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各个方面怎样改变自己己?

30岁之前,改变人生的20本书_改变自己_【传送门】
30岁之前,改变人生的20本书
#时间不会等你##每周多一点阅读#张辉:过年期间,你看书了吗?如果读到了一些好书,请在文末的留言中告诉我们,并写明推荐理由。30岁之前,改变人生的20本书原文:These 20 Books Are Game Changers, Read Them Before You Turn 30作者:MIKE BRYAN翻译:努力完成任务的杨大发@改变自己校对:LEON@改变自己书籍包含着很多我们需要经过多年才能参透的智慧。在20到30岁之间,我们会经历很多挣扎,产生很多怀疑。下面的20本书,可以让你的人生更清楚一些,更有希望,更从容。《辞职者:缩短日常工作和梦想工作的距离》Jon AcuffJon Acuff 用他的智慧和经验教你如何舍弃现在的工作并找到梦想的工作。他点明的方式法可以让我们避免太早或者太晚辞职。对于想要跳槽实现自己梦想的人,这本书有趣又实用。《习惯的力量》Charles Duhigg通过采用科学数据,作者Charles Duhigg分享他的经验,剖析习惯是如何养成的,以及为何我们在生活中和工作中没有办法消除习惯所产生的影响。这本书适合那些想要改掉坏习惯,并且养成能让自己成功的新习惯的人。《抓住你的财富》Dave Ramsey个人理财师、广播名人Dave Ramsey通过20年的时间,将他的建议整理成一本容易操作的指南。一步步实现从建立应急基金到拥有足够的现金生活的过程是无价的。我超级推荐这本书,这本书给我和我太太理财方面带来极大的收获。《界限:何时同意,如何拒绝,掌控你的人生》Henry Cloud and John Townsend你是否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人不断越过你的个人生活界限?不管你是在寻求情感、身体还是心理帮助的哪个阶段,这本书就是你要找的书。作者Henry Cloud和John Townsend 给你描绘了一幅设定生活各个方面界限的蓝图。《100美元创业》Chris Guillebeau和Tim Ferriss很像,Chris Guellebeau是一个世界旅行作家。在这本书里,作者列举了许多用很少的创业基金做出大生意的例子。这本书会给想要创业的人提供极大的灵感。Do The Work – Steven PressfieldPressfield写到:Steven Pressfield最有名的是他的小说《重返荣耀》以及他的第一本关于工作的书《艺术之战》,他引导我们体会任何工作中的付出。这本书短小易读,对于想要走出自己舒适区的人很有启发。恐惧的另一面是热爱——对挑战的热爱,对工作的热爱,对梦想纯粹的热情,得要试一试,才知道会发生什么。《旅行者的礼物:定义个人成功的七个决定》在被50多个出版社拒绝以后,Andy Andrews终于在2005年出版了这本书。这本书虽然是虚构的,但却是一本划时代的励志书籍。他写道:那些批判我的目标和梦想的人,显然不懂我所追求的更高目标是什么。《驱动力:激发我们的事物的惊人真相》Daniel PinkDaniel Pink为我们展现科学和商业在21世纪是非常不同的领域。科学告诉我们现在已经不再是萝卜加大棒风格的管理方式,而是一个自我驱动的自主模式,员工的工作具有目的性和掌控性,而且具有流动性。对于想要理解自己目标的人,这本书超有用。《本质论》Greg McKeown少即是多。就这么简单。Greg McKeown使用的一个方法就是过滤生活中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如果你不是要在9和10之间做选择(10代表那些你必须要做的事情),那就不要做。我个人强烈推荐这本书。因为它完全匹配人们的生活,并且为我们做的任何事都建立了系统的原则。48 Days to the Work You Love – Dan Miller作为一个职业规划导师,作者Dan Miller坚信:必须让人们意识到,我们都具备一定的技能,能力和热情。这本书让我们明白,真正的快乐之道是找到具有满足感和回报感的工作。85%的找工作的过程是理解自身的过程,剩下的15%才是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这本书为你省去成千上万的多余的学生贷款,帮你找到适合你的职业。《每周工作4小时》第一版在2009出版,作者Tim Ferriss向世界介绍了生活方式型企业。在西班牙旅行的他突然惊慌发作之后,他规划出如何建立不管在世界何处都可以掌控的企业。除此之外,他还讲述如何在世界上各个城市中生活。虽然我不能具体说明Tim能为每个人做什么,但是他书中的观念很值得一读。《像爵士那样忧郁》Donald Miller这是一本关于基督教的书,Donald Miller带领读者踏上寻找信仰之旅。在他20多岁还是个大学生的时候,Miller在不具有宗教热情的城市波特兰探寻自己的宗教信仰。Donald的对话式写作风格让他的这本书有趣且易于阅读,适合正在寻找自己信仰的读者们。《人性的弱点》Dale Carnegie这本经典的自助书在20世纪30年代就出版了。在卡耐基采访当时的一些商业巨头(包括安德鲁·卡耐基和托马斯·爱迪生)的基础上,作者指明了如何在与他人相处时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的方法。