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口吃吧··

|/|/|/|/|/|
//|//|//|//|//|
口吃的概念及分类 【医学心理学与精神医学版】
口吃的概念及分类1 &
口吃的概念及分类1.1 口吃的概念人们说话时,语言成分是依次说出的。依次说出的话成为语流。语流有一定的速度、停顿、轻重、音节的长短等变化,这些因素构成了语流的节律。语流的节律在言语过程中是很重要的,节律运用不当会妨碍言语交际,而节律运用的好则有助于表达 资料来源 :医 学 教 育网 。节律正确的语流首先应有流畅性(fluency),人们说出的话并非总是流畅的,每个人都可能说出不流畅的话。造成言语不流畅的因素有:音节或词语不应有的重复(repetition)、语音不适当的拖长(prolongation)、有发音动作而发不出声、不适当停顿等。对于一般人来说,不流畅主要出现于比较复杂的句子,或者是由于大脑中言语还没有组织好。他们并不缺乏流畅说话的能力。另外有些人,他们流畅说话的能力有缺陷,是一种流畅性障碍。有些失语症病人就有言语流畅性障碍。口吃(stuttering)是一种最常见的言语流畅性障碍。口吃包括三个方面:最主要的是异常的言语行为(speech act),有音素或音节的重复、拖长,应连续说出的词语被中断(block),发音用力过强、只有发音动作而发不出声;有意掩饰自己的流畅性障碍;情绪方面的困扰,表现为生理方面的紧张反应;处世态度和方式的改变。口吃者的某些言语不流畅表现,例如音节的重复,也出现在正常人的言语中。但是,这些不流畅现象在口吃者的言语过程中比正常人的言语过程中的发生率要高很多,而且具体表现也有不同。正常人重复的通常是整个词,而口吃者可能重复一个词中的一个音节。例如:桌―桌―桌子。而且,口吃者重复音节往往伴有紧张。口吃者的言语中还有很多正常人一般不会出现的表现。例如,一个音节可以被拖的非常长,只有发音动作而发不出音等。口吃者往往在说某一句话之前便预感到口吃。有些口吃者害怕使用某些特定的字,如果一句话中要用到这些字,口吃者就可能用别的字来代替。很多口吃者在发生口吃时都有焦虑感、恐惧感、挫折感、羞愧感等消极情绪。这些情绪困扰严重时,可以引起生理方面的紧张反应。口吃严重时脉搏和呼吸都不正常,不少口吃者说话时感到气短,但是这些反应不容易观察到。也有些生理方面的紧张反应是容易观察到的,例如说话时嘴唇颤抖等协同动作的出现。[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由于言语过程中屡屡发生障碍,口吃者便感到言语交际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也觉得自己是有缺陷的人。口吃也改变了口吃者的行为方式,以便减少口吃带来的麻烦。许多口吃者从来不在课堂上主动发言或提问。在饭馆点菜时,有的口吃者要在别人点菜后跟着说:“XX菜”。有些口吃者打电话总发生麻烦,所以就不再打电话。口吃影响了口吃者的日常生活,有时也降低了口吃者的抱负,影响了对理想的追求。1.2 口吃的原因对于口吃的研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可是关于什么是口吃的原因这个基本问题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结论,种种不同的解释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1.2.1 &
& 体质说体质说(physique theory)的理论认为口吃的发生与体质因素有关。至于具体与什么样的体质因素有关,各家看法很不相同。历史上,曾经有人认为有某种因素妨碍着口吃者舌头的运动。还有人认为口吃者体内充满了黑色胆汁。这样的理论现在不会有多少人相信了。现代的体质说主要从神经系统功能方面找原因。例如,有人认为,造成口吃的原因是发声、构音、也许还有呼吸系统肌肉等方面的协调障碍。在美国口吃中心则做过这样的试验,将正常人的听觉反馈延迟3秒左右(受试者戴一种听觉耳机,任意说话或朗读一篇短文,本人发出的声音通过听觉耳机进行自我听觉反馈),这样正常人会毫无知觉地出现口吃现象,因此得出结论,认为口吃者的自我听觉反馈较正常人延迟。另有人推论:口吃如运动和语言一样在大脑内也有一定的区域,该区域可能在Broca语言中枢附近,因为在运动性失语的患者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语言症状中有口吃样的表现,但这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有些学者认为,有些口吃者有家族史,男性口吃发生率高等情况可以作为体质说的证据。2.2.2 &
& 精神症说主张精神症说(psychonosis theory)观点的多为精神病学者和心理学家。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治疗的不是普通的口吃者,而是一些有严重情绪障碍的口吃者。一些精神病学者和心理学家认为,口吃与神经症有关,口吃是内心冲突的外部表现。他们相信,口吃是内心的愿望受到压抑造成的。某些口吃者确实有这种原因。然而,对于更多的口吃者来说,即使有这方面的原因,也是次要的原因。一些口吃者的消极反应是由口吃造成的。一位口吃者说的很明白:“我发火是因为我不能流畅讲话。”3.2.3 &
& 习得说习得说(acquisition theory)的理论认为,口吃是儿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不良的反应行为。关于儿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怎样形成这样一种不良的反应行为,有一些不同的解释。有些口吃者或口吃儿童的父母说,他们本人或他们的孩子的口吃是跟别人学来的。一些口吃研究者也认为口吃是学来的。他们认为,有人的口吃是有意模仿别人学来的。一些人则是由于周围的口吃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造成的。有人认为,儿童的口吃与父母的态度(parental attitude)有关。任何人的语言中都会有一些不流畅现象。对于儿童来说,出现这种不流畅是正常的,也是普遍的。一些父母对孩子的这种正常的不流畅言语有时表现出急噪,或给予某种惩罚。这些会造成儿童的口吃。也有人认为,口吃是由于又想说又不想说两种念头冲突造成的。这种心理上的冲突会使人欲说又止和不知所措。这种相互冲突的心理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原因。儿童可能想说话,但是又不知道该说什么或该怎样说。他可能想说某种令人不愉快的事,但又害怕受到惩罚。