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的女人31是否也渴望有多的性伴侣?

男性真的比女性更重性欲,更渴望多偶制,更容易出轨吗? | 心事鉴定组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648465人加入此小组
+ 加入我的果篮
引用 的话:我和周围的男生都从来不渴望多偶制 哦哦,那是为什么呢?
引用 的话: 哦哦,那是为什么呢? 觉得不道德呗。反倒常见女生同时与多人保持暧昧的。反正我这是如此。来自
引用 的话:觉得不道德呗。反倒常见女生同时与多人保持暧昧的。反正我这是如此。唔............所以很多时候都没有落实为行动..............
引用 的话:是的,你在解释差异差异的形成,而我反对演化心理学的那种解释。我没有树稻草人,是你不知道我在说什么。演化心理学认为是男女两性有着天然的欲求差异,从而导致了男女两种性别文化的差异,而我认为是相反,人们对男...进化心理学才没有这样的假设,进化心理学只认为男女存在构造上的差异,而欲求什么的差异是由于在这种差异的基础上演化产生的,进化心理学讨论的是为什么出现了这样的欲求。
額...加特林好可怕 只會點射..還是悄悄溜走吧
感觉楼主对婚姻和生命繁殖这方面有些很纯洁、很柏拉图式的看法和想象,如果不冒犯的话,想知道楼主的年龄?所谓多偶制、出轨、偷情等,无非是建立在追求基因多样化之目的上的种种现实表现,从根本上说,都是希望得到更多、更好的基因以繁殖出更强后代的动机,所以说,偷情的动机对男女都是一样的。引用 的话:觉得不道德呗。反倒常见女生同时与多人保持暧昧的。反正我这是如此。那很可能只是你更关注女生的这方面而已,无说服力。实际上,记得曾有过统计,说是男性更可能同时保持多个情人,女性同时保持多情人的情况较少,更倾向于结束一段情人关系后再发展新关系。
引用 的话:因男女性格有别,男性更倾向于偷腥炫耀,女性内敛,偷而不言。夫偷腥者,男女双方大致有互相映射之关系,果真男人偷的多,女人偷的少,试问男人偷谁去?问的好,古代的一夫多妻制,哪来那么多女人让男人娶?
引用 的话:问的好,古代的一夫多妻制,哪来那么多女人让男人娶?优秀男人三妻四妾,屌丝注孤生呗。来自
引用 的话:觉楼主对婚姻和生命繁殖这方面有些很纯洁、很柏拉图式的看法和想象,如果不冒犯的话,想知道楼主的年龄?所谓多偶制、出轨、偷情等,无非是建立在追求基因多样化之目的上的种种现实表现,从根本上说,都是希望得到...最后那句话是对的,女生相比男生确实很分得清前后感情的区别,这符合我的观察。但我说的是“暧昧”,其实女生也喜欢无数人拜倒石榴裙的感觉。不喜欢身体亲密是我的个人习惯,只是个人习惯而已。我不认为性行为不道德,只是感情上觉得有些脏。来自
引用 的话:进化心理学才没有这样的假设,进化心理学只认为男女存在构造上的差异,而欲求什么的差异是由于在这种差异的基础上演化产生的,进化心理学讨论的是为什么出现了这样的欲求。对,我的观念是:男女在心理上没有构造差异。男女外显差异是社会期望效应产生的偏差。这在逻辑上说得通。你怎么总是沉浸在演化心理学那套里面?我个人是酷儿理论的信徒,你能不能跳出你那个逻辑,看一下酷儿理论的逻辑?简单来说,先天论认为男女差异是功能性、器质性与本质性的;后天论者认为男女差异是文化塑造出来的。酷儿是后天论。我并不是白板论者,我不认为人的一切都是后天塑造,但是我更不认为两个种族或性别或阶级的人会在普遍人性上有明显偏差。极端一点,用马哲观点来说:“没有脱离社会的人性。”来自
引用 的话:您这逻辑从何而来,愿闻其详。没有小三,男人和谁出轨?和空气?来自
