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用显微镜观察蛔虫卵减肥装片看到的部分蛔虫卵减肥示意图,...

马蛔虫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用显微镜观察其受精卵卵裂装片,请回答:
(1)若马蛔虫受精卵细胞核中DNA含量在细胞周期即将开始时为2a,则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核内DNA含量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_。
(2)在下面坐标中,用曲线表示上述的变化规律。
(3)当染色体的DNA含量最高时,在光镜下看到它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4)光镜下,观察到某一处在分裂状态的细胞,其染色体数目为8条,对此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马蛔虫的受精卵连续分裂四次后,每个子细胞中有染色体________条。
(6)画出马蛔虫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示意图,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马蛔虫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用显微镜观察其受精卵卵裂装片,请回答:(1)若马蛔虫受精卵细胞核中DNA含量在细胞周期即将开始时为2a ,则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核内DNA含量变化的规律是&&&&&&&&&&&&&&&&&&&& 。(2)在右面的坐标中,用曲线表示上述的变化规律。(3)当染色体的DNA含量最高时,在光镜下看到它的结构特点是&&&&&&&&&&&&&&&&&&& 。(4)光镜下,观察到某一处在分裂状态的细胞,其染色体数目为8条,对此的解释是&&&&&&&&&&&&&&&&&&&&& &&&&&&&&&&&&。(5)马蛔虫的受精卵连续分裂四次后,每个子细胞中有染色体&&&&&&&&&&& 条。(6)在右边方框内画出马蛔虫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示意图,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马蛔虫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用显微镜观察其受精卵卵裂装片,请回答:
(1)若马蛔虫受精卵细胞核中DNA含量在细胞周期即将开始时为2a,则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核内DNA含量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_。
(2)在下面的坐标中,用曲线表示上述的变化规律。
(3)当染色体的DNA含量最高时,在光镜下看到它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
(4)光镜下,观察到某一处在分裂状态的细胞,其染色体数目为8条,对此的解释是________。
(5)马蛔虫的受精卵连续分裂四次后,每个子细胞中有染色体________条。
(6)在下边方框内画出马蛔虫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示意图,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例1 A& &从增殖角度看,细胞分为连续分裂的细胞、暂不增殖的细胞和终端分化细胞。连续分裂的细胞,如小肠绒毛上皮腺窝细胞、表皮基底层细胞、部分骨髓造血细胞等,可在细胞周期中连续运转;暂不增殖细胞,如某些免疫淋巴细胞、肝、肾细胞及大部分骨髓干细胞等,在适当刺激下可重新进入细胞周期;终端分化细胞,如神经、肌纤维细胞等,不可逆地脱离细胞周期。例2&&&&&&&&
细胞分裂图的识别是该专题的重点知识。有效区分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特点。同时题目条件是同一个哺乳动物体内的3张细胞分裂图,隐含了是同种性别这个条件。答案:AD课堂练习:1A& 2B& 3C& 4A&
10A& 11C& 12ABD13.(1) BC&& 着丝点分裂&& (2)DE&& 0&& (3) 小于&& 糖蛋白14.(1)2a→4a→2a&& (2)如图(1)所示& (3)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 (4)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5)4&& (6)如图(2)所示&&&&&&&课后练习:1.D 2.B& 3.A& 4B 5D 6D 7C 8C
9A 10D 11C 12D 13D 14D 15B 16D& 17B&
18ABC &19CD& 20ABD& 21AB22.(1)C、D、F&& A、B、E、G、H& A、B、H&&& (2)8(3)体细胞& 精细胞或第二极体&& (4)A、B、C、D、F&& F、G、H&& (5)423.(1)b&&&&&&&&&
c(2)分裂期细胞核中DNA存在于高度螺旋化的染色体中,不能解旋、转录形成信使RNA(或分裂期不转录)& (3)把装片向上移动(4)用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实验材料(或把实验装置放在低温环境下培养)24.(1)对照作用 (2)在变形虫长大到一定程度时,用刀片切去一部分细胞质,再长到一定程度时,再切去一部分细胞质,依次类推,每次按上述方法处理;三只变形虫始终不分裂增殖 (3)变形虫只有长大到一定体积后才分裂,本实验可为上述理论提供一定证据25.(1)杀死固定细胞;使根尖细胞分离开来(2)不能。根尖分生区细胞是未成熟细胞,没有中央大液泡,不能发生质壁分离(3)b②在A培养皿中加入10毫升1.0g/L 的AICl3溶液,B中加等量的蒸馏水(或不加)③培养相同时间后,各取A、B培养皿中洋葱根尖数个,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成临时装片。c.实验预期结果与结论:①A培养皿中洋葱根尖的分裂指数明显大于B,说明三氯化铝对细胞分裂有促进作用;②A培养皿中洋葱根尖的分裂指数和B相差不大,说明三氯化铝对细胞分裂没有影响;⑨A培养皿中洋葱根尖的分裂指数明显小于B,说明三氯化铝对细胞分裂有抑制作用。d.三氯化铝浓度或作用时间对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影响。26.(1)将“5cm”改成“2~3mm”;实验操作步骤应改为先漂洗后染色;将“盖上载玻片”改成“盖上盖玻片后,再加一片载玻片”& (2)见下图&