他也许希望能象成年人一样讲话,可是语言能力又达不到这种水平。有的儿童一方面想把话说得很快,另一方面口齿又有些笨拙。不少人认为,口吃的发生有多方面原因。不同的人发生口吃的原因也不完全相同。我们认为,在导致口吃的各种因素中,体质方面的因素是最基本的。1.3 口吃的发展口吃通常发生于2~4岁。某些儿童的口吃开始得较晚,大约在入小学时。也有少数人是成年以后发生口吃。口吃刚发生时的表现与有多年口吃经历以后的表现有很大差别。我们有时能观察到口吃的初期表现。有时我们也有机会看到随着年龄的增长口吃表现变的越来越复杂和异常。有些儿童偶尔出现“结巴”,重复音节,拖长语音,不过说话并不费力,也没有明显的自我意识。当几年以后我们再看到他们口吃时,就表现出面部扭曲,语流阻塞,而且有羞愧感。口吃的一种主要麻烦在于它会有越来越严重的发展倾向。为了应付言语的不流畅,口吃者采用某些手段来克服障碍。而这些手段形成习惯后又会加重口吃。谈话时,口吃者采用某些回避和拖延口吃发生的手段来掩饰和避免口吃发生。言语过程中一旦发生嘴唇颤抖和说不出话时,口吃者就会采用各种手段来摆脱这种局面。不同的口吃者有不同的发展过程。对于大多数口吃者来说,初期表现为:不费力的音节重复或语音拖长;然后是充满紧张,为把话说出来而过分用力以致出现各种附加动作;此后,出现语流阻塞或回避反应。与上诉外在表现同时发展的是心理上的变化,由对言语障碍没有自我意识变为有自我意识,然后出现挫折感,最后出现恐惧感和羞愧感。这种过程是最一般的口吃发展经历。不过,也有其它的发展经历。有的口吃者一开始发生口吃就有语流的完全阻塞。有些口吃者的口吃发展很慢,也没有因说话过分用力而出现的各种附加动作。应当指出,并非所有出现过口吃的人都会发展成言语障碍者,事实上,有很多出现过口吃的儿童恢复了正常的言语能力,其中有些接受过矫治,有些并没有接受过矫治。有些一直口吃而未恢复正常言语能力的人,其发展也是摇摆的,而不是直线式的。1.4 口吃的症状分类 &
口吃俗称“语阻”,是讲话时字音无意重复、中断,语流不畅。它是在复杂人为因素下造成的习惯性、心理性、病理性条件反射。口吃分原发型和稳定型。原发型主要是幼儿,一般为10岁以下儿童。患者讲话时有明显的口吃症状,但对口吃的自我意识很淡薄,这是单纯习惯性的。稳定型主要为大人,患者的口吃症状有的明显,有的隐蔽,但患者有强烈的口吃意识,对自己的说话特别敏感,有摆脱口吃的强烈主观愿望和焦虑心理。进行口吃症状分类,首先必须分析从开始口吃到目前发展的全部经过。要注意环境因素对口吃发展的影响。要详细了解患者的居住环境、语言环境、家庭环境家族史及其变迁等,以及这些情况对患者的影响。随着口吃的进展,还会派生出心理方面的问题(因病例而异也有因心理问题导致口吃者),所以也要了解患者本人觉察到口吃时,对本人口吃情况如何考虑的,患者的自我评价如何。口吃表现从发展的角度考虑,将口吃的瞬间状态称之为口吃症状,一贯性、适应性是指在朗读或谈话时说一句话过程中的表现。另外,口吃与非口吃有时会交替出现,可用“波动性”来表现。口吃症状,是指说话困难,或预感到说话困难时所引起的一系列反应。从言语方面,运动方面,情绪方面考虑,又分别以“言语症状”、“伴随症状”、“努力性”等亚项来进行具体分析。这些症状根据病例不同,表现的程度及症状出现的先后也不同,为了便于症状分类,所以在检查和评价时要予以全面分析为好。1.4.1言语症状口吃主要为言语方面异常,根据口吃症状及口吃在几个方面的临床表现,可将其总结分析归类为不同的症候群。1.4.2伴随症状口吃患者为了克服言语困难而产生的身体紧张、附加运动等。1.4.3努力性口吃患者为了避免口吃或极力想从口吃状态中解脱出来所表现的解除反应,“助跑”样表现,延长回避等。1.4.4情绪性反应口吃患者的情绪性反应,不但表现在口吃时,也表现在说话前预感到口吃时,或口吃发生之后等。1.4.5一贯性、适应性一贯性效果(consistency effect)是指在同一篇文章反复朗读时,在同一位置,同一章节中出现口吃的情况,这种情况在谈话中也常可见到,一般重度口吃患者一贯性较高。适应效果(adaptation effect)是指在同一篇文章反复朗读时每重复一次口吃频率就降低一次,口吃越重适应性就越低。1.4.6波动性口吃初期、流畅期与非流畅期常常交替出现,在此称为“波动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及口吃的进展,其流畅期会越来越短。。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您的位置:
口吃需用“心”矫治!
http://www.39.net     时间:日
  在日前刚结束的首届中国口吃研究与矫治研讨会上,专家希望口吃患者家人、医生和社会,对口吃患者给予更多的心理治疗和关爱,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得到治疗。
  口吃俗称“结巴”,多在幼儿期形成,也易在幼儿期纠正,如果在幼儿期没有得到良好的纠正,可延续至成年,有的则伴随终生。大约每1000个成年人中,有3人会出现持续口吃。
  引起口吃的主要原因有:家长和老师强迫“左撇子”用右手拿筷子、拿剪刀等,使大脑在形成语言优势半球的过程中出现功能混乱而口吃;孩子之间的互相模仿、经常和口吃的人接触等,均可导致儿童出现口吃;环境突变,强烈的惊吓给孩子心理造成紧张,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地缓解,就可能导致儿童出现口吃;孩子在学习说话的阶段常有发音不准或咬字不清的情况,父母如过多矫正,甚至孩子一句话没说完就打断孩子说话,急于纠正,会使孩子产生心理压力,语言表达能力往往跟不上思维的速度,就会出现口吃。统计资料表明,口吃患者家族中口吃的发生率高达65%。口吃病患者大多性格内向,心理障碍严重,因此,首先要消除心理障碍,再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能摆脱口吃。矫治口吃并不是口吃患者一个人的事,家属、老师和参与治疗的医生克服急躁情绪,积极配合非常重要。要帮助患者确认口吃不是耻辱,之所以不能克服口吃的毛病,是因为没有克服心理障碍,建议他(她)到大庭广众之下,比如可选择公园、商场门口,在众人的围观下进行语言练习,其主要目的是消除其心理障碍。要耐心地与孩子交谈,多做示范,少做纠正,以消除孩子的心理压力。在与孩子说话的时候,语速要放慢些,如果孩子一时没有接上来,也不要急于提醒,而要自然地往下说,使孩子沉浸在自然交谈的气氛中,让孩子在不注意自己有口吃情况下,自然而然地说话。切忌在孩子说话时不断打断,不断纠正,不断指责。要鼓励和创造条件让口吃儿童多与小朋友一起玩,不要讥笑、挖苦,要给口吃儿童以心理上的支持,消除紧张、树立治愈口吃的信心。  (江波)
&&& 《健康时报》 (日 第七版)
如觉得本文有用,请向朋友推荐39健康网 |口吃怎么治疗?