引用 的话:进化心理学才没有这样的假设,进化心理学只认为男女存在构造上的差异,而欲求什么的差异是由于在这种差异的基础上演化产生的,进化心理学讨论的是为什么出现了这样的欲求。实际上,我觉得任何人的人性都没有本质差异。认为男女有结构性差异,以身份论人。尤如迷信阶级决定论的时代人们以为不同阶级的人人性有本质差异一样。我个人认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独属于自己的经历,所以不能用身份论断人,我不认为性别年龄或阶级的差异是一种器质性差异。最后一句:“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塑造的”,共勉。来自
引用 的话:对,我的观念是:男女在心理上没有构造差异。男女外显差异是社会期望效应产生的偏差。这在逻辑上说得通。你怎么总是沉浸在演化心理学那套里面?我个人是酷儿理论的信徒,你能不能跳出你那个逻辑,看一下酷儿理论的逻... 我并没有沉浸在什么理论中,我只是看到有个人莫名其妙地在那里喷进化心理学而已。是你自己先树了一个稻草人喷进化心理学的,为什么你能喷我就不能反驳呢?其他逻辑我当然接受,但是碰到了Queer和SSK我只会绕着走,敬谢不敏。
引用 的话:昨天你已经封掉了我在死理性发的同一篇贴子,你现在又追到这里来。你是不是成心要跟我过不去啊!你的比喻不正确,简单来说是:“汽车向前开是因为汽车有向前开的结构”但是“汽车向前开未必是那个结构动了,可能汽车...抱歉……什么叫“事实”?……“事实”不是你假想出来的吗?……凭什么要以你想象出来的“事实”去作为评判理论的标准?……引用 的话:“爱情是为了感情”这句话我给你解释一下:人类建立恋爱关系,是为了满足建立亲密关系的需要,让自己拥有亲密的他人。人类建立亲情关系也是一样。我很讨厌认为爱情是为了繁殖,或认为亲情是为了自己基因的延续——我...意义不明……这等于什么都没说……另外……你不拆开汽车是不知道汽车里面的结构的,但是汽车的结构不是车库里的喷火龙……你同样也不能感觉到你为何感冒,你以为你感冒的原因是你着凉了,但是目前为止最可靠的证据都显示感冒的原因是病毒感染……难道你要说“病毒感染”是车库里的喷火龙?……
引用 的话:最后那句话是对的,女生相比男生确实很分得清前后感情的区别,这符合我的观察。但我说的是“暧昧”,其实女生也喜欢无数人拜倒石榴裙的感觉。不喜欢身体亲密是我的个人习惯,只是个人习惯而已。我不认为性行为不道德,只是感情上觉得有些脏。你正在因为自己的心理倾向而扭曲对现实的认识,得出有偏差的结论不奇怪。
引用 的话:照这个逻辑,家庭妇女就不会出轨了?某些家庭妇女会,还是那句,心里有家。她心里没家,自然就懒得考虑家庭事务和孩子,丈夫,老人家,懒得考虑就变得非常有空,无聊,空虚,寂寞,婚外情。甚至有些人哭着告诉老公其实我真的很爱你,那都是空话,婚姻不是两个人,是以两个人为轴心的大家庭,如果真的爱,才不会做出又违背道德又麻烦又有妻离子散风险对家庭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事情。男女都一样,心理没家。啥都干得出来。不顾家人感受,不顾家庭事务。闲得无聊,就干歪事呗。
引用 的话:我并没有沉浸在什么理论中,我只是看到有个人莫名其妙地在那里喷进化心理学而已。是你自己先树了一个稻草人喷进化心理学的,为什么你能喷我就不能反驳呢?其他逻辑我当然接受,但是碰到了Queer和SSK我只会...遇上死对头了,该死。我就是一个相对主义者,支持经验主义、反对理性主义、反对学科与行业划界,所以你也可以说我也是SSK支持者。我并没有树稻草人,不论你认为男女天生有不同欲求还是男女结构有心理上的器质性差异我都反对,因为我根本不认为男女有本质性差异,至少心理上如此。至于你观察到的男女差异,酷儿那套也有完整理论表明社会期望效应与同侪压力是如何引导出这个观察偏见的。因为不可能对男女做双盲实验(至少一个人自己知道自己的性别),所以你不能排除期望效应的影响。我不知道你又为什么如此反感酷儿的观念。来自