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70多年,这本书所讲的至今依然适用。《活力巴士》Jon Gordon这是一本励志小说,讲述了一个快要失业的营销团队的队长,被迫开着一辆能源巴士,因为他自己的车需要大修。主人公学会了给家庭生活和工作注入趣味和正能量,并总结出10条规则。这本书简短而有力量,适合寻求正能量的人。《活出意义来》Victor Frankl从纳粹集中营死里逃生,目睹家庭的大部分人死去后,Frankl成为一名精神病医生。不能认同佛洛伊德认为人的终极目的是寻找快乐,Frankl认为人的终极目的是寻求人生的意义。虽然这本书有时候略显深沉,但是对于寻求人生意义的人值得一读。《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Og Mandino不要让这本书的标题吓到你。这本书,与销售、销售员有关,但更多的是关于仆人式领导力。这本书虽然简短易读,但是会让你备受鼓舞。《一个糟糕丈夫的自白:从一个破旧沙发身上学到的教训》Nick Pavlidis并不是每个20多岁的年轻小伙都有做丈夫的决心,但是Nick Pavlidis展示了他从一个自恋狂到一个有爱心的丈夫的转变之旅。《安静:性格内向者的力量》Susan Cain如果你想要了解为什么有的人在和一群人交谈后会觉得精疲力尽,就读这本书吧。通过心理学和神经系统科学研究,Susan Cain 解释了三分之一的内向者如何与剩余的三分之二外向人群相处。《圣经》你知道圣经里最常提到的是什么吗?钱。对,就是钱。你不需要先成为虔诚的基督徒才可以读圣经。花费一年时间,去分析圣经里提到的66本书。寻找新的更易读的国际译本,你会惊讶很多日常西方文化词汇都来自于圣经。《阻碍即是方向》Ryan Holiday借用禁欲主义以及古希腊哲学家倡导的通过毅力和韧性忍受痛苦,这本书向我们展示阻碍你走向成功的那条路,才是正确的方向。Ryan Holiday向我们展示了那些领导者如何采用禁欲主义方法去克服成功路上的障碍。结论:如果每年你都不止阅读一本书,那么你已经远远领先于大众了。抽出时间来阅读以上任何一本或其他任何伟大的书籍,然后应用于你的生活,你将会有很大的进步。如果我漏掉了任何好书,你可以留言来告诉我。欢迎分享。原文链接:http://www.lifehack.org/356396/these-20-books-are-game-changers-read-them-before-you-turn-30?from=singlemessage&=0封面图 by Ayesha Rana本文由“改变自己”翻译编辑,转载请注明:来自公众号“改变自己”| 微信 ID:wechanger今天我做了什么改变张辉:本期的会员语音从我最近的生活经历讲一个体会:大多数人宁可做任何事情以逃避真正的思考。虽然“真正的思考”可以把你从惯性思维,群体盲从中解救出来,让你“轻易”的超越大多数人,但是因为我们本性的一些弱点,我们会轻而易举的放弃思考。下面是会员的反馈精选(第4部分),希望也能给你以启发。怎样称呼你?H听完语音后,你的感悟是?虽然语言平实但说的太对了!!! 工作两年多,向行业研究员努力ing,一开始的感受是看了好多报告,查了很多资料,其实回顾发现只不过是信息的罗列而已,而且没错,很多都是二手信息。淹没于爆炸式信息中的后果就是无比焦虑,没有认真想想如何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如何形成自己对问题的判断。深深感觉荒废了时间,唯一的收获就是看报告如果想获得一手资料绝对要关注报告中的引文出处。要多动脑怎样称呼你?hhgy0513听完语音后,你的感悟是?分享一个小知识,大脑中的新皮层(所谓“理性”居住的地方,尤其是前额叶)在进化历史上是较为新近的年代才进化出来的,跟底层较原始的模块上(如主管情绪的杏仁核)之间的神经网络沟通并不是合作无间的,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事情我们明明知道是对的,但就是不能说服自己,情绪还是在那里不依不饶的驱使你去做另一件事情。可能就是这个原因吧,人们遇到问题时,大脑往往倾向于逃避思考,随着情绪,一股脑的寻找所谓最便捷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想当然的求助于网络,而网络上充斥的二手信息,并不能解决问题。人应该不断的克服这种倾向,努力用理性战胜情绪,有利于真正高效解决问题,前额叶也会不断增长,让理性的力量越来越强大!怎样称呼你?星月听完语音后,你的感悟是?听完辉哥的语音,就想起自己目前的问题,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就一直拖延。因为对目前的工作不甚满意,发现工作本身无法让自己有所成长和改变,日复一日的“重复”已将自己所有的热情和激情消耗殆尽,但又不想去思考自己今后到底有什么其他选择,以及自己的优劣势等,所以就不停地通过参与很多的新鲜事来直面问题的痛苦,但其实真正的痛苦从未被解决,从最初到如今,已经2年了。这个春节,自己一定会安排时间,好好梳理自己的职场之路,直面这个艰难的问题。谢谢辉哥,春节前最好的礼物,也祝【改变自己】以及所有的伙伴们新年快乐。想知道会员能得到什么?↓↓↓点击阅读原文,10秒钟加入我们。
觉得不错,分享给更多人看到
改变自己 微信二维码
分享这篇文章
2月15日 21:49
改变自己 最新文章
改变自己 热门文章如何改变自己?