周围总会有同事或朋友是口吃患者,请问这个怎么治疗才有效?
按投票排序
作为一个口吃了二十多年,走了很多矫弯路,最后用了5年多的时间终于解决自己口吃苦恼的人来回答下这个问题吧。这会是一篇比较长的文章,我会从口吃(其实更准确的说,应该是“口吃恐惧症”)的发病原理和自我矫正心得两方面进行阐述,后者肯定不是对所有人适用(有小部分人口吃是因为器质性病变或者语言神经中枢受伤),但是大概会对同样被口吃困扰的朋友们有所启发。在开始讲述前,我将几句话送给所有被口吃所折磨并痛苦着的人:命运是什么?你所能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你所能选择的和你无法选择的,都是命运。所谓“强大”,就是接受命运为你安排的每一道菜。——《塔希里亚故事集》 我们真正忠心的只有自己的执着与烦恼。——《佛教的见地与修道》一个人若要折磨别人,也许很难,但若要折磨自己,就很容易了。——古龙《欢乐英雄》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先说一下我口吃的情况:和熟识的朋友放松聊天基本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站起来发言或者面对很多人讲话,那么我可以紧张到近乎昏厥的程度,手心冒汗心脏狂跳,嘴巴不听使唤,想要说的话卡在喉咙里怎么也说不出来,几乎每一个字都要重复数次才能够讲下去。中文尚且如此英文就更糟糕了,高中时曾有一次英语老师让我站起来念课文,当她喊道我名字的瞬间我整个脑袋一片空白,哆哆嗦嗦地站起来然后磕磕巴巴地开始念课文,由于紧张导致几乎每个发音重复了3次才能念过去,在全班的目光注视下一节短短的段落念了不知道有多久,最后老师实在忍无可忍让我坐下来,那时我第一次明白了“恨不得地上找条缝钻进去”到底是什么样的感受。除此之外,一直以来“打电话”对于我来说始终是一件极其可怕的事,每次打电话的时候(给陌生人尤其如此)就会紧张得头皮发麻,舌头完全不听自己的使唤。最夸张的时候我甚至觉得灵魂脱离了肉体,在一旁看着说不出话的自己干着急。以至于听到“电话”这两个字,都会条件反射般地心跳加速。也因此一直以来,我总是在有意无意地逃避打电话,于是短信变成了最好的沟通方式,即使是一些紧急事情,也总是想要用短信的方式来进行交流。不过幸运的是自己的性格并没有因为口吃而变得内向孤僻,事实上我还是一个周围朋友公认的相当能聊天并给大家带来欢笑的人,人缘从小到大一直都还不错。可是一旦在正式场合或者是面对陌生人,那么这个问题就会爆发,让自己陷入窘境。然后08年我开始进行口吃自我矫正,中间也走了不少弯路,最后凭借一些些坚持和一点点的运气最终走出了口吃的阴影。中间对我帮助最大的是两篇文章:查尔斯·范·瑞普的《口吃者的自我治疗》,和张景晖的口吃讲义。这两篇文章的完整版都能在网络上很容易找到下载。《口吃者的自我治疗》给我的第一个帮助是纠正了我之前对口吃的很多错误认识。虽然这并不能直接帮助矫正口吃,但对下一步的自我矫正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后来我也陆陆续续找了很多其他资料看,对我来说原本痛苦而神秘的口吃现象背后隐藏的东西渐渐地显现出来。很多人(包括我在内)都想当然地认为口吃就是简单的说话结巴重复的现象,所以总会自以为是地想出一些矫正方法,比如常见的“说话慢些”、“用其他词汇替代”等等。其中最有名的是家喻户晓的希腊雄辩家德摩斯梯尼含着石头说话矫正口吃的故事(这故事十有八九是后人杜撰的),但从我看过的有采用这种方法的案例上来看,没有一个人成功过,比较好的结果是吞了几颗石头到肚子里,最倒霉的案例则是石头进入鼻腔几乎窒息而亡……人们很少会对癌症患者提出什么治疗建议,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东西需要专业知识。可是对口吃,不少人却都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可以给出可行的建议,但它背后的原理远比人们想象得要复杂许多,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因为紧张或者语速过快导致的生理现象,而是一个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复杂纠缠相互影响所造成的后果。下面我简单讲一下对口吃这一现象的科学认识,:学术界现在基本认为口吃包含了三大紧密相联的层面:1. 口吃的核心行为(Core Behaviors):也叫做口吃的核心症状(Core Features)。 指的就是你这种结巴的、不正常的语言表达方式。也就是你原本应当是流畅的,富有节奏的语言表达过程,被过多的、无法自控的语音重复、拖长和卡壳所中断的这种现象。 2. 口吃的附加行为(Accessory Behaviors):也叫口吃的第二行为(Secondary Behaviors),或口吃的第二症状(Secondary Symptoms)。它指的是你为了逃避和摆脱口吃的核心行为,所表现出的各种不正常动作和行为。像是眨眼、跺脚,清喉咙、面部和脑袋抽搐,咬手指以及说话故意停顿,或逃避某些容易使自己感到压力、说话结巴的场合等等。 3. 口吃心理(Affective Reactions):口吃最为神秘而巨大的部分,包含了情感和认知两个方面。它既包括了口吃给你所带来的恐惧、焦虑、压力、羞耻、内疚、挫折等负面感觉和情绪,也包括了由此导致的你对口吃、对自己、对整个人生和世界的看法和认知。大多数人看到的都只是第一个层面——“口吃的核心行为”,给出的建议也都基本上是针对这一层面。