引用 的话:您这逻辑从何而来,愿闻其详。小三只要插足都是三,与她个人婚否无关。来自
引用 的话:歉……什么叫“事实”?……“事实”不是你假想出来的吗?……凭什么要以你想象出来的“事实”去作为评判理论的标准?……意义不明……这等于什么都没说……另外……你不拆开汽车是不知道汽车里面的结构的,但是汽...人的心理,你怎么拆开分析?来自
引用 的话:人的心理,你怎么拆开分析?人的心理怎么不能拆开分析……大量的心理学实验就是在拆开一点一点分析人们的心理的……通过生理、通过行为,把心理一点点拆开分析……这种东西再普遍不过了……
楼主根本就不了解性是什么吧。。。器质性的差别对于人的性情心理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男性是否比女性更重性欲,我觉得两者并不在一个意义上,因为男性和女性的性体验存在很大差别。出轨也不会仅仅是性欲的问题,经济、社会以及是否有出轨的条件都会影响这个结果。另外,即使有统计学的结果,也不代表在个人相处的过程中就一定会遵从这个规律。
引用 的话:另外——观察到大多数恋爱中的的男性并没有与女性发生性关系。如果认为男性的恋爱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子女,增加自身基因的覆盖面的话,不发生性关系也是不符合事实的。其实,即便发生关系,只要没有生育,都是不可能达...这是因为人类进化速度被社会发展速度抛离的缘故。
引用 的话:遇上死对头了,该死。我就是一个相对主义者,支持经验主义、反对理性主义、反对学科与行业划界,所以你也可以说我也是SSK支持者。我并没有树稻草人,不论你认为男女天生有不同欲求还是男女结构有心理上的器质性差... 反对理性主义.......这样的话基本上可以不用辩论了。 因为辩论的基础是建立在逻辑理性之上的。
引用 的话: 反对理性主义.......这样的话基本上可以不用辩论了。 因为辩论的基础是建立在逻辑理性之上的。理性主义的对立面是经验主义。这是两种思维方式而已。“理性主义”与“理性”是俩码事。经验主义也需要大样本双盲且可重复独立验证的结果来证明的。而我主要是觉得男女差异无法双盲实验,故可能存在偏差。来自
引用 的话:理性主义的对立面是经验主义。这是两种思维方式而已。“理性主义”与“理性”是俩码事。经验主义也需要大样本双盲且可重复独立验证的结果来证明的。而我主要是觉得男女差异无法双盲实验,故可能存在偏差。那你也要提交实验数值, 我经常在你的回复中见到感觉之类的字眼,或者引用个人经验。这些经验样本太少而且过于主观。用于辩论是否合适?
引用 的话:没有小三,男人和谁出轨?和空气?今天的小三,就是明天的正室。
引用 的话:他这根本就是看不起女性……把女性物化……人要是浩然正气,哪里还会受魑魅魍魉的蛊惑。要是出轨是出轨双方都有责任,你只题“小三”,不提“渣男”,你难道是在回避什么?你其实连经验主义都不是,你只是阐述了你自...引用 的话:他这根本就是看不起女性……把女性物化……人要是浩然正气,哪里还会受魑魅魍魉的蛊惑。要是出轨是出轨双方都有责任,你只题“小三”,不提“渣男”,你难道是在回避什么?你其实连经验主义都不是,你只是阐述了你自...他就是把道德规范强加于人呗。明显有处女情结。小三,最多的出路是嫁人,小部分上位。出轨是道德问题,没有人在现代会因为出轨定为犯罪。
引用 的话:这根本就是看不起女性……把女性物化……人要是浩然正气,哪里还会受魑魅魍魉的蛊惑。要是出轨是出轨双方都有责任,你只题“小三”,不提“渣男”,你难道是在回避什么?你其实连经验主义都不是,你只是阐述了你自...我只是因为某理论违反我个体的观察。故提出质疑。举证责任在捍卫该理论的人那里,不在质疑者(罗素水壶)。介入家庭必然是三,只是事实判断,没有任何道德倾向。来自