每次想要改变的时候,却总是重复昨天的自己。
按投票排序
引用我刚刚写的一篇文章送给你《什么是无法改变自己的真相?如何改变自己?》为什么自己每次想改变都失败了?其实真相只有一个——你就是~~~懒、懒、懒!不好意思,有点点激动,有点简单粗暴了。“懒”其实是无法改变自己的一种简化后符号化的表象。在“懒”的背后,涉及一些心理学原因,比如拖延心理、恐惧心理等,也包括缺乏行动来获取成功经验,让我来给大家慢慢分析。“迎刃哥,我为什么学了一段时间自我提升的课程却一直没什么改变?你的文章、《天生好手》也都看了好几次,分享会音频听了几遍,虽然思想上觉得受到启发,但整个状态还是变化不大,这是什么原因?”QQ上弹出一个学员给我发来的信息。像这样类似的信息时有收到,也有很多非学员的粉丝咨询过类似问题。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我都很无奈的习惯性叹口气,然后快速的敲打着键盘,回复他到”你是听了几次课?有疑问时是否有来答疑课咨询求解?每星期有几次实践行动?每次的社交训练质量情况如何?坚持时间有超过3个月吗?“,然后拿起手边的黑咖啡大灌了一口,等着对方的反馈。过了好几分钟,“听了很多次呀,但没怎么去行动,比较忙,没时间,加班比较多,而且一个人去行动比较害怕。即使没行动,也多少应该有点变化吧?!”每次看到这几乎千篇一律的回答,“唉,这种人的尿性就是他妈的懒!”我心里痛心疾首的暗骂到。立马给他又回了一句“只有失败者找借口,而成功者是找方法。你可能几年,十几年,甚至20多年累积下来的问题,你就指望像吃一片感冒药然后睡一觉,第2天就可以痊愈吗?不拿出至少3个月的时间去调整,怎么可能有根本上的改变?这么浅显易懂的道理都不懂!?”“迎刃哥,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做不到呀!”听到这样的言论,我只能给他讲解,不行动与行动产生的结果的差异性,但效果差强人意。这里大致说明一下:我教的是帮助那些因缺乏自信、内向、自卑、情商低、得失心重等原因,而不会聊天、不会社交、不会吸引异性,甚至有社交恐惧症、拖延症的朋友,通过自主研发(理论依据主要来自进化心理学、积极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的一套的思维方法与实践行动相结合的课程进行由内而外的自我提升。最后我得出结论,在这个人类社会里,每个领域都遵循这2/8原则,总会有少部分的成功者,大部分是正在追求成功者、对现状满意者、也会有想改变却不愿意为此付出代价而平庸度过余生的人、和最终放弃自己的loser,这样的社会结构不会改变。这些loser一般都是浅尝则止、靠3分钟热度或是一段时间使了一下劲看到有点效果就觉得已经功德圆满,然后停止练习,不多久遇到新的问题又再次陷入困境,然后又努力一小段时间,就这样周而复始,最后发现还是没彻底改变,最后心灰意冷的回到生活的原点。就像下面图片中的兔子拔萝卜,如果他不想其他办法、找帮手或借助工具来解决,那结果就是使用蛮力尝试无结果,就会去拔其他小萝卜,有时候你遇到的当时最大挑战、困难,也可能是最大的潜在收获。除了得当的方法、有效的工具外,坚持是最终致胜的关键。这种浅显的大道理,大家应该都听得耳朵起茧了。所以,我思来想去,最终决定写这一篇文章深入浅出为大家分析存在这个问题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以便大家了解之后能调整自己的心态,从新开始踏上改变自己的征程。这些相对“笨”的人,自以为付出了很多努力,但就是没改变,于是他们放弃了,继续回到原来依然艰难的生活轨道上。或是去寻找新的“快速的”,或某种可以不打针、不吃药、不开刀、无痛苦、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的方法能迅速的解决他的问题。这里引用我电子书《天生好手》里的一段话。我可以很无奈的告诉你自我成长这条路没有捷佳,其实人都希望有一个灵丹妙药,一吃就解决你的问题,从此无烦恼。各种广告营销就是掌握大众希望有一个灵丹妙药来解决自己问题的一个弱点,然后通过洗脑式的广告宣传,最终引导你购买产品。这个世界上有一个正确的方向,你只要不走错误的方向,这就是在走捷径。我只能告诉你一个正确的方向,这个方向就是捷径,这个方向就是通过你不断的努力,不断练习,通过时间的酝酿。但大多数人不想接受的一个现实就是——他们一定要通过努力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大多数人希望有一片药,吃完之后,整个世界就变得美好了。实际上即使是有快速解决问题的药片或方法,一般都是有副作用的(顺便推荐一部科幻电影《永无止境》,讲的就是类似的故事)。它为什么会成为一个人性的弱点,所有的人类都希望通过消耗最少的能量换取最大的收益,但这个想法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真要有一个点能马上带来效果的话,我估计还是有的,前段时间不是有一个很红的韩国整容节目吗,好像是选5个人讲自己的痛苦故事,比谁更惨。