而对第三个层面,人们大多也就是给个“不要紧张”这种完全没有实际效果的建议而已。但第三层面才恰恰是最关键的部分,只有解决第三个口吃心理层面的问题,前面两个层面的问题才有解决的可能。这里需要说明下的是,我们经常看到很多人说他小时候也有口吃,长大后就好了,但事实上现在学术界公认少儿口吃和成年人口吃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东西,前者仅仅包含第一个层面,可以认为是在语言中枢尚未发展成熟时出现的一种暂时现象,大多数时候只要你不太去管它,随着中枢神经发育成熟自然就会好。但是如果在这个阶段,由于受到外界的压力导致心理压力过大,就可能会演变为三个层面的混合物。因此,所谓“说慢些,放慢语速”或者“用其他词代替”,这些旁人拍脑袋想出来的方法是对成年口吃患者来说没有太大的意义。只要没有解决心理层面的问题,口吃者的痛苦将不会停止。也许有人说我小时候就用这种方法克服口吃了啊,那很大程度上是种错觉,其实用不用这些方法口吃也能好。小时候人的注意力总是很容易分散的,如果外界不给予压力,那么就不会造成对口吃的心理固着,而随着身心的发育成熟,常常出现的口吃也会渐渐消失。我在口吃论坛曾见过有人发帖,说自己和表哥小时候都有口吃,表哥还严重些,但是自己父母非常重视这件事,每次他一口吃就立刻指出要他纠正。而表哥父母则很宽容,基本不管,过了几年后,他的口吃反而越来越严重,而表哥则反而没有口吃。这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正如查尔斯·范·瑞普在文中总结的那样:“口吃,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神经肌肉性失调症。人类的语言表达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运动过程,这种复杂运动过程要求非常精确的时间控制,而口吃的核心正是由这些精确的时间控制上的微小延迟和中断所构成的。对这些微小延迟的通常反应就是不自觉地重复或延长某个词语的发音。 某些小孩,由于遗传因素或未知的大脑生理因素,比起其他小孩来有着更多的这类延迟。大多数开始口吃的小孩后来又变得说话流利起来。这可能是因为其生理的逐渐成熟,或者是因为他们没有用挣扎或逃避等方式来对待自己语言表达中的延迟,重复或拖长语调。那些因为曾遭受过挫折或惩罚,而采取了挣扎或逃避行为的小孩,很可能会在他们的余生当中一直口吃下去,无论他们接受过什么样的口吃治疗。”这篇文章给我的另外一个帮助,就是使我开始重视起心理因素对口吃的影响。一直以来自己的说话状态正是查尔斯文中所反对的那种“挣扎逃离式”说话,当我竭尽全力地去阻止口吃时,却导致了一个很糟糕的结果,那就是不知不觉地在逼迫自己进行“挣扎逃离式”的讲话。越是逼迫,就越会给语言系统添加更多的紧张,于是就会口吃得更加厉害。人类的语言系统是如此微妙地平衡着,越是想逃避口吃,那么就会口吃得越厉害。越是尝试使用这些逃避、拖延或是其它替代的技巧,就越会依赖通过使用这些“拐杖”来避免口吃,而这一切只会加重对于口吃的恐惧。至于所谓的“口吃的恐惧”,以及这种恐惧又怎么会影响一个人的语言表达,可以用下面这个比喻非常形象地说明:想象在地面上放着一块长长的,大约二十五厘米宽的厚木板。毫无问题地,任何正常人都可以在这块木板上轻松地或是非常“流畅”地行走。但是假如同样的一块木板被移到远离地面的高空之上,再叫他沿着这块木板行走的话,他就很可能会产生一种害怕跌下去的恐惧感。结果,这种恐惧感会让他无法用正常的方式沿着这块木板行走。事实上,他也很难装出“走得很正常”或“走得很流畅”的样子。这个例子与口吃问题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大多数口吃者都具有正常说话的健康生理能力(一些因器质性病变而产生口吃的人除外),但是在很多时候,对于口吃的恐惧导致他们试图强迫自己进行挣扎逃离式的说话,进而增加了语言器官上的紧张感和僵化感。所以越是感到恐惧和紧张的话,就会口吃得越厉害和频繁。正如在高空行走的人很难让腿不哆嗦一样。换句话来说,就是口吃的人因为恐惧,而在“用力”地说话,但说话这件事情恰恰是要放松自然才能说得好,就如同用筷子夹乒乓球一样,如果一个人很用力地用筷子夹乒乓球,那么一定是夹不上来的。这同样是口吃者的情况,查尔斯在文章中甚至这样定义:口吃就是人们在尽力避免口吃时所发生的事情。如果看过《国王演讲》,那么也许会对这个情节有印象:罗格医生让乔治六世带上一个耳机后进行演讲,乔治六世听到耳机里的音乐后问道:那我怎么能听到自己在说什么?罗格则回答道:“相信殿下的聪明头脑会自己控制嘴巴的”。过了几天后乔治六世打开他收到的唱片,意外发现居然念得颇为顺畅。这个情节也许是虚构的,但效果却是真实的,因为很早之前我就发现了同样的现象:在完全听不到自己说话的情况下说话,反而会出乎意料的流利。当时并不明白其中的奥妙,现在看来这背后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口吃者拥有正常说话所需的一切条件,但是因为对口吃的恐惧所造成的挣扎逃离式的说话方式打乱了正常的语言平衡。而所谓正常的语言平衡,就是当人们不去刻意控制说话时的身心状态。很多时候口吃患者一听到自己的口吃就如同被按下了按钮,条件反射地去进行“挣扎逃离”,于是口吃也就越严重,陷入一个死循环。那么当他听不到自己说的话的时候,自然就不会启动这个条件反射,放弃对说话的主动控制反而能够说得更流畅(不过也只是相对流畅,口吃现象还是存在)。