮瓣[1]最佳,它具有薄、柔韧性及外形好并保持缺失区容积和外观,适合口腔内多角度不规则缺损的修复。
&&&&已有学者研究了带神经蒂皮瓣移植后皮瓣感觉恢复的报道[2],但有关无神经支配的皮瓣口腔颌面部移植后皮瓣感觉恢复的研究报道不多[3]。我们的随访资料显示前臂游离皮瓣移植后皮瓣感觉恢复不是短时间及同时整个皮瓣完成,而是随着时间迁移而逐步恢复。口腔颌面部皮瓣神经感觉恢复差异较明显,冷热感觉的恢复较一致,而表面痛觉及触觉的恢复却变化较大。感觉恢复时首先是热感觉,其次冷感觉,再是表面痛觉,最后是触觉。皮瓣感觉恢复是从皮瓣周围开始,感觉恢复程度与皮瓣面积也有关。无神经支配皮瓣感觉的恢复,最重要的是受植区,皮瓣感觉是从周围及其底部组织神经再生获得。良好的软组织床,具有正常神经支配的受区对皮瓣的感觉恢复有重要意义。此外丰富的血供也有助于神经纤维的再生[4]。面部皮肤缺损修复的皮瓣感觉恢复较口腔内组织缺损修复皮瓣好,这可能与面部受植区的神经纤维分布较丰富,而口腔内受植区因解剖特点相对神经纤维分布少些有关。Hoppenreijs等[5]发现无神经支配皮瓣感觉的恢复程度与受区的感觉能力呈正比。在瘢痕组织多的区域行皮瓣移植会影响皮瓣的感觉恢复,因瘢痕组织多而妨碍神经纤维的穿透致使皮瓣不能恢复神经支配。放射线对受植区皮瓣神经再生也有一定影响。
&&&&由于无神经支配皮瓣移植后尚不能很快满足正常口腔及咽部感觉功能需要,故从功能性修复方面考虑不适用于大面积的口腔及咽部缺损的修复,而应采用带神经重建的皮瓣修复。无神经支配皮瓣较适用于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影响皮瓣感觉恢复的因素很多,还需大量病例采用标准试验方法作进一步研讨。
&&&&作者简介:杨军,男,35岁,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
&&&&参考文献
&&&&1 李慧增,杨光玉,孙 远,等.吻合血管组织瓣移植在颌面外科应用的体会.实用口腔医学杂志,):6
&&&&2 Chang K N, DeArmond S J, Buncke HJJr. Sensory reinnervation in microsurgic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heel. Plast Reconstr Surg,):652
&&&&3 Shindo M L, Sinha U K, Rice D H. Sensory recovery in noninnervated free flaps for head and neck reconstruction. Laryngoscope,):1290
&&&&4 孙吉明,钟世镇,孙 博,等.用骨骼肌桥接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中华显微外科杂志,):68
&&&&5 Hoppenreijs J J M, Freihofer H P M, Browns J J S, et al. Sensibility and cutareous reinnervation of pectoralis major myocutaneous island flaps. J Craniomaxillofac Sury,):237
&&&&(收稿:;修回:)
(文章出处: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1999年第2期第21卷)
在寻医问药你还可以
大家都在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口腔粘膜脱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