谁竞争胜出了就可以获得免费的整容,成功之后,再把之前给她造成打击的人安排重新会面。其中有个男生,身高1米8几,虽然五官都有,但放在一起就是那么的不和谐,这严重影响他的自信,曾经追一个女孩子失败了。最后通过整容成功后,再去安排拒绝他的女生与之见面,女生看到了俊俏的脸庞为之心动,对他完全改变了态度。如果换到现实生活中的大众,首先不一定有足够的金钱去进行大规模的整容;其次,整容也是有很大风险的,要忍受手术对自己身体产生的痛苦,比如削骨、抽脂,以及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很多整容失败后变得面目全非、甚至死亡的新闻也时有发生。就算最后整容成功,你获得的也是依赖于外在的条件自信,那假设你年老色衰,那你是不是又失去自信了呢?以上是这部分朋友的普遍无法改变自己的部分心理层面原因,其次下面说到的是行动层面及背后的原因。我现在之所以出来可以教授大家如何提升自己,主要是我自己也经历过这样一个因为某些原因产生了痛苦和困难(遇到爱情事业等方面的挫折,自信遭到了打击)、想改变、找不到方法、找到了一些方法尝试了又放弃的过程。但不同的是,我依靠信念、毅力、以及运气最终找到靠谱方法、加上坚持不懈的努力与行动、并最终迎来了蜕变,以及享受着成功的愉悦。我就举自己的事例给大家说明行动的积累在这个过程有多重要。 刚开始我自信也不像现在这么强,能量气场也很低,我社交能力也很弱,害怕去陌生人的社交场合、异性资源少、面对喜欢的异性不会聊天不会进阶关系、也经历过在不恰当的时机说错话,造成场面尴尬的情况。最开始我在学习我现在教授的自我提升方法的雏形时,我的亦师亦友的Mr’ a ,就不停的提醒我:“要想真正意义上的蜕变,知道方法只是的第一步,这个过程很像红军万里长征、也像唐僧西行取经之路,会经历各种艰难险阻,信念也会经受各种诱惑的动摇、或是不断的否定自己到底行不行的针扎、只要你意志稍微不那么坚定就会放弃,打回原形,回到原来的状态上,继续过着行尸走肉般的生活。”他当年这一席话直到今天都警醒着我。他说他当年在洛杉矶和一帮白人朋友为了加快提升社交能力,365天里至少300天会去酒吧这种极致的社交环境里进行陌生人社交,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美国的酒吧与中国的环境不太一样,中国酒吧大部分都是比较喧闹,美国的相对安静一些,方便交谈。受到他的鼓励后,我就与他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几乎每周至少出去2-3次参加各种社交场合的活动,每次平均至少会聊天或认识5个以上的陌生人,主要以异性为主。保守估计一年下来,我会接触到超过至少600以上的陌生人,这还只是参加别人组织的活动情况下。后来我们还自己组织了在上海小有名气的海归群体的定期聚会。每月至少2次,每次平均来100人左右,多的时候200—300人,一年下来也差不多累计2400人以上左右,虽然不一定和每个人都说过话,但每次也会和很多人聊天甚至是还有其他后续交流。也就说,保守估计一年下来接触1000以上的陌生人应该是有的。而我就是通过了那1,2年的不间断的社交训练,突破了陌生人社交障碍,培养与积累了我大量的社交经验与人脉关系。中间自然经历过很多挫折与失败,也怀疑过自己到底行不行,就这么在大量的失败与一些小成功交织下,跌跌撞撞的走到了今天。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慢慢形成了自己的社交直觉,这种直觉就是与人打交道多了,当你积累的人数到一定基数,比如你交际过1000个陌生人甚至更多,你的大脑会自然而然积累大量数据,就有点类似于电脑的数据库系统,大致一类人的特点、共性是什么,你都会有个印象,都会自动的进行一些归类和做标签。当下次你再遇到类似的人交流时,你的大脑会飞快的获取信息数据进行匹配,并得出一个大致结果:这个人大致是什么性格,靠谱不靠谱,真诚不真诚,是不是徒有其表、是不是低调的富二代等等。当你具备足够多的社交能力与经验后,可以说面对各种类型的人你都能做到不卑不亢,游刃有余。同时你知识话题储备丰富的话,那基本上你10多分钟就可以与对方建立起一个比较有效的交流,并且给对方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为你积累高价值人脉奠定了基础。大家其实也知道要想获得一些东西应该要付出对应的代价,但为什么还是做不到呢?这就涉及到人在做事时产生拖延的心理学原因。在决定你是否做一件事时,会有两个重要因素在影响着你,那就是快乐与痛苦。我前面说到的社交数据,对正面思维的人来说,第一时间就会觉得受到了鼓励,觉得既然已经有了量化标准,我照着做就对了,别人能行,为什么我不能。