《口吃者的自我治疗》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我也进行了很多实践,有改善自己的口吃情况,但并不显著。直到我遇到了张景晖的口吃讲义,才终于促成了自己的最终转变。我不知道张景晖是否知道森田疗法,但张景晖疗法的本质就是森田疗法(森田正马的森田疗法之前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但是他是完全针对口吃而建立的一套体系,所以其针对性特别强。张景晖本身也是一个口吃患者,他治好自己的口吃之后又投身到口吃治疗的领域。这一份讲义是他十几年来对口吃认识以及矫正的心得体会总结。我也是看完这份讲义之后,才真正明白“口吃”和“口吃恐惧症”的区别,明白真正要克服的并非前者,而是后者。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东西其实并不是它的本质,就像游戏中有分身技能的BOSS一样,如果不找出真身,那么无论把分身打败多少次他都会再次复活。口吃也是这样,一直以来我都以为自己的敌人“口吃”,但其实真正的敌人是“口吃恐惧症”。“口吃”和“口吃恐惧症”是两个非常需要加以区分的概念,而绝大多数人都容易将两者混淆,从而对口吃有很多误解,我也因此在矫正上走了很多弯路。前者是一种牵涉到了遗传基因、神经生理发育、心理压力和语言行为等诸多方面的,非常复杂的语言失调症。而后者是属于神经官能症下的恐惧症这一类,是一种心因性疾病。但更重要的区别是,“口吃”是无法消除的,而“口吃恐惧症”是可以消除的。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做到一辈子说话一个字都不结巴,甚至一天都不可能。任何人仔细观察身边的人,相信都会找出几个说话磕巴现象略频繁的人。如果观察自己,那么也很容易发现一天下来肯定有些词汇说的时候会磕巴。如果我们将经常出现口吃现象的人定义为“口吃者”,那么口吃者可以分为大致两类,一种是不会因为口吃而苦恼的人,而另一种,就是对口吃抱有沉重心理负担的人。如果是前者,我对他的建议很简单,不用管它,照旧生活就是了。虽然别人可以察觉他的口吃,但不会对他的生活工作造成什么影响。我有两个朋友就是属于这种情况,说话时可以很明显察觉他们经常会卡壳,但他们对此毫不在意,别人对此也不在意,而事实上口吃对他们生活完全没有什么影响。一个后来直博了,另一个则是去了德国留学。对他们而言,所谓“口吃”的概念根本就不存在于脑海之中,说话时也根本不会考虑或担忧这点。但如果一个人本身对口吃抱有抗拒和恐惧,为自己的口吃而苦恼担忧不已,那么基本可以肯定是已经演变成“口吃恐惧症”。口吃恐惧症带来的后果有两个:1.对口吃的恐惧和抗拒,让口吃更加严重。2.更加严重的口吃进一步加深了对口吃的恐惧和抗拒,进入恶性循环。张景晖在讲义中一针见血地指出: “人们发生的口吃本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并没有疾病意义,像劳动时疲劳,赛跑时心跳加快一样,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若能正确对待,则决不可能促成它的发展,正常人就是这样。而神经质素质的人则对它过分地注意,紧张不安地怕再口吃,多余地抑制自己的情绪,又与之斗争,这就是口吃现象发展的前奏。因而把口吃病叫做口吃恐惧症可能更确切些,它是属于强迫观念范围的疾病。时刻提心吊胆地怕再发生口吃,每当说话时第一个跳出来的不是我要说什么,而是我不要口吃,哪句要口吃,怎样能不口吃,费尽心机地耍弄各种小技巧,努力地去防止口吃和逃避口吃,本来说话不需要特别的留意和努力的,可是口吃病患者想起自己的口吃时,就会紧张不安起来,越是不自然地努力回避口吃,结果越加深对口吃的敏感和执着。这种心理,这种对口吃的恐惧、痛苦、焦虑的心情,对口吃的高度注意,爱面子、敏感、自卑、精神创伤,对这种心理因素的对抗等等,复杂交织的心理活动,就是促发口吃的心理因素。”上面这段话,是对查尔斯·范·瑞普在《口吃者的自我治疗》中所说“口吃就是人们在尽力避免口吃时所发生的事情”的最好阐释。在仔细研读这份讲义之后,我意识到以前口吃观念的另外一个误区:急于摆脱口吃的我定下的目标是“完全”不口吃,而这其实是一个完全无法达到的目标。就好像要求自己永远健康不生病一样不切实际。正常人说话的目标是为了和别人沟通,而对于我这样的口吃恐惧症患者而言,说话的目的往往被扭曲成“为了证明自己不口吃”。对我们而言每次说话都是一次考试,我们不在乎自己的表达条理是否清晰,也不在乎自己是否有认真听别人说话,只在乎是否出现口吃。如果没出现,那么不管别人是否听明白我想表达的意思,我都是成功的,否则就是失败。现在看来这是多么荒谬的事情,但对以前的我来说却是如此顺理成章!而现在很多的口吃治疗广告也都迎合这种错误心理,纷纷以“零口吃”作为卖点。但对于长期慢性的口吃恐惧症患者而言,口吃治疗的目标不应该是减少说话结巴的次数或是达到“零口吃”的状态。语言流畅的增强技巧可以非常容易地带来暂时性的完全流畅的说话效果,但要想持久地保持这种流畅效果几乎是不可能的。口吃者能够学会去放松地简单地口吃,从而获得非常充分的语言沟通能力。而当一个人能够毫不挣扎用力地或是毫不逃避地进行口吃,绝大部分挫折感和其他的负面情感就会自然而然地消失。在反复阅读这篇文章并结合之前的经历思考之后,我深深地意识到,只有彻底放弃一切企图让自己不口吃的尝试,转而接受自己的口吃这样一个事实,最终才有可能治好口吃恐惧症。于是我在电脑上建立了一个新的文档,专门用于记录对口吃恐惧症心理的反思剖析,同时在手机的记事本上记录下相关内容并每天定时提醒自己。