引用 的话:那他的主观臆想就会对他得出的结论产生根本性的影响……更何况没有实验数据……可是你的数据呢?在哪里?来自
引用 的话:谁提出观点谁提出数据,你连数据都没有,白话什么?“个体的观察”也就是你一个人的观察,和内省法的误区一样。我觉得你一直在曲解我的话。首先:我个人没有观点,我只是质疑演化心理学的观点,我是质疑者,我没有自己的观点。男女之间可能存在差异,但是我不相信演化心理学的那套解释。之前的反驳实际意思是说:“除了演化心理学那套解释之外,酷儿理论等也能解释这种差异,故演化心理学并非唯一之解释。”个体观点固然是我个人的观点,不能作为任何证据使用。但是足够我来质疑一个理论。因为只需要一个反例就可能证否一个命题,当我观察到自己与周围的男性都不符合这个论述的时候,我提出质疑是合理的。但这只是质疑,并不是要提出某种观点。简单来说,我个人并无观点,我手上没有任何大样本双盲控制变量的实验样本,我说过,我是经验主义者,我只相信双盲的大样本实验结果,不相信演化心理学那种理性主义的推论,我认为那是一种“合理想象”。我手上并无这种样本,所以我无权声称任何一种观点,我只是不认同他们的观点而已。至于前面说的“小三”更是误解,那句话只是解释:“只要有一个男人违背性道德出轨,就会有一个女人违背性道德当小三”,我并不是给出轨的责任做任何归因。只是这很奇怪——有那么多女人当小三,如果说男人喜欢占有更多女性资源的话,难道有那么多女性倾向于和其他女性共享一个男性资源吗?这不符合利益最大化吧。
引用 的话:谁提出观点谁提出数据,你连数据都没有,白话什么?“个体的观察”也就是你一个人的观察,和内省法的误区一样。另外,讨论经验主义或者理性主义也是偏离主题的。提到经验主义只是为了和那个心理学家说明我为什么更支持酷儿理论的观点,因为酷儿理论更偏离理性主义的观点,而演化心理学其实是一种本质主义的观点——演化心理学认为男女友器质性的心理差异,导致了男女两性行为的区别;酷儿理论则认为男女社会分工不同,于是导致了男女两性行为的区别。我反对的是那种“本质主义”的观点。就个人而言,我质疑“人与人有本质区别”这一点。有一些论据说“男人和女人毫无区别”,另一些论据则说“男女天生不同”。我的个体经验偏向于前面那种观点,我质疑后面那种观点,但只是质疑。质疑者不负有举证责任,举证责任在捍卫理论的那些人那里。还是罗素的茶壶:无神论者觉得没有神,有神论者觉得有神,有神论者声称:“你给我证明神不存在!”,罗素说:“应该由有神论者去证明神存在,而不是让无神论者去证明神不存在!”就是这样——我认为男女两性没有本质性的器质性差异,你们认为有。我其实是在质疑你们的观点,所以举证责任应该在认为男女友器质性差异的人那里。因为——即便男女没有本质的器质性差异,男女两性仍然可能在社会文化的作用下外显出不同的表现。否认这种器质性差异并不意味着我对男女差异有任何“观点”,我对男女差异不持任何观点,可能有差异,也可能没有。但是我只是怀疑男女有器质性的、天生的、本质性的差异。举个例子:男人出轨、寻找第三者等,完全可能是出于其他的欲望,比如寻找温暖、体贴、自尊心等等。然后,因为社会的男权文化纵容男性(比如女性依附于男性、封建社会依赖于男性后代等原因),于是相比起女性更加纵容男性的欲望,最后导致了男性出轨更多,于是大家都觉得男人出轨是因为他们本质性上与女性不同才导致他们比女性更倾向于寻找更多的性伴侣。——那么,这个解释可能就是错误的——事实是真的,但是结论错了。