而弱者心态、负面思维的人,第一时间却是想到:我工作这么忙,我天天加班、我上班的地方比较偏远等等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替自己找借口。虽然客观上他们可能的确是存在这些因素困扰,但谁不会一点困难都没有呢?别人能克服,你为什么不能?因为他们内心产生了痛苦的联想,要进行大量训练会带来痛苦,于是他们就不想做了。比如加班已经够累了,还要出去和陌生人说话,好害怕;比如上班比较偏远,每次去人多的地方就要坐很久的车,好费时;我每次听到这样的说辞,除了理解与同情,那就是痛心疾首,如果这点困难就难倒你了。那你这辈子也就只有加班的份,你这辈子也只有在偏远地方上班的命。你如果愿意把这种训练产生快乐的联想,比如当你社交能力提升后会带来具体某种好处与好的结果;比如你认识的异性多到你不知道周末到底该与谁先约会了,这样你的动力就会大很多。有本叫《拖延心理学》的书里提到两个产生拖延的概念,特别适合学习我们课程的朋友在行动时用来调整自己的拖延问题。第一种,恐惧失败心理很多拖延者担心被他人评判,或者被自我评判,害怕自己的不足被发现,害怕付出最大的努力还是做得不够好,害怕达不到要求。他们的担忧反映了一种恐惧失败的心理。拖延是他们应付这种恐惧的一个心理策略。害怕失败的人有一套他们自己的假设。我做的事情直接反映了我的能力;我的能力水平决定了我作为一个人所具有的价值——也就是说,我的能力越强,我的自我价值感越高;我做的事情反映了我的个人价值。人们通过拖延来安慰自己,让自己相信他们的能力要大于其表现,他们甚至还维护着这样一种信念:他们的潜在能力是出色的、不可限量的。通过拖延,你永远不会逼着自己去面对自己的能力限制在哪里。有些人宁愿承受拖延所带来的痛苦后果,也不愿意承受努力之后却没有如愿以偿所带来的羞辱。第二种,恐惧成功心理有些人担心成功需要付出太多,远远超出了他们所能承受的程度。因为致力于成功需要付出很多时间、努力和专注,有些人认为他们达不到那样的要求,还是站在原地会比较安全。通过拖延的方式,拖延者显得对竞争毫无兴趣,对胜利的回报也颇为冷淡。害怕成功的人,担忧人们会加大对他的期待,这是他们的焦虑所在。这两个心理的背后是这些朋友非常在意别人的评论,自我的认同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缺乏自己的主见,所以就有各种担忧以至于通过拖延这种方式来让自己待在安全的舒适区,不敢突破自己的能力界限。而人要真正改变自己,过上你期望的精彩生活,或是过上你羡慕的别人的生活,就需要不停的突破舒适区与挑战自己的极限。我们的自我提升成长过程,就像下面示意图,你只有不断的拓展舒适区的边界,将挑战区转化为舒适区,缩小冒险区,才能无限的去接近我们想要过上的理想的精彩生活。怎么突破舒适区呢?就是先鼓起勇气,用积极的心态勇于挑战自己不敢做的事、暂时还没做过的事情。一旦你每次做成功你之前从未做过的事情,你的大脑会向负责决策的区域发送“奖赏”信号,这会促进人的认知能力进一步提升,形成良性循环,这被称作“奖赏效应”。每次收到奖赏,你的大脑就会产生多巴胺,多巴胺是产生快乐的源泉,一旦充满快乐就有助于你坚持做一件事情。大家完全可以利用这个大脑的奖赏效应让自己不用再“痛苦“的应付,而是”快乐“的坚持。另外,我再从其他层面来告诉大家突破舒适区方法,这个方法同时也是更有效的学习方法。具体提高一项能力或一门知识,光看光听是不够的,远在明朝的王阳明早已提出“知行合一”,这说的就是我们从小到大就学过的理论与实践要相结合。美国学术界在1946年一项研究显示了不同学习方式的效益,准确的说,是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当时美国教育学家埃德加 · 戴尔(Engar Dale)研究出的“学习金字塔”(The Cone of Learning)。“学习金字塔”表明,阅读和听讲是最不效率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实干(教授、实践、讨论)才是最有效的主动学习方式。而且这两种学习方式之间知识的留存率差距极大。虽然学习一门知识或技能不是以记忆多少为衡量标准,但总体来说,这个学习金字塔比较符合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学到东西的逻辑。结论就是你越主动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在日常行为上,你学到的东西就越有效,越能改变你的状况。最后,再提一点,我课程里提到的相应社交作业实践,也刚好符合认知心理学里的认知行为疗法。这里引用百度百科的解释认知行为治疗由A.T.Beck在60年代发展出的一种有结构、短程、认知取向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针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和不合理认知导致的心理问题。