前面将近两年时间的痛苦煎熬,加上张景晖讲义的启发,让我终于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改变,开始直面口吃并彻底反省。同时,我也开始去接受“也许真的一辈子都摆脱不了口吃”这个以前想到不敢想的念头。森田疗法的精要就是放弃抵抗。对于过去的我来说,要彻底放弃对口吃的抵抗,几乎是不可能。但现在的我则深深意识到,再这么对抗下去,只能是一个死循环,只能永远陷在痛苦之中。为了让自己能够接受口吃从而不再对它抵抗和恐惧,我开始根据张景晖所指出的种种口吃恐惧症患者的错误心理并结合一些心理学的书籍来进行自我剖析和反省。此时我已经确信,自己所需要的并不是生理上的矫正练习,而是心理上的重建工作。那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要花一个来小时坐在电脑前来更新文档和记事本的自我剖析内容,前前后后写了三万多字。这一段日子持续了大概有半年左右,而这半年里我对自己的认识比过去二十多年加起来的还要多。如果说以前口吃给我带来的痛苦有十分,那么在经过细致的反思之后,我发现口吃本身所带来的痛苦顶多也就两分,而剩下的绝大部分,都是我和它对抗所造成的。我越深入地反省,就越发现在这十几年不停斗争的过程中,口吃已经在不知不觉之中深深扭曲了我的思考模式,而通过这些扭曲的模式去看外界和自己,自然也无法看到真实的世界。我意识到必须改变一直以来对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才能最终获得解脱。而随着自我剖析的深入,我越来越确信口吃已经成了我的生活模式,紧紧抓住口吃不肯松手的,其实只有自己一个人而已,给我带来痛苦的不是别人正是我自己。而想要从这一切中解脱出来,唯一方法就是“彻底放弃,彻底接受”。只要我还不放弃对口吃的抗拒,只要我还无法接受口吃的自己,那么只能不断在这份痛苦中继续轮回。当然想明白和做到之间仍然存在着不小的距离,我在想通了之后大概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才彻底把口吃恐惧症给克服,大概是在2011年下半年,我开始发现口吃现象有了很大的好转,基本上和人说话时已经不再是以前那种“挣扎逃离式”的说话方式,同时心中对口吃的害怕和恐惧以及由此带来的痛苦已经大大减轻。无论是向老板汇报、和同事沟通还是打电话处理工作,都能够从容地应对,好几个同事都告诉我说他们发现我的口吃比刚进公司时好了很多,对此我表面上虽然表现得不在意只是一笑而过,心中却不禁感慨万千。现在大多数时候我压根就不会想起口吃这件事,但如果碰到感觉紧张或者开始担心口吃的场合(比如面试),我会提醒自己如下三点:1.完全相信自己有能力面对任何人去从容平和地进行有效的沟通。2.完全接受自己的口吃,如果出现了,不抗拒不压抑,顺其自然。3.把注意力放在说话的内容上,注意聆听别人说话,自己说话时则适当放慢语速。结果就是,即使有时因为紧张会出现偶尔口吃,但当我把注意力放在与对方沟通上时,话语就会自然地流利顺畅起来,很快口吃就会被抛到九霄云外这一切的事实证明,我所选择的方向是正确的。最后算是做个广告吧,我根据自己口吃矫正经历写的作品《口吃大作战》已经在豆瓣阅读上架,售价1.99元,里面是对我整个口吃矫正过程的详细回顾和分析,包括自己是如何对口吃心理的进行深入分析和自我反省,从而最终做到彻底接受口吃,如果感兴趣的话欢迎试读。
小时候开始有口吃,严重的时候恨不得路上不要遇见任何一个熟人,因为打招呼都困难。本科毕业的时候要答辩,我记得底下的一个女生笑得腰都快直不起来了。后来念了研究生,一样也没什么好转,这中间还参见过上海的一个口吃协会,感觉下来作用也不是很大:在“吃友”中间放松的状态,回到正常的生活中就很难维持了,因为前者是“大家都知道我口吃,所以好坏没什么好丢人的”,而后者则是“恐怕口吃又要犯了,要被认出来然后被笑话了“。情况一直到研究生的毕业答辩前夕又要找工作,前后两三个月都忙疯了,口吃协会的活动也没来得及去。因为太忙,脑袋里忘记了”我是口吃“这一回事。这中间参见了几个工作面试,包括我现在工作的公司。然后就是答辩了。记得轮到我答辩前,我当时在一个笔记本上疯狂的写着:“他们都是大白菜!”
到我上场了,刚开始的一两分钟是紧张的,但是后来注意力转移到了报告的内容上,就好多了。答辩的老师说有理论有实践,是个不错的论文——没人评价我的表达是不是流畅。从那个时候开始好像就顿悟了,发现”虽然我是会口吃,但是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毕竟还有其他更多更重要更有趣的事情需要我去关注“。在那之后,也有过几次,那段时间的口吃都会更多一些,但心态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没有因为这个情况而更纠结。一直到现在我仍然偶尔会说话口吃(英文中文都会有),但已经可以坦然接受了,不会纠结或者想要去解决“问题”。我以前认为自己是一个口吃患者,现在认为自己是一个有时候说话会口吃的人。这个观念上转变获得的经验是:对于口吃,你越认真越在乎越刻意要摆脱,就反而越不容易摆脱;反而在你认输的时候,你就赢了。但是这个就好像”越是想要忘记就越记得清楚“一样,本身就有可能变成是一件刻意的事情。我很庆幸有研究生毕业前夕的那一段岁月可以帮助我跳脱出来。所以对仍然为口吃困扰的朋友,我的建议是:承认自己说话会口吃,但是对于大部分人,这个事情未必会让你丢条朋友丢掉亲人丢掉工作和生意伙伴(除非你是电视播音员),生活中还有很多其他精彩的地方,多给自己找些乐子,快乐的时间变多了,自然烦恼的时间就少了。好运!