引用 的话:那你也要提交实验数值, 我经常在你的回复中见到感觉之类的字眼,或者引用个人经验。这些经验样本太少而且过于主观。用于辩论是否合适?不是辩论,只是质疑。我质疑男女两性有本质性的、天生的、器质性差异,只是质疑,我没有自己的观点。我手上没有大样本的控制变量双盲实验数据,所以我无法发表自己的意见。我只是觉得我的个人经验以及我周围人的个体经验并不太符合这个理论,而只要有反例,我就可以怀疑理论是否成立,因为“可重复性独立验证”是经验主义的立论标准,也就是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进行同一实验应该能观察到同样的结果。但这只是“怀疑”,我的观察可能出问题,我的主观感受也可能出问题,我周围的人也有可能正好是男性中偏向禁欲主义那一极的人,从而干扰了我的观察。但也有那么一种可能:男女两性没有器质性差异。包括酷儿理论在内的很多替代理论可以在男女没有任何本质性差异的情况下解释社会中男女外显的行为差异。举个例子:男人出轨、寻找第三者等,完全可能是出于其他的欲望,比如寻找温暖、体贴、自尊心等等。然后,因为社会的男权文化纵容男性(比如女性依附于男性、封建社会依赖于男性后代等原因),于是相比起女性更加纵容男性的欲望,最后导致了男性出轨更多,于是大家都觉得男人出轨是因为他们本质性上与女性不同才导致他们比女性更倾向于寻找更多的性伴侣。——那么,这个解释可能就是错误的——事实是真的,但是结论错了。
引用 的话:人的心理怎么不能拆开分析……大量的心理学实验就是在拆开一点一点分析人们的心理的……通过生理、通过行为,把心理一点点拆开分析……这种东西再普遍不过了……听讲过“他心问题”吗?一个人人的精神活动任何外人都不可能得知,我们能观察到的是一个人的外显行为,对这种行为的解释只能是推测,不可能直接观察。所以这种对外显行为的解释除非毫无替代解释,否则就可能是“车库里的喷火龙”。人类的大脑是一个无法被拆开的发动机,我们只能看到车子轮子在转,车子在往前走,但是车里如何运作,人类目前的科技能力还无法解释,只能推测。我们只能观察到:某社会中男人是否比女人为更多的性行为,男人是否比女人出轨多。但是我们无法得出结论:男性天性比女性更容易做这些事情。因为这可能不是一个器质性的问题。还是那个死理性被你封死的贴子——先天和后天。你也承认过——后天的努力很容易改变先天的倾向,比如开个刀就能改变先天性的近视。你也承认,后天的影响并不比前天的影响小。那么,即使男性出生的时候,他们真的带有注定在性成熟的时候比女性更加倾向于寻找更多性伴侣的器质性差异,那么,到了结婚年龄,他们在完全不同的文化中经过了20余年甚至30余年的生活,如此多的男人却仍然带着这种娘胎中带来的器质性差异吗?他们这么多年的生活应该早已改变了他们的初始倾向了。除非你认为:这不仅是个天生的器质性差异,而且还是个“狗改不了吃屎”的器质性差异。。。。。。于是,我反对这种:“男人改不了要更多性伴侣”的观念。因为全世界的男人除了是男人之外,还有一个共性,他们都生活在一个歧视女性的社会中。所以这种倾向有没有可能是男权文化的产物,而不是器质性差异的产物?我觉得怀疑它来自男权文化更加合理一些。因为,历史上也存在着女性高于男性的社会形态——母系氏族公社。那个时候,狩猎采集,女性拥有着大量的男性性资源,而男性则不抚育自己的子女。那个时候女性拥有着很多性伴侣,而且女性也并不倾向于寻找固定而优秀的男性照顾自己。即使在动物中,也存在这种社会形态,比如蚂蚁——无数没有性别的单倍体奴隶一样地劳动供养着唯一的雌性生育机器,较少的雄性负责与之交配来让她产生后代。这也不符合演化心理学预设的:雌性寻找强大的雄性照顾者,雄性竞争性交配资源。说完了。