(3)①②③⑤⑥&&&&用显微镜观察蛔虫卵实验中,下列操作或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制作装片时,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再挑取绿豆大小的一块粪便置于其中
B.盖盖玻片时,先让盖玻_百度作业帮
用显微镜观察蛔虫卵实验中,下列操作或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制作装片时,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再挑取绿豆大小的一块粪便置于其中
B.盖盖玻片时,先让盖玻
用显微镜观察蛔虫卵实验中,下列操作或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制作装片时,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再挑取绿豆大小的一块粪便置于其中
B.盖盖玻片时,先让盖玻片一侧边缘和载玻片上的液滴接触,然后慢慢放下
C.观察时欲将物象从右上方移到视野中央,装片应向左下方移动
D.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蛔虫卵呈椭圆形、棕黄色,外面有一层波状膜小体
A、制作装片时,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以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再挑取绿豆大小的一块粪便置于其中,A正确;B、盖盖玻片时,先让盖玻片一侧边缘和载玻片上的液滴接触,然后慢慢放下,避免产生气泡,B正确;C、观察时欲将物象从右上方移到视野中央,装片应向右上方移动,原因是显微镜成倒像,C错误;D、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蛔虫卵呈椭圆形、棕黄色,外面有一层波状膜小体,D正确.故选:C下图分别为显微镜结构和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在视野中已_百度知道
提问者采纳
(1)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已经看到了物像,要想使物像更清晰些,应该调节⑥细准焦螺旋;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物像位于视野中央偏右上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左下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2)图中A细胞为植物细胞,B细胞为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而动物细胞中不含有叶绿体,因此不能进行光合作用.(3)在“观察植物细胞”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两个实验中,开始时用滴管向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分别是清水和生理盐水,是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4)图中4为细胞核,细胞核中含有遗传物质,能够传递遗传信息.故答案为:(1)⑥细准焦螺旋; 玻片标本;右上方 (2)叶绿体(3)清水; 生理盐水(4)细胞核.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细胞结构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当前位置:
>>>用显微镜观察蛔虫卵实验中,下列操作或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制作..
用显微镜观察蛔虫卵实验中,下列操作或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制作装片时,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再挑取绿豆大小的一块粪便置于其中B.盖盖玻片时,先让盖玻片一侧边缘和载玻片上的液滴接触,然后慢慢放下C.观察时欲将物象从右上方移到视野中央,装片应向左下方移动D.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蛔虫卵呈椭圆形、棕黄色,外面有一层波状膜小体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A、制作装片时,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以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再挑取绿豆大小的一块粪便置于其中,A正确;B、盖盖玻片时,先让盖玻片一侧边缘和载玻片上的液滴接触,然后慢慢放下,避免产生气泡,B正确;C、观察时欲将物象从右上方移到视野中央,装片应向右上方移动,原因是显微镜成倒像,C错误;D、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蛔虫卵呈椭圆形、棕黄色,外面有一层波状膜小体,D正确.故选:C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用显微镜观察蛔虫卵实验中,下列操作或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制作..”主要考查你对&&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光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透明标本→物镜(放大成倒立实像)→镜筒→目镜(放大成虚像)→眼特别提示:显微镜最重要的部分是物镜和目镜,观察标本时,必须使目镜,物镜,通光孔,光圈在一条直线上。显微镜的使用:1. 取镜和安放取镜时右手握住镜臂,左手平托镜座,保持镜体直立,不可歪斜。安放时,动作要轻,一般放在实验台左侧,距实验台边缘7理米左右处。安装物镜或目镜时,镜筒向前,镜臂朝向操作者。用毛巾擦拭机械部分,用擦镜纸擦拭光学部分。 2. 对光①转动粗准焦螺旋(逆时针),使镜筒上升。 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保持2厘米距离)。 ③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④转动反光镜: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到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 3. 观察①低倍镜的使用观察任何标本都必须先用低倍镜。 a.放置标本:升高镜筒,把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中央。标本材料正对通光孔的中心,用压片夹压住载玻片的两端。b.调焦:两眼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顺时针),让镜筒徐徐下降至物镜距玻片2~ 5毫米处。然后用左眼注视目镜.右眼同时睁开(以便绘图),同时用手反方向(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如果不够清楚,可用细准焦螺旋调节(不可以在调焦时边观察边使镜筒下降,以免压碎装片和镜头)。 c.低倍镜的观察:所用的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相乘所得的积即为原物被放大的倍数。如果物像不在视野中央,要慢慢移动到视野中央,再适当进行调节。 ②高倍镜的使用 a.定位目称:先用低倍物镜确定要观察的目标的位置,再将其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轻轻移开,在原位置小心地换上高倍物镜(操作要卜分仔细,以防镜头碰击玻片)。 b.调焦:正常情况下,当高倍物镜转正之后,在视野中央即可看到模糊的物像,只要沿逆时针方向略微调到细准焦螺旋,即可获得清晰的物像。在换上高倍物镜观察时,视野变小、变暗,要重新调节视野亮度,可通过升高聚光器或利用凹面反光镜来增大。4. 整理将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把物镜偏向两旁,取下目镜放进镜头盒,反光镜与水平面垂直,将镜筒下降到最低处,把显微镜放回箱内。5. 整理(1)在镜筒下降时,眼髓一定要注视物镜,以防物镜碰到玻片而损伤物镜或将玻片标本压碎更换物镜时血转动转换器.不能用手扳着物镜转动。(2)用显微镜观察时,两只眼睛都要睁开。(3)显微镜下所看到的像是倒立的(上下颠倒、左右相反、放大的虚像)。所以,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例如,物像偏左上方,则应往左上方移动玻片。(4)显微镜下物像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与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5. 辨别镜头的放大规格①目镜:直插式,长度和放大倍数成反比,即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②物镜:螺旋式,长度和放大倍数成正比,即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6. 迅速判断污点位置的方法:污点一般会在目镜、物镜或者玻片标本上。首先转动目镜,如果污点不动,则污点不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标本,污点也不动,则污点肯定在物镜上;若污点在反光镜上则不会在视野中看到。7. 正确使用准焦螺旋:准焦螺旋有粗细之分。粗准焦螺旋(又称粗调),位于镜臂上方,可以转动,以使镜筒上下移动,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又称细调),位于镜臂的下方,它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小。8.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9. 根据需要使用光圈、反光镜以调节视野的亮度①大光圈:光线强,视野亮,光线过弱需要强光时使用。小光圈:光线弱。视野暗,光线过强需要弱光时使用。 ②平面镜:反射的光线较弱,光线过强需要弱光时使用。凹面镜:反射的光线较强,光线过弱需要强光时使用。观察细胞的结构知识梳理:易错点:在显微镜的使用中,对光操作上的差错:在对光前应先使低倍目镜、物镜、通光孔、光圈在一条直线上,根据环境中光线的强弱正确选择光圈的大小和反光镜的平面或凹面。对好光后,通过目镜可看到白亮但不刺眼的视野。
误认为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同:&& 由于在显微镜下所看到的是一个倒像,且物像和实际物体上下、左右完全颠倒。所以物像和玻片的移动方向一定相反。如果物像偏右,应向右移动玻片;如果要想让物像向右移动,则需向左移动玻片。
误认为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显微镜的视野大小是不变的,如果放大倍数增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体积增大,原来视野边缘的细胞就到了视野之外,细胞数目就一定比原来少了。
发现相似题
与“用显微镜观察蛔虫卵实验中,下列操作或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制作..”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009612838317830237622162419202703其他类似试题
如图表示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下列属于图示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的是(  )
A.膝跳反射时,传入神经元引起传出神经元兴奋
B.受精作用时,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C.甲状腺细胞对垂体细胞分泌TSH的反馈调节
D.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
更多类似试题
Copyright ? 2011-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17教育网站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站长:朱建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蛔虫卵减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