的回答非常全面,以我二十多年的口吃经验也认为该答案确实切中要害,这里做一点小小的补充。我和thezxz的口吃经验部分重叠,区别是我当众发言一般表现良好,口吃症状不很严重。但我无比恐惧通过电话交流,特别是与陌生人(严重到有一段时间快递员的电话我都无法正常交流)。最恐怖的情形是我主动打出的与陌生人之间的正式公务电话,有一次一个领导让我给各部门电话通知一件事情,总共有四十多个部门,我当时一瞬间汗流浃背,几近昏厥。基本上每次公务通知的电话都是一场惨剧,特别是办公室同事很多的情况下,每次这种惨剧发生后我都在思考有没有一份完全不需与外界交流的工作。可以肯定的说,口吃是口吃者与自己开的一个玩笑,是由对发生口吃的深刻恐惧引起的,而口吃发生后会加深这一恐惧,从而造成恶性循环,形成这一模式,从此你就成为了“口吃者”。那么工作一两年后我的症状有所缓解,我想没有一个口吃者敢说自己百分百“治愈”了,因为这一症状本身就起源于关心是否“治愈”,恐惧再次“发病”。在这里我根据自己的经验可以对的治疗方案做一点补充,我认为口吃者的病因除了上述心理模式的不断循环加重,还有潜意识层面对自己和社会关系认知的问题。著名口吃者三岛由纪夫在《金阁寺》中对这一情况做了非常诗意的描述:
結巴,不消說在我和外界之間設置了一道屏障。我很難發好第一個字音,這第一個字音仿佛是打開我的內心世界和外界之間的門扉的鑰匙,然而這把鑰匙卻從不曾順利地將門扉打開過。一般人通過自由操縱語言,可以敞開內心世界與外界之間的門扉,使它通風良好,可是我怎麼也辦不到。我這把鑰匙完全生銹了。 結巴的人為了發出第一聲而焦灼萬分。他就好像一隻企圖從內界濃密的粘鳥膠擺脫出來而拼死掙扎的小鳥,好不容易掙脫出來,卻為時已晚矣。誠然,在我苦苦掙扎的時候,外界的現實似乎也有罷手等待著我的情況。可是等待著我的現實,已經不是新鮮的現實。縱令我費盡工夫好容易到達了外界,那裏卻又總是瞬間變色,完全錯位了……於是我想:惟有這樣對我才最合適,失去新鮮度的現實,散發著半腐臭的現實,總是橫躺在我的眼前。所以说,功夫在诗外,作诗做得好往往是因为其他方面学问好,解决口吃也更应着眼自己与社会的关系,说到底,口吃恐惧症也是社交恐惧症的一种,是对融入社会的一种恐惧和障碍。我没有针对口吃进行过专门的自我治疗,但我发现当自己变得更加社会化,这一症状本身会自然缓解。另外一点,与森田疗法异曲同工,就是不要试着掩饰自己是口吃或者害怕自己发生口吃,自己在心理上觉得“即便说话口吃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吧”,这样会好很多,虽然我知道这很难。
大声读书,我在高中时,读的是文科,读书读得很疯,好处是说话流利了不少
我只知道练习书法有助于治疗口吃,具体原因是什么,我也不知所以然。
这不是《国王的演讲》么?虽然中英文有差别,但是结巴主要是心理疾病,应该治疗方法也差不多吧!1、唱歌,把想说的唱出来2、慢说,宁停三分不抢一秒3、挑词,常结巴的词不讲,中文博大精深,换个同义词试试4、口头禅,“对不对?”“有木有!”“是吧?”“这个...那个...”“呃...”插到结巴的点来掩饰5、咆哮治疗法完全治好比较难吧,一点点好转有可能。
英雄好汉 兵强马壮 争先恐后 光明磊落 深谋远虑
果实累累 五彩缤纷 心明眼亮 海市蜃楼 优柔寡断
源远流长 山清水秀
A.八面标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坡炮;
炮兵怕把标兵碰,标兵怕碰炮兵炮。
B.哥挎瓜筐过宽沟,赶快过沟看怪狗;
光看怪狗瓜筐扣,瓜滚筐空怪看狗。
C.洪小波和白小果,
拿着箩筐收萝卜。
洪小波收了一筐白萝卜,
白小果收了一筐红萝卜。
不知是洪小波收的白萝卜多,
还是白小果收的红萝卜多。。
问主你要多练习说上面的字句,我天天练这玩意儿结果口吃好了很多,同时你还可以说其他的绕口令,说不定你说话会比普通人还清楚呢!
我小时候跟《国王的演讲》里的故事有点像。小时候自记事开始就是左撇,后来被家长纠正成右手,然后从小学到初中甚至到高中结巴的现象很严重,紧张的时候,激动的时候,在讲台上或者上课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但是印象中朗诵的时候不会。从高中后期到大学,公开说话时候结巴明显减少,现在基本上不会有那种问题。不知道纠正左撇跟口吃有没有关系,但可以肯定说话的器官在先天构造上是没有问题的。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增强自信,把原来看得重的事看淡,抛开原来担心别人眼光的想法。心态摆好了,克服了自己内心的恐惧,口吃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大部分。还有些技巧,比如说话慢一点,碰到说不出来的词不要急,放慢节奏,深呼吸,使用类似发音或者前缀等等,这些在《国王的演讲》里都有提到,我以前也有这些体会。至于绕口令或者书法,我是没觉得有帮助,因为我这两样都不行 :-)
慢慢的说话,不要着急,养成这个习惯就好了
我曾经是一个非常非常严重的口吃者,严重到上课被叫起来一个字都说不出,紧张得马上要晕过去。老师后来都不敢叫我发言,(我成绩非常好,但因此极其自卑,没有口吃的可能不能理解,但我当时愿意用成绩以及其他一切东西换取不口吃。)我后来参加学科奥赛,被省里几个其他尖子生一起拉去做一个中央台的直播节目,(这TMD还能更恐怖一点么,我当时想死的心都有,到现在我一点都不记得是什么节目,中央几台直播的,可见当时脑子有多么一片空白。)可是那么多年逃避/遮掩口吃已经成了一种惯性,一直到最后主持人问到我,我就无助地看着她沉默了3分钟吧。我想这几分钟肯定是剪掉了,我没有勇气去了解亲友朋友们知不知道。。。经过了这样的不能再惨的谷底经历,我就放弃治疗了,而我被保送到了那个男子工科大学以后,发现需要“强迫交流”的情况也少了,然后我的口吃就慢慢好了一些。然后我就去了美帝,我日,发现英语结巴得好厉害。。。,但有了前面的经验,我慢慢又放弃治疗了,对着诺贝尔奖获得者结巴交流也是交流对吧。。。几年后英语也不那么紧张了(不过奇怪的是,偶尔遇到st的音,比如stammer, stutter,还是会有点卡,不知道是心理,还是真的有内在生理原因。)现在我几乎已经感觉不到口吃的心理压力,朋友表示不信我小时候结巴。可是,我内心深处对公开演讲之类还是有着恐惧的,好在做技术活,貌似不太有这个需求。总而言之,如果你非常非常在意口吃,不妨试试或者想象最惨最惨能怎样,你能惨过我的电视直播卡壳么,然后放弃治疗吧Peace and courage to the people like us.