引用 的话:听讲过“他心问题”吗?一个人人的精神活动任何外人都不可能得知,我们能观察到的是一个人的外显行为,对这种行为的解释只能是推测,不可能直接观察。所以这种对外显行为的解释除非毫无替代解释,否则就可能是“车库...“他心问题”是个伪问题……不存在任何一个外人不可能得知的精神活动……我们能观察到的有外显的行为和生理的神经活动,这就已经足够充分,因为心理本身就没有超出这个范围……观察并分析人的心理不是“车库里的喷火龙”,正相反,声称存在一个外人不能观察的“他心”才是“车库里的喷火龙”……母系氏族公社的假设是错的,实际上历史上的母系氏族公社与你所描写的并不一致,在那里,主要的权力掌控者依旧是男性,只不过是母系氏族里的男性而已,女性依旧对男性极度挑剔,并且在前来的男性中挑选最心仪的对象,而男性依旧竞争,你唯一说对了的地方是女性的确可以拥有多个性伴侣,但请注意,此时此刻的性伴侣数量相对于当时的男性来说依旧是固定而较少的。男性倾向于不抚养自己的子女实际上正是演化心理学预设的内容,在演化心理学的预设中正是因为女性在抚养子女中所消耗的更多,所以才有女性寻找固定较少的伴侣而男性竞争生殖权利的现象,你搞反了,而且演化心理学也并未预设过女性倾向于让性伴侣照顾自己(在母系氏族中扮演照顾女性的男性角色的是母系氏族的男性家长)。很不巧的是,对于蚂蚁的说明也是错的,事实上依旧是多个雄性蚂蚁竞争与蚁后交配的生殖权,其中也只有一个能够成功,蚁后在这里是相对挑剔的。真正不满足“雌性寻找强大的雄性交配者,雄性竞争性交配资源”的生物不是没有,但不是蚂蚁,我给你找一个吧。这种生物就是反过来的,雄性寻找强大的雌性交配者,雌性竞争性交配资源。但是问题在于,对于这种生物来说,在生育以及养育子女的过程当中,雄性的付出比较多。——刚好还是符合演化心理学的亲代投资理论。
引用 的话:不是辩论,只是质疑。我质疑男女两性有本质性的、天生的、器质性差异,只是质疑,我没有自己的观点。我手上没有大样本的控制变量双盲实验数据,所以我无法发表自己的意见。我只是觉得我的个人经验以及我周围人的个体...如果不是辩论而是质疑的话,没有数据支撑。至少也要有一个合理化的解释。而雌雄生育成本不同,恰恰是雄性普遍更重性欲的合理化解释。 你认为雌雄出轨在生理本质上无异,除了个人观察以外,又有何合理依据?
引用 的话:如果不是辩论而是质疑的话,没有数据支撑。至少也要有一个合理化的解释。而雌雄生育成本不同,恰恰是雄性普遍更重性欲的合理化解释。 你认为雌雄出轨在生理本质上无异,除了个人观察以外,又有何合理依据?我说了呀,酷儿的观点不是个很好的替代选择吗?来自
引用 的话:我说了呀,酷儿的观点不是个很好的替代选择吗?酷儿?
引用 的话:我说了呀,酷儿的观点不是个很好的替代选择吗?靠,原来是说酷儿理论,还以为有个会员叫酷儿。。
引用 的话:“他心问题”是个伪问题……不存在任何一个外人不可能得知的精神活动……我们能观察到的有外显的行为和生理的神经活动,这就已经足够充分,因为心理本身就没有超出这个范围……观察并分析人的心理不是“车库里的喷火...终于看到了一个反驳在点子上的人了。好吧,我承认你这里说得是很有道理的。也就是为子女付出更多的一方会寻求稳定的性关系并更加仔细择优录取配偶,而为子女付出较少的一方会寻求更多性伴侣从而与同类竞争。不过,人类社会如果愿意改变男女为子女的付出倾向,让男性付出更多(实际上现在男性为家庭子女付出得越来越多),这种倾向也会减少甚至消灭吧。看来我看到的那些例子是“滥用亲代投资理论”,我是学编导的,要评论电影。经常在电影里,三角恋要用男女差异解释,爱情观念还要以亲代投资理论解释——有时候男女根本没有孩子,甚至连性关系都没发生过,居然也要用这种演化心理学来解释男女差异。。。。。。这实在胡闹。另外,我觉得你在某些方面太狂妄了,你动不动就声称某个理论是“伪问题”,我还记得你说过“消极自由”理论是伪问题。他心问题是确实存在的,至少在人类搞清楚人脑运作原理和意识形成原理之前它是存在的——我们能看到人在动,所以我们可以猜测人为什么可以运动,后来有了解剖学,我们才知道人类为什么可以运动。没有解剖学之前人类的推测很多都可能是错的。不论消极自由理论还是他心问题都是哲学上很著名的提法,影响力很广,而且也具有权威性,你一个人随便大口一张就说它没意义是不是太狂妄了?