它的主要着眼点,放在患者不合理的认知问题上,通过改变患者对已,对人或对事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心理问题。认知是指一个人对一件事或某对象的认知和看法,对自己的看法,对人的想法,对环境的认积和对事的见解等。认知行为治疗可以用于治疗许多疾病和心理障碍,如抑郁症、焦虑症、社交恐惧症、拖延症等。我的课程就是通过系统的讲解指出你错误的思维与行为模式,并教授你扭转的实际操作方法,然后通过大量的社交训练来进一步让你认知真实世界的人际关系是如何运行的,充分让你体验到主观自信与客观自信是如何在社交过程中相互作用并实现共同成长的过程,最终帮助你脱胎换骨成为一个更有自信、能量、魅力,社交能力强的你。我本人以及我教授的超过千人以上的学员都是通过这样方式获得提升的,我相信你也可以。存在个别学员在尝试努力一段时间后,但又未实际的付出足够多的行动,就产生了一种逃避心理(即在现实生活中,自己与社会及他人发生矛盾及冲突时,不能自觉地解决矛盾、冲突,而躲避矛盾、冲突的心理现象 ),本来加入课程的时是非常认可我们的理念与教学,但经历过失败后不是先反省自己的行动是否足够以及要改进的地方,而是开始怀疑人生,怀疑我们的教学内容有问题。要充分的给这样的朋友解释清楚问题,避免让他钻牛角尖认死理,纠正他的理解偏差,需有个深入系统的讲解,于是就有了现在你们看到的这篇文章。总结:写了这么多,为方便记忆,特帮大家熬成3碗浓缩鸡汤 ,哦,不,是3个关键点:1,了解阻碍你行动改变自己的原因,与懒惰拖延的自己说再见!2,当你开始突破舒适区,不断游离在其边缘,才是精彩的新生活的真正开始。3,改变自己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失败挫折,它们不是绊脚石,而是你成功的基石。今天的鸡汤文熬制完毕,收工。
以下我将会从自己的三个例子分享怎么改变自己。1,抛弃过去的自己 我非常非常理解楼主,我是半个过来人吧! 初入高中,带着满满的期待孤身来到陌生的城市上学,为了摆脱父母束缚,为了更自由的学习和认识新的朋友。但是高中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精彩。 在学习上,感觉自己比别人足够努力了,但看着每天去网吧的人成绩都比我好,我认为一定是基础不好,我感觉自己的行为很幼稚,每天做无用的挣扎。每天重复做同一样的事情,日子过得煎熬,没有了激情。 过得煎熬的时候病也自然来了,那时候皮肤过敏医了一个月没好,花了上千元,而那时成绩不好,问妈妈拿钱都觉得难过(妈妈,我我..我会留下发票给你看的妈妈) 最难过的时候,当然想自己喜欢的人能理解我帮助我。不行,我现在没成绩没健康我有什么资格去告诉你。 你说我大男子我也认了。 每天重复着学了病,病了学,重复做着无谓的挣扎,高一的日子每天都是煎熬! 在一天我看了一个LED演讲,[抛弃之前的我] 将每一天12点当做是新生命的开始。想象一下,如果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你昨天积累,喜悦也好愤怒也罢通通清空。你的注意力将留在现在这个时刻。 我要过好现在这个时刻。 2,重新认识自己。 我开始学着为自己争取资本,使自己快乐的资本。 我是注意力极度不集中的那群人,让我听课顶多集中的了3分钟。直接导致理解能力的下降。但我知道我的记性很好。 我开始背答案,背数学模型。语文答案,英语课本等等。。 我越来越认清自己了。 3,接纳新的自己 昨天过得很痛苦,今天过得很痛苦,明天过得很幸福。但很多人没有坚持过完今天! 接纳新的自己,我简称装X的艺术。首先假设自己已经在学校(公司)足够顶尖,你是学校(公司)的权威,你是以领导的身份去负责人完成分内事,你认为你有能力足够去支撑所有你能完成的工作并且如期完成,这时任何事你都能处事不惊,你的拖延和抱怨也消失不见,取而代之是主动去解决难题。在做这件事的时候你会像顶尖人士一样花更多时间思考,对自己的项目更负责的完成。其实在完成每一件事也是你的威信力的提升。 比如你在演讲PPT争取资源(解决一道难题),你想象自己已经是该行业内顶尖人士,那么你的站姿都会比别人有底气,当然这个底气也需要你没日没夜的练习演讲。 其次,尽量的帮助别人,帮助同事的同时自己的知识面没有意识的提升了,也是提升人脉的方法。愿你你冲破此瓶颈,一天比一天精彩
挺佩服1楼发展自己交流能力的那种经验;不过说句实话,作为半个过来人,我认为,仅仅说懒,拖延症这种废话对人是没有任何帮助的;我主要说三点吧:一:一个信念,如果不被执行,那么不管你愿不愿意,这个信念会随着时间被潜意识逐步消弱,直到失去它全部的价值;理由是潜意识不喜欢不一致的东西;想具体了解可以去学习哈佛大学幸福课;(顺便说下,成功学和心灵鸡汤最好不要看,这些书看多的是对人不利的)二:意志力不会帮助你克服拖延症,实际上意志力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建立一种仪式让自己行动起来;三:食物和睡眠的控制很重要,它们决定你行动时候精神是否饱满;