拿笤帚疙瘩打不是什么好办法,想治疗口吃还是去正规的医院之类的吧。我有一些资料啥的不在手头,如果有谁需要进一步了解的话说一声,我找来补充在下面。我大概八九岁的时候开始口吃,具体原因不明,大概是心理因素居多。和长辈说话口吃比较厉害,和晚辈说话基本没事。某些词口吃很厉害,比如br和pr开头的单词。来美国之后在学校的听觉和语言诊所治疗了接近一年,改善显著。下面贴一下治疗方法。虽然这是治疗师(其实也是学生,要不然根本治不起)在场时使用的,但独自练习大概也很有用。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治疗侧重行为层面,也许配合心理治疗会更好一些。1 了解发声原理。就是膈肌收缩,空气经过喉部,声带振动带动空气振动。振动的空气经过口腔,受到嘴唇、牙齿、舌头位置的影响,最终被人听到。过程中,膈肌、喉部肌肉、嘴唇、下颌等等地方的肌肉会过度紧张而不能按预想活动,造成口吃。2 注意观察口吃的时候哪个部位紧张过度,比如我经常嘴唇过度紧张。在口吃的时候有意识地放松这块肌肉。3 给自己好的心理暗示,深呼吸之类。4 口吃中的修饰技巧:口吃进行时(或预感到下个词要口吃),试着放松,呼气,直到紧张部位的紧张感完全消失,就能顺利发声。不要着急push自己发出这个声音,这只会增加紧张。试图消除紧张也不用着急,比如可以做个倒数,比如先握紧拳头,然后逐渐放松拳头,同时降低造成口吃的紧张。5 口吃前的准备技巧:其实是一种说话方式。英文缩写叫PSP,我忘了全称是什么了。我学这个方法的时候是跟着一段录像模仿,很遗憾这段录像找不到了。大概就是,极慢速(大概一秒一个英文词),词与词之间保持连贯,不带感情,全身放松。这样就会完全不口吃。每天跟读,之后开始变换速度,但仍然要求完全不口吃。当熟悉了之后开始在与人对话时用这种说话方式。事前和这个人打好招呼。语速可能比较慢,也不太自然,但多练习就好了。(我的感觉是可以不要注意谈话对象,想象自己在独自练习)这种说话方式需要一定的启动时间,不要着急,等平静下来进入状态了再开始说话。怎样缩短cd时间就是另一回事了,我还没治到那一步。(这种说话方式在速度慢的时候有点像影视作品里巫婆神汉被灵魂附体,两眼无神开始给神谕的那种样子)6 平时练习时先找友善的人(就是你口吃的时候耐心等待,而不是打断更不是嘲笑的人),练习各种技巧比较纯熟了再找一般的人,积累对技巧的自信心。
口吃是社交恐惧症的一种特殊情况。一般来说建议口吃患者尽量减少话语的回避,但是也要做好心理准备,也就是仍然有可能被人嘲笑。再怎么口吃,仍然需要说话。那就需要口吃的人去进行自我训练,在遇到说话的场合后,尽量继续说下去,次数多了,便可以发现脸红和心跳加速等问题会有减缓,当着众人说话也没什么不好的情况发生,焦虑便会缓和。
真实见过的口吃被治好的场景只有一个:轻微口吃的弟弟在搞了两年传销之后,回来竟然好了!另外在解救他劝服他的过程中,我曾翻看了一本《传销洗脑实录》的小说,里面竟然也有传销治愈口吃的案例~
我也有这个问题,小时候调皮跟人学的。然后口吃就成为我的好朋友了。我不是太严重,有个别发不出来的音都是换字的,但对我的生活产生了些影响。中间好过一年,我的亲身体验是,虽然偶尔会有卡壳,但心理上没有那种恐惧的感觉了。 我个人的方法是这样的。1.做一些你畏惧的事情,不怕丢脸,豁出去了。比如你在书店遇到了位心仪的姑娘,你敢过去搭讪。 (只是比方啊,当然你也可以这么做) 只要不伤害他人。2.做一些你一直想做,但在乎周围人目光的事情。口吃者的心结就是太在乎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了。其实大家都在关注自己的事情,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关注你。以上是我的亲身体验。我是这么做的。有反复,但对我有效。希望能帮到你的朋友。我在百度上也搜索过口吃相关的处理办法,觉得我的这个方式类似于什么曝光法还有脱敏什么的。我相信只要付出行动,效果会有的。
行动前和行动后心理变化很大。
就这么多吧。
怎么理解口吃?打个比方,就像当你想推动下面这个箱子,会有一种情况是,你越是用力(因为箱子对地面压力增加了,摩擦力也越大),越是怎么都推不动。口吃的感觉就是这样。当你越是努力发出一些爆破音时,唇和舌部肌肉越紧张,口腔和舌部越关闭,就越是发不出来。口吃的原因:我认为心理上的原因占主导。紧张,不自信,内心焦虑,对说话对方和所在情境的畏惧。在这种情境下会心跳加速,反复思考和练习即将要说的话,是否包含自己害怕的block,以及如果说不出来别人会怎么看自己。结果这样只能让自己更加紧张。但是换一种轻松的氛围和不经意的说话,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怎么克服?(因为我觉得这不是一种病,所以无从谈治疗)。1. 内心修炼,让自己内心更加强大。2. 平时要胆大多说话,向外向的人和话痨学习。3. 在某种情境下通过练习而不是逃避来达到消除内心的恐惧(应该就是所谓的‘脱敏’)。4. 心态摆正,通过主动去说来激励自己,而不是被动。5 凡事放轻松,乐观想,不要顾虑太多。克服的关键在于改变自己的内心。
作为一名有点口吃的人,我的经历是小时候曾因为结巴在课堂上被老师同学嘲笑,因此而产生了强烈的恐惧,其间妈妈也强制要求我矫正,结果反而一直带到了现在。期间自己反复调整、放松过,也不能完全摆脱口吃。尤其是我发现,自己要对一个人说真实想法、对抗激烈时,表达得尤其困难。
看过国王的演讲,我觉得口吃本身反应的是自我压抑。所以针对自己在说某些话时口吃,往往折射了自己在该领域的紧张。所以我打算以后口吃现象出现时,把它当成了解自己的一个契机,打破自己心里的束缚。看看能不能更和谐点。
暂时的想法,没啥帮助,与大家共勉:)
根治,几乎是没可能的。关键是要找到突破TOT状态的“东风”。而且,通常来说,一旦自信心爆棚,就很少口吃了。怎么增加自信?除了来自于实力,还可以来源于虚拟。例如,幻想自己是领导,听众是下属,那么,说话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不慢不急有条有理,心态淡定下来了,就不会口吃了(绝大部分患者口吃时,心跳会加快,吸气有点吃力)
睡前读名著,又能看书,又能安然入睡,还能治疗口吃
口吃要调整好心态,说话的时候不要急,慢慢来,也不要紧张,关键是要有自信.首先要克服心里作用,如果说说话字数多容易口吃,就一次尽量少说,然后慢慢习惯节奏.在保证客服心里障碍后,就医是比较好的选择.
小时候口吃,后来接触社会多了,对即将发生的事会做好准备,想好对话内容,并且大声预演出来,就可以很好地避免紧张所产生的口吃。我个人感受最重要的一点是,光是构思对话内容还不够,最重要的是有机会大声说出来,一定要大声,否则什么小声嘀咕心里默念都白扯。一是可以达到肢体记忆,二是可以壮胆增强自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口吃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