引用 的话:我说了呀,酷儿的观点不是个很好的替代选择吗?看完酷儿理论,觉的你的怀疑是合理的。的确人类有些行为单用生物学是无法解释的。比如同性恋,恋尸,恋兽,恋物等。这些都有违性交的原始目的。但酷儿理论并不足以否定生物学上的合理性。毕竟酷儿理论也有自身的弱点。所以在有大量有效数据以前这种讨论都是不能得出任何定论的吧。
我还是觉得女性比较容易出轨。但是我们实际上看到的例子大多是男性出轨的多是因为女性出轨承受的社会舆论压力要比男性大太多了。。。女性比男性其实更爱面子。。。
引用 的话:终于看到了一个反驳在点子上的人了。好吧,我承认你这里说得是很有道理的。也就是为子女付出更多的一方会寻求稳定的性关系并更加仔细择优录取配偶,而为子女付出较少的一方会寻求更多性伴侣从而与同类竞争。不过,人...所有的被哲学家们广泛讨论的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是个伪问题……今时今日哪怕是对现代哲学入门的人都很明确的知道这一点——如果一个哲学家不认为一个问题有可能是伪问题,那么这个哲学家就根本不会讨论这个问题。
引用 的话:终于看到了一个反驳在点子上的人了。好吧,我承认你这里说得是很有道理的。也就是为子女付出更多的一方会寻求稳定的性关系并更加仔细择优录取配偶,而为子女付出较少的一方会寻求更多性伴侣从而与同类竞争。不过,人...换而言之——哲学家如果认为一个问题一定有切实的意义,那么他就会把这个问题留给科学家,而不是自己去讨论这个问题,正是他们看到了这个问题的无意义,所以他们才会去讨论。
引用 的话:看完酷儿理论,觉的你的怀疑是合理的。的确人类有些行为单用生物学是无法解释的。比如同性恋,恋尸,恋兽,恋物等。这些都有违性交的原始目的。但酷儿理论并不足以否定生物学上的合理性。毕竟酷儿理论也有自身的弱点... 关于酷儿理论,后来我又想了想。酷儿理论不是强调性的可塑性吗?这也是你用来作为理据的论点之一。(你认为男女性的心理特征是基于性角色的社会预设,而本质上没有差别。)可是如果是这样的话。按照这样的逻辑在一个完全不接受同性恋出现的社会,应该是完全没有同性恋才对啊。这。。。不是很矛盾吗?
引用 的话: 关于酷儿理论,后来我又想了想。酷儿理论不是强调性的可塑性吗?这也是你用来作为理据的论点之一。(你认为男女性的心理特征是基于性角色的社会预设,而本质上没有差别。)可是如果是这样的话。按照这样的逻辑在一...其实是这样的——酷儿没有假定差异不存在,而是说性别差异(包括先天性与后天性的)不由生理性别决定。而且,酷儿反对那种“非男即女”的二元对立,酷儿觉得性别认同与性别取向是一个像彩虹一样的光谱,是渐变的。男女两性只是位于相对的两端,而不是绝对对立。若是性别本质性差异真的存在,那才不会有同性恋,不会有跨性别者——因为出生的时候他们的性欲目标就被定义为异性了。准确来说,其实酷儿是想要解构“性别”,他们认为社会文化定义的性别是文化霸权。于是一个社会如果不宽容同性恋,有同性恋倾向的人就会试图隐藏或改变这种倾向,拒绝这么做的人会受到舆论甚至法律的惩罚,从而被视为“不正常”。惩罚必然将使得这种行为成为“小众化”的东西,而社会主流接受“大众化的东西”。再举个例子:社会舆论不宽容吃软饭。按照前面有人说过的“亲代投资”理论,如果一个男人在家全职照顾孩子、家庭和老人,他会倾向于更稳定的关系,并且更倾向于不出轨。但是社会舆论不宽容一个男人吃软饭,所以欲求吃软饭的男人会选择隐藏或改变这种倾向而外出工作。同样,社会舆论认为男性在性行为中主动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故一个喜欢被动性行为的男性也会隐藏和改变这种倾向。简单来说,每个人先前是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橡皮泥。他们变成这样有可能是生产的时候就如此,也有可能之后被社会捏过,反正基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他们形状各异。然后呢,突然有个人拿了一个“男人”、“女人”的模子把他们分门别类,比如“摸着软一点的模成女人,摸着硬一点的模成男人!”然后就把他们变成俩种样子了。但其中有些人拒绝这个分门别类,他们说:“我先前那个样子挺好的,我那个样子又不会伤害别人,你干嘛非要把我套到一个群体里强迫我接受他们的共性?”