不是被世界改变,不是你能改变自己,而是你被迫被世界改变。
看到这个问题戳进来,想到之前写的一篇大家很有共鸣的文章,讲的都是身边的真人真事,包括自己。希望能够给你一点启发。————————正文分割线————————人们为什么在不停抱怨现实生活的时候,还是不愿意改变,就是因为他们不愿意放弃现有的生活,或者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生活是真的很糟糕。1.今天是日,凌晨五点我从噩梦中惊醒,心有余悸。你问我梦见了什么?——当然是大一那段不堪回首的日子。去年,哦不,应该是前年了。一向成绩尚好的我高考失利,最后只能上普通二本大学。本就耿耿于怀自己的高考成绩,又碍于害怕再次失败不敢尝试复读,就这样满心不得志地来到了大学。情绪还停留在高考失败阴影当中的我,对一切事情都提不起兴趣。虽然从未旷过课,但是手机充电宝时时刻刻不离身。连我都不知道自己每天在用手机干什么,但是我就是不想听课,不想面对书本,不想面对老师,更多的是不想面对已经确凿无疑生活在一个失败大学里的事实。生活自此过得浑浑噩噩。极少出门,一下课就窝在寝室玩游戏。不与人交际,不认识除了室友以外的任何人。除了日常“中午吃什么”之类的,极少开口说话,更是从不参与寝室卧谈。后来,我的室友告诉我,一度以为我是自闭儿,不敢轻易招惹。忘了说,在此之前的十几年里,我从来没有接触过任何游戏,如果非要说一个,那恐怕就只有俄罗斯方块了。这是我第一次玩游戏,而且玩的还是单机,因为联网游戏需要和人交流。我当时想的只是一个人沉沦,不想有任何人的打扰,哪怕是在虚拟世界里。那个游戏至今还保留在我的电脑里,桌面上“仙剑奇侠传四”的图标赫然醒目,就是用来时刻提醒我那段日子有多颓废。后来的改变是猝不及防的。我本以为自己对于成绩已经麻木,已经不屑一顾,但是在看到奖学金名单上自己名字的时候还是小小地心动了一下。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学习的,以至于让我这个临时抱佛脚只是不想交重修费的人拿到了奖学金,虽然只是最低档的三等。但我还是醒悟了。然后就有了现在的我,在这里一边为期末考试复习一边努力码字的我。每每从那个噩梦里醒来,我都感觉十分庆幸。因为我实在无法想象自己那样下去会是怎样一个后果。有时候,改变真的只需要一个小小的契机。哪怕只是一个不知道怎么统计出来还有可能是错误的排名所带来的肯定。2.去年过年的时候,去小学同学了七年的老乡家里拜年。我到他家的时候,他还在楼上睡觉。叔叔上楼叫他,阿姨招呼我坐下来,和我聊了聊。然后我得知他这些年的生活,中考没考上,就跑去打工。因为不服老板管教,没做多久就跑了回来。父母花钱找关系让他上高中,打架斗殴抽烟喝酒,各种处分夹在一起,没到一年,就被学校开除了。回来之后,整日上街和朋友混在一起,有时候几天几夜不回家也不打个电话回家,要不就是回来了在家整夜整夜地睡,谁说话都不理。这一年,又心血来潮说想考驾照,父母依着他,到处打听哪个驾校好,就帮他拿身份证填表找好的教练,他连面都没露,就替他办好这一切了。可是谁曾想他就是不听话,教练说的偏不好好听,说自己早就会开车不必学这学那。科目二考试的时候,果不其然,踩线没过。让他补考,他死都不肯再去,就这样一直赖在家里。等到他终于下楼的时候,我已经听阿姨唠嗑了好一会儿,瓜子壳都吐了一地。他衣衫不整,面容颓废,懒洋洋地伸着腰,“哎哟,我们的大学生来了~”,一脸坏笑。我不理会他的假不正经,转头对阿姨说:“阿姨啊,我想吃小时候你做的酒酿圆子,今天可是打算赖在你家吃中饭啊!”阿姨喜笑颜开,“好好好,也没打算让你不吃中饭就走啊~”,转身进了厨房忙碌起来。然后笑意骤降,脸瞬间黑了下来。他还打趣我道:“你这脸变得可够快的呀,跟变脸谱似的~哈哈哈。”我不理他,阴着脸说道:“要不是我们认识这么多年,我真的是懒得管你。你说你,现在赖着父母是怎么回事,好吃懒做吗?我可是不会说客气话,你这样子,对得起当初信誓旦旦要做一个最伟大黑客的梦想吗?!”他愣住了,估计是从没人这样对他说过。我也是气急了,当初我们这群同龄人,就数他心心念念的梦想最伟大。如今竟变成了这样,怎能不让我寒心。我们都没再说话,那顿饭吃得很沉默。后来我就回家了,再后来阿姨打电话给我说,我走之后,他好几天呆呆地坐在椅子上想事情,然后就开口说要去补考驾照。再几个月他又提出要跟着一个修电脑的师傅学手艺,学得很认真,学成之后和别人一起贷款开了家维修店。估计今年过年回家,就能去他的店里看看了。有时候改变,只需要别人当头棒喝的一句话。其实道理你都懂,只是从别人嘴里说出来,更能让自己发人深省罢了。3.高中时候隔壁班有个妹纸,和我是初中同学。她是我见过最会抱怨的人。走在路上摔了一跤,抱怨石头不长眼;阴雨天出门淋雨,抱怨天气不好;考试前抱怨复习好累,考完了担心考得很差,成绩出来不管多好仍旧觉得很糟糕,抱怨怎么没有多考一点。抱怨班帅怎么不喜欢自己,老师上课怎么老点某某同学回答问题。