引用 的话: 关于酷儿理论,后来我又想了想。酷儿理论不是强调性的可塑性吗?这也是你用来作为理据的论点之一。(你认为男女性的心理特征是基于性角色的社会预设,而本质上没有差别。)可是如果是这样的话。按照这样的逻辑在一...简单来说其实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概括: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之间,差异很大;可是一个男人和一个男人,或者一个女人与一个女人之间的差异,不会比前者小。
引用 的话:其实是这样的——酷儿没有假定差异不存在,而是说性别差异(包括先天性与后天性的)不由生理性别决定。而且,酷儿反对那种“非男即女”的二元对立,酷儿觉得性别认同与性别取向是一个像彩虹一样的光谱,是渐变的。男...请不要混淆Gender和Sex……演化心理学上所说的先天区别一般是同一个Sex具有的共性(其中当然有少量的偏差)……至于Gender,尽管我个人认为它也间接地来自于演化(整个社会文化都间接地来自于演化),但是关系显然没有Sex那么明显,也并没有一般人的刻板印象所说的那么简单……
引用 的话:其实是这样的——酷儿没有假定差异不存在,而是说性别差异(包括先天性与后天性的)不由生理性别决定。而且,酷儿反对那种“非男即女”的二元对立,酷儿觉得性别认同与性别取向是一个像彩虹一样的光谱,是渐变的。男...可是如果生理性别对心理性别完全没有影响的。,那意味着在完全没有性别预设的社会下,女汉和娘炮和“正常男女” 的人数是相约的。 。。。可是你怎么看睾丸酮和性荷尔蒙呢? 你认为这两种物质在不会对人类心理性别造成影响吗?
引用 的话:请不要混淆Gender和Sex……演化心理学上所说的先天区别一般是同一个Sex具有的共性(其中当然有少量的偏差)……至于Gender,尽管我个人认为它也间接地来自于演化(整个社会文化都间接地来自于演化... 是没错的,可是就是性(生理性的)本身也未必具有决定作用啊。否则跨性别者和同性恋你怎么解释呢?这明显不符合生育目的啊!至于社会性别认同,确实间接来源于演化,但是它可能更多受制于性欲与生育以外的原因。比如说:男性力气大,在农耕文明中占据经济主导地位;男性适合成为领导人,所以在政治中占据优势——然后男人拥有了男权文化。这一切确实来自于男性演化上的优势,也来自于社会演化的分工,但是这和性欲与生育其实没多大关系。刻板印象与生物学倾向其实都存在,比如生物学倾向必然导致异性恋多于同性恋(否则繁殖要成问题了),但是如果认为人天生就有趋近异性的倾向,那就又不符合事实了。其实刻板印象很多时候就是来自于“多数的话语权垄断”。一些常见的刻板印象:北方人豪爽、90后自私,等等等等,其实都是多数人垄断了这个群体的定义,或者就是少数容易被社会知悉的人物垄断了话语权而大多数人却都在沉默。
引用 的话:可是质疑也要拿出数据啊……可是我说过了,我没有自己的立场,我只是质疑者。举证责任应该在被质疑者那里吧。还是罗素的茶壶的问题。目前人类对人脑的工作原理还是不够了解,所以心理学很大程度上有“车库喷火龙”的性质,因为他心问题,一个人只能被观察到外显的行为,不可能被观察到精神活动,所以精神活动可以与罗素的茶壶相类似。不相信神的可以去质疑相信神的,但应该要相信神的人拿证据才对。
(C)2015果壳网&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危险的女人31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