总之只要你能想到的事情,她就能张口抱怨。深知她这性格,好不容易高中了,想着总算和她分开了。不料她竟锲而不舍,节节课间都跑来找我,与我“聊天”。后来才知道,是她们班的人都烦她一天到晚抱怨,不愿与她交好。我知道以后,也渐渐疏远了她。我不想每次被她爆棚的负能量感染,也是实在觉得她死性不改,不值得深交。想起初中时候与她说过多次她的性格要改,她每回都答应得好好的,但事后仍不见丝毫改变。我思忖着,是不是她觉得我会一直包容她,才这样。后来的后来,听说她做了一件引起众怒的事情,竟然引致全班女生围殴她。然后父母出面,帮她换班。本以为这次吃亏之后,她就会改变。可是再见到她的时候,她竟还是在和身边已经满脸不耐烦的朋友抱怨这抱怨那。有时候不愿意改变,是因为你适应了现在的自己,不觉得自己有错,反而觉得全世界都不理解你。可是再不改变,你就会知道自己有多离谱。我始终不希望事情发展到酿成大错,后悔当初的地步。4.相信每个人身边都有这样一个朋友,老是碰上传说中的渣男,没过几天就要失恋一次。我们就暂且叫她失恋姑娘好了。失恋姑娘的生活状态基本是这样,一谈恋爱就几个星期不见踪影,一失恋就指责对方渣男,然后找我们这些朋友整日陪醉,这样昏天黑地三天后,立马投入到下一段恋情中。我时常劝她,不要总是火急火燎地谈恋爱,要静下心来想想自己到底哪里不对,才会导致感情屡屡失败。不然为什么偏偏你碰上的都是渣男呢。都说是什么样的人就会遇上什么样的人。这话说得还是有那么一点道理的。她的一句“其实这些我都知道”,让我瞬间哑口无言。还有个朋友,情况和失恋姑娘完全相反,失败过一段感情,自此沉浸在两个人的回忆里,再也走不出来。唯一相同的是,她在我们的劝说安慰之后,也回了一句“其实这些我都知道,但是我还爱他。不管他怎样对我都爱”。总之,不管朋友怎么好言相劝,她们就是不愿意改变。有时候改变,真的是一个人自己的事情。别人做再多,自己没有想通也是没用。从一开始,你决定了沉沦下去,决定了不愿意改变,那你就会一直陷在里面,让自己的生活陷入一个循环往复的死胡同。这样的你不仅自己深受其害不自知,还让周围关心你的人担惊受怕。暂时走出自己的世界,睁眼看清楚你过的都是什么样的生活吧,再决定是否要改变。相信你终将悔悟,早日改变,越来越好。5.从小时候开始,奶奶就把叔叔白手起家,创业成功的故事对我讲了又讲。那时候的我就对叔叔的创业故事耳濡目染,心生崇拜。直到后来初中暑假,叔叔接我们来上海旅游。在车上的时候,我满心期待听到更多他的英雄事迹,可从叔叔口中说出口的却是背后的艰辛。那时候的他,已经在一所上市公司小有所成,当上了分区销售部经理。可是他最喜欢的不是销售,而是化学涂料的研究。当初迫于就业压力和家庭条件选择先从销售做起。可他的心里向往着更广阔的天地,不满足于小小的销售部经理。于是在思虑再三之后,还是放弃了现有的优越条件,从头做起,白手起家。创业初始的那段时间,什么都没有,他只有大学时候学到的一身专业知识,技术。到处找人投资,碰壁遭拒什么糟心事都遇到过,最苦的时候一包方便面掰成两半吃,他都没有放弃。坚持了下来,因为心里的那一个梦想一直支撑着他,他要成为自己的主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他的伯乐,入了资金股,加上他自己的技术股,开了第一家公司。到如今,叔叔名下已经有三家注册公司了,还有温婉的婶婶和可爱的儿子。一家三口,在上海这个繁华的城市落地生根,好不幸福。有时候一个改变,背后可能承载着无尽的艰辛。那代表你要放弃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代表你即将一穷二白,一切从头开始。稍有不慎,前功尽弃,全盘皆输。可是真正勇敢的人,心里有着一片广阔天地,永远不会害怕改变。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如今又到了新的一年,新的一天。你是否还在通宵打游戏,熬夜看美剧,抑或是沉浸在失恋的苦楚中无法自拔,还是做着一份默默无闻的工作朝九晚五。不管你在过去的一年里,怎么颓废怎么落败怎么平庸,新的一年已经来临。你要改变自己的处境,就要努力跨出“万事开头难”的第一步,才有可能接触到你向往已久的广阔天地,才有可能真正对自己往后的生活满意。不管结果如何,至少你曾经努力改变过。在改变的过程中,已经收获到了最好的礼物。变成另一个意料之外的更好的自己。已然无悔。新的一年,再不改变,就晚了。——————————————————————杭晓湄,一个喜欢讲故事的姑娘。喜欢情怀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微信公众号:小七杂货店 微博:杭晓湄转载请私信。
把自己逼上绝路,这招我两年前试过,当时完全脱胎换骨,挺管用至少对我。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改变自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